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光宪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集

蔡光宪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集

一、蔡光先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集粹(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兰[1](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王海霞[2](2017)在《清热活血方抑制CIA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方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关节滑膜血管新生的影响及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体节间血管新生的影响,通过miR-125b-PIGF/Flt1通路探索相关作用机制,为清热活血方在临床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清热活血方低、中、高组(15、20、25g 生药/kg),抑制剂 ZD6474 组(50mg/kg),MTX 组(10mg/kg),采用Ⅱ型胶原乳化剂在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并与第7天加强免疫,建立CIA大鼠模型。免疫当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21天,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病理形态学观察:在给药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活动情况及行为改变、体重变化、关节肿胀度等;检测大鼠后肢膝关节病理和滑膜病理、滑膜免疫组化,观察炎症、血管新生、骨侵蚀情况;体内指标检测: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促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促血管新生血管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碱性成细胞生长因子(β FGF)、转化生长因子(TGF)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中VEGFR2、MMP9、bFGF的表达,观察清热活血方对大鼠炎性因子和血管新生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滑膜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PIGF)、Flt1、Flk1 mRNA及miR-125b表达水平,通过与抑制剂ZD6474比较,观察清热活血方的分子靶位。建立斑马鱼血管新生模型,各浓度清热活血方干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胚胎血管生成情况的影响并拍照,计算体节间血管(intersegmental vessels,ISVs)面积,比较各组新生血管差异;通过毒性实验观察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器官和组织的影响。结果:1.清热活血方对CIA大鼠关节炎症状、关节肿胀度和体重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关节红肿明显,后足肿胀度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热活血方中剂量组、血管新生抑制剂ZD6474组、MTX组的大鼠关节的肿胀趋势得到明显抑制(P<0.01),清热活血方小剂量组在抑制大鼠足踝关节肿胀趋势方面也较明显(P<0.05)。与正常组大鼠体重相比,模型组体重增长缓慢,清热活血方与模型组相比:免疫后第1天至第10天,各组大鼠体重均增长,且增长速度相近。从免疫第10天至18天左右,正常组大鼠体重持续增长,其余各组大鼠体重均有所下降,在免疫第18天,正常组大鼠体重262.20±8.23g(n=10),模型组大鼠体重239.00±12.51g(n=10),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清热活血方对 CIA 大鼠血清 IL-1β、IL-6、TNF-β、VEGF、bFGF、TGFβ 表达的影响给药21天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6、TNFβ、VEGF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IL-1β、bFGF、T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热活血方中剂量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以上指标的表达量,ZD6474组、MTX组也能降低相关指标的表达量。3.清热活血方对CIA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R2、MMP-9、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CIA大鼠模型组滑膜中MMP-9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ZD6474组、MTX组及中药中剂量组能降低MMP-9表达;与正常组相比,CIA大鼠模型组滑膜中bFGF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ZD6474组,MTX组,中药中剂量组能明显抑制bFGF表达(P<0.01);与正常组相比,CIA大鼠模型组滑膜中VEGFR2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ZD6474组,MTX组,中药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VEGFR2表达水平(P<0.01),MTX组,中药小剂量组也能降低VEGFR2表达水平(P<0.05)。4.清热活血方对CIA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PIGF、Flt1、Flk1mRNA及miR-125b表达的影响给药21天后,模型组的PIGF、Flk1、Flt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清热活血方中剂量组、抑制剂ZD6474组可不同程度地降低PIGF的表达水平(P<0.05)、清热活血方中剂量组、MTX组不同程度地降低Flkl的表达水平(P<0.05)、清热活血方中剂量组、抑制剂ZD6474组、MTX组可不同程度的降低FltlmRNA的表达水平(P<0.05)。5.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体节间血管新生的影响与空白组斑马鱼相比,阳性药组斑马鱼ISV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不完整,血管缺损;在中药100 μg/ml时斑马鱼血管缺损程度与阳性药组相近,随着中药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血管缺损程度与中药浓度成正相关。6.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1/10非最大致死量(maximum non-lethal dose,MNLD)清热活血方只影响斑马鱼卵黄吸收延迟,1/3MNLD清热活血方可引起斑马鱼肠腔变大,MNLD及LD50清热活血方可引起斑马鱼肠变性,且后者更为明显。不同浓度的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的心率影响不同,当清热活血方浓度为60 μg/ml时可抑制斑马鱼心率,当清热活血方浓度高于200 μg/ml时斑马鱼心率明显增快。与空白组相比,在清热活血方为60 μ g/ml有10%的斑马鱼肠褶皱变小,200 μ g/ml时30%的斑马鱼肠褶皱变小,600μg/ml时,20%的斑马鱼肠变性,1200μg/ml时,90%的斑马鱼尾鳍变小。结论:1.清热活血方灌胃可减轻CIA大鼠关节红肿症状,降低关节肿胀度,并能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TGF-β和血管新生相关因子bFGF、VEGF的含量,下调滑膜组织中PIGF、Fltl、Flkl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miR-125b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CIA大鼠临床症状、减轻滑膜炎症、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延缓关节炎的进展。2.不同浓度的清热活血方能不同程度的抑制斑马鱼血管生成;毒性实验表明清热活血方是相对安全的。

