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及发展前景分析

天然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及发展前景分析

一、天然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和开发前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许明向[1](2020)在《烷基糖苷乳化天然维生素E及其乳液抗氧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烷基糖苷(Alkyl Polyglycoside简称APG)是一类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具有表面张力低、活性高、去污能力强,对皮肤刺激性小,自然环境中易被分解,具有清洁、环保等特点。在多个行业如美容、餐饮、医药、清洁、建材、生化、物料等应用领域前景较好,有良好的应用。天然维生素E能够抑制自由基的氧化反应,且其活性较人工合成的VE更高,这种天然VE市场前景广阔,已在化妆品、营养保健、卫生医疗、餐饮食品等多个行业大规模应用。本论文首先通过HLB值的测定、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及与吐温80的复配比例,得到烷基糖苷(APG1214)的最佳乳化条件;然后利用烷基糖苷的乳化特性,通过Turbiscan法、粒径分布法、离心快速检测法,明确了烷基糖苷乳化天然维生素E的最佳用量及最佳乳化工艺;最后在建立的酸性乳饮料和含DHA复原乳模型基础上,将乳化好的天然维生素E乳液应用到模型中,验证乳液的抗氧化性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乳化法确定了烷基糖苷(APG1214)的HLB值约在11.79~12.86之间。通过乳化温度、乳化时间的单因素梯度实验,明确了烷基糖苷(APG1214)的最佳乳化条件为:95℃、60min;以吐温80复配烷基糖苷(APG1214)的乳化作用,经过乳液的稳定性测试,得到吐温80与烷基糖苷(APG1214)以3:2时得到的乳液稳定性较好,在3000r/min状态下离心处理30min不出现分层,粘度值为35.4mpa·s,55℃高温2天不出现分层,常温40天不出现分层。(2)通过将乳化剂溶解在70℃~75℃条件热水中,将预热到65℃~80℃的天然维生素E加入到体系中,剪切搅拌60min,用高压均质机均质3次的乳液制备方法,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均质压力及均质温度对乳化天然维生素E的影响,利用Turbiscan检测、粒度检测、离心快速检测的方法评估制得的天然维生素E乳液稳定性,确定了天然维生素E的乳液中最佳的乳化剂用量比例为3.0%,工艺中最佳均质压力为30Mpa,最佳均质温度为75℃。(3)通过建立酸性乳饮料模型及含DHA复原乳模型,以POV值评判方法发现天然维生素E乳液具有明确的乳脂抗氧化效果;以风味品评方法,验证了天然维生素E乳液在防止DHA等油脂类原料氧化具有显着的效果;研究的结果表明烷基糖苷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利用其乳化的天然维生素E乳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为更好的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一种有前景的途径。

宋增光[2](2020)在《紫红曲霉发酵薏米促α-生育酚富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α-生育酚是维生素E中含量最丰富、活性最高的一种形式,多存在于植物油中,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抗衰老、促生育等多重生理功能。α-生育酚的耐热性非常好,作为营养补充剂、抗氧化剂在食品热加工中使用效果尤为突出、应用前景广泛。目前,α-生育酚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萃取蒸馏或化学合成,存在提取难、得率低、纯度差、成本高、环境不友好等问题;而酶催化法则技术复杂、推广困难。因此,为获得操作简便、安全高效、成本低廉的微生物发酵富集α-生育酚的方法,本研究在前期科研基础上,拟采用紫红曲霉发酵杂粮及副产物,筛选促α-生育酚高产的优质基质;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发酵条件,实现α-生育酚高效富集;同时对发酵过程动态监测,拟构建紫红曲霉固态发酵促α-生育酚富集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并从紫红曲霉转录组学分析,初探其高效富集的分子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杂粮基质筛选:薏米、苦荞、甜荞、藜麦4种杂粮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组分,薏米中的蛋白质、脂肪、总糖显着高于其他杂粮,以薏米作为发酵基质可为紫红曲霉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且糊化后的薏米粒均匀分散无粘连,更利于紫红曲霉菌丝生长。4种杂粮均含α、γ、δ三种生育酚,其中α-生育酚含量最高;接种紫红曲霉固态发酵后,三种生育酚含量均显着增加,α-生育酚增幅最大(P<0.05);薏米基质α-生育酚增量达6.68倍,且发酵产物获得最高色价(1333.03 U/g),显着优于其他杂粮(P<0.05)。紫红曲霉在薏米基质上生长旺盛,色泽红艳,发酵结束后收获的薏米红曲粉感官评价最好,色价最高,生育酚高效富集突出,因此可作为最佳发酵基质,进行后继研究。(2)紫红曲霉固态发酵促α-生育酚富集工艺研究及发酵动力学模型构建:以紫红曲霉为菌种,薏米为发酵基质,α-生育酚含量为指标对紫红曲霉固态发酵薏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产物累积动态跟踪,得出α-生育酚最佳收获期为发酵第10天。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料液比2:1,紫红曲霉接种量15%,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10 d,可收获α-生育酚高达12.414 mg/m L,较优化前提高3.99倍,且红曲色价同步增加到1458.26 U/g,较优化前提高1.09倍。在优化工艺基础上,构建紫红曲霉固态发酵菌体生长动力学、α-生育酚生成动力学、底物总糖消耗动力学模型,并通过验证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模型解析α-生育酚合成的发酵类型属于生长部分偶联型,产物生成和细胞生长呈正比但时间有延滞,这为发酵过程管理、代谢调控、目标物收集,实现连续发酵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3)基于转录组的α-生育酚高产富集机理初探:转录组测序后GO分类表明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与代谢过程;其中又主要表现在结合与催化活性两个功能上;KEGG分类中代谢占比最大,代谢通路Unigene序列基因占比高,共包括31条代谢通路,主要涉及酶活性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维生素代谢、辅助因子与能量代谢等通路。综合差异基因GO与KEGG富集分析,α-生育酚的合成累积可能受到络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的影响,主要涉及的gene ID及上调倍数为:c4955-g1(1.156)、c5440-g7(1.1826)、c4553-g1(1.2051)。其中络氨酸合成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导致络氨酸的含量增加进一步促进了α-生育酚合成通路前体物质4-羟苯丙酮酸及尿黑酸的增加,此过程伴随着一系列氧化还原酶、磺基转移酶基因高表达,其共同促进代谢合成α-生育酚。

令狐克川[3](2019)在《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蛋鸡产蛋后期的产蛋率和鸡蛋品质均会随蛋鸡日龄的延长而下降,因此提高此阶段蛋鸡的产蛋率及蛋品质有利于提高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但目前尚缺少其对蛋鸡产蛋后期影响的相关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天然维生素E在蛋鸡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及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试验由三部分组成:试验一研究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270只66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天然维生素E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天然维生素E蛋鸡的产蛋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 4.13%和3.01%(P>0.05)。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P<0.05)。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维生素E在肝脏中的沉积量(P<0.05);与添加100 mg/kg天然维生素E相比,添加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维生素E在血清中的沉积量(P<0.05)。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空肠脂肪酶、胰腺胰蛋白酶活性(P<0.05),显着提高蛋鸡空肠的相对长度(P<0.05)。试一验二研究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同试验一。试验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对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IgG、IgM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降低其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着提高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降低其MDA含量(P<0.05),提高空肠黏膜过氧化氢酶(CAT)和GSH-Px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显着提高了蛋鸡空肠黏膜Nrf2、GSH-Px1和Cu/Zn-SOD mRNA的水平(P<0.05)。