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让兔子学游泳”想到的(论文文献综述)
王英华[1](2020)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卷作文命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就被赋予极高的分值与比重,占语文总分的40%,占据着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可以说高考作文命题质量和高考作文分数事关考生命运,高考作文命题也一直备受社会热议和教育界关注。本文将对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梳理基础上,进行“考”“教”“写”一体化、系统化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高考作文的发展历程,把握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高考作文命题提供多角度的研究视角,为高中作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以高考作文命题演变历程为切入点,在回顾分析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基础上,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作文命题划分为:高考恢复期(1977年-1979年)、高考变革期(1980年-1989年)、高考调整期(1990年-1998年)、课改实验期(1999年-2005年)、课改调整期(2006年—2014年)、课改深化期(2015年—2019年)六个阶段,并系统梳理总结各阶段高考作文命题突出特点。本文紧扣高考作文命题内容、命题形式、文体要求对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进行纵向、系统分析,并站在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理论前沿,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推断预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有效作文教学策略大胆探索,尝试构建“考”“教”互促、良性互动的体系。
赵诚[2](2019)在《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异质空间研究》文中认为约翰·厄普代克(1932-2009)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30部长篇小说,10部诗集,14部评论集,18部短篇小说集和诗集,囊括了美国国内授予文学创作的所有重要奖项。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代表了作家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厄普代克整个文学创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当代美国文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中第三部《兔子富了》荣获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图书奖和全国图书评论家奖,第四部《兔子歇了》再次荣膺普利策小说奖、全国图书批评奖以及以十九世纪末美国作家豪威尔斯命名的豪威尔斯奖。作为“传统美国文学中一个最让人困惑的文学人物之一”,“兔子四部曲”中的主人公兔子哈利成功跻身当代美国文学作品中创造的经典人物之列。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中成功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近半个世纪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涉及当代美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背景,包括越南战争,登陆月球,能源危机和冷战结束等。厄普代克坚守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紧扣时代脉搏,将历史事件与日常生活细节描写紧密结合,使“兔子四部曲”成为反映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兔子哈利对个人自由和自我身份认证以及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无尽追求,以及在此过程中遭遇到的屡次挫折和失败,成为贯穿“兔子四部曲”的创作主线。厄普代克通过在“兔子四部曲”系列小说中塑造的林林总总、形态各异的文学空间,揭示了当代美国社会的“文化矛盾”,表现了美国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嬗变,展现了普通美国人在当今美国风云变幻的社会状况下充满矛盾的两难境遇。在“兔子四部曲”系列小说中,厄普代克赋予文学空间以多重空间维度和深刻思想内涵,为空间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研究文本,开启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兔子四部曲”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基础,借鉴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以文学空间的异质性为切入点和研究主线,以跨学科角度,从社会学理论出发,梳理厄普代克小说中构建的形形色色文学空间异质性表征,挖掘异质性演变形成的渊源。