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对牧场质量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牧场质量的影响

一、水应力对牧草质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天佑[1](2021)在《玉米秸秆压缩流变特性及压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可用于饲料、燃料、基料、肥料和原料,其资源化利用对缓解能源危机、发展相关产业、减小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秸秆分布广、松散,影响运输、储存及后续利用,压块/压捆是增大松散秸秆密度最直接、简单的方法。然而,目前压块/压捆理论仍不完善,存在成型密度小、能耗高及质量差等致命问题,制约秸秆资源化利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针对秸秆闭式压缩流变特性及压捆技术,本文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以碎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对秸秆块回弹特性、抑制回弹工艺、压捆性能及自动缠网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秸秆压块/压捆工艺及装置优化提供依据,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及相关产业发展。总结全文,主要完成内容如下:搭建了秸秆压缩及回弹测试平台,研究了秸秆块各方向的回弹规律,确定了秸秆的压缩应变由可逆应变和不可逆应变组成,残余应力为粘弹性力和弹力。对比探究了不同压缩条件下秸秆块直接回弹、保压及保型后回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借助力学元件,建立了回弹的本构模型为压缩状态下的Kelvin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合理解释了秸秆块回弹现象。分析了各因素对恒速压后秸秆块的回弹程度,结果表明秸秆块回弹率大于18%。研究结果为本文的研究必要性及后续研究内容提供依据和方向。借助粘弹性材料蠕变和应力松弛的经典模型,确定了秸秆块在保压和保型阶段的本构模型分别为Burgers和Wiechert B模型,合理解释了保压和保型现象,并研究了含水率、最大压应力和喂入量对模型参数的影响。在不同的压缩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压缩-保压(CCP)和压缩-保型工艺下(CCS)各阶段的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了保压/保型抑制秸秆块回弹的本质,并对比分析了抑制回弹效果,结果表明,保压抑制回弹机理:从增大压缩位移和减小回弹位移两个方面抑制压后秸秆的回弹,从而增大压后秸秆的压缩尺寸稳定系数;保型抑制回弹机理:减小秸秆块中的粘弹性回弹力,减小压后秸秆回弹,增大秸秆块的压缩尺寸稳定系数,在同一压缩条件下保型的抑制回弹效果优于保压。探索了保压/保型时间对秸秆压缩尺寸稳定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压缩尺寸稳定系数与稳定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两者可用指数函数表示,为秸秆压缩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提出了保压保型相结合的稳定工艺(CCPS),探究了工艺中保型的本构模型和稳定效果,结果表明,Wiechert B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和解释保型现象;相比CCS,在相同的保型时间下,CCPS中的应力松弛率较小。对比分析了各种压缩工艺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稳定150s后,CCPS工艺下秸秆的压缩尺寸稳定系数最大,其次是CCS和CCP。采用Box-Behnken试验方法,以保压与稳定时间比为因素之一,建立了秸秆块松弛密度、压缩尺寸稳定系数和比能耗的回归模型,并对各回归模型进行了拟合度和显着性检验;分析了各因素、交互作用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并研究了显着交互作用对各指标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优化,确定了碎玉米秸秆压缩工艺参数:含水率13.63%、保压时间与稳定时间比0.38(即保压时间22.8s,保型时间37.2s)、最大压应力109.58k Pa,原料喂入量3.5kg,此条件下得到压后碎玉米秸秆块的松弛密度为145.63kg/m3、体积稳定系数为86.89%、比能耗为245.78J/kg,试验和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小于2%,为秸秆压缩设备的设计及工艺参数选择提供依据。对比研究了常用方捆闭式压捆机套袋和自动缠网的压捆性能,从而指出了压捆机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网绳的拉伸力学特性,获得了网绳的拉伸力学参数。针对缠网系统不足,设计了逆向放网预紧式缠网机构,并通过动力学分析了缠网过程,建立了缠网运动方程,确定了导网管与网卷的安装夹角及预紧弹簧的结构参数。通过缠网性能试验建立了密度、体积稳定系数及尺寸差值的回归方程,并对各回归模型进行了拟合度和显着性检验;研究了各因素及交互作用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了显着交互作用对指标的影响规律;综合优化了缠网的工艺参数:秸秆质量为26kg,中部缠网层数为2,预紧力为39N,优化后的秸秆捆的密度为198.45kg/m3,体积稳定系数为85.31%,尺寸差值为7.1mm,研究结果为压捆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黎庆贵[2](2021)在《黔西北坡耕地覆盖措施的水土流失调控效应》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坡耕地面积比重大,是区域主要的水土流失策源地。特殊的岩溶环境,使得区域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加之粗放的耕作方式,导致区域坡耕地土壤较为贫瘠。本文以黔西北坡耕地农艺覆盖措施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于2018~2020年持续观测坡耕地农艺覆盖措施对土壤环境及产流产沙的影响。农艺覆盖措施主要包括秸秆覆盖(straw mulch,SM)、生物质炭覆盖(biochar mulch,BM)以及粮草间作覆盖(grain and grass intercropping,GI)。其中秸秆覆盖设置SM1—SM5共5个覆盖量梯度,生物炭覆盖设置BM1—BM4共4个覆盖量梯度,粮草间作覆盖依据牧草品种分别设紫花苜蓿(AI)、菊苣(CI)和黑麦草(RI)间作玉米共3种间作覆盖类型,设置无覆盖玉米单作模式作为对照(CK),共计13个处理。