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蒸散仪和大型蒸散仪测定夏玉米蒸散量的研究

微量蒸散仪和大型蒸散仪测定夏玉米蒸散量的研究

一、用Micro-Lysimeters和大型蒸渗仪测定夏玉米蒸散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青松[1](2021)在《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河套灌区春玉米生长及农田蒸散发特征的影响》文中认为河套灌区是我国典型的干旱灌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土壤盐碱化一直制约着区域农业发展。地膜覆盖作为常见的一种农艺措施,可节水保墒、改善作物耗水结构、提高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虽然覆膜措施已在西北地区广泛运用,但针对河套灌区,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作物生长、产量形成的内在机理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研究了两种灌水量下不同颜色覆膜对春玉米生长及农田蒸散发的影响。田间试验于2019-2020在河套灌区曙光试验站进行,采用裂区设计,设置黑色地膜(M2)、透明地膜(M1)、不覆膜(M0)3个主区,每个主区下设2个灌水量,包括充分灌溉(500 mm,I1)与非充分灌溉(300 mm,I2)。对不同处理下春玉米植株生长、根系生长状况进行了观测;并采用水量平衡法,在玉米生育期内测定并计算土壤含水量、农田蒸散量、棵间蒸发量及其占比。同时,利用双作物系数模型(SIMDualKc)模拟不同覆膜条件下的土壤水分、作物系数及定量分析根区水量平衡,以了解不同覆膜处理下农田耗水结构、覆膜节水原理,为河套灌区覆膜颜色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覆膜处理农田蓄水保墒效果明显。覆膜提高了0~120 cm的土壤含水率;透明地膜、黑色地膜相比不覆膜分别节水5.59%和6.29%,I1比I2处理增大12.91%;覆膜的保水效果主要体现在生长前期,0~20 cm土层效果显着。不同覆膜与灌溉措施下土壤水垂直分布变化趋势相同。生育前期主要消耗0~20 cm土层含水量,后期主要消耗20~80 cm土层水分。不同覆盖与灌水处理对春玉米农田蒸散量、土壤蒸发量、植株蒸腾量产生显着的影响。透明地膜、黑色地膜覆盖相比于不覆膜的农田蒸散分别减少5.52%和7.93%;主要由于覆膜处理显着降低土壤蒸发,透明地膜、黑色地膜分别降低28.94%和33.17%,导致不同覆盖方式下E/ET降低;覆膜处理将更多的无效土壤蒸发水分转化为作物蒸腾水分使用。(2)与不覆膜相比,覆膜可显着提高春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量,但对茎粗却无显着改变。透明地膜、黑色地膜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15.05%和3.10%;I1比I2增加7.45%。透明地膜地上部生物量相比于黑色地膜与不覆膜,分别增加1.8%和14.2%。各处理春玉米根系特征(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变化规律一致且在灌浆期达到稳定。透明地膜、黑色地膜的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相比不覆膜分别增加23.38%、12.33%、17.69和17.73%、8.43%、12.93%。根长密度相比不覆膜分别增加24.75%和18.88%,尤其在0~40 cm土层中增加显着。根系干重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2a内平均占比在84.55%;覆膜可以显着提升根系干重,透明地膜、黑色地膜相比不覆膜各生育期平均增加18.28%和15.92%。(3)覆膜与灌水可以显着增加穗长、穗粒数和百粒质量,提升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I1M1产量最大,I2M1水分利用效率最大。透明地膜、黑色地膜下玉米产量相比于不覆膜增加19.19%和10.96%;透明地膜相比于黑色地膜在2a间分别增加9.89%和5.01%。透明地膜、黑色地膜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相比于不覆膜分别增加26.07%和20.34%。(4)SIMDualKc模型可较好模拟500 mm灌水条件下不同覆盖处理土壤水分的变化,利用该模型可以估算不同覆盖处理下的作物系数,同时,SIMDualKc模型可以模拟不同处理下农田渗漏量与毛管上升量的连续变化趋势,研究证明覆膜可以提高作物系数,有效的调整农田水量平衡。综上所述:通过田间试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在灌水量300 mm+透明地膜覆盖条件下,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河套灌区覆膜颜色的选择与灌溉制度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汪玉莹[2](2021)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基于冠气温差的蒸散量模型研究》文中认为基于冠层温度研究作物水分亏缺,可以掌握作物的需水规律,进而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将有限的灌溉量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优化配置,为优化灌溉制度提供依据。本文以冬小麦-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2019-2020年在北京市大兴区进行轮作试验,设置不同水分处理,测定两种作物主要生育期内生长指标、土壤水分变化及最终产量,同时利用称重式蒸渗仪获取作物日蒸散量,并连续观测每天不同时刻作物冠层温度,对比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两种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S-I模型参数,分析不同处理参数差异,并利用2020年重复试验获取的数据对2019年率定结果进行验证,建立适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作物蒸散量计算模型,为估算蒸散量提供依据,有利于探求更优灌溉制度,缓解农业供需水不平衡的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水分处理土壤水分随灌水呈现波动式变化,浅层土壤土层含水率变化幅度较深层大;冠气温差在1d内均随时间先增大再减小,并且在中午时刻不同水分处理之间差异明显;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到达峰值的时间不同,但整个生育期内14:00之后冠气温差基本均为负值,土壤含水率与冠气温差呈负相关;两种作物株高、叶面积指数与冠气温差关系式均为二次三项式,其中冬小麦株高与冠气温差相关性较弱,叶面积指数与冠气温差相好;夏玉米株高与充分灌溉处理冠气温差相关性好,叶面积指数与水分胁迫处理冠气温差相关性好;冠气温差与产量三要素呈线性相关;(2)根据蒸渗仪实测ETa计算出的冬小麦生育期作物系数为Kc ini=0.4、Kc mid=1.1、Kc end=0.15,夏玉米生育期作物系数为 Kc ini=0.35、Kcmid=1.4、Kc end=0.65,整个生育期日蒸散量总体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总蒸散量与灌水量呈现协同增加(协同降低)的趋势,含水率高的处理日蒸散量总是大于含水率低的处理,灌水量大的处理日蒸散量总是大于灌水量小的处理;(3)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处理之间模型参数a、b值变化范围不同,但R2最高都出现在13:00。此时充分灌溉处理两种作物的模型参数分别为:冬小麦a=1.082,b=-1.127,夏玉米a=1.588,b=-1.363;水分胁迫对模型参数在变化范围和变化趋势上有不同影响。通过2020年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可以得到,不同处理回归系数和R2均在0.7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1,一致性系数d均在0.9以上,说明基于2019年获取数据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的估算日蒸散量且利用模型计算ETd的较为准确,可以用于估算北京市大兴区农田蒸散量,为蒸散量估算提供依据。