试验三旨在研究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和不同储存时间蛋品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同试验一。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21 d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和蛋壳厚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天然维生素E组的鸡蛋保存14 d后蛋白高度较高(P<0.05)。日粮中添加天然维生素E对鸡蛋保存不同时间的失重率无影响(P>0.05)。天然维生素E可显着提高蛋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降低其MDA含量(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维生素E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鸡产蛋后期产蛋率,并提高蛋鸡产蛋后期血清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沉积量、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功能和蛋品质。此外,在本研究的条件下,日粮中添加200 mg/kg天然维生素E对改善蛋品质和提高蛋鸡抗氧化功能的作用效果比100 mg/kg更好。

潘鹏[4](2019)在《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维生素E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维生素E是维生素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良好药物价值的抗氧化剂。由于在食品、饲料、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维生素E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地增加。目前,化学合成的维生素E占据市场的80%以上,提升维生素E的产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化学合成是市场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其传统的合成方法存在诸多弊端:1、需要使用大量的酸性催化剂,容易对生产设备造成腐蚀;2、催化剂的无法循环利用,增加了生产成本;3、反应时间过长,影响了生产效率;4、后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造成了环境污染。随着绿色化学理念的提倡,减少环境污染是现代化工生产的当务之急。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新材料受到极大关注。它具有稳定性好、不易挥发、有机物的相容可调、催化活性高等优点。于是在合成维生素E的过程中,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可以解决催化剂选择性差、催化活性不好、无法回收利用等问题。因此,离子液体应用在合成维生素E产业中具有广阔的前景。首先,在本论文中介绍了四种不同Lewis酸性离子液体的制备,制备的酸性离子液体如:[TEA-PS][ZnCl3]、[TEA-PS][ZnBr2Cl]、[BMIM][ZnCl2Br]、[BMIM][ZnBr3],并将其应用于催化合成维生素E,经过大量实验发现[BMIM][ZnBr3]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然后,通过单因素变量法筛选得到合成维生素E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5 h、异植物醇:2,3,5-三甲基氢醌二乙酯:离子液体=1:1.02:0.25(摩尔比)。最终,催化合成维生素E的收率可达95.54%。同时,对离子液体进行循环性能检测,离子液体循环使用6次,催化效果没有太大变化,并利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对离子液体进行了结构表征。由于离子液体呈现粘稠液体状态,因此在催化剂的循环利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催化剂的大量残留,为了解决催化剂的残留问题,对合成的酸性离子液体进行固载化。本论文是通过离子液体负载于硅胶制备得到固载化的酸性离子液体[BMIM][ZnBr3]/硅胶,并将其应用于催化合成维生素E,然后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到维生素E缩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7 h、异植物醇:2,3,5-三甲基氢醌二乙酯=1:1(摩尔比)、催化剂的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20%。最终,反应的收率为91.85%。同时,也将催化剂进行循环利用实验,并对硅胶固载化离子液体进行了红外、热重表征。本论文的研究表明了酸性离子液体应用在催化合成维生素E的反应中具有很好的效果,为离子液体应用于维生素E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沈斌[5](2019)在《酿酒酵母中异源合成维生素E(生育三烯酚)的研究》文中提出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化合物,它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机能的必需维生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癌、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等功能。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E,必须从外界摄取。维生素E包括四种生育酚和四种生育三烯酚,相比生育酚,生育三烯酚具有更好的降低胆固醇、抗氧化、抗癌、抗炎症和心脏保护等功能。天然维生素E只存在于光合生物中,如藻类、蓝藻和绿色植物。市面上的天然维生素E主要从植物油脱臭馏出物中提取,但其含量低、来源有限、且分离难度大,导致生产成本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化学合成的维生素E,是外消旋的α-生育酚,生物活性较低,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本研究基于合成生物学理念,以安全、高效的酿酒酵母作为底盘细胞,参照光合生物中维生素E的合成途径,结合酿酒酵母内源的莽草酸途径和甲羟戊酸途径(MVA),构建产维生素E的酿酒酵母工程菌株。首先,从拟南芥、蓝藻、烟草等光合生物中克隆一系列合成维生素E的关键基因,以EGFP作为报告基因,初步筛选可以在酿酒酵母中异源表达的酶,并结合密码子优化和产物检测,获得5个具有催化活性的关键酶,分别为HPPD,syHPT,MPBQMT,TC和γ-TMT。然后利用课题组之前构建的pUMRI系列组装载体,将这五个途径基因逐步整合到过表达tHMG1和CrtE并敲除GAL80的酿酒酵母菌株YS40中,构建出能够合成γ-生育三烯酚和α-生育三烯酚的重组酵母菌株YS-16,测得γ-生育三烯酚的产量为172.9μg/g干重,α-生育三烯酚为71.3 μg/g干重。为了进一步提高MPBQMT,TC和y-TMT的表达水平和催化效率,对这三个拟南芥来源的酶进行叶绿体转运肽的预测和切除,构建得到优化菌株YS-16C,其总生育三烯酚的产量提高了 1.59倍,其中γ-生育三烯酚的产量为395.2 μg/g干重,α-生育三烯酚为236.1μg/g干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过表达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syHPT,TC和γ-TMT,构建出高产菌株YS-356C,相比出发菌株YS-16,其总生育三烯酚产量提高了 7.54倍,达到2.09 mg/g干重,其中γ-生育三烯酚的产量为1407.9μg/g干重,α-生育三烯酚为677.4μg/g干重。同时,结合上游莽草酸途径和MVA途径的优化,并增加内源SAM的供应,通过综合调控,进一步提高生育三烯酚的产量。这是首次在非光合生物中实现γ-生育三烯酚和α-生育三烯酚的异源合成,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合成天然维生素E,为天然维生素E的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罗静[6](2019)在《不同产地青稞天然维生素E分离、氧化活性及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稞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作物,一直以来作为粮食、食品原料、酿造原料、饲料广泛应用于高原地区,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麦其他变种也有广泛的栽培和应用。目前,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是高原地区特色的营养食品,而不同产地不同粒色也有不同的营养品质。由于青稞主要作为全谷物食品,在精深加工利用方面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利用不同提取方法对不同产地青稞中的维生素E含量和主要功能进行研究,并通过荧光标记微卫星技术对不同产地青稞亲缘关系进行比较研究,为将来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试验采用正向Venusil XBP Silica柱,优化了维生素E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得到最佳条件为测定波长265nm,流速1.0mL/min,正己烷:异丙醇=95:5(v/v),柱温30℃,进样量10μL。同时通过单因素实验,以KOH添加量、皂化时间、皂化温度、抗氧化剂添加量为指标,并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因素水平,分析得到皂化法提取青稞维生素E的最佳条件为,KOH添加量1.98ml,皂化时间34.15min,皂化温度87.3℃,抗氧化剂添加量5.25ml,在此条件下可得到维生素E最大提取含量370.236μg/g。