在考查具体文学空间时,分别援引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批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和拉康的镜像理论、阿德勒的心理补偿机制理论、康奈尔的男性气质危机理论、德里达的异延理论等优秀研究成果,从性别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四个维度探讨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真实还原厄普代克在系列小说中描绘的多通道、抽象的空间图谱,包括客观存在的诸多社会现象,如妇女解放运动和反文化运动的风起云涌、男女性别机制的社会桎梏、国内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风云变幻;整体探微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小说中对性别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深入思考。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阐明了研究缘起,回顾了厄普代克小说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梳理了当代空间批评理论研究历史发展,引入了本文的理论框架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主体部分包括四章,借鉴列斐伏尔空间的“实在”(lived)、空间的“构想”(conceived)和空间的“认知”(perceived)等“空间生产”论三元辩证原则,甄别、遴选、界定本课题研究主要对象:性别、心理、社会和文化四大异质空间以及各自的理据阐释。在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heterotopias theory)观照下,重点发掘异质空间的疏离(或称为偏离)特征在“兔子四部曲”中性别、心理、社会和文化四大文学空间中的具体表征。在第一章“对抗与妥协:‘兔子四部曲’中的性别异质空间”,本文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里,不同性别的人物在社会交流中形成了各自的性别空间。本文通过探微《兔子归来》中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性解放”运动中大受鼓舞的詹妮斯等女性空间的拓展和膨胀,对比《兔子,跑吧》和《兔子歇了》中秉承男权中心主义衣钵的兔子对男性空间的固守和式微,同时剖析兔子的男性气质危机成因及表征展现“兔子四部曲”中互为他者的男女性别空间的叠加、并置和冲突。第二章“欲望与冲动:‘兔子四部曲’中的心理异质空间”,作者指出心理空间是指小说人物因个体生活环境的迥异,由于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欲望导致的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多重矛盾的复杂性。本章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弗洛伊德的固着退化心理机制理论、拉康的镜像理论,以及阿德勒的心理补偿机制理论,在《兔子归来》和《兔子富了》两部作品中,研究由于空间位移导致的詹妮斯等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因为空间并置造成的兔子等男性自我意识的压抑与破碎。聚焦于剖析自我与本我、自我与他者、自我与社会等多重心理冲突内容,揭示由于社会身份的转变造成的心理空间碰撞和挤压,研究路径转向小说人物的“内部空间”即心理空间。第三章“矛盾与冲突:‘兔子四部曲’中的社会异质空间”,本章中的社会空间包括具体而微的家庭空间,凝固与流动的工作空间和大而化之的美国社会空间。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本章首先聚焦于兔子家庭空间的破碎与重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能力和性格的诸多差异,导致了兔子和詹妮斯由于婚姻关系构建起来的家庭空间异质性,成为兔子对现实生活强烈不满并屡屡逃离家庭的重要诱因。兔子这样一个美国社会下层家庭出身历经失望、恐惧、磨难和不幸的主人公,成为了整个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在“兔子四部曲”中特别是在《兔子归来》中,兔子的家庭和后来的临时“新家庭”构成了具体而微的社会异质空间,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异质空间则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兔子和同时代人经历了美国社会50年代的保守,60年代的动荡不安,70年代的平庸守成,80年代的价值消亡,对近半个世纪美国社会经历的经济大萧条、越南战争、黑人民权运动、性解放运动、反文化运动、能源危机、毒品泛滥等当代美国社会的喧嚣与骚动有着切身体会。通过对“兔子四部曲”的剖析,研究路线从兔子破碎重组的家庭空间,到兔子凝固与流动的工作空间,最终直指喧嚣与骚动的美国社会空间,指出美国是一个各种力量互相博弈、激烈冲突与常情、常理、常态南辕北辙的暴力空间,空间问题的研究意义由此升华到“社会”层面的揭示。第四章“虚空与幻灭:‘兔子四部曲’中的文化异质空间”,本章中的文化指的是社会组织原则、神话、哲学、文学等人类社会的社会行为和规范。本章通过对“兔子四部曲”中宗教情怀的信仰与缺失、“反文化”运动的焦虑与失落、“美国梦”的追寻与迷惘的观照,研究对象直接指向作为文化异质空间的“反文化”运动(包括性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以及种族冲突等)和“美国梦”,揭示了由于价值观嬗变引发的当代美国社会的“文化矛盾”,指出这些文化异质空间由于各自与生俱来的内在矛盾性,最终难以逃脱走向破灭的必然性。由于美国社会享乐主义大行其道,深深地影响了新兴的中产阶级,使他们游走在宗教信仰和欲望冲动之间不能自拔。曾经作为美国人精神支柱的清教传统如今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美国文化中信仰危机和追求自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当代条件下如火如荼,愈演愈烈。