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陆师禹[1](2021)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不断发展,风险投资退出的作用日益凸显,选择合适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风险投资人和风险企业都可以获得收益,整个市场也会进入良性循环。风险投资退出有三种方式:IPO具有高收益性,适合进入成熟期的大型企业;出售或回购程序便捷,收益良好,适用于各类型规模企业;破产清算是投资失败后避免损失扩大的有效方式。本文对上述三种方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出每种退出方式的优缺点,概括出各自的发展趋势。最后针对风险投资市场存在的风险提出建议。
李奕潼[2](2021)在《文化距离对跨境联合投资绩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风险资本逐渐显现出跨境流动的趋势,同时,联合投资策略成为了最受风险投资机构欢迎的风险投资策略,于是诸多学者纷纷对跨境联合投资投入研究。考虑到文化距离影响着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与风格,与跨境联合投资之间很有可能存在联系,本文遂以联合投资团体内各风险投资机构所在国之间的文化距离为切入点,确定研究方向为联合投资团体内各风险投资机构所在国之间的文化距离对跨境联合投资绩效的影响。本文基于文化距离与跨境投资的关系、风险投资绩效影响因素以及联合投资策略与风险投资绩效的关系等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结合跨文化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在理论层面对本次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文化距离对跨境联合投资绩效有促进意义。然后,本文根据本次研究内容,建立了五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CV Source数据库、Hofstede官方网站等处搜集到122个跨境联合投资事件的相关信息作为样本数据,并利用Eviews10对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自相关检验以及异方差检验,以确保实证模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最后,本文对五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最小二乘回归估计(OLS),通过回归结果,本文得出“文化距离有助于提升跨境联合投资绩效”以及“权力距离上的差异对于跨境联合投资绩效促进意义最明显”等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具备资源优势的风险投资机构尽量多与海外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联合,也建议不具备资源优势的风险投资机构尽量参与包含较多海外伙伴的联合投资团体,并对该研究领域、文化距离理论以及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美好的展望。
曹文婷[3](2021)在《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期,为了深化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在政策驱动下风险投资业获得较大的鼓舞,资本市场建设也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风险投资金额为7630.94亿元,风险投资案例数为8234起。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风险投资市场。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提升新三板、设立科创板、完善创业板。其中,提升新三板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推进“双创战略”实施有更为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为,新三板是专门服务于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孵化平台。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是真正的中小微企业,它们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达不到上市条件,但自身又具有融资需求和发展愿望。这部分企业的数量较大,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最多的时候为2017年末达到11630家。本文认为风险投资和新三板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都属于“双创战略”框架中的重要支撑内容。它们具备共同的政策目标,即促进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的发展。然而,学界对“风险投资和新三板”主题并未积累较多的研究成果。前期学者较多地关注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而对风险投资与场外市场企业的探讨较少。前期学者较多的关注风险投资对微观企业的影响结果,而忽略风险投资的影响机制和宏观溢出效果。针对以上现实背景和研究不足,本文以场外市场新三板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探讨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价值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考虑到风险投资的作用不只局限于受资企业,它可能对整个产业或区域都产生外部效应。因此,从宏观层面探讨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和溢出机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获得政策启示,为充分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机制和充分释放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提供有益的借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全球疫情尚未得到缓解,我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的常态化时期。中国要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创业能否在更大范围普及和更高层次推进。而创新创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本,还需要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平台作为纽带将资本与中小企业的发展连接起来。毋庸置疑,新三板便是这个重要的连接纽带。因此,以中小企业为切入点,探讨风险投资对新三板的影响及溢出效应问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探讨了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问题。综合运用实证研究法、数理模型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系统全面地探讨了该主题。全文的逻辑思路为“提出问题→研究综述→理论基础+现实基础→理论分析+机制分析→实证检验→结论”。就具体章节而言,本文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共分4个章。其中,第1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与研究设计;第2章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3章对本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相关理论;第4章描述了中国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市场的历史现状及关系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是本文的核心,包括3个章。