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3200-17/35型综放网架改造试验

PY3200-17/35型综放网架改造试验

一、改造PY3200-17/35型铺网支架进行综放的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孙士娇[1](2019)在《低位放顶煤反四连杆过渡支架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放顶煤过渡支架是放顶煤综合机械化开采最重要的支护设备之一,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着综放工作面的产量和效率,是矿井安全可靠生产的关键。近年来,放顶煤过渡支架在实际应用时出现不放煤、支架稳定性差、后部放煤空间小以及正四连杆过渡支架支护效率低、力学特性差等问题,这对矿井资源回采率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煤矿工作面安全高效的生产。因此,论文结合综放工作面厚煤层赋存条件,对低位放顶煤反四连杆过渡支架进行设计研究,从而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供支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论文首先依据亭南煤矿厚煤层赋存条件,对该综放工作面的顶煤冒放性和矿压显现规律进行分析,利用UDEC模拟分析顶煤冒落对过渡支架的稳定性影响,研究了放顶煤过渡支架与工作面围岩的刚度、强度耦合特性关系;其次,通过与放顶煤正四连杆过渡支架方案对比,确定支架采用反四连杆形式并确定过渡支架主要技术参数,通过解析法计算放顶煤过渡支架反四连杆机构的最佳数值并完成反四连杆机构的结构设计,对过渡支架关键部件顶梁、放煤机构、立柱的参数进行计算及结构设计,并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放顶煤过渡支架整架虚拟样机模型;再次,根据支架承载特性对整架进行力学计算,分析放顶煤反四连杆过渡支架的力学特性,运用ANSYS Workbench对不同工况下放顶煤过渡支架进行整架可靠性分析,对仿真中过渡支架各结构件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并对主体结构件顶梁和底座进行模态分析和疲劳寿命分析;最后,根据放顶煤过渡支架的动作功能,对放顶煤过渡支架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总体设计,采用液压仿真软件AMESim对放顶煤过渡支架的立柱控制回路、尾梁与插板控制回路和推移以及护帮控制回路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液压控制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论文通过采用计算机辅助等现代设计方法对放顶煤过渡支架进行结构设计与力学特性分析,提高放顶煤反四连杆过渡支架设计的可靠性;设计放顶煤过渡支架采用电液控制系统,利用AMESim仿真分析液压系统的合理性,保证了支架液压系统的稳定性。论文研究对解决放顶煤过渡支架支护强度低、力学特性差、控制系统不稳定等技术难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时成忠[2](2017)在《兖州矿区综放端头区煤岩的失稳冒放规律及放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绝大部分综放工作面两端头不放煤或放少量顶煤,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后部刮板输送机采用端头卸煤方式而使机头、机尾部位抬高,导致排头支架后部放煤空间狭小不利于放煤造成端头区端头区煤炭难以回收。因此本文结合端头交叉侧卸垂直布置方式,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工程实践及实测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开展了综放面端头区设备布置方式及放煤空间确定、端头区煤岩的失稳垮落规律、煤岩体的运移、冒放规律以及端头区放煤工业性试验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以兖州矿区典型矿井综放开采现状为基础,分析端头区的顶煤损失情况、工作面的顶煤损失率,研究端头区放煤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为相应技术对策的提出提供依据。研究端头区设备布置方式由端卸改为交叉侧卸的空间特点以及对于端头放煤所带来的优势,进而确定了端头放煤的空间范围。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工作面端头顶板破断后的大小块体铰接模型,揭示了综放工作面端头放煤后的端头破断顶板结构的相似性与整体运移规律;通过3DEC数值模拟,建立综放工作面端头区煤岩层计算模型,研究了端头区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分布规律、顶煤和顶板随工作面开采垮落失稳特征以及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等,为现场端头区顶煤的放出提供了依据。通过PFC3D研究不同顶煤硬度、放煤区域和工艺参数对端头区煤岩放落流动的影响规律以及顶煤回收率,对端头区顶煤进行了易放性分区提出了端头放煤原则,确定了端头放煤合理放煤区域和工艺参数。结合兖州矿区东滩煤矿1306综放工作面的实际条件,进行了端头区放煤的现场应用,并实测分析工作面端头区顶煤运移规律、顶板活动规律、支架承载规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等,提出并实施了提高端头区顶煤冒放性与回收率的技术措施。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范新民[3](2014)在《宫地矿近距煤层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技术措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以官地矿为代表的西山矿区广泛赋存的8#与9#煤层近距极近距残煤下合理的开采技术方案结合首采工作面8#煤层赋存特点,存在分层采上分层已采整层未采以及残留刀柱三种情况,8#与9#煤层层间距在0.4-1.2m,整个矿井层间距变化较大,其分布范围在0.26m-13.8m,研究中首先对首采工作面影响采9放8合采的夹层进行计算分析,得到除了8#煤层分层采采空区下方夹层厚度超过0.9m一种情况外,其余均满足合采要求的结论,因此提出采用错层位巷道布置回采工作面,实现一巷三用;接续工作面采用同样的巷道布置方式,计算得到,接续工作面夹层厚度不超过1.43m即满足合采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残留煤柱下要求液压支架应有较大工作阻力分层采下方顶煤冒放性不好以及自然发火等,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于雷[4](2008)在《近浅埋深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神华金烽煤炭分公司下属矿井开采的覆岩结构特点,围绕厚基岩近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这一主题,在现场调研和矿压实测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厚基岩近浅埋煤层矿压显现规律及其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厚基岩近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中存在两个关键层,两关键层断裂的不同步性及其相互作用对工作面的来压起到关键作用。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影响浅埋煤层矿压显现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在相同的客观地质条件下适当调整、改变人为可控因素是顶板管理、减少并杜绝顶板灾害事故、实现并保持工作面高产高效的有效技术途径。

