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省绣线菊属树种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孟语涵[1](2021)在《采石废弃地背景下的花园设计 ——以平度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项目七色花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工业日渐衰败,大量采石场关闭停工,采石废弃地相继出现。如何进行采石废弃地的改造修复,利用采石废弃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遗迹与文化底蕴,重塑采石场绿色空间,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是基于采石废弃地背景下的花园景观设计研究,旨在针对采石废弃地修复改造过程中存在的治理手段单一、景观资源利用不合理、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问题,探索采石废弃地多元化的景观改造的基本思路和设计方法。论文对采石废弃地、自然教育、生态学理论和新自然主义种植设计理念等基础理论的概念内涵及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与阐述,从设计理念、方法策略等角度对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等国内外经典采石废弃地花园设计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案例中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为本课题的设计实践和类似的实践项目架构起理论支撑。以平度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项目七色花园设计为例,对采石废弃地花园开展设计实践。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对场地区位交通、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归纳场地的优势及劣势情况。紧密联系上位规划和采石废弃地环境背景,提出了方案的目标与定位、理念与原则,并结合场地缺绿、少水、缺乏地形变化、自然资源不成系统等现状不足提出“多目标综合性开发改造,发挥矿坑遗址景观优势;依托上位总体规划,立足生态花园示范区定位;梳理现状景观资源,进行艺术加工改造;发挥地域乡土特色,吸引城乡旅游人群;注入雨水花园生态理念,引导区域生态复兴”等具有建设性的设计策略。立足于生态花园定位,提出了七色花园总体方案与分区设计,将休闲娱乐、游览体验、科普教育、康养治愈、野外探索等不同功能植入各分区设计中。完成竖向设计、水体设计、种植设计、园路及铺装设计、照明设计等较为科学、合理的专项设计和自然教育场所与活动设计。所提出的方案注重兼顾采石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景观营造与文化展示等多方面治理目标,进行多目标、综合性开发与改造,特别注重自然教育理念和新自然主义种植设计理念的融入,发挥工业遗址景观优势与地域乡土特色。最终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七色花园景观设计方案,为今后类似的废弃地的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孙冠花[2](2021)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东北部与甘肃省的酒泉、张掖、武威地区相接,西部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乌兰县毗连,南部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县为邻,东部与海东地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接壤,行政区域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门源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德令哈市和天峻县部分区域。公园内生态系统独特,自然景观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祁连山十分重要的核心区域,因此,对该地区特有植物多样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名录,并对本区中国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地理成分的多样性、保护植物的多样性,保护植物科属种的生活型多样性,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和保护对策以及资源植物划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对策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共有436种,隶属于50科160属,物种组成丰富,其中青海省特有植物共有23种,隶属于15科20属;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特有植物(本区特有)共有5种。科、属的组成简单,较大科仅有2科(菊科,19属54种;禾本科,22属56种),中等科有9科,小科有26科,单种科共有14科;较大属有6属(风毛菊属Saussurea、柳属Salix、马先蒿属Pedicularis、黄耆属Astragalu、薹草属Carex、龙胆属Gentiana),中等属有12属,小属有64属,单种属有78属。2.本区中国特有植物生活型多样,分为乔木(常绿、落叶)、灌木(常绿、落叶)、草本(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等,其中多年生草本占比最高,占本区特有植物总种数的66.7%,其次灌木占总种数的12.4%(以落叶灌木为主,占10.1%),乔木占总种数的8.5%(以落叶乔木为主,占7.1%),总体来说,草本植物>灌木>乔木。3.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中国特有植物属的地理成分有15个分布区类型,种的地理成分有13个分布亚型。属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中国特有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显着,联系广泛;种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本区中国特有植物区系以青藏高原成分为主,其次为西南-华北成分、华北成分。4.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水平分布规律:从东-西呈现明显的递减规律,即东段分布有48科149属363种,中段分布有35科94属202种,西段分布有35科80属148种;垂直分布规律:从低海拔到海拔5500m范围内中国特有植物的种数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在海拔3000-3500m段的中国特有植物种数最多,共有339种。5.本区中国特有植物中保护植物种类较丰富,本区各类保护植物共有42种,隶属于19科35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种,隶属4科12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有兰科的毛杓兰(Cypripedium franchetii)1种,其余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另外,在分析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保护对策。6.本区资源植物种类较丰富,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中,药用植物共有154种、油脂植物有20种、淀粉及糖类植物有24种、防风固沙植物有13种、纤维植物有37种、芳香植物有28种、饲料牧草植物有33种及绿化观赏植物有44种。
