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粉煤灰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

干粉煤灰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

一、干状粉煤灰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浩[1](2020)在《基于海绵城市的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基层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垃圾也在源源不断地产生,若不对这些建筑垃圾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再生利用,将产生大量的污染问题。利用建筑废弃物进行再生集料的制备,并将其利用至海绵城市的建设环节当中,不仅提供了建筑垃圾的一种新用途,缩减建筑垃圾的清运、填埋所带来的经济与环境成本,而且能够在节省天然资源的前提下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环保以及经济意义。为此,选择建筑垃圾制成的再生集料作为透水混凝土基层材料中的骨料,在研究了有关透水铺装及海绵城市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透水混凝土基层在透水铺装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确定其制备工艺并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选择几种主要的路用性能指标进行试验测定,结合工程背景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路面结构组合与施工技术。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对混合料试件的制备适用性进行评价,结合透水混凝土基层材料的特性以及试验情况,认为浆体裹石搅拌、插捣成型配合标准养护的制作工艺适用于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基层混合料的制备。(2)考虑到目前国内尚未有关于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基层的设计指标,参照有关规范及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指出了原材料指标以及集料级配的具体要求,选择体积法作为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选择空隙率、渗透系数以及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指标,通过室内试拌和强度试验对最佳配合比进行了确定。(3)在最佳配合比的基础上,选定水灰比0.5,水泥用量230kg/m3,再生集料用1447.0kg/m3作为基准配合比,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空隙率、水泥用量以及水灰比等因素下混合料排水性能、抗压强度、体积稳定性(抗干缩性能)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验证了基准配合比下的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基层混合料的基本性能指标能够满足常规路用性能要求。(4)结合沧州市黄骅新城中捷片区海绵城市试验区道路建设的具体工程实践,确定了透水基层路面的基本组合形式,对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基层的施工工艺及层间处治技术进行了讨论,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基层的路用性能能够满足要求。

何俊峰[2](2020)在《碱含量对水玻璃激发地聚物的激发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聚物是一种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无机胶凝材料,一般由硅铝酸盐原料与碱性激发剂混合制成,其中水玻璃激发粉煤灰是制备地聚物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用模数(SiO2与Na2O摩尔比)来表达水玻璃的结构性质,不能明确二者含量的变化对其碱激发效果的影响。本文试验研究水玻璃中SiO2与Na2O含量变化对粉煤灰基地聚物及Na2O含量对粉煤灰地聚物与黏土矿物相互作用的碱激发效果。对水玻璃碱激发地聚物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变换(FTIR)、X射线衍射(XRD)和物理吸附(BET)试验,探讨了Na2O与SiO2含量对碱激发地聚物的强度、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用水玻璃碱激发地聚物与三种黏土矿物相互作用,通过SEM、FTIR、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试验研究了Na2O含量对碱激发地聚物和黏土矿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本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和创新如下:(1)SiO2含量一定时,强度随着Na2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超过7%时强度下降。Na2O含量小于3%时,强度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含量大于3%时,强度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2)SiO2与Na2O含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碱激发地聚物的物质结构和矿物组成;SiO2与Na2O含量对微观结构和孔隙结构的影响较大,从而影响碱激发地聚物的强度。(3)黏土矿物颗粒与地聚物相互作用,由松散颗粒转变为块状结构,随着Na2O含量的增加,结构变得更加致密;试样中Al、Si、Ca元素电子结合能基本随着Na2O含量的升高而降低;蒙脱石在5°左右(001)的特征峰随地聚物中Na2O含量的增加有向右偏移的趋势,对应的2theta增大,晶体的层间距减小;吸附水的含量随Na2O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亲水能力下降。(4)水玻璃中硅酸根及激发粉煤灰生成的硅铝酸根与矿物颗粒表面进行吸附作用,对晶体端部进行填充作用,并在碱性环境下进行缩聚反应,更多的无定形凝胶物质填充于颗粒之间,形成块状致密结构,矿物活性被限制。

高巍,倪文[3](2015)在《碱渣及其在工程建筑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碱渣是氨碱法生产的工业废料,其堆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本文对碱渣的来源、化学成分、微观结构与性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碱渣在工程建筑方面的大量应用与其在应用过程中多遇到的问题并展望碱渣应用未来的发展方向。

