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肾炎综合征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娟,苏卓伟,包崑,左琪,徐鹏,杨海峰[1](2021)在《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伴血IgG4升高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一例》文中提出临床上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急进型肾炎综合征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血髓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且血IgG4明显升高。肾活检证实为寡免疫复合物性新月体肾炎。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诱导治疗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肾功能损害等显着改善,血IgG4水平恢复正常。
宿凯笙[2](2021)在《成人特发性炎性肌病与肌炎自身抗体:诊断、疾病活动性及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探讨肌炎特异性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utoantibodies,MSA)及肌炎相关性抗体(myositis associated autoantibodies,MAA)与IIM患者诊断、疾病活动性及肌肉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探究肌炎自身抗体在IIM疾病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5月至2020年9月住院的176例初治II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2017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学会(European league of anti-rheumatism/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LAR/ACR)IIM诊断及分类标准、肌炎活动性评价工具(myositis disease activity assessment tool,MDAAT)及MSA、MAA检测结果,对患者的病程、年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肌肉MRI成像结果进行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在纳入研究的176例IIM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123例,男女比例为4.3:10.1,年龄21~85岁,平均年龄48.4(±13.5)岁,病程13.4(±8.2)个月。根据2017年EULAR/ACR诊断分类标准,83例患者(47.1%)为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79例(44.8%)为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14例患者(7.9%)为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无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患者。有148例(84.1%)患者接受了肌肉活检,其中DM患者63例(79.7%),PM患者74例(89.1%),ADM患者11例(78.6%),三组间活检结果显示,DM患者的肌肉活检中更多出现肌周膜单核细胞浸润,PM患者的肌肉活检中更多出现肌内膜及微血管旁单核细胞浸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于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DM及PM亚组中肌无力和肌痛较ADM亚组中更为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及ADM亚组中皮疹(如包括V字征和披肩征的红斑疹,Heliotrope皮疹,Gottron征和Gottron疹)较PM亚组更为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诊断标准相符。有17例(9.7%)患者在随访或确诊时发现了肌炎相关恶性肿瘤,但在3个亚组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299)。(2)在研究队列中,有146例(82.9%)患者在血清中检测到了至少一种MSA或MAA。抗Jo-1抗体为最常见的MSA,抗Ro-52抗体为最常见的MAA。根据IIM分类标准,包括抗Ro-52抗体、抗PM-SCL75抗体、抗PM-SCL100抗体及抗Ku抗体在内的MAA在PM、DM、ADM三个亚组中的分布无差异(P=0.202,P=0.130,P=0.135,P=0.569);抗Mi-2α抗体、抗Mi-2β、抗TIF1γ抗体、抗MDA5抗体、抗SAE1抗体及抗SRP抗体在PM、DM、ADM三个亚组中的分布有差异;应用Logistical回归分析后发现,抗Mi-2α抗体、抗Mi-2β抗体及抗SAE1抗体与DM有相关性,而抗SRP抗体与PM有相关性,抗TIF1γ抗体与DM和ADM有相关性,抗MDA5抗体与ADM有相关性(P值均<0.05)。(3)根据MSA及MAA的阳性情况将研究队列分为4组:MSA(+)MAA(+)、MSA(+)MAA(-)、MSA(-)MAA(+)、MSA(-)MAA(-)。根据IIM分类标准中的诊断评分,有23例(13.1%)患者为可疑IIM,48例(27.2%)患者为可能IIM,105例(59.6%)患者为肯定IIM。根据MSA、MAA阳性情况进行分组后,各组间的诊断可能性分布有显着差异(P<0.001)。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后显示,MAA的阳性情况在肯定IIM、可能IIM、可疑IIM三个亚组中的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P=0.298,P=0.586);与之形成对比的是,MSA阳性的患者更多分布于肯定IIM亚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MSA与更高的诊断可能性有相关性。(4)根据MSA、MAA的阳性情况将研究队列分为4组:MSA(+)MAA(+)、MSA(+)MAA(-)、MSA(-)MAA(+)、MSA(-)MAA(-)。根据MDAAT评价每个患者于确诊时的疾病活动性,并按照该评价工具评估肌肉相关疾病活动性及肌肉外系统疾病活动性。肌炎自身抗体阳性与否与肌肉系统疾病活动性无明显相关性(P=0.549);肌炎自身抗体与肌肉外系统疾病活动性有相关性(P<0.001,RR=4.277,95%CI 3.293–5.260);通过亚组分析发现,MSA阳性的患者肌肉外系统疾病活动性显着高于MSA阴性患者(P=0.02,P=0.003);MAA的阳性情况则与肌肉外疾病活动性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832,P=0.365)。(5)研究队列中有50例患者完善了大腿肌肉MRI,其中肌肉炎性水肿、肌筋膜炎、皮下组织水肿、肌肉脂肪化及萎缩4种肌肉MRI表现分别占72.4%、20.1%、8.9%、18.4%。上述4中表现在DM、PM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420,P=0.887,P=0.337,P=0.616)。(6)根据MSA、MAA的阳性情况将研究队列分为4组:MSA(+)MAA(+)、MSA(+)MAA(-)、MSA(-)MAA(+)、MSA(-)MAA(-)。肌肉炎性水肿、肌筋膜炎及肌肉脂肪化和肌萎缩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31,P=0.04),通过亚组分析发现,MSA阳性的患者更倾向于出现肌肉炎性水肿、肌筋膜炎及肌肉脂肪化和肌萎缩(P=0.004,P=0.041,P=0.003,P<0.001,P<0.001,P<0.001),而MAA则与这种分布差异无关。结论:(1)MSA有助于IIM的诊断。在2017 EULAR/ACR IIM诊断及分类标准的诊断评分下,MSA阳性与更高的诊断评分,即更高的、更确定的诊断可能性有相关性。(2)在MDAAT评价体系下,MSA与更高的肌肉外系统疾病活动度相关,MSA阳性的患者相较于MSA阴性的患者有更高的肌肉外系统疾病活动度。(3)MSA阳性与大腿肌肉MRI所显示的肌肉炎性水肿、肌筋膜炎及肌肉脂肪化和肌萎缩有相关性。
