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公藤单体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春辉[1](2019)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其药对提取物对人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OD]、半枝莲(Sculellaria barbata,SB)及其药对对人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考察相同药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作用差异,比较单药和对药的作用差异,比较配伍比例对药对作用的影响;检测分析白花蛇舌草及半枝莲的活性成分;分析两种中药抗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的药效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四部分:1.制备OD、SB及OD:SB 1:1、1:2、2:1比例药对提取物,检测提取物对U8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UPLC(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在保证提取充分的前提下,固定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的量两个提取条件,将可能影响药效的影响因素:提取溶剂的种类、单药与药对、药对配伍的比例作为筛查的对象设计提取方案。采用加热回流提取的方法分别用水、40%乙醇、80%乙醇提取OD、SB以及按OD:SB 1:1、1:2、2:1比例配伍的药对,共制备15个提取物。利用MTT法对这15个中药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筛查,选取药效最优的溶剂提取物及药对配伍比例,用于后续实验。建立UPLC检测方法,比较确定检测波长、流动相、酸等色谱条件,方法建立后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其药对提取物进行UPLC色谱分析,比较单药和药对的色谱图,结合MTT结果进行谱效分析。2.考察OD、SB及其药对提取物对人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以MTT法、活死细胞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0、0.5、1、2、4、8 mg/mL浓度的OD、SB及其药对提取物对人胶质瘤U251和U87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的浓度作为迁移、侵袭实验的药物工作浓度。以划痕、Transwell实验研究OD、SB及其药对对二维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采用微流控芯片细胞三维灌流培养进行三维细胞侵袭实验。3.采用液质联用 UPLC-Q-TOF/MS(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方法分析OD和SB提取物的化学成分。4.通过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分析OD、SB抗人胶质瘤可能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借助TCMSP等平台收集OD和SB各自含有的化学成分,以及每个成分的药动学参数,保留其中OB(Oral bioavailability,口 服吸收利用度)≥30%、DL(Drug likeness,药物相似性)≥ 0.18的化合物,作为筛选出来的有效成分。在TCMSP平台上进一步查找OD、SB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OMIM、TTD、GAD等数据库查找人胶质瘤相关治疗靶点,在Cytoscape平台上分别合成中药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相关治疗靶点网络关系图,在此基础上采用Cytoscape的Bisogenet或STRING数据库分析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STRING平台的分析结果包含了GO注释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以Cytoscape作图则将相互作用的蛋白上传至DAVID数据库,得到类似分析结果。从中筛选出白OD、SB抗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的相关通路,解释其作用机制。结果:1.15个提取物的MTT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溶剂提取物对U87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为:80%乙醇提取物>40%乙醇提取物>水提物;在三个药对配比中1:2药对作用最优。比较单药与对药的UPLC图谱,未发现明显的新成分吸收峰,但共有峰的信号强度各样品之间相差较大。与其他两个配比药对的图谱比较,1:2药对的共有峰信号强度最高,即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这与MTT实验中1:2药对作用优于其他药对的结果一致。据此,选择两味单药及其1:2配伍药对的80%乙醇提取物作为后续研究对象。2.MTT实验、活死细胞染色及流式凋亡实验证明,OD、SB及其1:2药对提取物对人恶性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具有明显的降低细胞存活率及促凋亡作用(p<0.05),且均与药物浓度正相关。在≤2 mg/mL的低浓度水平,提取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我们选择OD、SB及其药对提取物≤2 mg/mL的浓度水平作为迁移、侵袭实验的药物浓度。划痕愈伤及Transwell实验证明在0.5、1、2 mg/mL浓度下,OD、SB及其药对提取物能够明显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的迁移能力,1:2药对能够在Transwell侵袭实验中显着抑制细胞的侵袭能力,在2 mg/mL浓度下,OD、SB能够抑制U87及U251细胞的侵袭(p<0.05)。微流控芯片细胞三维灌流培养侵袭实验结果显示OD、SB及其1:2配伍药对能够抑制人胶质瘤三维培养细胞的侵袭能力。3.以UPLC-Q-TOF/MS法检测表征OD、SB80%乙醇提取物,在正离子模式下,OD提取物检测出35个化合物,SB提取物检测出42个化合物,这些成分中包含了部分OD、SB抗胶质瘤迁移、侵袭的活性成分。4.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OD、SB抗人胶质瘤迁移、侵袭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和相关机制。在TCMSP等平台收集中药成分,并根据OB、DL参数进行活性筛选,OD的38个组分中有24个符合要求,从SB的94个化学成分中筛选出29个活性成分,在此基础上整理了每个活性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通过检索多个疾病靶点数据库,挖掘整理了的72个人胶质瘤的疾病相关靶点,将数据输入Cytoscape平台,分别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疾病-靶点网络图,然后分别与OD、SB的活性成分靶点构建两味中药的成分靶点-人胶质瘤疾病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图。将PPI网络图中的节点蛋白进行GO注释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OD可能通过参与MAPK通路、Wnt信号通路及微管细胞骨架的调节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降低胶质瘤细胞存活率、促凋亡的作用与参与调控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增殖负性调控、对内源性凋亡通路及促凋亡过程的干预以及P53经典调节相关。SB抗人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黏着斑、VEGF、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相关;此外半枝莲参与了PI3K-Akt、Jak-STAT、p53、Ras等信号通路及细胞周期的调节,这些生物学行为与SB降低胶质瘤细胞存活率、促凋亡作用有关。结论:中药OD和SB及其药对80%乙醇提取物对人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迁移、侵袭作用,并具有浓度相关的抑制细胞存活率、促凋亡活性。药对与单药的UPLC图谱比较没有发现明显的新物质吸收峰,说明药对的作用应是两味中药药效加和的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OD对人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对Wnt、MAPK通路及微管细胞骨架的调节有关,SB的抗人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可能与其对黏着斑、VEGF、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相关。研究结果提示,OD、SB及其药对在本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生物活性可能对人恶性胶质瘤的迁移侵袭与复发的治疗提供新的用药依据。