董晨[3](2021)在《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陕西秦岭特殊的地理区位、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为木本花卉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木本花卉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成分,除了具有观赏特性,还能够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噪音、防风固沙、产生经济价值。加强对木本花卉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运用,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社会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对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为陕西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提供参考,并对陕西秦岭地区木本花卉风景林建设进行规划。研究结果如下:(1)参照APGⅣ分类系统,陕西秦岭共有木本花卉植物71科210属854种(包括120个变种、15个亚种、3个变型)。其中,包含1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Ⅲ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陕西省野生保护植物,38种我国特有种,以及18种陕西特有种,被IUCN物种保护等级评为极危(CR)、濒危(EN)、易危(VU)、近危(TN)的物种分别是1、6、19、21种。根据生活型划分,乔木191种,灌木538种,木质藤本125种;落叶树690种,常绿树164种。在科的组成上,蔷薇科213种,占绝对优势。在属的组成上,蔷薇属、悬钩子属、绣线菊属物种数量位列前三。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科、属共包含13个分布区类型、20个变型。热带分布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中最多,温带分布在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占绝对优势,这表明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拥有种类丰富、成分复杂的地理区系类型,以温带成分为主,具有热带和温带过渡的性质。(2)在水平分布上,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科、属、种的绝对丰富度在各市、县范围内分布不均,但都表现出大体一致的分布格局,物种主要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北部较为贫乏。植物科、属的分化强度与物种密度值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分化强度越大物种密度越大,分化强度在各县(区)的分布格局也与物种丰富度类似。利用物种相似度将陕西秦岭划分为5个地区以及12个独立的县(区)。通过Top 5%丰富度算法、互补算法以及濒危特有保护物种分布格局共同得到安康市宁陕县和宝鸡市太白县2个热点分布县。(3)在垂直分布上,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科、属、种的绝对丰富度沿海拔梯度表现出单峰格局,主要分布在900~1500m海拔范围内。濒危特有保护木本花卉和不同种域宽度组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也呈现出单峰格局,但濒危特有保护物种所占海拔带内物种数的比例随海拔升高不断递增。在各海拔带内,宽种域物种所占比例较大,种域越宽物种丰富度峰值越靠近海拔中点。关于物种平均种域宽度和海拔的关系,传统的Stevens方法、Pagel上限法、逐种法的计算结果都对Rapoport法则显示出支持,但Rohde中点法的结果并不支持Rapoport法则,这是由于中域效应的影响。为了消除影响,按照物种种域宽度大小进行分组。基于分组法的Stevens方法、Pagel上限法和Rohde中点法显示结果一致,种域宽度≤1500m的3组支持Rapoport法则;>1500m的2组并不支持。研究表明,陕西秦岭地区木本花卉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并不能确切证明该地区存在Rapoport法则,这对Rapoport法则的普适性提出了质疑。Rapoport法则明显受到检验方法的影响,有必要利用多种方法,在不同的地区验证其普适性,深入研究其规律和产生机制。(4)以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为基础,对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建设进行规划,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木本花卉植物进行季节观赏路线规划,对陕西秦岭邻近城市木本花卉植物引种驯化进行物种选择,对城市风景林建设进行植物搭配设计,以期为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建设提供参考,利用木本花卉植物创造良好的园林生态景观。
史成琳[4](2020)在《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现在已经受到严重威胁。而城市生物多样性这一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组成部分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寻求自然与城市这一人工环境共存且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已是每个现代化城市的必然要求。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逐渐被全球范围内各学者、专家所关注,甚至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在普通大众中也已经普及。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东营市为研究对象,以国内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相关文件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规划相关理论,为东营市编制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理论分析等方式,从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方面对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经现状分析发现,东营市的城市生物多样性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乡土及野生植物种类少,植被类型单一且以草甸、沼泽植被为主体;鸟类和水生动物种类丰富、动物均具有明显的湿地特征;湿地景观面积广阔且类型多样;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针对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存在的特点与问题,本文从规划总论、空间布局、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六个部分着手制定了保护规划方案。在规划总论方面,提出规划理念、规划原则,列举规划依据,制定规划目标、规划范围和期限;在空间布局方面,划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区,建立生物栖息地保护网络;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制定乡土植物、重点保护和濒危植物、城市绿地植物、野生植物、外来入侵植物、古树名木相关保护规划;在动物多样性方面,重点针对鸟类、鱼类从栖息地保护修复角度制定保护规划,提出了两栖爬行类、兽类的保护措施和建议;在遗传多样性方面,重点针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提出了野大豆遗传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措施;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制定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包括湿地植物群落设计和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提升规划,制定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规划,主要包括市域范围内的分区规划和基于盐碱地分级的树种规划,制定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包括海洋与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布局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希望本文针对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所做的研究和保护规划,能为东营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对今后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
