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资外资产品占大半边天(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凤[1](2021)在《基于协同效应理论的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效果分析 ——以永辉超市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战略投资者凭借自身在资金、市场、技术等多方的优势逐渐受到一些上市企业的青睐,为其所投资的企业赋能,极大促进了它们的发展和转型。事实上,我国的商业银行最早开始进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活动,并借助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和改善经营业绩。近年来,愈来愈多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开始步入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行列。引进战略投资者于上市企业而言效果如何,值得深入探讨。一般来说,战略投资者入股后,投资双方会进行资源整合,以便实现协同效应。永辉超市正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本文首先介绍了协同效应的相关理论,然后结合永辉超市的案例,围绕为何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动因分析)、如何引进战略投资者(战略分析)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产生了何种效果这一思路进行展开论述。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的影响通过双方管理协同、财务协同、经营协同这三维度的实现路径和财务效果进行评价。在管理方面,采用凯茨模型研究其人力资源能力能否迁移到被投资企业并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经营方面,采用Porter的价值链模型,分析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是否使企业价值链的某些环节产生价值增值;财务方面,则采用波士顿矩阵分析企业双方能否实现财务资源上的互补。最后,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构建了财务指标对企业的协同效应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上述角度的整体衡量,我们发现战略投资者与永辉超市进行了良好的资源协同,并显着提升了永辉超市的经营绩效和行业竞争力,这为其他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夏元宵[2](2020)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民营经济已经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更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下和国际贸易格局深刻的调整下,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以深度整合国际市场、促进国际经济要素自由高效流动、推动全球资源高效配置为目的,联动亚欧非沿线国家经济政策融合,共同打造政治、经济、文化的利益共同体。我国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零起步到如今占比GDP60%的重大突破,经历了四十多年的艰辛成长。在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更应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全面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等诸多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全球经济衰退、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府对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支持不足、民营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限等都是阻碍民营企业国际化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有代表性民营企业如:华为集团、传化集团、华立集团、雅戈尔集团等国际化发展模式,来探索“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和趋势研究。从机遇与挑战并存视角,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实现的路径,一是国际化模式规避部分全球性常规问题,二是传统型国际化模式高效地推进我国对外政策落实,三是时代型模式能跳跃性地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闫海娟[3](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LG公司显示器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迅速普及,将市场竞争进入全新环境,各行各业纷纷下探互联网为背景的新营销策略。显示器行业历经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自20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网络基础建设的完善,消费模式及需求发生质的变化。传统营销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必须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探索新的营销策略。本研究,利用相关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对LG显示器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当前该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包括产品体系不能满足不同销售渠道的要求、不同定位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渠道运营比例失衡、促销活动相关投入及模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等。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本文运用4P营销理论作为基础,对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所处环境并找寻新的市场机会。其次,结合互联网营销特点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及升级、依托互联网消费模式对价格进行完善、平衡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开展促销活动扩大影响力。此外,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培养网络营销服务人才、构建并完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措施,助力LG显示器新营销策略的变革。通过本文研究,能够有效提升LG显示器的行业竞争力,帮助企业找到新的市场机会及盈利提升点,并有助于显示器行业良性发展。借助于互联网背景下LG显示器产品营销组合策略变革的研究,显示器厂商能够客观地分析行业发展现状、重新定位、改变营销观念、抓住时代发展机会,以实现自己竞争力及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王川[4](2019)在《MD集团热水器事业部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经济企稳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效有序进行。家电行业抓住机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世界经济亦回暖中,家电行业在国内外发展势头稳健良好。本文即是在此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下,探索MD热水器事业部以及以之代表的家电企业在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解决之道。本文重点研究MD热水器事业部的发展战略。第一章为研究概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研究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详细介绍了战略管理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章为MD热水器事业部现状分析,综合运用PEST、波特五力、SWOT等战略分析方法,总结MD热水器事业部在发展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第四章是MD热水器事业部发展战略建议,基于战略分析结论提出MD热水器事业部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战略项目分解。