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曾凯军,李雪琴[1](2020)在《辨证施治下蕲蛇酶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辨证分型下应用蕲蛇酶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结合闽南地区特点,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4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按辨证分为风火上扰组85例,静滴蕲蛇酶注射液基础上口服镇肝熄风汤;风痰瘀阻组81例,静滴蕲蛇酶注射液基础上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气虚血瘀组78例,静脉滴注蕲蛇酶注射液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三组病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气虚血瘀组评分低于风火上扰组、风痰血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风火上扰组、风痰瘀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分型下应用蕲蛇酶注射液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有效,其中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陈林玲[2](2020)在《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针刺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干预效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以基底节区ACI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UPLC-Q-TOF/MS技术,对血清生物样本进行无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寻找基底节区ACI的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并研究针刺干预效应。方法: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基底节区ACI患者35例(脱落5例)作为疾病组,收集患者治疗前血液样本,在2小时内进行处理,分离出血清,然后将装有血清样本的冻存管置于-80℃冰箱中封存。同时收集25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作为健康组。待样本收齐后,每个样本中取100μL血清,分别加入300μL乙腈(1:3体积比),涡旋混匀1min,冰水浴超声10min,4℃下以13000rmp/min的转速离心15min,移取上清液200μL置进样小瓶中,待UPLC-Q-TOF/MS液质分析。首先采用Masslynx软件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和质谱矩阵信息获取,以找出潜在的判别变量,然后将数据进行80%修约后导入SIMCA-P12.0统计软件,构建非监督主成分分析(PCA)和有监督模式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初步筛选出具有潜在可能性的标志物。同时以R2X值、R2Y值和Q2值对所建模型进行评价,以上的参数数值越接近1,说明模型建立的越稳定越可靠。在PLS-DA模型中筛选出差异性变量(VIP>1)。利用显着性差异的代谢物的m/z值在HMDB数据库、Chemspider数据库中查找可能的物质,进一步利用所查到的差异性代谢小分子,通过MS/MS分析、代谢物数据库碎片信息以及文献碎片等信息来确认筛选出的候选标志物作为基底节区AC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2.基底节区ACI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1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收集患者血液样本,按上述方式处理之后与患者治疗前血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上述生物标志物治疗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1.基于代谢组学筛选基底节区ACI患者血清差异性生物标志物:通过与健康组进行对比分析,成功构建PCA及PLS-DA模型,最后共筛选出7个生物标志物—脯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焦谷氨酸、Lyso PC、肌醇、苯丙氨酸。与健康组相比,疾病组Lyso PC含量低于健康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标志物含量均高于健康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针刺对基底节区ACI患者干预效应:(1)2周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有三个生物标志物含量发生回调,分别是甲硫氨酸、焦谷氨酸、苯丙氨酸,观察组治疗后有五个生物标志物含量发生回调,分别是甲硫氨酸、色氨酸、焦谷氨酸、肌醇、苯丙氨酸,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2周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脯氨酸、色氨酸、肌醇含量较治疗前降低,Lyso PC含量较治疗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脯氨酸含量较治疗前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Lyso PC含量较治疗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血清代谢组学提示基底节区ACI发生后氨基酸代谢和磷脂代谢出现严重异常。2.针刺介入后,调节的代谢物数目更多,涉及的代谢途径更广。调节氨基酸及磷脂代谢障碍,使机体紊乱的代谢趋于正常,可能是针刺治疗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作用途径。
乔瑞英[3](2020)在《蕲蛇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蕲蛇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7月1日,收集蕲蛇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偏倚风险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样本总量为992例,试验组512例,对照组480例,纳入研究总体质量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蕲蛇酶+常规治疗脑梗死在总有效率上优于常规治疗(OR=3.88,95%CI[2.52~5.97],P<0.00001);蕲蛇酶+常规治疗脑梗死在NIHSS评价方面优于常规治疗(MD=4.03,95%C[I3.04~5.02],P<0.00001);蕲蛇酶+常规治疗在Barthel指数方面优于常规治疗(MD=20.52,95%CI[13,37~27.68],P<0.00001);纳入研究报告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不良反应(OR=1.42,95%C[I 0.76~2.67],P=0.27),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蕲蛇酶联合常规治疗脑梗死具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应用较为安全。但鉴于其纳入研究证据质量等级不高,对结论的可靠性会造成影响,应谨慎使用研究结论;且研究结论仍需大样本、多中心、设计科学严谨、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蕲蛇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安性。
曹娟,胡淑云[4](2019)在《蕲蛇酶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蕲蛇酶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8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活血药物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蕲蛇酶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入院第1天和第1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57.50%)明显高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蕲蛇酶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ACI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
