一、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丽[1](2021)在《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文中指出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究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个体主动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必不可少,因此,培养高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在农村高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淡薄,不仅影响学生本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影响思政课教师研究性教学工作的开展,最终导致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并未取得应有成效。
付雪[2](2021)在《历史核心素养下高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国逐渐从“知识本位”时代过渡到“素养本位”时代。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既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历史学科教学的归属点。鉴于历史学科的特性,历史是一门思维学科,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而问题意识正是历史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探究能力,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中落实对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因而在现阶段历史教学中,探究历史核心素养下高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对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问题意识和历史核心素养做出相关概念界定,并分析问题意识与历史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情况以及历史核心素养达成度,分别立足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依据调查结果系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基于此,笔者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辅助三个环节,结合历史教学案例系统分析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与方法;最后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课例,具体论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以希望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一些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的参考,从而在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李科蒙[3](202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改革注重通过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有关化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理论实践能力,而这种创新开始于问题。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批判性思维不强,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不强,不敢提问、不愿意提问、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等问题意识缺失的现象仍然没有大改观。本文基于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工作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立足于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情景认知理论,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其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内容涵盖了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特色方法及思路。第二部分主要对问题、问题意识、化学问题意识进行概念界定,对相关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情景认知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的现状调查,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生批判式思维不强;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不强;学生不敢提问、学生不愿意提问、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并从教师以及学生的角度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学生方面的因素有: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学生普遍存在从众惰性心理、学生知识基础较薄弱;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在于:教师的角色认定有待明确、教师营造的课堂气氛有待改善、教师评价方式不恰当、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有待提升。第四部分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依据相关理论基础提出了开发训练学生的批判式思维;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打造学生提问的自由平等的内在心理环境;建立合作与竞争的良性机制;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等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并应用有关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殷星媛[4](2021)在《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研究》文中提出议论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并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发展与提升”。由于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其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意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时也是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注重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此外,将思辨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本身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二者相辅相成,在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思维发展中助其学习。笔者从“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考察当前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现状中思辨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进一步探索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为注意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在H市某中学通过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课堂观察法进行相关调研,调研内容紧紧围绕着思辨性思维的特质,即反思性、合理性、深刻性展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注意到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缺少思辨性思维的培养,并且在议论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就学生而言,学生缺少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探究意识,然而质疑、反思、探究是形成思辨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就教师而言,教师缺少思辨性思维教学理念,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教学方法较为欠缺。笔者针对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辨性思维的特质,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第一,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反思性,质疑精神的培养。问题与反思意识的欠缺是学生缺少质疑精神的表现,质疑精神的培养主要通过三个教学策略进行,分别是预读文本,培养问题意识;设问激疑,启发学生思辨性思维;多元评价,培养学生反思能力。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设问、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第二,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合理性,逻辑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和以写作促思考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第三,思辨性思维特质之深刻性,探究品质的培养。探究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比较阅读以及课堂辩论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产生思辨,以辨析促探究。综上所述,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应紧紧围绕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辨性思维的三个特质展开,即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逻辑能力、探究品质来促进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希望本研究在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王超[5](2020)在《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及提问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绥芬河市D小学为例》文中指出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源泉,也是现代社会学生必须具备的意识与能力。