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复发的CT诊断

宫颈癌术后复发的CT诊断

一、宫颈癌术后复发CT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王彤,孙洪赞,张军[1](2021)在《PET/CT显像对宫颈癌局部复发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对复发性宫颈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PET/CT诊断复发性宫颈癌的相关文献。检索日期为从建库开始至2020年7月。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质量评价使用QUADAS-2工具独立进行,再采用Meta-Disc1.4和Stata 15.0软件评价文献异质性,计算合并特异性(SPE)、敏感度(SEN)、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和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0篇,共有1 047例患者。Meta分析合并总体效应量分别为:SEN合并0.97 (95%CI:0.95~0.98)、SPE合并0.85 (95%CI:0.79~0.89)、+LR合并6.4 (95%CI:4.7~8.7)、-LR合并0.03 (95%CI:0.02~0.05)、DOR 200 (95%CI:111~359)、SROC曲线下面积AUC 0.97 (95%CI:0.95~0.98),验前和验后概率(+LR,-LR)为20%和62%、1%。结论 PET/CT在宫颈癌局部复发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率,能显示良好的解剖定位和功能代谢信息,也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武科,徐臣,孙洪赞[2](2021)在《术前18F-FDG PET/CT显像联合凝血功能参数预测早期宫颈癌复发》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术前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参数联合凝血参数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凝血指标检测,术后经过系统随访的宫颈癌患者120例[年龄25~70(47.9±8.5)岁]。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及非复发组,使用两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PET/CT显像参数和术前凝血参数的差异;进行各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使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参数对于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时间(2~60)个月,复发病例36例,占30.0%(36/120)。中分化组(n=89)的复发(n=27)和未复发(n=62)患者之间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标准摄取峰值(SUVpeak)、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0±3.00和7.50±2.90,12.00±3.70和10.20±4.50,144.48(43.79,366.46)和60.23(28.46,113.15)g;t值:1.968、2.063,U=547.000,均P<0.05];低分化组(n=19)的复发(n=7)和未复发(n=12)患者除上述指标外,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16.10±4.70和7.60±2.33,8.70±2.10和4.40±1.50,13.30±4.40和5.60±1.80,140.37(131.44,143.94)和31.64(15.84,92.14) g;t值:5.363、4.829、5.429,U=3.000,均P<0.05];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00(100.00,256.00)和86.00(51.25,115.25) mg/L,(3.10±0.50)和(2.80±0.50) mg/L;U=619.500,t=2.962,均P<0.05]。ROC曲线示SUVmax[曲线下面积(AUC)=0.651]、SUVmean(AUC=0.650)、SUVpeak(AUC=0.675)、TLG(AUC=0.703)以及D-二聚体(AUC=0.795)、FIB(AUC=0.672)等因素可以预测疾病的复发(均P<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风险比(HR)=2.363(95%CI:1.217~4.590)]、SUVmax[HR=4.855(95%CI:1.488~15.841)]、SUVmean[HR=4.451(95%CI:1.573~12.597)]、SUVpeak[HR=7.190(95%CI:2.203~23.469)]、TLG[HR=4.396(95%CI:2.238~8.633)]、D-二聚体[HR=4.761(95%CI:2.470~9.253]及FIB[HR=3.196(95%CI:1.596~6.400)]是预测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D-二聚体[HR=2.974(95%CI:1.476~5.990)]及SUVpeak[HR=3.826(95%CI:1.063~13.778)]是主要预测因素(均P<0.05)。ROC曲线示SUVpeak和D-二聚体联合预测复发的AUC为0.841(P<0.01)。结论 SUVpeak和D-二聚体是预测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指标,两者联合预测价值良好。

颜丽芬[3](2021)在《基于MR影像组学精准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和复发危险分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早期宫颈癌首选手术治疗,术后需根据复发危险因素和危险分层给予辅助治疗。研究表明,手术治疗和放疗的疗效相仿;多模态治疗可增加毒性。因此,建议术后可能需要辅助治疗的患者首选放疗。但是,目前临床缺乏可术前精准评估复发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分层的方法。影像组学已被证实有望全面量化肿瘤异质性,这为早期宫颈癌危险因素的精准评估和危险分层提供新的思路。目的1.探讨手工特征与深度学习特征融合在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价值;2.探讨MR影像组学在早期宫颈鳞癌复发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收集190例早期宫颈鳞癌并随机分为训练组(100例)和验证组(90例)。从术前矢状位压脂T2WI中提取手工特征和深度学习特征,依次用一致性评价、C统计量、最小冗余度最大相关算法、LASSO算法筛选关键特征,并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构建手工特征标签(HC-rad)和深度学习特征标签(DL-rad),再与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融合构建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最后,用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DCA)评估和验证模型的效能。第二部分:回顾性收集218例早期宫颈鳞癌并按时间分为训练组(145例)和验证组(73例)。根据三个高危因素和三个中危因素(Sedlis标准)的病理结果进行复发危险分层,分为低危险和阳性危险状态,并作为终点观察指标。从术前矢状位T2压脂和T1增强图像中提取和筛选关键影像组学特征,并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标签(T2-rad和CS-rad)。