范向辉[5](2019)在《不同给药方式对蕲蛇酶药理活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局部、单次和多次静注(iv)等给药方式对蕲蛇酶药理活性的影响,充分地了解其作用和蛇伤毒理,为其应用及蛇伤救治提供实验资料。方法1.给药方式1)局部给药:以蕲蛇酶溶液棉球湿敷动物出血模型中的创口。2)单次给药:动物静脉单次iv蕲蛇酶。3)多次给药:动物iv射蕲蛇酶,1次/天×7 d。2.测定方法1)采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法(template bleeding time,TBT)测定小鼠的出血时间;2)称重法测定家兔及小鼠不同方式给药后出血模型的出血量。3)利用试管法测定不同给药方式处置后家兔的凝血时间观察不同给药方式对家兔血液凝固活性的影响。4)采用凝固法测定不同给药方式处置后家兔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5)利用Born法测定不同给药方式处置后家兔血小板聚集率。结果1.蕲蛇酶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小鼠一次iv蕲蛇酶0.872U/kg后下肢股动静脉创口的出血时间由生理盐水组的159.9±52.42 s(n=15),缩短至97.47±36.59 s(n=15)(P<0.001);小鼠连续7天iv蕲蛇酶0.872 U/kg,创口的出血时间由146.3±40.21s(n=15)延至216.1±76.84 s(n=13)(P<0.01);蕲蛇酶棉球湿敷可使该创口的出血时间由生理盐水组的167.3±35.8 s(n=14)缩至116.3±25.6 s(n=15)(P<0.001)。2.蕲蛇酶对动物创口出血量的影响:小鼠一次iv蕲蛇酶0.872 U/kg,下肢股动静脉创口出血量由生理盐水组的0.09371±0.06844 g(n=9)降为0.03923±0.0194 g(n=15)(P<0.05);小鼠连续7天iv蕲蛇酶0.872 U/kg,该创口的出血量由0.08116±0.03216g(n=9)增至0.2086±0.1613 g(n=10)(P<0.05);家兔一次iv蕲蛇酶0.1875 U/kg,耳缘静脉创口出血量由生理盐水组的3.879±2.911 g(n=7)降至1.03±0.9681 g(n=7),(P<0.05);家兔iv蕲蛇酶0.1875 U/kg,连续7天,该创口的出血量由生理盐水组的3.16±2.003 g(n=7)增至7.209±2.55 g(n=6)(P<0.05)。蕲蛇酶棉球湿敷家兔耳中动脉创口出血量由生理盐水组的1.205±0.7041 g(n=10),降至0.4254±0.185 g(n=9)(P<0.01)。3.蕲蛇酶对家兔血液体外凝血时间(CT)的影响:家兔单次iv蕲蛇酶0.1875 U/kg,其血液CT由23.75±4.743 s(n=8)降至15.8±2.821 s(n=10),(P<0.001);家兔连续7天iv蕲蛇酶,其血液CT由31±1.414s(n=4)升至43.56±8.443 s(n=9)(P<0.01)。4.蕲蛇酶对家兔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不论是连续7天还是单次iv蕲蛇酶,均使家兔血浆FIB含量不同程度下降,尤其以连续给药者为着。连续7天静注蕲蛇酶家兔血浆FIB含量由生理盐水组的5.46±0.747 g/L降至0.376±0.134 g/L(P<0.001),单次iv蕲蛇酶家兔血浆FIB含量则降至2.98±0.716g/L;5.蕲蛇酶不论是单次还是连续静脉注射均有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家兔单次静注蕲蛇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28.5±5.745%,家兔连续7天静注蕲蛇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21.5±1.291%,两组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的血小板聚集率(52.5±4.041%,P<0.001)。结论1.蕲蛇酶单次静注和局部给药具有促凝血作用。2.蕲蛇酶连续7天静注有抗凝血作用。3.蕲蛇酶单次给药和7天连续给药均可降低家兔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4.蕲蛇酶单次给药和7天连续给药均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翁碧海,蒋小玲[6](2018)在《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者1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83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蕲蛇酶注射液)83例,将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2.14±0.57)分]以及血小板聚集率[(47.98±12.25)%]、纤维蛋白原[(3.40±0.71)g/L]、凝血酶原时间[(12.98±0.63)s]、血浆黏度[(1.38±0.40)m Pa·s]、红细胞压积[(44.11±4.32)%]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胆固醇[(3.89±1.30)mmol/L]、甘油三酯[(1.17±1.09)mmol/L]同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蕲蛇酶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临床效果确切,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孙世平,黄平,旷海燕,刘夏[7](2017)在《蕲蛇酶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蕲蛇酶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5月该院确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溶栓组给予常规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日常生活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随访30 d,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治疗前、治疗后7、15、30 d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溶栓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7、15、30 d NIHSS得分明显低于溶栓组,ADL得分明显高于溶栓组(P<0.05)。结论蕲蛇酶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王荣[8](2017)在《急性脑梗死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及中成药制剂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及血栓通注射液、蕲蛇酶注射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血栓通注射液和蕲蛇酶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牛津残障评分(OHS)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前NIHSS、OH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着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及中成药制剂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裴正斌[9](2015)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13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n=68)和对照组(n=68),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阿司匹林,合理控制血压、血糖,调脂,降低颅压及其合并症和有关并发症的处理;对照组采用血栓通600 mg及蕲蛇酶注射液0.75 U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14 d;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牛津残障评分(Oxford disability score,OHS)的变化、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及OH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第21天,治疗组NIHSS评分及OHS评分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72.1%和94.1%)显着高于对照组(58.8%和86.8%)(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蕲蛇酶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效果优于单用蕲蛇酶注射液。
闵丽,熊小平,王荣耀,李渝[10](2013)在《蕲蛇酶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蕲蛇酶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患者140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分为3组,A组42例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B组46例采用蕲蛇酶注射液治疗,C组52例采用蕲蛇酶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第5,9,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治疗3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C组的临床疗效好于A组和B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蕲蛇酶注射液与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
