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心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董亮[1](2016)在《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正规化管理是部队建设永恒的主题,我军的建设史就是一部正规化管理史,是一部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创新史。在新形势下,习主席审时度势,战略性地提出“要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强军目标,并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一战略思想摆上新的历史高度,这对加强我军正规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火箭军作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掌握的战略打击力量,地位作用突出、使命任务艰巨,对正规化管理提出了更为迫切要求和更为严格的标准。正规化管理似乎是军队管理学的专用词汇,军外研究成果中鲜有涉及,但与正规化管理理论相近的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理论,早已各成一脉并结出了丰硕的理论应用成果。我军对正规化管理的研究也同样硕果累累,无论是学术论文和研究专着的理论成果,还是集训研讨取得的制度成果,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正规化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而是关乎部队建设方方面面,涉及全领域、全要素、全时域的“大管理”,其主要特点是高效有序、正规统一。要提升部队正规化管理水平,在贯彻落实好以条令条例为核心的各项军队法规制度的同时,还应总结推行有益的经验做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此,有必要构建一个符合火箭军部队实际的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以在书面制度与行为执行之间搭建一座转化实现的桥梁。目前,大部分火箭军部队都各自量身定制了一套管理规范,但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不够全面、操作性不够强、合理性有所欠缺等问题,特别是相同类型部队之间没能形成统一标准,这也不符合正规化管理的“统一性”要求。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理论要点,结合课题研究实践,总结提出构建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必须遵循合法性、可行性、先进性和针对性的原则,采取立足管理实践、人员广泛参与、坚持科学合理、突出重点内容、着眼适度开发、配套保障机制的方法,提出了在决策筹划、人员选配和策略选择等环节上的具体意见,以及在规范体系的施行与修订的具体步骤和注意要点。依据管理组织三层设计理论,构建了以战备、训练、工作、生活“四个秩序”为主体框架,涵盖火箭军部队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方面建设的管理规范体系,并结合部队管理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内容。本文的研究成果已在部分火箭军部队得到推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效,该研究成果对火箭军机关、科研院校以及其他军种部队构建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也具有借鉴价值。
信忠义,郑家莹,王立军[2](2011)在《课堂中的心理教育能力》文中研究表明课堂中的心理教育能力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育能力,是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中驾驭心理课堂,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目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学生的积极品质,采取多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心理训练,促进学生反思的能力。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整合模式,将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分为引导学生进行判断鉴别、策略训练、反思体验的能力,以及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关注、共情能力、真诚的个性品质。
廖颖[3](2006)在《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3月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为切实贯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际关系越来越紧张,这些都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在大学生中,因为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退学,甚至自残、自杀、违法犯罪的事例也越来越多,使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本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了全面掌握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采用“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随机与分层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西安科技大学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对调查数据的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人生观、学习、情感和就业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文在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原则和实施途径上更适合我国国情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方面,为了保障教育工作顺利的实施,本文在教育体制、形式、内容和专业化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创新之处是在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过程中提出将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国家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心理健
