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体的残疾和预防特性进行个人识别

利用人体的残疾和预防特性进行个人识别

一、应用人体的伤病残及防治特征进行个人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谢晨雨[1](2021)在《贝克科技风险治理思想研究》文中提出

王振武[2](2021)在《面向复杂工况的智能采茶机器人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茶叶产地面临人工不足以及茶地荒废的问题,现有的采摘设备以规模化和非选择性的采摘方式进行工作,效率高但茶叶质量差,名优茶在采摘方式上仍以人工采摘为主要采摘手段,随着经济和全球贸易的发展,消费群体对名优茶的需求日渐增加,现有的人工和采茶设备逐渐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本文以实地考察和用户调研为基础,对名优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用户需求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采摘情景体验地图分析的方式,深入了解在茶叶采摘过程中的隐性需求,在经过用户研究以后,分析用户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和现有设备的使用痛点,产品的设计一方面要满足茶叶采摘的功能需求,一方面能够满足用户的感性需求,用设计促进茶产业的发展。本文以对当前农业领域的采茶机器人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当前不同采摘设备的共性和区别,以茶叶的种植群体为目标用户,对采茶机器人的采摘场景和用户进行研究分析,对采摘场景进行特征分析,在经过实地考察,用户访谈及分发问卷的等用户研究之后,分析当前的茶叶采摘的问题和茶叶种植群体对采摘设备功能的需求,为设计的下一步流程提供研究基础。针对农业采茶机械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探讨,对采茶机器人和用户使用环境进行分析,以现有的农业机器人的分类和特点为基础,结合采茶机器人、用户、环境三者的关系,提出采茶机器人的设计原则,为设计方案的展开提供了约束条件,以指导采茶机器人产品的设计活动。对传统基于感性的色彩设计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量化试验的色彩设计方法,从病虫害防治的角度,以病虫害本身对不同光色的感受反应为实验基础,探究不同色彩在可见光环境下对病虫害的影响,使得色彩设计在满足用户感性需求的同时,更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最后基于采摘产品的设计原则、用户需求、产品工作环境要素限制,对采茶机器人进行了方案设计和三维模型的建立并进行了采茶机器人的渲染效果展示结构设计,最终完成采茶机器人的设计方案。

新华社[3](20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中认为目录第一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方针第三章主要目标第二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第四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五章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六章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第七章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第八章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九章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庆市人民政府[4](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认为渝府发[2021]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2月10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黄莹[5](2020)在《基于运动知觉理论的康复体验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体验经济的兴起和飞速发展,康复医疗的“体验性”逐渐凸显出来,康复是一项必须在运动中与环境产生相互作用且恢复行为能力的过程,因此本课题是基于运动知觉理论对康复体验进行的设计研究与设计探讨,打破了传统静态单向的康复设计思路,通过将康复的动觉体验作为本课题的设计研究对象,目的是形成一个动态的、主动的连续性康复状态,促进患者与环境互动的持续性满足与成长,从而获得愉悦的康复经历。运动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运动知觉是人类辨认与识别运动信息并对此作出相应运动反应的一项基本认知能力,是多种接收器与大脑协同工作的结果,对患者的康复发展及生命延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课题首先对知觉加工及运动知觉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总结,再对近几年来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概念的范式转变进行了逻辑梳理,具体分析了体验设计EEI模型的体验层次及核心要素,针对其中期许、事件、影响三个体验层面对康复运动进行体验层次构建,从而进一步探索运动感知在体验设计中的潜在价值。康复体验层次构建是基于患者运动的动机与目标、条件与组成、障碍与实现、认知与情感反应、意义与重要性等内容进行的问题探索,为后续的调研提供思路并明确目标。本课题实地调研是在无锡市同仁国际康复医院展开的,采用了定性访谈、一日生活追踪、非参与式观察等调研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调查,一是通过访谈整理患者的认知障碍和运动知觉特征,二是总结分析患者参与康复训练时与产品之间的运动关系,三是绘制患者一日康复流程并得出患者运动状态与情感反应的结果,四是从整体的康复情境中体会空间的运动感知和运动限制。本研究在设计策略的提出上,基于运动知觉理论,以提高患者主动运动意识、引导流畅持续运动状态、加强情境空间运动感知为康复体验目标,选用EEI模型中期许、事件、影响三个体验层面以及产品、服务、空间三大体验范畴对具体的康复体验策略进行落实与细化,该策略要求研究者具备综合交叉的学科能力,是一次在康复设计领域的创新学术探索,也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思路与方向。

顾文轩[6](2020)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指出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加重,如何更好地治疗和看护患病、失能以及半失能老人愈发成为各家各户的共有问题。医院和养老院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医疗和养老的分离,致使许多老年病患在医院成了“常住户”,“押床”导致医院病床紧缺,令很多需要住院的人无床可住。“医养结合”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互相融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大连市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失能老人比重高,大连市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不断进行探索。但由于大连市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加大,其养老服务具有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养老机构缺乏,社会养老体系有待完善,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紧缺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阐明在医养结合模式下,从人力资源和高等教育的角度重视康复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运用比较分析、理论研究、综合分析互相融合的方法,通过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居住老人、康复专业人员和机构管理者的调查访谈,分析大连康复人力培养资源的需要;经过调查走访高校康复学生、老师和用人单位等等,探索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归纳总结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政府、高校、社会以及人才培养价值评价四个方面提出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大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和康复人才培养有一定推动作用。