蔡晓路[3](2016)在《基于随机森林的类风湿关节炎证型判别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中医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论治,尤其在治未病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上,适当的规避了西医治疗中无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对并发症的忽视治疗等状况。而且,中药同西药相比,毒副作用较小,且不良反应较少,既可扶正固本、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又可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更适合患者长期服用。“证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发现证候理论中所蕴含的客观规律,构建辨证论治的规范依据,是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方向。证候研究的难点在于:首先,中医临证辨证方法多样,证型不规范,难以进行证候标准化。第二,中医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多维多阶,无限组合,单纯运用还原的方法无法对其进行合理的阐释。第三,临床医生对证候的判定过程信息复杂且高度融合,具有模糊性的特点。第四,各症状对证候诊断的鉴别意义不等,中医证候难以量化和客观化。研究目的:中医临证中的证候诊断过程,是医生提取四诊信息中对证候鉴别有意义的症状,并将这些症状进行分类的过程,证候问题实质上就是中医症状的分类问题。数据挖掘领域中专门用于解决分类问题的方法被称为分类算法。本研究将随机森林算法引入到中医证候的研究中来,试解决症状的重要性计算和证型分类问题。研究方法:针对证候研究中证候信息非线性,高维高阶,模糊性,难以衡量各因素重要程度等问题,将数据挖掘领域中的分类算法引入到中医证候诊断的研究过程中来,运用随机森林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特征选择,并构建证候分类模型;为验证随机森林模型效能,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建模作为对比实验,对比两模型预测准确率。结果:1.本研究以类风湿关节炎为研究对象,搜集RA文献报道的中医有效辨证信息,参考现有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人工对辨证信息进行分型归类,并对各证型下属症状进行术语规范化处理,建立了一个“RA证-症”数据集。2.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实现了对类风湿关节炎证型判别模型的构建,并对特征症状进行权重计算。3.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证型判别模型,两种模型准确率对比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性能优异。结论:1.随机森林模型在中医证候建模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不仅准确率高,还能衡量症状在证候分类中的贡献程度,找出对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分类最有影响的主要症状,研究结果同现行的证候特点相对比,有助于证候表述的完善,适合引入应用于证候规范化研究。2.本研究采用中医证候研究中应用较为成熟广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同一数据集进行分类建模作为对比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准确率同支持向量机具有可比性,而且模型性能更为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将随机森林方法引入用于证候研究具有可观前景。3.随机森林方法的一大显着优点是在建模过程中能对特征的重要性进行计算,体现在本研究中是实现了对类风湿关节炎证型分类的特征症状的重要性排序,筛选出了对证型判别最有意义的症状特征,这有助于更好的解释模型丰富证候的特异性表述,也为解决证候数据的冗余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而且为证候研究中的难点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梁恬,白丽君,陈光艳[4](2014)在《裴正学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证经验》文中认为总结裴正学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裴正学教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遵循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之法,注重使用虫类及藤类药物并顾护脾胃,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杨凝慧[5](2014)在《除湿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常呈出多个关节发病、对称关节受累的特征,现代医学对本病研究后证实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性改变为基础,最终可导致关节结构及功能的改变,逐渐侵犯至全身其他系统。现代医学对本病从许多角度加以解释其病因和发病,但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另外对于类风湿的西药治疗以缓解疼痛、控制炎症为主,大多为对症治疗,对疾病病情的控制和根治并不满意,而且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较大,难为患者接受。中医学对本病的研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形成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疗体系,随着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的增高,中医药以其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等优势为人们所重视。目前也有许多中成药用来治疗本病,但本病的病情复杂,证候繁多,中成药反不如汤剂针对性强。本文是根据导师对本病从祛湿的角度,以除湿通络、活血蠲痹为法自拟汤剂除湿蠲痹汤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病例中,选取其中符合要求的病例进行统计并分析而成。