曾勇伟[5](2008)在《综采液压支架及“三机”配套选型系统软件的研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综合机械化采煤是21世纪采煤发展的趋势,而液压支架、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是综合机械化采煤的核心,是一个矿井生产的核心,是矿井安全高产高效的保证。液压支架与“三机”配套选型适当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效益的好坏。本论文主要介绍了以WindowsXP为开发平台,以VB6.0,Microsoft Excel2003,Word2003和AutoCAD为开发工具,利用OLE/COM技术实现对Excel、Word和AutoCAD的交互,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液压支架及“三机”配套选型系统软件。配套选型系统具有四个功能:采煤方法及工艺选择、支架选型、快速调用对应液压支架图和生成简易选型报告。该系统还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特点。本论文前三章主要讨论了液压支架的基本知识、液压支架选型的原则及其计算公式,并且简要介绍了采煤机与刮板输送机的选型选择及其计算公式,同时简要阐述了“三机”配套的基本原则。第四章主要通过前三章的基本知识作为液压支架与“三机”配套选型系统的专家知识库,并且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实现液压支架选型的智能化,同时利用现有的“三机”配套数据库来实现“三机”配套的选型。用户还可以方便的查看所选择的液压支架及“三机”配套图,让用户更直观的掌握相关情况。另外,利用各种支架的特点作为知识库,本系统还可以自动生产选型报告,方便用户了解各种架型的适用条件和性能。第五章主要利用现有生产矿井的实际地质条件,通过选型系统实现液压支架及“三机”配套的智能化选择,同时证明了本选型系统的可靠性,通用性和实用性。第六章主要对论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本论文作为《采矿毕业设计手册》之第七分册《液压支架及“三机”选型》的主要内容部分。

王东飞[6](2005)在《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对土地塌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资源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其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煤炭开采中的地表沉降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为此,首先介绍了我国常用的开采方法对地表塌陷的影响,然后又通过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动覆岩的动态移动破坏规律,并得出如下结论:当层面的剪切力大于抗剪强度时,下部岩层自重产生的弯曲量大于上部岩层,从而导致离层的产生,引起地表沉陷。同时,还分析了采动程度对地表下沉量的影响,如果地表采动系数小于临界采动系数时,地表的下沉很小;反之,地表的下沉量则会很大。而且还根据实测资料,得出了在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下沉率和采动程度的线性关系。为了更好地估计在极不充分采动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引入了概率密度函数法进行估计,该方法不仅物理意义比较明确,同时其精度也很高。此外,还对潞安矿区有关煤矿综采放顶煤采区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分别进行了分析。