朱奕婕[5](2020)在《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文中研究说明树种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合理的树种规划可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效起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效益的作用。本文在对昆明市概况研究、昆明市园林树种应用现状研究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科学合理地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树种规划领域,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可有效改观以往选择树种时定性分析的主观性,实现客观、科学与合理,研究可为其他城市的树种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确定了昆明市树种规划原则和昆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规划了六项技术经济指标。(2)构建了昆明市树种规划的递阶层次结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层次结构中各个元素的权重。规划因素中,生长适应权重为0.361,观赏效果为0.238,生态功能为0.202,社会效益为0.113,经济因素为0.086;评价指标中权重值最大的前三项是耐寒性、耐干旱和地域特色。(3)在对50个规划树种应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制定的26项评价指标十分制评分标准与昆明市树种规划综合评分函数,对每个园林树种进行综合评分。从而根据50个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高低,选择排名前4的滇润楠、滇朴、云南樟和冬樱花作为昆明市基调树种,选择排名前24的黄连木、山玉兰、云南拟单性木兰、清香木、球花石楠、复羽叶栾树、头状四照花、枫香树、云南樱花、滇合欢、白花泡桐、梧桐、红花木莲、银杏、华山松、肋果茶、垂丝海棠、桂花、川滇三角枫、滇楸共20个树种作为昆明市骨干树种。同时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到获得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全过程中,建立的Excel计算模板方便实用。(4)规划276种一般树种,完成昆明市树种规划园林植物名录。推荐滇润楠和冬樱花为昆明市的市树。(5)对昆明市城市绿地进行分类树种规划,分别规划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与一般树种。最后对昆明市树种规划提出建议。
杜阳平[6](2020)在《九寨沟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忍冬属植物资源适宜性评价》文中认为林木种质资源是国家自然资源战略储备的重要部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部分野生植物面临不用程度的生存威胁。九寨沟县作为重要的地形过渡带,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植物类型多样但生境较为脆弱。因此,开展九寨沟县的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对把握资源现状和今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九寨沟县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统计九寨沟县区域内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概况,对当地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优异种质资源树种进行分类总结。最后利用Maxent模型对在不同生境中具有代表性的忍冬属树种作物种分布预测和适宜性分析。结果如下:(1)九寨沟县调查区域的野生木本植物共463种,涉及67科162属,其中被子植物共442种,涉及63科151属,裸子植物21种,涉及4科11属。乔木共164种,灌木268种,木质藤本28种,竹类3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和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共计13种。属于CITES公约里面附录Ⅱ的植物5种,附录Ⅲ的树种仅1种。(2)九寨沟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种类十分丰富,将九寨沟县潜在价值较大的野生木本植物的利用类型分7大类进行总结,其中森林蔬菜类和森林水果类分别有9种,森林饮品类共2种,森林蜜源植物树种较多,涉及22科42属,木本干果类共5种,木本油料类共3种,其他加工类共4种。(3)利用生长在不同海拔的四个忍冬科忍冬属代表树种(凹叶忍冬、盘叶忍冬、长叶毛花忍冬和岩生忍冬)的野生分布信息,通过Maxent模型作物种分布预测和适宜性分析。将物种栖息地的适宜区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非适宜区(0<P<0.05)、低适宜区(0.05≤P<0.25)、一般适宜区(0.25≤P<0.5)、较高适宜区(0.5≤P<0.7)和最适宜区(0.7≤P≤1)。(4)凹叶忍冬的最适年平均温度为6.413.9℃,最适月均温差为10.712.9℃,最适宜越夏的极端高温为23.729℃,最适宜越冬的极端低温为-8.5-3.1℃,最适年平均降水量为558656mm。盘叶忍冬的最适年平均温度为310.1℃,最适月均温差为12.214.7℃,最适宜越夏的极端高温为17.525.5℃,最适宜越冬的极端低温为-15.8-6.9℃,最适年平均降水量为593758mm。长叶毛花忍冬的最适年平均温度为-0.67.9℃,最适月均温差为13.314.7℃,最适宜越夏的极端高温为15.922.7℃,最适宜越冬的极端低温为-18.9-11.1℃,最适年平均降水量为624799mm。岩生忍冬的最适年平均温度为-0.77.3℃,最适月均温差为13.614.7℃,最适宜越夏的极端高温为14.222℃,最适宜越冬的极端低温为-19.5-11.9℃,最适年平均降水量为634817mm。
李伟[7](2019)在《奕川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文中指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和相关研究是国家和地区摸清资源家底,开展林业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栾川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栾川县林木种质资源全面详细的调查,探究栾川县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并对野生林木资源按其用途和价值进行归类总结,最后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栾川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的相关结果如下:(1)栾川县共调查到栽培利用树种(品种)67科151属332种132品种,栽培资源可分为城镇绿化树种、非“城镇四旁”树种、造林树种、集中栽培树种,其中城镇绿化树种61科121属229种22品种,非城镇四旁树种64科138属288种118品种,以栾树、香椿、臭椿、柿树、山茱萸等乡土树种为主。栾川县分布较广的造林树种有日本落叶松、油松、华北落叶松等,日本落叶松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油松飞播林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集中栽培树种多以经济林树种为主,计27科36属43种24品种。(2)古树名木种类、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栾川县有古树名木31科、53属、83种,共计1124 株(不含古树群),其中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186 株)、胡桃Juglans regia(173株)、柿Diosprosk aki(26株)、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82株)、槐Sophora japonica(44株)、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 81株)、槲栎 Quercus 54 株)、橿子栎Quercus baronii(29 株)、油松 Pinus tabuliformis(27株)、旱柳Salix matsudana(26株)。