采用超声法对不同产地青稞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以液固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为考察因素,研究了各因素对不同产地青稞维生素E提取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因素水平,综合分析得到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7.27:1,超声温度59.33℃,超声时间56.24min,在此条件下得到最大维生素E提取含量为1982.74μg/g。采用亚临界萃取法对不同产地青稞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萃取温度、液料比、萃取时间三个因素对亚临界萃取不同产地青稞维生素E的影响,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对亚临界萃取进行工艺优化,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得到亚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2.33℃,液料比25.92:1,萃取时间67.19min,在此条件下得到总维生素E提取含量为2213.72μg/g。验证比较不同提取方式,皂化法提取青稞维生素E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相比误差范围在2%以内;超声提取法和亚临界萃取法得到的青稞维生素E实际值与理论值相比误差范围在1%以内。同时对比不同产地青稞维生素E提取含量,超声提取法得到的维生素E提取量是皂化法的5倍。2、采用TBARS法探究不同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添加量对脂质过氧化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质过氧化抑制率随着添加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质量浓度为350μg/mL时,各产地的抑制曲线都达到顶点,并且云南青稞>四川青稞>青海青稞>西藏青稞。采用POV值测定法探究不同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对棕榈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云南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相较于其他三个产地活性更高,尤其是在第6-8天期间,POV值分别为32.95-0.15meq/kg和39.91-0.21meq/kg,相较于其他三个产地显着更低。实验得到对棕榈油抗氧化活性最适宜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添加量为实验时最大值36μg/g。3、对随机分布于青稞7条染色体上的21对微卫星引物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对前文研究采用的4个农家品种和已鉴定的9个青稞品种进行亲缘关系比较分析并绘制得到了11个不用品种青稞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有17对引物检测到了多态性位点,占所筛选引物的80.95%,17对引物一共检测到了8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4.82个,片段长度在143-388bp之间。其中位于染色体7H上的Bmag206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最多,有13个。Shannon’s指数在0.5481-2.3593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变化范围在0.2389-0.8702之间,17个标记当中有9个高度多态性位点,占标记总量的52.94%,对不同产地青稞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遗传相似系数在0.6206-0.9706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206时,材料被分成了2大类,产地为云南昆明的农家种Y1单独被分成了一类,其余材料归为另一类。17对微卫星标记引物能很好的将11个不同产地青稞品种分别开来,且不同来源的品种亲缘关系远近不一,来源于不同产地的青稞品种也可能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张朋杰[7](2019)在《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以磷脂(PC)为脂质材料包埋生物抗氧化剂(白藜芦醇,天然维生素E,维生素C)制备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以脂质体模拟非均相生物体系,亚麻籽油乳状液模拟非均相食品体系。通过硫氰酸铁(FTC)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法检测脂类氧化进程,研究脂质体内生物抗氧化剂对磷脂的抗氧化规律、生物抗氧化剂溶液和生物抗氧剂脂质体对亚麻籽油乳状液的抗氧化活性及抗氧化规律。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白藜芦醇、天然维生素E和维生素C脂质体。通过对脂质体平均粒径及分布、Zate电位和包封率的测定分析,确定了3种脂质体最佳制备浓度均为0.4 mg/mL;平均粒径分别为158.9±1.5 nm,174.2±2.2 nm,146.3±0.8 nm;多不分散指数(PDI)分别为0.242±0.013,0.250±0.008,0.256±0.021;Zeta电位分别为-38.8±0.7 mV,-38.9±1.8 mV,-32.5±1.5 mV;包封率分别为81.3±0.9%,92.1±0.8%,76.4±0.6%。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脂质体的形貌,3种脂质体形状呈圆形,大小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研究了脂质体的储藏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脂质体在4℃恒温储藏条件下的稳定性明显优于25℃;在4℃恒温储藏条件下的最佳保存日期分别为15天、8天和3天;储藏稳定性强弱排序为:白藜芦醇脂质体>天然维生素E脂质体>维生素C脂质体。体外释放实验证明,所制备的脂质体释放曲线符合典型的释放受控曲线,缓释效果明显。研究了脂质体内生物抗氧化剂对磷脂的抗氧化规律。结果表明,这3种抗氧化剂均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抗氧化活性;通过FTC法和TBARS法测量吸光度,观察并分析抗氧化规律,得出3种抗氧化剂的最佳抑制浓度分别为0.6mg/mL、0.8 mg/mL和0.6 mg/mL;在最佳抑制浓度下研究了3种抗氧化剂对磷脂氧化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剂对磷脂的氧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生物抗氧化剂对磷脂的抗氧化性能强弱排序为:天然维生素E>白藜芦醇>维生素C。研究了生物抗氧化剂溶液和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对亚麻籽油乳状液的抗氧化活性。通过3种生物抗氧化剂溶液和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对亚麻籽油乳状液氧化在不同时间段的抑制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对亚麻籽油乳状液的抗氧化作用优于生物抗氧化剂溶液。制备了0.8 mg/mL天然维生素E和维生素C复合脂质体,探究天然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天然维生素E和维生素C复合脂质体比单一的天然维生素E或维生素C脂质体对乳液的抗氧化效果更强且持久,说明天然维生素E和维生素C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推测出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在油水乳液复杂体系中的抗氧化机理;提出了使用脂质体同时包封脂溶性抗氧化剂和水溶性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方案。

容欧[8](2017)在《茶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维生素E(Vitamin E,VE),是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以及具有生育酚生理活性的衍生物的总称,是人们发现最早的维生素之一。天然维生素E以其生理活性高、营养丰富、安全可靠的特点,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目前维生素E的提取主要为植物油脂及其精炼过程中的脱臭馏出物,如菜籽油、棉籽油等。近年来随着我国油茶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广,茶油的产量逐步升高,从而茶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脱臭馏出物产量也逐渐增大。但对茶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的开发利用却少有报道且缺乏系统性。本研究以茶油精炼过程中的中间制品与副产物为原料,维生素E为对象,确定精炼过程中维生素E在各阶段的损失及精炼副产物中的含量,探讨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提取的预处理工艺、提取条件,并对提取后的维生素E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性能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茶油精炼过程中维生素E的变化选取精炼各个不同阶段的中间制品及其副产物为原料,研究精炼对茶油中各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及副产物中各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精炼对茶油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大,甾醇、类胡萝卜素、多酚、黄酮在精炼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维生素E在精炼阶段损失较大尤其在脱臭阶段损失最为严重,由318 mg/kg降低至82.43 mg/kg,致使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含量很高,为1213mg/kg。