同时,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也直接影响到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学习者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不容忽视。基于问题意识下产生的提问问题也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生成资源,这种课堂的生成资源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媒介,更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本身,归根结底也是创新能力与意识中的一种,问题意识、提问能力与实践能力一同构成了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的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提问的能力都不是很强。但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未知事物会存在强烈的求知欲,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都有极大的提升与优化空间。因此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制定一定的策略来优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存在一定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本次研究,在借鉴了中外文献与建构主义、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借助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法,以绥芬河市D小学为例展开了小学生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的调查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访谈的形式,了解到了绥芬河D小学学生问题意识情况与提问能力的现状,通过数据与访谈结果分析,对影响学生问题意识情况与提问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究,基于问题与成因研究提出了优化小学生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培养策略。通过研究结果证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改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且还要健全与优化学校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教师教学观念与方法的转变。
刘静[6](2020)在《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数学问题意识”是人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因认知冲突所产生的批判、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与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新课标中对于学生问题能力的要求不谋而合,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基于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三个维度入手,调查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现状.本文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本文的研究过程:首先,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书籍、期刊等,笔者梳理与问题意识发展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调查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访谈曲阜一中高一、高二的8名数学教师,笔者了解有关数学问题意识教学的现状,以及有关问题意识的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然后,笔者在相关文件和问卷的指导下,结合教师访谈结果,设计并编制了测试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现状的调查问卷,笔者对曲阜一中的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最后,结合调查结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培养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针对性策略.本文的研究问题为:(1)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是什么?(2)造成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现状的原因是什么?(3)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高中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普遍薄弱.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男生、女生之间也不存在显着差异;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和数学问题意识水平相关.(2)高中生发现问题的主动性、正确表征问题的能力较弱;高中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较弱、提问的机会较少;高中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较弱、对问题的反思和总结较少.(3)影响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因素主要有:中国传统文化,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学习氛围,学生自身因素(自信心、知识储备)等.培养策略:(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具体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性教学,组建课外数学研究小组,布置开放性作业,开展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自身素养.(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3)构建美好和谐的师生关系;(4)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等.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娅[8](2020)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愈发强调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当前教育领域提出的“深度学习”以理解与批判的学习为基础、注重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强调高阶思维的培养、指向学生的迁移与运用,是学界普遍认同的能够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高级的学习方式,在上一轮课程改革中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直至今天,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本文经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存在着“形式化”“表层化”“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意识不足”等问题,如何改进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构成了本文的选题立意。基于此,本文的研究着眼于深度学习视域下,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应该如何深度运用,才能促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化。本文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标》(2017年版)的新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在导论部分呈现了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特色之处,并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展开了新视角的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概述,分别对“深度学习的内涵及模型结构”“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实施模型”“深度学习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在关联”进行核心概念的解读,继而阐述了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实施价值。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现状,从实施的成效、存在的不足、不足的原因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阐述。第三部分,主要探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优化策略,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素养发展;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度化能力,提升探究学习的效果;师生有效开展探究学习,引领学习深度发生;落实和强化推进机制,助力探究学习深入开展”五个方面进行了策略的阐述。