分布有古树群落1 8处,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3)栾川县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18种,Ⅱ1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种,Ⅲ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4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28种。(4)栾川县野生木本植物67科169属529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6属9种,分别占总科属种的5.97%、3.55%、1.7%。被子植物63科163属520种,分别占总科属种的94.03%、96.45%、98.3%。区系中的优势科为蔷薇科、忍冬科、豆科、虎耳草科等9科,含61属277种,占总种数的52.36%。优势属有菝葜属、小檗属、鹅耳枥属、绣线菊属等20属,含221种,占总种数的41.78%。(5)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分布型为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科的地理分布型包含10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分布区变型,属的地理分布包括13个分布区类型,8个分布区变型,科的R/T值为1.27,属的R/T值为0.44,既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与热带地区的联系,也表明该区系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的特点。同时,栾川县野生木本植物生活型以落叶树种为主,也表明了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6)植物区系成分古老,具有特有性。该区区系成分中分布有许多如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桦木科 Betulaceae、椴树科 Tiliaceae、杨柳科 Salicaceae、鼠李科 Rhamnaceae、松属Pinus、铁杉属Tsugca、侧柏属Platycladus、红豆杉属Taxus等起源古老的科属,其中杜仲科Eucommiaceae、昆栏树科Trochodendraceae是区系中重要的单型科。古老科属在区系中的广泛分布表明了该区系的古老性特征,同时该地区区系中分布有特有科1科,特有属1 1属,特有种37种。(7)栾川县具有开发潜力的野生木本植物资源众多。野生油料木本植物72种,隶属于29科,糖料植物19种,野生果树116种,药用植物45种,野菜植物70种。另外,还有农药植物资源、芳香植物资源、鞣质植物资源。
陈修荣[8](2019)在《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林木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实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性资源,也是当前和未来解决林木同质化、培养选育新品种的基因源泉。开展调查与现状分析,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生态多样性保护和森林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五莲县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北部,多山区丘陵地形,林木种质资源丰富。研究通过科学设置调查路线和调查样地结合的形式对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系统获得了五莲县野生林木、栽培树种、古树名木和珍稀濒危树种等林木种质资源现状数据,并在此基础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分布区域及类型、群落构成等方面的分析。对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木本植物应用价值开发、促进林业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了讨论,提出发展建议。调查分析表明:(1)五莲县现有木本植物310种,分别隶属于62科137属。其中包括裸子植物19种,被子植物291种;常绿/半常绿木本植物31种,落叶木本植物279种。包括山东省新记录树种9种,中国植物志新纪录树种7种。(2)五莲县共有野生木本植物220种,栽培木本植物资源90种,其中36种植物既有栽培又有野生分布。并存有较多珍稀濒危植物,其中列入国家Ⅱ级保护的有2种,列入山东省的珍稀濒危树种有18种。存有古树名木217株,分别属于19科30属37种,其中包括1000年以上树龄的黄连木和600年以上树龄的银杏、酸枣、国槐侧柏等。(3)五莲山-九仙山山系是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最为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研究根据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划分的分布区类型,并考虑属的起源与发展特点,发现五莲-九仙山系的283个树种隶属132属,区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21个变型。其中,含北温带分布型41属、125种,有中国特有分布型6属、6种,东亚分布型12属、17种,温带亚洲分布型3属3种,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型19属、39种,以及世界分布型6属、18种。其世界分布型属植物以及属于温带分布特点的植物共计86属、207种,分别占本区域所分布属数以及种数的65.2%和73.7%。反映出,该区系具有明显的温暖带植物区系特点,并反映出该地区气候条件,具有一定的热带亲缘,能够基本满足部分热带亚热带植物的生长需要。
蒋靖[9](2017)在《哈密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文中研究说明通过野外调查、知情人访谈、资料查阅等方法,对哈密木本植物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就哈密木本植物多样性特点、地理区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等主题内容进行探讨分析,为哈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优化哈密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哈密有木本植物44科106属416种,优势科有蔷薇科(Rosaceae)、鼠李科(Rhamnaceae)、蓼科(Polygonaceae)等14科(337种),科类优势现象明显。生活型谱组成中以乔木植物最为丰富,占总数的51.68%,其次是灌木,木质藤本匮乏。含野生木本植物155种,栽培木本植物271种,其中木本园林植物35科66属168种,引进与乡土树种比例约2:1,乡土树种在该区园林绿化应用中,并未起到主导作用。7大资源类型中,具有食用价值的植物最丰富,有180种,占总数的43.27%,而香料植物较少,有17种。野生木本植物25科60属155种,以小灌木荒漠和小半乔木荒漠为主导。优势科7科(108种),占总种数的69.68%,最大的科为蓼科(Polygonaceae),有24种。该区植物科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5个分布区类型和3个变型,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7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地理区系成分主要是温带成分,热带成分少。该区有中国特有种7种,新疆特有种5种,哈密特有种1种,植物形成特有是植物与该区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带长期适应和演化的结果。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收录的珍稀濒危植物有10种,表现出哈密具有一定的地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较高。哈密木本植物科、属和种水平上的多样性分布表现出相似的地理分布格局,各单元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中部以及东北部区域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北部、西部、南部及东南部物种多样性较为贫乏。植物区系分化强度与其物种多样性之间呈现显着相关关系,区系分化强度越大,其拥有的物种数量也越多。经过相似度聚类合并,从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角度进行划分,将哈密木本植物分布可划分为13个分区。哈密古树名木历史悠久,资源总体数量较为丰富,共计2509株,属于6科7属12种。杨属(Populus L.)、柳属(Salix L.)树木因历史和环境气候原因在本地区具有优越性,柳属植物数量最多,占总数的70.19%。研究区古树有1428株,其中一级古树有38株,二级69株,三级1397株,低龄级树木所占比例较大,占总株数的55.68%,古树年龄结构呈现增长型;名木有1005株,主要是白柳(左公柳)(Salix alba L.)。古树名木分布与自然、人文密切相关,以群状分布为主,整体都是以绿洲为中心放射状分布。