第五章是战略实施措施,依据发展战略提出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人力资源创新方面的具体措施。第六章为全文总结,对本文主要观点简单总结并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实践贡献在于以MD热水器事业部的现状调研和诊断为基础,确定以聚焦优势,转型增长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并设计战略实施方案,在技术、产品、服务、营销和人力资源方面落地战略目标。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以MD热水器事业部为研究对象,分析家电企业开展战略转型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特征,提出新环境下的家电企业发展战略措施和创新举措,为同类型公司战略创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王秋婧[5](2018)在《“资本空间化”视角下东莞村镇建设发展历史研究(1978-2008)》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异军突起。这样高速爆炸式增长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城镇建设,反映在多个中心——市、镇、村三级的平行开发建设,甚至早期村镇的建设快过于城市。许多地区迅速地从小农村发展为城市。而这其中东莞是利用外向经济,以村镇为主体发展的典型,其以“三来一补”为突破口带动乡村工业化的模式后来成为了珠三角农村城镇化的一种范式并被广泛利用。东莞从一个农业县到工业化城市的转变仅用了20年,而这个过程西方用了100年,亚洲“四小龙”用了40年。那么东莞为什么会如此爆炸式的增长?回顾以往“东莞模式”的研究,已有学者从经济、地理、制度等角度进行过阐述,但均未探究其内在的资本运作逻辑,如启动资本是如何获得的?资本在市镇村三级、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机制又是怎样的?资本的滚动运作又如何推动了空间的生产?而东莞的村镇建设又是如何以三来一补企业为源动力自下而上爆炸式增长起来的?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本文认为村镇建设发展的核心是资本力量的推动,是“资本”在东莞村镇这个地方“空间化”的结果。因此本文以揭示东莞近三十年村镇建设发展的历史特征和动力为目的,从“资本空间化”的角度探究东莞近三十年的村镇建设发展历程。文章共七章,主要分为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明确研究背景、对象;阐述空间生产与资本空间化的概念及其对本文的启示,引出本文研究视角;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研究内容目的、方法、研究意义与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宏观概述了东莞经济与建设发展历程。总结其经济发展、城乡建设资本来源、空间演变过程的历史特征,而后提出问题,并构建了资本空间化的解释框架与方法。第三、四、五章为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建设类型的分类方式,将村镇建设分为工业、住宅、基础设施建设三大类型,“三来一补”、工业区、市政基础设施、公益性基础设施、商品房、农民住宅建设六小类型,通过典型项目实证研究其资本空间化机制。六种建设类型均通过构建的“资本空间化”解释框架:出现原因、建设主体、资本来源(包括土地获取方式)、“资本空间化”运作机制(资本投入-再分配-推动空间生产)、空间化效应、示范作用、村镇两级角色变化、规划与制度的影响这几方面进行剖析,而后总结每个建设类型的“资本空间化”机制特征。第六章为总结部分。首先阐述了六种建设类型发展的内在联系,剖析六种建设类型如何共同构成村镇的发展,即从建设类型角度总结了其总体“资本空间化”机制运作的特征。研究发现,总体“资本空间化”机制的运作经历了“三来一补”建设形成触点——“对话”关系下建设类型逐渐丰富,规模逐步扩张——“对话”关系下多个增长点爆炸式发展三个阶段。东莞村镇的爆炸式发展并不是单一线性的发展,而是多个建设类型,多个分散增长点在不均衡的推力下平行发展的过程,这种自由混杂的发展方式是东莞爆炸式发展的核心。最后本文探究了“资本空间化”机制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了上级制度与规划两方面。东莞发展的过程中自主形成了很多制度创新以满足发展需求,这种非正规性是东莞村镇“资本空间化”机制的重要特征,而“自上而下”的制度不断介入对其进行干预。而东莞规划介入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最早作用于村镇,是一种自下而上需求导向型的规划,村镇规划作为资本空间化的工具极大地推动了东莞村镇的建设发展。
刘光磊[6](2016)在《XS电梯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在有限的可用建筑用地上,上天入地的各种建筑物高度在不断升高,未来五到十年,人类的居住空间有望达到千米以上,加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进行,所有的高层建筑内垂直交通都离不开电梯,所以,中国目前电梯业发展迅猛,举世瞩目。电梯市场如此巨大,行业竞争颇为激烈,国内外各大厂家品牌纷纷投资设厂,并在全国主要城市布局设点,但很多国内电梯品牌企业缺乏电梯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味追求低价恶性竞争,对产品质量及安全投入不够,加之一些客户对电梯行业缺乏认知,容易被低价劣质产品误导,导致中国电梯行业市场竞争的无序状态。XS电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目前是瑞士迅达集团控股企业,是从事电梯研发、制造、销售、安装及维修服务的专业化大型整梯供应商。本人从事电梯行业多年,对于国内及国际电梯行业的发展比较关注,尤其是国内像XS电梯有限公司一样快速成长发展的企业,更是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综合收集有关XS电梯有限公司的相关数据信息,主要在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主要竞争者三个层面上对XS电梯有限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其面临的各种机会和威胁。然后,以XS电梯有限公司以往发展的战略轨迹为基础,分析其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提出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并总结出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方案。最后,提出XS电梯有限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以实施公司战略所需的资源需求为基础,确定战略实施所需的各种主要措施,并指出战略实施的关键步骤。
单磊[7](2015)在《《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VIE结构的影响——兼谈其他外商投资制度改革》文中指出2015年1月19日,商务部公布了《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和起草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公众舆论迅速将焦点聚集到其中涉及的VIE问题上,互联网等外商投资限制类产业的有关人士和媒体反应尤为激烈。这是近一年以来VIE这个专业名词第二次大规模闯入公众视野,上一次是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前夕在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工作人员撰写的咨询报告
黑振佳[8](2015)在《JZ电缆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文中提出JZ电缆公司成立于1991年,公司占地180余亩,自成立以来,JZ电缆公司依托国内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精湛的生产技术以及一流的技术管理人员,成为了青岛主要的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在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简单的电线电缆生产加工,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方针和发展方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改良产品的生产工艺,创新产品的生产技术,逐渐成为屹立在胶州湾畔的线缆行业的先行者。但当前,国内电缆市场竞争者众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电缆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必须对于企业的营销策略做好规划,以保证企业能够长久的生存发展下去。本文总结了JZ电缆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分别分析该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发展趋势、行业竞争结构,在此基础上总结出Jz电缆公司发展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外部的机遇是:国家政策对电缆行业的扶持:铁路投资、三网融合、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规划使得电线电缆市场前景广阔;智慧城市、城镇化带来的广阔市场;“一带一路”带来的第四次投资热潮;环保型电缆前景广阔。