结论部分,宏观层面上本文围绕厄普代克“他为什么要写空间”、“他写了什么空间”、“他如何写空间”等三大主要问题,聚焦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中构建的文学空间的空间内涵。在“兔子四部曲”系列小说中,“空间”既是美国现代社会历史变迁的场所,也是表现这个社会变迁的重要再现体,更是现代美国社会中可见的社会结果,是导致现在美国社会空间变化的重要生产性力量;微观层面上,本文厘清了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系列小说中的文学空间类型,将之界定为性别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这些文学空间不仅是地理景观等物理空间的生产,也是小说人物空间的心理印象以及男女不同性别空间感的生产,更是美国社会和文化空间的再生产。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中以小见大,以兔子个人和家庭的不幸,映射象征了整个美国社会,以不同时代历史大事作为叙事背景,通过性别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等文学空间异质性的书写,惟妙惟肖地剖析了后工业时代美国社会宗教信仰的缺失,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日益式微衰落,消费文化、性解放运动等新文化、新运动、新价值观念的风起云涌和各自与生俱来的内在矛盾性,以及性别、心理、社会和文化四大文学空间的异质性表征以及互为他者的各方权力冲突博弈。
李凤娥[3](2019)在《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的立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审题、立意、材料、结构、语言、修改是写作过程的六方面,立意则是文章的“灵魂”。当前,高中生作文缺少立意强化训练和科学系统的立意提升指导。学生立意现状主要表现为:其一,由于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或者没有立意意识亦或者立意技巧缺乏,作文立意理解力差、概念内涵和外延模糊,立意准确度存在偏差;其二,作文内容空泛乏味,学生的读者意识和任务意识较差,真诚感缺失,时代感知度和文化传承意识不足,立意宿构套作,作文立意难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高度。其三,逻辑思辨和理性因果分析薄弱,简单浅显的套路化和模式化,缺少作文立意的深度。其四,重复审题结论,盲目重复大众选择,或者颠倒审题结论刻意剑走偏锋,缺乏立意新颖度。其五,学生作文立意和表达能力之间有差距,在考场或限时训练中无法快速立意出便于谋篇布局的立意。高考作文命题特征为“时代气息,立德树人,逻辑思维,读者意识”,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高考背景下研究高中作文的立意教学,希望有助于指导提升高中生作文立意的准确度、高度、深度、新颖性、可操作性。因此,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在查阅大量文献材料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四四一立意法”。“四四一立意法”即首先根据作文内容分类为:“语言概念类,推论主观”、“直觉感受类,联想情怀”、“哲理思辨类,比较正反”、“社会现象类,分析原因”等“四类”,再细分“四法”:“插空法”、“替换法”、“偏正法”、“比喻法”变主观;“‘人类共存与普世价值’情怀法”、“‘社会责任与民生建设’情怀法”、“‘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情怀法”、“‘个体发展与自我实现’情怀法”感受情怀;“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法”、“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法”、“联系‘多样性与条件性’法”、“‘具体情景与具体经验’法”抓思辨正反;“透视法”、“逆视法”、“俯视法”、“侧视法”分析现象因果。最后,为辅助学生在作文立意时保持独立思考提出“一套”立意工具。因而在某重点高中,随机抽取高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对比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班学生对高中作文的立意学习兴趣和立意能力明显提升,同时也证明“四四一立意法”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全文共完成图3幅,表15个,并征引参考文献40篇。
王媛[4](2016)在《继承与革新 ——三位“纽约客”作家作品的新现实主义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是美国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文学流派如雨后春笋般风起云涌,战后实验派,现代主义,黑色幽默,犹太文学,女权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流派纷呈,形态各异。文学沿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20世纪美国小说的姹紫嫣红中始终蕴藏着一抹色彩,那就是现实主义。虽然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盛行的时期,现实主义被视为是一种过时的,僵死的创作手法。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实主义已经失去了其存在价值,应当摒弃。