张锦春,徐先英,纪永福,杨自辉,郭树江,柴成武,闫沛迎,段晓峰,赵艳丽,孙学兵,王中文[3](2020)在《民勤荒漠植物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研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民勤荒漠植物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研发过程,对民勤不同监测时段的非称量蒸渗仪结构设置、试验监测及其监测结果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民勤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研究起步较早,先后经历了5代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的研发改造过程。第1、2、3代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的建立,使民勤荒漠植物蒸渗试验得到逐步发展与完善;第4代荒漠植物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增设了渗漏监测,模拟了荒漠植物真实的补水状态,设计出不同地下水恒位补偿式蒸渗仪和渗漏型蒸渗仪,实现了地下补水与地面灌水试验的同步监测;第5代荒漠植物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通过扩容改造,实现了荒漠植物林木与林分尺度蒸渗试验的同步监测,并基于电子传感技术实现蒸渗监测自动化管理,为尺度水平荒漠植物蒸散耗水研究及其监测数据的网络资源共享提供保障。

佘映军,齐学斌,韩洋,白芳芳[4](2020)在《蒸渗仪在农业科研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蒸渗仪对研究农田水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厘清蒸渗仪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更好地应用其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笔者通过系统梳理中国近二十年来蒸渗仪的发展情况,总结了蒸渗仪的测量原理及分类,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微型蒸渗仪等制造工艺的发展,以及蒸渗仪在作物蒸发蒸腾量、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利用、干旱半干旱区凝结水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认为未来蒸渗仪应面向网络信息化发展需求,以实现网络终端调控、在线交流和网络信息共享等目标;应综合考虑观测任务及长期应用等,结合其他仪器以站(群)方式发展,同时考虑环境效应;应参考研究区土壤状况、水文气象等统一制定微型蒸渗仪区域参考标准,而非大范围行业规范;应重视地下水-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各界面水分运移机理与应用研究;应考虑其在学科、行业等基础研究中的支撑作用,研究对象应更加广泛。