基于3年坡耕地耕作层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SOM;总氮,TN;总磷,TP;总钾,TK;有效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产流产沙以及土力学观测数据,本文集中探讨了黔西北坡耕地农艺覆盖措施对土壤水肥环境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耕层土壤水分呈上升趋势,其中SM4、SM5较CK保墒效果显着,但通过对3年土壤水分观测记录的分析均发现,土壤水分含量与秸秆覆盖量并不简单地呈现线性函数关系,而是与指数、四次多项式以及Logistic函数模型变化趋势较为符合;随生物炭覆盖量的增加,土壤保墒效果呈改善趋势,但较CK不显着,尤其是2018年。粮草间作保墒效果不明显,其中AI处理保墒效果要优于CK、CI、RI,但并未达显着差异(P>0.05);秸秆覆盖(SM)平均保墒效果要显着优于生物炭覆盖(BM)和粮草间作覆盖(GI)(P<0.05)。(2)秸秆、生物炭覆盖量的增加均能显着提高耕层土壤SOM、TN、TP以及速效养分含量(P<0.05),但与生物炭覆盖不同的是,土壤TK并未随秸秆覆盖量的持续增加而增加,而是大致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AI处理条件下,土壤TN、AN含量显着高于CK及CI、RI,3年TN、AN较CK分别平均提高79.34%、66.72%;就各覆盖措施对土壤养分影响而言,生物炭覆盖(BM)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秸秆覆盖(SM)、粮草间作覆盖(GI)。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TK最低,显着低于生物炭覆盖、粮草间作覆盖。粮草间作对TN、AN影响明显,其TN、AN含量显着高于秸秆覆盖、生物炭覆盖(P<0.05)。(3)秸秆覆盖、生物炭覆盖和粮草间作覆盖条件下,坡耕地产流产沙高峰均集中在玉米苗期。玉米苗期秸秆覆盖径流泥沙调控效果显着,尤其是SM4、SM5处理,2018~2020年其产流量较CK分别降低72.14%、63.89%,65.32%、62.30%,以及87.34%、85.92%,产沙量分别降低87.68%、79.52%,93.80%、90.00%,以及97.74%、97.20%。3年里玉米穗期、花粒期秸秆覆盖径流泥沙调控效果均不显着;玉米苗期生物炭覆盖水土流失防控效果并不显着,随着玉米生长期的推进,生物炭覆盖径流泥沙调控效果逐渐改善,尤其是玉米穗期的BM5处理,2018~2020年该阶段其产流量较CK降低70.14%,33.34%和59.41%,产沙量降低77.54%,86.67%和76.50%,其减沙效果要优于减流效果;粮草间作覆盖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控主要集中在玉米花粒期,该阶段CI处理减流减沙效果尤为显着,较CK,其减流率分别达59.39%和62.85%,减沙率分别达84.04%和91.41%,其减沙效果要优于减流效果;坡耕地产流产沙量与降雨量(P)、最大30min降雨强度(I30)双因子均存在显着的多元幂函数关系。总体而言,2018~2020年秸秆覆盖总体径流泥沙调控效果要优于生物炭覆盖和粮草间作覆盖。(4)各秸秆、生物炭覆盖量处理间土壤内摩擦角φ、黏聚力c、剪切位移量Δl无显着差异(P>0.05)。随秸秆、生物炭覆盖量增加,土壤紧实度均整体呈下降趋势;粮草间作对土壤抗剪强度影响明显,AI、CI、RI处理条件下,土壤内摩擦角φ、黏聚力c均要显着高于CK(P<0.05),其中RI处理对土壤抗剪强度影响最为明显,其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φ、黏聚力c均要显着大于AI和CI(P<0.05),且在100、200、300、400 k Pa垂直法向应力下,其抗剪强度均要高于CK和AI、CI;各覆盖条件下,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φ与黏聚力c达显着正相关,而黏聚力c与坡耕地产沙指标产沙模数达显着负相关;就农艺覆盖措施对坡耕地耕层土壤抗剪强度影响而言,粮草间作覆盖影响最为明显。

桑盛[3](2020)在《煤层隔水覆岩裂隙自愈演化和渗流容限机制》文中认为西北地区生态脆弱,植被生长依赖于浅表水的保持,煤炭开采将造成地表生态的恶化。浅表水保持的两个关键地质结构分别是:土壤与岩体阻隔层。植被生长在土壤中,且土壤是浅表水主要的存储与流动空间。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局部上覆泥岩的含水率增加至饱和,使得弱胶结泥岩层内的裂隙逐渐闭合,岩体阻隔层仍然具有阻隔水的作用。本文综合运用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从满足植被生长所需浅表水的角度出发,确定了伊犁地区浅表水漏失容限,得到了上覆泥岩浸水后的力学变化特性,分析了泥岩裂隙的闭合机理和影响因素,建立了裂隙泥岩渗流—应力耦合模型,解析了泥岩层采动裂隙自愈演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考虑裂隙张闭的渗流实验系统具有测量范围广、时间长、稳定性好、不易堵塞、容许含固体颗粒流体进行实验的特点,满足实验需要。红砂岩裂隙渗透性在长时恒定围压下基本不变。含水率越高,泥岩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越小,粘弹性越明显。泥岩含水率与裂隙法向应力越大,含裂隙泥岩试样渗透系数衰减越明显。含裂隙泥岩试样的渗透系数随时间呈指数减小,减小幅度达到两个数量级以上。应力是裂隙自闭合的必要条件。当裂隙法向应力大于2.02.5MPa时,泥岩裂隙快速地完全闭合。水对泥岩的剥蚀作用、水对泥岩的软化作用和泥岩的蠕变都促进裂隙的闭合。(2)粗糙裂隙的闭合机理为裂隙壁面的相对位移。设计MATLAB程序提取实验岩样CT断层扫描信息并三维重构贯通裂隙,利用重构模型计算模拟裂隙闭合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前者略大于后者。裂隙粘弹性变形后的最终结果通过改变泥岩弹性模量的方式计算。计算显示泥岩的软化作用对裂隙闭合起主要作用,蠕变作用更进一步促进裂隙闭合。剥蚀作用后裂隙开度略有减小,但不发生量级变化,而水化和蠕变作用后的裂隙开度则减小一个量级以上。(3)裂隙泥岩渗流—应力耦合模型考虑了泥岩的软化、膨胀和裂隙开度变化等因素。裂隙开度变化对泥岩块体渗透系数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耦合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和MATLAB平台模拟计算基质应力场和裂隙渗流场,计算误差小于5%。饱和泥岩基质的膨胀变形与其软化后受应力的弹性变形存在竞争关系。非贯通裂隙使更多的泥岩基质膨胀软化,对泥岩块体渗透系数的影响达到了一个数量级。(4)浅表水的漏失容限受地表土层类型、厚度、相互位置、饱和度以及降水的影响。当粉质亚粘土或粉质重粘土的厚度较大且分布在土覆层上部时,土壤含水量始终满足伊犁地区草地植被生长,不依赖于上覆岩层的隔水性。一定工况下,阻隔层裂隙自愈作用可减小上覆岩渗透系数,阻碍浅表水漏失,无过度失水和水源补给的情况下可促进地表植被恢复。必要的修复措施(包括灌溉、注浆等)可以有效减小或者防止地表植被的退化。论文有图78幅,表14个,参考文献203篇。