何桂宏,刘继平[4](2004)在《网上心育:传统学校心育的必然发展》文中提出网上心理教育具有灵活新颖,简便易行,双向互动,隐蔽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共享,活泼即时,自主自助等特点。网上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全面动员,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多管齐下:要提高认识,重在建设;要注重师资培训,提高网络素质;要加强网络德育,促进学生上网自律。
沈贵鹏[5](2003)在《心理教育活动论》文中研究指明心理教育是以增进学生心理成长为宗旨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教育形态,它是一种张扬人性的教育、发展性教育和幸福教育。心理教育的核心是活动,学生的心理成长植根于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组织相应的活动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关键。心理教育活动研究是一项直面现实的探索性研究,本项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以理论研究为辅。基本研究方法是:综合实践考察、案例研究、专题访谈和文本分析,等等。心理教育活动运作的基本依据是活动文本,现行心理教育活动文本在编制的视角、呈现的形态、文本的结构等方面都体现了“百花齐放”的特色,体现了以活动为中心以及全人教育的指导思想。在活动文本的教育理论底蕴、活动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等方面则有待进一步深化。心理教育活动过程是物质的与精神的、认知的与情感的、行动的与反思的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过程,论文系统考察了情境、交往、自主、体验、行动等活动要素,在实践考察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心理教育活动过程的基本原理。心理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三种:集体活动式、小组活动式和个别活动式。集体心理教育活动集中体现为专题性活动和融合性活动;小组心理教育活动主要表现为心理训练活动和心理矫正活动;个别心理教育活动则包括个别咨询活动、自我教育活动、网络教育活动。三种活动形式共同构成心理教育活动体系。心理教育活动方法与评价也是论文着力探究的问题之一。心理教育方法主要有六大类,即:指导—内省式、过程—体验式、践履—训练式、角色—内化式、沟通—对话式、主体—自助式。心理教育活动评价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评价的新型评价方式,其发展趋势是:从认知性评价到综合性评价、从书面性评价到情境性评价、从定论式评价到对话式评价。
崔景贵[6](2003)在《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文中认为本文以“反思、批判、吸收、建构”为主线,借鉴“现象学追问”和“解释学逻辑”,从分析目前心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别选取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视野,对心理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对心理教育的理论成果进行理性批判,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论观照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提出并论述了整合论心理教育观点,倡导开放互动、多元共生的心理教育发展路向,主张从多学科整合的视野研究心理教育,建构适合中国自己的心理教育理念和模式。 第一部分:走近心理教育。对心理教育的概念、学科、存在问题及研究等本体问题作了探讨。心理教育是一个多元的复合概念。心理教育是多学科“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超科学的科学。要正视心理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教育研究要倡导多学科整合的理念与策略。 第二部分:多学科视野中的心理教育。从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视野来探讨心理教育的基本问题,心理教育在不同的学科视野中有着各自的范畴和可能走向。每一个学科视野关注人的心理发展的不同属性,建构人的不同模型与形象。每一个学科视野对心理教育有其独特的认识,但只是提供对心理教育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第三部分:心理教育走向多元整合。分化与整合是心理教育的发展道路。多元整合是心理教育的新视野。整合论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新范式。心理教育学科将走向学科分化与科际整合。走向实践的心理教育整合模式需要不断超越与创新。 本文主张,要建构心理教育的元研究意识,要关注和研究心理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心理教育的本质、心理教育的必要与可能、心理教育场域的建构、心理教育的判断标准、心理教育的基本理念等。本文对心理教育的一些新课题,如网络心理教育、全脑型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的本土化、全球本位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的文化性格,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思考。 本文认为,从不同的学科视野来解读心理教育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心理教育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视域,要对心理教育形成更理性的认识,需要实现学科间的“视域融合”;开放互动姿态、多元共生意识与学科整合视野是心理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与超越,心理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