(2)茶油脱臭馏出物预处理工艺研究由于茶油脱臭馏出物中组分复杂,游离脂肪酸、甘油酯等含量高,且这些物质与维生素E的性质相似,不利于维生素E的分离,必须对脱臭馏出物进行甲酯化以提高维生素E的选择性,实验分别选用甲醇为反应溶剂,硫酸和大孔树脂为催化剂,酯化率为衡量指标,研究甲酯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硫酸作为催化剂,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时间120 min、料液比1:1、温度65℃、催化剂用量2%,此条件下酯化率为98.05%,反应后脱臭馏出物酸价为1.23 KOHmg/g。以NKC-9型大孔树脂作为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添加吸水剂硅胶能大大提高酯化率;搅拌速率大于100rpm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不明显;颗粒大小对酯化率基本无影响;催化剂添加量为20%、料液比(m:v)为1:3、温度为65℃为反应的最适条件,该条件下脱臭馏出物的2h酯化率为94.07%。两者对比表明大孔树脂作为催化剂具有操作简单,催化剂易于回收利用,所以选取NKC-9大孔树脂为实验过程中的催化剂。(3)茶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的提取工艺优化采用溶剂法对甲酯化后的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进行提取,探讨了提取溶剂、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搅拌速率对维生素E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无水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4,提取时间为43 min,提取温度为59℃,搅拌速率为126 rpm,通过实验验证得到提取率为94.06%,该条件下维生素E的纯度为40.51%。(4)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维生素E将提取得到的维生素E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实验筛选出D201×4对天然维生素E具有较好的吸附解析能力,其吸附量达到331.7 mg/g,解析率为92.34%。静态吸附曲线研究表明吸附时间为5 h吸附达到饱和状态。等温吸附线的研究表明浓度为25mg/m L时吸附量最大,为385.84 mg/m L。实验对等温吸附线进行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发现Freundlich模型拟合度更高,更能反映吸附过程。动态吸附结果表明最佳流速为2m L/min、上样浓度为10mg/m L;径高比为1:6;解析流速为2m L/min,该条件下维生素E的回收率为93.77%,纯度为91.23%。(5)维生素E的应用研究对维生素E的脂质抗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抗紫外辐射性能以及微乳制备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脂质抗氧化方面,维生素E粗品优于纯化后维生素E,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维生素E的添加量对油脂抗氧化的影响中发现,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效果增强,同时维生素E基本在油脂氧化反应的后期才能够观察到明显的效果;在自由基清除方面,茶油与维生素E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对维生素E的抗紫外辐射研究表明,维生素E的加入能够强化油脂的紫外吸收性能,同时维生素E对230310nm条件下的紫外吸收性能影响最强;微乳制备的最佳配方为乳化剂Tween80,助乳化剂丙三醇,水:丙三醇为1:1,茶油:维生素E为2:1,此条件下微乳区面积为39.07%。

张婧菲,胡志萍,王恬[9](2015)在《天然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维生素E是一类脂溶性、具抗氧化功能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的维生素。与人工合成的维生素E相比,天然维生素E具有安全性好、活性高等特点。天然维生素E的相关衍生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维生素添加剂应用于动物生产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主要综述了天然维生素E的组成、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天然维生素E的相关衍生产品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张雪,官丽莉,李海燕,李校堃[10](2013)在《天然维生素E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维生素E(Vat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是非常重要的抗氧化剂之一。本文介绍了天然维生素E的结构、生理功能及检测方法,并对天然维生素E的开发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二、天然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和开发前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和开发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烷基糖苷乳化天然维生素E及其乳液抗氧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表面活性剂
    1.2 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
        1.2.1 烷基糖苷的特性
        1.2.2 烷基糖苷的应用
    1.3 维生素E
        1.3.1 维生素E的结构
        1.3.2 天然VE的生化性质
        1.3.3 天然VE抗氧化原理
    1.4 乳状液
        1.4.1 乳状液
        1.4.2 乳化液形成机理
        1.4.3 乳化液的稳定性
        1.4.4 乳状液的失稳类型
    1.5 食品级O/W乳状液的制备
        1.5.1 乳化剂
        1.5.2 乳状液的制备方法
    1.6 抗氧化评价—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方法
第二章 烷基糖苷乳化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烷基葡萄糖苷(APG1214)的HLB值
        2.3.2 乳化温度对烷基葡萄糖苷乳化效果的影响
        2.3.3 乳化时间对烷基葡萄糖苷乳化效果的影响
        2.3.4 与吐温80 及进行复配,测试乳液的稳定性
    2.4 结论
第三章 烷基糖苷乳化天然维生素E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乳化剂的最佳用量
        3.3.2 最佳均质压力
        3.3.3 最佳均质温度
    3.4 结论
第四章 乳液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和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酸性乳饮料的POV值
        4.3.2 含DHA复原乳的风味品评
        4.3.3 结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紫红曲霉发酵薏米促α-生育酚富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紫红曲霉及其固态发酵
    1.2 薏米及其活性物质
    1.3 发酵动力学研究现状
    1.4 生育酚及α-生育酚
        1.4.1 结构和性质
        1.4.2 生物合成
        1.4.3 提取制备
        1.4.4 富集高产
    1.5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1.6 立题意义
    1.7 研究内容
        1.7.1 紫红曲霉发酵促生育酚高产的杂粮基质筛选
        1.7.2 紫红曲霉发酵促α-生育酚富集工艺优化及发酵动力学模型构建
        1.7.3 基于转录组学的紫红曲霉固态发酵薏米促α-生育酚富集机理初探
第二章 紫红曲霉发酵促生育酚高产的杂粮基质筛选
    引言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水分
        2.2.2 灰分
        2.2.3 总淀粉
        2.2.4 总糖
        2.2.5 脂肪
        2.2.6 总蛋白
        2.2.7 发酵工艺
        2.2.8 感官评价
        2.2.9 色价分析
        2.2.10 生育酚测定
    2.3 结果分析
        2.3.1 杂粮原料感官
        2.3.2 杂粮的营养
        2.3.3 菌株活化与复检
        2.3.4 发酵工艺
        2.3.5 发酵产物感官分析
        2.3.6 发酵产物色价评价
        2.3.7 发酵产物生育酚测定
        2.3.7.1 标品检测及标曲制作
        2.3.7.2 生育酚含量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薏米紫红曲霉固态发酵工艺优化及动力学模型构建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方法
        3.2.1 发酵方法
        3.2.2 生物量测定方法
        3.2.3 薏米紫红曲霉固态发酵工艺优化
        3.2.3.1 薏米紫红曲霉固态发酵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3.2.3.2 薏米紫红曲霉固态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试验
        3.2.4 α-生育酚含量的测定
        3.2.5 薏米紫红曲霉固态发酵动力学模型构建