房佳佳[4](2020)在《紫花苜蓿成捆卷压特性研究及过程监控系统集成》文中研究指明圆草捆打捆机适用于天然及种植草场的收获作业,亦可较好的适用于农作物秸秆的收获,广泛应用于我国内蒙古地区。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以小型圆捆机(草捆直径在1.0m以下)为研究对象,针对玉米秸秆及稻秆进行了草物料卷压过程中一般工程力学及流变学试验研究,对圆捆机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大圆捆机生产草捆直径在1.0m以上,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本文以大圆捆机为研究对象,选择内蒙古种植面积较大的牧草——紫花苜蓿为试验物料,利用自制的试验台对紫花苜蓿卷压特性进行分析,结合草捆成型有限元模拟结果,获取草捆成型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本构模型,同时基于Android平台设计一套圆捆机打捆过程监控系统,为圆捆机参数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根据紫花苜蓿卷压特性试验要求,首先设计了圆捆机卷压试验台,搭建了卷压力数据采集系统;其次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在含水率约为18.0、21.0和24.0%,喂入速度为1.11、1.39和1.67m/s,钢辊转速为106.0、126.0和146.0r/min条件下进行了 3因素3水平紫花苜蓿卷压试验。利用最小平方法对压缩应力和压缩密度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紫花苜蓿压缩过程中压缩应力与压缩密度之间的关系可采用二次多项式函数描述。在对应力松弛试验曲线和模型原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含水率、不同喂入速度、不同钢辊转速下紫花苜蓿应力松弛行为均可采用2个Maxwell元件和1个弹簧元件并联组成的广义Maxwell模型模拟。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最大压缩应力、应力松弛时间、最小平衡应力的影响主次顺序一致,皆为含水率>喂入速度>钢辊转速。分析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得到在试验范围内最大压缩应力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随喂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应力松弛时间随含水率、喂入速度、钢辊转速的增加而减小;最小平衡应力随钢辊转速、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随喂入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为进一步了解卷压机理,获取草捆内部应力分布规律和应力松弛曲线,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草捆卷压成型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分压缩和应力松弛两个阶段。在压缩阶段,将紫花苜蓿视为弹塑性物料,建立了其修正Druker Prager Cap模型,利用万能试验机以及自制的压缩装置,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获取了模型中的参数,通过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控制物料流动实现了紫花苜蓿压缩过程的模拟;在应力松弛阶段,采用Prony级数描述其粘弹性行为,通过对草捆施加-0.001 m位移载荷,进行瞬态分析实现了应力松弛过程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压缩阶段紫花苜蓿压缩后的内部应力由外向内逐渐减小,草捆外层中间应力低于两侧应力;在应力松弛阶段模拟得到的应力随时间变化规律与试验得到的应力随时间变化规律一致,且吻合度较高。t检验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得到的草捆内部应力分布预测值和应力松弛应力预测值与试验值无显着性差异,说明本文构建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紫花苜蓿压缩和应力松弛过程。基于Android平台设计了圆捆机打捆过程监控系统。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采集草捆重量、草捆个数、油压、圆捆机扭矩等参数信息,控制单元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IM800A模块发送至云平台,通过串口接收中断接收云平台转发的控制指令,驱动执行机构动作实现开关仓门、捆绳和溢流阀溢流压力调节的打捆过程控制。Android平台通过对云服务器自主访问,实现打捆过程的实时监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各项功能表现稳定,数据丢失率小于5.0%,信息获取延迟时间小于2.0 s,控制及时、正确,满足圆捆机打捆远程监控的要求。

查浩[5](2020)在《浅埋煤层采动覆岩渗流稳定理论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能源发展及生态化建设的推进,“能源-生态”平衡发展成为研究重点,煤炭资源开采中,开采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绿色开采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西北煤炭开采中的水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是国家、地区、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需求,必须将资源开采、生态资源保护等相结合,建立集覆岩运移与水资源流动为一体的采动覆岩渗流稳定理论体系,对西部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西北地区覆岩运移及生态水动态响应关系,本文以采动覆岩渗流稳定性为中心,结合现场调研,实验测试,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程序演算等方法,明确了采动覆岩等效渗透稳定性判据,进行了浅埋煤层覆岩水力特性测试,建立了浅埋覆岩应力分布模型,提出了采动覆岩渗流的等效层组分析方法,设计了覆岩等效渗透数值计算程序,分析了西北地区采动覆岩生态水渗透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西北地区天然岩石试样进行宏观和细微观的结构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了材料性质测试。结果显示,随着围压的增加,各种砂岩的强度逐渐增长,增长趋势大致为线性。裂隙岩样渗透系数随着围压的增大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最大改变率在60%以上,最小改变率不足1%。建立了西北地区采动覆岩相似模型,对西北某矿区进行了开采模拟,分析了覆岩运移以及应力演化规律。揭示了岩层“渐序”破坏模式,由此出发建立了基于“渐序”破坏模式的梁假设覆岩模型,分析模拟了覆岩应力场演化规律。且通过与数值解进行对比,应力相对误差小于10%。开采后覆岩结构呈现明显的“三带”结构。地表沉降形态呈“漏斗”状。裂隙带高度约为覆岩总厚度的45%。(2)通过层状岩体渗流特性,建立了基于岩层组合系统的等效渗透流动模型。提出了覆岩层组特征区分析方法。分析了特征区占比对等效渗透系数的影响,得知裂隙区高度是影响渗透系数的主要原因。覆岩层组等效渗透系数的变化是由多组岩层渗透性质共同决定的。