唐芳贵[7](2002)在《浅议心理教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 ,许多问题有待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这里追溯了心理教育的观念演变 ,试探性地讨论了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价值 ,心理教育体系的建构 ,最后提出了实践中尚需注意的问题。
唐芳贵[8](2002)在《心理教育简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理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 ,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这里追溯了心理教育的观念演变 ,试探性地讨论了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模式 ,最后提出了实践中尚需注意的问题
衣瑞芬,王明善[9](1999)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说明
李华燕[10](1996)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心理教育(Mental Hygiene Culeure)是当今世界各国针对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弊端而提出的一种积极的教育举措.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化,心理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所推崇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学校的心理教育,就是积极地、建设性地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产生,培育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孕育学生的自我意识,使通过自我教育,使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保证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而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心理教育效果,就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二、实施心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心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 |
1.2.1 火箭军部队 |
1.2.2 正规化管理 |
1.2.3 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 |
1.3 相关理论 |
1.3.1 我军主要领导人正规化管理思想 |
1.3.2 系统整合原理 |
1.3.3 规范行为理论 |
1.3.4 管理组织三层设计理论 |
1.4 国内外正规化管理有关研究综述 |
1.4.1 精细化管理 |
1.4.2 规范化管理 |
1.4.3 正规化管理 |
1.5 研究目标 |
1.5.1 揭示构建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5.2 揭示构建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的方法论 |
1.5.3 研究构建符合火箭军部队实际的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 |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6.1 研究方法 |
1.6.2 创新点 |
2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状况与原因分析 |
2.1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状况 |
2.1.1 取得的成绩 |
2.1.2 存在的问题 |
2.2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2.1 对正规化管理理解不深 |
2.2.2 人治思想还未彻底扫清 |
2.2.3 存在军法化的认识误区 |
2.2.4 研究推动力度还不够大 |
2.2.5 配套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
3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的法规依据 |
3.1 我军管理法规体系 |
3.1.1 我军管理法规的纵向划分 |
3.1.2 我军管理法规的横向划分 |
3.2 我军条令条例 |
3.2.1 条令条例概念 |
3.2.2 我军条令条例发展历程 |
3.3 我军基层建设纲要 |
3.3.1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发展历史 |
3.3.2 新修订纲要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
4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的构建思路 |
4.1 规范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
4.1.1 合法性 |
4.1.2 可行性 |
4.1.3 先进性 |
4.1.4 针对性 |
4.2 规范体系构建的方法路径 |
4.2.1 立足管理实践 |
4.2.2 人员广泛参与 |
4.2.3 坚持科学合理 |
4.2.4 突出重点内容 |
4.2.5 着眼适度开发 |
4.2.6 配套保障机制 |
4.3 规范体系构建的组织实施 |
4.3.1 研究工作的决策筹划 |
4.3.2 研究小组的人员选配 |
4.3.3 体系构建的模式选择 |
4.3.4 规范施行的学习培训 |
4.3.5 规范体系的修订完善 |
5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的框架及内容 |
5.1 战备秩序 |
5.1.1 战备职责 |
5.1.2 战备方案 |
5.1.3 战备教育 |
5.1.4 战备值班 |
5.1.5 战备演练 |
5.1.6 战备设施 |
5.1.7 战备检查 |
5.2 训练秩序 |
5.2.1 训练计划 |
5.2.2 训练准备 |
5.2.3 训练实施 |
5.2.4 训练考核 |
5.2.5 训练保障 |
5.2.6 登记、统计与报告 |
5.3 工作秩序 |
5.3.1 办公秩序 |
5.3.2 共性业务工作 |
5.3.3 专项业务工作 |
5.3.4 安全工作 |
5.3.5 保密工作 |
5.4 生活秩序 |
5.4.1 生活制度 |