刘春伟,邱让建,孙亚卿,葛鹏程,孙雨情,高马丹[5](2018)在《不同材料和尺寸微型蒸渗仪测定土壤蒸发量》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不同尺寸和材料的微型蒸渗仪在南京地区的适用性,2016-2017年在大田玉米和冬小麦田中采用不同尺寸和材料的微型蒸渗仪观测棵间土壤蒸发量,对不同作物和气象条件下的测定土壤蒸发量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到玉米和冬小麦土壤蒸发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较小时,降雨或灌溉后的晴天微型蒸渗仪测定的玉米和冬小麦的会出现最大土壤蒸发量,分别为6.0和4.6 mm/d;不同材料的蒸渗仪对玉米的土壤蒸发量没有显着性影响,但不同的尺寸对蒸发量的影响达到了显着性水平,大尺寸微型蒸渗仪测定的土壤蒸发量高于小尺寸;微型蒸渗仪的不同尺寸对冬小麦蒸发量的影响不显着;建议采用直径125 mm的铁皮或者PVC外筒,直径118或114 mm的铁皮内桶测定南京地区玉米和冬小麦的棵间土壤蒸发量。

张泽[6](2018)在《大针茅群落蒸发、蒸腾及蒸散观测研究》文中提出水资源在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蒸散是草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本文采用野外试验与模型数据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iter)和水同位素分析仪(LGR-WVIA)方法,对大针茅群落蒸发蒸腾进行了观测和蒸散拆分研究,同时对大针茅群落蒸散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拆分方法进行评价的同时得到大针茅草原群落蒸散以及组分的耗水特征,为草原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大针茅群落的蒸腾、蒸发观测方法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微型蒸渗仪和稳定同位素方法拆分结果非常接近,尤其在白天11:30-14:30的中午时段,其分割误差在-0.0050.066之间,误差极小,拆分结果可信;说明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蒸散通量的拆分,该方法的精度是可以被接受的。(2)大针茅群落在5-9月生长季群落蒸散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整个生长季T/ET为80.71%,说明该地区植物蒸腾是群落主要的耗水途径。(3)利用水汽廓线系统对大针茅群落野外原位连续观测及分析显示:蒸发蒸腾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δV由于同位素分馏效应,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小;降雨事件、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是影响蒸发蒸腾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δV的重要因素。

王怡宁,朱月灵[7](2018)在《蒸渗仪国内外应用现状及研究趋势》文中认为为进一步掌握水文循环的过程机理,国内外对蒸渗仪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分析了非称重式和称重式蒸渗仪,人工和信息化、自动化观测手段的发展,总结了国内外应用蒸渗仪的研究领域和进展,同时通过对国内外应用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满足水文循环及蒸散发研究的新型蒸渗仪设计技术要求。