其中,第5章为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及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机制探析;第6章从微观视角实证分析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第7章从宏观视角验证了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的溢出机制和溢出效应。根据前两部分研究,第三部分重在“解决问题”。第8章总结研究结论,并引申出相应的政策启示和提出研究展望。通过研究获得以下几点结论:(1)机制分析表明(1)风险投资通过治理作用机制、认证作用机制、支持作用机制对被投新三板企业发挥积极作用。风险投资作用机制有效运作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为创业企业有信任风险投资的企业文化,风险投资人的声誉资本昂贵且失难复得,风险投资和创业企业能建立建设性的互动关系。(2)风险资本投于新三板企业通过资源配置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协作链接机制发挥溢出效应。其中,竞争合作机制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协作链接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当前阶段,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的投入金额较小。因此,风险投资通过协作链接机制发挥溢出效应的效果可能会被削弱。风险投资溢出机制有效运作也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为政府有适当的引导政策,市场环境存在适度的竞争,中小微企业具备吸收能力,资本市场体系健全完善。(2)微观层面实证结果表明(1)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提升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且这种正向作用并非风险投资自选择效应的结果。(2)风险投资通过改善新三板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股票流动性、外部融资能力实现公司价值增值,即在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存在治理作用、认证作用和支持作用的中介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个中介效应中,股票流动性(认证作用)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说明信息效率的改善在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3)进一步,还发现风险资本投资于不同特征的企业对价值增值的影响存在差异。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收入增长能力、无形资产占比、治理规范性、股票流动性、股权融资方面的异质性对风险投资的增值作用有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债权融资方面的异质性对风险投资的增值作用有负向影响。(3)宏观层面实证结果表明(1)风险投资通过微观企业主体将影响放大到宏观层面而产生溢出效应。即风险投资→新三板企业价值→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路径是存在的(竞争合作机制存在)。风险投资→新三板企业价值→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路径也是存在的(协作链接机制存在)。(2)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溢出效应显着,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效应不显着。(3)考虑空间因素也获得相同的结论。新三板市场的风险资本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超过了直接效应。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着。(4)以上结论说明风险投资对新三板市场的支持,确实促进了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主导产业的演变,有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溢出效应。但对产业整合方面的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来。这是因为风险投资对新三板市场的投入金额较小。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发现功能受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企业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的实现。因此,风险投资较难引导产业进行整合、关联、聚集,即现阶段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的支持较难发挥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效应。鉴于此,应进一步培育和规范风险投资事业及新三板市场,形成规模的同时要具备质量,使风险投资支持新三板企业的同时,不仅更好地发挥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溢出效应,还能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溢出效应释放出来。使风险投资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成长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以上结论获得如下政策启示:(1)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其对新三板企业的支持,以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的价值增值作用和产业结构优化溢出效应。(2)风险投资机构要提升专业运作水平,积极参与被投新三板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新三板企业要摒弃只想获得资金支持,不愿接受风险投资人管理的家族企业文化观念。(3)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拓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优化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4)提高企业吸收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新三板企业要注重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及长期竞争力的培养。(5)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提升企业价值及促进资源整合,进一步促进风险投资产业结构合理化溢出效应的发挥。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拓展了风险投资领域的研究边界。首先,以往学者大多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本文以场外市场新三板挂牌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其次,现有研究成果大多关注风险资本的异质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本文则探讨了新三板挂牌企业异质性对风险投资作用效果的影响。此外,风险投资的影响可能不局限于接受投资的公司,基于风险资本对新三板企业的投资,进一步探讨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问题,并尝试性地分析空间溢出效应。补充和拓展风险投资领域的研究成果。(2)丰富了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目前尚未有学者从中介效应模型角度探讨风险投资影响企业价值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本文把治理作用、认证作用、支持作用同时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从定量角度解释风险投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作用机制。同时基于新三板市场的独特情景,分析了风险投资作用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更客观地评价风险投资的作用,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3)揭示了风险投资溢出机制的工作原理。溢出机制好似一个“黑箱”,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驱动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力量或规则。现有研究成果对风险投资溢出机制的探讨较少。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组成产业的细胞。从企业角度切入,探讨风险投资产业结构优化溢出效应的溢出机制。并借鉴经典生物数学Lotka-Volterra模型对风险投资的溢出机制进行刻画。这种尝试性的探索丰富了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