赵少鹏[4](2015)在《矸石电厂CFB灰渣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煤矸石电厂的增加,其排放的固体废弃物CFB(循环流化床)灰渣大量堆积填埋。为促进CFB灰渣的利用,以中煤华昱煤矸石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开展了CFB灰渣特性及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利用CFB粉煤灰替代普通粉煤灰与矿粉配制混凝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以CFB粉煤灰为主体的具有微膨胀性能的路面基层专用水泥,初步研究了其对水泥稳定材料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CFB灰渣中的Loss、CaO及SO3含量随脱硫工艺及入炉煤的改变有较大波动。原状CFB灰渣的需水量极大且火山灰活性低,这与其微观疏松多孔的的内部结构有关,机械活化后CFB粉煤灰的需水性急剧下降,且28d的火山灰活性呈跨越式增长,高达95%。(2)由不同种类的CFB灰渣对比分析可得:炉渣的需水性低于粉煤灰,但是易磨性差,早期活性低。CFB锅炉的炉温对灰渣的活性影响显着,其中900℃低温粉煤灰的活性指数高达95%以上,而高温型粉煤灰F1的活性仅为75%,各种不同灰渣的28d活性指数大小排序为:XF2≈F2>C2>C1>F1。(3)CFB灰渣作为水泥混合材时,会使得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迅速上升,对减水剂的吸附性强,导致水泥浆体的流动度损失较快,但是使用分子量大的聚羧酸减水剂,利用其“空间位阻”效应可以有效改善水泥浆体的流动性能。CFB灰渣水泥的后期增长幅度大,50%掺量的F2与XF2的28d力学强度均能达到55MPa以上。CFB粉煤灰水泥替代P.O42.5水泥、普通粉煤灰及部分矿粉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稍有下降,但是后期强度高,完全满足C30混凝土对力学性能的要求。(4)利用XF2的高火山灰活性及CaO、SO3膨胀组分,研制出了以CFB粉煤灰为主体的路面基层专用水泥,其基本配比为:熟料30%,石膏3%(SO3含量5.2%)、XF2粉煤灰67%,将其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中,结果表明,CFB路面基层专用水泥稳定材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稍低于P.C32.5,但是28d及90d的强度明显高于后者,且路面基层专用水泥的的微膨胀作用补偿了收缩,密实了内部孔隙,极大地改善了水泥稳定材料的抗裂性能。

张晓晓[5](2015)在《碱渣土路用性能研究与微观结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碱渣是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环境。为了对碱渣进行综合利用,本文将碱渣与粉煤灰按相应比例拌合形成碱渣土,探讨路堤填垫的可行性。通过室内试验,文章对碱渣土的物理指标,力学指标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检测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试验,文章对碱渣土的物理指标进行了检测,分别从界限含水率,颗分,击实三方面讨论了不同配比情况下碱渣土的相关性质。选出了路堤填垫中的碱渣土的最佳配比,即碱渣与粉煤灰的比例为4:1。(2)通过室内试验,本文进一步对碱渣土的力学性能做了研究。对碱渣土的抗压强度,剪切强度进行了测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在碱渣土中加入胶凝材料,碱渣土力学性能提升明显。胶凝材料含量为碱渣土5%时经济适用。对碱渣土的承载力指标,回弹模量和加州承载比进行试验,结果符合国家高速公路规范。验证了碱渣土用于高速公路路堤的可行性(3)借助高倍显微镜对碱渣土微观结构进行观察,随着元明粉含量升高,碱渣土颗粒趋于紧密,胶结力增强,土体密实度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强。粉煤灰在碱性环境激发下生成胶体增多,规则性较好。通过IPP软件,对碱渣土微观孔隙进行了测量。碱渣土孔隙的等效直径、面积、周长随着元明粉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孔隙的圆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郑美如[6](2011)在《碱渣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和水泥土中应用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碱渣是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渣,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纯碱生产国,其中氨碱法为生产纯碱的主要方法,每年产生碱渣近300万t,由于碱渣的高碱性和高氯离子含量,目前其主要处理方式为堆填和填海,而这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论文针对碱渣高碱性和高氯离子含量的特点,提出了将其应用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和水泥土的研究方向,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论文首先对碱渣进行物理、化学特征和碱渣中离子对胶凝材料强度影响分析。研究发现,碱渣颗粒的粒径组成与水泥近似,可用作矿物掺合料;碱渣具有高碱性,对矿渣微粉有一定的激发作用,可将其用作矿渣微粉等矿物掺和料的激发剂;对碱渣进行水洗,可降低其中氯离子含量,但无法完全去除,因而在利用碱渣时,必须考虑其中氯离子的影响。论文对碱渣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制备了水泥/石灰/粉煤灰-碱渣稳定石屑和矿物掺和料-水泥-碱渣稳定石屑,系统研究了材料组成及配合比对碱渣稳定石屑强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碱渣稳定石屑的氯离子溶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将碱渣用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是可行的,但应选择适宜的碱渣用量和胶凝材料组成和用量。(1)对水泥/石灰/粉煤灰-碱渣稳定石屑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石灰-粉煤灰-碱渣稳定石屑的强度低,不满足公路路面基层强度要求;对比石灰系列,水泥-碱渣稳定石屑的强度值较高,但仍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借鉴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成果,制备了矿物掺和料-水泥-碱渣稳定石屑,研究表明,增加胶凝材料掺量、调整水泥与矿物掺和料的比例对碱渣稳定石屑强度的提高有明显效果,矿物掺和料-水泥-碱渣稳定石屑方案是可行的。(2)对矿物掺和料-水泥-碱渣稳定石屑进行了长龄期强度性能、耐久性能和氯离子溶出试验研究。长龄期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掺不同矿物掺和料对水泥-碱渣稳定石屑的早期强度与长期强度有不同的影响,掺矿渣微粉对早期强度有利,掺矿渣微粉和粉煤灰对长期强度有利。