高龑[10](2015)在《牙山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木种质资源作为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和未来选育新品种、发展新树种和解决林木同质化的重要基础。牙山地处山东省烟台市中部的栖霞市,属于长白山系,崂山山脉。地带性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有自然生长的杂木林,还有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赤松天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较大面积的刺槐、核桃林、水杉林等人工林,种质资源相当丰富。本次调查研究通过对桃村镇鞠家庄、唐家泊镇牙后村、李家庄、东上寨村及牙山林场所属范围内的牙山山系的野生林木资源、栽培树种、古树名木和珍稀濒危树种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牙山共有木本植物158种,隶属48科94属。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13种(包括1个栽培变种),被子植物44科86属145种(包括9个变种,1个变型,4个栽培变种和2个变异)。常绿木本植物12种,落叶木本植物146种。包括山东省新记录树种1种,牙山山系新纪录树种8种。(2)牙山共有野生木本植物102种(包括6个变种和2个变异),分属于34科65属,其中有乔木43种,灌木45种,木质藤本14种。栽培木本植物资源56种(包括3个变种、1个变型、4个栽培变异),隶属于43属27科(表5)。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多,列入国家级保护4种,列入山东省本次调查范围的珍稀濒危树种13种。古树名木种类较少共11株,其中赤松古树1株,古板栗10株。(3)根据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划分的分布区类型,牙山野生木本植物66属可归为12种地理分布类型,且以温带分布或温带为主的分布类型最多,泛热带成分共10属,在各种分布区类型中仅次于北温带分布,与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共居第二位。表明牙山植物区系有典型温带植物区系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热带亲缘。
二、山东省绣线菊属树种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省绣线菊属树种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采石废弃地背景下的花园设计 ——以平度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项目七色花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后工业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 |
1.1.2 城市人群的“自然缺失” |
1.1.3 平度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项目 |
1.2 相关概念 |
1.2.1 花园 |
1.2.2 采石废弃地 |
1.3 采石废弃地花园设计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采石废弃地 |
2.1.1 采石废弃地的类型 |
2.1.2 采石废弃地的特征和潜在价值 |
2.1.3 采石废弃地改造现存问题 |
2.2 自然教育 |
2.3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恢复 |
2.4 新自然主义种植设计 |
3 经典案例分析 |
3.1 加拿大布查特花园 |
3.1.1 项目概况 |
3.1.2 设计策略 |
3.1.3 指导意义 |
3.2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
3.2.1 项目概况 |
3.2.2 设计策略 |
3.2.3 指导意义 |
3.3 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 |
3.3.1 项目概况 |
3.3.2 设计策略 |
3.3.3 指导意义 |
3.4 借鉴与反思 |
4 平度市七色花园景观规划设计 |
4.1 项目背景 |
4.1.1 区位背景 |
4.1.2 上位规划 |
4.1.3 与总项目的关系 |
4.2 设计依据 |
4.3 现状及分析 |
4.3.1 区位交通 |
4.3.2 自然气候 |
4.3.3 地形地貌 |
4.3.4 水文水系 |
4.3.5 土壤植被 |
4.3.6 优势与劣势 |
4.4 目标定位 |
4.4.1 目标 |
4.4.2 定位 |
4.4.3 设计理念 |
4.4.4 设计原则 |
4.5 设计策略 |
4.6 总体规划 |
4.6.1 方案推演 |
4.6.2 规划设计方案 |
4.6.3 分区设计 |
4.7 专项设计 |
4.7.1 竖向设计 |
4.7.2 水体设计 |
4.7.3 种植设计 |
4.7.4 园路及铺装设计 |
4.7.5 照明设计 |
4.7.6 绿地设施设计 |
4.7.7 用地指标 |
4.8 自然教育设计 |
4.8.1 自然教育场所设计 |
4.8.2 自然教育活动策划 |
5 结论与特色之处 |
5.1 主要结论 |
5.2 方案特色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2)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植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
1.2.2 保护植物研究现状 |
1.2.3 植物地理区系研究现状 |
1.2.4 资源植物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建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数据库 |
2.2.2 中国特有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划分方法 |
2.2.3 中国特有植物地理分布格局 |
2.2.4 保护植物多样性研究 |
2.2.5 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 |
2.2.6 资源植物多样性与利用对策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种类多样性及其地理成分多样性 |
3.1 特有植物的物种组成 |
3.1.1 科的数量特征 |
3.1.2 属的数量特征 |
3.2 中国特有植物的生活型多样性分析 |
3.2.1 科的生活型 |
3.2.2 属的生活型 |
3.2.3 种的生活型 |
3.3 中国特有植物地理成分的多样性 |
3.3.1 属的地理成分多样性 |
3.3.2 种的地理成分多样性 |
3.4 中国特有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 |
3.4.1 水平分布格局 |
3.4.2 垂直分布格局 |
3.5 小结 |
第四章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特有植物中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
4.1 确定本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依据和原则 |
4.2 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
4.2.1 保护植物的物种组成 |
4.2.2 保护植物种的生活型多样性 |
4.2.3 保护植物属的区系地理成分 |
4.3 保护植物的保护现状及对策 |
4.3.1 保护现状 |
4.3.2 保护对策 |
4.4 小结 |
第五章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特有植物中资源植物及其发展利用 |
5.1 资源植物分类 |
5.1.1 药用植物 |
5.1.2 油脂植物 |
5.1.3 淀粉糖类植物 |
5.1.4 防风固沙植物 |
5.1.5 纤维植物 |
5.1.6 芳香植物 |
5.1.7 饲料牧草植物 |
5.1.8 绿化观赏植物 |
5.2 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