史玉泉,戚务芳[3](2020)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是一类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小血管炎和致病性ANCA存在为特点。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其中GPA主要与蛋白酶3 (PR3)-ANCA相关,而MPA和EGPA主要与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相关。AAV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在某些遗传背景下由某些环境因素所诱发。遗传易感性、ANCA、中性粒细胞外捕网途径、补体旁路途径、抗人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抗体、血小板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疾病的发生。本研究就近年来关于AAV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彭卫华[4](2020)在《非侵入性方法监测ANCA相关血管炎肾损害病情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和分布特点,探讨中医证型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关系,探讨AAV肾损害患者尿液中的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变化特点,以探寻非侵入性方法在AAV肾损害早期诊断、病情变化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收集AAV肾损害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进行证候辨证。于不同研究时间段(AAV确诊日,AAV治疗后1、2、6月)采集患者血液、尿液样本,同期健康人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AV组及对照组尿液和/或血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白介素-18(IL-18)、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分子(NGAL)、海藻糖酶(trehalase)、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常规、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 C)、血清ANCA、补体C3、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肾小球滤过率(GFR)、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等实验室指标及肾损害程度与BVAS评分比较,探讨首诊各中医证候与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建立患者的ROC曲线来评价尿液β-catenin、IL-18、NGAL、trehalase对AAV的诊断及疾病变化的预测价值。结果1、AAV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脾肾两虚型52例(41.6%)、气阴两虚型38例(30.4%)、湿热内蕴型19例(15.2%)、肺脾气虚型16例(12.8%)。冬、春季以脾肾两虚型及气阴两虚型多见,夏季以气阴两虚型多见(P<0.05)。各证型患者的Hb、Alb、C3水平按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湿热内蕴型依次降低,D-D、SCr、BVAS评分值依次增高。与湿热内蕴证比较,脾肾两虚型、气阴两虚型患者Hb升高(P<0.05),D-D、SCr、BVAS评分降低(P<0.05)。湿热内蕴型(P<0.05)、脾肾两虚型(P<0.01)患者的尿液IL-18水平高于肺脾气虚型与气阴两虚型患者;发病方式湿热内蕴型患者以AKI多见,脾肾两虚型、气阴两虚型患者多表现为CKD(P<0.01)。2、AAV肾损害患者兼血瘀证的共82例,占总例数的65.6%,血清HMGB1、CRP水平、D-D、ANCA滴度、BVAS评分与非血瘀证患者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证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与CRP、D-D、ANCA滴度、BVAS评分等比较呈显着正相关(P均<0.01)。3、AAV肾损害患者尿液β-catenin、IL-18、NGAL、trehalase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1、P<0.05、P<0.01),且活动期患者的尿液β-catenin、IL-18、trehalase水平与缓解期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1、P<0.05、P<0.01)。与治疗前相比,活动期治疗后尿液β-catenin、IL-18、trehalase水平明显下降(P<0.05)。AAV肾损害患者尿液β-catenin水平与ACR、β2-MG、SCr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P<0.05);尿液IL-18水平明显升高,与血液中的IL-18水平、ANCA及BVAS评分值成正相关;尿NGAL水平与ACR、BUN、Cys C呈正相关(P<0.05);尿trehalase水平与β2-MG呈正相关(P<0.05);活动期患者的尿液β-catenin、IL-18、NGAL、Trehalase水平与血液中的水平比较均呈正相关(P<0.05)。尿液β-catenin、NGAL、trehalase诊断AAV肾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6(P<0.001)、0.752(P<0.05)、0.903(P<0.001);尿β-catenin、IL-18、trehalase判断AAV病情活动性的AUC大于血清ANCA滴度、BVAS评分值(P<0.05),或与ANCA、BVAS评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AV肾损害的中医证型以脾肾两虚型最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湿热内蕴型、肺脾气虚型;湿热内蕴型的肾损害病情更重,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故应重视对AAV肾损害患者的早期辩证、尤其是湿热内蕴证型的积极治疗。2、AAV肾损害患者兼血瘀证比率较高,HMGB1水平与CRP、D-D、ANCA滴度、BVAS评分等呈显着正相关,可能是AAV肾损害血瘀证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3、AAV肾损害患者的尿液β-catenin、IL-18、NGAL、Trehalase水平明显升高,且活动期尿液水平与血液中的水平呈正相关。尿液β-catenin、NGAL、trehalase可较好地用于诊断AAV肾损害的病情变化,尿液β-catenin、IL-18、trehalase可以较好地用于判断AAV病情活动性。