文章由综述、临床研究和总结三部分构成。综述部分,分析了类风湿关节炎和痹病的关系,对中医学的痹病病名、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认识以及传承,和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临床研究部分选取54份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选用自拟汤剂除湿蠲痹汤合复方夏天无片进行治疗,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自拟除湿蠲痹汤与复方夏天无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症状体征、相关检查和关节功能等级的改善都有效果,但二者相比较,自拟方总体疗效好于复方夏天无片,并且在改善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活动度等临床表现上优于中成药组,但对于实验室检查和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上两组区别不大。由以上结果可见,以除湿通络、活血蠲痹为法,以自拟除湿蠲痹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对于急性期患者有明显的疗效,临床应用时,可随证加减,结合痹病病程中所出现的寒、热、痰、瘀等病邪,可采取温阳散寒、佐健脾利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等方法,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葛晓舒[6](2012)在《湖湘医家痹病验方收集整理及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将古今湖湘医家治疗痹病的验方进行了收集汇总,并按照病证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分类整理,最后进行了证治规律和用药规律的分析。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医“痹”的病证性质,认为“痹”属于病名,并讨论、梳理了痹病的内涵、分类体系与古代论治理论发展。第二部分总结了古今湖湘医家对痹病治疗理论的探讨,包括古代湘医痹病治疗的文献研究,现代湘医对痹病病因、病机与治则的探讨,辨治方法和方药运用的探讨,对痹病特效药、动物药和有毒药物运用的讨论等,汇总了湖湘医家治痹的经验。第三部分将收集到的湖湘医家治痹验方按病证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分类整理,统一了格式,对用方特色进行了按语总结。第四部分分析总结了湖湘医家痹病验方的病证规律、方药规律,湖湘医家治痹特色和常用治法、证型、治方。

周彩云,王鑫,潘峥,唐今扬[7](2010)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笔者以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为主题词检索了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内近10年相关文献,按照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进展归类后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34篇,归纳总结如下。

杨学文[8](2010)在《雷公藤多苷治疗RA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患病率约为1%。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2%~0.36%,是造成我国劳动力丧失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RA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具有类肿瘤样生长的特点,表现为滑膜组织的肥厚增生,血管翳形成,对关节周围的组织产生侵蚀和破坏。RA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人们逐渐认识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可能是RA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并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目前除抗炎及对症治疗外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血管生成与RA的了解,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glucosides)是一种具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制剂,对RA有一定疗效。雷公藤作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中疗效最被肯定的单味中药,主要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抗菌、抗生育等作用,对于前两个作用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抗血管生成作用机制以及相关动物实验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雷公藤多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和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雷公藤多苷治疗RA中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并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雷公藤多苷治疗RA病人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设计VEGF和VEGFR2的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VEGF和VEGFR2 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优化实验条件,并评估其特异性、重复性。2、建立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用雷公藤多苷干预,并以沙利度胺作为阳性对照。3、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雷公藤多苷对CIA模型大鼠VEGF和VEGFR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VEGF和VEGFR2含量。4、对VEGF基因在健康大鼠组织(肺、心、肝脏、肾脏、脑、胃、肠和颌下腺)特异性表达进行分析。5、对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成功后用雷公藤多苷进行干预,观察分析VEGF和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1、经DNA测序和电泳分析,检测VEGF和VEGFR2的扩增分析是特异的,定量分析其相关系数均>0.98,大鼠VEGF和VEGFR2 mRNA检测的重复性好,其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2.0%~6.7%和2.0%~6.4%,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3.5%~10.6%和3.6%~10.2%。