刘宁宁[2](2018)在《蛇枝黄苓颗粒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抑制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蛇枝黄苓颗粒对于脑胶质瘤术后标准放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多角度评估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将纳入临床研究的75例脑胶质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蛇枝黄苓颗粒配合放化疗组33例)与对照组(单纯西医放化疗组32例)。治疗组患者在单纯放化疗的基础上服用经验方蛇枝黄苓汤的固态制剂蛇枝黄苓颗粒。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单纯西医标准放化疗。进行6个周期的治疗随访后,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全部患者的血液系统指标检查(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资料、针对机能状态的卡氏评分(KPS评分)等。结果:(1)肿瘤标志物(1)血清天冬酰胺内肽酶(AEP):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值低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糖类抗原15-3(CA-153):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白介素-6(IL-6):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值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不良反应:(1)血常规检查: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临床表现:对照组患者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口腔溃疡、脱发频次率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KPS评分比较:(1)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评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评分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比较:(1)影像学比较:对照组病灶复发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治疗组影像学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2)总体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可知P=0.04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5)病理分级、年龄、肿瘤切除程度经卡方单因素分析,治疗后KPS评分经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年龄、肿瘤切除程度、KPS评分是临床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年龄(<60岁)是影响临床疗效的有利因素(OR=0.016,95%CI为0.0050.574),病理分级(Ⅳ级)是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26,95%CI为0.0050.706)。结论:(1)治疗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较单纯西医放化疗,更能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抑制肿瘤生长,其临床疗效更优。(2)不良反应:根据血常规检查和临床症状两方面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利于改善患者放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3)病理分级、年龄、肿瘤切除程度、KPS评分是临床疗效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60岁)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有利因素,病理分级(Ⅳ级)是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宁宁,李蓉晖[3](2017)在《中医药治疗脑胶质瘤相关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近十年以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研究、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从中药提取成分动物实验分子机制研究、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中西医配合治疗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中西医治疗的现状,今后动物实验、临床实际治疗提出了想法、问题及建议。
张红波[4](2017)在《MiR-9-FOXP2信号在白藜芦醇抑制胶质瘤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miR-9—FOXP2信号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及临床预后分析目的:检测FOXP2、miR-9在神经胶质细胞瘤组织中表达,探讨miR-9-FOXP2表达和患者临床特点、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共计70例胶质瘤患者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qPCR方法检测FOXP2、miR-9在胶质瘤内的表达。依据GBM中FOXP2表达水平高低排序,前20例为低表达组,后20例为高表达组,分析比较GBM与FOXP2和miR-9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总结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FOXP2和miR-9表达水平的生存时间和预后。结果:(1)FOXP2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均表达,高级别(WHO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FOXP2表达阳性率大于90%。表达部位主要在细胞核,其次是细胞质。(2)FOXP2在胶质瘤不同病理类型中表达有差异,随着胶质瘤等级升高,表达升高,P<0.05。(3)FOXP2表达与胶质瘤患者性别、年龄、KPS评分及临床有无症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使miR-9和FOXP2改变,而转染miR-9。(4)FOXP2在GBM中表达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高表达者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5)miR-9在胶质瘤标本中表达,表达水平高低与预后呈正相关,与FOXP2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1)FOXP2蛋白在不同级别胶质瘤均有表达。(2)FOXP2蛋白表达量高低与胶质瘤病理级别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3)FOXP2蛋白水平的高低与胶质瘤预后密切有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4)miR-9在GBM中表达,与FOXP2表达量呈负相关。第二部分RES调控胶质瘤细胞中miR-9—FOXP2信号作用及机理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作用,并探索miR-9-FOXP2信号在其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ictar、miRBase、Targetscan预测miR-9可能调控的功能靶基因,筛选miR-9调节的转录因子及蛋白。CCK8、EdU、细胞周期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Annexin V-FITC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检测白藜芦醇作用胶质瘤细胞转染miR-9 mimic和miR-9 inhibitor后转染效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U251细胞株中miR-9及FOXP2表达及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鉴定miR-9直接调控靶基因FOXP2,逆转实验验证miR-9-FOXP2在白芦藜醇抑制胶质母细胞瘤中的作用。