将影像组学标签与SCC-Ag融合构建危险状态预测模型。最后,用校准曲线、ROC曲线和DCA评估和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第一部分:共筛选出3个关键手工特征和3个关键深度学习特征用于标签构建。融合HC-rad、DL-rad和SCC-Ag构建的融合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和区分度,训练组和验证组的 AUC 分别为 0.852(95%CI:0.761-0.943)和 0.815((95%CI:0.711-0.919),高于 HC-rad(AUC=0.794、0.725)、DL-rad(AUC=0.735、0.718)和SCC-Ag(AUC=0.735、0.688)。DCA显示,在大部分合理阈概率范围内,融合模型具有良好的总体净收益。第二部分:从两个序列各筛选出4个关键特征用于标签构建。多因素分析显示T2-rad和CS-rad为独立的预测因素(p<0.05)。融合T2-rad和CS-rad构建的融合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和区分度,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32(95%CI:0.742-0.932)和 0.837(95%CI:0.763-0.902),高于 T2-rad(AUC=0.810、0.796)和 CS—rad(AUC=0.793、0.781)。DCA 显示,在大部分合理阈概率范围内,融合模型具有良好的总体净收益。结论融合手工特征和深度学习特征标签构建的融合模型可个体化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MR影像组学可用于早期宫颈鳞癌的复发危险分层,有望成为临床治疗决策的辅助工具。

刘银川[4](2021)在《局部肿瘤为T1a2-T2a1 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分层管理模式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局部肿瘤为T1a2-T2a1 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分层管理模式,为其临床治疗决策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严格按入排标准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初次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癌,T分期为T1a2~T2a1(除外T1b2期)的影像学{MRI和(或)CT}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的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2)将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按已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手术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基于局部肿瘤T分期和局部肿瘤最大直径进行分层,对比两组的预后、放化疗副反应与费用。局部肿瘤最大直径根据妇检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若两者冲突则以影像学结果为准。(3)将FIGO ⅢC1r期宫颈癌手术组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是否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A组(无淋巴结转移)和B组(有淋巴结转移),选择术前影像学未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根据术后病理是否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对照组(入排标准同ⅢC1r期手术组),分别比较A组和A组对照组、B组和B组对照组、A组和B组的预后和治疗费用。(4)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方法,生存率比较及分层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所有运算均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完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文共纳入85例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其中手术组56例,A组26例(46.4%),B组30例(53.6%),同步放化疗组29例。A组对照组742例,B组对照组94例。所有患者随访截止2020年10月,随访时间为7-91个月,中位随访45.5个月。1、总体FIGO ⅢC1r期队列分析(1)基线资料比较:手术组和放化疗组的年龄分布和局部肿瘤T分期组成有差异,手术组年龄<50岁和局部肿瘤为T1b1期的患者比例(66.1%和78.6%)高于放化疗组(37.9%和48.3%)。(2)单因素分析及分层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局部肿瘤T分期、肿瘤最大直径、影像学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及大小、治疗方式等因素均与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无关(P均>0.05);按上述因素分层,比较手术和同步放化疗治疗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差异,发现两种治疗方案之间的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费用比较:FIGO ⅢC1r期宫颈癌手术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为128706.3元,高于放化疗组患者平均治疗费用(104037.2元),且两组治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02)。(4)Ⅲ-Ⅳ级放化疗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手术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反应发生率为32.6%(15/46),高于放化疗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6.9%(2/29),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两组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2.FIGO ⅢC1r期手术队列分析(1)预后比较:A组和A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3年DFS和OS分别为100%vs.97.9%(P=0.401)和100%vs.98.1%(P=0.445),3年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B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3年DFS和OS分别为83.3%vs.90.4%(P=0.496)和90.0%vs.91.5%(P=0.898),3年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比较,3年DFS和OS分别为100%vs.83.3%(P=0.021)和100%vs.90%(P=0.066),两组比较3年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费用比较:A组和A组对照组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101091.9元和83272.2元,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9,P=0.102);B组和B组对照组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152638.9元和148411.6元,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876,P=0.383);A组和B组比较,两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101091.9元和152638.9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8,P<0.05)。