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相电抗器对变流器供电系统的谐波抑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庆[1](2015)在《直驱永磁风电系统变流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煤和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存储量的不断下降和人们对国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风电技术作为新能源在近几年迅速崛起,尤其是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作为未来风电发展的主要机型更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直驱永磁同步风电变流技术更是系统的核心技术,因此加强对直驱永磁同步风电变流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风电机组的高效运行和改善风电并网的电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全功率变流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风电系统的电机侧和电网侧的变流控制策略,并使用电力系统软件PSCAD进行了仿真。本文第二章介绍了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组的基本结构和数学模型,对PWM变流技术、相关的电力电子器件及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利用dq/abc坐标变换关系得到了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直驱永磁同步风电系统的机侧和网侧的PWM变流器的数学模型;本文第三章针对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机侧着重研究了变流矢量控制的零d轴电流(ZDC)控制方法,并用电力软件PSCAD进行了建模仿真;本文第四章针对系统网侧的PWM变流器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网侧变流控制的直接功率控制和直接电流控制的原理,通过比较采用了直接电流控制的电网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策略,并用电力软件PSCAD进行了建模仿真;最后,针对输入电网电流谐波分析了谐波的危害和治理的必要性,并采用移相电抗器和变流系统中的电流谐波控制器相结合的方法对此进行控制,运用软件对仿真输出电流波形进行谐波分析,从而验证了二者结合对谐波抑制的有效性。总之,通过对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变流控制策略的研究和仿真,验证了系统机侧和网侧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改善风电并网电能质量方法的有效性。
王继忠[2](2015)在《热连轧大功率机组交流传动系统网侧谐波分析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能源开发与电能质量管理和电能绿色环保技术对现代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广泛使用,为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及能量转换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交直流调速系统变流器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些变流器普遍使用也对电力供电系统带来了谐波危害。本文以冶金工业热连轧系统为例,研究了交流传动系统各环节产生网侧谐波机理,并重点对轧机主传动部分的交交变频和双PWM背靠背驱动控制,辅助传动部分的交直交变频驱动控制进行了谐波分析,这些设备虽然节能效果明显,但由于轧钢过程中负荷及负荷变化率大,变流器工作过程中因换相产生的电力谐波不仅对负载侧也对供电电源网侧影响很大,使得电力系统的供电品质变差,还会对控制系统产生干扰。为此,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可为电能质量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为了从理论上分析电网的谐波影响,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采用Hanning自卷积窗函数的主瓣宽度等于参与卷积的窗函数的主瓣宽度,在主瓣宽度倍频处,Hanning自卷积窗函数的旁瓣电平均低于同宽度的矩形窗函数,而且具有较快的旁瓣衰减速度。本文从理论和仿真两个方面,对于各类变流器所产生的网侧谐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工作。研究的内容包括了变压器、变流器、负载等产生谐波的因素,研究了单相、三相、可控、不可控,交交变频、交直交变频、双PWM背靠背变频等结构所形成的谐波理论模型和仿真模型。重点研究了热连轧主传动、辅传动大型多组的变流器对电网的谐波电流影响。从计算手段上研究了数据移位式分布式计算方法。通过详细的各类系统仿真分析获得了有效的谐波分析研究结果。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通过理论研究和归纳分析,提出了单相整流,三相可控、不可控整流以及多种整流器件构成的变流系统产生谐波的等效理论模型。其研究结果促进了各类变流器产生电流谐波影响在理论研究上的系统化。(2)为了克服理论计算的复杂性和精度不高的缺陷,系统地构建了交交、交直交、双PWM背靠背以及各个环节交流传动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及系统。使得各类变流器对网侧的电流谐波分析得以高效率的实现。(3)为了节约计算设备的资源,保证计算的实时性,提高计算效率,在对多机组仿真时,提出了基于数据移位式分布式计算原理,对单机组数据移相处理形成多机组数据,确定出多机组之间的相位差进行仿真分析,大幅度的缩减了仿真时间,节省硬件设备投资,实现计算机仿真精度和效率的有机结合。获得高效率的、高精度的仿真计算结果。本文研究的结果对于大型多组交流传动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时,减小谐波对电网的干扰和污染,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起到了基础性的指导作用。特别对于热连轧机组谐波对供电电网影响进行的分布式仿真与计算,为使用大功率多组交流传动的冶金工业电力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解决谐波计算与治理的分析方法。