结果:(1)miRNA数据库成功筛选出FOXP2为hsa-miR-9靶基因。(2)RES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增殖,增殖细胞数比例、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ras蛋白和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3)RES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凋亡,细胞凋亡率增加,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4)RES调控miR-9及FOXP2蛋白表达,RES处理组FOXP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ES处理组miR-9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5)miR-9在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中调控FOXP2及下游蛋白表达,miR-9高表达后,FOXP2 表达降低,ras、cyclinD1 表达降低,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6)miR-9直接调控FOXP2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分析,hsa-miR-9-5pmimics对FOXP2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的报告荧光有较明显的下调作用。(7)miR-9逆转实验显示RES对FOXP2的调控作用消失。(8)EGFR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中的表达,RES处理组EGFR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1)成功筛选出FOXP2是目的miR-9的靶基因。(2)RES使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发生G1期阻滞,进而抑制细胞增殖。通过促进bax蛋白表达,bcl-2降低,cleaved-caspase3蛋白活性增加,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凋亡。(3)RES使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细胞中mir-9表达升高,FOXP2表达降低;mir9 对 FOXP2 及下游 cleaved-caspase3,bcl-2 bax,ras,cyclindl 蛋白有相同调控作用。(4)FOXP2是mir9的靶基因,RES通过调控mir-9-foxp2信号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生长。miR-9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中调控FOXP2及下游蛋白表达。(5)发现了白藜芦醇新的作用靶点及FOXP2蛋白功能,促进肿瘤抑制,诱导凋亡。miR-9能够下调FOXP、EGFR基因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hsa-miR-9-5p可能可调控带有FOXP2基因该段3’UTR的基因的表达。第三部分RES体内调节miR-9-FOXP2信号抑制胶质瘤生长目的:观察白藜芦醇作用裸鼠中肿瘤生长影响和作用,分析裸鼠组织中FOXP2蛋白表达,探讨miR-9-FOXP2信号在白藜芦醇体内抗肿瘤的作用。方法:BALB/C裸鼠皮下移植U251胶质瘤细胞建立裸鼠模型,白藜芦醇50mmol/L每隔三天灌胃,动态记录肿瘤体积和重量变化,观察移植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裸鼠皮下荷瘤标本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iR-9和FOXP2蛋白表达表达水平变化,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成功建立瘤鼠皮下裸鼠成瘤生长情况,5天后肿瘤体积约6mm3,成瘤率100%。(2)白藜芦醇对裸鼠种植瘤生长抑制作用,RES组肿瘤生长速度及体积较DMSO组减慢,第21天及第24天移植瘤体积大小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1 天 P=0.0231,第 24 天 P=0.009,。(3)RES抑制胶质瘤生长,RES组裸鼠出现明显皮肤破溃及肿瘤出血坏死明显少于DMSO组。(4)FOXP2在RES和DMSO裸鼠组中的表达,RES作用裸鼠后,WB检测FOXP2蛋白,两组间FOXP2相对表达量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裸鼠肿瘤组织中miR-9与FOXP2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ES组mir-9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8,P<0.01。结论(1)一定剂量的白藜芦醇能在裸鼠体内发挥抗瘤作用,白藜芦醇抑制肿瘤生长。(2)白藜芦醇能在裸鼠体内发挥抗瘤作用,随用药时间延长出现抗瘤效应。(3)白藜芦醇能降低胶质瘤细胞内FOXP2表达。(4)白藜芦醇通过miR-9—FOXP2信号发挥抗瘤作用。
陈伟[5](2016)在《藤梨根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脑胶质瘤约占各种颅内肿瘤的50%,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各级别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别很大,其中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Ⅱ级)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8年;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又称为恶性胶质瘤,星形胶质细胞瘤(WHO Ⅲ级)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年;Ⅳ级的中位生存时间仅有12~18个月,高龄(60岁以上)患者中位生存期更短。目前对于胶质瘤的起源有两种学说:1、肿瘤细胞由正常神经胶质细胞起源:当其分化失调后变成不成熟的胶质细胞;2、肿瘤细胞起源于神经干细胞。1992年,Reynolds[3]等首次在成年小鼠纹状体中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神经肿瘤干细胞的学说逐渐引起学术界科研人员重视。后来的研究发现人类成熟或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组织中存在部分休眠状态的神经干细胞,这类细胞同样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这就决定着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复发和对各种治疗敏感性等。当中枢神经受损时,这些休眠状态下的神经干细胞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增殖分化,但却不能完全修复损伤,其具体机制不明。事实上,对于胶质瘤的真正起源,目前还没有定论,在脑的胶质瘤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经过特定基因改造处理的成熟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胶质祖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均有可能发展成为胶质瘤。肿瘤细胞一旦发生,其就具有了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几乎所有胶质瘤都具备侵袭和转移的内在特性。肿瘤细胞能够经血管和有髓纤维路径向周围或者更远的地方迁徙。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使得绝大部分手术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极为短暂。现在,虽然显微手术技术已经极大改善了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但目前的手术方式还只能达到影像学意义上的肿瘤全切,但无法彻底清除肿瘤细胞,手术后放化疗仍是最为普遍接受的治疗方式。然而肿瘤细胞对放疗的耐受性很可能造成残余病灶再复发。此外,由于常规化疗药物效果不佳,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治疗新策略仍处于实验阶段等原因,临床仍然缺乏满意的治疗手段。如何提高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效果,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当前胶质瘤研究的关键问题。