结论:(1)基线资料对比发现,与放化疗组相比,年龄较轻,局部肿瘤较小FIGO ⅢC1r期宫颈癌更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2)对于局部肿瘤为T1a2-T2a1的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尽管手术治疗的费用及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同步放化疗,但两种治疗方案疗效相当,因此,对于强烈要求手术的患者,应充分沟通风险,可知情选择手术或同步放化疗。(3)对于局部肿瘤为T1a2-T2a1 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通过与术前影像学阴性患者进行对比发现,无论术后病理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并不影响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但手术可以明确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状况,对于指导后续治疗,避免过度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通过对FIGO ⅢC1r期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FIGO IA2-IIA1期)和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FIGO ⅢC1p期)患者的预后进行对比发现,局部肿瘤为T1a2~T2a1期的FIGO ⅢC1p期宫颈癌患者,尽管期别较晚,DFS低于早期宫颈癌患者,但通过规范治疗,仍可达到与早期宫颈癌患者相似的OS。以上结论仅基于单中心、小样本的回顾性分析,尚需要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陈秋叶[5](2021)在《观察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HPV阳性宫颈癌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女性生殖道肿瘤发病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并且与宫颈癌的复发转移和生存有一定的相关性,大量研究证明中医药在治疗宫颈癌及HPV上安全有效。紫蛇理冲汤是在近现代名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里治疗妇科疾病的经典名方的理冲汤基础上化裁而来,经过前期初步的临床观察,紫蛇理冲汤在治疗宫颈癌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必要对其进一步研究。目的:1.通过观察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HR-HPV感染IIb-IIIc期宫颈癌患者的HPV转阴率、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明确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对HPV转阴及对PFS的作用和影响。2.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及NK细胞水平变化,分析细胞免疫水平与HPV感染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探究中药治疗HPV感染的作用机制。3..通过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探究中药干预、HPV感染状态与PFS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HPV感染状态和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是否是影响PFS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拟纳入60例中晚期宫颈癌(Ⅱb-Ⅲ期)经西医标准治疗后疗效评价达到CR或PR,仍伴有HR-HPV感染,且HR-HPV阳性亚型明确患者,根据接受治疗药物将受试者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对照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组给予紫蛇理冲汤口服,同时合用外洗方坐浴熏洗,中药连续使用时间不少于6个月。对照组使用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阴道纳药,对照组按西医临床标准规范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开始后每个月随访及检查安全性指标,治疗结束后1个月后复查HR-HPV转阴情况,之后每4-6个月随访一次,一共随访2年,监测两组患者HPV转阴率、无进展生存,并监控观察患者在药物干预前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4+CD25+CD127-及 NK 细胞变化(期间HPV检查连续2次阴性以上可以改为1年1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例宫颈癌Ⅱb-Ⅲc期经之后宫颈癌伴HR-HPV感染患者。两组在年龄、孕次产次、是否绝经、初治肿瘤大小、肿瘤疗效评价、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病程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共有60例患者完成2年随访,脱落2例(3.33%)。1.治疗结束后1个月后,治疗组HR-HPV亚型全部转阴11例(36.67%),部分转阴7例(23.33%),总有效率60%;对照组全部转阴6例(20%),部分转阴4例(1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治疗组VS对照组转阴率为:86.67%VS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研究随访期结束,最终治疗组和对照组HR-HPV转阴总有效率分别93.33%(28/30)和73.33%(22/30),结果显示两组对HR-HPV转阴都有促进作用,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紫蛇理冲汤合外用方能促进清除病毒,且在本实验中疗效大于用干扰素治疗。2.两组在中医症候积分经描述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经t检验,结果为t=-1.459,P=0.15>0.05,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上有可比性。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在中医症候积分上组间P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降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组间、组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两组均能降低中医症候积分,且治疗组疗效明显大于对照组。3.