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碱渣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渗水系数非常小,试验过程中基本处于不渗水状态,具有良好的抗渗性;且当胶凝材料掺量小于10%时,掺碱渣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冻性。氯离子溶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碱渣稳定石屑中游离氯离子溶出率显着降低,总体上看,碱渣稳定石屑中氯离子溶出少。碱渣用于无机结合料路面基层是可行的。论文首次对碱渣在有机质水泥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碱渣用于高有机质含量水泥土是可行的,其适宜用量与有机质含量有关。(1)以淤泥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掺入腐植酸钠调节土中的有机质含量,用掺有碱渣的水泥浆进行固化处理,对比发现,当淤泥土中的有机质含量高达15%时,单用水泥加固的方法不可行,水泥土试块软化严重,无法测得强度,掺入碱渣后能使水泥土的抗压强度大大提高,复掺矿渣微粉后对水泥土强度的提高更为有效。(2)土中有机质含量一定时,掺入碱渣与矿渣微粉对有机质水泥土强度的提高有明显效果;对有机质含量11%的淤泥土,用矿渣微粉等量替换一部分水泥,掺入碱渣后对水泥土前期和后期强度都有增强作用。水泥土强度高于1.5MPa,可满足一般工程需要。

靳辛[7](2009)在《粉煤灰处理采油废水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进入石油开采的中后期,采油废水外排量也越来越大,采油废水的达标排放问题已成为制约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何经济而有效的去除外排采油废水中的污染物是油田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粉煤灰呈碱性且具有吸附作用的特性,提出了利用粉煤灰对采油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有效去除其中的污染物,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基础,并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本文对粉煤灰处理采油废水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摸清了粉煤灰处理采油废水的机理。通过实验室内摇床吸附试验和现场机械搅拌试验对粉煤灰吸附采油废水中石油类、COD、挥发酚、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规律及其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绘制了粉煤灰对采油废水中COD、石油类、挥发酚和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了微生物被粉煤灰吸附的有机物的降解作用及微生物在贮灰层中分布规律,为现场试验方案和操作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本文通过研究、试验,确定了灰水比、搅拌时间、搅拌强度、PH值等实现粉煤灰最大处理能力的较优工况参数为:粉煤灰先与冲灰水混合再与采油废水混合,粉煤灰(g):冲灰水(mL):采油废水(mL)为1:20:50,搅拌15min,200r/min,原水pH值不调,此条件下,粉煤灰对采油废水中石油类、COD、挥发酚去除率分别为80%、20%和10%。对石油类和COD的吸附量为0.91mg/g和1.34mg/g。实验研究表明:随着采油废水的增加,胜利电厂粉煤灰对COD的最大吸附量为10.1mg/g,对石油类的最大吸附量为1.4 mg/g。实验表明,粉煤灰直接与采油废水混合时,粉煤灰吸附去除采油废水COD较佳的操作参数为:灰(g)水(mL)比为1:30,PH值为10,温度为35℃,振摇48h,120r/min;COD平均吸附量为1.0mg/g,COD去除率达40%;由于粉煤灰和采油废水均为多组分体系,在固液界面发生多种吸附作用,导致COD吸附等温线呈跳跃状;粉煤灰先与冲灰水混合再与采油废水混合处理采油废水的效果好于粉煤灰直接与采油废水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对”粉煤灰+氧化塘”处理现河采油废水工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改进,使处理负荷由10000m3/d增加到22000m3/d,一年的运行结果表明,经改造后的工程运行良好,经济效益明显,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研究表明,本工程采取了防渗措施后,工程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土壤的盐渍化状况,工程运行对其周围地下水有一定影响,但对其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通过对处理采油废水后的粉煤灰的性质进行监测分析表明,采油废水对粉煤灰的浸出毒性和再利用途径均没有影响。处理采油废水后的粉煤灰在贮灰场堆放沥水后,可作为“粉煤灰烧结空心砌块”、“掺少量普通水泥的粉煤灰空心砌块”、“回填工程”和“筑路工程”的原材料进行再利用。

周闻[8](2009)在《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方法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经济增长正经历新一轮重化工业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人均用电水平将会大幅提高。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发电必然以煤电为主的基本格局,这一特征长期难以改变。我国火力发电厂年用煤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0%左右,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构成,带来的最直接的环境问题之一就是大量灰渣的排放。燃煤电厂排出的固废(包括粉煤灰、炉渣和脱硫石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粉不是废物,而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正所谓“用之为宝,弃之为害”。本文通过调查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燃煤电厂固废来源及综合利用现状。通过了对淮北电厂固废来源及其综合利用现状分析,指出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具有综合利用率高和综合利用产品较多等优点,也存在实际综合利用量不大,固废品质较差、综合利用量受市场影响较大、综合利用层次低、固废贮存量大、固废混合贮存等不足之处,并采用因素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其进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找出改进途径并提出改进措施。