陆芸萱[8](2017)在《农田蒸散监测与分割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华北平原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极其突出的地区之一。农业是本地区用水大户,目前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潮土是本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的农田蒸散(ET)对于揭示本地区作物耗水规律,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在典型潮土区的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的多种农田蒸散监测仪器和试验设施,包括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涡度相关系统(EC)、包裹式茎流计和盆栽试验等,获得了多年ET监测数据;评估了不同尺度ET监测方法的可靠性,存在问题,及改进途径;系统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上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农田耗水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农田ET监测结果的空间尺度提升方法;开展了通过试验和模型方法进行农田蒸散分割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大型蒸渗仪实测数据评估了涡度相关(EC)系统在本地区的适用性。封丘站EC实测数据表明,半小时潜热感热通量之和(λET+H)与有效能量(Rn-G)的斜率为0.78(样本数n=17520),能量不闭合为22%,这与大多数农田生态系统观测站点EC观测数据70%-90%的能量闭合度一致。本文采用波文比能量闭合(BRFC)法对涡流通量白天测量值进行能量闭合校正。经过能量闭合校正之后,涡度相关ET整体上约为蒸渗仪ET的75%(n=1169)。校正前后的玉米季累积ET变化很小,与蒸渗仪累积ET的差值仅分别降低了 1.0%、1.6%和0.4%,而小麦季累积ET在校正后与蒸渗仪差值分别降低了 10.0%、9.7%和-5.4%,玉米季较为稳定,而小麦季两者差距较大,可能与长势和种植密度有关。整体而言校正后的EC数据与蒸渗仪的差异有所降低。由于EC系统和蒸渗仪测量值所代表的有效区域不同,且蒸渗仪基本属于人工控制下的充分供水条件下,所以EC系统的测量值基本能够反映本地区田间尺度的农田蒸散状况。(2)EC系统监测结果能够代表田间尺度农田蒸散水平,本文根据EC系统测定的半小时ET数据,分析了小麦和玉米季农田蒸散的日、季节、年际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日尺度,小麦和玉米季农田蒸散都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每日峰值通常出现在12:30到13:30之间。在季节尺度,小麦和玉米季农田蒸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ET随着生长旺盛而上升,随着成熟而有所降低。小麦季的ET高峰期通常在5月的开花期和乳熟期,2014年日均最大值为6.90 mm·d-1,最小值出现在一月份,为0.21 mm·d-1,全生育期平均值为1.87 mm·d-1。玉米季的ET峰值通常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抽雄期和开花期,2014年日均最大值为6.10 mm·d-1,最小值为0.68 mm·d-1,全生育期平均值为2.57 mm·d-1。在年际尺度,小麦季的年际变异很小,而玉米季的年际变异极大,主要与日照和降雨状况有关。小麦季2011-2014年年均耗水量为435.62mm,标准差为1.78mm,玉米季2012-2014年年均耗水量为320.36 mm,标准差为83.08 mm。小麦ET的影响因素中有效能量(Rn-G)>气温(Ta)>土壤表面温度(Ts)>叶面积指数(LAI)>饱和水汽压差(VPD)>摩擦风速(u*),与湿度(RH)几乎没有相关性。玉米ET的影响因素中有效能量(Rn-G)>叶面积指数(LAI)>土壤表面温度(Ts)>饱和水汽压差(VPD),与摩擦风速(u*)、气温(Ta)和湿度(RH)相关性很弱(n=234)。(3)本文提出了提升盆栽试验的ET监测结果到田间尺度的校正方法,并且与蒸渗仪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证实了盆栽法监测农田尺度蒸散的可行性。通常情况下,盆栽试验测定的ET远高于农田,其原因主要是盆栽和农田内的作物种植密度不同,单株作物代表的土表面积不同,植株生物量不同。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对盆栽法测定的ET进行三步校正:植株密度校正、单株作物代表性面积校正和生物量校正。本文分别对三个水分处理(分别为11%,18%和25%的体积含水量)的盆栽试验ET监测结果进行了三步校正,并与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渗仪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校正前盆栽正常组11%水分处理(N11),18%水分处理(N18)和25%水分处理(N25)处理两季的总ET分别超出蒸渗仪14%,68%和117%,经过植株密度校正后,N25和N18处理和蒸渗仪之间69%和92%的差异可被消除;经过前两步校正后,盆栽和蒸渗仪之间总ET差异的78%(N18)和96%(N25)可以得到解释;经过三步校正后,蒸渗仪与N18和N25处理之间的总ET差异分别降低了 83%和90%,每日ET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小麦季仅有1.34 mm,而在玉米季则是1.98 mm。由此可见,通过本文提出的校正方法,盆栽试验能够较好的替代蒸渗仪进行农田ET的监测,并且这一结果的精度还可以随着试验系统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的改进进一步提高。由于盆栽试验成本低廉、建造方便,非常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4)本文提出了盆栽试验分割ET的方法,同时也利用双作物系数法和双源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对农田蒸散组分进行了分割,分别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生育期的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规律。通过盆栽覆盖组上包裹式茎流计和称重法获得的作物蒸腾量的比较,验证了盆栽法测定作物蒸腾的可靠性。通过盆栽法获得的各水分处理在小麦季的E/ET分别为27%(N25)、32%(N18)、52%(N11),玉米季的E/ET分别为12%(N25)、18%(N18)、41%(N11),可见水分亏缺越严重,生物量越少,土壤蒸发占总ET的比例越高。蒸渗仪代表充分供水情况,各水分处理在小麦季的E/ET分别为34%(蒸渗仪相较田间持水量亏缺50 mm水分处理(W50))、33%(蒸渗仪相较田间持水量亏缺100 mm水分处理(W100))、33%(蒸渗仪相较田间持水量亏缺150 mm 水分处理(W150)),玉米季的 E/ET分别为 36%(W50)、28%(W100)、29%(W150)。应用FAO双作物系数法分割了蒸渗仪和涡度相关系统的实测ET,各试验处理在小麦季的 E/ET 分别为 12%(W50)、26%(W100)、10%(W150)、9%(EC),玉米季的 E/ET分别为 24%(W50)、23%(W100)、21%(W150)、13%(EC)。运用双源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分割了盆栽正常组、蒸渗仪以及涡度相关系统的实测ET,各试验处理在小麦季的 E/ET 分别为 21%(N25)、17%(N18)、11%(N11)、34%(W50)、39%(W100)、38%(W150)、46%(EC),玉米季的 E/ET 分别为 60%(N25)、43%(N18)、48%(N11)、51%(W50)、60%(W100)、55%(W150)、51%(EC)。综合以上结果并且根据可信度进行取舍,试验区土壤蒸发在农田蒸散中的比重,小麦季和玉米季都约在20-40%之间。