汪悦[7](2020)在《石家庄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和机构养老尚不完善等问题,居住小区作为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户外景观设计备受关注,加之我国对康复景观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康复景观逐渐步入大众视野,并在户外景观设计中得到了重视和推广,将康复景观理念融入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有利于改善居住小区户外景观中的不适宜性,为我国当前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景观建设提供依据。本文以石家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从康复景观视角探讨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的康复景观设计,在进行研究时主要分为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两部分:(1)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对康复景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户外老年活动空间、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进行相关研究分析。(2)实地调研:①通过观察法对石家庄6个居住小区样本进行走访调查和样本记录,并基于康复景观视角挖掘居住小区老年活动空间景观现存问题;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居住小区内老年人个体的基本情况、行为习惯及户外活动需求、对康复景观的兴趣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老年人日常行为特点及康复景观在居住小区景观中的应用潜力;③通过SD分析法构造定量化数据,让老年人对分别从人工要素、感官要素、自然要素三大方面,共计25因子对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景观进行打分评价,得出老年人对现有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景观满意度评价,并通过分析得出不同老化程度、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对景观需求的侧重点不同。最后基于康复景观视角,结合户外老年活动空间景观设计要素对石家庄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为后续石家庄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设计策略的提出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通过对石家庄市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景观现状和对老年人的相关研究调查,得出石家庄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设计中应遵循参与互动性原则、康养保健性原则、代际共享原则、动态适应性原则、场地安全性原则、适老设施隐性化原则、冬季景观多样化原则、空间类型多样化原则和地域艺术性原则9个设计原则。并将该原则应用到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中,总结出有关活动场地、园林建筑、植物、水体、园路、铺装和公共设施7大方面的设计策略,为石家庄居住小区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设计提供了具体的设计策略,为构建适宜我国当前老年人生活的户外活动空间和未来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性景观设计提供帮助。

陈运秀[8](2020)在《暗环境地面障碍物特征对感知绊倒风险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跌倒在非故意伤害死亡原因的排名中高居第二位,是仅次于道路交通伤害的一种严重伤害,大多数情况下跌倒所导致的伤害不是致命伤害。跌倒事故中大部分是由障碍物引起的绊倒。针对特殊工种特殊人群——矿工展开实验研究,探讨暗环境地面障碍物特征对感知绊倒风险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1)为探讨环境因素中照明条件、步道、障碍物形式、障碍物颜色和障碍物高度等因子对感知绊倒风险主观评分的影响,开展明暗2个集区、2种试验步道、2种不同形式(板和杆)、2种不同颜色(黑色和白色)和5种障碍物高度的试验,被试在行走前后给出感知的被绊倒风险等级(RRT),研究人员给出被试的步态干扰等级(RD)并记录行走时间。结果表明:照明条件、障碍物形式、障碍物颜色和障碍物高度均显着影响RRT和RD;颜色对比度也显着影响RRT;暗环境条件下碰到障碍物的可能性是正常照明条件下的15倍。(2)为了研究矿井环境对从业者感知绊倒风险主观评分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索了照明位置、障碍物可视结构(障碍物的深度、数量和高度)等因素。实验在弱光条件下,准备一条黑色PVC地板作为实验步道,设置两个深度和三种高度的障碍物,障碍物的数量有1、2、3个。受试者给出行走前和行走后感知到的绊倒风险(RRT)主观评分,研究人员给出受试者步态干扰评分(RD)并记录行走时间。数据分析表明:照明位置和障碍物高度会对RRT(前)产生重大影响,照明位置和障碍物数量会显着影响RRT(后),照明位置和障碍物数量在RD层面上产生显着影响。当起点灯亮时,碰到障碍物的次数占碰到障碍物总次数的72.7%。(3)为进一步研究矿井复杂环境中轨道对矿工绊倒风险主观评分的影响,模拟设计井工煤矿轨道巷行走通道(含人行道与轨道)。其中轨道模拟长是600cm,宽是60cm;第一根道板中心线距离轨道尽头为固定距离28cm,其余轨枕间距为55、65和75cm;持灯方式有手持和头灯两种方式;行进方向(行进方向与轨道所成的角度)分别是0°、30°和90°。结果表明:持灯方式对RRT和RD的影响不显着;行走方式对RRT(前)、RRT(后)和RD的平均值都产生显着影响,对RRT(前)、RRT(后)和RD的影响效应不全为0。轨距对RRT(前)和RRT(后)的影响不显着;轨距对RD的平均值产生显着影响。论文有图18幅、表26个、参考文献87篇。

陈桂材[9](2019)在《四川省跳水运动员损伤特征与腰、腕慢性损伤防治及康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跳水运动员由于其项目特征,在日常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常出现运动损伤,常常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以及日常生活。一旦出现运动损伤,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就不能得到保证,最终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但是一般的运动损伤都是可以采取特殊的手段进行提前预防。因此,为了了解跳水运动员在训练以及比赛过程在常出现的运动损伤和伤病好发部位等的损伤特征,为伤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四川省跳水队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跳水运动项目常见的运动损伤和伤病的好发部位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其中的共性,并通过物理治疗以及康复功能性锻炼来进行伤病的防治,在实际的过程中,得出最有特色的治疗手段的结合,为预防跳水运动损伤,促进跳水运动员运动竞技水平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问卷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对35名四川省跳水队的运动员常出现的运动损伤及伤病好发的部位进行研究,分析跳水队员伤病情况,同时结合伤病情况归纳跳水队在备战期间出现的问题,选取了治疗及康复功能性训练,以及在训练过程中怎样保护,以帮助更多的运动员加快伤病的恢复和减少运动损伤。研究结果:1.35名四川省跳水队运动员的主要伤病问题集中在腰部损伤,在腰部损伤上面先天隐裂,占所有伤病的26.92%,其中,女性运动员占该病患病率的42.86%,男性运动员占该病患病率的57.14%;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所有伤病的15.38%,其中女性运动员占该病患病率的37.50%,男性运动员占该病患病率62.50%;腰肌劳损占所有伤病的5.77%,其中女性运动员占该病患病率的66.7%,女性运动员占该病患病率的33.3%;L3横突综合征占所有伤病的7.69%,女性运动员占该病患病率的75.00%,女性运动员占该病患病率的25.00%;腕关节的损伤是跳水运动员第三易患伤病,占所有伤病的13.46%,其中男性运动员占该病患病率的71.43%,女性运动员占该病患病率的28.57%。除此之外,半月板损伤占所有伤病的7.69%,踝关节扭伤、颈部肌肉疲劳和胫骨软骨炎占所有伤病的3.85%,尺桡骨骨折、双踝关节韧带松弛、胸椎骨软骨炎、大拇指骨骺损伤、小圆肌损伤和肩背肌筋膜炎各占所有伤病的1.92%。2.针对四川省跳水队运动员腰部特有的伤病情况,除常规专项力量训练外在康复动作上选择了腰腹部屈伸和旋转结合的动作,及悬吊方法简单有效的训练腰腹部核心肌肉力量,对于伤病本身来说,不仅需要进行积极的物理手法治疗以有效的缓解症状,还需要加强肌肉本身的力量,这也是解决发力环节薄弱问题的方法,单独控制症状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后续的康复功能性训练是解决了手法治疗或者物理治疗所欠缺的持久性。研究结论:四川省跳水队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比较常见,且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主要还是集中在脊柱方面,这跟最初的运动选材以及运动员接触项目年龄太小自身肌肉力量欠缺和运动水平有密切关系,因为在进行跳水运动时,身体的保护动作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在脊柱,因此后期关于康复动作的选取也多采用能改善稳定脊柱稳定功能和增加腰腹部肌肉动作。选择性的进行康复功能性训练能很大程度地帮助和恢复运动性伤病,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李娴都[10](2019)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躯干形态失衡与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目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治疗重点是如何减小侧弯角度,而脊柱侧弯所导致的躯干局部或整体形态失衡问题往往被忽视。