事实上,现实主义一直是美国小说创作的重要潮流,约翰·契弗,厄普代克等战后小说家一直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合乎规范的现实主义”,而是一种融入了新的创作特色,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现实主义,被学界称之为新现实主义或后现代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在战后美国小说中的新发展,它产生于二战后特定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已无力描绘当代社会的混乱无序以及当代人缠绵不愈的灵魂疾病,融入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创作技巧的新现实主义更能够真实地反映现代人的忧愁与困惑,细致地刻画人物对伦理道德的思考,体现出人文主义的关怀。在创作上,新现实主义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场景,通过追求细节的真实,营造出逼真的外表,但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基础上,对现实主义一直奉为圭臬的“真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加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在表现手法上,虚构的情节、实验的方法、不同程度的事实与虚构的交融,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并融入了诸如象征、怪诞、拼贴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表现出一种幻觉般的真实,使其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乃其新之所在。这种趋势在70年代后现代主义创作“枯竭”之后得以全面爆发,较为明显地体现出自身的特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新现实主义小说已成为当代美国小说的主要创作形式。它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变革之间达成了一种衔接与递进,并赋予其开放性。关于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定义,国内国外,众说纷纭。纵观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新现实主义小说已经成为当今小说创作的一种潮流,且研究焦点逐渐由理论阐释转向作家作品的文本分析。虽然新现实主义在上世纪70年代受到广泛关注,并有学者将其界定为7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但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演变的过程。这一创作特色在约翰·契弗等小说家的战后作品中已初现端倪,并通过这些小说家的不断实验,创新逐渐形成一种趋势。因此,本着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本论文将研究重点聚焦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但在跨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风格上有所创新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上。选取了创作上有所传承,以美国中产阶级为创作对象的三位“纽约客”作家——约翰·契弗、J.D.塞林格、约翰·厄普代克,他们以各自的创作实践推动了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丰富了其内涵。旨在通过对这三位作家和作品的分析,梳理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其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与超越,证明新现实主义小说是符合当代美国社会现状的。面对二战后复杂的社会现实,新现实主义小说家尝试用新的创作方式来展现“丰裕社会”表象下的问题,深度地刻画了当代人对身份与存在的焦虑,它借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却又不只是单纯地追求艺术形式的革新,而是巧妙地结合了传统现实主义情节的完整性与后现代小说拼贴的叙事技巧,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真实地呈现了一幅当代社会的生活画卷。也就是说,对新现实主义的界定不能采用二分法,将其视为传统现实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对立,而是要用一种综合的方式,既体现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又采纳了各种实验派的创作手法,是对二者的融合与超越。它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无论是创作主题,还是叙事风格上,都展现了当代美国小说创作的深度转向。它架起了一座连接传统与实验的桥梁,为枯竭的美国文学指明了出路,是一种时代与历史的自然选择。
郭萃[5](2016)在《全国Ⅰ卷和江西卷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考,作为我国最主要的高校入学招生考试,在我国具有举重若轻的地位,直接关乎我国广大考生的前程命运,因此其科学合理性及公平公正性都非常值得我们重视。虽然从2015年开始我国高考又将实行全国统考的形式,但还是很有对江西卷和全国卷两卷作文进行比较的必要。本文以2005-2014年这十年来全国(I)卷和江西卷语文高考作文题为例,从现代教育测量学出发,对两卷作文的命题形式、命题内容、反“套作、宿构”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并从教育测量学的效度理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动机理论等方面探究两卷作文试题的命制依据。最后则是笔者为高考作文题的优化命制提供的几点思考和对考生及语文作文教学提出的相关建议。论文第一章是对两卷作文命题的命题形式进行对比研究,命题形式主要是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这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第二章则是从教育教学问题、社会时事热点问题、有关人生态度人生定位问题、认知思维领域这四个方面对两卷作文命题的内容进行对比研究。第三章则是对两卷如何反“套作、宿构”进行比较研究,并探寻其反“套作、宿构”的内在依据。第四章则是针对前两章的内容而引发的相关思考。第一节是对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些思考,第二节则是针对目前高考作文存在的问题及高考作文的特点对广大师生提几点建议。