        3.2.5.1 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构建
        3.2.5.2 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构建
        3.2.5.3 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构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薏米紫红曲霉促α-生育酚富集的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
        3.3.2 α-生育酚最佳收获期确定
        3.3.3 薏米紫红曲霉固态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3.3.4 响应面分析结果
        3.3.5 薏米紫红曲霉固态发酵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
        3.3.5.1 薏米紫红曲霉固态发酵动力学曲线
        3.3.5.2 菌体生长动力模型拟合结果
        3.3.5.3 产物合成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
        3.3.5.4 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转录组的薏米红曲霉固态发酵促α-生育酚高产机理初探
    引言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RNA提取
        4.2.2 RNA-Seq文库构建及测序
        4.2.3 数据组装
        4.2.4 基因功能注释与代谢途径富集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转录组组装与统计
        4.3.2 基因功能注释
        4.3.3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4.3.4 代谢途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维生素E的结构及性质
        1.1 维生素E的结构
        1.2 维生素E的性质
    2 天然维生素E的来源及应用
        2.1 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
        2.2 天然维生素E的制备
        2.3 维生素E的应用
        2.4 天然维生素E的应用前景
    3 天然维生素E的合成及利用机制
        3.1 维生素E的合成
        3.2 维生素E的吸收
        3.3 维生素E的转运
        3.4 维生素E的代谢
    4 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4.1 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
        4.2 维生素E的免疫作用
        4.3 维生素E的促繁殖性能作用
        4.4 维生素E的抗应激作用
        4.5 维生素E与动物产品质量
        4.6 动物的维生素E缺乏症
    5 蛋鸡产蛋后期的生理特点及蛋品质的影响因素
        5.1 蛋鸡产蛋后期的生理特点
        5.2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5.3 影响蛋品质的因素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及设计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指标测定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器官指数的影响
        2.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组织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
        2.5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器官指数的影响
        3.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维生素E沉积的影响
        3.5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试验二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及设计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指标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2.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4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空肠黏膜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5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空肠黏膜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3.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抗氧化功能及相关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试验三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和不同储存时间蛋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及设计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1.5 指标测定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2.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鸡蛋不同储存时间蛋品质的影响
        2.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3.2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不同储存时间蛋品质的影响
        3.3 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蛋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就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维生素E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维生素E的应用价值
        1.2.1 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1.2.2 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1.2.3 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1.2.4 在饲料行业的应用
    1.3 维生素E的研究进展
        1.3.1 天然维生素E的研究进展
        1.3.2 合成维生素E的研究进展
    1.4 离子液体的概述
        1.4.1 离子液体的定义
        1.4.2 离子液体的发展
        1.4.3 离子液体的种类与特性
        1.4.4 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
        1.4.5 离子液体的应用
    1.5 固载化离子液体的概述
        1.5.1 载体的种类
        1.5.2 固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
        1.5.3 固载化离子液体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论文选题意义
        1.6.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酸性离子液体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装置图
    2.3 酸性离子液体的制备
        2.3.1 季铵盐类磺酸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
        2.3.2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制备
    2.4 离子液体催化剂的表征
        2.4.1 离子液体的结构表征
        2.4.2 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表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维生素E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装置图
    3.3 维生素E乙酸酯的合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离子液体的影响
        3.4.2 反应时间的影响
        3.4.3 反应温度的影响
        3.4.4 反应原料配比的影响
        3.4.5 离子液体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4.6 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
    3.5 反应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维生素E
    4.1 引言
    4.2 实验用品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装置图
    4.3 实验部分
        4.3.1 硅胶固载化[BMIM][ZnBr_3]离子液体的合成
        4.3.2 维生素E乙酸酯的合成
    4.4 固载化离子液体以及产品的表征
        4.4.1 固载化离子液体[BMIM][ZnBr_3]/硅胶的表征