乐孟君[4](2021)在《重庆市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大量海外风险资本涌入发展迅速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风险投资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也已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尤其是民间资本开始涉猎风险投资业,这使国内风险投资的氛围日益浓厚。尽管国内的风险投资业已取得了不小成就,但总体而言还处于成长优化阶段,尤其对于处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而言,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城市、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自1997年直辖至今,重庆人均GDP增加近十倍,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重庆在平衡区域经济增长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步入新经济常态,重庆市持续调整产业结构,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规模逐步扩大,然而,目前重庆的产业结构仍存在产业水平较低、结构失衡等问题。诸多研究表明,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之一。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重庆市风险投资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突出金融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作用,这对推动重庆市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重庆市风险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究竟如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围绕重庆市风险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风险投资、产业结构升级及两者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并进行归纳与总结,阐述了风险投资的特点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探讨了相关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对重庆的风险投资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重庆风险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与成就,通过与国内其他重点城市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出目前重庆风险投资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障碍与不足。再次,针对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与作用路径进行理论探讨。基于理论分析的框架,本文对重庆风险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实证选取重庆1998年至2019年相关数据,首先利用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重庆风险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长期与短期内风险投资均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风险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风险投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而产业结构升级不是风险投资的格兰杰原因。其次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检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在风险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显着中介作用,但中介效应量较小。最后,为了更好地发展重庆风险投资业,引导风险投资服务于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落实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扩宽风险投资融资渠道、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和创新风险投资人才培养机制等政策建议。
王悦[5](2021)在《深创投进入时机对投资效果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将科技创新提上战略高度,强调了在当前经济由高速度到高质量的转变阶段,科技创新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但市场格局的两级分化仅使得少部分机构维持较高的活跃度,大部分的中小机构则处于投资少、募资难的低迷运营状态,传统的融资渠道并不能满足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因此,风险投资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的新兴力量,将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以“筛选理论”、“监督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辅导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探究风险投资不同的进入时机对投资效果产生的影响。深创投作为清科集团榜单本土机构的第一名,在我国风险投资领域极具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案例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选取深创投从2002年成立以来至2020年10月的投资项目作为案例分析对象,根据被投资企业的退出时机、退出方式、投资轮次、行业、持股比例等信息进行筛选出48家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由于采用不同进入时机所导致的投资效果的差异,总结出对深创投未来发展更加有益的经验,促进投资与被投资企业共同发展,并为政府参与风险投资提供建议。通过对深创投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发现深创投不同的进入时机对投资效果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深创投在种子期进入的投资规模最低且投资回报最高,面临的风险最大;深创投在初创期进入的投资规模较高且投资回报较高,面临的风险较大;深创投在扩张期进入的投资规模最高且投资回报较低,面临的风险较小;深创投在成熟期进入的投资规模较低且投资回报最低,面临的风险最小。