2、模型组大鼠关节评分和肿胀度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其滑膜组织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被覆细胞变性、增生,滑膜间质有炎细胞浸润,并有肉芽组织形成,关节软骨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关节局部纤维化,严重时导致关节腔消失。关节周围皮下软组织内见“Ⅱ型胶原”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局部有多量的类上皮细胞增生呈结节状,并有淋巴细胞浸润。3、雷公藤多苷组、沙利度胺组大鼠各组织中VEGF和VEGFR2 mRNA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沙利度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健康大鼠肺组织中VEGF mRNA表达最高,与其他任意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各组织间无统计学差异。5、模型组大鼠血清中VEGF和VEGFR2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沙利度胺组大鼠血清中VEGF和VEGFR2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6、雷公藤多苷干预RA患者滑膜细胞后,VEGF和VEGFR2 mRNA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准确定量分析VEGF和VEGFR2 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动物试验和细胞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治疗RA具有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有效抑制血管生成有关。本实验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1)近年来对VEGF的研究较多,但对其基因表达的研究常采用分子杂交和常规RT-PCR等半定量的方法,其定量的准确性不足,变异也比较大,进而对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建立的检测大鼠组织中VEGF和VEGFR2 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首次将绝对定量与相对定量结合,其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远高于以前的方法。(2)对健康大鼠不同部位组织VEGF特异性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为以后研究在疾病大鼠模型中表达水平奠定了基础,国内外尚未见报道。(3)首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VEGFR2 mRNA的检测。(4)雷公藤作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中疗效最被肯定的单味中药,其抗炎、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抗血管生成作用机制以及相关动物实验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培养试验,比较系统地分析了雷公藤多苷干预RA的抗血管生成作用,阐明其通过下调VEGF和VEGFR2表达水平,有效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王银山[9](2009)在《龙蚁清风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观察龙蚁清风合剂治疗RA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方治疗RA的疗效优势。(2)分析龙蚁清风合剂(LYQF)对RA患者外周血TNF-α、IL-6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以及通过复制CIA模型,进一步研究LYQF对CIA大鼠关节组织TNF-α、IL-6的表达以及大鼠滑膜组织TNF-αmRNA、IL-6mRNA的表达的影响,来探讨龙蚁清风合剂治疗RA的作用机制。(3)通过实验研究观察LYQF的超微剂型与传统煎剂的疗效差异。方法:(1)本次临床研究将风湿热痹型60例RA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用LYQF,对照组用甲氨喋呤(methotrexate MTX),治疗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关节疼痛数、肿胀数、病情活动度DAS (disease activity score)变化,检测血常规、便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ESR、CRP、RF、免疫球蛋白等相关指标.(2)用ELISA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用药前后RA患者的外周血TNF-α、IL-6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变化。(3)牛Ⅱ型胶原混合弗氏完全佐剂在40只SD大鼠的尾部和背部进行皮内注射免疫,复制实验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开始进行药物治疗。模型组9只,生理盐水2ml/100g灌胃每日1次;龙蚁清风超微剂型组10只,给予LYQF的超微剂型2ml/100g灌胃,每日1次(约含生药3.48g/kg);龙蚁清风传统煎剂组9只,给予LYQF的传统煎剂2ml/100g灌胃,每日1次(约含生药10.45g/kg);对照组9只,给予雷公藤多甙溶液2ml/100g灌胃,每日1次(含生药相当成人的等效剂量);另外正常组10只,生理盐水2ml/100g灌胃,每日1次。治疗四周后处死取材。(4)观察四组大鼠用药过程中体重、关节炎指数变化。观察治疗结束后各组关节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5)用免疫组化和real time PCR法检测用药后CIA大鼠关节组织TNF-α、IL-6的表达以及CIA大鼠滑膜组织TNF-αmRNA、IL-6mRNA的表达。结果:(1)研究结果证实LYQF对RA治疗作用确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MTX相仿(P>0.05)。LYQF能明显提升RA患者的Hb、RBC值,与MTX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2)LYQF能够抑制RA患者外周血TNF-α、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同时能够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变化,减低CD+4细胞数量,提升CD+8细胞数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LYQF的超微剂型和传统煎剂均明显改善CIA大鼠的体重,均明显优于雷公藤(P均<0.05);对改善CI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方面,该方的超微剂型明显优于它的传统煎剂(P<0.05)。(4)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滑膜表面粗糙,滑膜细胞增生,滑膜组织中纤维组织增生,毛细血管增多扩张充血,可见大量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浸润,部分滑膜组织水肿。超微剂型组:滑膜细胞层次不均,但大部分细胞为1-4层,仅见小灶性轻度增生之滑膜细胞,滑膜组织中也可见小灶性的毛细血管增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其中有少量炎细胞浸润。