        4.4.2 维生素E乙酸酯的表征
        4.4.3 固载化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表征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固载化离子液体的筛选
        4.5.2 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4.5.3 进行最佳工艺条件的实验验证
        4.5.4 固载化离子液体的循环性能
    4.6 反应机理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酿酒酵母中异源合成维生素E(生育三烯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1 绪论
    1.1 维生素E概述
        1.1.1 维生素E及其化学结构
        1.1.2 维生素E的来源
        1.1.3 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与用途
        1.1.4 维生素E的市场价值与前景
    1.2 维生素E的生产方式与现状
        1.2.1 维生素E的化学合成
        1.2.2 维生素E的生物提取
    1.3 维生素E的生物合成途径
    1.4 维生素E的异源合成研究进展
    1.5 酿酒酵母代谢改造的研究进展
        1.5.1 酿酒酵母中莽草酸途径的研究进展
        1.5.2 酿酒酵母中MVA途径的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2 维生素E生物合成途径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仪器设备
        2.2.2 生物材料、菌株和质粒
        2.2.3 生化试剂和药品
        2.2.4 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2.3 实验方法
        2.3.1 植物和莱茵衣藻RNA提取与反转录
        2.3.2 细菌和集胞藻DNA的提取
        2.3.3 分子克隆实验
        2.3.4 酿酒酵母化转感受态制备与转化
        2.3.5 pUMRI基因组装工具的整合
        2.3.6 酿酒酵母整合型基因的验证
        2.3.7 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荧光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拟南芥cDNA中维生素E合成关键基因的挖掘
        2.4.2 密码子优化拟南芥来源的6个基因
        2.4.3 挖掘不同来源的GGH基因
        2.4.4 挖掘不同来源的HPT和HGGT基因
    2.5 本章小结
3 维生素E生物合成途径的构建与产物检测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仪器设备
        3.2.2 生物材料、生化试剂和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
        3.3.1 用pUMRI组装载体构建维生素E合成途径
        3.3.2 YPD培养基摇瓶发酵培养
        3.3.3 SD培养基摇瓶发酵培养
        3.3.4 酵母细胞干重测量
        3.3.5 酵母胞内产物的提取
        3.3.6 维生素E HPLC分析条件
        3.3.7 中间代谢产物LC-MS分析条件
        3.3.8 酵母胞外产物尿黑酸(HGA)的检测
        3.3.9 标准曲线的制作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确定HPPD功能酶的催化活性
        3.4.2 确定SyHPT功能酶的催化活性
        3.4.3 鉴定NiGGH功能酶的催化活性
        3.4.4 确定MPBQMT功能酶的催化活性
        3.4.5 确定TC功能酶的催化活性
        3.4.6 确定γ-TMT功能酶的催化活性
        3.4.7 YS-16工程菌株中生育三烯酚产量的测定
    3.5 本章小结
4 α-生育三烯酚合成途径的优化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 实验方法
        4.3.1 基于酵母菌株YS-16的过表达
        4.3.2 SAM2基因的克隆
        4.3.3 集胞藻PCC6803来源的SyMPBQMT、SyTC、SyTMT基因克隆与表达
        4.3.4 油棕果实RNA的抽提与反转录
        4.3.5 油棕来源的EguMPBQMT、EguTC、EguTMT基因克隆与表达
        4.3.6 叶绿体转运肽的预测和切除
        4.3.7 基于优化酵母菌株YS-16C的过表达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合成途径中限速酶的鉴定
        4.4.2 过表达限速酶syHPT基础上的途径优化
        4.4.3 增加SAM供应以提高甲基转移酶的催化活性
        4.4.4 克隆其他来源的MPBOMT、TC和γ-TMT
        4.4.5 MPBQMT、TC和y-TMT叶绿体转运肽的切除
        4.4.6 基于合成途径综合优化的菌株构建与发酵培养
    4.5 本章小结
5 上游莽草酸途径和MVA途径的优化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 实验方法
        5.3.1 Aro10和Aro3的敲除
        5.3.2 Aro4和Aro7突变体的构建
        5.3.3 TKL1,Aro1和TyrC基因的克隆
        5.3.4 YPL062W的敲除和CrtE03M的过表达
        5.3.5 SAM2的过表达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基于菌株YS-16的莽草酸途径改造
        5.4.2 基于过表达菌株YS-3的莽草酸途径改造
        5.4.3 基于优化菌株的莽草酸途径改造
        5.4.4 基于优化菌株YS-3CM MVA途径的改造
        5.4.5 基于优化菌株YS-34CM增加SAM的供应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绪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不同产地青稞天然维生素E分离、氧化活性及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青稞概述
        1.1.1 青稞的起源及驯化历史
        1.1.2 青稞的种植区域及产值
        1.1.3 青稞的应用价值
    1.2 青稞中的活性物质
        1.2.1 β-葡聚糖
        1.2.2 黄酮类化合物
        1.2.3 γ-氨基丁酸
        1.2.4 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
    1.3 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方法
        1.3.1 皂化萃取法
        1.3.2 超声辅助提取
        1.3.3 超临界CO_2 萃取
        1.3.4 亚临界萃取
    1.4 微卫星标记技术原理及应用
        1.4.1 微卫星标记技术简介
        1.4.2 微卫星标记与其它分子标记技术的比较
        1.4.3 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应用
        1.4.3.1 绘制指纹图谱
        1.4.3.2 目标基因的标定
        1.4.3.3 构建遗传图谱
    1.5 立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立题意义和背景
        1.5.2 主要研究内容
2 不同方法提取不同产地青稞天然维生素E及工艺优化
    2.1 皂化法提取青稞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优化
        2.1.1 材料与方法
        2.1.1.1 实验材料
        2.1.1.2 主要试剂
        2.1.1.3 仪器与设备
        2.1.1.4 试验方法
        2.1.1.4.1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1.4.2 色谱条件的选择
        2.1.1.4.3 皂化法提取青稞生育酚
        2.1.1.4.4 单因素实验设计
        2.1.1.4.5 响应面实验条件优化
        2.1.2 结果与分析
        2.1.2.1 色谱柱最佳条件优化结果
        2.1.2.2精密度实验与加标回收率实验
        2.1.2.3 单因素实验结果
        2.1.2.3.1 KOH添加量对提取含量的影响
        2.1.2.3.2 皂化时间对提取含量的影响
        2.1.2.3.3 皂化温度对提取含量的影响
        2.1.2.3.4 抗氧化剂添加量对提取含量的影响
        2.1.2.4 皂化法提取的响应面优化分析
        2.1.3 小结与讨论
    2.2 超声法提取青稞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优化
        2.2.1 材料与方法
        2.2.1.1 实验材料
        2.2.1.2 主要试剂
        2.2.1.3 仪器与设备
        2.2.1.4 试验方法
        2.2.1.4.1 超声提取青稞天然维生素E
        2.2.1.4.2 单因素实验
        2.2.1.4.3 响应面实验条件优化
        2.2.2 结果与分析
        2.2.2.1 超声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
        2.2.2.1.1 提取剂加入量对青稞维生素 E 提取含量的影响
        2.2.2.1.2 超声温度对青稞维生素E提取含量的影响
        2.2.2.1.3 超声时间对青稞维生素E提取含量的影响
        2.2.2.2 超声提取的响应面优化分析
        2.2.3 小结与讨论
    2.3 亚临界萃取不同产地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优化