翟新献,康全玉,史保国[7](2003)在《改造型放顶煤支架工作面设备配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将两柱掩护式铺网支架改造成双输送机低位插板式放顶煤支架,与配套综采设备进行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业性试验,研究试验时设备配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面后部刮板输送机前部堆积大量浮煤的原因,是支架前梁间、尾梁间漏煤,以及后部刮板输送机运煤时溢煤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后二者是堆煤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推动了综放开采在义马矿区易自燃煤层条件下的推广应用。

王晓国[8](2001)在《改造PY3200-17/35型铺网支架进行综放的试验》文中研究表明千秋矿通过改造铺网支架进行综放的试验表明该架型改造成功 ,为类似条件矿井利用旧架型改进采煤工艺提供了较为成熟的试验依据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9](2001)在《运用推广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设“中国潞安”》文中研究指明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地处山西上党盆地,所属煤田位于沁水煤田北部边缘中段,是在原潞安矿务局的基础上整体改制而成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公司现有石圪节、五阳、漳村、王庄、常村五对生产矿井,总设计能力为1120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为1200万吨/年;各矿均建有选煤厂,设计入选能力为1060万吨/年;企业职工27000人,专业技术人员5488名,年完成利税费2.78亿元。

二、改造PY3200-17/35型铺网支架进行综放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造PY3200-17/35型铺网支架进行综放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低位放顶煤反四连杆过渡支架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综放工作面放顶煤过渡支架与围岩关系研究
    2.1 综放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
    2.2 综放工作面顶煤冒放规律与矿山压力显现规律研究
    2.3 放顶煤过渡支架与围岩耦合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低位放顶煤过渡支架结构设计
    3.1 放顶煤过渡支架的选型及关键参数的确定
    3.2 低位放顶煤过渡支架反四连杆机构设计
    3.3 低位放顶煤过渡支架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
    3.4 低位放顶煤过渡支架总体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放顶煤反四连杆过渡支架力学特性分析与可靠性分析
    4.1 放顶煤反四连杆过渡支架力学特性分析
    4.2 基于有限元不同工况下反四连杆过渡支架可靠性分析
    4.3 反四连杆过渡支架关键部件模态与疲劳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放顶煤反四连杆过渡支架液压系统设计研究
    5.1 放顶煤反四连杆过渡支架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5.2 放顶煤反四连杆过渡支架主要控制回路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兖州矿区综放端头区煤岩的失稳冒放规律及放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2 兖州矿区综放开采端头区顶煤损失率现状及分析
    2.1 东滩矿综放工作面端头区顶煤损失分析
    2.2 鲍店矿综放工作面端头区顶煤损失分析
    2.3 综放面端头区顶煤的损失形式及原因分析
    2.4 综放面端头放煤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2.5 小结
3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设备布置及放煤空间确定
    3.1 常规(现有)布置方式及存在问题
    3.2 交叉侧卸垂直布置方式及其优势
    3.3 放煤空间确定
4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煤岩的失稳垮落规律
    4.1 综放工作面端头顶板块体结构的受力特征及其失稳条件
    4.2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煤岩失稳垮落规律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4.3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围岩应力场分布规律及顶煤(板)垮落失稳特征