张炜[6](2015)在《兔子作家(节选)》文中提出与海豹一席谈一只画眉鸟告诉兔子:"作家先生,发生了一件你会感兴趣的事儿。""说嘛,我忙着哩。"兔子一边整理卡片一边说。"海边上有只海豹晒太阳,他可不常来咱这儿呀!"兔子跳起来:"真有这事儿?"画眉鸟不再说什么,大概想卖关子,"嗯嗯啊啊"了一阵,飞走了。兔子可知道海豹这个人,从画报上见过他的模样。不过这一回真的海豹来了。这个突来的消息让兔子大喜过望,心里痒痒的。
王海霞[7](2015)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讲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新课程标准推开一段时间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多批评,甚至一些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也因为沾上了“应试”的嫌疑而被弃之不用。这是非常可惜的。另外,目前学生和老师的负担都特别重,学生要减负,老师也应该减负。找到新课标理念和传统方法的结合点,找到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和教师减轻负担的共赢点就是本论文的出发点。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采用调查法调查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讲评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讲评安排随意,内容缺乏针对性;讲评时间滞后,过程模式化;讲评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作文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文讲评没有完整有效操作性强的教学序列,作文课时安排时间有限,教师精力时间有限等。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讲评原则。笔者认为应包括主体实践原则、恰当鼓励原则、经济高效原则、及时准确原则。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高效的讲评策略。在这一部分,笔者针对如上问题相应地提出了四条作文评改策略;分别是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瞄准议论文,构建讲评体系,以生为主,讲、评、改一体化,依靠团队,合作共赢。第五部分是结语,是整个讲评创新实践的成效和不足的总结。本论文的创新点有两个,一是结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列出了具体的有较强操作性的讲评体系;二是在作文讲、评、改一体化的作文讲评形式的探究中借鉴了电脑游戏中的闯关积分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希望论文中提到的方法能为高中作文讲评教学提供思考和帮助。
朱莉亚·克劳奇,唐克胜[8](2012)在《不速之客》文中认为得知好友波莉的丈夫在车祸中丧生之后,露丝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决定让波莉带着两个儿子来自家刚刚翻修完毕的"乡村小屋"居住,并且表示,他们想住多久就住多久。然而露丝的丈夫加雷斯并不同意这个决定。加雷斯认为房子刚刚翻修完,一家四口的小日子还没有享受够,波莉及其儿子们的到来无疑会扰乱他们平静的生活。但在露丝的劝说下,加雷斯勉强同意了。波莉带着两个儿子入住"乡村小屋"后,一系列恶性事件相继发生。首先是露丝的小女儿弗洛西误食药片,在医院里住了好几天,有可能留下后遗症,这给露丝心理上蒙上了一层阴影。其次是大女儿安娜在波莉两个儿子的影响下,满嘴粗话,让露丝忧心忡忡。同时,安娜的一只眼睛被波莉带来的一只猫抓伤,给安娜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给她的心灵造成伤害。再次是露丝在河边浴场游泳时,几杯香槟差点让她丢了性命,幸在好友的帮助下才捡回一条命。最后是波莉安排的布莱顿之行让露丝想起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布莱顿是露丝和波莉从前生活的地方,露丝年轻时的秘密就隐藏于此,正是这趟旅行,使露丝的生活轨迹彻底改变。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露丝所珍视的一切以及她舒适生活的全部依靠,都在她眼前崩溃坍塌了……