许峥[9](2017)在《温室条件下番茄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文中指出我国农业用水资源紧缺,温室蔬菜水肥管理方式粗放、水肥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日趋显着,尤其是在设施栽培环境条件下,不合理的环境调控等因素也会引起蔬菜产量下降及水分利用率降低。因此,通过研究温室蔬菜蒸腾与地表蒸发规律,分析影响耗水的关键因素,探讨地表蒸发改变蔬菜耗水的机理过程,为温室蔬菜生产的合理水分管理及环境调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称重式蒸渗仪及微型蒸发器为技术手段,秋季温室番茄为研究对象,探究温室番茄的耗水与土壤蒸发规律及其动态关系,揭示土壤蒸发改变作物耗水的作用机理过程。试验设置3个处理:处理1(FM)为地表覆膜,处理2(NFM)为地表不覆膜、处理3为(FMS)地表覆膜并模拟与处理2相同的土壤蒸发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中各处理温室番茄蒸散速率变化趋势相似,但耗水量存在明显差异。日蒸散速率变化呈双峰曲线,处理FM的蒸散速率在12:30~14:00的峰值相对最小。温室番茄蒸散速率随着生育期推进,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内的平均蒸散速率为2.28~3.26mm.d-1,其中处理FM最小。处理FM、FMS和处理NFM的总耗水量分别为265.35、316.89和381.70 mm,与处理NFM相比,FMS和FM分别降低了 17.0%和29.9%。可见,温室环境中地表覆膜能够明显降低番茄蒸散速率,进而大幅度减少了生育期蒸散量。2秋茬温室番茄土壤蒸发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温室内气温显着影响到土壤蒸发(p<0.01),气温越高,土壤蒸发量越大。全生育期土壤蒸发总量为108.28mm,占番茄总耗水量的29.5%。苗期、花期及成熟期的土壤蒸发量分别为43.39、45.66和19.22 mm,分别占各阶段耗水量的71.3%、26.8%和14.2%。由此可见,秋茬温室番茄前期(苗期)的高温环境,导致土壤蒸发量最高,所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最大。也说明这期间土壤蒸发量对改变番茄内部冠层微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3温度是影响番茄蒸散速率的重要因素,温度与蒸散速率呈显着正相关,而在高温时段的适当降温则可提高蒸散速率,增加番茄蒸散量。温室内各环境因子(气温、相对湿度、冠层内部温度、冠层内部湿度、10 cm 土壤温度)均显着影响到番茄的蒸散速率,其中气温的影响作用最大。在高温时段(大于30 ℃),处理FMS底部增加的土壤蒸发改变了番茄冠层内部微环境的变化(湿度增大,温度降低)。温室内气温越高,处理FMS相比处理FM的冠层内部降温幅度越大。在高温时段内,处理FMS的降温幅度越大,其蒸散速率呈极显着增加趋势。可见,在温室高温时段适当降温,能够提高番茄的蒸散速率,进而增强植株蒸散作用。4在供试条件下,温室番茄冠层内部温度的适当降低能够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综上所述,高温时段内的适当降温,可通过提高番茄蒸散速率、增强番茄耗水强度,进而达到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增加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积极效果。

王兴涛,任丽雯,刘明春,许蔚生,王润元[10](2016)在《3种不同代表年份下石羊河流域环境因子对蒸发渗入变化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揭示石羊河流域蒸发渗入的变化规律,基于LG-I型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3种不同代表年份和不同季节背景下不同环境因子对蒸发渗入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比较各项环境因子与蒸渗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项环境因子对蒸渗影响的程度为:降水>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对蒸渗变化的影响最直接,两者相关性较高,其他3项因子间接影响蒸渗变化。且降水最多年份蒸渗与各项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年份,各个季节中夏季蒸渗与各项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季节。