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第一年里有1例(3.33%)局部复发、1例(3.33%)远处转移;第二年里1例(3.33%)局部复发、1例(3.33%)远处转移,PFS分别为10、11、20、19个月。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的第一年里发现3例(10%)局部复发,3例(10%)远处转移,PFS 分别为 1 1、8、10.5、9、6.5、1 1 个月;第二年 2 例(6.67%)局部复发,3例(10%)远处转移,其中远处转移患者中有1例(3.33%)死亡,PFS分别为14、14.5、12.5、13、15个月。两组1年/2年复发转移率、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治疗组为 6.67%/13.33%、100%/100%。对照组为 20%/16.67%、100%/96.67%。可以看出,治疗组在1年/2年复发转移率和总生存率上都优于对照组,但是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曲线,采用非参数检验,P=0.028<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治疗组的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3.33%、86.67%,对照组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63.33%,治疗组和对照组2年中位PFS都为24个月,2年总的PFS生存曲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FS:logrank x2=4.647,P=0.031)。HPV感染状态与PFS的生存时间曲线图,HPV阴性和HPV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FS:logrank x2=7.618,P=0.006)。调节T细胞水平升高与正常,与PFS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FS:logrank x2=12.276,P=0.00)。4.两组治疗前在 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比值、CD4+CD25+CD127-%、NK细胞水平比例上经描述统计分析,均符合正态分布,经t检验,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组CD3+、CD3+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比例均较前升高,且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CD3+、CD3+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水平较前也升高,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CD4+CD25+CD127-%均下降,且组内、组间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对比,在CD3+、CD3+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变化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CD3+CD8+差值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COX回归分析,入组后干预方式、HPV感染状态、肿瘤疗效评价、调节T细胞是影响宫颈癌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5)。6.治疗后两组组间在四个维度(躯体、心理、社会、疾病)方面得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均P=0.038<0.05)。结论:1.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在治疗HR-HPV阳性宫颈癌伴疗效确切,能够促进HPV病毒清除,提高转阴率,整体不仅可以减轻疾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健康,还可以降低疾病复发转移率,延长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2.治疗前后HPV感染阳性的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较阴性患者更为失调,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可以调节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失衡,其中对T细胞亚群中具有代表意义的CD4+、CD8+和Treg细胞的水平都有不同的调节作用,通过上调CD4+水平,协调CD4+/CD8+比例平衡,下调Treg细胞水平,促进恢复免疫功能。所以其发挥其发挥作用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水平达到平衡,恢复机体免疫力,帮助抗病毒和抗肿瘤,尽量消除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3.经过COX回归分析,HPV阴性、调节T细胞水平正常、肿瘤疗效评价为CR、入组后用中药治疗是影响宫颈癌无进展生存期的保护因素。

乃比江·阿布都西库,沈荣芳,梅丽努尔·阿布都热西提[6](2021)在《18F-FDG PET/CT对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和转移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观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对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与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宫颈癌术后怀疑复发与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其分为观察组(n=59)与对照组(n=59)。对照组予给予以常规血清癌抗原19-9(CA19-9)检测,观察组行18F-FDG PET/CT检查。2组均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估2组对宫颈癌怀疑复发与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对比组间差异。结果18F-FDG PET/CT检查诊断对宫颈癌复发及转移的特异度(76.92%)、灵敏度(93.48%)以及准确率(89.83%)均显着高于CA19-9检测(38.46%、60.87%、55.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观察组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吻合度较高(Kappa=0.766,P <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应用于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与转移的诊断,可清晰显示其状况,灵敏度、准确率等均明显高于血清CA19-9检测。