5.2.1 掌握本区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明确科学的保护原则 |
5.2.2 加强资源植物的认识和宣传工作 |
5.2.3 积极开展种质资源保存、人工繁育集约化生产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表 |
(3)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1.2.2 植物分布格局研究进展 |
1.2.3 秦岭地区植物研究进展 |
1.2.4 木本花卉植物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来源 |
2.2.2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 |
3.1.1 科、属、种的组成 |
3.1.2 生活型组成 |
3.1.3 濒危特有保护物种组成 |
3.1.4 地理区系组成 |
3.2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水平分布格局 |
3.2.1 物种丰富度分析 |
3.2.2 物种密度和分化强度分析 |
3.2.3 物种相似度分区 |
3.2.4 物种分布热点 |
3.3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 |
3.3.1 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
3.3.2 不同种域宽度物种的垂直分布特征 |
3.3.3 不同算法对Rapoport法则的检验 |
第四章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规划 |
4.1 风景林 |
4.2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的规划 |
4.2.1 规划原则 |
4.2.2 规划策略 |
4.2.3 显在分布的木本花卉风景林 |
4.2.4 潜在分布的木本花卉风景林 |
4.2.5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观赏路线规划 |
4.3 陕西秦岭邻近城市木本花卉风景林的规划 |
4.3.1 规划原则 |
4.3.2 规划策略 |
4.3.3 规划内容 |
4.3.4 城市风景林设计 |
第五章 讨论 |
5.1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 |
5.2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水平分布格局 |
5.3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 |
5.3.1 垂直分布特征 |
5.3.2 Rapoport法则的检验 |
5.4 陕西秦岭木本花卉风景林规划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解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生物多样性 |
1.2.2 城市生物多样性 |
1.2.3 国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
1.2.4 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区域概况 |
2.1 研究区范围 |
2.2 地理区位概况 |
2.3 自然环境概况 |
2.4 社会经济概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4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
4.1 东营市植物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
4.1.1 植物多样性现状 |
4.1.2 植物区系分布区型分析 |
4.1.3 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
4.1.4 外来入侵植物物种现状 |
4.1.5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分析 |
4.1.6 东营市植被现状及分析 |
4.2 东营市动物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
4.2.1 鸟类多样性现状 |
4.2.2 鱼类多样性现状 |
4.2.2.1 海洋鱼类 |
4.2.2.2 淡水鱼类 |
4.2.3 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 |
4.2.4 兽类多样性现状 |
4.3 东营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
4.3.1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
4.3.2 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
4.3.3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
4.4 东营市景观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
4.5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特点 |
5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5.1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总论 |
5.1.1 规划理念 |
5.1.2 规划原则 |
5.1.3 规划依据 |
5.1.4 规划目标 |
5.1.4.1 总体目标 |
5.1.4.2 分期目标 |
5.1.5 规划范围与期限 |
5.2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 |
5.2.1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规划 |
5.2.2 生物栖息地保护网络规划 |
5.2.2.1 斑块规划 |
5.2.2.2 廊道规划 |
5.3 东营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5.3.1 乡土植物保护规划 |
5.3.2 重点保护和濒危植物种类及保护建议 |
5.3.3 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规划 |
5.3.3.1 城市绿地植物树种推荐 |
5.3.4 野生植物保护规划 |
5.3.5 入侵植物防治 |
5.3.6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5.3.6.1 保护范围 |
5.3.6.2 保护措施 |
5.4 东营市动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5.4.1 鸟类多样性保护规划 |
5.4.1.1 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鸟类 |
5.4.1.2 东营市鸟类栖息地保护布局 |
5.4.1.3 湿地栖息地保护规划 |
5.4.1.4 林地栖息地保护规划 |
5.4.2 鱼类多样性保护规划 |
5.4.2.1 鱼类栖息地保护 |
5.4.2.2 鱼类栖息地修复和构建 |
5.4.3 两栖爬行类动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5.4.4 兽类多样性保护规划 |
5.5 东营市遗传多样性保护规划 |
5.5.1 黄河三角洲野大豆遗传多样性保护 |
5.6 东营市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规划 |
5.6.1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
5.6.1.1 湿地自然植物群落保护规划 |
5.6.1.2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提升 |
5.6.2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
5.6.3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昆明市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自然环境 |
2.2.1 地形地貌 |
2.2.2 气候 |
2.2.3 土壤 |
2.3 自然植被状况 |
2.4 城市绿地状况 |
2.5 小结 |
第三章 昆明市园林树种应用现状研究 |
3.1 植物种类分析 |
3.2 应用比例分析 |
3.3 古树名木资源分析 |
3.4 园林树种应用现状调查 |
3.4.1 调查树种 |
3.4.2 调查范围 |
3.4.3 调查内容 |
3.5 园林树种应用现状问题分析 |
3.5.1 园林树种种类偏少,植物多样性不足 |