因此,本文认为风险投资企业要通过提升管理和监督功能、全面评估项目的可持续性、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式加强对种子期企业的投资;同时政府也应通过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制定税收优惠、政府补贴、政府担保、贷款优惠的支持政策以及直接参与投资的方式加强政府对早期企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郑琪祎[6](2021)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与困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后,社会上涌起一股创业热潮,初创企业拥有独立的技术,但缺少运营发展公司的资金和经营管理的经验,故需要风险投资机构提供高质量的统筹服务,进而迅速扩大发展规模、缩短成型周期。而对于风险资本而言,其目标是在被投风险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退出和变现,得到超额回报。如今,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困境,风险资本退出受阻,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概念与发展,分析京东商城、ofo等风险投资退出成功及失败的经典案例,并剖析了风险投资退出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本文就完善风险投资资本退出机制提出了三点建议。
徐虹,余枫枫[7](2020)在《风险投资背景异质性与退出时机选择——基于信任视角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退出是风险投资获得投资回报、实现投资目标的关键环节,以我国2009—2016年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风险投资背景异质性对其退出时机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的信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背景异质性对其退出存在显着影响,与独立风险投资相比,公司风险投资在创业企业IPO后退出企业时间更晚;无论是基于声誉的信任还是基于制度的信任,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双向的信任都会促使公司风险投资更晚退出创业企业;相对于独立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更晚退出企业是为了追求战略回报。研究表明创业企业可以通过提升风险投资对其信任度来维护其投资管理,而风险投资机构则可以通过提升创业企业对其信任度来加深互惠互信的合作关系。
李亚男[8](2020)在《浅析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路径研究》文中提出资本市场中风险投资退出作为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退出机制的路径选择是决定资本市场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如何进行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路径选择,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对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接着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即股权转让退出、第一次公然发行退出、清算退出,然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夏金玲[9](2020)在《中国清洁技术行业风险投资回报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兴起比西方国家晚,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历经了1992年到2008年的萌芽阶段、2009年至2014年的起步阶段,再到2015年至今的初级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管理机构数量急剧攀升、基金管理规模不断扩大,项目投资领域不断拓宽,监管方面自2014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介入后逐渐完善。此外,因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原因,各国都很重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及创新开发。在我国,关于清洁技术行业的发展,政府也从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同时通过政策补贴来大力支持,风险投资机构也热衷于对清洁技术行业企业的投资。本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在于:对投资清洁技术行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及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新老风险投资机构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可以结合研究结论即投资回报受哪些因素影响来对自身的投资环境布局、以及对投资退出决策作出相应的重视;对清洁技术行业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引导作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做好加强技术提升改革、收入费用支出规划、管理层能力培养提升等,不盲目扩张,从而使得企业的经营业绩稳步上升;利于清洁技术行业的大力发展,清洁技术行业的有效发展又会使各种环境资源压力得以缓解,从而我们的生存环境如空气、水的质量得到改善,煤炭、石油等资源压力得以缓解,形成多赢局面;最后,通过本文研究得知风险投资机构联合参与项目投资有利于获得更好的风险投资回报,这与清洁技术行业项目的高科技、大规模、高精专资质等特性有关。在文章的研究过程中本人做了以下几点工作:由于本人从事清洁技术行业风险投资股权管理工作,所以经与导师请教讨论后便很快确定研究方向,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开展文章的研究分析。本人对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回报影响因素等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查阅整理总结,了解并分析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情况及其在清洁技术行业的投资情况,对影响投资回报的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清科集团私募通和Wind等平台搜集样本数据,对数据筛选整理后运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性描述、相关性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通过运用Stata软件对近10年来风险投资机构在清洁技术行业的85个项目退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几点结论:首先,本次实证研究的85个样本取自项目退出时间为2010年至2020年这个时段,其中2014年前样本数为23家、2015年至2017年间样本数为37家、2018年至2020年间样本数为25家;样本在地区分布上多集中在北上广深以及江浙地区,占比为总样本数一半以上;在二级子行业的分布上85个样本主要集中在环保领域、新能源其次、新材料最低,这和最近几年的行业发展周期、子行业轮动发展以及政策优惠倾向等有一定关系。其次,实证分析结果表示联合投资者数的多少与风险投资回报高低成显着正相关关系,且结果特别显着。清洁技术领域属于高新技术、专业性强的行业,且这类标的企业规模一般较大,多个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联合投资,可以在投资前期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寻找发掘好的标的企业,也给标的企业后续发展资金带来持续力量、同时为标的企业提供更加综合的增值服务。再次,实证分析结果表示投资规模的大小与风险投资回报高低具有较为显着负相关关系,究其原因或许是投资金额过大过多往往会导致标的企业因资金充足而松懈发展,或者盲目扩张而发展后劲不足、管理跟不上,最终导致企业经营不优从而给风险投资回报打了折扣。最后,实证分析结果表示投资周期与风险投资回报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已有学者对这一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存在矛盾观点。从实操来说,一般风险投资机构的基金年限配置为投资期3年、回收期3年加1年清算等,所以投资周期不会特别长,且投资周期过长若不是战略性投资更加容易出现经营管理不善和业务发展不确定性,从而影响风险投资机构的回报。