本着科学性原则、代表性原则、数据易获性及可操作性原则,建立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针对指标的特点,运用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计算指标评价值,从而确定其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并对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水平进行分析,指出影响其最重要的五个指标:建材产品销售经济效益、土地污染、空气污染、节约水资源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为以后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也为该厂异地六期2×600MW机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姚迪[9](2008)在《阜新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首先对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国内粉煤灰综合利用中从技术方面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实地调研及资料的查阅,总结分析了国外粉煤灰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一些国家综合利用过程中的主要成果。目前由于我国没有关于粉煤灰科学、准确的数据,本文利用实地调研的数据和网上查阅的资料,利用综合评价法来评价粉煤灰利用方案,并为了保证数据的稳妥性,最后给出一个区间,并根据未来利用率的估计,给出未来利用规模所在的区间。分析粉煤灰利用技术目前比较成熟、利用量较大的技术,并利用技术经济的理论对热电厂制烧结粉煤灰砖和矿材厂制蒸压粉煤灰砖进行了技术经济案例分析。文章在最后针对粉煤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尹亚雄[10](2008)在《粉煤灰用做铁路填料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路基”是为满足轨道铺设和运营条件而修建的土工建筑物,路基必须保证轨顶标高稳定,并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铁路线路。路基既要有强度、刚度和稳定的要求,同时还必须耐久。现代铁路的设计中必须解决填料设计和工后沉降的问题。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路基设计发生了巨大变化,路基填料设计作为本体中最主要的部分,已得到了各方的重视,对不同填料性质的探讨已广泛开展,取得了较多经验,但对工业废料用于路基的研究还比较少,一般都简单的谈了施工检测和工程尝试,没有深入系统的从机理方面进行研究。用轻质材料是目前对付路基工后沉降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也是一个新的热点,现在有用泡沫板直接造路基的实例,在国外还有用橡胶土的工程,但使用面窄,造价高,研究较少。粉煤灰作为燃煤电厂的废弃物,堆量大、占地多,严重污染环境,已经危及到自然生态的平衡和社会生活的质量,燃煤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初级能源,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以现有的能源消耗速度来看,煤炭还能维持好几个世纪,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煤在利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灰渣残留物,通常1吨煤燃烧后产生250~300千克粉煤灰,我国2000年粉煤灰的排放超过1.2亿吨,且以每年大于700万吨的速度增长。粉煤灰是较常见的材料,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土木建筑材料,已在不同领域内被利用,在混凝土方面的研究和利用较多,用于填筑路基,尚无系统研究。但目前我国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约30%,大部分粉煤灰没有被利用,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粉煤灰自重较轻(一般10KN/m3),作为一种稳定的轻质填料,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推广的理想材料,但由于多年来对路基工程的不重视,使得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加之铁路行业对安全的要求较高,则更多的限制了新材料的应用,随着近年铁路工程的迅猛发展,路基除了有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外,工后沉降也是一个重要的控制指标,这就要求对不断变化的速度目标值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据不完全统计,一般地区普速铁路地基处理超过路基投资的10%,软土地区地基处理超过路基投资的50%,客运专线地基处理投资更高,因此,合理利用粉煤灰,减小地基处理投入意义重大。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以室内试验入手,用岩土工程的方法,结合工程实际,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粉煤灰材料的微观分析,了解了粉煤灰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理,对研究粉煤灰的工程特性创造了条件;2、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对粉煤灰的物理性质及静力、动力强度特性进行有关机理和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同时对粉煤灰路堤的压实、压缩、承载力及稳定性进行相关的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并探明部分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践表明,粉煤灰可用做铁路路堤填料,填筑的路堤稳定;3、粉煤灰有良好的工程特性,在含水量、压实、本体沉降等方面优于普通土;4、通过粉煤灰与掺合物的试验,得出了作为基床土和护坡块体的最佳配合比和工程性质,试验表明,粉煤灰改良后可用做路基基床填料,掺入水泥、石灰等制成块板,可用做包坡材料;5、粉煤灰在失水后强度降低快,应包坡处理,包坡后不会对水质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6、粉煤灰自重轻,在地基处理和基底总沉降方面明显优与普通土,通过粉煤灰的工程效益分析,合理利用经济效益明显,同时,利用粉煤灰填筑路堤,实现废物利用,节约用地,减少粉煤灰的扬灰污染,也具有良好的工程和社会意义。7、本次试验也结合具体工程对粉煤灰材料的可操控性能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二、干状粉煤灰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状粉煤灰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海绵城市的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基层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再生集料的制备与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研究