外部的威胁是:行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多集中于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外资企业抢占高端市场;市场秩序混乱,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价格战争影响市场秩序;原材料波动大,利润率低;国内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上下游议价能力弱。在JZ电缆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过程中,本文从价值链中的辅助活动部分着手,详细分析了JZ电缆公司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研发等各项活动中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JZ电缆公司内部资源和能力,总结出了该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该企业内部优势明显,主要有:公司的资金较为充足,便于公司开展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具有较高研发水平的研发团队;产品质量监管严格,设备先进;产品种类齐全,且产品的技术较为领先。Jz电缆公司的主要劣势有:决策权过度集中,各个部门的部门职能划分需进一步明确;高端技术人才配置有待提升,未形成系统化、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公司在生产活动组织及管理制度落实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市场过度集中化,营销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分析了JZ电缆公司的行业的未来趋势以及其资源能力,借鉴4P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分析了JZ电缆公司的营销策略。本文认为,在电线电缆行业中,当前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竞争激烈,JZ电缆公司要想占据有利地位,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营销战略,适应市场需要;另一方面要重视产品研发,迎合市场需求,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研究成果提供了完整的企业营销战略分析体系以及具体方法,可以为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提供参考,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竞争战略。因此,本项研究成果对Jz电缆公司及行业内的企业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许家云[9](2015)在《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行为研究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文中指出作为学术界和政策层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全球贸易、投资及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在当前全球失衡和中美贸易巨额顺差的背景下,以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甚至将人民币汇率低估作为全球失衡的关键诱因,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更是变得异常高涨(Krugman,2010;Bergsten,2010)。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1994-2012年人民币的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分别达到64.31%和42.49%。其中,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实施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具体地: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通过计算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汇改当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截止到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1%。本文在此背景下全面系统地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微观影响,分别从出口企业生产率、企业出口的动态变化、多产品企业的出口行为以及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等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另外,本文对截止到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进行样本匹配,测算企业层面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标,从而更为准确地考察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行为的影响。并且作为拓展分析,本文分别基于企业出口动态、多产品企业的出口行为及出口产品质量的视角,在有关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出口企业的研究中,首次引入生存分析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从而丰富和拓展了这类文献的研究视角。本文主要包括八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具体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该部分我们回顾并梳理了关于汇率变动与贸易、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动态影响等相关文献。第三章为人民币汇率的制度演变与指标量化,首先对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路径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状况进行了回顾,然后介绍了企业层面贸易加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标的测算方法。第四章至第七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其中第四章考察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该章在第二章人民币汇率对企业生产率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和高度细化的海关数据实证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制造业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全面系统地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工业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首先构建了一个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将该影响具体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然后采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还进行了扩展分析,即进一步考察人民币汇率与企业出口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第六章是从多产品企业出口动态的角度考察人民币汇率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效应,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微观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依此给出相应的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生存分析模型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的出口价格、出口数量、出口产品范围和出口持续期等的影响,最后还进一步采用生存分析方法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对多产品企业中核心产品和非核心产品出口持续期的差异化影响。