刘晓亮[7](2021)在《宫颈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调强放疗的疗效与预后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延伸野调强同步放化疗在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目的:评价延伸野调强同步放化疗,在宫颈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当中的临床疗效与毒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接受延伸野调强放疗,伴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外照射放疗剂量为95%PCTV45-50.4Gy/25-28次,阳性淋巴结同步加量至95%PGTVnd 56-61.6Gy/28次。采用二维腔内放疗技术,予A点Dt30-36Gy/5-6次。同步化疗首选顺铂每周方案。结果:共入组59例患者,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2.1月(3.2-103.7月)。2年和3年的 OS、DFS 和 LC 分别为 69.0%和 52.8%,45.0%和 41.3%,83.4%和 81.0%。26 例患者(44.1%)出现远处转移,为主要失败模式。急性期G3及以上血液学、消化系和泌尿系毒性发生率分别为50.9%、1.7%和3.4%。只有1例患者同时发生G3迟发胃肠道和泌尿系毒性。结论:本研究表明,对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延伸野调强同步放化疗是安全有效的。第二部分 调强放疗在FIGO ⅢC1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毒性与预后研究目的:分析评价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在FIGO ⅢC1期宫颈癌中的临床疗效,并对FIGOⅢC1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FIGO 2018分期中的ⅢC1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强放疗技术(IMRT),予95%PCTV 50.4Gy/28次,阳性淋巴结予以同步加量至56-61.6Gy/28次,所有患者均接受每周CBCT或每日MVCT图像引导。内照射采用Ir192放射源,二维或三维近距离放疗技术。予A点或HRCTV D90%30-36Gy/5-6次。顺铂周疗(30-40mg/m2)为首选同步化疗方案。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局部控制率(LC)和局部区域控制率(LRC)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计算,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2.1月(2.3-137.3月)。3年OS、DFS、LC 和 LRC 分别是 81.7%、71.4%、89.9%和 86.1%,预计 5 年 OS、DFS、LC和LRC分别为75.5%、68.6%、89.9%和84.3%。迟发G3及以上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毒性发生率分别为2.7%和0.8%。25例患者(5.0%)在随访期间出现盆腔淋巴结复发。较晚的局部T分期是OS和LC的不良预后因素,2枚以上阳性淋巴结与较差的OS、DFS和LC有关,化疗完成的周期数与OS、DFS和LRC显着相关。结论:对于FIGO ⅢC1期宫颈癌患者,IMRT技术可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耐受性好;局部T分期和阳性淋巴结数量显着影响患者预后,说明ⅢC1期宫颈癌异质性较大;对于该组患者,应尽可能保证足量的同步化疗周期(≥ 4周期)。第三部分 FIGO ⅢC期宫颈癌淋巴结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基于单个淋巴结特征分析目的:针对接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FIGO ⅢC期宫颈癌患者,探讨与淋巴结治疗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2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重点关注淋巴结相关基本特征及治疗相关因素。所有淋巴结均接受56-61.6Gy/28次的同步加量放疗。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淋巴结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确定连续变量的最佳Cut-off值。以双侧P<0.05定义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67例患者,380枚阳性淋巴结,34枚淋巴结治疗失败,复发率为8.9%。其中,盆腔淋巴结315枚,24枚复发;腹主动脉旁淋巴结65枚,10枚复发;盆腔淋巴结失败率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失败率分别为7.6%vs 15.4%(P=0.046)。对于全组淋巴结,20次外照射后的短径(R20F)、体积缩小比(ΔV20F)以及同步化疗周期数均与淋巴结复发相关;亚组分析显示,对盆腔淋巴结,△V20F<0.435及同步化疗周期<4程与淋巴结不良预后相关;在腹膜后淋巴结中,仅ΔV20F<0.435是淋巴结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与盆腔淋巴结相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复发率更高;淋巴结对治疗的早期反应与淋巴结复发密切相关,ΔV20F<0.435预示淋巴结的不良预后;充足的同步化疗疗程(≥4周期)是降低淋巴结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古丽比亚·艾则孜[8](2021)在《SCC联合MRI及术前病理预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在我院行初次手术的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病理、鳞状细胞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水平及MRI淋巴结长径、肿瘤病灶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LNM)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方案。方法:分析患者术前血清SCC水平、肿瘤分化程度、MRI淋巴结长径及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病灶大小等,分析相关因素与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间关系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评估SCC及MRI淋巴结长径等因素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评估相关因素预测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敏感度。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SCC值、肿瘤分化程度、MRI淋巴结长径及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病灶大小是影响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CC值联合MRI对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进行串联试验中,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56.5%。并联试验中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71.9%。