李建英,罗隆福,许加柱,曾进辉[3](2011)在《采用谐波抑制整流变压器的新型工业整流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传统工业整流系统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谐波抑制整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新型工业整流系统。新系统中整流变压器采用三绕组结构,阀侧滤波绕组采用独特的变压器零等值阻抗设计,配之以全调谐滤波装置,利用基于谐波磁通抑制机理的变压器滤波技术,可以实现阀侧谐波源处就近抑制谐波和补偿无功,从根本上解决了谐波和无功对整流变压器的影响。对新型谐波抑制整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接线方案、谐波抑制机理和无功补偿原理进行研究,建立了新型工业整流系统仿真模型。仿真与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新型整流系统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效果显着,整流变压器网侧绕组电流中谐波含量大大降低;改变了谐波和无功功率在系统中的传递路径,从而降低了系统谐波和无功损耗,提高了系统供电效率,实现了节能降耗;同时明显降低谐波在整流变压器中引起的振动和噪音。
李璨,杭乃善,黄聪[4](2011)在《新型无源滤波方式综述》文中研究说明电网中的谐波污染日益严重,而传统的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都有自身的缺陷。介绍了目前出现的几种新型无源滤波方式,如基于变压器感应滤波原理的滤波方式、基于移相电抗器的滤波方式、基于可控电抗器的滤波方式和基于串联电抗器的滤波方式,分别描述了这四种方式的滤波机理、接线方式、应用场合和滤波效果。这四种方式较传统无源滤波器都有不同的改进,但也有不足之处,通过分析新型无源滤波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对未来电力系统无源滤波方式进行了展望。
孔宁,尹忠东,杨坡,高洋,崔若晨[5](2011)在《相间耦合电抗器的移相机理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相间耦合电抗器,它可以迫使其输出电流产生一定角度的相移。对相间耦合电抗器的移相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针对特定移相角的电抗器的绕组匝数,并推导出了移相电抗器的输出电压和等效输入阻抗的表达式。对相间耦合电抗器在多脉动整流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通过选择合适的移相角可用于构成多脉动的整流系统,以代替移相变压器,并且能够达到相同的谐波抑制效果。对相间耦合电抗器的移相机理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还分别对由相间耦合电抗器构成的12脉动和24脉动整流器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它的确能达到与移相变压器相同的谐波抑制效果。
陈灵奎[6](2010)在《级联型中高压变流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传统大功率变流器由于体积大、性能差以及对电网产生较多的谐波等原因,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限制。多电平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中高压大功率方面的研究热点。其中,级联型拓扑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显着的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因此,对级联型中高压变流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中高压变流器的几种典型拓扑结构,根据级联型拓扑结构的优越性,选择课题的变流器为容量1200KVA/6KV的级联型9电平拓扑结构。采用移相多重化整流技术,分析了24脉波整流器可以消除网侧谐波电流,减少总谐波畸变率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的原理。重点研究了多电平逆变电路及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技术,分析了级联型9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对比几种适用于级联型逆变器的PWM技术基础上,提出了CO-SFO-PWM技术,它将载波交叠式PWM技术与开关频率优化PWM技术相结合,通过控制载波交叠量这个自由度,使得输出波形达到最优控制。另外,本文针对变流器的容量为1200KVA/6KV,对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IGBT等器件也作了定量的分析与计算,使其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本文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搭建了1200KVA/6KV变流器系统。多脉波整流器采用24脉波整流技术,通过仿真和实验样机的调试,验证了采用移相多重化整流技术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网侧谐波电流的THD。通过对比新型CO-SFO-PWM技术和SHPWM技术用于级联型9电平逆变器的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新型的PWM技术在低调制度下可以明显改善输出波形,而在高调制度下,其输出波形的THD较低,并且提高了直流侧电压利用率。