        2.3.1 材料与方法
        2.3.1.1 实验材料
        2.3.1.2 主要试剂
        2.3.1.3 仪器与设备
        2.3.1.4 试验方法
        2.3.1.4.1 亚临界萃取青稞天然维生素E
        2.3.1.4.2 单因素实验
        2.3.1.4.3 亚临界萃取响应面实验优化
        2.3.2 结果与分析
        2.3.2.1 亚临界萃取单因素实验结果
        2.3.2.1.1 萃取温度对青稞维生素E提取含量的影响
        2.3.2.1.2 液料比对青稞维生素 E 提取含量的影响
        2.3.2.1.3 萃取时间对青稞维生素E提取含量的影响
        2.3.2.2 亚临界萃取的响应面优化分析
        2.3.2.3 不同提取方法验证实验
        2.3.3 小结与讨论
3 不同产地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探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仪器与设备
        3.1.4 试验方法
        3.1.4.1 TBARS法-脂质过氧化抑制实验
        3.1.4.2 棕榈油加速氧化试验
        3.1.4.3 未添加抗氧化剂的对照组实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添加量对脂质过氧化抑制率的影响
        3.2.2 不同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对棕榈油的抗氧化活性
        3.2.2.1 不同产地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添加下棕榈油的POV值分析
        3.2.2.2 四川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对棕榈油的抗氧化作用影响
        3.2.2.3 西藏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对棕榈油的抗氧化作用影响
        3.2.2.4 青海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对棕榈油的抗氧化作用影响
        3.2.2.5 云南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对棕榈油的抗氧化作用影响
        3.2.2.6 不同产地青稞维生素E提取物对棕榈油抗氧化抑制效果对比
    3.3 小结与讨论
4 不同产地青稞亲缘关系比较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仪器与设备
        4.1.4 试验方法
        4.1.4.1 基因组提取
        4.1.4.2 引物选择和荧光标记
        4.1.4.2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4.1.4.3 毛细管电泳及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DNA完整性结果分析
        4.2.2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
        4.2.3 毛细管电泳图谱分析
        4.2.4 不同产地青稞的聚类分析
        4.2.5 不同产地青稞指纹图谱的构建
    4.3 小结与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SSR引物信息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7)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脂质的氧化及危害
        1.1.1 脂质的氧化
        1.1.2 脂质氧化的危害
    1.2 生物抗氧化剂概述
        1.2.1 生物抗氧化剂的来源
        1.2.2 生物抗氧化剂的抗氧化
    1.3 生物抗氧化剂的应用
        1.3.1 生物抗氧化剂在均相系统中的应用
        1.3.2 生物抗氧化剂在非均相系统中的应用
    1.4 脂质体概述
        1.4.1 脂质体在食品中的应用
        1.4.2 脂质体在医药中的应用
    1.5 立题背景及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PBS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配制
        2.2.2 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的制备
        2.2.3 生物抗氧化剂含量测定
        2.2.4 生物抗氧化剂标准曲线的绘制
        2.2.5 包封率的测定
        2.2.6 脂质体的粒径及分布
        2.2.7 脂质体的Zeta电位测定
        2.2.8 脂质体的形貌
        2.2.9 脂质体的储藏稳定性试验
        2.2.10 脂质体体外释放实验
        2.2.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生物抗氧化剂的HPLC分析
        2.3.2 生物抗氧化剂标准曲线
        2.3.3 脂质体的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和包封率
        2.3.4 脂质体的TEM分析
        2.3.5 脂质体的储藏稳定性分析
        2.3.6 脂质体的体外释放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脂质体中生物抗氧化剂对磷脂的抗氧化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的制备
        3.2.2 DPPH法评价生物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
        3.2.3 FTC法检测过氧化物(LOOH)的生成量
        3.2.4 TBARS法检测丙二醛(MDA)的生成量
        3.2.5 抑制率的计算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DPPH法评价生物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
        3.3.2 生物抗氧化剂浓度对磷脂氧化的影响
        3.3.3 不同生物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抗氧化剂对亚麻籽油乳状液的抗氧化研究
    4.1 材料与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生物抗氧化剂溶液的制备
        4.2.2 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的制备
        4.2.3 亚麻籽油乳状液的制备
        4.2.4 FTC法检测LOOH的生成量
        4.2.5 TBARS法检测MDA的生成量
        4.2.6 抑制率的计算
        4.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生物抗氧化剂溶液对乳状液的抗氧化研究
        4.3.2 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对乳状液的抗氧化研究
        4.3.3 生物抗氧化剂溶液与脂质体的抗氧化性能对比
        4.3.4 天然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4.3.5 食品乳液复杂体系的油脂氧化机制及抗氧化机理探讨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茶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维生素E简介
        1.1.1 天然维生素E的结构
        1.1.2 天然维生素E的理化性质
        1.1.3 天然维生素E功能特性
        1.1.4 天然维生素E的来源
        1.1.5 天然维生素E应用
        1.1.5.1 维生素E在食品中的应用
        1.1.5.2 维生素E在医药中的应用
        1.1.5.3 维生素E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1.5.4 维生素E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1.2 茶油脱臭馏出物研究现状
        1.2.1 茶油简介
        1.2.2 茶油精炼及其脱臭馏出物概述
        1.2.3 茶油脱臭馏出中物维生素E提取
        1.2.3.1 脱臭馏出物预处理
        1.2.3.2 维生素E的提取
    1.3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3.1 立题依据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4 测定方法
        2.4.1 过氧化值的测定
        2.4.2 酸价的测定
        2.4.3 P-茴香胺值
        2.4.4 碘值的测定
        2.4.5 折光指数的测定
        2.4.6 色泽的测定
        2.4.7 水分及挥发物测定
        2.4.8 多酚的测定
        2.4.9 黄酮的测定
        2.4.10 植物甾醇的测定
        2.4.11 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2.4.12 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2.4.13 维生素E的测定方法
        2.4.14 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2.4.15 大孔树脂吸附量计算
        2.4.16 大孔树脂吸附率计算
        2.4.17 大孔树脂解析量计算
        2.4.18 大孔树脂解析率计算
        2.4.19 酯化率的测定
    2.5 实验方法
        2.5.1 茶油精炼过程中维生素E的变化