第七章则是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角度考察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效应,它或许是国内首篇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人民币汇率变动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的研究。该章首先测算了企业层面的贸易加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和产品质量指标,然后实证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第八章是全文的结论部分,该部分对全文结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然后得到相应的政策启示并给出该领域将来的研究方向。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最终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制造业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净效应为正,其通过企业资本劳动要素配置效应、企业选择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对制造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上述结论在考虑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稳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因企业是否为纯出口企业、贸易方式、技术水平和所有制的不同而具有显着的异质性;作为人民币汇率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制约因素,若企业融资能力越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越大。(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出口决策、出口价格、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并且从标准化系数来看,其对出口价格、出口数量和出口额的影响相对较大。这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集约边际,而不是扩展边际;另外,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出口行为具有显着的异质性影响;最后,通过采用离散时间生存分析模型的研究还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显着缩短了企业出口的持续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和企业出口关系研究的文献,为客观评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企业出口的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上的依据。(3)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企业出口价格下降,出口数量减少,且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和产品在多产品企业中地位的提高而显着增强;生存分析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有助于延长核心产品的出口持续期,但却缩短了非核心产品的出口持续期;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缩小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范围,并且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的集中度,即人民币升值使企业集中出口核心产品,加速了企业出口产品之间的优胜劣汰,长远来讲有益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竞争力。(4)人民币升值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是该效应因企业生产率水平、融资约束、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显着的异质性;通过对出口贸易进行分解,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新进入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但不利于退出企业;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新进入产品的质量提升,不利于退出产品,并且对持续存在的产品质量提高具有积极影响;此外,相比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质量提高更快;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的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显着缩短了出口低质量产品的企业的出口持续期,但却可以延长出口高质量产品的企业的出口持续期。本章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人民币升值有益于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论断,对我国继续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推动外贸产品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视角为中国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化、出口变动、出口产品范围以及产品质量升级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诠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文丰富了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异质性企业出口行为的研究,对我国继续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推动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黄洁[10](2015)在《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发起的服务贸易协定(Trade in Service Agreement,以下简称“TISA”)发源于世贸框架,目标是制定服务贸易国际新规则,推动全球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2 0年前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被认为存在很多不足,随着经济发展,该游戏规则也渐渐地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例如涵盖面不周严、实际适用范围模糊、最惠国待遇的例外与豁免规定被滥用且豁免期间不确定、市场准入与成员国对服务贸易的管制相矛盾等等,而TISA则有可能打开新的空间。谈判发起两年多以来,谈判基础框架及协定内容己大致敲定,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因此对于TISA的猜测和质疑不绝于耳,西方学界更是在多方面表现出担忧,认为TISA可能会侵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体系,对尚在恢复中全球金融危机再度造成重创,使得移民工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无法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也违反了WTO的基本原则。但不管怎样TISA还是标志着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TISA对各参与和未参与国可能带来的危害,我国应首先在国际经济中表明态度站稳立场,在TISA谈判阶段抓住话语权,积极维护本国利益。同时,为了防止在国际社会被边缘化,我国也于2013年9月3 0日正式宣布参加TISA谈判,并设立自贸区作为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试验区以积累经验,积极与我国台湾制定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定以期更好地与国际服务贸易协定接轨。但TISA的发起者尤其美国显得较为排斥中国的加入。其中不仅有对于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决心的怀疑,有出于遏制我国发展过快的私心,也有国家间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同的矛盾。对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质疑,我国也应审视自身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不足,完善国内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使国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早日与国际接轨。