耿大勇,王凤翔[7](2010)在《移相电抗器的数学模型和参数计算》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移相电抗器的移相原理,给出了移相电抗器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参数计算方法,并用实例计算了移相电抗器移相绕组的自感和互感。
王志坚[8](2010)在《改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装置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新型、可靠、实用的FACTS装置,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出现为超高压、特高压电网的电压控制、无功调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它可以为系统提供动态电压支撑,保持电压稳定,实现动态无功调节,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抑制潜供电流和降低恢复电压,提高重合闸成功率,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高压长线并联补偿与中性点可控小电抗的多目标协调控制(项目号:50777019),首先对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仿真模型,全面的分析了其工作特性;其次,针对磁阀式可控电抗器存在的谐波含量大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移相电抗器的移相滤波的思想,并对此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可有效的降低电抗器装置本身向电网注入的谐波含量;最后,针对磁控电抗器响应时间长的不足,对快速励磁的方法进行了原理探讨及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磁控电抗器的响应速度,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宋艳琼[9](2009)在《高功率因数变流器在电力推进船舶谐波抑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流设备的广泛使用导致电力推进船舶电网大量谐波的产生和功率因数的降低。介绍两种治理谐波的主要措施——功率因数校正和多相整流技术,探讨了一种能提高功率因数的电力变流电路——高功率因数变流器,并对由移相电抗器构造的12脉波整流技术进行原理简述,给出了高功率因数三相无源变流器的电路拓扑结构与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使用高功率因数变流器既能有效地抑制谐波又能提高功率因数。
白皓然[10](2009)在《高速发电机分布式发电系统功率变换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电机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大和效率高等优点,但同时具有单位体积损耗大和散热困难等不足,尤其是其功率变换装置产生的谐波电流会增加高速电机的损耗和温升。如何减小谐波成为高速电机功率变换系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研究内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微型燃气轮机—高速发电机分布式发电与能量转换系统研究”(编号50437010)的部分研究内容,集中研究高速发电机功率变换系统的谐波抑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为了抑制高速发电机输出AC/DC功率变换装置的电流谐波,并考虑高速发电机自启动的需求,研究了具有谐波抑制功能的PWM整流器/逆变器。建立了小信号分析数学模型,推导了传递函数;针对功率器件开关频率受到限制的问题,采用了特定谐波消除脉宽调制(SHEPWM)策略;分析了单极性和双极性脉冲控制模型下开关角的求解方法;通过线电压过零检测确定电网电压相位及电压和电流双闭环控制,实现了稳态下电流的无静差调节,并对以上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2)为了克服PWM整流器高频下功率器件开关频率的限制与控制技术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移相电抗器的多相整流电路抑制网侧谐波电流的方法,通过选择移相角度可消除或抑制特定次数的网侧谐波电流。分析了移相电抗器的结构、绕组连接方式和谐波抑制原理,建立了移相电抗器整流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六相和十二相移相电抗器整流系统的仿真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移相电抗器应用于高频整流可有效地抑制网侧电流谐波。(3)为了满足高速发电机自启动和谐波抑制的需要,研究了具有逆变器和有源滤波器双重功能的变流器,在高速发电机启动时用作PWM逆变器,当高速发电机正常运行时用作有源滤波器。分析了有源滤波器和补偿对象容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有源滤波器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采用直流母线电压外环和谐波电流内环的控制策略以及特定谐波消除的控制方法,并对频率1000Hz不同调制策略的谐波抑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4)针对高频谐波抑制引入了3次谐波无源注入和单开关PWM整流器6次谐波注入两种谐波电流注入方法。分析了两种方法抑制网侧输入电流谐波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具体控制策略,并分别进行了频率1000Hz仿真实验研究。(5)为了满足分布式发电系统不同供电用户的需求,研究了具有承受不平衡负载功能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推导了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传递函数,建立了系统传递函数矩阵;分析了三维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策略,给出了三棱柱判断、四面体的区分、各个空间矢量作用时间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在不平衡负载下能保证输出电压的对称关系。(6)研制了用于额定功率75kW额定转速60000r/min高速永磁发电机输出AC/DC功率变换的六相移相电抗器,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设计了基于TMS320LF2407A双DSP的实验平台,完成了PWM双向变流器和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的部分实验。