中药在肿瘤发生、发展等多个环节具有显着作用,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等特点,它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患者症状与体征,以及减轻患者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不良反应少,改善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中药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近年来,从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等角度来探讨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藤梨根是临床上治疗大肠癌的常用中药,有较确切的抗癌症效果,其抗肿瘤活性倍受人们关注,对肝癌、食管癌、胃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脑胶质瘤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少,因此开展藤梨根对脑胶质瘤细胞影响的研究,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可以为藤梨根在抗脑胶质瘤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由于藤梨根分布广泛、易于种植、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研究开发其抗肿瘤新药生产成本较低,故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本课题进行藤梨根对人脑胶质瘤U251及U87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本课题分为三部分进行研究:1)体内外实验研究藤梨根对人脑胶质瘤U251及U87细胞凋亡的作用; 2)藤梨根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细胞周期的作用;3)藤梨根对人脑胶质瘤U251及U87细胞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第一部分藤梨根提取物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目的:探讨藤梨根提取物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方法:1)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藤梨根提取物对培养孔内的脑胶质瘤U251及U87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并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内染色质改变、核固缩、细胞膜皱缩、凋亡小体等。2)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藤梨根提取物对脑胶质瘤U251及U87细胞的抑制作用。3)采用CCK-8法检测经不同浓度藤梨根提取物作用48小时后的脑胶质瘤U251及U87细胞活性改变。4)体内实验研究藤梨根提取物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结果:1、藤梨根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在U251及U87细胞中,使用藤梨根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藤梨根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藤梨根提取物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胶质瘤细胞后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增殖率逐渐降低(P<0.05)。3、藤梨根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无时间依赖性同一浓度藤梨根提取物作用胶质瘤细胞24h、48h、72h后,细胞增殖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藤梨根提取物对胶质瘤生长有抑制作用接种U251细胞于裸鼠脑内,使用藤梨根提取物及对照治疗小鼠,使用藤梨根提取物组肿瘤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藤梨根提取物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第二部分藤梨根提取物通过调节胶质瘤细胞周期调节胶质瘤细胞增殖目的:探讨藤梨根提取物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藤梨根提取物处理脑胶质瘤U251细胞24h,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藤梨根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印迹技术检测BCL-2和BAX表达量的改变。结果:1、不同浓度藤梨根提取物处理胶质瘤细胞24h对细胞周期的作用藤梨根提取物处理胶质瘤细胞24h后细胞周期发生改变,细胞被阻滞在G1期,且随着藤梨根提取物浓度增加,阻滞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浓度藤梨根提取物处理胶质瘤细胞24h对BCL-2及BAX的作用不同浓度藤梨根提取物处理胶质瘤细胞24h后BCL-2表达量降低,BAX表达量升高,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BCL-2/BAX比值变小(P<0.05)。3、BCL-2及BAX可以调节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调节胶质瘤细胞中BCL-2及BAX表达量,可以调节胶质瘤细胞增殖。4、在藤梨根提取物处理的U251细胞中高表达BCL-2或者低表达BAX,可以逆转藤梨根提取物对胶质瘤的作用使用myc-BCL-2高表达BCL-2或者siBAX敲低BAX后,藤梨根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消失了。结论:藤梨根提取物通过调控BCL-2和BAX调控胶质瘤细胞周期,使其阻滞于G1期。第三部分藤梨根提取物通过调节STAT3信号通路调节胶质瘤细胞周期目的:探讨藤梨根提取物调控脑胶质瘤U251及U87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藤梨根提取物处理脑胶质瘤U251及U87细胞后STAT3及P-STAT3蛋白表达量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藤梨根提取物处理脑胶质瘤U251细胞后STAT3的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1、不同浓度藤梨根提取物处理胶质瘤细胞24h后STAT3及P-STAT3蛋白表达量变化藤梨根提取物处理胶质瘤细胞24h后,细胞的STAT3及P-STAT3蛋白表达量降低,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浓度藤梨根提取物处理胶质瘤细胞24h后STAT3的mRNA表达量变化藤梨根提取物处理胶质瘤细胞24h后,细胞的STAT3的mRNA表达量降低,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TAT3可以调节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BCL-2和BAX表达量高表达STAT3,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低表达STAT3,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4、在藤梨根提取物处理的U251细胞中高表达STAT3可以逆转藤梨根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BCL-2和BAX的作用使用Flag-STAT3高表达STAT3后,藤梨根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对BCL-2和BAX的作用消失了。结论:藤梨根提取物通过调控STAT3磷酸化及STAT3mRNA表达调控胶质瘤细胞周期,进而调控细胞增殖。