陈静谊[10](2020)在《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以来,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市场需求不断升级,企业整体创新水平加强,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之间呈现耦合关系。为支持风险投资发展和企业创新,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法规,并在2019年启动了科创板。而随着贸易战爆发,科技战明面化,社会上对创新的呼声愈发高涨,需求更加迫切,创新成为评价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风险投资作为创新型企业在成长期和发展期寻求的融资渠道,天然具有扶持创新的属性。分析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业与社会创新的合适切入点,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认识,积极应对当前的经济升级转型。在已有文献对风险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与机制研究上,本文从风险投资追求退出回报率的动因角度出发,结合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参与和市场对两者耦合的认同,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的存在性和可持续性,对风险投资的资本配置、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监管部门的决策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采用我国2009—2018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首先,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事件,采用专利(发明专利)数据衡量企业创新产出,采取全样本方差分析和泊松回归分析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并结合风险投资估值事件和退出事件研究基于创新信号的风险投资——企业创新——市场高估值的资本增值闭环;其次,通过城市等级分类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分地区差异;最后,基于资本输入——资本输出矩阵,通过分样本回归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分阶段和分行业效应。结合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论总结如下:(1)存在基于创新信号的风险投资——企业——市场的资本增值闭环。风险投资持股比例与企业专利产出显着相关。风险投资持股比例越高,以专利产出为代表的企业创新产出越高。(2)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分地区差异。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表现为正向显着,而在其余地区则不显着。(3)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分阶段和分行业效应。在不同时间段,风险投资对不同行业出现创新驱动效果差异,主要是资本输入和资本输出环境交叉所导致。
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风险投资简介 |
1. 风险投资的概念 |
2. 风险投资退出的概念 |
三、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与优缺点 |
1. 风险投资的三种退出方式 |
2. 股份公开上市 |
3. 出售或回购 |
4. 破产清算 |
四、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横向和纵向比较 |
1.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横向比较 |
2.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纵向比较 |
五、风险投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方案 |
六、结语 |
(2)文化距离对跨境联合投资绩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2.3 技术路线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文化维度与文化距离 |
2.1.2 风险投资与联合投资 |
2.2 文化距离的相关研究 |
2.2.1 关于文化距离与跨境直接投资的研究 |
2.2.2 关于文化距离与跨境证券投资关系的研究 |
2.2.3 关于文化距离与跨国企业关系的研究 |
2.3 风险投资绩效的相关研究 |
2.3.1 基于企业层面的风险投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
2.3.2 基于网络层面的风险投资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
2.4 联合投资的相关研究 |
2.4.1 关于联合投资动机的研究 |
2.4.2 关于联合投资与风险投资绩效的研究 |
2.5 文献评述 |
2.6 本章小结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1 理论基础 |
3.1.1 外来者劣势理论 |
3.1.2 跨文化管理理论 |
3.1.3 风险资本网络资源理论 |
3.1.4 心理学理论 |
3.1.5 风险投资绩效衡量理论 |
3.2 理论分析 |
3.2.1 “文化距离”的影响机理分析 |
3.2.2 “权力距离”的影响机理分析 |
3.2.3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影响机理分析 |
3.2.4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影响机理分析 |
3.2.5 “不确定性规避”的影响机理分析 |
3.3 研究假设 |
3.4 本章小结 |
4 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取与确定 |
4.2 变量设计与数据来源 |
4.2.1 被解释变量 |
4.2.2 解释变量 |
4.2.3 控制变量 |
4.3 模型设定与方法选取 |
4.3.1 模型设定 |
4.3.2 方法选取 |
4.4 本章小结 |
5 实证研究 |
5.1 描述性统计 |
5.2 相关性分析 |
5.3 多重共线性检验 |
5.4 自相关检验 |
5.4.1 残差图像检验法 |
5.4.2 Breusch-Godfrey(LM)检验法 |
5.5 异方差检验 |
5.5.1 散点图检验 |
5.5.2 White检验 |
5.6 回归估计 |
5.7 结果探讨 |
5.8 本章小结 |
6 总结及展望 |
6.1 总结 |
6.1.1 结论 |
6.1.2 建议 |
6.1.3 创新点及不足 |
6.2 展望 |
6.2.1 对本研究领域的展望 |
6.2.2 对于风险投资行业的展望 |
6.2.3 对文化距离理论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影响 |
2.1.1 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 |
2.1.2 风险投资与公司治理 |
2.1.3 风险投资与信息认证 |
2.1.4 风险投资与网络支持 |
2.2 风险投资对产业的影响 |
2.2.1 风险投资影响战略新兴产业 |
2.2.2 风险投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
2.2.3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 |
2.2.4 产业结构升级与融资制度 |
2.3 风险投资与溢出 |
2.3.1 关于溢出效应的综述 |
2.3.2 风险投资的溢出效应 |
2.3.3 风险投资的溢出机制 |
2.3.4 风险投资对初创企业的溢出效应 |
2.4 风险投资与新三板 |
2.4.1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