传统煎剂组:滑膜表面粗糙,滑膜细胞增生,滑膜组织中部分区域纤维组织增生,部分区域毛细血管增多,有炎细胞浸润。雷公藤组:大部分滑膜表面光滑,但见滑膜组织呈绒毛状增生,部分滑膜组织中仍可见毛细血管增多,且扩张充血,少量炎细胞浸润。(5) LYQF的超微剂型和传统煎剂均明显抑制CIA大鼠关节组织TNF-α、IL-6的表达以及大鼠滑膜组织TNF-αmRNA、IL-6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均<0.01,该方的超微剂型与传统煎剂相比较,超微剂型明显优于传统煎剂(P<0.05)。结论:1. LYQF对风湿热痹型RA的治疗作用确切,与MTX相比,能明显提升RA患者的Hb、RBC值。2. LYQF能够调节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失衡,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3. LYQF能够抑制RA患者外周血TNF-α、IL-6水平。4. LYQF能够抑制CIA大鼠关节组织TNF-α、IL-6的分泌。5. LYQF能够下调CIA大鼠滑膜组织TNF-αmRNA、IL-6mRNA的表达。6. LYQF的超微剂型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它的传统煎剂。

韩小飞,黄清春[10](2007)在《试论肝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相关性》文中指出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症状,论述肝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相关性,进而讨论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相关性。

二、蔡光先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集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蔡光先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集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清热活血方抑制CIA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一 从活血化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一、清热活血方抑制CIA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1.材料与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1.3 仪器设备
    2.实验方法
        2.1 清热活血方的制备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CIA大鼠模型的建立
        2.4 发病严重程度相关指标检测
        2.5 取材及组织处理方法
        2.6 膝关节病理
        2.7 滑膜病理
        2.8 滑膜免疫组化
        2.9 ELISA法检测血清指标
        2.10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测相关蛋白表达
        2.11清热活血方对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PIGF、Fltl、Flkl mRNA表达的影响
        2.12 清热活血方对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miR-125b表达的影响
        2.13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行为及表现的变化情况
        3.2 关节软骨组织大体肉眼观
        3.3 清热活血方对关节肿胀度和体重的影响
        3.4 CIA大鼠关节病理
        3.5 CIA大鼠滑膜病理
        3.6 CIA大鼠滑膜免疫组化
        3.7 清热活血方对大鼠血清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含量的影响
        3.8 清热活血方对大鼠滑膜组织MMP9、bFGF、VEGFR2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9 清热活血方对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PIGF、Flt1、Flk1 mRNA表达的影响
        3.10 清热活血方对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miR-125b表达的影响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二、清热活血方对斑马鱼新生血管的影响
    1.材料与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1.3 仪器设备
    2.试验方法
        2.1 清热活血方的制备
        2.2 药物配制和给药
        2.3 相关指标检测
        2.4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清热活血方干预的斑马鱼血管新生情况
        3.2 清热活血方的毒性及表型变化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随机森林的类风湿关节炎证型判别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研究文献综述
    1 类风湿关节炎证候规律研究
        1.1 分期/分型的RA证候规律研究
        1.2 分地区的证候规律研究
        1.3 基于临床病例的证候规律研究
        1.4 基于文献、古籍、医案的证候规律研究
    2 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客观化研究
        2.1 四诊信息客观化研究
        2.2 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证候客观化研究
        2.3 “方—证”结合的证候研究
    3 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多学科交叉研究
        3.1 统计学
        3.2 现代医学
        3.3 组学
        3.4 数据挖掘
        3.5 机器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随机森林相关理论
    1 随机森林使用背景
        1.1 随机森林定义
        1.2 选择随机森林的原因
        1.3 随机森林应用概况
    2 随机森林方法理论介绍
        2.1 随机森林基本原理
        2.2 随机森林算法
    3 随机森林应用重要参数及代码
第二章 基于随机森林的类风湿关节炎证型判别模型构建
    1 资料来源及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技术路线图与研究内容
        3.1 资料获取
        3.2 “RA-证-症”数据集建立
        3.3 数据分析处理
        3.4 随机森林建模
        3.5 支持向量机建模
    4 结果与分析
        4.1 随机森林模型构建
        4.2 SVM模型构建
        4.3 分类模型预测准确率对比分析
        4.4 特征重要性分析
        4.5 新案例预测实验
    5 小结
    6 讨论