3.5.2 乡土树种应用不足,地域特色不明显 |
3.5.3 对园林树种生长适应性的重视有待加强 |
3.5.4 垂直绿化运用少,绿视率低 |
3.5.5 花卉应用较少,“花都”城市形象不突出 |
3.6 小结 |
第四章 昆明市园林树种规划 |
4.1 规划思路 |
4.1.1 规划依据 |
4.1.2 指导思想 |
4.1.3 规划目标 |
4.1.4 规划原则 |
4.2 昆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 |
4.2.1 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 |
4.2.2 地带性植被类型 |
4.2.3 建群种 |
4.2.4 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 |
4.3 技术经济指标 |
4.3.1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
4.3.2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 |
4.3.3 乔木与灌木 |
4.3.4 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 |
4.3.5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 |
4.3.6 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 |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
4.4.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
4.4.2 调查问卷的设置 |
4.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5 园林树种的综合得分 |
4.4.6 昆明市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规划 |
4.5 昆明市一般树种的规划 |
4.6 昆明市市树与市花的建议 |
4.6.1 市树 |
4.7 小结 |
第五章 昆明市城市绿地分类树种规划 |
5.1 公园绿地树种规划 |
5.1.1 基调树种 |
5.1.2 骨干树种 |
5.1.3 一般树种 |
5.2 防护绿地树种规划 |
5.2.1 基调树种 |
5.2.2 骨干树种 |
5.2.3 一般树种 |
5.3 广场用地树种规划 |
5.3.1 基调树种 |
5.3.2 骨干树种 |
5.3.3 一般树种 |
5.4 附属绿地树种规划 |
5.4.1 基调树种 |
5.4.2 骨干树种 |
5.4.3 一般树种 |
5.4.4 行道树树种规划 |
5.5 区域绿地树种规划 |
5.5.1 基调树种 |
5.5.2 骨干树种 |
5.5.3 一般树种 |
5.6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6.2.1 对昆明市树种规划的建议 |
6.2.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 B:图片索引 |
附录 C:附表 |
附表1 昆明市园林绿地植物调查表 |
附表2 昆明市树种规划园林植物名录 |
附录 D:附图 |
附图1 昆明市绿化应用植物种类调查卡片 |
附图2 问卷调查样例 |
附图3 园林树种综合得分的Excel计算 |
附图4 基调树种 |
附图5 部分骨干树种 |
(6)九寨沟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忍冬属植物资源适宜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1.1 林木种质资源 |
1.1.1 林木种质资源概述 |
1.1.2 林木种质资数据库 |
1.1.3 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 |
1.1.4 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
1.1.5 国外林木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1.1.6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
1.2 Maxent模型 |
1.2.1 物种分布模型 |
1.2.2 Maxent模型 |
1.2.3 Maxent模型的应用 |
1.3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1.3.1 研究背景 |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2.3 调查方法 |
2.3.1 野外调查方法 |
2.3.2 调查资料内业整理 |
2.4 Maxent模型的构建 |
2.4.1 数据处理与准备 |
2.4.2 构建Maxent模型 |
第3章 九寨沟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概况分析 |
3.1 科属分布 |
3.2 生活型组成 |
3.3 濒危及渐危树种 |
3.3.1 濒危及渐危树种 |
3.3.2 主要重点保护植物地理分布及资源价值 |
3.4 特有种树种 |
3.5 小结 |
第4章 九寨沟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评价 |
4.1 我国森林食品的开发现状 |
4.2 九寨沟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
4.3 九寨沟县可利用的森林食品资源类型 |
4.3.1 森林蔬菜类 |
4.3.2 森林水果类 |
4.3.3 森林饮品类 |
4.3.4 森林蜜源植物 |
4.3.5 木本干果类 |
4.3.6 木本油料类 |
4.3.7 其它加工类 |
4.4 小结 |
第5章 典型植物代表—忍冬属资源适宜性分析 |
5.1 九寨沟县分布的忍冬属植物 |
5.2 四种生长在不同海拔的忍冬属树种 |
5.3 利用最大熵值模型预测四种忍冬属树种的潜在分布区 |
5.3.1 Jackknife的检验 |
5.3.2 主导因子分析 |
5.4 忍冬属植物潜在分布与适宜性分析 |
5.4.1 Maxent模型预测物种潜在分布 |
5.4.2 四种忍冬适宜区环境变量参数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7)奕川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种质资源的研究 |
1.1.1 种质资源的相关概念 |
1.1.2 国外关于种质资源的研究 |
1.1.3 国内关于种质资源的研究 |
1.2 植物区系的相关研究 |
1.2.1 植物区系概念 |
1.2.2 植物区系地理学含义及内容 |
1.2.3 国内外关于植物区系的历史和现状 |
1.3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
1.3.1 植物资源特征 |
1.3.2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
1.3.3 国外关于植物开发研究 |
1.3.4 我国关于植物开发研究 |
2 引言 |
2.1 选题依据 |
2.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3 研究区概况 |
3.1 地理位置 |
3.2 自然条件 |
3.2.1 气候条件 |
3.2.2 地形地貌、水文 |
3.2.3 土壤 |
3.2.4 森林资源 |
3.3 社会经济概况 |
3.3.1 行政区划 |
3.3.2 经济发展 |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方法 |
4.2.1 调查方法 |
4.2.2 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
5 结果与分析 |
5.1 栾川县林木资源现状 |
5.1.1 野生林木资源现状 |
5.1.2 栽培利用林木资源现状 |
5.1.3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
5.1.4 珍稀濒危林木资源 |
5.2 栾川县常见森林植被类型 |
5.2.1 常见针叶林 |
5.2.2 针阔叶混交林 |
5.2.3 常见阔叶林 |
5.3 野生木本植物区系分析 |
5.3.1 植物区系科的统计分析 |
5.3.2 植物区系属的统计分析 |
5.3.3 特有种的分析 |
5.3.4 野生木本植物生活型 |
5.4 栾川县野生林木资源开发利用 |
5.4.1 栾川县观赏绿化木本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5.4.2 栾川县药用木本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5.4.3 栾川县淀粉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
5.4.4 栾川县具有开发潜力的野生木本植物资源 |
5.5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5.5.1 存在问题 |