2.4.2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治理水平的影响 |
2.4.3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信息认证作用的影响 |
2.4.4 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网络支持作用的影响 |
2.5 简要评述 |
3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
3.1 基本概念界定 |
3.1.1 风险投资 |
3.1.2 新三板 |
3.1.3 企业价值 |
3.1.4 机制 |
3.1.5 溢出效应 |
3.2 相关基础理论 |
3.2.1 风险投资理论 |
3.2.2 中小企业存在理论 |
3.2.3 企业创新成长理论 |
3.2.4 溢出效应理论 |
3.2.5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3.3 本章小结 |
4 中国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市场的历史现状及关系问题 |
4.1 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进程 |
4.1.1 萌芽期(1986-1997):政策鼓励下风险投资起步且发展缓慢 |
4.1.2 探索期(1998-2008):外部环境不确定下风险投资曲折前行 |
4.1.3 成长期(2009-2014):金融危机之后风险投资复苏与成长 |
4.1.4 发展期(2015 至今):第四次创业浪潮给风险投资新的机会 |
4.2 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 |
4.2.1 募资层面:强监管下募资缩减,早期风投基金募集堪忧 |
4.2.2 投资层面:风险投资避险情绪强烈,偏向后期成熟市场 |
4.2.3 退出层面:退出案例增加且IPO为主,境外上市减少 |
4.3 新三板市场的演变进程 |
4.3.1 “两网系统”盛衰更迭,整顿之后被取缔(1992-2000) |
4.3.2 三板市场应时而生,维护资本市场稳定(2001-2005) |
4.3.3 新三板试点开启,市场逐渐扩大(2006-2012) |
4.3.4 股转系统成立,市场活力显现(2013-今) |
4.4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 |
4.4.1 新三板发展趋势放缓,市场强调质量且回归理性 |
4.4.2 分层制度改善市场结构,公司治理与监管逐渐提升 |
4.4.3 新三板市场交易低迷,多重因素导致流动性不足 |
4.4.4 挂牌企业定位“双创一成长”,市场沟通能力有待提升 |
4.5 中国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市场的互动关系 |
4.5.1 风险投资与新三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契合之处 |
4.5.2 新三板为风险资本筛选优质项目提供平台与便利 |
4.5.3 新三板增加了风险投资实现资本退出的渠道 |
4.5.4 风险投资作为机构投资者利于新三板市场成熟发展 |
4.6 风险投资在新三板市场存在的问题 |
4.6.1 风险投资在新三板市场的投资规模较小 |
4.6.2 风险投资以新三板为退出渠道的案例数量较少 |
4.7 本章小结 |
5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及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机制探析 |
5.1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的理论分析 |
5.1.1 基于监督治理理论视角的分析 |
5.1.2 基于信息认证理论视角的分析 |
5.1.3 基于增值服务理论视角的分析 |
5.2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
5.2.1 基于风险投资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
5.2.2 基于中小企业存在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
5.2.3 基于企业创新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
5.2.4 基于企业成长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视角的分析 |
5.3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分析 |
5.3.1 治理作用机制 |
5.3.2 认证作用机制 |
5.3.3 支持作用机制 |
5.3.4 作用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 |
5.4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的溢出机制分析 |
5.4.1 资源配置机制 |
5.4.2 竞争合作机制 |
5.4.3 协作链接机制 |
5.4.4 溢出机制有效运作的条件 |
5.4.5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溢出机制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风险投资影响新三板企业价值及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
6.1 变量说明及基本统计分析 |
6.1.1 变量构造与数据说明 |
6.1.2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6.2 研究假设与计量模型设定 |
6.2.1 研究假设回顾 |
6.2.2 计量模型设定 |
6.3 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6.3.1 治理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
6.3.2 认证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
6.3.3 支持作用中介效应检验 |
6.4 内生性分析 |
6.4.1 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
6.4.2 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 |
6.5 稳健性检验 |
6.5.1 稳健性检验Ⅰ:每股净资产(BPS) |
6.5.2 稳健性检验Ⅱ:总市值(Mvalue) |
6.5.3 稳健性检验Ⅲ:每股价值(p_value) |
6.5.4 稳健性检验Ⅳ:东部地区 |
6.6 进一步探讨:考虑异质性因素 |
6.7 本章小结 |
7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市场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7.1 变量与研究假设 |
7.1.1 变量构造与数据说明 |
7.1.2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7.1.3 研究假设回顾 |
7.2 风险投资作用于新三板溢出机制的验证 |
7.2.1 计量模型设定 |
7.2.2 实证分析与结果 |
7.2.3 稳健性检验 |
7.3 基于面板模型: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7.3.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7.3.2 实证分析与结果 |
7.3.3 稳健性检验 |
7.3.4 内生性分析 |
7.4 考虑空间因素:风险投资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7.4.1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造 |
7.4.2 空间自相关检验 |
7.4.3 空间计量模型设定与效应的测算 |
7.4.4 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7.4.5 稳健性检验 |
7.4.6 内生性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启示 |
8.2.1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促进其对新三板企业的支持 |
8.2.2 风险投资方提升自身实力,新三板企业接纳风险投资介入 |
8.2.3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风险投资发展 |