    2.1 再生集料的生产工艺与基本性能
    2.2 材料的选择
    2.3 试件的制作及集料集配的设计
    2.4 配合比设计指标
    2.5 配合比设计方法
    2.6 配合比设计步骤
    2.7 混合料试拌
    2.8 强度试验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基层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3.1 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的性能
    3.2 排水性能试验
    3.3 力学性能试验
    3.4 干缩特性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基层路面组合形式与有限元分析
    4.1 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基层路面结构组合形式
    4.2 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基层有限元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基层施工控制
    5.1 工程概况
    5.2 施工控制
    5.3 性能结果的检验
    5.4 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经济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碱含量对水玻璃激发地聚物的激发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内容研究及技术路线
        1.3.1 可行性分析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掺量选择
    2.3 试样制备方法
    2.4 试验方法
第三章 碱含量对水玻璃激发地聚物的影响
    3.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2 碱激发地聚物强度变化规律
        3.2.1 无侧限抗压强度随Na_2O含量的变化
        3.2.2 无侧限抗压强度随SiO_2含量的变化
    3.3 X射线衍射分析
    3.4 红外光谱分析
    3.5 扫描电镜微观特征分析
        3.5.1 Na_2O含量对微观结构的影响
        3.5.2 SiO_2含量对微观结构的影响
        3.5.3 微观结构变化规律
    3.6 氮气物理吸附试验
        3.6.1 Na_2O含量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3.6.2 SiO_2含量对试样结构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碱含量对地聚物与黏土矿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4.1 扫描电镜分析
    4.2 XRD分析
    4.3 FTIR分析
    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试验分析
    4.5 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Na_2O与 SiO_2含量对地聚物生成效果影响结论
        5.1.2 地聚物与黏土矿物相互作用机理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矸石电厂CFB灰渣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矸石电厂CFB锅炉工艺及其对灰渣的影响
        1.2.1 矸石电厂CFB锅炉的燃烧工艺
        1.2.2 矸石电厂CFB锅炉工艺对灰渣的影响
    1.3 国外CFB灰渣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4 国内CFB灰渣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1.4.1 CFB灰渣制胶凝材料
        1.4.2 CFB灰渣制墙体材料
        1.4.3 CFB灰渣制膨胀剂
        1.4.4 CFB灰渣用作土壤改良与环境治理
        1.4.5 其它应用
    1.5 本论文研究的提出
    1.6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熟料及水泥
        2.1.2 石膏
        2.1.3 外加剂
        2.1.4 集料
    2.2 实验方法
第3章 华昱不同种类CFB灰渣的特性研究
    3.1 CFB灰渣的基本特性
        3.1.1 化学组成
        3.1.2 矿物组成
        3.1.3 颗粒特性
    3.2 易磨性
    3.3 需水性
    3.4 火山灰活性
        3.4.1 CFB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
        3.4.2 CFB炉渣的火山灰活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CFB灰渣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 CFB灰渣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
        4.1.1 对水泥的标准稠度的影响
        4.1.2 对水泥的凝结时间的影响
        4.1.3 对水泥安定性的影响
    4.2 CFB灰渣对水泥流动性能的影响
        4.2.1 CFB灰渣与萘系及聚羧酸两种减水剂的相容性
        4.2.2 CFB粉煤灰的烧失量对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
    4.3 CFB灰渣对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 不同种类灰渣对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
        4.3.2 不同掺量CFB灰渣对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CFB粉煤灰水泥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CFB粉煤灰路面基层专用水泥的研究
    5.1 大掺量CFB粉煤灰水泥作路面基层专用水泥的研究背景
    5.2 SO_3含量对CFB粉煤灰路面基层水泥性能的影响
        5.2.1 SO_3含量对水泥的物理性能的影响
        5.2.2 SO_3含量对水泥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5.2.3 SO_3含量对水泥的体积稳定性能的影响
    5.3 熟料掺量对CFB粉煤灰路面基层专用水泥性能的影响
    5.4 CFB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5.5 CFB粉煤灰路面基层专用水泥在稳定碎石中的应用