    4.4 端头区放煤对围岩应力场分布及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4.5 端头区顶煤垮落失稳特征及煤岩运移规律
    4.6 本章小结
5 综放工作面端头区煤岩的冒放规律及合理工艺参数研究
    5.1 模型的建立及方案
    5.2 端头不同放煤区域顶煤的冒放规律
    5.3 不同煤层硬度端头顶煤冒放规律
    5.4 不同采放比端头顶煤冒放规律
    5.5 端头区放煤工艺参数确定
    5.6 本章小结
6 工程应用
    6.1 1306综放工作面概况
    6.2 综放工作面端头顶煤运移规律
    6.3 1306综放面端头区放煤应用及效果分析
    6.4 综放面端头区矿压显现规律
    6.5 经济及社会效益
7 主要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宫地矿近距煤层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技术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近距厚煤层开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厚煤层开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近距离下层煤开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长壁工作面开采矿压理论的研究现状
    1.4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5.3 论文的工作量
2 近距煤层开采条件下夹层的力学研究及稳定性分析
    2.1 采场覆岩导水裂缝带的确定
        2.1.1 采场覆岩导水裂隙带的确定方法
        2.1.2 官地矿 8#、9#煤层覆岩导水裂隙带的计算结果
    2.2 基本顶力学模型研究
        2.2.1 基本顶断裂前的力学研究
        2.2.2 一侧采空基本顶的力学研究
    2.3 实体煤柱支承应力分布与分区研究
    2.4 基本顶运动对 8#、9#煤层开采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2.5 煤层间夹矸的稳定性研究
        2.5.1 8#煤层赋存现状对底板夹层的破坏研究
        2.5.2 9#煤层开采对顶板夹层的破坏研究
    2.6 小结
3 8#、9#煤层巷道布置与回采技术研究
    3.1 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
        3.1.1 8#、9#煤层传统巷道布置方案
        3.1.2 巷道布置的优化
    3.2 采 9 放 8 首采面支架工作阻力与夹层稳定性研究
    3.3 接续工作面覆岩运动与夹层断裂研究
        3.3.1 接续工作面错层位巷道布置覆岩运动研究
        3.3.2 接续工作面覆岩导水裂隙带的确定
        3.3.3 接续工作面合采夹层的临界厚度确定
    3.4 小结
4 室内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4.1 相似模拟实验原理
    4.2 相似模拟实验的用途
    4.3 官地煤矿实验原形的相似模拟试验
        4.3.1 相似模拟试验中煤岩性质及模型制作
        4.3.2 实验过程分析
        4.3.3 实验数据分析
    4.4 小结
5 8#、9#煤层合采的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
    5.1 FLAC3D原理与应用
    5.2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的建立
        5.2.1 数值模拟分析内容
        5.2.2 计算模型的建立
        5.2.3 计算模型参数及边界条件
    5.3 8#煤层计算过程及分析
    5.4 9#煤层的开挖模拟
    5.5 本章小结
6 官地煤矿采 9 放 8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6.1 地质、回采条件及相关分析
        6.1.1 地质条件
        6.1.2 回采条件
        6.1.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6.2 工作面液压支架阻力的实测研究
    6.3 工作面初采强制放顶技术实施方案
        6.3.1 工作面条件
        6.3.2 深孔爆破炮孔布置参数
    6.4 错层位巷道布置的自然发火防治技术措施
        6.4.1 工作面正副巷掘送期间的防火技术
        6.4.2 喷洒阻化剂防火技术
        6.4.3 注氮防火技术
    6.5 8#煤残煤回收错层位布置效益分析及采区回收率提高
        6.5.1 8#煤残煤回收经济效益分析:
        6.5.2 9#煤错层位布置效益分析及采区回收率提高:
    6.6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习期间学术成果