杨艳莹[6](2015)在《四味消瘤饮对脑胶质瘤miRNA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动态观察四味消瘤饮及联合替莫唑胺对裸鼠脑胶质瘤肿瘤组织中miRNA-21、miRNA-221的表达情况,探讨四味消瘤饮通过影响miRNA-21、miRNA-221的抑瘤机制。临床观察四味消瘤饮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相关指标,探讨四味消瘤饮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1、基础研究:四味消瘤饮治疗裸鼠胶质瘤影响miRNA-21、miRNA-221表达的研究。(1)创建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87皮下移植瘤模型。(2)随机分组,分别生理盐水、四味消瘤饮、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联合用药(TMZ+四味消瘤饮)灌胃。(3)通过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iRNA-21、miRNA-221表达水平。2、临床研究:评价四味消瘤饮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与血清miRNA-21、miRNA-221 的关系。(1)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60例患者,以随机化、对照为原则将其分为各30例的四味消瘤饮治疗组和对照组。(2)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记分、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淋巴细胞,qPCR法检测治疗前治疗时及治疗后血清miRNA-21、miRNA-221等相关指标。结果:1、四味消瘤饮治疗裸鼠胶质瘤,四味消瘤饮组肿瘤组织miRNA-21、miRNA-221表达较生理盐水组表达下降(p=0.043、0.049、0.037<0.05;0.048、0.016、0.036<0.05)。联合用药组肿瘤组织miRNA-21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四味消瘤饮组、TMZ组表达下降(p=0.005、0.000、0.000<0.05;0.002、0.001、0.000<0.05;0.025、0.005、0.036<0.05);联合用药组肿瘤组织miRNA-221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四味消瘤饮组、TMZ组表达下降(p=0.010、0.001、0.01<0.05;0.005、0.001、0.002<0.05;0.033、0.049、0.024<0.05)。2、临床研究治疗组血清miRNA-21、miRNA-221表达均较对照组表达下降(p均<0.05)。3、临床研究中治疗组第28天KPS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00<0.05),中医证候积分峰值较对照组下降(P=0.026<0.05);治疗组治疗前与第7天KPS评分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0<0.05),治疗组治疗前与第28天KPS评分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005)。4、临床研究中,自身比较治疗组CD3+CD8+比例,治疗前与治疗7天,治疗治疗前与治疗28天、第7天与第28天均出现下降(p=0.001、0.000、0.003<0.05);而自身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前与治疗28天、第7天与第28天比例均上升(p=0.006、0.005<0.05);组间比较治疗28天后治疗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06<0.05)。自身比较治疗组CD4+/CD8+比例,治疗前与治疗7天,治疗前与治疗28天、第7天与第28天均出现提高(p=0.001、0.000、0.000<0.05);而对照组患者自身前后比较,治疗前与治疗28天、第7天与第28天比例均下降(p=0.006、0.009<0.05);组间比较治疗28天后治疗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47<0.05)。但两组的CD3+CD4+组间比较或自身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5、临床研究中,两组治疗前后RBC、Hb、AST、ALT、Cr、BUN未见统计学差异(P=0.895、0.972、0.989、0.933、0.333、0.980,均>0.05)。结论:1、四味消瘤饮能下调裸鼠肿瘤组织miRNA-21、miRNA-221的表达。2、四味消瘤饮能下调脑胶质瘤患者血中清miRNA-21、miRNA-221的表达。3、四味消瘤饮治疗人脑胶质瘤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中医症候积分和提高患者免疫能力。4、四味消瘤饮及四味消瘤饮联合替莫唑胺在临床研究中对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蔡风景,徐朝阳,陈峻严,陈祥荣[7](2013)在《雷公藤甲素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及TNF-α、NF-κb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雷公藤甲素对C6胶质瘤细胞TNF-α、NF-κb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机制。方法:将大鼠C6胶质瘤细胞培养于含10%FBS,100 mg/L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中,设立雷公藤甲素给药组和空白组,给药组设0.2、0.4、0.8、1.6、3.2、6.4μg/L雷公藤甲素6个剂量,置37℃5%CO2培养箱中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酶联免疫(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TNF-α表达,Western Blotting(WB)检测NF-κb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浓度大于0.8μg/L的雷公藤甲素能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P<0.05),且其诱导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同时,雷公藤甲素可以下调NF-κb表达,而上调TNF-α和Caspase-3表达,且Caspase-3被部分活化。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同时,可降低NF-κb表达,增强TNF-α和Caspase-3表达,且部分活化Caspase-3。
李文宇,赛克,陈银生,王翦,杨群英,陈芙蓉,李维平,陈忠平[8](2013)在《雷公藤甲素增敏替莫唑胺杀伤胶质瘤细胞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L)对替莫唑胺(TMZ)杀伤胶质瘤细胞效应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TPL与TMZ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使用ChouTalalay法评估TPL和TMZ的联合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TPL和(或)TMZ作用后U87胶质瘤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的变化,以及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PL和(或)TMZ作用后U87胶质瘤细胞中IκBα、磷酸化IκBα、XIAP及Cleaved PARP表达的变化。结果 TPL与TMZ作为单药均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在U87细胞系中,TPL联合TMZ抑制U87细胞达IC50时联合指数(CI)为0.76,表明TPL与TMZ具有协同作用;TPL与TMZ联用处理U87细胞后,细胞凋亡比例显着多于单药用药组(t=14.474,P<0.01;t=11.244,P<0.01);TPL与TMZ联用可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蛋白IκBα的磷酸化以及抗凋亡蛋白XIAP的表达。结论 TPL在体外能够协同增加TMZ杀伤胶质瘤细胞的效应,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进一步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所致。