二、用Micro-Lysimeters和大型蒸渗仪测定夏玉米蒸散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Micro-Lysimeters和大型蒸渗仪测定夏玉米蒸散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河套灌区春玉米生长及农田蒸散发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1.2.1 蒸散发的研究方法
        1.2.2 农田蒸散发的研究进展
        1.2.3 基于双作物系数法(SIMDualKc)的农田蒸散发研究进展
        1.2.4 不同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2.5 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研究方法
        2.3.1 土壤水热状况与土壤棵间蒸发
        2.3.2 玉米生长发育指标
        2.3.3 气象数据与田间管理数据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农田耗水的影响
    3.1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3.1.1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春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3.1.2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土壤剖面含水率的影响
        3.1.3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3.2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土壤棵间蒸发及农田蒸散的影响
        3.2.1 不同颜色覆膜对土壤棵间蒸发及其日变化的影响
        3.2.2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农田蒸散及其比例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1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春玉米株高、茎粗的影响
    4.2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4.3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4.4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4.4.1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春玉米根系特征参数
        4.4.2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春玉米生育期根长密度分布
        4.4.3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4.4.4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根系干重的影响
    4.5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春玉米根冠比的影响
    4.6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7 讨论
        4.7.1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7.2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4.8 小结
第五章 基于SIMDualKc模型估算作物系数、量化根区水量平衡
    5.1 SIMDualKc模型简介
        5.1.1 双作物系数法
        5.1.2 田间水量平衡方程
        5.1.3 模型所需数据
        5.1.4 模型参数率定方法
    5.2 SIMDualKc模型参数的率定及验证
        5.2.1 土壤含水率的变化
        5.2.2 作物系数的变化规律
    5.3 覆膜颜色与灌水量条件下根区水量平衡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基于冠气温差的蒸散量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作物蒸散量研究进展
        1.2.2 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3 基于作物冠层温度的水分亏缺研究进展
        1.2.4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冬小麦试验方案
        2.2.2 夏玉米试验方案
    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2.3.1 气象数据采集
        2.3.2 作物生长指标测定
        2.3.3 作物冠层红外温度测量
        2.3.4 农田水量平衡要素监测和统计
    2.4 计算方法
        2.4.1 蒸渗仪实际日蒸散量计算
        2.4.2 参照作物日蒸散量计算
        2.4.3 模型精度评价指标
3 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的影响
    3.1 冬小麦不同处理土壤水分变化
    3.2 冬小麦不同处理生长指标差异
        3.2.1 不同处理株高叶面积差异
        3.2.2 不同处理产量差异
    3.3 冬小麦不同处理冠层温度差异
        3.3.1 生育期内典型日不同处理冠层温度变化
        3.3.2 生育期内典型日不同处理冠气温差变化
    3.4 冬小麦生育期作物系数K_c计算
    3.5 冬小麦各处理生育期水分胁迫系数K_s计算
    3.6 冬小麦不同处理生育期内日蒸散量ET_a差异
    3.7 本章小结
4 不同水分处理对夏玉米的影响
    4.1 夏玉米不同处理土壤水分变化
    4.2 夏玉米不同处理生长指标差异
        4.2.1 不同处理株高叶面积差异
        4.2.2 不同处理产量差异
    4.3 夏玉米不同处理冠层温度差异
        4.3.1 生育期内典型日不同处理冠层温度变化
        4.3.2 生育期内典型日不同处理冠气温差变化
    4.4 夏玉米生育期作物系数K_c计算
    4.5 夏玉米各处理生育期水分胁迫指数K_s计算
    4.6 夏玉米不同处理生育期内日蒸散量ET_a差异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蒸渗仪实测ET的S-I模型率定
    5.1 模型简介
    5.2 冬小麦不同处理S-I模型率定
    5.3 夏玉米不同处理S-I模型率定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2020年实测数据的S-I模型验证
    6.1 冬小麦不同处理模型验证
    6.2 夏玉米不同处理模型验证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3)民勤荒漠植物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非称量蒸渗仪试验工作原理
2 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的研发
3 民勤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的应用
    3.1 蒸渗仪结构设计
    3.2 蒸渗试验监测
    3.3 监测结果应用
4 讨论与展望

(4)蒸渗仪在农业科研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蒸渗仪的测量原理及分类
    1.1 蒸渗仪的测量原理
    1.2 蒸渗仪的分类
2 蒸渗仪工艺发展概述
    2.1 大型称重式蒸渗仪
    2.2 微型蒸渗仪
    2.3 其他类型蒸渗仪
3 蒸渗仪在科研上的应用情况
    3.1 作物蒸发蒸腾量研究方面
    3.2 浅埋深地下水运用方面
    3.3 凝结水测定方面
    3.4 其他研究方面
4 结语与建议

(5)不同材料和尺寸微型蒸渗仪测定土壤蒸发量(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气象数据
    1.3 土壤蒸发量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因素的生育期变化
    2.2 微型蒸渗仪测定数据与大型蒸渗仪和液流数据比较
    2.3 不同材料组合和不同尺寸微型蒸渗仪测定的玉米土壤蒸发量季节变化
    2.4 不同材料组合和不同尺寸微型蒸渗仪测定的玉米土壤蒸发量比较
    2.5 不同尺寸微型蒸渗仪测定的冬小麦土壤蒸发量的季节变化
3 结语