二、移相电抗器对变流器供电系统的谐波抑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移相电抗器对变流器供电系统的谐波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直驱永磁风电系统变流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1.3 风电变流技术的现状 |
1.3.1 全功率变流器拓扑结构 |
1.3.2 机侧变流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3 网侧变流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与数学模型 |
2.1 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组的结构与原理 |
2.2 风力机结构和数学模型 |
2.2.1 风轮的特性 |
2.2.2 风力机的数学模型 |
2.3 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
2.3.1 静止坐标系下的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
2.3.2 坐标变换原理 |
2.3.3 旋转坐标系下的永磁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
2.4 PWM 变流器数学模型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直驱永磁风电机侧变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
3.1 机侧变流器的控制要求 |
3.2 风机的模型 |
3.3 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组机侧变流器的控制策略 |
3.3.1 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组机侧变流器的矢量控制 |
3.3.2 基于零 d 轴电流(ZDC)的机侧变流器的控制策略 |
3.4 系统仿真实验结果 |
3.4.1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3.4.2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直驱永磁风电机组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
4.1 网侧变流器原理 |
4.2 网侧变流器在三相静止 abc 坐标系中模型 |
4.3 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 |
4.4 直驱永磁同步风电系统网侧变流器控制策略仿真 |
4.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4.4.2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中谐波抑制策略的研究 |
5.1 谐波的危害和抑制策略 |
5.1.1 谐波的危害 |
5.1.2 谐波的抑制方法 |
5.2 谐波抑制的理论分析 |
5.2.1 移相电抗器的工作原理 |
5.2.2 谐波电流控制器 |
5.3 仿真研究与实验验证 |
5.3.1 仿真模型与实验台的建立 |
5.3.2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2)热连轧大功率机组交流传动系统网侧谐波分析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提出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课题研究方案 |
2 谐波研究基础及国内外现状 |
2.1 谐波产生的原因以及电力系统谐波存在情况 |
2.1.1 谐波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
2.1.2 电网中谐波存在的情况 |
2.2 国内外电力谐波研究的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电力系统IEC 61000系列标准 |
2.3 电力系统谐波检测与分析方法 |
2.3.1 谐波测量要求 |
2.3.2 谐波测量互感器 |
2.3.3 谐波测量仪器及系统结构 |
2.4 谐波检测方法的工程应用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谐波计算方法与仿真研究 |
3.1 傅立叶变换及其优点 |
3.1.1 采用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分析方法之目的 |
3.1.2 傅立叶算法的提出 |
3.1.3 傅立叶级数(周期性连续信号) |
3.2 傅立叶变换的几种形式 |
3.2.1 连续傅立叶变换 |
3.2.2 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DTFT) |
3.2.3 离散傅里叶变换 |
3.2.4 序列加窗对DFT的影响 |
3.2.5 DFT快速算法(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
3.2.6 快速傅立叶的优点 |
3.3 本章小结 |
4 交流传动装置谐波对供电电源网侧影响理论分析 |
4.1 交流传动技术历史回顾 |
4.1.1 交流传动技术的特点 |
4.1.2 交流传动装置谐波存在情况 |
4.2 交交变频产生谐波分析 |
4.3 交流感应电动机谐波畸变加权因数分析 |
4.3.1 转子电阻(随频率变化)的谐波畸变 |
4.3.2 转子漏感(随频率变化)影响的谐波畸变 |
4.3.3 考虑定子铜耗的谐波畸变 |
4.4 整流装置产生谐波 |
4.4.1 二极管整流装置产生的谐波分析 |
4.4.2 可控整流装置产生的谐波分析 |