二、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辨证施治下蕲蛇酶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三组治疗前后病情评分比较 |
2.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2)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针刺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干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基于代谢组学筛选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差异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软件 |
2 病例选择 |
2.1 研究对象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脱落标准 |
2.6 健康对照组选择和纳入标准 |
3 实验方法 |
3.1 实验分组 |
3.2 观察内容 |
3.3 临床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
3.4 代谢组学分析 |
3.5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4.1 方法学考察结果 |
4.2 健康组与基底节区ACI组基线资料比较 |
4.3 基底节区ACI患者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
5 小结 |
实验二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针刺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的干预效应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软件 |
2 病例选择 |
3 实验方法 |
3.1 实验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3 观察内容 |
3.4 临床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
3.5 代谢组学分析 |
3.6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4.1 方法学考察 |
4.2 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 |
4.3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生物标志物的变化 |
5 小结 |
讨论 |
1 基底节区ACI患者血清的代谢组学分析 |
1.1 氨基酸代谢 |
1.2 磷脂代谢 |
2 观察组治疗前后代谢组学分析 |
2.1 氨基酸代谢 |
2.2 磷脂代谢 |
3 对照组治疗前后代谢组学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脑梗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蕲蛇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 |
1.3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流程及结果 |
2.2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①随机序列产生方法: |
②分配隐藏: |
③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采用盲法: |
④对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 |
⑤结局数据的完整性: |
⑥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
⑦其它偏倚: |
2.3 结局指标结果分析 |
2.3.1 总有效率Meta分析 |
2.3.2 NIHSS评分Meta分析 |
2.3.3 Barthel指数Meta分析 |
2.3.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Meta 分析 |
2.4 偏倚性分析 |
3 讨 论 |
(4)蕲蛇酶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临床评价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
3 讨论 |
(5)不同给药方式对蕲蛇酶药理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蕲蛇酶局部、单次或多次静脉注射对动物凝血功能的影响 |
1.材料 |
2.方法与步骤 |
3.结果 |
2 蕲蛇酶单次或多次静注对家兔血液体外凝血时间的影响 |
1.材料 |
2.方法与步骤 |
3.结果 |
3 蕲蛇酶单次或多次静注对家兔血液部分成分的影响 |
1.材料 |
2.方法和步骤 |
3.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排除及剔除标准[3]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 |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比较 |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7)蕲蛇酶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指标观察和标准[3]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段NIHSS得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段ADL得分比较 |
3 讨论 |
(8)急性脑梗死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及中成药制剂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NIHSS、OH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9)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
1.1病例选择 |
1.2 临床资料 |
1.3 用药方法 |
1.4 疗效评定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神经功能和社会功能评价 |
2.2 2 组患者疗效比较 |
2.3 不良事件 |
3 讨论 |
(10)蕲蛇酶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辨证施治下蕲蛇酶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J]. 曾凯军,李雪琴. 中外医学研究, 2020(28)
- [2]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针刺对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干预效应[D]. 陈林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蕲蛇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乔瑞英.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6)
- [4]蕲蛇酶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J]. 曹娟,胡淑云.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11)
- [5]不同给药方式对蕲蛇酶药理活性的影响[D]. 范向辉.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翁碧海,蒋小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8(17)
- [7]蕲蛇酶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 孙世平,黄平,旷海燕,刘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07)
- [8]急性脑梗死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及中成药制剂的临床研究[J]. 王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09)
- [9]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 裴正斌.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5(12)
- [10]蕲蛇酶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J]. 闵丽,熊小平,王荣耀,李渝. 中国药业, 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