        2.5.2 硫酸催化茶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工艺研究
        2.5.2.1 单因素实验
        2.5.2.2 正交优化试验
        2.5.3 大孔树脂催化茶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工艺研究
        2.5.3.1 水分含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2.5.3.2 搅拌速率对酯化率的影响
        2.5.3.3 大孔树脂粒径对酯化率的影响
        2.5.3.4 催化剂添加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2.5.3.5 甲醇添加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2.5.3.6 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2.5.3.7 重复性实验
        2.5.4 维生素E提取工艺优化
        2.5.4.1 单因素实验
        2.5.4.2 响应面优化试验
        2.5.5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维生素E
        2.5.5.1 大孔树脂预处理
        2.5.5.2 天然维生素E溶液的制备
        2.5.5.3 静态吸附解析实验
        2.5.5.4 动态吸附解析实验
        2.5.6 维生素E的应用研究
        2.5.6.1 维生素E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2.5.6.2 维生素E对油脂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2.5.6.3 维生素E对油脂紫外吸收性能的影响
        2.5.6.4 维生素E对油脂微乳制备性能研究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2.6.1 数据处理软件
3 结果与分析
    3.1 茶油精炼过程中维生素E的变化
        3.1.1 精炼对茶油理化指标的影响
        3.1.2 精炼对茶油营养成分的影响
        3.1.2.1 精炼对茶油中甾醇含量的影响
        3.1.2.2 精炼对茶油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3.1.2.3 精炼对茶油中多酚黄酮的影响
        3.1.2.4 茶油精炼过程中维生素E的变化
        3.1.3 精炼对茶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1.4 精炼副产物指标测定
        3.1.4.1 茶油精炼副产物理化指标
        3.1.4.2 茶油精炼副产物营养成分含量
        3.1.5 小结
    3.2 茶油脱臭馏出物预处理工艺研究
        3.2.1 硫酸催化茶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工艺研究
        3.2.1.1 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3.2.1.2 料液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3.2.1.3 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3.2.1.4 催化剂添加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3.2.1.5 正交优化试验
        3.2.2 大孔树脂催化茶油脱臭馏出物甲酯化工艺研究
        3.2.2.1 水分含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3.2.2.2 搅拌速率对酯化率的影响
        3.2.2.3 大孔树脂添加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3.2.2.4 甲醇添加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3.2.2.5 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3.2.2.6 催化剂重复次数对酯化率的影响
        3.2.2.7 大孔树脂甲酯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3.2.2.8 反应活化能研究
        3.2.3 小结
    3.3 维生素E提取工艺优化
        3.3.1 溶剂对维生素E提取率的影响
        3.3.2 乙醇浓度对维生素E提取率的影响
        3.3.3 料液比对维生素E提取率的影响
        3.3.4 时间对维生素E提取率的影响
        3.3.5 温度对维生素E提取率的影响
        3.3.6 搅拌速率对维生素E提取率的影响
        3.3.7 响应面模型预测及统计分析
        3.3.8 响应面优化及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
        3.3.9 小结
    3.4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维生素E
        3.4.1 大孔树脂的筛选
        3.4.1.1 不同树脂静态吸附性能研究
        3.4.1.2 不同树脂静态解析性能研究
        3.4.2 D201×4 型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性能
        3.4.2.1 D201×4 型大孔树脂的吸附曲线
        3.4.2.2 D201×4 型大孔树脂的吸附动力学
        3.4.3 D201×4 型大孔树脂的等温吸附线
        3.4.4 D201×4 型大孔树脂的解析曲线
        3.4.5 D201×4 型大孔树脂的动态吸附性能研究
        3.4.5.1 流速对动态吸附的影响
        3.4.5.2 上样浓度对动态吸附的影响
        3.4.5.3 径高比对动态吸附的影响
        3.4.6 D201×4 型大孔树脂的动态解析性能
        3.4.7 小结
    3.5 维生素E的应用研究
        3.5.1 维生素E对脂质储藏稳定性的影响
        3.5.1.1 纯化前后维生素E对油脂储藏稳定性影响
        3.5.1.2 不同温度下维生素E添加量对茶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
        3.5.2 维生素E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
        3.5.2.1 纯化前后维生素E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对比
        3.5.2.2 维生素E与茶油对自由基清除的协同作用
        3.5.3 维生素E抗紫外辐射性能的研究
        3.5.4 维生素E对茶油混合微乳制备的影响
        3.5.4.1 乳化剂对茶油微乳制备的影响
        3.5.4.2 助乳化剂对茶油微乳制备的影响
        3.5.4.3 水与助乳化剂比例对微乳区面积的影响
        3.5.4.4 维生素E添加量对茶油微乳区面积的影响
        3.5.5 小结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茶油脱臭馏出物的应用问题探讨
        4.1.2 维生素E对茶油氧化稳定性影响问题探讨
    4.2 结论
5 创新与展望
    5.1 本论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天然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维生素E的组成与理化性质
2 天然维生素E酯化衍生物
    2.1 α-生育酚醋酸酯/α-生育酚乙酸酯
    2.2 α-生育酚琥珀酸酯
3 天然维生素E微囊化衍生物
4 小结

四、天然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和开发前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烷基糖苷乳化天然维生素E及其乳液抗氧化性能研究[D]. 许明向. 浙江大学, 2020(01)
  • [2]紫红曲霉发酵薏米促α-生育酚富集研究[D]. 宋增光. 贵州大学, 2020(02)
  • [3]天然维生素E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D]. 令狐克川.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4]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维生素E的研究[D]. 潘鹏.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5]酿酒酵母中异源合成维生素E(生育三烯酚)的研究[D]. 沈斌. 浙江大学, 2019(03)
  • [6]不同产地青稞天然维生素E分离、氧化活性及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D]. 罗静. 西华大学, 2019(02)
  • [7]生物抗氧化剂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 张朋杰.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8]茶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D]. 容欧.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天然维生素E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 张婧菲,胡志萍,王恬. 饲料工业, 2015(08)
  • [10]天然维生素E的研究进展[A]. 张雪,官丽莉,李海燕,李校堃. 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 2013

标签:;  ;  ;  

天然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及发展前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