4.4.3 变压器接整流负载时电压谐波分析 |
4.5 逆变器产生谐波情况分析 |
4.5.1 三相桥式标准方波逆变器产生谐波 |
4.5.2 SVPWM逆变器产生谐波分析 |
4.5.3 三电平逆变器产生谐波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热连轧交流调速系统网侧谐波的仿真分析 |
5.1 热连轧传动系统简介 |
5.2 数据移位式分布式计算的目的 |
5.3 单机组变频调速电力谐波分析 |
5.3.1 变压器联接方式以及原副边谐波电流的相位关系 |
5.3.2 仿真变压器参数计算 |
5.3.3 交交变频调速单机组谐波仿真分析 |
5.3.4 交直交变频调速单机组谐波仿真分析 |
5.4 热连轧主传动交交变频调速系统对电网的谐波影响分析 |
5.4.1 多机组数据移位方法的设计依据 |
5.4.2 交交变频器仿真模型 |
5.4.3 仿真过程设置 |
5.4.4 仿真结果分析 |
5.4.5 研究结论 |
5.5 热连轧辅传动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对于电网谐波影响的分析 |
5.5.1 热连轧交直交变频调速系统应用 |
5.5.2 交直交系统结构与模型 |
5.5.3 仿真过程设置 |
5.5.4 仿真结果分析 |
5.5.5 研究结论 |
5.6 双PWM交直交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谐波影响分析 |
5.6.1 双PWM交直交变频调速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5.6.2 仿真过程设置与仿真结果分析 |
5.7 电力电抗器参数选择对变频调速系统谐波的影响 |
5.8 本章小结 |
6 电力系统谐波常用的抑制方法 |
6.1 系统增加滤波功能器件 |
6.1.1 无源滤波的设计与使用 |
6.1.2 有源滤波器的设计与使用 |
6.2 做好接地装置降低系统谐波 |
6.3 对产生谐波干扰的设备进行屏蔽保护 |
6.4 接整流负载时变压器设计相数增加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新型无源滤波方式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基于变压器感应滤波原理的滤波方式 |
基于移相电抗器的滤波方式 |
基于可控电抗器的滤波方式 |
基于串联电抗器的滤波方式 |
结束语 |
(6)级联型中高压变流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
1.2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构 |
第二章 中高压变流器的拓扑结构分析 |
2.1 变流系统的基本构成 |
2.1.1 交-交变流系统 |
2.1.2 交-直-交变流系统 |
2.2 中高压变流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 |
2.2.1 器件直接串联型变流器 |
2.2.2 二极管箱位式多电平变流器 |
2.2.3 飞跨电容式多电平变流器 |
2.2.4 级联型多电平变流器 |
2.3 本设计变流系统总体构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高压变流器多脉波整流技术 |
3.1 不控整流电路对电网的影响 |
3.1.1 谐波的危害及其研究意义 |
3.1.2 影响网侧总功率因素的机理分析 |
3.2 移相多重化整流技术 |
3.2.1 移相变压器 |
3.2.2 移相多重化整流器 |
3.2.3 谐波电流相移原理分析 |
3.3 24脉波整流器的设计 |
3.3.1 24脉波整流器的拓扑结构 |
3.3.2 24脉波整流器谐波消除分析 |
3.3.3 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容的选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高压变流器级联型逆变技术 |
4.1 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模型分析 |
4.1.1 级联型9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 |
4.1.2 功率器件IGBT的选取 |
4.2 级联型逆变器的PWM控制策略分析 |
4.2.1 传统型的多电平PWM调制技术 |
4.2.2 改进型的PWM调制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仿真与实验结果分析 |
5.1 仿真工具MATLAB/SIMULINK简介 |
5.1.1 MATLAB介绍 |
5.1.2 SIMULINK介绍 |
5.2 24脉波整流器谐波电流消除情况仿真和实验分析 |
5.2.1 仿真分析 |
5.2.2 实验研究 |
5.2.3 结论 |
5.3 级联型9电平逆变电路的PWM调制技术仿真分析 |
5.3.1 仿真模块的搭建 |
5.3.2 PWM调制技术仿真分析 |
5.3.3 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7)移相电抗器的数学模型和参数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移相电抗器的移相原理 |
3 移相电抗器的数学模型 |
4 移相电抗器的参数计算 |
5 计算实例 |
6 结论 |
(8)改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装置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建模及特性分析 |
2.1 概述 |
2.2 磁控式电抗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
2.3 电磁系统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
2.3.1 磁化曲线的理想化模型 |
2.3.2 磁控电抗器数学模型 |
2.3.3 工作状态转换条件及判断依据 |
2.3.4 磁控电抗器等效电路 |
2.4 磁控电抗器仿真模型的建立 |
2.4.1 磁控电抗器的数值模型 |
2.4.2 磁控电抗器的PSCAD模型 |
2.4.3 磁控电抗器simulink模型 |
2.5 磁控电抗器特性分析 |
2.5.1 伏安特性 |
2.5.2 控制特性 |
2.5.3 有功损耗 |
2.6 磁控电抗器本体实验 |
2.6.1 伏安特性 |
2.6.2 控制特性 |
2.6.3 不同容量下的电流波形 |