(6)大针茅群落蒸发、蒸腾及蒸散观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蒸散、蒸发及蒸腾的研究进展
        1.1.2 稳定同位素拆分地表蒸散的研究进展
        1.1.2.1 国外稳定同位素拆分蒸散研究进展
        1.1.2.2 国内稳定同位素拆分蒸散研究进展
        1.1.3 稳定同位素拆分蒸散研究方法和观测技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内容
    2.1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1.1 研究内容
        2.1.2 技术路线
    2.2 研究区概况
    2.3 大气水汽同位素原位观测
    2.4 气象数据
    2.5 土壤、植物样品采集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
        2.5.1 样品采集
        2.5.2 水分抽提
        2.5.3 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测定
    2.6 微型蒸渗仪测定草原群落蒸发蒸腾
    2.7 群落特征调查
    2.8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大针茅群落蒸发蒸腾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1 大针茅群落不同高度蒸发蒸腾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
        3.1.2 群落蒸腾蒸发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分析
        3.1.2.1 群落蒸腾蒸发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降雨量的关系
        3.1.2.2 群落蒸腾蒸发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温度的关系
        3.1.2.3 大针茅群落蒸发蒸腾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3.1.2.4 群落蒸发蒸腾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相对湿度的关系
    3.2 利用稳定同位素δ~(18)O拆分大针茅群落蒸散
        3.2.1 大针茅群落蒸散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δET
        3.2.2 大针茅群落蒸发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δE
        3.2.3 利用稳定同位素δ~(18)O拆分大针茅群落蒸散
    3.3 利用微型蒸渗仪方法拆分大针茅群落蒸散
        3.3.1 微型蒸散仪测定大针茅群落蒸散、蒸腾及蒸发
        3.3.2 不同拆分方法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大针茅群落蒸发蒸腾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4.2 利用稳定同位素δ~(18)O拆分大针茅群落蒸散
    4.3 利用微型蒸渗仪测定大针茅群落蒸散、蒸腾及蒸发
    4.4 不同拆分方法之间的比较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毕业论文支撑项目来源

(7)蒸渗仪国内外应用现状及研究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蒸渗仪基本原理
    2.1 非称重式蒸渗仪
    2.2 称重式蒸渗仪
3 蒸渗仪的使用及发展
    3.1 测筒大小
    3.2 测筒土体结构
    3.3 测试手段
    3.4 新型 (第三代) 蒸渗仪技术
4 蒸渗仪研究现状
    4.1 国外蒸渗仪研究现状
    4.2 国内蒸渗仪研究现状
5 蒸渗仪设计建议
6 结论