5.4.2 生活场所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6.2.1 规范体系的充实完善 |
6.2.2 规范体系的拓展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博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2)课堂中的心理教育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心理教育能力的涵义 |
二、心理教育能力结构 |
三、驾驭心理教育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 |
(一)判断鉴别能力 |
(二)策略训练能力 |
1.选择合适策略、方法的能力。 |
2.整合多种策略、手段的能力。 |
3.操作各种心理训练策略的能力。 |
(三)反思体验能力 |
1.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 |
2.合理设置思考题的能力。 |
四、心理教育课堂的助长条件 |
(一)真诚 |
(二)积极关注 |
1.避免盲目乐观。 |
2.反对过分消极。 |
3.还原事实。 |
(三)共情 |
1.教师走出自己的参考框架而进入学生的参照框架。 |
2.教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
3.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多种方式。 |
五、结 语 |
(3)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 |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思路 |
1.4 研究的意义 |
1.4.1 适应国内外竞争的需要 |
1.4.2 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1.4.3 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
1.4.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
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2.1 科学的心理健康观 |
2.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
2.3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
2.3.1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 |
2.3.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观因素 |
3 面向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
3.1 面向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
3.1.1 确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
3.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现实意义 |
3.1.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
3.2 面向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
3.2.1 理想信念教育 |
3.2.2 形势与政策教育 |
3.2.3 情绪管理教育 |
3.2.4 积极适应教育 |
3.2.5 人际关系和谐教育 |
3.2.6 耐挫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
4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
4.1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
4.1.1 整体性原则 |
4.1.2 心理沟通的原则 |
4.1.3 差异性的原则 |
4.1.4 保密性原则 |
4.1.5 实事求是的原则 |
4.2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
4.2.1 创建和谐社会,营造健康的心理健康社会环境 |
4.2.2 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4.2.3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
4.2.4 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
4.2.5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
5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5.1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 |
5.2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
5.3 丰富和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
5.4 加强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网上心育:传统学校心育的必然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传统学校心理教育中的矛盾性 |
2.网上心理教育的优越性 |
3.实施网上心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5)心理教育活动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 心灵的呼唤 |
二、 现状点击 |
(一) 西方及我国台港地区学校心理教育的现状 |
(二)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现状 |
三、 研究思路 |
(一)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取向 |
(二)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一章 心理教育 |
一、 心理教育概念解读 |
二、 心理教育的拓展性理解 |
(一) 心理教育是张扬人性的教育 |
(二) 心理教育是发展性教育 |
(三) 心理教育是幸福教育 |
第二章 心理教育活动 |
一、 为什么要凸显心理教育活动 |
(一) 理论上的诠释 |
(二) 实践上的诠释 |
二、 什么是心理教育活动 |
(一) 活动与活动课程 |
(二) 心理教育活动的内涵与外延 |