8.2.4 提高企业吸收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
8.2.5 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提升企业价值及促进资源整合 |
8.3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重庆市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研究 |
1.2.2 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
1.2.3 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的影响研究 |
1.2.4 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研究 |
1.2.5 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
1.2.6 风险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性研究 |
1.2.7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风险投资概论 |
2.1.1 风险投资的特点 |
2.1.2 风险投资的基本要素 |
2.1.3 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 |
2.2 产业结构升级概论 |
2.2.1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 |
2.2.2 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 |
2.3 资源基础理论 |
2.4 融资缺口理论 |
2.5 信号传递理论 |
第3章 重庆市风险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分析 |
3.1 重庆市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
3.1.1 重庆市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
3.1.2 重庆市风险投资发展的不足 |
3.2 重庆市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分析 |
3.2.1 重庆市产业结构升级现状 |
3.2.2 重庆市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对比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 |
4.1 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4.1.1 建设环境支撑体系 |
4.1.2 提供资金保障 |
4.1.3 提供技术资源 |
4.1.4 参与企业管理 |
4.2 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
4.2.1 开发新兴产业 |
4.2.2 改良传统产业 |
4.2.3 刺激消费需求结构变化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重庆市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实证研究 |
5.1 研究假设 |
5.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5.2.1 变量说明 |
5.2.2 数据来源 |
5.3 风险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实证分析 |
5.3.1 模型的选择 |
5.3.2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
5.3.3 协整检验 |
5.3.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
5.3.5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5.3.6 格兰杰因果检验 |
5.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中介效应检验 |
5.4.1 中介效应模型 |
5.4.2 检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落实风险投资税收政策优惠 |
6.2.2 扩宽风险投资融资渠道 |
6.2.3 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 |
6.2.4 创新风险投资人才培养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深创投进入时机对投资效果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风险投资进入时机的研究 |
1.4.2 关于风险投资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
1.4.3 关于风险投资进入时机与投资效果关系的研究 |
1.4.4 文献述评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 |
2 风险投资进入时机对投资效果影响的理论分析 |
2.1 基本理论 |
2.1.1 筛选理论 |
2.1.2 监督理论 |
2.1.3 生命周期理论 |
2.1.4 辅导理论 |
2.2 风险投资进入时机对投资效果影响机理分析 |
2.2.1 种子期进入对投资效果的影响机理 |
2.2.2 初创期进入对投资效果的影响机理 |
2.2.3 扩张期进入对投资效果的影响机理 |
2.2.4 成熟期进入对投资效果的影响机理 |
3 风险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的选取 |
3.1 风险投资企业的选取及分析 |
3.1.1 风险投资企业的选取 |
3.1.2 风险投资企业的分析 |
3.2 被投资企业的选取 |
3.2.1 被投资企业的选取依据 |
3.2.2 被投资企业的选取过程 |
3.3 衡量风险投资企业投资效果指标的选取 |
3.3.1 财务指标 |
3.3.2 非财务指标 |
4 深创投进入时机对投资效果影响的案例分析 |
4.1 深创投进入被投资企业不同时机的投资效果分析 |
4.1.1 深创投种子期进入对投资效果的影响分析 |
4.1.2 深创投初创期进入对投资效果的影响分析 |
4.1.3 深创投扩张期进入对投资效果的影响分析 |
4.1.4 深创投成熟期进入对投资效果的影响分析 |
4.2 深创投进入被投资企业不同时机的投资效果对比分析 |
4.2.1 深创投投资效果的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4.2.2 深创投投资效果的非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深创投在种子期进入的投资规模最低且投资回报最高 |
5.1.2 深创投在初创期进入的投资规模较高且投资回报较高 |
5.1.3 深创投在扩张期进入的投资规模最高且投资回报较低 |
5.1.4 深创投在成熟期进入的投资规模较低且投资回报最低 |
5.2 研究建议 |
5.2.1 鼓励风险投资企业加强对种子期企业的投资 |
5.2.2 加强政府对早期企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
5.3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6)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与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概念与分类 |
(一)风险投资的内涵 |
(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
1.概念阐释 |
2.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分类 |
(1)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 |
(2)并购。 |
(3)回购。 |
(4)清算。 |
三、风险投资退出经典案例介绍 |
(一)成功案例:京东商城 |
(二)失败案例:ofo共享单车 |
四、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困境分析 |
(一)风险企业难以公开上市 |
(二)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
(三)缺少优秀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 |
五、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建议 |