结论:术前SCC表达水平、MRI淋巴结长径、肿瘤病灶大小、分化程度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为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术前SCC联合MRI检查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诊断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对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的回归模型具有临床价值,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宋庆玲[9](2021)在《MRI在预测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及同步放化疗预后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新辅助联合根治性手术与CCRT(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同步放化疗)方式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治疗前MRI-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扩散加权成像)对于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70例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新辅助治疗或CCRT的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其中新辅助组患者100例,CCRT组患者70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鳞癌、腺癌或腺鳞癌。患者于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收集患者临床指标即治疗前SCC-Ag(squamous-cell carcinoma antigen,鳞状细胞癌抗原)、血红蛋白及新辅助患者术后病理因素(淋巴结转移、深间质浸润及脉管癌栓)。两位放射科医师于MRI图像上测量患者病灶最大径和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表观扩散系数)值(ADCmax、ADCmean及ADCmin)。通过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局部复发、转移(近处或远处转移)、死亡情况,计算患者DFS(disease-free survival,无病生存期)。记录新辅助组和CCRT组患者治疗副反应。采用ICC(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组内相关系数)对两位医师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复发患者与无复发患者之间各临床指标、病理因素及影像指标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临床病理影像联合预测模型。ROC(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于分析各单因素及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Delong检验用于分析单因素于联合模型之间AUC(area under the curve,曲线下面积)的差异。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用于分析各变量和DFS的关系。结果:1、170患者中复发转移26例,其中新辅助组复发患者15例,CCRT组复发11例。2、两位医师测量肿瘤最大径与ADC值的ICC范围为0.772~0.877,具有较高的一致性。3、新辅助组与CCRT组患者之间各临床指标及影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所有患者中,复发与无复发患者之间治疗前SCC-Ag具有明显差异(P=0.042);新辅助组复发与无复发患者之间SCC-Ag、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深间质浸润具有明显差异(P均<0.05)。CCRT组复发与无复发患者之间各临床及病理指标均无差异(P均>0.05)。所有患者中,复发与无复发患者之间盆腔淋巴结转移、肿瘤ADCmax及ADC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新辅助组复发与无复发患者之间肿瘤ADC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CCRT组复发与无复发患者之间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ADCmax及ADC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所有患者中肿瘤ADCmin具有最大AUC为0.722,敏感度84.00%,特异度57.70%;联合预测模型AUC为0.977,敏感度92.30%,特异度95.80%,其AUC值显着高于ADCmin的AUC值(P<0.05)。6、170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两年,随访中位数为41.77月(3.15-71.47月)。其中新辅助患者2年DFS率为87%,CCRT患者2年DFS率为85%,两组患者2年DFS率无明显差异(P=0.701)。7、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所有患者中ADCmax、ADCmin及SCC-Ag为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辅助组ADCmin、SCC-Ag及脉管癌栓为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CCRT组ADCmax、ADCmin和肿瘤大小为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8、新辅助组与CCRT组患者之间血液系统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有显着差异(P均<0.05);新辅助组与CCRT组患者之间膀胱炎的发生无显着差异。结论:1、新辅助联合根治性手术与同步放化疗对于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相似。治疗前SCC-Ag、脉管癌栓及深间质浸润影响患者预后。2、MRI-DWI对于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预后有潜在的预测价值。原发肿瘤ADC值有助于预测ⅠB2及ⅡA2期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ADCmin对新辅助患者预后影响更大,ADCmax对同步放化疗患者预后影响更大。3、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与同步放化疗治疗预后相似,但其引起的副反应更小,因此对于ⅠB2及ⅡA2期患者或许是一种潜在的可供选择的替代方式。本研究结果需更大的临床随机试验及更长的随访时间加以验证。

崔雅琼[10](2021)在《基于临床-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宫颈癌脉管浸润和预后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 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肿瘤组织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和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模型。方法对12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CC患者的mp 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预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上对每个肿瘤区域进行基于影像组学分析方法的表征,包括小视野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Small field of view High-resolution T2-weighted imaging,s FOV HR-T2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横轴位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压脂序列和矢状位常规T2WI、横轴位和矢状位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T1c)。