李盼盼[5](2020)在《单中心儿童经皮肾活检125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讨论经皮肾穿刺活检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其之间的关系,疾病类型变化,加强对儿童患儿经皮肾活检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的认识,强调经皮肾活检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为本地儿科临床工作者在早期诊断、治疗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00年01月至2019年12月,年龄≤14岁,1251例经皮肾活检患儿病理类型及临床资料,对不同年龄组(≤3,3<n≤7,7<n≤10,10<n≤14)、性别的构成比进行比较和分析,以2009年为时间点,分析前10年(2000-2009,T1表示)与后10年(2010-2019,T2表示)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类型变化。结果:1.本研究1251例患儿,明确及修正诊断病例491例,占39.2%。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主要并发症为肉眼血尿、肾包膜下血肿,发生率各占2.3%、0.24%;2.1251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儿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915例(73.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25例(26%),遗传性肾病11例(0.9%);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为肾病综合征449例(49.1%),其次是血尿合并蛋白尿374例(40.9%);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紫癜性肾炎最为常见,228例(70.2%),狼疮性肾炎位于第2位,76例(23.4%);在遗传性肾病中,Alport综合征和薄基底膜病分别9例(89.1%)、2例(18.9%);3.在所有接受肾脏穿刺活检患儿肾脏病理类型中,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Ig A N 351例(28.1%)、肾小球微小病变(MCD/ML)283例(22.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162例(12.9%);病理类型为Ig A N、Alport综合征的患儿,男性比女性多,构成比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4.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构成比在≤3岁年龄组最高(95%),在之后各年龄组,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构成比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各年龄组中,HBV-GN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岁年龄组构成比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构成比逐渐降低;5.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各年龄组Ig A N、MN、Alport综合征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 N在6<n≤10岁组构成比最高;余病理类型在各年龄组间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为肾小球微小病变(MCD/ML)149例(33.2%),其次为Ig A N和MN,各102例(22.7%),局灶阶段性硬化(FSGS)27例(6%);血尿合并蛋白尿临床类型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Ig A N,222例(59.4%),肾小球微小病变(MCD/ML)共45例(12.0%);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T2(2010-2019年)阶段NS的构成比较T1(2000-2009年)阶段高,NS有增加趋势,HPU的构成比有下降趋势;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T2(2010-2019年)阶段HSPN的构成比较T19(2000-2009年)阶段低,LN有增加趋势。结论:1.经皮肾穿刺活检患儿肾脏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性别及年龄有相关性。2.我院近20年来,原发性肾脏疾病中,NS和HPU的构成比发生变化;继发性肾脏疾病中,HSPN和LN构成比发生变化。3.经皮肾穿刺术相对安全,在明确诊断和治疗方面无可替代。
何亚男,郑长清[6](2020)在《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AILD)是因自身免疫异常所致的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及重叠综合征。AILD与病毒感染、酒精、药物等所致的传统肝病不同,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本文主要对AILD相关血清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有助于临床诊断。
雪梅,沈怡,沈梦益,凡小丽,门若庭,杨丽[7](2019)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自身抗体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靶向肝细胞、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及高IgG和(或)高γ-球蛋白血症为特征。大多数AIH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或多种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是AIH的重要特征和诊断的重要依据,部分自身抗体还与AIH的不同临床表现、疾病活动、治疗应答以及预后相关。对AIH相关自身抗体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费霞佩[8](2019)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病理分型及预后》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病理分型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住院治疗、具有肾活检结果的AAV患者。