以MATLAB为平台,建立了随机裂隙网络渗流数值计算模型。且由于随机性的存在,对裂网真实性模拟优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基于特征区以及特征区渗透系数的岩层等效渗透系数计算方法。分析了各随机因子对裂隙区域等效渗透系数的影响。(3)结合新疆伊犁四矿现场气象水文及地质工程参数,对覆岩等效渗透系数进行了演算,程序模拟伊犁四矿随开采的进行,覆岩等效渗透系数呈现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增加,最后趋于平缓的过程,模拟伊犁四矿等效渗透情况属于大型植被无法种植,植被大量退化阶段,与工程现场每年翻新只种牧草的情况相符。与现场采动水位数据实测结果相对比,程序计算结果误差在10%以内。利用自设计“流-固”耦合实验设备,对现场采动渗透情况进行了模拟,发现随着开采的进行,裂隙带高度逐渐趋于稳定,工作面推进至140m时裂隙带高度大致为69.3m,与程序模拟结果误差约为5%。水位线变化由缓慢下降逐渐加速直到大量渗漏,根据裂隙带发育规律,可以预测在水资源持续补给时,水位会逐渐恢复稳定。论文有图87幅,表17张,参考文献185篇

王德福,江志国,李百秋,王国富,蒋亦元[6](2017)在《稻秆与圆捆机钢辊间滑动摩擦特性试验》文中指出针对钢辊式圆捆机秸秆卷捆过程基础研究较少的情况,该文对稻秆与钢辊(由碳素钢冷轧板卷制而成)之间的滑动摩擦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自制的钢辊滑动摩擦系数测试装置,采用L27(313)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稻秆含水率、正压应力、钢辊线速度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稻秆与钢辊之间滑动摩擦系数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获得稻秆含水率、正压应力和钢辊线速度对滑动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及回归方程。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稻秆与钢辊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受稻秆含水率、正压应力影响显着,受钢辊线速度影响较显着,且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稻秆含水率>正压应力>钢辊线速度,而且稻秆含水率与正压应力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稻秆与钢辊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影响显着;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稻秆与钢辊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随稻秆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正压应力的增加而减小,随钢辊线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稻秆含水率为10%70%、正压应力为19 k Pa和钢辊线速度为0.20.8 m/s时,稻秆与钢辊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3530.612。研究结果可为钢辊式圆捆机的研究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刘杰[7](2017)在《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的弹齿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压捆机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牧草收获机械之一,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是压捆机的重要工作部件,对捡拾装置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我国压捆机的工作性能有重要意义。捡拾装置关键部件弹齿的受力情况不仅影响其材料、尺寸、强度等参数的选择,也影响捡拾装置的捡拾性能。弹齿上的载荷会影响到弹齿的强度和刚度计算,也是捡拾装置机械系统动力计算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试验和仿真分析方法进行了弹齿动力学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在小方捆捡拾压捆机捡拾装置试验台上,对弹齿的捡拾过程进行应变测试试验研究,得出弹齿在捡拾过程中端部所受应力的情况。(2)对弹齿在捡拾牧草的时刻进行受力分析,在ADAMS中建立捡拾装置弹齿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得到弹齿端部的受力情况,通过和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3)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弹齿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为弹齿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佘文龙[8](2016)在《压捆机压缩频率对农业纤维物料三维应力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压缩频率与压缩室三维应力直接影响牧草压捆机的生产率和结构尺寸,因而是主要设计参数。本文以9KG-350型液压高密度压捆机为试验设备,以羊草为试验物料,以一次喂入压缩形成的草片为研究单元,由薄膜压力传感器及配套的数据采集卡构成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开式压缩中压缩频率与压缩过程中草物料三维应力的影响。在压捆机稳定工作状态下,采集压缩过程中农业纤维物料在压缩室三个相互垂直方向上应力,获得在整个压缩过程中草片的三维应力变化特性曲线,分析三维应力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压缩频率下三维应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压缩频率下,三维应力值均随时间呈指数规律变化;压缩频率改变导致三维应力数值变化,但对三维应力本身变化规律无明显影响;单纯提高压缩频率会造成活塞x方向应力变化,进而影响其他两个方向应力。在较高的压缩频率下,y方向应力与z方向应力对x方向应力变化的敏感度提高。分析研究不同频率下一次压缩过程中的三维应力变化规律及整个压缩过程中的三维应力变化规律,可为牧草压捆机压缩频率的选择、生产率及结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农业纤维物料压缩过程的流变学研究提供参考。