钟丽芳[9](2013)在《雷公藤免疫抑制活性单体筛选及对HL-7702细胞毒性研究》文中指出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多年生藤本植物,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脏疾病及皮肤病等。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及抗肿瘤、抗炎等作用,但雷公藤有大毒,应用时须谨慎。雷公藤毒性来源于其复杂的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成分,化学成分毒性由大到小大依次为二萜类、生物碱类、三萜类及苷类。雷公藤临床上治疗窗口窄,主要的活性成分如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既是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因此,为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找出雷公藤中有效成分及其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的大小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雷公藤单体及制剂对HL-7702的细胞毒性研究雷公藤临床应用的副作用表现为对多系统的损伤,尤其是肝脏系统。HL-7702细胞是正常人肝细胞,是体外研究药物对人肝细胞作用及机制的良好细胞模型。因此,本研究选择该细胞株来寻找雷公藤中的毒性成分。本研究选择的雷公藤单体为前期实验室分离出的8种单体,其中雷公藤二萜有雷公藤甲素与雷酚内酯;雷公藤三萜有雷公藤红素与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碱有雷公藤碱戊、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及雷公藤碱。本研究选择的制剂为常用的两种雷公藤制剂,为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多苷片。通过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研究雷公藤单体及制剂对HL-7702细胞的毒性效应。8种雷公藤单体及66批雷公藤制剂分别以不同的浓度作用HL-7702细胞24h。MTT比色法测定这些样品对HL-770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雷公藤单体的实验结果显示:雷公藤碱戊、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碱及雷酚内酯在200μg/ml范围内对HL-7702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雷公藤内酯甲在200μg/ml才‘表现出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2.36%;雷公藤甲素IC50为199.7μg/ml,且其浓度与细胞抑制率依赖关系不明显,在0.01μg/ml时抑制率就达30%;雷公藤红素IC50为3.56μg/ml。所以可以认为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碱戊及雷公藤碱4种生物碱及雷酚内酯对HL-7702细胞没有明显毒性作用,而其余3种单体毒性大小为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制剂的实验结果发现:11家企业的66批雷公藤制剂在低浓度组多数表现为促细胞生长作用(企业6的2批与企业11的1批制剂例外);在中浓度组时都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而在高浓度组多数表现为高强度的抑制作用(企业3与企业10制剂例外),这可能与制剂中某些毒性成分含量有关。二、雷公藤免疫抑制活性单体筛选通过体外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来筛选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雷公藤单体。8种雷公藤单体及66批雷公藤制剂分别以不同浓度作用经过ConA及LPS体外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48h,MTT比色法测定雷公藤单体及制剂对刺激后细胞的抑制率。雷公藤单体的实验结果显示:雷公藤碱戊、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碱及雷酚内酯在100μg/ml对ConA及LPS刺激下小鼠脾淋巴细胞没有抑制作用,而雷公藤甲素对于ConA及LPS刺激的IC50分别为2.34ng/ml、1.24ng/ml;雷公藤红素对于ConA及LPS刺激的IC50分别为87.43ng/ml、36.10ng/ml;雷公藤内酯甲对于ConA及LPS刺激的IC50分别为1.29mg/ml、0.87mg/ml。提示雷公藤碱戊、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碱及雷酚内酯这5种单体没有免疫抑制活性,其余3种单体的免疫抑制活性按大小依次为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制剂的实验结果发显示:11家企业66批雷公藤制剂多数在不同浓度组对刺激后小鼠脾淋巴细胞表现不同的抑制率,不同企业及同一企业不同批次间样品间的抑制作用有差异。三、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测定前期实验已经证明了雷公藤红素的免疫抑制活性强,且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也最大,但对于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控制尚未列入雷公藤制剂的质量标准中,所以准确控制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有重要意义。本章采用Welch MltimateTM XB-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80:20)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425nm,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方法。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在0.472~94.4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多苷片中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32%(RSD=3.13%)和101.19%(RSD=2.17%)。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测定。四、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测定前期实验显示雷公藤甲素的免疫抑制活性最强,毒性次于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的毒性相对较小,且其有效剂量也偏大。目前雷公藤制剂的质量标准主要是对这2种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控制。为了评价雷公藤制剂中这2种成分的含量与细胞抑制率的关系,需要对雷公藤制剂中这2种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具体实验方法及结果见“2010级杨臣研究生”毕业论文。五、雷公藤制剂中相关化学成分对HL-7702细胞抑制率的相关分析雷公藤属于传统的中草药,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其治疗作用通常是其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它的毒性反应也可能是这些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弄清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及雷公藤内酯甲这3种有效成分与细胞毒性作用的关系,对这3成分含量与细胞抑制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低浓度组时,多数制剂表现为促细胞生长作用(企业6的2批与企业11的1批制剂例外)。在中浓度组与高浓度组,各样品都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且与细胞抑制率相关最强的是雷公藤内酯甲,其次是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单体的细胞毒性表明雷公藤内酯甲的毒性最小,但在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却与细胞抑制率最相关。提示在雷公藤制剂中,可能有些成分与雷公藤内酯甲有协同作用,使雷公藤内酯甲对HL-7702细胞的作用更敏感。
崔玉琼,杨海城[10](2013)在《中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大量研究表明,中药有抗脑胶质瘤作用,并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功效和少副作用的优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比较多的中药活性成分包括姜黄素、白藜芦醇、大麻素、榄香烯和雷公藤单体等,其抗脑胶质瘤作用涉及多种机制。对近年中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西医结合抗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二、雷公藤单体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公藤单体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其药对提取物对人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其药对提取物的制备、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存活率作用的筛查及UPLC分析 |
一、材料 |
1.中药材 |
2.细胞来源 |
3.主要试剂及仪器 |
4.主要试剂的配制 |
二、方法 |
1 提取物的制备 |
2 细胞培养 |
3 MTT实验检测提取物抗胶质瘤细胞作用 |
4 UHPLC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及中药提取物色谱分析 |