(8)农田蒸散监测与分割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田蒸散量的直接测定方法
        1.2.2. 农田蒸散量的间接测定方法
        1.2.3. 多方法综合考量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仪器与设施
        2.2.1. 称重式蒸渗仪
        2.2.2. 涡度相关系统
        2.2.3. 盆栽试验设施
        2.2.4. 茎流计
    2.3. 试验方案
        2.3.1. 大型蒸渗仪的系统调试
        2.3.2.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耗水规律研究的蒸渗仪试验
        2.3.3.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蒸发(E)和植物蒸腾(T)研究的盆栽试验
    2.4. 数据测定
        2.4.1. 气象资料
        2.4.2. 蒸渗仪数据测定
        2.4.3. 盆栽数据测量
        2.4.4. 作物生理指标测定
    2.5. 数据处理
        2.5.1. 作物生物量校正
        2.5.2. 蒸渗仪蒸散量计算
        2.5.3. 盆栽蒸散量校正
        2.5.4. 涡度相关系统数据处理
    2.6. 数据检验
第三章 基于涡度相关法与蒸渗仪法监测农田蒸散比较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能量闭合分析与矫正
        3.3.2. 蒸渗仪与涡度相关系统测量蒸散量的比较
        1) 蒸渗仪与涡度相关法逐日耗水量比较
        2) 蒸渗仪与涡度相关法各生育期耗水分析
        3) 涡度相关法与蒸渗仪法监测结果差异性原因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涡度相关的农田蒸散耗水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耗水日、季节、年际变化规律
        1) 小麦季半小时农田耗水的日变化规律
        2) 小麦季农田耗水的季节变化过程
        3) 玉米季半小时农田耗水的日变化规律
        4) 玉米季农田耗水的季节变化过程
        5) 小麦-玉米轮作的农田耗水年际变化特征
        4.3.2. 典型农田耗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小麦季农田耗水影响因素分析
        2) 玉米季农田耗水影响因素分析
        3)农田逐日耗水的环境和作物影响因素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盆栽蒸散监测结果校正到田间尺度的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植株密度校正
        5.2.2. 面积校正
        5.2.3. 生物量校正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盆栽与蒸渗仪的土壤水分控制
        5.3.2. 作物生长和校正前蒸散量
        5.3.3. 地上部分生物量与蒸腾量的关系
        5.3.4. 盆栽试验校正后的蒸散量
    5.4. 小结
第六章 农田蒸散分割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盆栽分割法
        6.2.2. FAO双作物系数法
        6.2.3. 双源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盆栽法分割农田蒸散研究
        1) 盆栽法与茎流计法监测的夏玉米蒸腾量的比较
        2) 盆栽试验的蒸散分割结果
        3) 盆栽法分割蒸渗仪蒸散
        4) 盆栽法分割农田蒸散的结果比较
        6.3.2. FAO双作物系数法分割农田蒸散研究
        1) 双作物系数法参数率定和检验
        2) 双作物系数法分割蒸渗仪蒸散
        3) 双作物系数法分割涡度相关系统蒸散
        4) 双作物系数法分割农田蒸散的结果比较
        6.3.3. 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适用性检验
        1) S-W模型参数率定
        2) S-W模型分割盆栽试验蒸散
        3) S-W模型分割蒸渗仪蒸散
        4) S-W模型分割涡度相关系统蒸散
        5) S-W模型分割农田蒸散的结果比较
        6.3.4. 农田作物蒸散分割方法比较
    6.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创新与不足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9)温室条件下番茄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研究内容
    2.4 项目测定与方法
    2.5 统计与方法
3 温室内各环境因子变化
    3.1 温室内主要环境因子变化
    3.2 温室番茄冠层内部环境因子变化
    3.3 温室番茄土壤环境因子变化
    3.4 温室各环境因子相关性
    3.5 小结
4 温室番茄耗水及土壤蒸发规律
    4.1 温室番茄耗水规律研究
    4.2 土壤蒸发规律
    4.3 植株蒸腾与土壤蒸发的关系
    4.4 小结
5 温室番茄耗水对地表蒸发的响应
    5.1 温室番茄蒸散速率与环境因子关系
    5.2 温室番茄土壤蒸发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3 温室番茄耗水对地表蒸发的响应
    5.4 小结
6 温室番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6.1 温室番茄茎粗、株高及叶面积
    6.2 温室番茄生物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6.3 小结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附录1
附录2
致谢

(10)3种不同代表年份下石羊河流域环境因子对蒸发渗入变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数据来源
        1.2.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季节荒漠区气候特征以及蒸渗变化规律
    2.2 蒸渗与各个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2.2.1 气温
        2.2.2 降水
        2.2.3 相对湿度
        2.2.4 风速
    2.3 蒸渗与降水线性回归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四、用Micro-Lysimeters和大型蒸渗仪测定夏玉米蒸散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覆膜颜色与灌水量对河套灌区春玉米生长及农田蒸散发特征的影响[D]. 王青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基于冠气温差的蒸散量模型研究[D]. 汪玉莹.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3]民勤荒漠植物非称量蒸渗仪试验系统研发与应用[J]. 张锦春,徐先英,纪永福,杨自辉,郭树江,柴成武,闫沛迎,段晓峰,赵艳丽,孙学兵,王中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0(32)
  • [4]蒸渗仪在农业科研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佘映军,齐学斌,韩洋,白芳芳. 中国农学通报, 2020(20)
  • [5]不同材料和尺寸微型蒸渗仪测定土壤蒸发量[J]. 刘春伟,邱让建,孙亚卿,葛鹏程,孙雨情,高马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06)
  • [6]大针茅群落蒸发、蒸腾及蒸散观测研究[D]. 张泽. 内蒙古大学, 2018(12)
  • [7]蒸渗仪国内外应用现状及研究趋势[J]. 王怡宁,朱月灵. 水文, 2018(01)
  • [8]农田蒸散监测与分割方法研究[D]. 陆芸萱.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8)
  • [9]温室条件下番茄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 许峥. 山西农业大学, 2017(06)
  • [10]3种不同代表年份下石羊河流域环境因子对蒸发渗入变化的影响研究[J]. 王兴涛,任丽雯,刘明春,许蔚生,王润元. 中国农学通报, 2016(25)

标签:;  ;  ;  ;  ;  

微量蒸散仪和大型蒸散仪测定夏玉米蒸散量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