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包皮环切术疗效观察

改良包皮环切术疗效观察

一、改良式包皮环切术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迪力夏提·加马尔[1](2020)在《玫瑰花油外用对小儿改良式包皮环切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玫瑰花油对小儿改良式包皮环切术后水肿、疼痛等常见并发症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评价玫瑰花油对包皮环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和安全性。方法:本课题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院普外科门诊诊断为包茎型包皮过长并行改良式包皮环切术,符合纳入标准的212患儿,按手术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各组106例。对照组术后嘱在家护理注意事项,预防性应用口服抗生素三天,术后24h后去除敷料,每天使用碘伏喷剂皮肤表面消毒,每日两次,治疗至完全愈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阴茎龟头和包皮切口外用玫瑰花油,每日两次,每次12ml。术后9天内隔一天观察并记录各组的相关观察指标。记录掉痂和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术后第1、3天疼痛程度、疼痛评分降低值、无显着差异(P>0.05),组内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一天水肿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天观察组和对照组水肿程度有显着差异(P<0.01),各组术后第一、三天组内前后水肿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9天内总疼痛、水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周缘发痒次数比较:观察组发痒次数少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01);术后其它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出血、切口裂开、术后瘢痕形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冠状沟粘连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愈合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掉痂、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掉痂、愈合天数少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意义(P<0.001);两组愈合外观、愈合时间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玫瑰花油缩短术后水肿和疼痛总天数,减轻切口周缘发痒,防止术后感染及冠状沟粘连等并发症,促进结痂脱落,从而缩短愈合时间。2.玫瑰花油对术后出血、切口裂开,瘢痕形成等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影响。3.包皮环切术后外用玫瑰花油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吴达山[2](2019)在《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吻合器治疗包茎或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比较在治疗包茎以及包皮过长的患者中,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DCSC)和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RC)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录自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所有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及第二医疗集团泌尿外科门诊,诊断为包茎或包皮过长须行包皮环切术的患者。根据为患者使用的术式进行分组,共收录缝合器组(DCSC)204例,吻合器组(RC)197例。术后进行随访得到资料。通过对随访资料的处理,分析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缝合器组(DCSC)患者在术后血肿发生率方面高于使用吻合器组(RC)患者(P<0.05);使用吻合器组(RC)患者在术后水肿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方面高于使用缝合器组(DCSC)患者(P<0.05)。使用缝合器组(DCSC)患者中,小于等于12岁组患者手术时间多于1318岁组患者,1318岁组患者手术时间多于大于18岁组患者(P<0.0125)。小于等于12岁组发生术后血肿的概率高于剩余两组(P<0.0125)。使用吻合器组(RC)患者中,小于等于12岁组患者手术时间多于剩余两组(P<0.0125),小于等于12岁组患者满意度低于1318岁组患者(P<0.0125)。在同年龄段不同术式的患者中,小于等于12岁、使用缝合器组(DCSC)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高于使用吻合器组(RC)患者(P<0.05),但在术后24h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及术后满意度方面均优于使用吻合器组(RC)患者(P<0.05)。在1318岁组使用吻合器(RC)的患者中,术后水肿发生率高且手术时间长于使用缝合器组(DCSC)患者。结论:1、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DCSC)在术后水肿发生率、术后24h疼痛评分及手术时间方面优于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RC),且术后无需拆环,避免了拆环时造成的二次疼痛;2、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RC)术后血肿发生率优于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DCSC);3、在小于等于18岁的患者中,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DCSC)的患者除血肿发生率较高以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不劣于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RC)的患者;4、在大于18岁的患者中,两种术式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5、两种术式各有优劣,在临床工作中仍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意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李莉,曹勇[3](2018)在《三种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3种包皮环切术对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378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组(传统包皮环切术)128例、袖套组(袖套式包皮环切术)125例和改良组(改良式包皮环切术)125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创伤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传统组与改良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显着短于袖套组,袖套组术中出血量最少,改良组术后并发症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3种包皮环切术各有优缺点,在术式选择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王海涛[4](2017)在《包皮断层形态学观察及其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论文纲要包皮过长(redundant prepuce)作为男性外生殖器最常见的疾病,在我国18岁以上男性发病率30%-50%,其存在阻碍阴茎的正常发育、导致包皮与阴茎头及尿路的炎症、增加性传播疾病、诱发阴茎癌等众多危害。