郭磊[9](2016)在《秸秆压块成型因素与压模腔体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为了获得大麦、燕麦、油菜及小麦秸秆原料的压缩特性,本文通过搭建秸秆压缩试验台、“半开式”压缩试验台、中试生产试验台,以及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所选秸秆原料在不同含水率、粒径及载荷下的压缩与应力松弛特性研究,探讨了压模腔体结构参数对压缩过程的影响。原料压缩特性试验表明,含水率越高(15%)和粒径越小(筛孔直径19.05 mm)在较高压缩载荷(14.06 MPa)下,压缩密度越大。含水率的增加,使得草粉更易压缩,成型所需能量较少;粒径增加,压缩能耗越多。对比Walker与Cooper-Eaton模型后发现,后者对于压缩数据的拟合度更好,更好的表达四种秸秆的压缩特性。应力松弛现象发生在压缩过程结束的瞬间,对原料施加越大的载荷,松弛后的残余应力越大;压缩后的残余应力在短时间内迅速衰减,超过85%的松弛值发生在松弛开始后的1 min内;施加载荷和粒径越大,含水率越低,短时间内的残余应力松弛速度越快。优化改进了物料在成型腔体中的力学模型;得到了压模角度对压块密度及比能耗的影响,并进行了压缩与应力松弛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压模角度对压块密度有着显着性的影响;压块密度随着压模角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能耗反而减小;压缩过程的最大成型力也随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压缩后的残余应力较大,但是衰减量也较大。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秸秆材料在三种锥角(2°、4°、6°)的压模腔体中的仿真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锥角的增加,压缩径向力和轴向力增加;同时径向与轴向力的比值也增加,从而有利于物料在径向的成型。在“壁效应”的作用下,压块与压模接触面的应变大于中心部分的应变,锥角越大,该效应越强,促进了物料的成型,但是角度过大(6°),也易使得压块的剪切变形量过大,压块外形较差,品质下降。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含水率可以引起较大的压缩力,而不同秸秆类型的粒径对压缩载荷的影响关系互不相同。较高的含水率可以有效的提高大麦、燕麦和小麦压块的出料效率以及降低生产能耗,然而对于油菜秆原料,含水率的提高反而降低了出料效率。含水率对存放一定时间后的草块密度有着不利的影响,当存放两周后,随着残余应力的衰减和水分的挥发,在较小含水率下压缩得到的草块可以稳定在更高的密度。

蔡龙华[10](2014)在《高山植物对增强UV-B辐射的适应性响应》文中研究指明青藏高原地区高寒草甸退化严重,环境恶劣,紫外辐射很强,对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动植物有生深刻影响。为研究高山植物对增强的UV-B辐射的适应性响应,本文以野生豆科牧草歪头菜为实验材料,模拟甘南地区夏季晴朗天空9%的臭氧层衰减(6.4KJ.m-2.d-1的UV-B辐射剂量)下,从生长角度,生理代谢水平,分子调控方面等多方面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 UV-B辐射增强处理高山野生歪头菜生长减缓(植株矮化,生物量减少)、叶面积缩小、叶形改变、根冠比增加等适应性响应。2 UV-B辐射增强促进了高山野生歪头菜木质素的生成,使其含量增加,加剧了木质化;茎中央髓腔增大,排列歪斜杂乱。3高山野生歪头菜其生长初期木质素就开始快速大量生成,且植株导管、厚角组织木质化始于维管束发育的很早时期。较高的木质化是高山野生歪头菜对强的UV-B辐射的一种适应性响应。4酚酸:阿魏酸和对-香豆酸,在高山野生歪头菜中含量极少,不是高山歪头菜中的主要酚酸成分。5高山野生歪头菜木质素结构主要为S木质素和S-G木质素;随其生长,木质化程度增加,其中主要增加的是紫丁香基丙烷结构单元(S木质素),主要由基因CCOAOMT调控生成;高的木质化抑制了植株的生长。6植物内源激素ZT、6-BA、GAs、IAA在增强的UV-B处理初期,因应激生长,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并且显着低于对照组,其中GAs和IAA对UV-B辐射敏感,其含量变化较为剧烈。增强UV-B处理ABA并没有提前检测到,而是使得对照中的含量较对照显着升高,高山野生歪头菜最对强UV-B辐射具有了应激响应机制,使辐射伤害延迟。7紫外辐照加快了植物N的消耗。N代谢加快明显促进了木质素的生成。8高山野生歪头菜中木质素相关合成基因CAD基因在UV-B辐射处理较为敏感,表达被抑制,整个过程中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F5H基因表达水平下调。CCOAOMT基因易受UV-B辐射激发,表达上调,是调控歪头菜S木质素合成较关键的基因。

二、水应力对牧草质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应力对牧草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玉米秸秆压缩流变特性及压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秸秆压缩特性研究进展
        1.2.1 压缩工艺分析
        1.2.2 压缩流变特性研究
        1.2.3 压缩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1.3 秸秆压捆技术及设备研究进展
        1.3.1 方捆闭式压捆机
        1.3.2 方捆开式压捆机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压缩试验平台搭建及秸秆块回弹特性研究
    2.1 模具及测试系统设计
        2.1.1 模具设计
        2.1.2 测试系统软硬件设计及传感器标定
        2.1.3 秸秆压缩及测试系统集成
    2.2 秸秆块回弹特性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秸秆块各方向回弹结果与分析
        2.2.3 秸秆压缩应变和残余应力组成分析
        2.2.4 秸秆块回弹本构模型建立
        2.2.5 各因素对恒速压后(CC)秸秆块回弹率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保压/保型抑制秸秆块回弹机理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及设备
        3.1.2 试验设计
        3.1.3 评价指标
    3.2 保压过程及抑制秸秆块回弹机理分析
        3.2.1 保压本构模型建立
        3.2.2 各因素对保压本构模型参数的影响
        3.2.3 保压抑制回弹机理分析
    3.3 保型过程及抑制秸秆块回弹机理分析
        3.3.1 保型本构模型建立
        3.3.2 各因素对保型本构模型参数的影响
        3.3.3 保型抑制回弹机理分析
    3.4 保压/保型抑制回弹效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保压保型结合工艺研究及压缩参数优化
    4.1 保压保型结合工艺(CCPS)特性研究
        4.1.1 CCPS工艺提出
        4.1.2 CCPS工艺特性研究
    4.2 压缩工艺参数优化
        4.2.1 试验设计