        6.1 类风湿关节炎证型分布特点
        6.2 特征重要性计算
        6.3 随机森林方法对证候研究的意义
第三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裴正学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诊断,中医辨证,辨病与辨证结合
2 中药为主,中西结合综合治疗
3 治疗全程始终贯穿固护脾胃之法
4 善用虫类、藤类药物
5 病案举例

(5)除湿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历代医学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及研究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理论研究
        1.1 关于病名
        1.2 痹病的病因病机
        2 历代医家对痹病的治则治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1 痹病症候分析及辨证分型
        1.1 痹病的症候分析
        1.2 痹病的辨证要点
        1.3 痹病的辨证分型
        2 痹病的治法及方药研究
        2.1 祛邪
        2.2 扶正
        2.3 综合论治
        2.4 由虚论治
        3 其他疗法
        3.1 古方化裁
        3.2 专方治疗
        3.3 单方单药治疗
        3.4 针灸治疗
        3.5 中药熏蒸疗法
        3.6 膏药外敷
        3.7 穴位注射疗法
        3.8 激光针刀闭合术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RA的病因
        1.1 遗传因素
        1.2 感染因素
        1.3 内分泌因素
        1.4 环境因素
        1.5 免疫因素
        2. RA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2.1 RA的发病机制
        2.2 RA的病理变化
        3. RA的临床表现
        3.1 症状和体征
        3.2 RA的实验室检查
        3.3 RA的影像学检查
        4. RA的诊断
        4.1 RA的诊断标准
        4.2 RA活动性判断
        4.3 RA缓解标准
        5. RA的治疗
        5.1 一般治疗
        5.2 内科治疗
        5.3 外科治疗
        6. RA的预后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与中西医诊断标准
        1 临床病例来源
        2 西医诊断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关节功能分级
        2.3 RA活动期的诊断标准
        2.4 病情进展分期
        3 中医诊断标准
        3.1 中医疾病诊断标准
        3.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4 病例选择标准
        4.1 病例纳入指标
        4.2 排除病例指标
    二 研究方法
        1 临床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时间
        1.4 注意事项
        2 观察指标
        2.1 安全性
        2.2 疗效观察
        2.3 主要症状体征的计分标准
        3 疗效评定
        3.1 临床疗效评定
        3.2 证候疗效评定
        4 统计处理方法
    三 研究结果
        1 入组资料分析
        1.1 两组基本资料的可比性检测
        1.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水平组间比较(表4)
        1.3 治疗前两组关节功能积分比较(表5)
        1.4 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检查结果组间比较
        2 疗效分析
        2.1 对两组综合治疗效果的分析
        2.2 主要症候疗效分析
        2.3 关节功能分级的疗效评定
        2.4 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疗效评定
        3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RA活动期中医因理演变探讨
    2 除湿蠲痹汤治疗活动期RA的客观依据
        2.1 湿邪贯穿活动期的始终
        2.2 RA活动期症候均以湿邪为特征
    3 除湿蠲痹汤的方药特点及功效解析
    4 问题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6)湖湘医家痹病验方收集整理及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中医痹病的内涵、分类体系与古代论治理论发展
    1.1 中医文献中“痹”的病证性质
    1.2 中医痹病的内涵与分类体系
    1.3 古代痹病论治理论的发展
2 古今湖湘医家对痹病治疗理论的探讨
    2.1 古代湘医痹病治疗的文献研究
        2.1.1 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治痹思想
        2.1.2 郑玉坛《大方脉》治痹思想
        2.1.3 魏瑶《雪堂公医学真传》治痹思想
        2.1.4 鲍相璈《验方新编》治痹方
        2.1.5 萧琢如《遯园医案》治痹思想
        2.1.6 郑守谦《全体病源类纂》论痹病缘由
        2.1.7 邹亦仲《邹亦仲医案新编》治痹思想
        2.1.8 何舒《病因证治问答》治痹思想
    2.2 现代湘医对痹病治疗的探讨
        2.2.1 痹病病因、病机与治则的探讨
        2.2.2 辨治方法和方药运用的探讨
        2.2.2.1 痹病总体辨治原则与方法
        2.2.2.2 对骨关节病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3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4 对痛风病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5 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6 对肩臂痛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7 对腰腿痛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8 对坐骨神经痛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9 对痹痿证的辨治用药探讨
        2.2.3 对痹病特效药、动物药和有毒药物运用的讨论
3 湖湘痹病验方分类整理
    3.1 行痹
        3.1.1 寒湿阻滞证方
        3.1.2 风湿阻滞证方
        3.1.3 湿热阻滞证方
    3.2 着痹
        3.2.1 风湿阻滞证方
        3.2.2 寒湿阻滞证方
        3.2.3 风湿瘀阻证方
        3.2.4 脾虚湿阻证方
        3.2.5 湿热阻滞证方
    3.3 痛痹
        3.3.1 寒湿阻滞证方
        3.3.2 风湿阻滞证方