(一)积极建设创业板和科创板市场 |
(二)完善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 |
(三)培育良好的行业氛围 |
六、结论 |
(7)风险投资背景异质性与退出时机选择——基于信任视角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一) 风险投资背景异质性与退出时机选择 |
(二) 信任对公司风险投资退出时机选择的影响 |
三、 研究设计 |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 变量定义 |
1. 被解释变量 |
2. 解释变量 |
3. 调节变量 |
(1)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的信任:基于声誉的信任和基于制度的信任 |
(2) 创业企业对风险投资机构的信任:基于声誉的信任 |
4. 控制变量 |
(三) 模型构建 |
四、 实证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2) |
(二) 单变量分析(3) |
(三) 多元回归分析 |
五、 进一步检验 |
(一) 公司风险投资更迟退出创业企业是因为追求战略回报吗? |
(二) 替代性解释:公司风险投资更迟退出创业企业是因为减持政策限制吗? |
六、 稳健性检验 |
(一) 内生性的检验 |
1. PSM倾向得分匹配。 |
2. “自选择”检验。 |
3. Cluster处理。 |
(二) 指标敏感性检验 |
七、 结论性评述 |
(8)浅析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本市场风险投资概述 |
1.1 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的概念 |
1.2 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重要性 |
2 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
2.1 股权转让退出 |
2.2 第一次公然发行退出 |
2.3 清算退出 |
3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
3.1 法律法规不完善 |
3.2 退出场所不完备 |
3.3 高素质风险投资者较少 |
4 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退出路径的完善 |
4.1 完善退出相关法律法规 |
4.2 丰富风险投资退出途径 |
4.3 加大培养高素质风投人才 |
5 结语 |
(9)中国清洁技术行业风险投资回报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1 关于风险投资发展状况的研究 |
1.2.1.2 关于风险投资回报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2.1 关于风险投资发展状况的研究 |
1.2.2.2 关于风险投资回报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文献综述总结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2.1 文献总结法 |
1.3.2.2 理论分析法 |
1.3.2.3 统计回归分析法 |
1.4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重难点 |
1.4.2 文章创新点 |
2 风险投资及清洁技术概念以及发展状况概述 |
2.1 风险投资基本概念及运作过程介绍 |
2.1.1 风险投资基本概念 |
2.1.2 风险投资运作过程 |
2.1.3 清洁技术基本概念 |
2.2 风险投资发展及其投资我国清洁技术行业的现状 |
2.2.1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
2.2.2 风险机构投资于我国清洁技术行业状况分析 |
3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模型设计 |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1.1 经济和政策因素 |
3.1.2 行业和地域因素 |
3.1.3 微观因素 |
3.1.3.1 从风投机构经验及声誉和项目管理规模及经营质量分析 |
3.1.3.2 从风险投资规模及投资周期和联合投资者数分析 |
3.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
3.2.1 实证研究模型设计 |
3.2.2 模型变量定义 |
4 风险机构投资清洁技术行业回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4.2 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4.2.1 描述性统计 |
4.2.2 相关性分析 |
4.2.3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10)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论文内容 |
1.3.2 结构安排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概念界定与现状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风险投资 |
2.1.2 企业创新 |
2.2 历史与现状分析 |
2.2.1 国内风险投资历史与现状分析 |
2.2.2 国内企业创新现状分析 |
3 文献研究与理论模型 |
3.1 文献综述 |
3.1.1 国外对风险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文献 |
3.1.2 国内对风险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文献 |
3.2 理论基础 |
3.2.1 资源基础理论 |
3.2.2 信号传递理论 |
3.3 理论模型 |
4 模型设定和数据处理 |
4.1 数据处理 |
4.2 模型设定 |
4.2.1 风险投资——企业——市场资本增值闭环 |
4.2.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4.2.3 上市公司的分类原则 |
5 实证分析 |
5.1 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影响创新产出的实证分析 |
5.2 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产出存在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
5.3 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产出作用存在分阶段效应的实证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分析结果小结 |
6.2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J]. 陆师禹. 全国流通经济, 2021(26)
- [2]文化距离对跨境联合投资绩效的影响[D]. 李奕潼.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3]风险投资对新三板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D]. 曹文婷. 四川大学, 2021(12)
- [4]重庆市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D]. 乐孟君.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5]深创投进入时机对投资效果的影响分析[D]. 王悦.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6]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发展与困境研究[J]. 郑琪祎. 现代商业, 2021(08)
- [7]风险投资背景异质性与退出时机选择——基于信任视角的实证研究[J]. 徐虹,余枫枫.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20(06)
- [8]浅析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路径研究[J]. 李亚男. 商展经济, 2020(10)
- [9]中国清洁技术行业风险投资回报的影响因素分析[D]. 夏金玲. 浙江大学, 2020(02)
- [10]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研究[D]. 陈静谊.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