        5.5.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性能研究
        5.5.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干缩及抗裂性能研究
    5.6 CFB粉煤灰路面基层专用水泥的水化微观分析
        5.6.1 XRD矿物分析
        5.6.2 SEM形貌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果
    6.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碱渣土路用性能研究与微观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来源及简介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质聚合物概念
    2.1 研究背景
    2.2 地质聚合物概念
    2.3 地质聚合物形成机理
    2.4 研究意义
第三章 碱渣土的地质聚合物研究
    3.1 试验原材料
        3.1.1 碱渣
        3.1.2 粉煤灰
    3.2 碱渣土的物理指标
        3.2.1 试验配比
        3.2.2 界限含水率
        3.2.3 颗粒分析试验
        3.2.4 击实试验
    3.3 碱渣土力学指标
        3.3.1 无侧限抗压强度
        3.3.2 直接剪切试验
        3.3.3 三轴压缩试验
        3.3.4 承载比试验
        3.3.5 冻融试验
        3.3.6 回弹模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碱渣土聚合物微观分析
    4.1 碱渣土微观图像
        4.1.1 原材料SEM扫描图像
        4.1.2 碱渣土SEM扫描图像
    4.2 IPP图像分析介绍
        4.2.1 微观图像分析简介
        4.2.2 IPP软件介绍
    4.3 图像处理
        4.3.1 图像预处理
        4.3.2 图像分割
        4.3.3 图像形态学处理
    4.4 微观结构定量分析
        4.4.1.标定测量单位
        4.4.2 微观结构参数选定
        4.4.3 测量与计数
    4.5 孔隙的测量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刘春原教授历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览表

(6)碱渣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和水泥土中应用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碱渣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1.2.2 碱渣的造地、筑坝堆存处理
        1.2.3 碱渣在农业方面应用的研究
        1.2.4 碱渣在化工方面应用的研究
        1.2.5 碱渣在建筑材料方面应用的研究
        1.2.6 碱渣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碱渣性能研究
    2.1 原材料
    2.2 试验方法及结果
        2.2.1 碱渣的含水量和击实试验
        2.2.2 碱渣的粒径分析
        2.2.3 碱渣的氯离子含量和pH 值
        2.2.4 碱渣中离子对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碱渣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原材料
    3.3 试验方法
        3.3.1 击实试验
        3.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3.3 抗渗性试验
        3.3.4 抗冻性试验
    3.4 水泥/石灰/粉煤灰-碱渣稳定石屑的试验研究
        3.4.1 水泥-碱渣稳定石屑研究
        3.4.2 石灰-碱渣稳定石屑研究
        3.4.3 水泥-石灰-碱渣稳定石屑研究
        3.4.4 石灰-粉煤灰-碱渣稳定石屑研究
    3.5 矿物掺和料-水泥-碱渣稳定石屑的试验研究
        3.5.1 矿渣-水泥-碱渣稳定石屑研究
        3.5.2 多种矿物掺和料-水泥-碱渣稳定石屑研究
        3.5.3 矿物掺和料-碱渣稳定石屑研究
    3.6 耐久性试验
        3.6.1 长龄期强度
        3.6.2 抗渗性
        3.6.3 抗冻性
    3.7 氯离子溶出试验
        3.7.1 试验方案
        3.7.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碱渣在水泥土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原材料
    4.3 试验方法
    4.4 试验方案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6 碱渣-水泥土的强度形成机理分析
    4.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7)粉煤灰处理采油废水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采油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2.1 活性污泥技术
        1.2.2 生物膜处理技术
        1.2.3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
        1.2.4 生物活性炭流化床净化技术
        1.2.5 生化工艺中投加菌种的辅助工艺
        1.2.6 植物湿地处理技术
    1.3 采油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3.1 物理处理技术
        1.3.2 化学处理技术
        1.3.3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隔油-破乳絮凝-砂滤处理技术)
        1.3.4 粉煤灰处理采油污水
    1.4 吸附理论基础
    1.5 粉煤灰再利用的进展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
第二章 粉煤灰处理采油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2.1 研究目的和内容
    2.2 实验室试验
        2.2.1 试验方法
        2.2.2 粉煤灰的基本性质
        2.2.3 吸附试验和分析
        2.2.4 改性试验
        2.2.5 微生物检测
        2.2.6 淹水释放试验
        2.2.7 操作方式试验
    2.3 现场试验研究
        2.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2 吸附速率试验
        2.3.3 搅拌强度试验
        2.3.4 吸附容量试验
        2.3.5 吸附影响因素正交试验