二、合资外资产品占大半边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资外资产品占大半边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协同效应理论的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效果分析 ——以永辉超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2.1 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效果 |
2.1.1 战略投资者概念及特点 |
2.1.2 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效果 |
2.2 协同效应理论分析及评价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2.2.2 协同效应的分析 |
2.2.3 协同效应的评价体系 |
2.3 理论与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案例分析思路 |
3.2 案例的选取 |
3.3 资料收集与整理 |
3.4 信度与效度 |
第四章 案例介绍与分析 |
4.1 案例简介 |
4.1.1 案例双方介绍 |
4.1.2 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 |
4.2 永辉超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动因和策略分析 |
4.2.1 引入战略投资者动因分析 |
4.2.2 引入战略投资者策略分析 |
4.3 永辉超市引入战略投资者效果分析 |
4.3.1 基于凯茨模型的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
4.3.2 基于价值链模型的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
4.3.3 基于波士顿矩阵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
4.3.4 协同效应综合财务评价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局限 |
5.1 研究结论 |
5.2 实践启示 |
5.2.1 根据发展目标选择战略投资者 |
5.2.2 注重资源整合以发挥协同效应 |
5.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3.1 创新点 |
1.3.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概述 |
2.1 “一带一路”战略形成的国内外背景 |
2.1.1 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背景 |
2.1.2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发展特征 |
2.1.3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
2.2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 |
2.2.1 更加自由化、国际化的贸易规则 |
2.2.2 标准统一、自由便利的投资规则 |
2.2.3 更加公平、高效、开放、安全的国际金融规则 |
2.2.4 新一代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的规则体系 |
2.3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
2.3.1 促进全球新经济增长带 |
2.3.2 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 |
2.3.3 创新区域新型合作模式 |
第三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及特征 |
3.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
3.1.1 改革开放之前民营经济发展时期(1949-1978) |
3.1.2 改革开放早期民营经济发展时期(1979-1991) |
3.1.3 改革开放中期民营经济发展时期(1992-2011) |
3.1.4 “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 |
3.2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区域性特征 |
3.2.1 沿海地区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 |
3.2.2 中部地区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 |
3.2.3 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 |
3.2.4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特征 |
3.3 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因素 |
3.3.1 企业家对国际商机的认识 |
3.3.2 国际化初始期的资源要求 |
3.3.3 国际化企业的竞争战略 |
3.3.4 国际化的时间与企业绩效 |
第四章 “一带一路”与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 |
4.1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机遇 |
4.1.1 加强国际区域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
4.1.2 带动国内产业发展增强国内国际产业联动效应 |
4.1.3 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与生产技术提高自身争竞力 |
4.1.4 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
4.2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挑战 |
4.2.1 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经济衰退 |
4.2.2 境外投资保障支持条件不健全 |
4.2.3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
4.3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发展趋势 |
4.3.1 国际化模式克服全球性问题 |
4.3.2 传统型模式落实政策面保障 |
4.3.3 时代型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
第五章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对策分析 |
5.1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案例分析 |
5.1.1 华为集团:技术创新铸就了新辉煌 |
5.1.2 传化集团:外企合资的新范式 |
5.1.3 华立集团:多元化投资的典范 |
5.1.4 雅戈尔集团:中国的皮尔卡丹 |
5.1.5 民营企业国际化典型案例启示 |
5.2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的路径分析 |
5.2.1 政府营造企业国际化的良好环境 |
5.2.2 民营企业传统型国际化模式 |
5.2.3 民营企业时代型国际化模式 |
5.3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对策分析 |
5.3.1 适应国际环境变化 |
5.3.2 推进国家政策落实 |
5.3.3 促进民营企业创新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词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互联网背景下LG公司显示器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4P营销组合理论概述及理论基础 |
2.2 互联网营销产生与发展研究 |
2.3 互联网营销概念及特点 |
2.4 互联网对显示器行业发展研究 |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LG公司概况及环境分析 |
3.1 企业概况 |
3.2 互联网背景下LG显示器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策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文化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3 互联网背景下LG显示器行业环境分析 |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3.3 新入者威胁 |
3.3.4 代替品的威胁 |
3.3.5 竞争对手分析 |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LG显示器营销组合现况及问题分析 |
4.1 产品体系现况及问题 |
4.2 渠道建设现况及问题 |
4.3 产品价格现况及问题 |
4.4 促销策略现况及问题 |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LG显示器营销策略的完善 |
5.1 互联网影响下产品策略改进 |
5.2 互联网影响下渠道策略改进 |
5.3 互联网影响下价格策略改进 |
5.4 互联网影响下促销策略改进 |