        3.3.3 寒热错杂证方
        3.3.4 湿热阻滞证方
        3.3.5 风痰血瘀证方
    3.4 热痹
        3.4.1 湿热阻滞证方
        3.4.2 瘀热阻滞证方
    3.5 皮痹
        3.5.1 寒湿阻滞证方
        3.5.2 湿热蕴结证方
        3.5.3 瘀血阻络证方
        3.5.4 脾肾两虚证方
        3.5.5 肝肾两虚证方
    3.6 脉痹
        3.6.1 寒湿阻滞证方
        3.6.2 阳虚寒凝证方
        3.6.3 寒凝血瘀证方
        3.6.4 热毒血瘀证方
    3.7 肉痹
        3.7.1 寒湿阻滞证方
        3.7.2 脾虚湿阻证方
        3.7.3 气血两虚证方
        3.7.4 寒热错杂证方
    3.8 筋痹
        3.8.1 寒湿阻滞证方
        3.8.2 瘀血阻络证方
        3.8.3 痰湿阻滞证方
        3.8.4 肝肾两虚证方
        3.8.5 气血两虚证方
    3.9 骨痹
        3.9.1 阳虚寒凝证方
        3.9.2 痰湿阻滞证方
        3.9.3 肝肾两虚证方
        3.9.4 气血两虚证方
    3.10 痛风
        3.10.1 寒湿阻滞证方
        3.10.2 瘀热阻滞证方
        3.10.3 湿热阻滞证方
    3.11 尫痹
        3.11.1 寒湿阻滞证方
        3.11.2 湿热瘀阻证方
        3.11.3 痰湿阻滞证方
        3.11.4 肾虚寒凝证方
        3.11.5 瘀血阻络证方
        3.11.6 气血两虚证方
    3.12 虚痹
        3.12.1 气血两虚证方
        3.12.2 肾虚寒凝证方
        3.12.3 肝肾两虚证方
        3.12.4 脾肾两虚证方
        3.12.5 血虚筋痿证方
    3.13 顽痹
        3.13.1 痰湿阻滞证方
        3.13.2 瘀热阻滞证方
        3.13.3 瘀血阻络证方
4 湖湘医家痹病证治规律
    4.1 湖湘医家治痹病证规律
        4.1.1 病——方对照,各类痹病对应验方数量与比例
        4.1.2 证——方对照,各类证型对应验方数量与比例
    4.2 湖湘医家痹病验方用药规律
        4.2.1 湖湘医家痹病验方用药概况
        4.2.2 湖湘医家痹病治疗组方规律
        4.2.2.1 药类组成及药物使用频次
        4.2.2.2 湖湘医家痹病常用药对
        4.2.2.3 对传统经方、名方的使用
    4.3 湖湘痹病治疗特色
        4.3.1 首重痛痹,寒湿阻滞证方多
        4.3.2 温阳散寒祛湿为大法
        4.3.3 痹病实证注重调和营卫气血
        4.3.4 重视虚实辨证,虚实夹杂证治方多
        4.3.5 重视养血益气,立方多用柔润之物
        4.3.6 湿热痹重燥湿与解毒
        4.3.7 久痹重视从瘀血论治
        4.3.8 久痹顽痹重视从脏腑虚损论治
        4.3.9 重视藤类药物和湖湘草药运用
    4.4 湖湘医家痹病治疗的常用内治法
        4.4.1 温阳散寒法
        4.4.2 清热解毒法
        4.4.3 清热利湿法
        4.4.4 攻补兼施法
        4.4.5 活血化瘀法
        4.4.6 补益肝肾法
        4.4.7 柔肝熄风法
        4.4.8 虫药搜剔法
    4.5 湖湘医家痹病治疗常见证型与治法方药
    4.6 外治法的特色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湖湘痹病验方收集来源(书籍类)
附录二 文献综述 湖南民间单验方收集整理情况概要
    注释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1.1 传统观点
    1.2 特殊观点
2 辨证方法
    2.1 传统辨证论治
    2.2 现代分期论治
        2.2.1 病情活动期:
        2.2.2 病情稳定期:
3 治疗方法
    3.1 祛风散寒除湿法
    3.2 祛风清热除湿法
    3.3 活血化瘀法
    3.5 补益肝肾法
    3.6 补气养血法
    3.7 搜风透骨法
4 思考与设想

(8)雷公藤多苷治疗RA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西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认识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
        2.1 VEGF家族
        2.2 VEGF受体
        2.3 VEGF的功能和研究进展
        2.4 VEGF与RA的关系
        2.5 结论
    3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
        3.1 雷公藤多苷
        3.2 沙利度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学建立
        前言
        1.1 大鼠VEGF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学建立
        1.2 大鼠VEGF R2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学建立
        1.3 大鼠内参基因GAPDH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1.4 人VEGF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1.5 人VEGF R2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学建立
        1.6 人内参基因GAPDH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讨论
    2 雷公藤多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2.1 CIA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2.2 CIA大鼠模型关节滑膜组织VEGF、VEGFR2 mRNA表达分析及雷公藤多苷干预作用
        2.3 CIA大鼠模型心、肺、肝、肾组织VEGF、VEGFR2 mRNA表达分析及雷公藤多昔干预 作用
        2.4 CIA大鼠血清中VEGF、VEGFR2分泌水平分析及雷公藤多苷干预作用
        讨论
    3 雷公藤多苷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细胞VEGF、VEGFR2 mRNA表达的影响
        前言
        3.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细胞培养
        3.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人滑膜细胞VEGF、VEGFR2 mRNA表达水平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龙蚁清风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英文缩写词简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
    第一章 龙蚁清风抗合剂治疗RA的临床疗效观察
        引言
        1.临床资料