        2.3.6 吸附等温线
        2.3.7 两段操作吸附试验
        2.3.8 单组分吸附试验
        2.3.9 现场粉煤灰中的微生物
    2.4 小结
第三章 “粉煤灰+氧化塘”工程处理效果评价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
    3.1 工程建设情况
    3.2 粉煤灰处理采油污水工程运营管理中的措施
    3.3 工程运行情况及分析评价
    3.4 工程的运行费用
    3.5 工程运行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
        3.5.1 项目周围环境状况及技术路线
        3.5.2 对周围土壤环境影响研究
        3.5.3 对周围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
        3.5.4 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研究
    3.6 小结
第四章 粉煤灰再利用影响研究
    4.1 粉煤灰的活性
    4.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内容
    4.3 粉煤灰的主要利用方式
    4.4 采油废水对粉煤灰再利用的影响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的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主要成果、着作、论文

(8)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方法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及目的
        1.2.1 选题的意义
        1.2.2 选题的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小结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方法研究
        1.4.2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1.4.2.1 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概述
        1.4.2.2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2、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方法研究
    2.1 淮北电厂的概况
    2.2 淮北电厂固废来源
        2.2.1 燃煤电厂固废来源概况
        2.2.1.1 粉煤灰和炉渣的来源
        2.2.1.2 脱硫石膏的来源
        2.2.2 淮北电厂固废来源
    2.3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方法研究
        2.3.1 燃煤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概述
        2.3.1.1 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2.3.1.2 炉渣综合利用现状
        2.3.1.3 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现状
        2.3.1.4 燃煤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2.3.2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方法研究
        2.3.2.1 淮北电厂粉煤灰及炉渣综合利用方法
        2.3.2.2 淮北电厂脱硫石膏综合利用
        2.3.2.3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3、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3.1 固废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分析的意义
    3.2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分析模型
    3.3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3.3.1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3.3.1.1 固废综合利用所减少的排放费
        3.3.1.2 固废综合利用的销售利润
        3.3.1.3 固废综合利用所节约的水资源
        3.3.1.4 固废综合利用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3.3.1.5 减少排放占地费
        3.3.2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间接经济效益分析
        3.3.2.1 环境效益分析
        3.3.2.2 社会效益分析
    3.4 小结
4、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设计思想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想
    4.2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4.3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层次分析法
        4.3.2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
    4.4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评价方法
        4.4.1 德菲尔法
        4.4.2 聚类分析
        4.4.3 模糊评价法
    4.5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水平评价
    4.6 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分析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9)阜新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 国内粉煤灰利用现状
        1.2.1 建材制品方面应用
        1.2.2 建设工程方面的应用
        1.2.3 道路工程方面的应用
        1.2.4 农业方面的应用
        1.2.5 回填工程的技术
        1.2.6 提取矿物和高附加值利用的
    1.3 国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
        1.3.1 工业方面的技术
        1.3.2 建材和建筑工程的技术
        1.3.3 农业方面的技术
        1.3.4 高附加值方面的技术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2 粉煤灰概述