马琳[9](2020)在《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以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二实验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反馈,以及在课前、课中、课后学生实际掌握历史知识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所反馈的整体课堂教学效果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三个大方面论述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二、扶余第二实验学校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三、扶余二实验学校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途径及实际教学案例与反思。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同样面临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在新课程的背景要求下的初中历史教师更应该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历史学习体系从而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本文除了关注问题意识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更多理论及方法外,对于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知识点该如何更好的与问题契合、增加史料问题内容以及给学生充足的机会来自己总结自己问题的结论方面的研究也有所加深。在研究内容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研究便更加注重学生在历史解释能力方面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部分知识产生的疑惑及追问形成“问题链”,能够在头脑中更加明确自身的薄弱点从而做到有所重点的学习。同时也使学生对历史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一改传统上单一的讲授式填鸭式教学形式,使历史学习方式发生有效改善学生从中学会了发现问题,通过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进而对教材内容做出新的发现和判断,再通过主动探究和分析得出新的结论、完成新的认知。
李炯慧[10](2020)在《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研究是基于21世纪经济、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深化历史课程改革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背景提出。疑问是个人思维的开始,质疑是学生原有知识与新接触知识产生矛盾、分歧,导致学生心里产生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望,继而敢于提出疑问或新观点以追求新认识的认知发展过程。质疑是产生疑问之后勇于发问、敢于批判、努力追求真理的行动,是以科学的怀疑态度、求真求通的精神进行积极探索真理的科学思维方式。教育部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质》中将“科学精神”素养细化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三个基本要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判断,不盲从大众、不迷信权威,增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为了具体阐述这个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展开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探讨。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综述和本文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了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现状调查包括教师问卷调查、访谈结果统计,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学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现状归因分析,归因分析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进行。本文第三部分阐述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表现和特征。历史学科质疑能力表现为求真求实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疑问的勇气和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其特征主要有思辨性、严谨性、自主性。本文第四部分阐述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要求,其培养要求从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和学生学习观念转变两个方面着手。本文第五部分阐述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具体策略是在史料研习、问题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本文第六部分阐述了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策略实施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反思。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在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方面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二、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积极意义 |
(一)有利于教师研究性教学的有序开展 |
(二)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
二、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表现及原因 |
(一)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 |
(二)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 |
三、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
(一)改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外因的重要作用 |
(二)转变教师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三)激发学习动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2)历史核心素养下高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1.选题缘由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问题意识研究概况 |
2.历史核心素养研究概况 |
3.核心素养下问题意识培养的相关研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研究方法 |
2.创新点 |
一、历史核心素养与问题意识的概述 |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界定 |
1.核心素养的内涵 |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二)问题意识的相关概念界定 |
1.问题 |
2.问题意识 |
3.理论依据 |
(三)历史核心素养与问题意识之间的关系 |
1.问题意识是历史核心素养得以落实的基础 |
2.历史核心素养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基本情况 |
(二)调查问卷分析 |
1.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问题成因探究 |
1.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 |
2.应试教育制度的弊端 |
3.不当学习观念的影响 |
4.有效提问方法的缺失 |
三、历史核心素养下培养高中生问题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
(一)课前准备环节 |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情分析中判断问题意识 |
2.注重核心素养的观念,在学案设计中引发学生思考 |
3.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前预习中构建知识框架 |
4.转变不当的学习观念,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
(二)课堂教学环节 |
1.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
3.运用多样的教学资源 |
4.教授学生提问的方法 |
(三)课后辅助环节 |
1.注重历史核心素养下的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 |
2.注重历史核心素养下的开放型作业的设计 |
四、历史核心素养下高中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案例分析——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为例 |
(一)教学研究案例 |
1.课前系统 |
2.教学过程 |
(二)案例设计分析 |
1.问题引导活跃气氛,使学生敢于提问 |
2.情境创设引发思考,使学生乐于提问 |
3.多样资源辅助学习,提供问题来源 |
4.课堂延伸开放作业,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
(三)教学活动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教师问卷 |
附录 B 学生问卷 |
附录 C 学案 |
致谢 |
(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 |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关于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特色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特色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问题 |
(二)问题意识 |
(三)化学问题意识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五)社会凝聚力理论 |
(六)情景认知理论 |
第三章 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现状的调查 |
一、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初期准备 |
(二)研究工具的设计 |
(三)调查研究的实施 |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一)学生的质疑精神 |
(二)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
(三)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
三、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现状 |
(一)学生批判式思维不强 |
(二)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不强 |
(三)学生不敢提问 |
(四)学生不愿意提问 |
(五)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
四、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第四章 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及应用 |