基于6个不同序列病灶感兴趣区的107个特征,通过单变量分析、最小绝对值压缩与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和逐步逻辑回归分析进一步选择特征并建立LVSI相关的影像组学分数(radiomics score,Rad-score)。然后将Rad-score和14个术前临床因素整合到1个预测模型中,建立逐步逻辑回归模型。重复20次3折交叉验证评估LVSI分类器的准确性和所选特征的稳定性。通过预后随访,根据预测LVSI的分组,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生存曲线划分,观察模型在PFS的分组上的差异。结果与肿瘤形态学和异质性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是预测CC的LVSI状态的首要因素。根据不同的LVSI状态,相应的Rad-score存在显着差异(P<0.001)。回归分析确定了3个LVSI危险因素,包括2个临床因素和1个Rad-score,其中Rad-score(优势比[odds ratio,OR]=2.626)比鳞状细胞癌抗原(OR:1.061)和血红蛋白(OR:0.982)更重要。使用这些预测因子的模型在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为0.823。PFS在模型预测的LVSI阴性和LVSI阳性CC患者组间明显不同(平均PFS:64.8个月,58.3个月)。结论基于mp 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预测CC患者的LVSI状态和临床结局,可能在新辅助和手术环境中显示出改善患者风险分层的效用。影像组学特征能够预测预后可能与它能够反映肿瘤的组织学LVSI有关。

二、宫颈癌术后复发CT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宫颈癌术后复发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PET/CT显像对宫颈癌局部复发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主要特征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4 敏感性分析和偏倚检验
3 讨论

(3)基于MR影像组学精准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和复发危险分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2. 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3. 宫颈癌的预防
        3.1 宫颈癌的一级预防
        3.2 宫颈癌的二级预防
    4. 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
        4.1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
        4.2 宫颈癌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
        4.3 宫颈癌的治疗
    5. 宫颈癌影像组学研究
第一部分 融合影像组学手工特征和深度学习特征构建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
    研究背景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病例收集
        2. 临床、病理资料收集
        3. MR扫描方案
        4. 肿瘤分割
        5. 影像组学特征提取
        6.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临床病理基线数据比较
        2. 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和标签建立
        3. 模型构建
        4. 预测模型的效能评估和验证
    讨论
        1. 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的临床意义
        2. 术前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生物标志物
        3. 手工特征与深度学习特征的比较
        4. 本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第二部分 基于MR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早期宫颈鳞癌复发危险状态的研究
    研究背景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病例收集
        2. 临床、病理资料收集
        3. MR扫描方案
        4. 肿瘤分割
        5. 影像组学特征提取
        6.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临床病理基线数据比较
        2. 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和标签建立
        3. 模型构建
        4. 预测模型的效能评估和验证
    讨论
        1. 早期宫颈癌复发危险状态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
        2. MR在宫颈癌复发危险因素评估中的应用和进展
        3. 各复发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危险分层
        4. 本研究的不足
小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局部肿瘤为T1a2-T2a1 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分层管理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临床资料
        2.3.1 一般资料
        2.3.2 影像学资料
        2.3.3 治疗方法
        2.3.4 随访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2.6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总体FIGO ⅢC1r期队列
        3.1.1 预后单因素分析及分层分析
        3.1.2 治疗费用分析
        3.1.3 Ⅲ-Ⅳ级放化疗副反应发生率分析及手术组并发症分析
    3.2 FIGO ⅢC1r期手术队列
        3.2.1 预后分析
        3.2.2 治疗费用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2018 FIGO ⅢC1r期宫颈癌的影像学诊断、治疗及与淋巴结状态相关的预后因素
    参考文献

(5)观察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HPV阳性宫颈癌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HPV与宫颈癌发展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1. 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2. HPV和宫颈癌的治疗
        3. HPV与预后的关系
        4. HPV持续感染与预后的相关性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HPV及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1. HPV与宫颈癌