本次研究关注AIS患者冠状面肩部、骨盆失衡情况,以及矢状面胸、腰椎曲度和骨盆位置形态的变化,总结AIS患者冠状面及矢状面形态失衡特征,并研究侧弯畸形与躯干局部或整体形态失衡之间的影响机制。观察康复治疗前后冠、矢状面形态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AIS的康复治疗效果。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招募AIS患者30例,拍摄干预前全脊柱X线片。在正位片上测量Cobb角、锁骨角(CA)、冠状位骨盆倾斜角(PO)和冠状位骶骨倾斜角(SO),并统计冠状面躯干偏移(TS)情况;在侧位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以及T1骨盆角(TPA),并统计脊柱矢状面平衡(SVA)情况。根据患者个人治疗意愿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n=14)和观察组(n=16),实验组进行5个月康复治疗后,全体受试者二次拍摄全脊柱X线片,比较实验前后组间及组内各测量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AIS的康复治疗效果。研究结果:1.受试者冠状面肩失衡率为66.67%,骨盆失衡率73.33%;腰弯型、胸腰弯型及双弯型患者的SO显着大于胸弯型(p<0.01)。2.Cobb角与SO低度正相关(r=0.467,p<0.01)。3.躯干冠状面失衡率为60%,其中94.4%的患者躯干偏移方向与脊柱侧弯方向一致,偏移组的Cobb角(p<0.05)和SO(p<0.01)大于平衡组。4.AIS患者TK低于正常青少年,TK与Cobb角呈中度负相关(r=-0.606,p<0.01);胸弯型和腰弯型患者的LL较胸腰弯型、双弯型及正常人群显着减小(p<0.05)。5.AIS患者PI、SS显着增加(p<0.01),胸腰弯型PT显着减小(p<0.05)。6.脊柱倾斜率达66.67%,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脊柱后倾。7.康复治疗后冠状面Cobb角、CA、PO、SO显着减小(p<0.01),矢状面TPA显着增加(p<0.01);躯干冠状面偏移率下降50%,脊柱矢状面倾斜率下降42.86%。研究结论:1.AIS患者大多存在冠状面肩失衡及骨盆倾斜问题,Cobb角、SO大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躯干偏移,躯干偏移方向受脊柱侧弯(主弯)方向影响较大。2.AIS患者侧弯畸形越严重,胸椎曲度减小越明显;部分患者腰椎曲度减小,而骶骨倾斜角代偿性增加。多数患者表现为骨盆前倾,脊柱后倾的躯干矢状面代偿形态。3.5个月康复治疗后,患者Cobb角平均下降10°左右,胸椎节段侧弯畸形矫正的难度更大、所需时间更长。4.冠状面上高低肩及骨盆倾斜等不良姿态明显改善,矢状面上骨盆前倾和脊柱后倾姿态的改善较为显着,而胸腰椎曲度的变化较小。5.AIS患者脊柱冠状面畸形的康复治疗效果优于矢状面。

二、应用人体的伤病残及防治特征进行个人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人体的伤病残及防治特征进行个人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2)面向复杂工况的智能采茶机器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采茶机器人研究现状
        1.2.2 农业领域色彩设计应用研究现状
    1.3 茶叶采摘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采茶机器人用户需求获取和分析
    2.1 茶叶采摘的复杂工况分析
        2.1.1 茶叶生长环境分析
        2.1.2 采茶机器人用户体验流程分析
    2.2 用户需求调研
        2.2.1 目标人群
        2.2.2 用户调研目的、内容和方法
        2.2.3 调研框架
        2.2.4 调研问卷设计
    2.3 用户调研数据分析
    2.4 采摘场景下智能机器人需求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采茶机器人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素
    3.1 采茶机器人设计原则
        3.1.1 安全性原则
        3.1.2 精准性原则
        3.1.3 高效性原则
    3.2 功能要素分析
        3.2.1 用户需求和功能列表
        3.2.2 功能优先级划分
    3.3 结构要素分析
        3.3.1 末端执行结构分析
        3.3.2 采茶机器人移动方式分析
    3.4 造型要素分析
    3.5 材料和工艺要素分析
        3.5.1 材料要素分析
        3.5.2 表面处理工艺要素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采摘场景的产品色彩设计研究
    4.1 试验和数据
        4.1.1 试验地点
        4.1.2 供试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和数据分析
        4.2.1 茶园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分析
        4.2.2 不同时间内趋性的规律性变化
    4.3 色彩设计流程及方法
        4.3.1 产品色彩设计流程
        4.3.2 色彩感性意象测量
        4.3.3 受试者选择
        4.3.4 基于语义差异法的数据测量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采茶机器人产品设计实践
    5.1 智能采茶机器人产品设计定位
        5.1.1 用户定位分析
        5.1.2 产品定位分析
    5.2 设计方案展开
        5.2.1 设计草图的绘制
        5.2.2 三维模型的构建
        5.2.3 三维模型的渲染
    5.3 结构设计
        5.3.1 存储结构设计
        5.3.2 末端执行结构设计
        5.3.3 功能结构布局设计
    5.4 设计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茶叶种植用户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第一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一章发展环境
        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第二节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第二章指导方针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战略导向
    第三章主要目标
        第一节2035年远景目标
        第二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第二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第四章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第一节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第二节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第三节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第四节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第五章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一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第二节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
        第三节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第六章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第一节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
        第二节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
        第三节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第七章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第一节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
        第三节积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第八章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第一节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
        第二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第三节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第四节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
    第九章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一节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第二节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第十章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第一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