按照Berden分型分为4型,比较各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型患者的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差异。以进入维持性透析作为终点事件,使用Cox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175例AAV患者,其中局灶型59例(33.7%)、新月体型39例(22.3%)、硬化型32例(18.3%)、混合型45例(25.7%);新月体型组、硬化型组基础血肌酐水平较高,显着高于局灶型组、混合型组(均P<0.05);硬化型组袢坏死比例较低,显着低于局灶型组、新月体型组(均P<0.05)。中位随访11.8(0.5~86.7)个月,以死亡或维持性透析作为终点事件,末次随访时局灶型组、混合型组、新月体型组、硬化型组的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83.1%、77.8%、64.1%、50.0%(Log-rankχ2=11.537,P=0.009)。Cox回归分析显示甲状旁腺素水平高(HR=1.013,95%CI 1.007~1.019,P<0.001)、肾小球球性硬化≥50%(即硬化型,HR=10.532,95%CI 2.903~38.203,P<0.001)是影响AAV患者进入维持性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基础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高(HR=0.943,95%CI0.896~0.993,P=0.025)是保护性因素。结论:AAV肾损害预后依据局灶型、混合型、新月体型、硬化型依次变差。基础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甲状旁腺素水平高、肾小球球性硬化≥50%(即硬化型)是AAV患者进入维持性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
伊儒晗[9](2019)在《MPO基因多态性、MPO蛋白与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将探讨内蒙地区儿童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及其MP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2333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awasaki desease,KD)及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s)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35例为病例组,同期在门诊做健康体检的儿童18例为对照组。应用病例组-对照组研究的方法,根据有无并发CAL,将KD分位两个亚组:CAL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采集静脉血2管各2ml。1.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 immun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技术检测血浆MPO水平。通过对比研究KD组与对照组以及CAL和NCAL两亚组中血浆MPO水平得出相应的结论。2.应用试剂盒提取样本DNA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目的片段,最后测序分析KD组与对照组以及CAL和NCAL两亚组中MPO基因SNP rs2333227位点多态性,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1.KD组35例,年龄5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为1.87±0.54岁。男性25例,女性10例,男:女=2.5:1。对照组18例,年龄6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为2.56±0.86岁。男性13例,女性5例,男:女=2.6:1。CAL组9例,平均年龄1.72±0.56岁,男性8例,女性1例,男:女=8:1。NCAL组26例,平均年龄1.92±0.69岁,男性17例,女性9例,男:女=1.8:1。CAL组中,单侧冠状动脉扩张6例,双侧冠状动脉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1例。2.对照组血浆MPO浓度83.688±7.301(ng/L);KD组血浆MPO浓度88.587±8.165(ng/L);KD组与对照组血浆MPO浓度有明显差异(t=1.686,p=0.032)。CAL组血浆MPO浓度93.974±7.555(ng/L);NCAL组血浆MPO浓度86.721±7.638(ng/L);CAL组血浆MPO浓显着高于NCAL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1,p=0.027)。3.KD组与对照组MPO基因SNP位点(rs2333227)的基因型(GG、GA、AA)频率有统计学意义(c2=4.176,p=0.041),且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c2=4.706,p=0.030),G等位基因为风险因子。CAL组与NCAL组基因型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137,p=0.042),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c2=4.117,p=0.043)。结论1.急性期KD患儿血浆MPO水平较高;且CAL组血浆MPO水平高于NCAL组,可作为冠脉受累的早期预测指标。2.MPO基因rs2333227位点与KD的发病相关,G等位基因为易感因子;该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有一定关系。
李靓[10](2019)在《MMF维持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时,其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和(或)新月体形成。AAV累及肾脏时,常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骤,疾病进展快,预后差,复发率高[1-3]。因此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在诱导治疗获得缓解后,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其维持治疗的目的在于长期控制病情不复发,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长期保护肾功能。迄今为止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较为常用的维持治疗方案是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4-6],但由于环磷酰胺的毒副作用随着其治疗剂量的累积而不断增加,可出现继发感染、骨髓抑制、肿瘤、出血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寻求新的免疫抑制剂用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的维持治疗[7,8]。