夏鹏[9](2011)在《寻找家园 ——论《兔子四部曲》中哈利的家园意识》文中研究指明“文学是人学”表明文学是一门书写“人”的学科,那么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就可以以人为角度。然而“现代人已经处于无家可归状态,”①因此,对家园的寻找已势在必行。兔子四部曲恰是书写了兔子对家园的寻找过程,本文正是以人学为理论基础、以家园意识为切入点着手分析兔子四部曲中哈利的“无家可归”状态和“寻找家园”的过程。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②,这一定义将人的本性欲求具体化为符号。在小说中,兔子正是通过金钱、爱情、想象和宗教的符号来争取“有家可归”,实现家园意识。兔子对金钱的拥有使得物欲被满足,但这并没能促成兔子家园的建立,相反,兔子的精神世界却更趋空虚和焦虑;在寻觅爱情的过程中,兔子因为不知道寻找怎样的爱情而陷入对性爱的无休止追求,这样的通过性爱证明自身存在的“被误导的爱情”亦不会帮助兔子建立家园;于是兔子沉迷于想象之中,试图在想象中寻找到家园,但是现实的残酷性打破了兔子的幻想;此时兔子选择依附宗教,但“上帝已死”又如何帮助兔子找到精神家园?在如此无着落的情况下,兔子并没有绝望,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死亡,试图在死亡世界中建立起新家园,藉此得到灵魂的永生和心灵的绝对自由。在此意义上,兔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死亡,并赋予了死亡以新的生命内涵。兔子“寻找家园”是因为精神家园的破碎,而破碎的原因是其对家园意识认识的局限性和美国残缺的社会时代文化双重挤压的结果,本文依此深入分析,既揭示出了美国精神和文化的残破失落,同时也给个体的后人提供了一定的生命启示。
唐惠忠[10](2010)在《2010年高考作文题精评》文中研究表明一、新材料作文全国卷Ⅰ:寄寓深刻的思想自2006年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考查的都是新材料作文。今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审题难度略高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而与2007年的"摔了一跤"和2009年的"小兔子学游泳"持平。漫画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其特点在于大多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呈现幽默、诙谐、辛辣的艺术风格,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某些现象。以漫
二、由“让兔子学游泳”想到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让兔子学游泳”想到的(论文提纲范文)
(1)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卷作文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创新之处 |
三 文献综述 |
(一)国内高考作文命题研究综述 |
(二)国内外高考作文命题对比研究综述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1977~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回顾 |
一 高考恢复期的作文命题,突出政治导向色彩(1977—1979年) |
二 高考变革期的作文命题,关注社会人生(1980—1989年) |
三 高考调整期的作文命题,注重道德评价(1990—1998年) |
四 课改实验期的作文命题,人本命题显现(1999—2005年) |
五 课改反思期的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现实生活(2006—2014年) |
六 课改深化期的高考作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2015—2019年) |
第二章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分析 |
一 高考作文命题内容特点及分析 |
(一)命题内容从政治挂帅、社会热点、道德评说,逐步聚焦人文思考。 |
(二)命题一直在谋求“窄”与“宽”的动态平衡 |
(三)命题内容由“限制”走向“开放” |
(四)命题要求由表象化日趋具象化 |
二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特点及分析 |
(一)高考作文命题类型演变及特点 |
(二)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特点及规律 |
三 高考作文命题文体特点及分析 |
(一)限定文体 |
(二)文体不限 |
(三)文体自选 |
(四)确定文体 |
(五)明确文体 |
第三章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分析 |
一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内容趋势及分析 |
(一)直面现实,关注社会热点 |
(二)独抒心灵,注重生活体验 |
(三)富含哲理,注重理性思辨 |
二 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趋势及分析 |
(一)重视任务驱动型作文 |
(二)关注命题作文 |
三 全国卷高考作文文体倾向及分析 |
(一)注重文体特征已成共识 |
(二)应用文体写作不容忽视 |
(三)评述类文体命题或成热点 |
第四章 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
一 高考作文命题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
(一)以“考”促“教”,发挥命题的导向作用 |
(二)以“考”促“学”,发挥命题的激励作用 |
(三)以“教”促“写”,发挥课堂的引领作用 |
二 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
(一)改进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
(二)改进高中作文训练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异质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厄普代克:文学人生与创作主题 |
第二节 “兔子四部曲”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异质空间理论概念及应用 |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 |