        第二节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
        第三节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
    第十一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第二节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第三节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第四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篇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十二章畅通国内大循环
        第一节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
        第二节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
        第三节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
        第四节完善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政策体系
    第十三章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一节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
        第二节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
    第十四章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第一节全面促进消费
        第二节拓展投资空间
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第十五章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第一节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第二节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
        第三节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第十六章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第一节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
        第二节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
        第三节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
    第十七章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第一节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
        第二节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
        第三节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
    第十八章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第一节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
        第二节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
        第三节加强网络安全保护
        第四节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第六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九章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一节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第二节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节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第四节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第五节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十章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第一节全面完善产权制度
        第二节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第三节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第四节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第二十一章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第一节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第二节完善现代税收制度
        第三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十二章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第一节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第二节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第三节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
第七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二十三章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第一节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节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丰富乡村经济业态
    第二十四章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一节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
        第二节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二十五章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第一节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第二节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
    第二十六章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一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第二节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第八篇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第二十七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一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第二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第二十八章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
        第一节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第二节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第三节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
        第四节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
        第五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第二十九章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第一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第二节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第三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第四节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第九篇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十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第一节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
        第二节开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第三节提升重要功能性区域的保障能力
    第三十一章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第一节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二节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第三节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第四节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
        第五节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第三十二章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一节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第二节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第三节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第四节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第五节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
        第六节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十三章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第一节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第二节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
        第三节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第十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三十四章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一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第二节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第三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节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第三十五章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一节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
        第二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三节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第三十六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第一节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第二节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第三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第十一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三十七章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一节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第二节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第三节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三十八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第一节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
        第二节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
        第三节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第四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第五节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第三十九章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第一节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节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三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第四节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第十二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第四十章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一节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
        第二节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
        第三节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第四节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十一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
        第二节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第三节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
        第四节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
    第四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第一节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
        第二节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第三节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第十三篇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第一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
        第二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第三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第四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五节深化教育改革
    第四十四章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一节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第二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三节健全全民医保制度
        第四节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第五节建设体育强国
        第六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四十五章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第一节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第二节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
        第三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第十四篇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第四十六章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第一节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第二节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第三节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
    第四十七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一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第二节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节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第四十八章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第一节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