        1.1 患者分组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中医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分期
        1.7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能分类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组
        2.3 其他药物
        3.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病情活动度
        3.3 疗效标准
        3.4 疗效分析
        3.5 统计方法
        4.结果
        4.1 两组疗效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后ESR、CRP值比较
        4.3 治疗组治疗前后Hb、RBC、PLT值比较
        4.4 两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的变化比较
        4.5 治疗过程中服用消炎止痛药物应用情况
        4.6 不良反应
        5.讨论
    第二章 龙蚁清风合剂对RA患者血TNF-α和T淋巴细胞的影响
        引言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来源
        1.2 正常人组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方法
        2.1 给药
        2.2 人TNF-α的检测
        2.3 人IL-6的检测
        2.4 T淋巴细胞数量测定
        2.5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外周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
        3.3 两组病人治疗前Dc4+细胞数量比较
        4.讨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部分
    第一章 CIA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主要试剂和药物
        1.1.1.1 造模试剂
        1.1.1.2 药物
        1.1.2 主要仪器
        1.1.3 实验动物
        1.2 实验方法
        1.2.1 CIA模型复制
        1.2.2 动物分组
        1.2.3 给药方法
        1.2.4 CIA模型评估
        1.2.4.1 一般情况观察
        1.2.4.2 大鼠体重增长数
        1.2.4.3 关节症状评分
        1.2.4.4 病理组织学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观察
        2.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2.3 关节炎指数积分
        2.4 病理组织学观察
        3.讨论
        附图1
        附图2
    第二章 龙蚁清风合剂对CIA大鼠滑膜NTF-αmRNA表达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主要试剂和材料
        1.1.2 主要仪器
        1.1.3 其他主要试剂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CIA滑膜及踝关节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1.2.2 CIA大鼠关节组织TNF-α、IL-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步骤
        1.2.3 CIA大鼠滑膜组织TNF-αmRNA、IL-6mRNA RT-PCR检测
        1.2.4 总RNA的抽提
        1.2.5 cDNA的合成
        1.2.6 引物设计与合成
        1.2.7 PCR反应
        1.2.8 反应条件
        1.2.9 PCR产物电泳及凝胶分析
        1.2.10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龙蚁清风合剂对CIA大鼠关节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
        2.2 龙蚁清风合剂对CIh大鼠关节组织IL-6表达的影响
        2.3 龙蚁清风合剂对CIA大鼠滑膜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影响
        2.4 龙蚁清风合剂对CIA大鼠滑膜组织IL-6mRNA子表达的影响
        3.讨论
讨论
结论
附图3
附图4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进展(综述)

(10)试论肝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1.1 肝血亏虚是RA发生的内因之一
    1.2 肝气不疏是RA的病理环节, 瘀血阻络是RA的主要病机
2 从肝论治RA
    2.1 疏肝活血通络治疗早中期RA
    2.2 滋补肝肾、化痰祛瘀治疗中晚期RA
3 结语

四、蔡光先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集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2]清热活血方抑制CIA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D]. 王海霞.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2)
  • [3]基于随机森林的类风湿关节炎证型判别模型研究[D]. 蔡晓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裴正学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证经验[J]. 梁恬,白丽君,陈光艳. 新中医, 2014(05)
  • [5]除湿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观察[D]. 杨凝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6]湖湘医家痹病验方收集整理及证治规律研究[D]. 葛晓舒.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10)
  • [7]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治研究进展[J]. 周彩云,王鑫,潘峥,唐今扬. 北京中医药, 2010(04)
  • [8]雷公藤多苷治疗RA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及机理研究[D]. 杨学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2)
  • [9]龙蚁清风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王银山.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9(09)
  • [10]试论肝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相关性[J]. 韩小飞,黄清春. 中医杂志, 2007(01)

标签:;  ;  ;  ;  ;  

蔡光宪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