一、初中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
(一)开发训练学生的批判式思维 |
(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
(三)打造学生提问的自由平等的内在心理环境 |
(四)建立合作与竞争的良性机制 |
(五)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
二、应用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教学案例 |
(一)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案例 |
(二) 《钢铁的锈蚀及其防护》教学案例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一、结论 |
二、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情况简介 |
(4)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1.议论文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
2.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
3.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案例研究法 |
3.课堂观察法 |
(五)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一、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思维 |
2.思辨 |
3.思辨性思维 |
(二)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辨性思维的关系 |
1.议论文与思维 |
2.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辨性思维 |
3.议论文阅读中培养思辨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
(1)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辨析能力 |
(3)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
二、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的问题 |
(一)问卷调查情况介绍 |
1.调查对象与方法 |
2.调查内容 |
(二)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
1.学生缺少问题意识 |
2.学生缺少反思意识 |
3.缺少探究品质的培养 |
4.教师缺少思辨性思维教学观念 |
5.教师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较为欠缺 |
(三)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问题归因 |
1.对“标准答案”的追逐销蚀着学生的思考能力 |
2.“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
3.教师本身缺少思辨性思维 |
三、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
(一)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反思性——质疑精神的培养 |
1.预读文本,培养问题意识 |
2.设问激疑,启发学生思辨性思维 |
3.多元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
(二)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合理性——逻辑能力的培养 |
1.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
2.以写促思,加强思辨性思维训练 |
(三)思辨性思维特质之深刻性——探究品质的培养 |
1.比较阅读,促使学生辨析 |
2.通过课堂辩论,培养辨析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5)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及提问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绥芬河市D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问题意识 |
(二)提问能力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六、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发现学习理论 |
第二章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教师访谈 |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学生基本情况 |
(二)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情况调查 |
(三)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情况调查 |
(四)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及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薄弱 |
(二)教师教学观念及方法欠缺 |
(三)学校缺乏创新的管理制度 |
二、原因分析 |
(一)学生的心理、认知、技能及观念 |
(二)教师的技能及观念 |
(三)学校管理制度制约 |
第四章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及提问能力培养的对策 |
一、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进行培养 |
(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
(二)学生数学学习观念、能力与意识的优化发现问题 |
二、从教师的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进行培养 |
(一)教师转变观念教师建构问题情境 |
(二)教师应该注重学科间的融合 |
(三)教师需要采用更为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
三、从健全优化学校管理制度进行培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情况调查访谈提纲 |
致谢 |
(6)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2.1 问题 |
1.2.2 问题意识 |
1.2.3 数学问题意识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访谈法 |
1.5.3 调查研究法 |
1.5.4 统计分析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内研究现状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2.1.3 总结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高中教师数学问题意识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3.1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3.1.1 访谈目的 |
3.1.2 访谈对象 |
3.1.3 访谈过程 |
3.2 访谈的结果分析 |
3.2.1 教师关于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支持情况 |
3.2.2 教师关于影响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因素的分析 |
3.2.3 教师关于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建议 |
第四章 调查设计与过程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3 问卷的编制 |
4.4 问卷评分标准 |
4.5 问卷的实施 |
4.5.1 第一次预测试 |
4.5.2 第二次预测试 |
4.5.3 第三次预测试 |
4.5.4 正式测试 |
第五章 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5.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5.2 高中生发现问题阶段的现状分析 |
5.3 高中生提出问题阶段的现状分析 |
5.4 高中生分析、解决问题阶段的现状分析 |
5.5 对影响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因素的分析 |
5.6 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现状的分析 |
5.6.1 调查对象数学问题意识的总体性分析 |
5.6.2 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差异性分析 |
5.6.3 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差异性分析 |
5.6.4 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5.7 调查结论及归因分析 |
5.7.1 高中生发现问题意识现状及归因分析 |
5.7.2 高中生提出问题意识现状及归因分析 |
5.7.3 高中生分析、解决问题意识现状及归因分析 |
第六章 培养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原则与策略 |
6.1 培养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原则 |
6.1.1 主体性原则 |
6.1.2 激励性原则 |
6.1.3 因材施教原则 |
6.1.4 层次性原则 |
6.2 培养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 |
6.2.1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6.2.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
6.2.3 构建美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
6.2.4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有关高中数学问题意识教学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调查问卷》(第一次预测卷) |
附录三 《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调查问卷》(第二次预测卷) |
附录四 《高中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第三次预测卷) |
致谢 |
(8)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选题的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重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五)特色之处 |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概述 |
(一)核心概念解读 |
1.深度学习的内涵及模型结构 |
2.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实施模型 |