5 统计方法 |
结果 |
1.中药提取物制备 |
2.中药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
3.中药提取物的UPLC图谱 |
4.单药与对药的UPLC图谱比较 |
5.谱效分析 |
讨论 |
第二部分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其药对提取物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
一.材料 |
1.主要仪器及试剂 |
2.主要试剂的配制 |
二.方法 |
1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 |
2 活死细胞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4 划痕愈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
5 Transwell迁移实验 |
6 Transwell侵袭实验 |
7 微流控芯片细胞三维灌流培养侵袭实验 |
结果 |
1.中药提取物抑制U25 细胞增殖 |
2.中药提取物降低人胶质瘤细胞存活率 |
3.中药提取物促进人胶质瘤细胞凋亡 |
4.划痕愈伤实验中药提取物抑制人胶质瘤细胞迁移 |
5.Transwell迁移实验中药抑制人胶质瘤细胞迁移 |
6.Transwell侵袭实验中药抑制人胶质瘤细胞侵袭 |
7.中药提取物抑制三维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
讨论 |
第三部分 UPLC-Q-TOF/MS色谱分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
一.材料 |
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 主要试剂的配制 |
二.方法 |
1 建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化学成分数据库 |
2 色谱条件 |
3 质谱条件 |
4 数据分析 |
结果 |
1.白花蛇舌草80%乙醇提取物的UPLC-Q-TOF/MS分析结果 |
2.半枝莲80%乙醇提取物的UPLC-Q-TOF/MS分析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抗胶质瘤迁移、侵袭作用机制 |
一.材料 |
二.方法 |
1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活性成分的筛选 |
2 中药成分靶点的收集及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
3 人胶质瘤疾病靶点的收集与疾病-靶点网络构建 |
4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及网络构建 |
5 GO注释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 |
结果 |
1.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数据库及成分-靶点关系 |
2.人胶质瘤疾病相关靶点 |
3.白花蛇舌草成分靶点-人胶质瘤疾病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
4.白花蛇舌草抗人胶质瘤迁移侵袭相关通路 |
5.半枝莲活性成分数据库及成分-靶点关系 |
6.半枝莲成分靶点-疾病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
7.半枝莲抗胶质瘤迁移侵袭的相关通路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2)蛇枝黄苓颗粒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抑制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英文检索 |
临床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1.1 影像学诊断 |
1.2.1.2 实验室检查 |
1.2.1.3 临床表现 |
1.2.2 中医证型诊断要点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研究方法 |
1.5.1 分组方法 |
1.5.2 治疗方法与处理 |
1.5.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
1.5.2.2 治疗组治疗方案 |
1.5.2.3 治疗及随访期间处理 |
1.6 药品与设备 |
1.6.1 蛇枝黄苓颗粒组成与制备 |
1.6.2 西药及设备 |
1.7 观察方法 |
1.8 观察指标 |
1.8.1 临床评价方法 |
1.8.2 有效率判定方法 |
1.8.3 放化疗不良反应 |
1.9 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1.1 性别 |
2.1.2 年龄 |
2.2 肿瘤标志物 |
2.2.1 AEP |
2.2.2 NSE |
2.2.3 CA15-3 |
2.2.4 IL-6 |
2.3 不良反应 |
2.3.1 临床症状 |
2.3.2 血常规指标 |
2.3.2.1 血红蛋白 |
2.3.2.2 白细胞 |
2.3.2.3 血小板 |
2.4 临床疗效比较 |
2.4.1 治疗前后KPS评分 |
2.4.2 影像学检查 |
2.4.3 总体有效率 |
2.5 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
2.5.1 单因素分析 |
2.5.2 KPS评分对临床疗效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
2.5.3 多因素分析变量及赋值 |
3 讨论 |
3.1 中医药对脑胶质瘤的认识 |
3.1.1 中医学病因病机 |
3.1.2 中医学辩证治法方药 |
3.2 蛇枝黄苓颗粒联合西医放化疗治疗 |
3.2.1 抑制肿瘤生长,改善生活质量 |
3.2.2 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放化疗敏感性 |
3.3 影响临床疗效因素 |
4 研究结果结论 |
5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附件 |
(3)中医药治疗脑胶质瘤相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病因病机 |
2 中药单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作用的研究 |
2.1 对细胞免疫影响的研究 |
2.2 对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
2.3 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影响的研究 |
3 对中药复方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 |
3.1 中药复方在动物实验中的研究 |
3.2 胶质瘤辨证中药复方于临床的疗效研究 |
3.2.1 邪实为主, 气滞血瘀型 |
3.2.2 邪实为主, 痰瘀阻络型 |
3.2.3 邪实为主, 热壅毒瘀型 |
3.2.4 虚实夹杂, 气虚血瘀型 |
3.2.5 正虚为主, 肝脾虚弱型 |
3.2.6 肝肾阴虚, 肝风内动型 |
3.3 中西医协同治疗相关研究 |
4 思考与展望 |
(4)MiR-9-FOXP2信号在白藜芦醇抑制胶质瘤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缩略词简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miR-9-FOXP2信号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及临床预后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白藜芦醇调控胶质瘤细胞中miR-9-FOXP2信号作用及机理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白藜芦醇体内调节miR-9-FOXP2信号抑制胶质瘤生长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科研课题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学术会议论文及发言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编书籍 |
致谢 |
(5)藤梨根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藤梨根提取物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藤梨根提取物通过调节胶质瘤细胞周期调节胶质瘤细胞增殖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藤梨根提取物通过调节STAT3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周期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四味消瘤饮对脑胶质瘤miRNA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胶质瘤概况 |
一、流行病学 |
二、生物学特性 |
三、治疗现状 |