(4)近浅埋深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2.1 浅埋煤层长壁开采理论与实践
        1.2.2 上覆岩层结构理论研究现状
        1.2.3 综采装备及支护技术的发展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基本规律及控制机理
    2.1 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活动规律
        2.1.1 直接顶垮落
        2.1.2 老顶初次来压
        2.1.3 老顶周期来压
    2.2 支承压力及其分布
    2.3 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的关键层理论
        2.3.1 “砌体梁”结构力学模型及“关键层”理论的提出
        2.3.2 关键层理论的主要思想
        2.3.3 关键层的变形破坏
        2.3.4 关键层的判别方法
        2.3.5 关键层理论在浅埋煤层开采研究中的应用
3 唐公沟煤矿矿压实测研究
    3.1 唐公沟煤矿24205 工作面概括
    3.2 矿压观测内容及方法
        3.2.1 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观测
        3.2.2 超前煤体应力观测
    3.3 矿压实测数据分析
        3.3.1 顶板周期来压分析
        3.3.2 支架工作阻力频率分布
        3.3.3 支架初撑力分析
        3.3.4 支架支柱受力分析
        3.3.5 安全阀开启率分析
        3.3.6 煤壁片帮及端面冒顶特征
        3.3.7 超前支承压力观测结果与分析
    3.4 覆岩关键层位置的判别
    3.5 本章小结
4 采场矿压显现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FLAC~(3D) 软件简介
    4.2 模型参数及边界条件
    4.3 采动应力分析
        4.3.1 走向应力分析
        4.3.2 倾向应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浅埋煤层矿压显现影响因素分析
    5.1 客观地质条件
        5.1.1 直接顶的影响
        5.1.2 松散层的作用
        5.1.3 顶板基岩厚度的影响
    5.2 人为可控因素
        5.2.1 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
        5.2.2 液压支架的影响
        5.2.3 采煤高度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参与科研项目

(5)综采液压支架及“三机”配套选型系统软件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EANING)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RESEARCH ACTUALITY)
        1.2.1 液压支架的国内外概况(Status of the hydraulic support)
        1.2.2 采煤机的国内外现状(Status of the Coal Winning Machine)
        1.2.3 刮板输送机的国内外现状(Status of the Scraper Conveyor)
        1.2.4 综采液压支架及“三机”配套选型现状(Status of the Hydraulic Support and Three-Machine Equipment Arrangement)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RESEARCH CONTENTS AND OBJECTIVES)
    1.4 课题实现方法(RESEARCH METHODS)
2 液压支架选型原则及其主要参数确定
    2.1 液压支架分类及型号(CLASSIFYING AND NUMBERING HYDRAULIC SUPPORT)
        2.1.1 液压支架分类(Classifying Hydraulic Support)
        2.1.2 液压支架型号 (Numbering Hydraulic Support)
    2.2 液压支架的特点及适用条件(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HYDRAULIC SUPPORT)
        2.2.1 支撑式液压支架的特点及适用条件(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Chock Support)
        2.2.2 掩护式液压支架的特点及适用条件(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Shield Support)
        2.2.3 支撑掩护式支架的特点及适用条件(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Chock-Shield Support)
        2.2.4 放顶煤液压支架的特点及适用条件(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Sublevel Caving Support)
    2.3 液压支架选型原则及一般参数的确定(PRINCIPLES AND GENERAL PARAMETERS OF HYDRAULIC SUPPORT)
        2.3.1 液压支架选型原则(Principles of Hydraulic Support)
        2.3.2 液压支架的主要参数确定(General Parameters of Hydraulic Support)
3 采煤工作面设备配套选型程序及方法
    3.1 煤层赋存条件、生产条件及工作面产量要求(DEMAND OF COAL SEAM OCCURRENCE CONDITIONS、PRODUCTIONS CONDITIONS AND COALFACE YIELD)
    3.2 采煤工作面“三机”配套选型(THREE-MACHINE EQUIPMENT ARRANGEMENT OF COALFACE)
        3.2.1 围岩条件对架型、支架参数和支架结构选择的要求(Demand of Surrounding Rock Conditions to Hydraulic Support Type、Parameters and Structure)
        3.2.2 按煤层条件及工作面生产能力初选采煤机(Choose Coal Winning Machine According to Coal Seam Conditions and Coalface Production)
        3.2.3 根据工作面生产能力和采煤参数初选刮板输送机(Choose Scraper Conveyor According to Coalface Production and Mining Parameters )
        3.2.4 “三机”配套选型应考虑的问题(Some Problems to Be Considered in Three-Machine Equipment Arrangement)
4 系统研制
    4.1 系统开发环境(SYSTEM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4.1.1 Visual Basic 简介(Introduction of the Visual Basic)
        4.1.2 Microsoft Word 2003 简介(Introduction of Microsoft Word 2003)
        4.1.3 Microsoft Excel 2003 简介(Introduction of Microsoft Excel 2003)