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能够高度的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临床研究报道了MMF成功应用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的诱导和维持治疗[9,10]。但关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维持治疗鲜有MMF与CTX的临床对照研究。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分别联合MMF与CTX用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长期维持治疗选择免疫抑制剂提供新的证据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确诊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标准诱导治疗方案,达到缓解,进入维持治疗,根据患者维持治疗用药分为MMF组(17例)和CTX组(19例)。收集所有患者维持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值,并以死亡或进入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为终点事件,进行生存分析,计算两组患者1年人、肾存活率,并记录两组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维持治疗前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MF组血肌酐低于C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个月,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F组血肌酐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组血肌酐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维持治疗期间,MMF组17例患者中,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3例进入ESRD,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82.4%。CTX组19例患者中,5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0例进入ESRD,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73.7%和47.4%。其中两组患者1年人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MF组患者1年肾存活率高于C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维持治疗期间,MMF组17例患者中,3例出现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7.6%。CTX组19例患者中,10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白细胞降低,2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其发生率分别为52.6%、10.5%和10.5%。其中MMF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C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MMF或CTX均可有效维持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的缓解,其中应用MMF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肾脏保护作用,不良反应较少。
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肾炎综合征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肾炎综合征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2)成人特发性炎性肌病与肌炎自身抗体:诊断、疾病活动性及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IIM诊断分类标准及疾病活动性评价 |
2.1.1 IIM诊断分类标准 |
2.1.2 IIM疾病活动性评价工具 |
2.2 IIM诊疗共识及新进展 |
2.2.1 IIM的诊疗共识 |
2.2.2 IIM治疗的新进展 |
2.2.3 IIM辅助检查的新进展 |
2.3 肌炎自身抗体在IIM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
2.3.1 MSA及 MAA的定义 |
2.3.2 抗合成酶抗体 |
2.3.3 DM相关的MSA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纳入标准及患者评价 |
3.2.1 IIM 诊断评分、IIM 诊断可能性分类及IIM亚组 |
3.2.2 MDAAT疾病活动性评价 |
3.3 排除标准 |
3.4 方法 |
3.4.1 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 |
3.4.2 一般辅助检查 |
3.4.3 肌肉MRI |
3.4.4 肌炎自身抗体的检测 |
3.4.5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IIM亚组分布、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 |
4.1.1 一般资料 |
4.1.2 IIM亚组及临床资料 |
4.1.3 IIM亚组分布及肌肉活检结果 |
4.2 IIM亚组与肌炎自身抗体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
4.2.1 肌炎自身抗体的总体分布 |
4.2.2 IIM亚组与MSA的相关性分析 |
4.2.3 IIM亚组与MAA的相关性分析 |
4.3 肌炎自身抗体与IIM疾病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
4.3.1 IIM疾病诊断可能性与肌炎自身抗体的分布 |
4.3.2 IIM疾病诊断可能性与MSA |
4.3.3 IIM疾病诊断可能性与MAA |
4.4 肌炎自身抗体与IIM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分析 |
4.4.1 IIM疾病活动性与肌炎自身抗体 |
4.4.2 IIM疾病肌肉外系统疾病活动性与肌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
4.5 IIM与肌肉MRI表现 |
4.5.1 IIM亚组与肌肉MRI表现 |
4.5.2 肌炎自身抗体与大腿肌肉MRI表现 |
4.5.3 MSA、MAA与大腿肌肉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肌炎自身抗体与IIM疾病诊断 |
5.2 肌炎自身抗体与IIM疾病活动性 |
5.3 IIM亚组、肌炎自身抗体与肌肉MRI表现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非侵入性方法监测ANCA相关血管炎肾损害病情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非侵入性方法在监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AAV)肾损害病情变化的研究背景及立题思路 |