        2. 中医对HPV及宫颈癌的认识
        3. 中医药防治宫颈癌及HPV
        4. 中医药治疗宫颈癌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4. 检测方法
    研究内容
        1. 治疗方案
        2. 观察指标
        3. 疗效判定
        4. 随访计划
        5. 统计学分析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宫颈癌及HPV病机探讨
        3. 组方意义及依据
        4.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辛复宁)的应用
    小结
不足、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18F-FDG PET/CT对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和转移病人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18F-FDG PET/CT图像分析与CA19-9检测结果
    2.2 2组18F-FDG PET/CT与血清CA19-9对宫颈癌复发与转移的诊断情况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7)宫颈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调强放疗的疗效与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延伸野调强同步放化疗在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调强放疗在FIGO ⅢC1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毒性与预后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FIGO ⅢC期宫颈癌淋巴结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一基于单个淋巴结特征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宫颈癌区域淋巴结转移(FIGO 2018 ⅢC期)的放射治疗与预后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宫颈癌FIGO分期(2009版)
附录Ⅱ: 宫颈癌FIGO分期(2018版)
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SCC联合MRI及术前病理预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1 研究病例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诊断标准
    3.资料收集
    4.评价方法
        4.1 术后病检
        4.2 血清学指标
        4.3 MRI检查
    5.临床资料质量控制
        5.1 入组病历的质控
        5.2 术前分期的质控
        5.3 术后病理质控
        5.4 影像学及检验资料的质控
    6.统计分析方法
    7.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临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9)MRI在预测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及同步放化疗预后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3、病例资料
    4、临床指标
    5、设备及检查方法
    6、治疗前影像评估
    7、治疗方法
    8、随访
    9、副反应评估
    10、统计学方法
结果
    1、MR影像指标一致性
    2、随访结果
    3、新辅助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患者临床及影像指标比较
    4、临床指标及病理因素对复发的预测
    5、MR影像指标对复发的预测
    6、临床及影像指标预测复发的诊断效能
    7、预后单因素分析
    8、预后多因素分析
    9、新辅助组与同步放化疗组副反应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治疗疗效及影像评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基于临床-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宫颈癌脉管浸润和预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宫颈癌影像组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宫颈癌术后复发CT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PET/CT显像对宫颈癌局部复发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 王彤,孙洪赞,张军. 海南医学, 2021(21)
  • [2]术前18F-FDG PET/CT显像联合凝血功能参数预测早期宫颈癌复发[J]. 武科,徐臣,孙洪赞.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1(06)
  • [3]基于MR影像组学精准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和复发危险分层的研究[D]. 颜丽芬.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4]局部肿瘤为T1a2-T2a1 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分层管理模式探索[D]. 刘银川. 南昌大学, 2021(01)
  • [5]观察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HPV阳性宫颈癌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D]. 陈秋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18F-FDG PET/CT对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和转移病人中的应用价值[J]. 乃比江·阿布都西库,沈荣芳,梅丽努尔·阿布都热西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08)
  • [7]宫颈癌区域淋巴结转移调强放疗的疗效与预后研究[D]. 刘晓亮.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8]SCC联合MRI及术前病理预测ⅠA2-ⅡA2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D]. 古丽比亚·艾则孜.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9]MRI在预测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及同步放化疗预后中的应用[D]. 宋庆玲.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10]基于临床-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宫颈癌脉管浸润和预后的研究[D]. 崔雅琼.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宫颈癌术后复发的CT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