        第二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第三节完善再分配机制
    第四十九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第二节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
        第三节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
    第五十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第一节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
        第二节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
        第三节加强家庭建设
        第四节提升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能力
    第五十一章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一节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第二节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
        第三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第十五篇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第五十二章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五十三章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
        第一节实施粮食安全战略
        第二节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
        第三节实施金融安全战略
    第五十四章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第一节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二节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第三节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
        第四节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第五十五章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第一节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
        第二节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
第十六篇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第五十六章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
    第五十七章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第十七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第五十八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第五十九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六十章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第十八篇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第六十一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一节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
        第二节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第六十二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第一节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第二节加强两岸人文交流
第十九篇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六十三章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第六十四章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第一节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
        第二节加强规划衔接协调
    第六十五章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第一节落实规划实施责任
        第二节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第三节强化政策协同保障
        第四节加快发展规划立法

(5)基于运动知觉理论的康复体验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康复医疗的需求将持续扩大
        1.1.2 运动康复在认知层面的关注度低
        1.1.3 体验经济带动健康医疗体验设计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运动知觉理论的相关研究现状
        1.2.2 运动康复评定的相关研究现状
        1.2.3 用户体验介入康复服务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外延-Neutral Equilibrium理论的研究启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课题研究创新点
    1.6 论文思路及框架
第二章:运动知觉及体验设计的相关理论探究
    2.1 运动知觉相关理论探究
        2.1.1 物理刺激与知觉之间的关系
        2.1.2 知觉组织原则与知觉特征
        2.1.3 运动知觉与选择性注意
        2.1.4 运动知觉的应用研究
    2.2 体验设计相关理论探究
        2.2.1 “体验”的多重定义
        2.2.2 从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的转变
        2.2.3 体验EEI模型的核心要素及特点
    2.3 运动知觉在体验设计中的价值分析
        2.3.1 将运动事件作为设计研究对象
        2.3.2 在运动中创造独特性自主经历
        2.3.3 从技术层面上搭建体验新舞台
        2.3.4 营造动态平衡的社会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康复运动的体验要素层次构建
    3.1 康复运动期许体验层次探究
        3.1.1 康复患者的动机因素分析
        3.1.2 康复治疗的目标要素分析
        3.1.3 康复期望值对激励的影响
    3.2 康复运动事件体验层次探究
        3.2.1 康复运动的条件要素分析
        3.2.2 康复体验的进程要素分析
        3.2.3 康复进程中运动知觉分析
        3.2.4 康复运动进程的自我创造
    3.3 康复运动影响体验层次探究
        3.3.1 运动体验对康复治疗的意义
        3.3.2 运动体验对康复发展的重要性
        3.3.3 康复体验带来的长久记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康复体验运动感知的调研与分析
    4.1 调研内容及方法
        4.1.1 调研地址与目标人群的选取
        4.1.2 内容及方法汇总
    4.2 康复患者知觉特征的调研分析
        4.2.1 调研内容及方法
        4.2.2 调研过程
        4.2.3 调研结果
    4.3 康复产品运动模式的调研分析
        4.3.1 调研内容及方法
        4.3.2 调研过程
        4.3.3 调研结果
    4.4 康复服务运动状态的调研分析
        4.4.1 调研内容及方法
        4.4.2 调研过程
        4.4.3 调研结果
    4.5 康复空间运动感知的调研分析
        4.5.1 调研内容及方法
        4.5.2 调研过程
        4.5.3 调研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基于运动知觉的康复体验设计策略
    5.1 构建主动运动的产品体验设计策略
        5.1.1 康复产品体验设计原则的提出
        5.1.2 感官刺激-诱发患者的运动期许
        5.1.3 产品功能-调节患者的动态进程
        5.1.4 产品技术-促进社会角色的转变
    5.2 引导流畅自如的服务体验设计策略
        5.2.1 康复服务体验设计原则的提出
        5.2.2 情感反应-做好运动预期的心理铺垫
        5.2.3 协同创新-导向动态平衡的服务进程
        5.2.4 服务延伸-加快康复运动的社会融合
    5.3 营造运动无阻的空间体验设计策略
        5.3.1 康复空间体验设计原则的提出