        4.2.2 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方捆闭式压捆机性能研究
    5.1 方捆闭式压捆机原理分析
        5.1.1 方捆闭式压捆机总体机构及工作原理
        5.1.2 压捆系统及压缩工艺分析
    5.2 方捆闭式压捆机性能试验
        5.2.1 试验条件
        5.2.2 试验方案
        5.2.3 指标及测试方法
    5.3 试验结果与存在问题分析
        5.3.1 结果与分析
        5.3.2 存在问题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方捆闭式压捆机优化设计与试验
    6.1 网绳拉伸力学特性研究
        6.1.1 材料与方法
        6.1.2 结果与分析
    6.2 缠网零部件设计
        6.2.1 压捆机优化思路提出
        6.2.2 逆向放网预紧式缠网机构设计
        6.2.3 缠网动力学分析
        6.2.4 关键零件结构参数确定
    6.3 压捆机缠网性能试验
        6.3.1 试验条件
        6.3.2 试验设计
        6.3.3 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2)黔西北坡耕地覆盖措施的水土流失调控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径流小区观测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
    1.3 覆盖措施水土流失调控效应研究状况
    1.4 土壤侵蚀与土力学特性关系研究进展
        1.4.1 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
        1.4.2 土壤紧实度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
    1.5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点
        2.1.3 土壤性质
    2.2 研究内容
        2.2.1 覆盖措施耕层土壤保墒效应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2.2 覆盖措施水土流失调控效应
        2.2.3 覆盖措施径流泥沙调控效应的土力学机理
    2.3 研究方法
        2.3.1 径流小区及种植设计
        2.3.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 数据处理
    2.5 技术路线
3 黔西北喀斯特区坡耕地覆盖措施对土壤水肥的影响
    3.1 坡耕地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3.1.1 秸秆覆盖对耕作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3.1.2 生物炭覆盖对耕作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3.1.3 粮草间作对耕作层土壤水分的影响
        3.1.4 不同覆盖措施耕作层土壤水分含量差异
    3.2 坡耕地覆盖措施对耕作层土壤养分的影响
        3.2.1 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质、全量、速效养分的影响
        3.2.2 粮草间作对土壤有机质、全量及速效养分的影响
        3.2.3 生物炭覆盖对土壤有机质、全量及速效养分的影响
    3.3 不同覆盖措施土壤有机质、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差异
    3.4 讨论
        3.4.1 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3.4.2 覆盖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5 小结
4 黔西北喀斯特区坡耕地产流产沙对覆盖措施的响应
    4.1 坡耕地水土流失对秸秆覆盖的响应
        4.1.1 玉米不同生育期秸秆覆盖对坡耕地产流的影响
        4.1.2 不同秸秆覆盖量下产流对降雨特性的响应特征
        4.1.3 玉米不同生育期秸秆覆盖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4.1.4 不同秸秆覆盖量条件下产沙对降雨特性的响应
    4.2 坡耕地水土流失对生物炭覆盖的响应
        4.2.1 玉米不同生育期生物炭覆盖径流调控效应
        4.2.2 生物炭覆盖条件下产流对降雨特性的响应
        4.2.3 玉米不同生育期生物炭覆盖土壤侵蚀调控效应
        4.2.4 生物炭覆盖条件下产沙对降雨特性的响应特征
    4.3 坡耕地水土流失对粮草间作覆盖的响应特征
        4.3.1 玉米不同生育期粮草间作径流调控效应
        4.3.2 粮草间作条件下产流对降雨特性的响应
        4.3.3 玉米不同生育期粮草间作土壤侵蚀调控效应
        4.3.4 粮草间作条件下产沙对降雨特性的响应
    4.4 不同覆盖类型水土流失调控效应差异
    4.5 讨论
        4.5.1 基于坡耕地水土流失调控效应的适宜秸秆覆盖量探讨
        4.5.2 生物炭覆盖径流泥沙调控效应
        4.5.3 粮草间作径流泥沙调控效应
    4.6 小结
5 覆盖措施对坡耕地产流产沙影响的土力学机理
    5.1 秸秆覆盖条件下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及紧实度特征
    5.2 生物炭覆盖条件下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及紧实度特征
    5.3 粮草间作条件下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及紧实度特征
    5.4 覆盖措施下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指标、紧实度与坡耕地产流产沙的耦合关系
    5.5 不同覆盖类型坡耕地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及紧实度差异
    5.6 讨论
    5.7 小结
6 主要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3)煤层隔水覆岩裂隙自愈演化和渗流容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2 浸水泥岩的基本力学特性
    2.1 浸水泥岩的弹性模量和强度
    2.2 浸水泥岩的蠕变特性
    2.3 考虑裂隙张闭的渗流实验系统
    2.4 裂隙张闭和渗流相关性
    2.5 本章小结
3 泥岩裂隙闭合机理和影响因素
    3.1 泥岩CT扫描与裂隙几何形状重构
    3.2 泥岩软化作用对裂隙闭合的影响
    3.3 粘弹性泥岩裂隙闭合机理
    3.4 本章小结
4 裂隙泥岩渗流—应力耦合模型
    4.1 水浸入泥岩基质的深度
    4.2 裂隙泥岩渗流—应力耦合模型
    4.3 单裂隙泥岩渗透率动态变化