5.5 互联网背景下LG显示器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5.5.1 组织结构扁平化 |
5.5.2 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
5.5.3 构建全面管理体系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MD集团热水器事业部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理论选择 |
二、战略竞争理论 |
三、PEST分析 |
四、波特五力模型 |
五、SWOT分析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MD热水器事业部现状分析 |
第一节 MD集团及热水器事业部发展概况 |
第二节 MD热水器事业部的PEST分析 |
一、政治环境分析 |
二、经济环境分析 |
三、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四、技术环境分析 |
第三节 MD热水器事业部的竞争战略分析 |
一、总成本领先战略 |
二、差异化战略 |
三、专一化战略 |
第四节 MD热水器事业部的五力模型分析 |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
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
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分析 |
五、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分析 |
第五节 MD热水器事业部的SWOT分析 |
一、优势分析 |
二、劣势分析 |
三、机会分析 |
四、威胁分析 |
第六节 发展战略对比分析结论 |
第四章 MD集团热水器事业部战略发展建议 |
第一节 战略定位 |
第二节 战略目标 |
第三节 战略项目分解 |
一、整体战略目标与具体战略目标分解 |
二、四大品类战略项目分解 |
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分解 |
三、营销战略分解 |
四、人力资源战略分解 |
第五章 MD热水器事业部战略实施的主要措施 |
第一节 产品创新 |
一、产品升级和换代 |
二、家电增值服务延展 |
第二节 技术创新 |
一、布局全球研发中心 |
二、建立全球创新中心 |
三、提高研发投入 |
第三节 营销创新 |
一、国内市场营销 |
二、国际市场营销 |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
一、丰富研发和制造人才引进机制、完善年轻员工培训晋升机制 |
二、创新人员激励机制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资本空间化”视角下东莞村镇建设发展历史研究(1978-200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3 相关理论及本课题研究视角概念的界定 |
1.3.1“空间生产”理论与“资本空间化”概念 |
1.3.2 我国空间生产理论的实证研究综述 |
1.3.3“空间生产”理论与“资本空间化”概念对本课题研究的启示 |
1.3.4 本文研究视角及概念界定——“资本空间化”视角 |
1.4 本课题的相关研究综述 |
1.4.1 中国改革开放后城镇发展的经济学解释研究 |
1.4.2 珠三角城镇发展特征及其动力的相关研究 |
1.4.3 东莞乡村城镇化发展历史的相关研究 |
1.4.4 文献综述小结 |
1.4.5 研究内容与目的 |
1.4.6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1.6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东莞的宏观经济与建设发展历程 |
2.1 东莞历史发展的阶段划分与分析框架 |
2.1.1 东莞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 |
2.1.2 东莞宏观经济与建设发展历程分析框架 |
2.2 经济起步阶段(1978—1984) |
2.2.1 经济发展过程 |
2.2.2 城乡建设的资金来源 |
2.2.3 土地获取方式 |
2.2.4 空间演变过程 |
2.3 经济快速发展阶段(1985-1994) |
2.3.1 经济发展过程 |
2.3.2 城乡建设的资金来源 |
2.3.3 土地获取方式 |
2.3.4 空间演变过程 |
2.4 经济稳步发展期(1995-2000) |
2.4.1 经济发展过程 |
2.4.2 城乡建设的资金来源 |
2.4.3 土地获取方式 |
2.4.4 空间演变过程 |
2.5 经济发展转型阶段(2001-2008) |
2.5.1 经济发展过程 |
2.5.2 城乡建设的资金来源 |
2.5.3 土地获取方式 |
2.5.4 空间演变过程 |
2.6 本章小结 |
2.6.1 经济发展特征总结 |
2.6.2 城乡建设的资本来源变化特点 |
2.6.3 空间演变过程特点总结 |
2.6.4 提出问题:资本是如何运作推动了东莞爆炸式的空间生产? |
2.6.5“资本空间化”机制的解释框架与解释方法 |
第三章. 工业建设的资本空间化机制研究 |
3.1 三来一补企业建设——村镇的原始资本积累 |
3.1.1“三来一补”企业的发展历程 |
3.1.2 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县级) |
3.1.3 镇、村两级“三来一补”企业“资本空间化”机制 |
3.2 工业园区建设——资本积累下的大规模生产 |
3.2.1 村集体自主筹资撬动外资介入类型——横坑村万荣工业园区 |
3.2.2 民间资本撬动外资介入类型——篁村宏远工业区 |
3.2.3 外资直接介入建设类型——寮步镇华南工业城 |
3.3 本章小结 |
3.3.1“三来一补”企业为什么会落在东莞爆炸式发展? |
3.3.2 名义上的“三来一补”企业成为东莞发展的原始动力 |
3.3.3 县镇村三级所属企业的“资本空间化”机制的区别 |
3.3.4 工业区是村镇吸引投资与集约利用土地的产物 |
3.3.5 村集体经济的兴衰取决于“资本空间化”路径的选择 |
3.3.6 个人意志与组织能力在村镇早期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3.3.7 民办与村镇办工业区的“资本空间化”机制区别 |
3.3.8 工业区作为经济增长点直接带动了空间扩张 |
3.3.9 工业建设类型的资本空间化机制要素总结 |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空间化机制研究 |
4.1 市政性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 |
4.1.1 全国首创集资修桥“以桥养桥”项目——高埗大桥 |
4.1.2 规划指导下的规模统筹建设项目——横坑村基础设施建设 |
4.1.3 市场投资公司化运作项目——虎门镇虎门大桥 |
4.1.4 规划指导下镇统筹建设项目——寮步镇基础设施建设 |
4.2 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
4.2.1 旧建筑-集资-集体资本投入建设——横坑小学 |
4.2.2 华侨集资到政府投入“联合办学”——寮步镇教育设施 |
4.3 本章小结 |
4.3.1 市政性基础设施从筑巢引凤工具逐步转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4.3.2 早期基础设施呈现出“自下而上”基层自主建设的特点 |
4.3.3 早期村镇规划呈现出“自下而上”的需求导向特点 |
4.3.4 基础设施建设类型的资本空间化机制要素总结 |
第五章. 住宅建设的资本空间化机制 |
5.1 商品房建设——镇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市场资本的空间化 |
5.1.1 名义上的农村“集资房”类型——集体土地上的住宅建设 |
5.1.2 正规商品房类型——国有土地上的住宅建设 |
5.2 农民住宅建设——个人资本的空间化 |
5.2.1 上级土地管理制度对农民住宅建设的影响 |
5.2.2 村集体分户制度及个人资本积累对农民住宅建设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5.3.1 名义上的农村“集资房”是村镇为经济利益而发展出的制度创新 |
5.3.2 国家制度的介入使得名义上的农村“集资房”逐步落幕 |
5.3.3 商品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村工业区建设提供启动资金 |
5.3.4 农民住宅的建设发展是个人、村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博弈的结果 |
5.3.5 住宅建设类型的资本空间化机制要素总结 |
第六章. 东莞村镇发展的“资本空间化”机制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究 |
6.1 不同建设类型的内在联系及总体“资本空间化机制”的特征 |
6.2 村镇政府视角下的“资本空间化”运作机制特征 |
6.2.1 经济起步阶段——三来一补、集体企业开发为主的机制运作(1978-1991) |
6.2.2 经济过渡至腾飞阶段——土地流转为主的机制运作(1992-1994) |
6.2.3 经济腾飞阶段——村镇分异的机制运作(1995 至今) |
6.3“资本空间化”机制的影响因素剖析 |
6.3.1 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与自上而下的制度介入 |
6.3.2 规划的介入对资本空间化机制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6.4.1 不同建设类型的内在联系及总体“资本空间化”机制的特征总结 |
6.4.2 村镇政府的“资本空间化”机制特征总结 |
6.4.3 自上而下的制度对“资本空间化”机制的影响总结 |