    2.1 粉煤灰的形成
    2.2 粉煤灰的组成
        2.2.1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
        2.2.2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
    2.3 粉煤灰的结构
    2.4 粉煤灰的性质
        2.4.1 物理性质
        2.4.2 化学性质
    2.5 粉煤灰的存在形态
3 阜新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
    3.1 阜新粉煤灰性质
    3.2 阜新粉煤灰利用技术研究
        3.2.1 粉煤灰制烧结砖
        3.2.2 粉煤灰制蒸压砖
        3.2.3 利用阜新高硅粉煤灰制微晶玻璃建筑装饰材
4 阜新粉煤灰利用方案的评价
    4.1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4.2 阜新粉煤灰利用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2.1 社会指标体系 B_1
        4.2.2 社会指标体系 B_2
        4.2.3 社会指标体系 B_3
    4.3 阜新粉煤灰利用方案评价过程
        4.3.1 评价模型的构建
        4.3.2 计算指标权重
        4.3.3 群体决策时专家相对权重的确定
        4.3.4 指标综合权重的确定
        4.3.5 粉煤灰利用方案的评价集构建
        4.3.6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
    4.4 计算模型
        4.4.1 计算权重
        4.4.2 指定指标的隶属度
        4.4.3 进行分层模糊综合评价
        4.4.4 评价结果
    4.5 对阜新粉煤灰综合利用的一些建议
        4.5.1 信息化
        4.5.2 规模化
        4.5.3 多样化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10)粉煤灰用做铁路填料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我国铁路路基发展概况
        1.1.2 我国铁路填料的分类
        1.1.3 我国在铁路路基填料方面的研究
        1.1.4 粉煤灰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利用粉煤灰修筑路堤的现状
    1.4 本文工作
第二章 粉煤灰的室内研究
    2.1 粉煤灰的形成和分类
        2.1.1 粉煤灰的形成
        2.1.2 粉煤灰的分类
    2.2 包钢电厂粉煤灰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构成
        2.2.1 化学组成
        2.2.2 颗粒组成
        2.2.3 比重与容重
        2.2.4 粉煤灰的液限
    2.3 包钢电厂粉煤灰的力学特性
        2.3.1 粉煤灰的渗透性以及击实和压缩特性
        2.3.2 粉煤灰的静力强度特性
        2.3.3 粉煤灰的动力强度特性
    2.4 包钢电厂粉煤灰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
        2.4.1 几何模型及土层性状
        2.4.2 粉煤灰路堤稳定性解析分析
        2.4.3 粉煤灰路堤稳定性静力数值分析
    2.5 包钢电厂粉煤灰作为基床填料和边坡防护材料的试验研究
        2.5.1 工作原理
        2.5.2 试验研究方法
        2.5.3 试验结果分析
        2.5.4 粉煤灰块板的试验研究
        2.5.5 粉煤灰作为基床或路堤填料的K_(30)试验
第三章 包钢电厂粉煤灰工程现场试验
    3.1 试验工程设计
        3.1.1 试验段概述
        3.1.2 试验工点设计
    3.2 试验工程施工
    3.3 试验工程观测及测试结果分析
        3.3.1 沉降
        3.3.2 应力
        3.3.3 变形
        3.3.4 结果分析
    3.4 粉煤灰路堤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3.5 对粉煤灰路堤的环境评价及效益分析
        3.5.1 环境评价
        3.5.2 效益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4.1 主要结论
    4.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干状粉煤灰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海绵城市的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基层应用研究[D]. 张浩.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2]碱含量对水玻璃激发地聚物的激发效果研究[D]. 何俊峰. 兰州大学, 2020
  • [3]碱渣及其在工程建筑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展望[A]. 高巍,倪文. 第六届尾矿与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暨衢州市项目招商对接会论文集, 2015
  • [4]矸石电厂CFB灰渣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D]. 赵少鹏.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1)
  • [5]碱渣土路用性能研究与微观结构分析[D]. 张晓晓.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3)
  • [6]碱渣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和水泥土中应用的试验研究[D]. 郑美如.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7]粉煤灰处理采油废水研究及工程应用[D]. 靳辛.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8]淮北电厂固废综合利用方法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D]. 周闻.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0)
  • [9]阜新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D]. 姚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S2)
  • [10]粉煤灰用做铁路填料的试验研究[D]. 尹亚雄. 兰州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干粉煤灰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