三、 心理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问题 |
(一) 心理教育活动设计的取向 |
(二) 心理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 |
(三) 心理教育活动的内容设计 |
第三章 心理教育活动文本 |
一、 心理教育活动的特性:从教材到文本的转换 |
二、 心理教育活动文本的多元分析 |
(一) 心理教育活动文本编制的视角 |
(二) 心理教育活动文本呈现的形态 |
(三) 心理教育活动文本的结构 |
(四) 对现行心理教育活动文本的评价 |
三、 关于心理教育活动文本编制的思考 |
(一) 理论与实践专家的声音 |
(二) 心理教育活动文本编制的几点要求 |
第四章 心理教育活动过程 |
一、 心理发展的空间:情境考察 |
(一) 心理教育活动的物质情境考察 |
(二) 心理教育活动的综合情境考察 |
二、 心理互动的进程:交往考察 |
(一) 心理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的考察 |
(二) 心理教育活动中生生交往的考察 |
三、 心理建构的前提:自主考察 |
(一) 活动设计的自主 |
(二) 活动组织的自主 |
(三) 活动交流的自主 |
(四) 活动评价的自主 |
四、 心理内化的基础:体验考察 |
(一) 直接体验 |
(二) 间接体验 |
(三) 分享 |
(四) 欣赏 |
五、 心理成长的归宿:践履考察 |
(一) 诱动式践履 |
(二) 互动式践履 |
(三) 自动式践履 |
第五章 集体心理教育活动 |
一、 集体心理教育活动的内涵 |
(一) 集体心理教育活动的界定 |
(二) 集体心理教育活动的定位:心理指导 |
(三) 集体心理教育活动的功能分析 |
二、 专题性集体心理教育活动 |
(一) 专题性集体心理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认知为主体的活动 |
(二) 专题性集体心理教育活动中的活动者 |
(三) 专题性集体心理教育活动的实践分析 |
三、 融合性集体心理教育活动 |
(一) 融合性集体心理教育活动的内涵 |
(二) 融合性集体心理教育活动在学科教学中的体现 |
(三) 融合性集体心理教育活动的实践分析 |
第六章 小组心理教育活动 |
一、 小组心理教育活动的内涵 |
(一) 小组心理教育活动的界定 |
(二) 小组心理教育活动的定位 |
(三) 小组心理教育活动的特色 |
二、 小组心理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
(一) 心理训练式 |
(二) 心理矫正式 |
三、 小组心理教育活动过程的实践考察 |
(一) 准备 |
(二) 运作 |
(三) 结束 |
第七章 个别心理教育活动 |
一、 个别心理教育活动的内涵 |
(一) 个别心理教育活动的界定 |
(二) 个别心理教育活动的类型 |
(三) 个别心理教育活动的特色 |
二、 个别咨询活动 |
(一) 个别咨询活动的性质 |
(二) 个别咨询活动的过程考察 |
(三) 个别咨询活动的技术考察 |
三、 自我教育活动 |
(一) 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 |
(二) 自我教育的基本结构与策略 |
(三) 自我教育活动的实践考察 |
四、 网络心理教育活动 |
(一) 网络社会与心理教育 |
(二) 网络心理教育活动的特点及其形式 |
(三) 网络心理教育活动的实践考察 |
第八章 心理教育活动的方式与评价 |
一、 心理教育活动方式 |
(一) 指导-内省式 |
(二) 过程-体验式 |
(三) 践履-训练式 |
(四) 角色-内化式 |
(五) 沟通-对话式 |
(六) 主体-自助式 |
二、 心理教育活动评价 |
(一) 心理教育活动评价的内涵与特色 |
(二) 心理教育活动评价的综合分析 |
(三) 心理教育活动评价的实践考察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6)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言 回到心理教育本身 |
一. “本质直观':心理教育的解读 |
二. “悬置':多学科视野中的心理教育 |
三. 本文的思路与基本观点 |
第一章 走近心理教育 |
一. 心理教育的概念解读 |
(一) 多元界定:心理教育是什么 |
(二) 概念分解:心理教育究竟是什么 |
(三) 概念辨析:什么不是心理教育 |
(四) 概念分化:什么是心理教育 |
(五) 名与实之争:心理教育意味着什么 |
二. 心理教育的学科解读 |
(一) “定位':作为一门学科的心理教育 |
(二) “定性':心理教育是“超科学'的科学 |
(三) “定格':心理教育的学科体系 |
三. 心理教育的问题解读 |
(一) 曲解混乱:心理教育的理论问题 |
(二) 步入误区:心理教育的实践问题 |
(三) 陷入困境:心理教育的研究问题 |
(四) 面临危机:心理教育的发展问题 |
四. 心理教育的研究解读 |
(一) 多元视野:心理教育研究的学科分化 |
(二) 走向多学科整合的心理教育研究 |
(三) 心理教育研究的多学科整合策略 |
第二章 历史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 |
一. 作为历史学范畴的心理教育 |
(一) 心理教育:一个历史的概念 |
(二) 心理教育的历史追溯 |
二. 让历史建构未来--心理教育的历史思维 |
三. 走向历史整合的心理教育 |
学案1 我国心理教育的历史学解读 |
学案2 国外心理教育的历史学解读 |
第三章 哲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 |
一. 作为哲学范畴的心理教育 |
(一) 心理教育的哲学智慧 |
(二) “回到原点':心理教育应该是什么 |
二. 切问与沉思:心理教育的哲学问题 |
(一) “切问':本真的心理教育 |
(二) 追问:心理教育的必要与可能 |
(三) 沉思:心理教育的“元问题' |
(四) 预见:心理教育的哲学走向 |
三. 心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建构 |
(一) 心理教育理念的内涵 |
(二) 心理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
(三) 心理教育理念的建构 |
学案1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教育 |
学案2 复杂性哲学与心理教育 |
第四章 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 |
一. 作为心理学范畴的心理教育 |
(一) 心理教育的心理学解释 |
(二) 主要心理学流派的心理教育观 |
二. 心理科学理论与心理教育 |
三. 人格现代化:心理教育的历史使命 |
(一) 人格现代化的心理学意蕴 |
(二) 关注人格现代化:全球教育改革的趋向 |
(三) 促进人格现代化:心理教育的根本任务 |
四. 以人为本:心理教育的心理学走向 |
学案1 脑科学研究与心理教育 |
学案2 现代人性观与心理教育 |
第五章 教育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 |
一. 作为教育学范畴的心理教育 |
(一) 心理教育的教育学解释 |
(二) 心理教育--教育的心理目的 |