    4.4 泥岩裂网渗透性演化
    4.5 本章小结
5 生态脆弱区浅表水的漏失容限
    5.1 采区浅表水保持因素分析
    5.2 土覆层浅表水漏失机理
    5.3 采动影响土覆层漏失容限确定
    5.4 本章小结
6 采动裂隙自愈演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6.1 伊犁矿区地质资料
    6.2 现场工况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紫花苜蓿成捆卷压特性研究及过程监控系统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卷压成捆设备研究现状
        1.2.2 压缩理论研究现状
        1.2.3 草物料压缩过程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钢辊式圆捆机卷压试验台设计
    2.1 钢辊式圆捆机卷压试验台总体设计
    2.2 钢辊式圆捆机试验台关键部件设计
        2.2.1 圆捆机配套动力的选择
        2.2.2 圆捆机支撑框架的设计
        2.2.3 皮带输送机的设计
    2.3 卷压力数据采集系统
        2.3.1 测试方法与硬件组成
        2.3.2 应变片的粘贴与硬件布置
        2.3.3 电阻应变仪软件设置
        2.3.4 系统调试
    2.4 本章小结
3 紫花苜蓿卷压特性研究
    3.1 紫花苜蓿卷压过程分析
        3.1.1 卷压成型机理
        3.1.2 卷压过程草捆受力分析
        3.1.3 卷压过程后仓门受力分析
    3.2 紫花苜蓿卷压特性分析
        3.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2 压缩特性分析
        3.2.3 应力松弛特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紫花苜蓿卷压过程有限元模拟
    4.1 卷压过程有限元分析
    4.2 紫花苜蓿本构模型
        4.2.1 修正Drucker Prager Cap模型及参数确定
        4.2.2 粘弹性本构模型Prony级数
    4.3 紫花苜蓿卷压过程有限元模拟与试验比较分析
        4.3.1 压缩过程有限元模拟与试验比较分析
        4.3.2 应力松弛过程有限元模拟与试验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圆捆机打捆过程监控系统集成
    5.1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5.2 系统硬件设计
        5.2.1 传感器组的选型与安装
        5.2.2 执行机构的选型
        5.2.3 控制单元的硬件设计
        5.2.4 SIM800A模块的硬件设计
    5.3 系统软件设计
        5.3.1 控制单元的软件设计
        5.3.2 云服务器的开发
        5.3.3 Android平台设计
    5.4 系统测试与试验
        5.4.1 监控系统测试
        5.4.2 草捆称重系统标定试验
        5.4.3 溢流阀设定压力与草捆密度之间的关系
        5.4.4 油压及扭矩的监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浅埋煤层采动覆岩渗流稳定理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2 浅埋煤层覆岩材料力学实验特性
    2.1 引言
    2.2 浅埋天然岩样三轴压缩特性
    2.3 浅埋天然岩样的渗透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浅埋煤层采动覆岩应力分布和演化
    3.1 引言
    3.2 浅埋人工岩样制备和实验特性
    3.3 浅埋采动覆岩破坏相似实验
    3.4 基于“渐序”破坏分析的覆岩应力场
    3.5 浅埋覆岩采动应力分布机制
    3.6 本章小结
4 采动区覆岩渗流的等效层组分析方法
    4.1 引言
    4.2 岩层组合系统和等效渗透系数
    4.3 覆岩特征区渗流和等效层组分析方法
    4.4 覆岩特征区渗流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MATLAB的采动覆岩等效渗透数值计算
    5.1 引言
    5.2 裂隙网络渗流计算模拟
    5.3 随机因子对裂隙网络的影响
    5.4 采动覆岩等效渗透分析程序
    5.5 本章小结
6 工程实例分析
    6.1 引言
    6.2 等效渗透系数程序实例应用
    6.3 现场采动水位数据实测
    6.4 覆岩采动渗流响应相似模型实验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的弹齿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捡拾装置研究状况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来源
    1.4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1.5 研究内容
2 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1 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结构
    2.2 工作原理
3 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的试验研究
    3.1 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试验台
    3.2 弹齿端部应变测试试验研究
        3.2.1 试验内容
        3.2.2 试验设备
        3.2.3 试验参数
        3.2.4 试验方法
        3.2.5 试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4 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上弹齿的动力学分析
    4.1 弹齿上的载荷分析
    4.2 弹齿上载荷模型的建立
    4.3 弹齿上载荷仿真分析
        4.3.1 基本思想
        4.3.2 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模型的建立
        4.3.3 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弹齿的仿真分析
5 弹齿的有限元分析
    5.1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结构分析理论
    5.2 弹齿的静力学分析
        5.2.1 模型建立
        5.2.2 单元类型和材料属性
        5.2.3 网格划分
        5.2.4 加载求解
        5.2.5 计算结果与分析
    5.3 模态分析
        5.3.1 模态分析理论