2.7 小结 |
第三章 磁控电抗器的谐波特性及其抑制方法 |
3.1 磁控电抗器的谐波特性 |
3.2 可控电抗器本体的谐波实验 |
3.3 基于移相的谐波抑制方法 |
3.3.1 移相电抗器基本思想 |
3.3.2 基于PSCAD/EMTDC的谐波抑制仿真分析 |
3.4 基于移相电抗器谐波抑制 |
3.5 小结 |
第四章 磁控电抗器的快速励磁方法研究 |
4.1 增加直流控制电压提高响应速度 |
4.2 利用充电电容器放电提高励磁速度 |
4.3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快速励磁控制 |
4.4 PSCAD仿真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10)高速发电机分布式发电系统功率变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PWM变流技术概述 |
1.2.1 国内外变流技术发展现状 |
1.2.2 PWM整流器发展现状 |
1.2.3 有源电力滤波器发展概况 |
1.2.4 谐波注入法发展状况 |
1.2.5 四桥臂逆变器发展状况 |
1.2.6 PWM变流器的电路拓扑结构 |
1.3 PWM调制策略概述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具有特定谐波消除功能的双向PWM变流器的研究 |
2.1 PWM逆变器 |
2.1.1 PWM逆变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2 小信号模型的建立 |
2.1.3 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方式 |
2.2 SHEPWM调制技术 |
2.2.1 SHEPWM的单极性脉冲控制原理 |
2.2.2 SHEPWM的双极性脉冲控制模型 |
2.2.3 SHEPWM的算法及仿真 |
2.3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 |
2.3.1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抑制谐波的原理 |
2.3.2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
2.3.3 同步坐标系下双闭环控制策略的研究 |
2.4 PWM整流器仿真研究 |
2.5 启动逆变和整流实验研究 |
2.5.1 启动逆变实验 |
2.5.2 PWM整流实验 |
2.6 小结 |
第三章 移相电抗器多相整流系统的研究 |
3.1 移相电抗器的工作原理 |
3.1.1 移相电抗器的工作原理 |
3.1.2 移相电抗器绕组连接方式和铁心结构 |
3.1.3 移相电抗器移相绕组电压关系 |
3.2 移相绕组参数的确定 |
3.3 六相移相电抗器整流系统的数学模型 |
3.4 十二相移相电抗器整流系统数学模型 |
3.4.1 十二相移相电抗器移相角度的确定 |
3.4.2 十二相移相电抗器整流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3.5 移相电抗器的场路耦合分析 |
3.5.1 三个独立铁心电抗器的磁场分析 |
3.5.2 五柱式铁心磁场分析 |
3.6 十二相移相电抗器整流系统的仿真和实验 |
3.6.1 系统仿真研究 |
3.6.2 十二相移相电抗器实验验证 |
3.7 六相75kW移相电抗器整流系统的研制 |
3.7.1 六相75kW移相电抗器的设计 |
3.7.2 六相75kW移相电抗器的实验 |
3.8 小结 |
第四章 启动逆变器/有源滤波器的研究 |
4.1 启动逆变器/有源滤波器容量计算 |
4.2 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4.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方法 |
4.4 有源电力滤波器仿真研究 |
4.4.1 补偿电流的仿真研究 |
4.4.2 补偿容量的仿真研究 |
4.5 小结 |
第五章 谐波注入法的研究 |
5.1 3次谐波注入法 |
5.1.1 3次谐波源的产生 |
5.1.2 3次谐波的注入原理 |
5.1.3 3次谐波注入法的仿真研究 |
5.2 单开关PWM整流器谐波注入法 |
5.2.1 单开关PWM整流器谐波注入法原理 |
5.2.2 单开关PWM整流器谐波注入法的控制策略 |
5.2.3 单开关PWM整流器谐波注入法仿真研究 |
5.3 小结 |
第六章 三相四臂PWM逆变器的研究 |
6.1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数学模型 |
6.2 小信号模型的分析 |
6.3 三维空间矢量调制原理 |
6.3.1 三维空间的表示 |
6.3.2 三维空间矢量调制的实现 |
6.4 三相四桥臂仿真和实验研究 |
6.4.1 仿真结果 |
6.4.2 实验结果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移相电抗器对变流器供电系统的谐波抑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直驱永磁风电系统变流控制技术的研究[D]. 王国庆. 沈阳工业大学, 2015(07)
- [2]热连轧大功率机组交流传动系统网侧谐波分析与仿真研究[D]. 王继忠. 北京科技大学, 2015(08)
- [3]采用谐波抑制整流变压器的新型工业整流系统[J]. 李建英,罗隆福,许加柱,曾进辉. 高电压技术, 2011(12)
- [4]新型无源滤波方式综述[J]. 李璨,杭乃善,黄聪. 电气应用, 2011(16)
- [5]相间耦合电抗器的移相机理及其应用[J]. 孔宁,尹忠东,杨坡,高洋,崔若晨.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5)
- [6]级联型中高压变流器的研究与设计[D]. 陈灵奎. 江苏大学, 2010(08)
- [7]移相电抗器的数学模型和参数计算[J]. 耿大勇,王凤翔. 变压器, 2010(04)
- [8]改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装置特性研究[D]. 王志坚.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09)
- [9]高功率因数变流器在电力推进船舶谐波抑制中的应用[J]. 宋艳琼. 船海工程, 2009(03)
- [10]高速发电机分布式发电系统功率变换技术研究[D]. 白皓然. 沈阳工业大学,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