(三) 心理教育的教育学“妒羡' |
二. 心理教育的教育学反思 |
(一) 心理教育的价值“回归' |
(二) 心理教育的困惑与争论 |
(三) 心理教育的“万能'与“无能' |
(四) 心理教育的误区与匡正 |
三. 素质教育场域中的心理教育 |
(一) 见仁见智:“在场'的心理教育 |
(二) 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场域 |
(三) 心理教育场域的建构 |
四. 育人为本:心理教育的教育学走向 |
学案1 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 |
学案2 建构主义与心理教育 |
第六章 社会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 |
一. 作为社会学范畴的心理教育 |
(一) 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
(二) 人的心理发展的社会属性 |
(三) 心理教育:促进人的心理社会化 |
二. 多元社会中心理教育的凸现 |
(一) 社会的转型变迁:期盼心理教育的兴起 |
(二) 人类的心理危机:心理教育发展的契机 |
三. “社会学的想象力':可能的心理教育问题 |
学案1 全球化浪潮与心理教育 |
学案2 社会转型与心理教育 |
学案3 新科技革命与心理教育 |
第七章 文化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 |
一. 作为文化学范畴的心理教育 |
(一) 人的心理发展的文化属性 |
(二) 心理教育:人的心理与文化的双向建构 |
二. 多元文化运动与心理教育的发展 |
三. 心理教育本土化的文化学解读 |
(一) 心理教育本土化的文化观照 |
(二) 心理教育本土化的文化意蕴 |
(三) 心理教育本土化的文化反思 |
(四) 心理教育本土化发展的文化策略 |
学案1 网络文化与心理教育 |
学案2 传统文化与心理教育 |
学案3 校园文化与心理教育 |
第八章 走向多元整合的心理教育 |
一. 心理教育整合论 |
(一) 分化与整合:心理教育的发展道路 |
(二) 新视野:心理教育的多元整合 |
(三) 现实与可能:心理教育走向多元整合 |
(四) 整合论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的转型与重构 |
二. 心理教育的学科整合 |
(一) 与多学科对话的心理教育 |
(二) 走向学科分化与科际整合的心理教育 |
(三) 心理教育学科建设的整合策略 |
三. 心理教育的模式整合 |
(一) 心理教育模式的学理建构 |
(二) 心理教育模式整合的学理探析 |
(三) 走向实践的心理教育整合模式 |
(四) 创新与超越:心理教育整合模式的发展 |
结语 重建心理教育 |
一. 敢问路在何方--心理教育的开放互动 |
二. 多歧路今安在--心理教育的多元共生 |
三. 路在脚下延伸--心理教育的视域融合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7)浅议心理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心理教育的观念及其演变 |
1.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 |
2.健康心理学的确立。 |
3.心理教育的提出。 |
二、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 |
(一) 心理教育的涵义。 |
(二) 心理教育与教育转轨。 |
1.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
2.实施心理教育是教育质量提高的突破口。 |
三、心理教育的价值 |
(一) 从心理教育的功能看心理教育的价值。 |
(二) 从心理教育的主体看心理教育的价值。 |
(三) 从心理教育的过程看心理教育的价值。 |
(四) 从心理教育的结果看心理教育的价值。 |
四、心理教育体系的建构 |
(一) 建构的原则。 |
(二) 目标体系。 |
(三) 操作体系。 |
(四) 监控体系。 |
五、心理教育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一) 防止德育化倾向。 |
(二) 防止医学化倾向。 |
(三) 防止形式主义倾向。 |
(四) 防止滥用心理测验的倾向。 |
(8)心理教育简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心理教育的观念及其演变 |
1.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 |
2.健康心理学的确立 |
3.心理教育的提出 |
二、心理教育的内涵 |
(一) 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 |
(二) 心理教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 |
1.心育与德育 |
2.心育与智育 |
3.心育与美育 |
三、心理教育的模式和原则 |
四、心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一) 防止德育化倾向 |
(二) 防止医学化倾向 |
(三) 防止形式主义倾向 |
(四) 防止滥用心理测验的倾向 |
四、实施心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D]. 董亮. 武汉大学, 2016(05)
- [2]课堂中的心理教育能力[J]. 信忠义,郑家莹,王立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12)
- [3]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廖颖. 西安科技大学, 2006(02)
- [4]网上心育:传统学校心育的必然发展[J]. 何桂宏,刘继平.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02)
- [5]心理教育活动论[D]. 沈贵鹏.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2)
- [6]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 崔景贵. 南京师范大学, 2003(02)
- [7]浅议心理教育[J]. 唐芳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1)
- [8]心理教育简论[J]. 唐芳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04)
- [9]学校心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衣瑞芬,王明善. 山东教育科研, 1999(11)
- [10]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教学设计[J]. 李华燕. 教育导刊, 1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