前言 |
研究背景 |
非侵入性方法在监测AAV肾损害病情变化的研究课题思路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AAV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及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尿液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在监测AAV肾损害病情变化的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ANCA 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治和疗效评估指标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5)单中心儿童经皮肾活检125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狼疮性肾炎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IH自身抗体 |
1.1 AIH-1型相关自身抗体 |
1.1.1 ANA: |
1.1.2 AMSA: |
1.1.3 ANCA: |
1.1.4 anti-ASGPR: |
1.2 AIH-2型相关自身抗体 |
1.2.1 抗-LKM: |
1.2.2 抗-LC1: |
1.3 AIH-3型相关自身抗体 |
1.3.1 抗-SLA/LP: |
1.3.2 Ro52抗体: |
1.4 其他AIH抗体新进展 |
2 PBC相关抗体 |
2.1 AMA类 |
2.2 ANA类除AMA外,约50%的PBC患者ANA阳性,故对于AMA阴性PBC具有重要诊断意义[16]。 |
2.2.1 核点型ANA: |
2.2.2 核周型ANA: |
2.2.3 抗着丝点抗体(ACA): |
2.2.4 PBC其他抗体新进展: |
3 PSC相关抗体 |
4 重叠综合征相关抗体 |
5 展望 |
(7)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自身抗体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的概述 |
2 AIH相关自身抗体 |
2.1 抗核抗体 (ANA) |
2.2 ASMA和抗-actin |
2.3 抗-α-actinin |
2.4 抗-SLA/LP抗体 |
2.5 抗-LKM抗体 |
2.6 抗-LC1抗体 |
2.7 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 (抗-ASGPR抗体) |
2.8 非典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p-ANCA) |
2.9 抗线粒体抗体 (AMA) |
2.1 0 抗ds-DNA抗体 |
3 小结与展望 |
(8)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病理分型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临床资料 |
2.3 肾脏病理 |
2.4 定义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纳入患者的基本情况 |
3.2 各组患者的诱导缓解免疫抑制治疗及预后比较 |
3.3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进入维持透析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概念、抗原分类 |
4.2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病理表现的流行病学特点 |
4.3 ANCA对评估病情活动性的意义 |
4.4 病理分型对于预后的意义 |
4.5 治疗方案分析 |
4.6 进入维持性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 |
5 不足与展望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9)MPO基因多态性、MPO蛋白与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MMF维持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前言 |
2 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ANCA相关性血管炎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肾炎综合征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伴血IgG4升高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一例[J]. 刘娟,苏卓伟,包崑,左琪,徐鹏,杨海峰.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05)
- [2]成人特发性炎性肌病与肌炎自身抗体:诊断、疾病活动性及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研究[D]. 宿凯笙. 吉林大学, 2021(01)
- [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史玉泉,戚务芳. 慢性病学杂志, 2020(07)
- [4]非侵入性方法监测ANCA相关血管炎肾损害病情变化的研究[D]. 彭卫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5]单中心儿童经皮肾活检125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D]. 李盼盼.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6]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 何亚男,郑长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0(01)
- [7]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自身抗体及临床意义[J]. 雪梅,沈怡,沈梦益,凡小丽,门若庭,杨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6)
- [8]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病理分型及预后[D]. 费霞佩. 浙江大学, 2019(03)
- [9]MPO基因多态性、MPO蛋白与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D]. 伊儒晗.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10]MMF维持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疗效观察[D]. 李靓. 郑州大学, 2019(08)
标签: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论文; 血管炎论文; 抗体论文; 肾炎症状论文; 病理检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