        4.1.4 AutoCAD 2004 简介(Introduction of AutoCAD 2004)
        4.1.5 OLE、ActiveX 和 COM 技术简介(Introduction of OLE、ActiveX and COM)
    4.2 系统研制(THE SYSTEM DEVELOPMENT)
        4.2.1 系统研制的原则(Principles of System Development)
        4.2.2 系统研制的目标(Target of System Development)
        4.2.3 系统研制的要求(Demand of System Development)
        4.2.4 系统研制步骤(Steps of System Development)
    4.3 系统程序设计(DESIGN OF THE PROGRAM OF SYSTEM)
        4.3.1 系统需求分析(Requirement Analysis of System)
        4.3.2 系统概要设计(Summary Design of System)
        4.3.3 系统详细设计(Detailed Design of System)
        4.3.4 系统操作界面(System Operation Interfaces)
        4.3.5 系统流程图及部分程序代码(System Flowchart and the Code of Program)
    4.4 系统运行环境(SYSTEM OPERATION ENVIRONMENT)
5 应用实例
    5.1 掩护式液压支架选型实例(EXAMPLE OF LECTOTYPE OF SHIELD HYDRAULIC SUPPORT )
    5.2 放顶煤液压支架实例(EXAMPLE OF LECTOTYPE OF SUBLEVEL CAVING HYDRAULIC SUPPORT )
    5.3 小结(SUMMARY)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CONCLUSIONS)
    6.2 系统存在问题(UNSOLVED PROBLEMS OF SYSTEM)
    6.3 液压支架选型系统展望(PROSPECTS ON EQUIPMENT TYPE SELECTION OF HYDRAULIC SUPPORT)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对土地塌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绪言
    1. 1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与中国21世纪议程
    1. 2煤炭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1. 3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1. 4采煤技术的发展及主要工艺特点
    1. 5开采沉陷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章潞安矿区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矿区煤炭资源、开采历史和现状
    2. 2煤炭生产技术特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3多种经营和非煤产业概况
    2. 4矿区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概况
    2. 5矿区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潞安矿区高产高效采煤技术及其发展
    3. 1分层综采技术创水平
    3. 2综采放顶煤支架的研制与改造
第四章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研究
    4. 1采动地表沉降中上覆岩层离层显现及发展时空规律
    4. 2潞安矿区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特征
    4. 3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理论及方法
第五章潞安矿区综采放顶煤技术与地表沉降
    5. 1王庄矿采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5. 2常村矿采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5. 3漳村矿14采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第六章塌陷沉降土地适宜性评价
    6. 1地表塌陷破坏土地评价因素
    6. 2适宜性评价的原则与依据
    6. 3适宜性评价方法和步骤
第七章主要结论及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改造型放顶煤支架工作面设备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综放工作面配套设备选择
2 综放工作面配套设备运转情况
4 工作面设备配套改进措施及建议

(8)改造PY3200-17/35型铺网支架进行综放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支架改造背景
2 铺网支架改造部位
3 综放试验概况
    3.1 试验面地质条件及生产技术条件
    3.2 试验面生产情况
4 改造后支架的特点分析
5 结论

四、改造PY3200-17/35型铺网支架进行综放的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低位放顶煤反四连杆过渡支架设计研究[D]. 孙士娇.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2]兖州矿区综放端头区煤岩的失稳冒放规律及放煤研究[D]. 时成忠.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1)
  • [3]宫地矿近距煤层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技术措施研究[D]. 范新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12)
  • [4]近浅埋深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 于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8(S2)
  • [5]综采液压支架及“三机”配套选型系统软件的研制与应用[D]. 曾勇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08(01)
  • [6]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对土地塌陷的影响研究[D]. 王东飞.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7]改造型放顶煤支架工作面设备配套技术研究[J]. 翟新献,康全玉,史保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3(01)
  • [8]改造PY3200-17/35型铺网支架进行综放的试验[J]. 王晓国. 中州煤炭, 2001(06)
  • [9]运用推广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设“中国潞安”[A].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 第五次全国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汇编, 2001

标签:;  ;  

PY3200-17/35型综放网架改造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