5.5.2 解决对策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8)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国际种质资源调查研究现状 |
1.1.2 国内种质资源调查研究现状 |
1.2 五莲县概述 |
1.2.1 地理位置 |
1.2.2 地形地貌 |
1.2.3 气候条件 |
1.2.4 河流水系 |
1.2.5 土壤与植被 |
1.2.6 社会经济条件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区域与对象 |
2.2 调查前准备 |
2.2.1 队伍组建与培训 |
2.2.2 设备及资料准备 |
2.2.3 质量控制 |
2.2.4 安全及服务保障 |
2.3 调查方法 |
2.3.1 调查进度安排 |
2.3.2 外业工作 |
2.3.3 内业工作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调查完成程度及经验 |
3.1.1 调查完成程度 |
3.1.2 调查经验总结 |
3.2 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概述 |
3.2.1 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基本情况 |
3.2.2 五莲县新纪录树种统计 |
3.2.3 引种树种资源调查情况 |
3.2.4 珍稀濒危树种资源 |
3.2.5 古树名木种质资源 |
3.2.6 栽培树种种质资源情况 |
3.3 五莲县种质资源现状分析 |
3.3.1 基于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
3.3.2 基于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
3.3.3 基于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种类分析 |
3.3.4 基于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的种类分析 |
3.4 群落构成及其种质资源分析 |
3.4.1 针叶林 |
3.4.2 针阔混交林 |
3.4.3 落叶阔叶林 |
3.4.4 竹丛 |
3.4.5 灌丛 |
3.4.6 矮灌草群落 |
3.4.7 草甸 |
3.4.8 栽培植被 |
4 结论 |
4.1 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种类及新树种统计 |
4.2 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分布与植物区系规律 |
5 讨论与建议 |
5.1 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特点及不足 |
5.2 五莲县木本植物应用价值开发建议 |
5.2.1 木本植物及附属食品价值开发 |
5.2.2 木本植物饮品、药材、茶叶价值开发 |
5.2.3 木本植物园林观赏价值利用 |
5.2.4 开发利用木本植物的园林观赏价值 |
5.3 保护林木种质资源促进森林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
5.3.1 强化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 |
5.3.2 延伸利用调查成果和经验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致谢 |
(9)哈密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区位 |
2.2 地形地貌 |
2.3 土壤 |
2.4 气候特征 |
2.5 植被类型 |
2.6 行政区划 |
第3章 木本植物多样性特点 |
3.1 研究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小结 |
第4章 野生木本植物区系特点 |
4.1 研究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小结 |
第5章 木本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
5.1 研究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古树名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点 |
6.1 研究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哈密木本种子植物名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牙山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国际种质资源调查研究现状 |
1.1.2 国内种质资源调查研究现状 |
1.2 牙山概述 |
1.2.1 自然条件 |
1.2.2 社会经济条件 |
1.2.3 林业发展情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区域与对象 |
2.2 调查前准备 |
2.2.1 队伍组建与培训 |
2.2.2 设备及资料准备 |
2.2.3 保障及安全 |
2.3 调查方式与方法 |
2.3.1 进度计划 |
2.3.2 外业工作 |
2.3.3 内业工作 |
2.3.4 调查完成程度及成效 |
2.3.5 调查经验及做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牙山林木种质资源概述 |
3.1.1 牙山林木种质资源种类及数量 |
3.1.2 牙山新纪录树种统计 |
3.2 种质资源现状 |
3.2.1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 |
3.2.2 栽培树种种质资源 |
3.2.3 珍惜濒危树种资源 |
3.2.4 古树名木种质资源 |
3.3 牙山林木种质资源区域分布规律分析 |
4 讨论 |
4.1 种质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评价 |
4.2 珍惜濒危树种生境及生长状况分析评价 |
4.3 种质资源对比分析评价 |
4.4 牙山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及管理现状评价 |
4.5 调查成果应用分析评价 |
5 结论 |
5.1 牙山地区林木种质资源种类及新树种统计 |
5.1.1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 |
5.1.2 栽培树种种质资源 |
5.1.3 珍稀濒危树种资源 |
5.1.4 古树名木种质资源 |
5.2 牙山林木种质资源区域分布规律分析 |
5.3 牙山林木种质资源发展的建议 |
5.3.1 保护及管理方面的建议 |
5.3.2 成果应用及后续工作的建议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四、山东省绣线菊属树种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采石废弃地背景下的花园设计 ——以平度七色山矿坑花园小镇项目七色花园为例[D]. 孟语涵.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中国特有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D]. 孙冠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D]. 董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D]. 史成琳.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5]基于层次分析法规划昆明市的园林树种[D]. 朱奕婕.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九寨沟县野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忍冬属植物资源适宜性评价[D]. 杜阳平. 西华师范大学, 2020(12)
- [7]奕川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D]. 李伟.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8]五莲县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D]. 陈修荣. 山东农业大学, 2019(12)
- [9]哈密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D]. 蒋靖.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10]牙山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现状分析[D]. 高龑.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