第二节 脑胶质瘤中miRNA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
一、miRNA-7研究现状 |
二、miRNA-10b研究现状 |
三、miRNA-26b研究现状 |
四、miRNA-126研究现状 |
五、miRNA-296研究现状 |
六、miRNA-21研究现状 |
七、miRNA-221/222研究现状 |
第三节 中医药治疗脑肿瘤理论 |
一、中医认知“脑瘤” |
二、中医药治疗脑胶质瘤研究现状 |
第四节 四味消瘤饮组方相关研究 |
一、中医分析 |
二、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二章 研究部分 |
第一节 基础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实验方法 |
第二节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病例脱落 |
六、研究方法 |
七、统计学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基础研究结果 |
二、临床试验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一、miRNA-21、miRNA-221在四味消瘤饮抗裸鼠胶质瘤的表达 |
二、miRNA-21、miRNA-221在四味消瘤饮治疗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 |
三、四味消瘤饮对脑胶质瘤瘤患者的影响 |
四、miRNA-21、miRNA-221对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意义 |
五、四味消瘤饮通过调节miRNA-21、miRNA-221影响脑胶质瘤 |
六、探讨miRNA-21、miRNA-221作用于下游靶基因对肿瘤的调控机制 |
七、动物实验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雷公藤甲素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及TNF-α、NF-κb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药物 |
1.2 细胞株 |
1.3 试剂 |
1.4 仪器 |
1.5 方法 |
1.5.1 细胞凋亡实验 |
1.5.2 TNF-α含量检测 |
1.5.3 NF-κb、Caspase-3表达检测 |
2 结果 |
2.1 雷公藤甲素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影响的测定 |
2.2 C6胶质瘤细胞内TNF-α含量的检测 |
2.3 Western Blot检测NF-κb及Caspase-3的表达 |
3 讨论 |
(9)雷公藤免疫抑制活性单体筛选及对HL-7702细胞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雷公藤单体及制剂对HL-7702的细胞毒性研究 |
1.1 引言 |
1.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2.1 实验药品 |
1.2.2 实验细胞及主要试剂 |
1.2.3 主要仪器 |
1.3 MTT法最适合条件确定 |
1.3.1 细胞着壁时间观察 |
1.3.2 吸收波长的选择 |
1.3.3 HL-7702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 |
1.3.4 HL-7702细胞接种浓度确定 |
1.3.5 药物作用时间的确定 |
1.4 实验部分 |
1.4.1 主要试剂及实验药品的制备 |
1.4.2 细胞培养 |
1.4.3 雷公藤单体对HL-7702细胞毒性实验 |
1.4.4 雷公藤制剂对HL-7702细胞毒性实验 |
1.4.5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
1.5 实验结果 |
1.5.1 雷公藤单体对HL-770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 |
1.5.2 雷公藤制剂对HL-770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 |
1.5.3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 |
1.6 小结 |
第二章 雷公藤免疫抑制活性单体筛选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动物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药品与试剂 |
2.3 实验部分 |
2.3.1 主要试剂及实验药品的制备 |
2.3.2 雷公藤单体对小鼠脾淋巴T、B转化实验影响 |
2.3.3 雷公藤单体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 |
2.3.4 雷公藤制剂对小鼠脾淋巴T、B转化实验影响 |
2.3.5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
2.4 实验结果 |
2.4.1 雷公藤单体对小鼠脾淋巴T、B细胞转化实验 |
2.4.2 雷公藤单体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 |
2.4.3 雷公藤制剂对小鼠脾淋巴T、B细胞转化实验 |
2.4.4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 |
2.5 讨论 |
2.5.1 超声时间及超声转速的确定 |
2.5.2 ConA及LPS最佳浓度的确定 |
2.6 小结 |
第三章 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测定 |
3.1 引言 |
3.2 仪器与试药 |
3.2.1 仪器 |
3.2.2 试药 |
3.3 实验结果及方法学考察 |
3.3.1 色谱条件 |
3.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3.4 线性关系考察 |
3.3.5 精密度试验 |
3.3.6 重现性试验 |
3.3.7 稳定性试验 |
3.3.8 回收率试验 |
3.3.9 检测限与定量限 |
3.3.10 样品测定结果 |
3.4 讨论 |
3.4.1 吸收波长的选择 |
3.4.2 流动相的选择 |
3.4.3 提取溶剂的考察 |
3.4.4 提取方式的考察 |
3.4.5 定容溶剂的考察 |
3.5 小结 |
第四章 雷公藤制剂中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内酯甲的含量测定 |
第五章 雷公藤制剂中相关化学成分与HL-7702细胞抑制率相关分析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10)中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姜黄素 |
2 白藜芦醇 |
3 大麻素 |
4 榄香烯 |
5 雷公藤单体 |
6 其他 |
7 结语 |
四、雷公藤单体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其药对提取物对人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韩春辉.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2]蛇枝黄苓颗粒对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抑制作用的临床研究[D]. 刘宁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中医药治疗脑胶质瘤相关研究进展[J]. 刘宁宁,李蓉晖.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7)
- [4]MiR-9-FOXP2信号在白藜芦醇抑制胶质瘤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红波. 武汉大学, 2017(06)
- [5]藤梨根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 陈伟. 武汉大学, 2016(08)
- [6]四味消瘤饮对脑胶质瘤miRNA表达影响的研究[D]. 杨艳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05)
- [7]雷公藤甲素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及TNF-α、NF-κb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J]. 蔡风景,徐朝阳,陈峻严,陈祥荣.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3(06)
- [8]雷公藤甲素增敏替莫唑胺杀伤胶质瘤细胞的机制研究[J]. 李文宇,赛克,陈银生,王翦,杨群英,陈芙蓉,李维平,陈忠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11)
- [9]雷公藤免疫抑制活性单体筛选及对HL-7702细胞毒性研究[D]. 钟丽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3(09)
- [10]中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崔玉琼,杨海城. 中医药信息,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