        5.3.2 弹齿的模态分析结果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8)压捆机压缩频率对农业纤维物料三维应力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牧草压捆机研究近况
    1.3 牧草压缩理论研究概况
        1.3.1 闭式压缩研究概况
        1.3.2 开式压缩研究概况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试验研究的准备
    2.1 液压式压捆机试验装置
    2.2 试验草物料的选择
    2.3 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
        2.3.1 薄膜压力传感器基本参数
        2.3.2 数据采集系统
        2.3.3 薄膜压力传感器的标定
        2.3.4 薄膜压力传感器的布置安装
        2.3.5 激光位移传感器
        2.3.6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标定
        2.3.7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安装
3 试验过程
4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4.1 频率1中草物料压缩三维应力
        4.1.1 一次压缩过程中草片的上半截面三维应力分析
        4.1.2 一次压缩过程中草片的下半截面三维应力分析
        4.1.3 一次压缩过程中活塞应力分析
    4.2 频率2中草物料压缩三维应力
        4.2.1 一次压缩过程中草片的上半截面三维应力分析
        4.2.2 一次压缩过程中草片的下半截面三维应力分析
        4.2.3 一次压缩过程中活塞应力分析
    4.3 频率3中草物料压缩三维应力
        4.3.1 一次压缩过程中草片的上半截面三维应力分析
        4.3.2 一次压缩过程中草片的下半截面三维应力分析
        4.3.3 一次压缩过程中活塞应力分析
    4.4 3个压缩频率下的三维应力对比分析
        4.4.1 3个压缩频率下草片x方向应力对比分析
        4.4.2 3个压缩频率下草片y方向应力对比分析
        4.4.3 3个压缩频率下草片z方向应力对比分析
        4.4.4 3个压缩频率下草片x方向与y方向应力相互关系对比分析
        4.4.5 3个压缩频率下草片x方向与z方向应力相互关系对比分析
    4.5 频率1压缩全过程中草片三维应力分析
        4.5.1 压缩全过程中草片x方向应力分析
        4.5.2 压缩全过程中草片y方向应力分析
        4.5.3 压缩全过程中草片z方向应力分析
        4.5.4 压缩全过程中草片y方向应力和z方向应力变化规律的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9)秸秆压块成型因素与压模腔体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秸秆压块的压缩特性研究
    2.1 试验因素
    2.2 试验材料
    2.3 压缩试验台设计与搭建
    2.4 秸秆压缩特性
    2.5 压缩模型
    2.6 比能耗
    2.7 小结
第三章 秸秆压块的应力松弛特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 压块松弛特性
    3.3 松弛模型
    3.4 小结
第四章 秸秆压块的压模腔体影响试验研究
    4.1 成型原理与材料
    4.2 试验台设计
    4.3 压模力学分析
    4.4 模孔影响试验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秸秆压块压缩成型有限元数值模拟
    5.1 有限元理论
    5.2 压缩成型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5.3 压缩过程模具有限元分析结果
    5.4 小结
第六章 秸秆压块中试试验研究
    6.1 试验原料
    6.2 试验台搭建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高山植物对增强UV-B辐射的适应性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UV-B对植物影响的研究现状
    1.1 地表UV-B辐照增强状况
    1.2 植物形态特征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
    1.3 植物次生代谢
    1.4 植物次生代谢中木质素的合成及其对各种环境胁迫的响应
    1.5 植物内源激素及其对环境胁迫的响应
第二章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2.1 研究思路及目的、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本文研究的创新性
第三章 高山野生歪头菜对增强UV-B辐射的响应
    3.1 材料及处理
    3.2 测定指标及方法
    3.3 数据分析及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水应力对牧草质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玉米秸秆压缩流变特性及压捆关键技术研究[D]. 陈天佑. 吉林大学, 2021(01)
  • [2]黔西北坡耕地覆盖措施的水土流失调控效应[D]. 黎庆贵.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3]煤层隔水覆岩裂隙自愈演化和渗流容限机制[D]. 桑盛.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4]紫花苜蓿成捆卷压特性研究及过程监控系统集成[D]. 房佳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 [5]浅埋煤层采动覆岩渗流稳定理论及其应用[D]. 查浩.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6]稻秆与圆捆机钢辊间滑动摩擦特性试验[J]. 王德福,江志国,李百秋,王国富,蒋亦元.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1)
  • [7]弹齿滚筒式捡拾装置的弹齿动力学研究[D]. 刘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8]压捆机压缩频率对农业纤维物料三维应力影响的试验研究[D]. 佘文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9]秸秆压块成型因素与压模腔体的优化研究[D]. 郭磊.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10]高山植物对增强UV-B辐射的适应性响应[D]. 蔡龙华. 兰州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水分胁迫对牧场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