        5.3.2 空间节奏-突破静态的空间体验概念
        5.3.3 空间导视-降低康复运动的错误决策
        5.3.4 过渡空间-引导运动无障碍的社会观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片及表格来源
附录2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关键词释义
        1.2.1 医养融合
        1.2.2 康复
        1.2.3 人才培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发展动态及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 大连市医养结合政策背景以及康复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2.1.1 大连市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2.1.2 大连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状况
        2.1.3 针对康复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访谈及调查
    2.2 医养结合模式下对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2.1 人才培养目标
        2.2.2 专业技术技能要求
        2.2.3 养老服务的专业知识
        2.2.4 职业素养
    2.3 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状况和调查
        2.3.1 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状况与主要培养措施
        2.3.2 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分析
        2.3.3 调查结果分析
3 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内外比较
        3.1.1 国外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优秀模式
        3.1.2 香港地区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
        3.1.3 大连市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上述模式的比较
    3.2 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2.1 康复专业人才供给量不足
        3.2.2 人才培养层次和学科专业设置不完善
        3.2.3 康复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仍有欠缺
        3.2.4 职业道德有待提升
    3.3 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切实有效的政府政策支持
        3.3.2 执业资格制度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体系不完善
        3.3.3 办学规模和人才培养层次分布不均
        3.3.4 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轨
        3.3.5 社会认可度低,社会团体支持力度需进一步提升
4 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以人力资源为导向,完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
        4.1.1 对康复人才招生给予专项计划
        4.1.2 规范执业资格制度
        4.1.3 制定各级各类康复机构的人才配备标准
        4.1.4 鼓励高校多层次进行人才培养
    4.2 鼓励高校创建校企合作,重视工学结合
        4.2.1 企业从岗位需求的角度参与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4.2.2 建设双师队伍,提升高校实践教学质量
    4.3 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力量
        4.3.1 充分发挥康复医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4.3.2 充分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
    4.4 完善多方位人才培养价值评价
        4.4.1 院校人才培养价值评价
        4.4.2 用人单位人才培养价值评价
        4.4.3 实习医院人才培养价值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康复专业人才的调查问卷
附录B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C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老人调查问卷
附录D 高校康复专业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E 高校康复专业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F 康复专业学生所在用人单位问卷调查
致谢

(7)石家庄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
        1.1.2 我国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
        1.1.3 石家庄居住小区户外景观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关系
        1.1.4 康复景观在户外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兴起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2.1 康复景观相关概述
        2.1.1 康复景观概念
        2.1.2 康复景观的特点
        2.1.3 康复景观的作用机制
    2.2 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相关概述
        2.2.1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概念
        2.2.2 户外老年活动空间的概念
        2.2.3 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景观设计构成要素
    2.3 老年人基本特征与需求分析
        2.3.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与需求分析
        2.3.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与需求分析
        2.3.3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与需求分析
    2.4 相关理论依据
        2.4.1 压力痊愈理论
        2.4.2 植物学
        2.4.3 环境心理学
        2.4.4 老年心理学
    2.5 本章小结
3 石家庄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调研与分析
    3.1 石家庄总体情况概述
    3.2 调研目的、对象方法与内容概述
        3.2.1 调研目的
        3.2.2 调研对象
        3.2.3 调研方法
        3.2.4 调研内容
    3.3 石家庄居住小区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初步调研
    3.4 石家庄居住小区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具体调研
        3.4.1 石家庄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景观现状调研与记录
        3.4.2 石家庄居住小区老年人问卷调研
    3.5 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3.5.1 通过走访居住小区对户外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对现存问题归纳
        3.5.2 受访老年人个体基本情况统计与分析
        3.5.3 老年人在居住小区户外活动情况统计与分析
        3.5.4 应用SD分析法对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景观满意度评价分析
        3.5.5 老年人对康复景观认知及兴趣程度统计与分析
    3.6 调研总结
    3.7 本章小结
4 康复景观理念下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景观构建
    4.1 康复景观理念下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景观设计原则
        4.1.1 参与互动性原则
        4.1.2 地域艺术性原则
        4.1.3 保健性原则
        4.1.4 代际共享原则
        4.1.5 动态适应性原则
        4.1.6 场地安全性原则
        4.1.7 适老设施隐性化原则
        4.1.8 冬季景观多样化原则
        4.1.9 空间类型多样化原则