随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行包皮过长手术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将包皮与阴茎浅筋膜、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组织一并切除,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近年来,较为先进的术式主要集中在去除包皮皮肤或表皮层的改良包皮环切术,保留了阴茎浅筋膜系统,术后效果良好。然而,作为此类手术的基础解剖研究甚少,目前尚未见有关包皮断层形态学观察的报道,鉴于此,我们从包皮环行断层解剖的角度出发,寻找各包皮断层形态学的差异与联系,尤其是各断层脉管系统、神经构筑的差异与联系,探究分层剥离包皮皮肤或表皮层的解剖可能与基础,旨在为仅切除多余的包皮皮肤或表皮层,保留包皮固有层及内外板间的筋膜、血管、淋巴管、神经的一系列改良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探讨仅切除多余的包皮皮肤或表皮层的改良包皮坏切术联合阴茎增粗术治疗包皮过长伴阴茎细小的临床应用效果。在第一章第一部分通过对50例传统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组织标本进行包皮断层脉管系统观察,结果表明:通过包皮断层解剖证明仅切除多余的包皮表皮层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包皮表皮层缺乏血管、淋巴管,而真皮层及肉膜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血管以小静脉为主、真皮层内较具皮下层内丰富,仅切除包皮表皮层、保留包皮固有层及内外板间的筋膜、血管、淋巴管的手术方式,可有效避免血肿、水肿等并发症。在本章第二部分通过对本章第一部分50例标本进行包皮断层组织形态学及神经构筑观察,结果表明:包皮表皮层缺乏神经纤维,而真皮层及肉膜层含有丰富的神经纤维,仅切除包皮表皮层、保留包皮内外板固有层间的筋膜与神经等组织的手术方式,可避免损伤神经而发生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内板表皮较平坦,角质层薄,易受伤,且含较多作为病毒靶细胞的郎格罕氏细胞,易受到HIV、HPV等病毒及细菌的感染,为病毒及细菌进入男性生殖道的主要途径。在第二章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包皮过长伴阴茎细小者,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改良包皮环切阴茎浅筋膜后移法行阴茎增粗术,对照组实施单纯去表皮包皮环切阴茎增粗术,比较分析两组阴茎周径、直径变化差、勃起功能、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表明:改良包皮环切阴茎浅筋膜后移法阴茎增粗术效果显着,其能够更好地充分利用自体组织增粗阴茎,且能同时解决包皮过长的问题;术中保留较少的包皮内板对降低HIV、HPV等病毒及细菌感染率有重要意义,且能提供更多的阴茎浅筋膜组织用于阴茎增粗。第一章 包皮断层形态学观察第一部分包皮断层脉管系统观察目的探讨包皮各环行断层脉管系统的差异与联系,从脉管系统角度探究分层剥离包皮皮肤或表皮层的解剖可能与基础。方法随机选取威海市立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利用传统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组织标本50例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分别将标本自表皮真皮交界层行断层皮片剥离,并将其分为包皮内板表皮组、包皮外板表皮组、包皮内板真皮肉膜组、包皮外板真皮肉膜组4组。应用HE染色及SMA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各组组织形态及其各断层脉管系统的差异与联系。结果包皮内板表皮较平坦、角质层较薄,外板表皮突延伸、角质层较厚;内、外板表皮均缺乏血管、淋巴管;包皮内、外板真皮经剥离后,已无表皮残留,真皮及肉膜内血管、淋巴管丰富,血管以小静脉为主、真皮层内较肉膜层内丰富;内板真皮肉膜组血管密度明显大于外板真皮肉膜组,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通过包皮断层解剖证明仅切除多余的包皮表皮层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包皮内、外板表皮层缺乏血管、淋巴管,而真皮层及肉膜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故而仅切除多余的包皮表皮层,保留包皮固有层及内外板间的筋膜、血管、淋巴管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减少损伤血管、淋巴管而发生血肿、水肿等并发症。第二部分包皮断层神经构筑观察目的:观察包皮各环行断层组织形态及其神经构筑的差异与联系,从神经构筑角度探究分层剥离包皮皮肤或表皮层的解剖可能与基础。方法:以随机选取的威海市立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利用传统包皮环切术后的50例包皮组织标本为实验对象,采用S-100免疫组化染色及NFP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对各组组织形态及其各断层神经构筑的差异与联系进行观察。结果:包皮内、外板表皮均缺乏神经纤维,但内板真皮乳头内含有较丰富的触觉小体,且内板表皮层分布较多的郎格罕氏细胞;真皮及肉膜内神经纤维丰富,但肉膜层内较真皮层内神经纤维分布密度大;内板真皮肉膜组神经纤维分布较外板真皮肉膜组明显丰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内、外板表皮层缺乏神经纤维,而真皮层及肉膜层含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因此仅切除包皮表皮层、保留包皮内外板固有层间的筋膜与神经等组织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损伤神经而发生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内板表皮较平坦,角质层薄,易受伤,且含较多作为病毒靶细胞的郎格罕氏细胞,易受到HIV、HPV等病毒及细菌的感染,为病毒及细菌进入男性生殖道的主要途径。第二章改良包皮环切浅筋膜后移法阴茎增粗术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改良包皮环切浅筋膜后移法阴茎增粗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包皮过长伴阴茎细小者,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改良包皮环切阴茎浅筋膜后移法行阴茎增粗术,对照组实施去表皮包皮环切阴茎增粗术,比较分析两组阴茎周径、阴茎直径、阴茎勃起功能、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术后静息状态下阴茎周径7.61 ±0.30cm,术后勃起状态阴茎周径11.23±0.78cm,较术前明显增粗(P<0.05),且优于对照组术后静息状态下阴茎周径及术后勃起状态阴茎周径(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阴茎直径变化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对其阴茎勃起功能无明显影响。随访3~12个月,两组已婚患者感觉性生活质量改善,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去表皮包皮环切阴茎增粗术比较,改良包皮环切阴茎浅筋膜后移法在解决包皮过长问题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充分利用自体组织增粗阴茎,且阴茎增粗术效果更显着;可有效减少血肿、水肿、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术中保留较少的包皮内板有利于降低HIV、HPV等病毒及细菌感染率,同时尽可能多的提供阴茎浅筋膜组织用于阴茎增粗。