6.4.4 规划的介入对“资本空间化”机制的影响总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1.1“资本空间化”机制推动了东莞村镇的爆炸式发展 |
7.1.2 村镇政府视角下的“资本空间化”机制特征 |
7.1.3 自上而下的制度对“资本空间化”机制的影响 |
7.1.4 村镇规划对“资本空间化”机制的影响及其角色转变 |
7.2 讨论:东莞自下而上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市政府的角色是什么? |
7.3 创新点 |
7.3.1 研究视角的创新性 |
7.3.2 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性 |
7.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6)XS电梯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XS电梯有限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XS电梯有限公司发展历程与现状 |
一 XS电梯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历程 |
二 XS电梯有限公司的企业现状 |
第二节 XS电梯有限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 |
第三节 XS电梯有限公司竞争力分析 |
一 优秀企业对比分析 |
二 企业核心资源与能力分析 |
第四节 XS电梯有限公司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
一 优势分析 |
二 劣势分析 |
第三章 XS电梯有限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 政治、法规环境 |
二 经济、政策环境 |
三 社会、人文环境 |
四 资本、技术环境 |
第二节 竞争环境分析 |
一 潜在加入者的威胁 |
二 替代品的威胁 |
三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四 购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
第三节 主要竞争者分析 |
第四节 企业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 |
一 机会分析 |
二 威胁分析 |
第四章 XS电梯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
第一节 XS电梯有限公司的既往战略轨迹 |
第二节 XS电梯有限公司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 |
第三节 XS电梯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 |
第四节 XS电梯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
一 实用高效 |
二 简单易行 |
三 动态灵活 |
四 科学前瞻 |
第五章 XS电梯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 |
第一节 战略实施所需的资源配置 |
一 人力资源 |
二 财务资源 |
三 技术资源 |
四 市场营销 |
第二节 战略实施的主要措施 |
一 保持核心竞争力,深化管理 |
二 关注产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 |
三 加强信息化建设,拓宽营销渠道 |
四 加强品牌建设,做好危机公关和客户关系管理 |
第三节 战略实施的关键步骤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VIE结构的影响——兼谈其他外商投资制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VIE的概念和由来 |
二、“实际控制”标准使VIE结构失去规避功能 |
三、互联网企业境外境内上市路径分析 |
四、存量VIE结构互联网企业的处理 |
五、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其他问题 |
六、《外国投资法》出台前景分析 |
(8)JZ电缆公司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研究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4P、4C理论 |
2.3 市场营销战略 |
2.4 相关行业文献 |
第3章 我国电缆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产业结构分析 |
3.3 国内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特点 |
3.3.1 区域分布集中 |
3.3.2 行业集中度低 |
3.3.3 私营企业占主导,外资、其他性质企业占有重要地位 |
3.4 竞争格局分析 |
3.5 电缆公司外部环境综合分析 |
第4章 电缆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电缆公司发展概况 |
4.2 电缆公司组织结构分析 |
4.2.1 决策权过于集中 |
4.2.2 中下层管理者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
4.2.3 各部门职责划分有待明确 |
4.3 JZ电缆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
4.3.1 高端技术人才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
4.3.2 员工培训体系不健全 |
4.3.3 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
4.4 电缆公司产品研发分析 |
4.4.1 产品研发 |
4.4.2 研发人员 |
4.4.3 研发设施 |
4.5 电缆公司生产经营分析 |
4.5.1 资金情况 |
4.5.2 生产情况 |
4.6 电缆公司市场营销分析 |
4.6.1 市场过于集中化 |
4.6.2 营销队伍建设有点加强 |
4.7 JZ电缆公司内部环境综合分析 |
4.8 JZ电缆公司SWOT分析表 |
第5章 JZ电缆公司营销战略的制定 |
5.1 市场细分 |
5.1.1 市场细分的类型 |
5.1.2 市场细分的评价 |
5.2 目标市场选择 |
5.2.1 公司目标市场选择模式 |
5.2.2 公司目标市场选择方案 |
5.3 JZ电缆公司市场定位战略 |
5.3.1 JZ公司现有产品综合定位 |
5.3.2 JZ电缆公司市场定位的竞争战略 |
第6章 Jz电缆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 |
6.1 产品策略 |
6.1.1 产品组合策略:一体化或系列化 |
6.1.2 提高产品质量 |
6.1.3 产品包装环保美观 |
6.1.4 优质的售后服务 |
6.2 价格策略 |
6.2.1 定价原则 |
6.2.2 定价方案 |
6.3 渠道策略 |
6.3.1 传统渠道 |
6.3.2 网络渠道 |
6.4 促销策略 |
6.4.1 人员推销 |
6.4.2 广告宣传 |
6.4.3 社会化媒体推广 |
6.4.4 公共关系 |
第7章 JZ电缆公司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
7.1 优化组织结构 |
7.1.1 决策权下放 |
7.1.2 提升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
7.1.3 建立学习型组织 |
7.1.4 明确部门职责,畅通沟通渠道 |
7.1.5 强化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 |
7.2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
7.2.1 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
7.2.2 健全薪酬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
7.2.3 建立健全企业员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
7.3 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
7.3.1 了解产品的发展趋势 |
7.3.2 加大产品创新 |
7.4 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
7.4.1 控制成本驱动因素 |
7.4.2 企业价值链再造 |
7.5 加大营销力度 |
7.5.1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
7.5.2 加强对销售人员针对企业的培训 |
7.5.3 销售后勤人员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工作的计划性 |
7.5.4 积极协助分公司处理与客户的关系 |
第8章 结语 |
8.1 本论文所做工作 |
8.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行为研究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1.2.2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汇率决定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1 汇率的相关概念界定 |
2.1.2 汇率决定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汇率传递理论 |
2.2.1 关于汇率传递效应的国外研究 |
2.2.2 关于汇率传递效应的国内研究 |