    4.2 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设计策略
        4.2.1 场地设计策略
        4.2.2 园林建筑设计策略
        4.2.3 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4.2.4 水体景观设计策略
        4.2.5 步行道路设计策略
        4.2.6 铺装的设计策略
        4.2.7 公共设施设计策略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暗环境地面障碍物特征对感知绊倒风险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跨越单一不同形式障碍物的感知绊倒风险研究
    2.1 实验设计
    2.2 数据分析
    2.3 相关分析
    2.4 假设与差异分析
    2.5 结论
    2.6 本章小结
3 跨越一至多个障碍物的感知绊倒风险研究
    3.1 问题提出及假设
    3.2 实验验证
    3.3 数据分析
    3.4 假设与差异分析
    3.5 结论
    3.6 本章小结
4 轨道绊倒试验的感知绊倒风险研究
    4.1 实验方案提出
    4.2 实验验证
    4.3 结果
    4.4 假设与差异分析
    4.5 结论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四川省跳水运动员损伤特征与腰、腕慢性损伤防治及康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跳水项目的特征的研究
    2.2 运动损伤概念及意义
    2.3 运动损伤的特征
    2.4 跳水项目常见的运动损伤
    2.5 跳水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2.6 跳水项目伤病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问卷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现场调查法
        3.2.5 对比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跳水运动员主要致病因素
    4.2 跳水运动员伤病与运动员年龄的分析
    4.3 跳水运动员伤病与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分析
    4.4 跳水运动员伤病问卷结果与分析
    4.5 腰部损伤的原因及分析
        4.5.1 隐裂的原因分析及治疗预防
        4.5.2 腰椎间盘的原因分析及治疗预防
        4.5.3 L3横突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治疗预防
        4.5.4 腕关节损伤的原因及分析
        4.5.5 其他损伤的原因及分析
    4.6 跳水运动员伤病的物理治疗
5 跳水运动员医疗康复动作的选择
    5.1 仰卧两头起
    5.2 仰卧两头起进阶
    5.3 仰卧位转体(右手碰左脚)
    5.4 仰卧位转体(左手碰右脚)
    5.5 仰卧位上下摆
    5.6 悬吊
6 小结
    6.1 跳水运动员伤病分析
    6.2 跳水运动员功能锻炼的意义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议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附件

(10)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躯干形态失衡与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背景
        1.1.2 假设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脊柱侧弯概述
        2.1.1 脊柱侧弯的定义
        2.1.2 脊柱侧弯的分类与分型
        2.1.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流行病学研究
        2.1.4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病因学研究现状
    2.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影像学研究现状
        2.2.1 影像学检查在脊柱侧弯诊断评估中的应用
        2.2.2 躯干形态失衡的影像学指标研究现状
    2.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手术治疗
        2.3.2 支具治疗
        2.3.3 康复治疗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分型标准
    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3.2.4 技术路线
    3.3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3.1 研究重点
        3.3.2 研究难点
        3.3.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结果
    4.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躯干冠状面形态失衡
        4.1.1 肩部及骨盆冠状面失衡情况
        4.1.2 不同侧弯分型的冠状面参数比较
        4.1.3 侧弯畸形与冠状面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4.1.4 躯干冠状面偏移情况
    4.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躯干矢状面形态失衡
        4.2.1 胸腰椎矢状面曲度
        4.2.2 骨盆矢状面参数
        4.2.3 胸腰椎曲度与骨盆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4.2.4 侧弯畸形与脊柱-骨盆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4.2.5 脊柱矢状面倾斜情况
    4.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康复治疗效果
        4.3.1 冠状面失衡的康复治疗效果
        4.3.2 矢状面失衡的康复治疗效果
5 研究分析与讨论
    5.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躯干冠状面形态特征
        5.1.1 AIS肩部冠状面失衡
        5.1.2 AIS骨盆冠状面失衡
        5.1.3 AIS躯干冠状面偏移
    5.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躯干矢状面形态特征
        5.2.1 AIS胸腰椎矢状面曲度
        5.2.2 AIS骨盆矢状面形态特征
        5.2.3 AIS脊柱矢状面倾斜
    5.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5.3.1 AIS躯干冠状面失衡的康复治疗效果
        5.3.2 躯干矢状面失衡的康复治疗效果
        5.3.3 AIS躯干形态康复的意义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冠状面形态特征
        6.1.2 矢状面形态特征
        6.1.3 康复治疗效果
    6.2 研究建议
        6.2.1 科研方面的建议
        6.2.2 AIS康复治疗方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应用人体的伤病残及防治特征进行个人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 [1]贝克科技风险治理思想研究[D]. 谢晨雨.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面向复杂工况的智能采茶机器人设计[D]. 王振武. 山东大学, 2021(12)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J]. 新华社. 中国水利, 2021(06)
  • [4]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4)
  • [5]基于运动知觉理论的康复体验设计方法研究[D]. 黄莹. 江南大学, 2020(01)
  • [6]医养结合模式下大连市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 顾文轩.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7]石家庄居住小区户外老年活动空间康复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 汪悦.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8]暗环境地面障碍物特征对感知绊倒风险影响研究[D]. 陈运秀.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9]四川省跳水运动员损伤特征与腰、腕慢性损伤防治及康复[D]. 陈桂材. 成都体育学院, 2019(10)
  • [10]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躯干形态失衡与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D]. 李娴都.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9)

标签:;  

利用人体的残疾和预防特性进行个人识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