3.深度学习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内在联结 |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1.深度学习理论 |
2.“从做中学”思想 |
3.发现学习理论 |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价值 |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2.为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
3.有效促进“深度学习” |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调查分析 |
(一)调查过程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1.实施成效 |
2.存在的不足 |
3.原因分析 |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优化策略 |
(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
1.增强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 |
2.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
(二)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
1.转变认知,明确探究学习的意义 |
2.明晰理念,强化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 |
(三)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度化能力,提升探究学习的效果 |
1.强化学生的联结能力,构建结构化的知识图式 |
2.提高学生深度互动能力,深化课堂学习活动与体验 |
3.提升学生行为与情感的高度投入能力,凸显沉浸式学习 |
(四)师生有效开展探究学习,引领学习深度发生 |
1.整合学科知识探究,吸引学生深度参与 |
2.创设真实复杂的情境,刺激学生深度理解 |
3.高质量问题推动探究,诱发学生深度思考 |
4.巧设作业学以致用,助推学生深度迁移 |
5.优化学习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内省 |
(五)落实和强化推进机制,助力探究学习深入开展 |
1.创新学校教研机制 |
2.落实专家指导机制 |
3.推进校际交流机制 |
4.构建反思改进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以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二实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 |
二、研究的现状 |
三、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具体概念及基础理论 |
1.1 问题意识的概念界定 |
1.2 相关基础理论 |
1.2.1 《中学历史教学法》 |
1.2.2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1.2.3 发现学习理论 |
1.2.4 信息加工理论 |
1.3 注重问题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
1.3.1 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契合新课改的要求 |
1.3.2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需要 |
1.3.3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强调问题意识的打造 |
小结 |
第二章 扶余第二实验学校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2.1 扶余第二实验学校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现状调查 |
2.1.1 问卷调查 |
2.1.2 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
2.1.3 访谈调查 |
2.1.4 访谈调查情况分析 |
2.2 当前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
2.2.1 传统教学形式下学生学习的弊端 |
2.2.2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缺乏 |
小结 |
第三章 扶余二实验学校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的实际探索 |
3.1 历史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途径 |
3.1.1 课前预习标记疑难问题 |
3.1.2 课中多思提出质疑问题 |
3.1.3 课后复习归纳总结问题 |
3.2 扶余二实验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实施 |
小结 |
第四章 扶余二实验学校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的总结及反思 |
4.1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经验总结 |
4.1.1 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发问的习惯和兴趣 |
4.1.2 必须创设适宜学生提问的历史学习情境 |
4.1.3 必须打造批判质疑精神的历史课堂形式 |
4.1.4 必须训练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
4.1.5 必须强化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
4.2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反思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学生访谈提纲 |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
教案:案例一:传统课堂《秦统一中国》 |
教案:案例二:突出问题意识的课堂《秦统一中国》 |
(10)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
2.当前高中生质疑能力现状要求 |
3.历史学科特征要求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1.相关概念 |
2.理论依据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五)研究创新之处 |
二、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
(一)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
1.教师问卷调查、访谈结果及分析 |
2.学生质疑能力现状调查情况 |
(二)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现状归因分析 |
1.教师方面 |
2.学生方面 |
三、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表现和特征 |
(一)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表现 |
1.求真求通的问题意识 |
2.敢于提出疑问的勇气 |
3.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 |
(二)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特征 |
1.思辨性 |
2.严谨性 |
3.自主性 |
四、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要求 |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策略 |
1.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
2.营造和谐的质疑氛围 |
3.搭建多元评价平台 |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增强主体意识 |
1.明确学习的意义和本质 |
2.坚持独立思考为前提 |
3.明确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
五、历史学科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
(一)在史料研习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 |
1.把握史料基本要素进行质疑 |
2.对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质疑 |
3.运用史料考辨方法进行质疑 |
(二)在问题教学中培养历史学科质疑能力 |
1.在争议之处质疑 |
2.在矛盾之处质疑 |
(三)在探究性教学中培养质疑能力 |
1.课堂合作学习中开展质疑探究 |
2.课外调查研究中开展质疑探究 |
六、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
(一)实验研究 |
1.实验目的 |
2.实验对象 |
3.实验假设 |
4.实验设计 |
(二)实验数据统计及分析 |
1.教学策略实施前测试 |
2.教学策略实施后测试 |
(三)实验成果与问题反思 |
1.实验成果的表现 |
2.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
七、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情况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
附录三 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情况调查问卷(教师)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 |
致谢 |
四、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李建丽.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05)
- [2]历史核心素养下高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 付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D]. 李科蒙.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4]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研究[D]. 殷星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及提问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绥芬河市D小学为例[D]. 王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4)
- [6]高中生数学问题意识的调查研究[D]. 刘静.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研究[D]. 刘娅.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9]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以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二实验学校为例[D]. 马琳. 延边大学, 2020(05)
- [10]高中生历史学科质疑能力培养研究[D]. 李炯慧.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