第三节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国内外研究 |
2.3.1 关于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国外研究 |
2.3.2 关于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国内研究 |
第四节 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行为的影响 |
2.4.1 汇率变动与出口企业生产率 |
2.4.2 汇率变动与企业出口动态 |
2.4.3 汇率变动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与指标量化 |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路径分析 |
3.1.1 汇率制度分类 |
3.1.2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历程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 |
第三节 企业层面人民币汇率指标的构造与测算 |
3.3.1 汇率测算方法概述 |
3.3.2 选取实际有效汇率测算企业层面人民币汇率变动 |
3.3.3 数据库的匹配 |
3.3.4 贸易加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 |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生产率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 |
4.2.1 计量模型设定 |
4.2.2 指标测度 |
4.2.3 数据说明 |
第三节 估计结果及分析 |
4.3.1 基准回归 |
4.3.2 分组回归 |
4.3.3 稳健性分析 |
第四节 进一步分析: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民币汇率、企业出口边际与出口动态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模型 |
第三节 计量模型、变量和数据 |
5.3.1 计量模型构建 |
5.3.2 指标测度与数据说明 |
第四节 基准估计结果及分析 |
5.4.1 基准估计结果 |
5.4.2 人民币汇率与企业出口行为:“集约边际”与“扩展边际” |
5.4.3 稳健性分析 |
第五节 人民币汇率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异质性影响 |
5.5.1 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 |
5.5.2 企业规模的异质性 |
5.5.3 企业融资约束的异质性 |
5.5.4 企业所有制和贸易方式的异质性 |
第六节 拓展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企业出口持续时间 |
5.6.1 数据处理及初步分析 |
5.6.2 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动态:多产品企业的视角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说 |
第三节 模型构建、指标测度及数据 |
6.3.1 计量模型构建 |
6.3.2 指标测度 |
6.3.3 数据说明 |
第四节 实证分析及结果 |
6.4.1 人民币汇率对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和出口量的影响 |
6.4.2 汇率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和出口产品集中度的影响 |
6.4.3 稳健性检验 |
第五节 人民币汇率与多产品企业的出口持续期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数据与模型构建 |
7.2.1 计量模型构建 |
7.2.2 指标测度 |
7.2.3 数据说明 |
第三节 基准估计结果及分析 |
7.3.1 基准估计 |
7.3.2 异质性分析 |
7.3.3 稳健性分析 |
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动态分解 |
第五节 产品质量视角下人民币汇率对企业出口持续期的影响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8.1.1 主要结论 |
8.1.2 政策启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
(10)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学界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三、本文基本框架 |
第一章 GATS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概述 |
第一节 服务贸易概述 |
一、服务贸易的重要性 |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范围 |
第二节 GATS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及法制现状 |
一、GATS的主要内容 |
二、我国在GATS中的具体承诺 |
三、我国服务贸易国内立法 |
第三节 GATS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 |
第二章 服务贸易协定(TISA)概述 |
第一节 服务贸易协定谈判的起步 |
一、西方国家发起谈判的原因 |
二、各国积极寻求加入谈判的原因 |
第二节 服务贸易协定的具体内容 |
一、目的 |
二、框架和结构 |
三、所涉领域 |
四、市场准入 |
五、国民待遇 |
第三节 服务贸易协定谈判进程简介 |
第四节 TISA与GATS的异同 |
一、GATS与TISA的相似点 |
二、GATS与TISA的不同点 |
第五节 TISA可能带来的危害 |
一、对WTO框架内造成的损害 |
二、TISA对服务行业的可能造成的危害 |
第三章 阻碍我国加入TISA谈判的客观因素和制度因素 |
第一节 我国为加入TISA所作的尝试 |
一、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
二、签订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定 |
三、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
四、建设中韩自由贸易区 |
第二节 国外的客观阻力 |
一、美国挑起的舆论压力 |
二、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经济遏制 |
第三节 国内的客观阻力 |
一、国内既得利益者的阻碍 |
二、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重 |
三、试验地积累经验举步维艰 |
四、国内服务贸易结构水平较低 |
第四节 国内的制度因素 |
一、税收制度不合理 |
二、对于外资进入我国市场所涉审批权限过严过繁琐 |
三、服务贸易立法中未能妥善贯彻在GATS中的承诺 |
四、服务贸易行业法律缺失 |
第四章 对于我国构成TISA谈判开放条件的建议 |
第一节 对于客观因素的建议 |
一、普及服务贸易知识 |
二、对外协同争取共同利益 |
第二节 制度性建议 |
一、改善税收制度 |
二、循序渐进放宽外资准入 |
三、立法谈判中秉持原则 |
四、建立服务业环境评估制度 |
五、建立服务贸易基本法并完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合资外资产品占大半边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协同效应理论的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效果分析 ——以永辉超市为例[D]. 张亚凤.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D]. 夏元宵.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3]互联网背景下LG公司显示器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 闫海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4]MD集团热水器事业部发展战略研究[D]. 王川. 厦门大学, 2019(08)
- [5]“资本空间化”视角下东莞村镇建设发展历史研究(1978-2008)[D]. 王秋婧.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6]XS电梯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D]. 刘光磊. 郑州大学, 2016(03)
- [7]《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VIE结构的影响——兼谈其他外商投资制度改革[J]. 单磊. 互联网金融法律评论, 2015(02)
- [8]JZ电缆公司营销战略研究[D]. 黑振佳. 山东大学, 2015(06)
- [9]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行为研究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 许家云. 南开大学, 2015(01)
- [10]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D]. 黄洁.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