第一章 对抗与妥协:“兔子四部曲”中的性别异质空间 |
第一节 女性空间的拓展与膨胀 |
第二节 男性空间的固守与式微 |
第三节 兔子的男性气质危机 |
第二章 欲望与冲动:“兔子四部曲”中的心理异质空间 |
第一节 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与萌芽 |
第二节 男性自我意识的压抑与破碎 |
第三节 心理空间的碰撞和挤压 |
第三章 矛盾与冲突:“兔子四部曲”中的社会异质空间 |
第一节 兔子家庭空间的破碎与重组 |
第二节 兔子工作空间的凝固与流动 |
第三节 美国社会空间的喧嚣与骚动 |
第四章 虚空与幻灭:“兔子四部曲”中的文化异质空间 |
第一节 宗教情怀:信仰与缺失 |
第二节 反文化运动:焦虑与失落 |
第三节 美国梦:追寻与迷惘 |
结论 |
Appendix |
Awards |
References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教学成果 |
致谢 |
(3)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的立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一)国内高中作文立意教学研究 |
(二)国外高中写作立意教学研究 |
二、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1.高考作文和高中作文 |
2.高中作文的立意 |
3.作文教学 |
(二)立意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和写作学依据 |
1.心理学 |
2.写作学 |
三、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四四一立意法”教学 |
(一)“四类”“四法”和“一套” |
1.语言概念类——推论主观 |
2.直觉感受类——联想情怀 |
3.哲理思辨类——比较正反 |
4.社会现象类——分析原因 |
5.一套辅助思考的立意工具 |
(二)总结评价与作业布置 |
1.作业布置 |
2.测量与评价 |
四、“四四一立意法”教学实验和数据分析 |
(一)实验对象和实验方法 |
1.实验对象 |
2.实验方法 |
(二)学生作文立意实验与分析 |
1.实验控制 |
2.实验步骤 |
3.量化评价的标准 |
4.实验数据分析 |
(三)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继承与革新 ——三位“纽约客”作家作品的新现实主义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称谓与界定 |
第二节 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学术意义 |
一、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研究现状及学术意义 |
二、新现实主义视域下的三位作家研究 |
第三节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约翰·契弗 |
引言 |
第一节 冷漠的评判者 |
一、城市生活——《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和《巨型收音机》 |
二、新英格兰的传统美德——《瓦普肖特纪事》 |
第二节 郊区生活的介入者 |
一、圣洁的郊区生活 |
二、寻找现实的出路——梦境 |
三、现实主义语境中的寓言故事——弹丸公园 |
第三节 被囚禁的灵魂——禁锢与自由 |
第二章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
引言 |
第一节 《麦田里的守望者》 |
一、碎片式的叙事 |
二、异化主题 |
三、语言 |
第二节 格拉斯故事系列 |
一、拼贴的情节 |
二、无法融合的少年智者——格拉斯一家 |
三、宗教的救赎 |
第三章 约翰·厄普代克 |
引言 |
第一节 《马人》——天国与尘世之间的挣扎与沉思 |
一、卡德威尔与客戎的共通 |
二、现实与神话的融合 |
三、天国与尘世的交接 |
第二节 《兔子四部曲》——用散文写成的史诗 |
一、《兔子,跑吧》——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
二、《兔子归来》——兔子的“教育”之旅 |
三、《兔子,富了》——个体与社会的融合 |
四、《兔子歇了》——兔子寻求之旅的终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后记 |
(5)全国Ⅰ卷和江西卷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五、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一章 两卷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比较分析 |
第一节 话题作文比较分析 |
一、概念理解 |
二、问题所在 |
三、比较分析 |
第二节 命题作文比较分析 |
一、概念理解 |
二、概况分析 |
三、原因探索 |
第三节 材料作文比较分析 |
一、概念理解 |
二、利弊探讨 |
三、比较分析 |
第四节 比较后的理论探析 |
一、《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要求 |
二、高考及作文写作的特点 |
三、动机理论 |
第二章 两卷作文题立意范围比较分析 |
第一节 两卷作文立意中教育教学问题的异同比较分析 |
第二节 社会时事热点问题的异同比较分析 |
第三节 有关人生态度、人生定位问题的比较分析 |
第四节 两卷作文试题中认知思维问题的比较分析 |
第五节 比较后的理论探析 |
一、效度理论 |
二、语文课程性质 |
第三章 两卷反“套作、宿构”比较分析 |
第一节 江西卷反“套作、宿构”的措施 |
一、注重细节,明确要求 |
二、立意开阔,不忘材料 |
三、关注生活,书写真情 |
第二节 十年来全国卷反“套作、宿构”的措施 |
第三节 比较后的理论探析 |
一、作文试题效度探究 |
二、课程标准对作文写作的要求 |
第四章 对高考作文命题与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
第一节 对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考 |
一、立意范围的限制性与开放性 |
二、选材视野的宽与窄 |
三、命题形式的单一化与多元化 |
第二节 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
一、作文题审题立意限制性与开放性 |
二、命题形式的多样化 |
三、反“套作、宿构”须知 |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兔子作家(节选)(论文提纲范文)
与海豹一席谈 |
我的忧伤 |
马兰花 |
(7)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讲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讲评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高中作文讲评现状调查 |
(二)高中作文讲评存在的问题 |
1.讲评安排随意,内容缺乏针对性 |
2.讲评时间滞后,过程模式化 |
3.讲评缺乏趣味,学生参与度不高 |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
1.重视不够 |
2.缺乏完整有效的作文讲评教学序列 |
3.课时安排时间有限 |
4.教师精力时间有限 |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讲评原则 |
(一)主体实践原则 |
(二)恰当鼓励原则 |
(三)经济高效原则 |
(四)及时准确原则 |
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高效讲评策略 |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
1.教师要树立正确观念 |
(1)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丰富积累 |
(2)重视作文教学,重视作文讲评 |
(3)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看学生的作文 |
2.要引导学生对作文讲评课建立正确的认识 |
(二)瞄准议论文,构建讲评体系 |
1.高中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
2.议论文讲评体系的构建 |
(1)高一讲评点的设置 |
(2)高二讲评点的设置 |
(3)高三讲评点的设置 |
(三)以生为主,讲、评、改一体化 |
1.以生为主,合作探究 |
(1)教师泛批范评 |
(2)学生自评互评 |
(3)学生合作修改 |
(4)教师再批总结 |
2.讲、评、改一体化 |
(1)敢讲会讲,讲评结合 |
(2)以讲为据,精彩点评 |
(3)评改结合,巩固知识 |
(四)依靠团队,合作共赢 |
1.依靠团队,减轻负担 |
2.依靠团队,提升自我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寻找家园 ——论《兔子四部曲》中哈利的家园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家园意识"的内涵 |
二、破败与追寻 |
(一) 家园的破败 |
(二) 追寻家园 |
1. 满足物欲 |
2. 寻觅爱情 |
3. 沉迷想象 |
4. 皈依宗教 |
三、终结与超越 |
(一) 走向死亡 |
(二) 超越死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2010年高考作文题精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材料作文 |
全国卷Ⅰ:寄寓深刻的思想 |
全国卷Ⅱ:现实性强而富于价值 |
辽宁卷:突出“舍与得”的思辨 |
上海卷:折射社会问题, 体现人文精神 |
湖北卷:激发“幻想”的热情 |
安徽卷:给学生驰骋思维的空间 |
山东卷:高品位下的高难度 |
四川卷:强化作文与人生的联系 |
福建卷:积极倡导多元解读 |
二、命题作文 |
北京卷:情理兼备, 展示大情怀 |
江苏卷: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活味道 |
湖南卷:简洁而多意蕴 |
浙江卷:理性与感性并举 |
重庆卷:化解“难题”靠见识 |
江西卷:找回“上帝赐予人类的财富” |
广东卷:范围开阔, 便于发挥 |
三、话题作文 |
四、由“让兔子学游泳”想到的(论文参考文献)
- [1]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卷作文命题研究[D]. 王英华.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异质空间研究[D]. 赵诚. 苏州大学, 2019(06)
- [3]高考背景下高中作文的立意教学研究[D]. 李凤娥. 五邑大学, 2019(02)
- [4]继承与革新 ——三位“纽约客”作家作品的新现实主义特色研究[D]. 王媛. 吉林大学, 2016(08)
- [5]全国Ⅰ卷和江西卷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研究[D]. 郭萃. 淮北师范大学, 2016(02)
- [6]兔子作家(节选)[J]. 张炜. 上海文学, 2015(07)
- [7]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讲评策略研究[D]. 王海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2)
- [8]不速之客[J]. 朱莉亚·克劳奇,唐克胜. 译林, 2012(05)
- [9]寻找家园 ——论《兔子四部曲》中哈利的家园意识[D]. 夏鹏.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5)
- [10]2010年高考作文题精评[J]. 唐惠忠. 中学语文, 2010(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