顾本宏,田汝辉,智二磊,陈慧兴,万众,黄煜华,刘海涛,李铮[5](2017)在《商环包皮环切术与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73例临床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包皮过长和包茎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包茎是指阴茎包皮口狭小,不能将包皮上翻至阴茎冠状沟显露阴茎头。包皮过长是指患者的阴茎皮肤发育过度,但包皮口不小,包皮能上翻露出阴茎头,自然状态时包皮盖没尿道外口[1]。包皮过长会导致包皮下聚集细菌和包皮垢,容易引发炎症,出现红肿,最后导致感染,长期包茎嵌顿继发慢性炎症,可诱发阴茎癌[2,3]。包皮过长和包茎还会引起早泄、不射精等性

曾锋,曾令浩[6](2016)在《商环包皮环切术和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商环包皮环切术和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差异。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376例包茎及包皮患者分为商环组与传统组各188例,商环组采用商环包皮环切术、传统组采用包皮背部切开激光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商环组的手术时间(4.3±1.2)min、术中出血量(2.0±0.6)m L、术中疼痛评分(1.1±0.7)分均显着的低于传统组、创口愈合时间(18.4±4.2)d显着的高于传统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商环组术后1、12、24 h的疼痛评分均显着的低于传统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商环组术后出血率、包皮水肿率均显着的低于传统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商环组的术后外观满意度(86.84%)显着的高于传统组(65.7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商环组的IIEF-5、TSS评分均显着的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商环包皮环切术较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率低、恢复效果好的优势。

侯强[7](2016)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方法和效果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研究组采取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结果研究组术后疼痛时间、水肿、外观差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4.2)min、5.45%、1.82%、14.55%,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6.8±5.3)min、18.18%、14.55%、40.00%(P<0.05)。结论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疗效确切。

毛琪,杨连花,沈雪燕,章金兰[8](2015)在《改良型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分析包皮环切术整形改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共2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包皮环切术,共117例;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共117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则明显比对照组要短,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23.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6.7%,两组数据对比有显着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IIEF-5评分在术后评分出现下降,并且对照组患者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说明患者术后性功能受到影响,但观察组的影响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显着性差异。而患者在TSS评分方面,对照组对比手术前后改变不大,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术后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两组数据对比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改良包皮环切术安全、美观,能够有效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可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临床效果。

吕敏,彭友林[9](2015)在《改良术式及传统术式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疗效及并发症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改良术式及传统术式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疗效差异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手术方式(剪刀法包皮环切术和血管钳法包皮环切术);观察组实施改良术式(袖套法包皮环切术和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分析上述手术方式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影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改良术式)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的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袖套法包皮环切术和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时临床效果显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郑锦标,陈楚义,袁巍巍,张烨峰[10](2014)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茎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茎的临床效果,为小儿包茎的治疗寻找一种更为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160例2~7岁的包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改良术式主要包括异丙酚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包皮狭窄口背侧松解、包皮内板解剖定位及由内板向外板环形袖套式剥除法,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并发症(水肿、血肿及外观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2.3)min,愈合时间为(5.5±1.5)天;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4.6土5.2)min,愈合时间为(5.8±2.0)天,两组比较差异不显着(均P>0.05)。观察组的平均出血量为(1.0土0.6)ml,术后疼痛时间(3±2.4)h;对照组的平均出血量为(4.5±0.8)ml,术后疼痛时间(16±5.8)h,两组比较差异显着(均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血肿、水肿及外观差的并发症明显较对照组减少,两组差异显着(均P<0.05)。结论:经改良后的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易于掌握、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更适合于小儿包茎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二、改良式包皮环切术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式包皮环切术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玫瑰花油外用对小儿改良式包皮环切术切口愈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样本量计算
    2 诊断标准
    3 病例入选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脱落标准及处理
    4 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方法
        4.2 分组方法
        4.3 干预措施
        4.4 观察指标
        4.5 医学伦理
    5 质量控制
    6 统计方法
    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2)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吻合器治疗包茎或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主要仪器及器械
    2.3 操作方法
        2.3.1 术前准备及麻醉
        2.3.2 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DCSC)行包皮环切术
        2.3.3 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RC)行包皮环切术
        2.3.4 术后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总体数据比较
    3.2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DCSC)组内不同年龄段数据比较
    3.3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RC)组内不同年龄段数据比较
    3.4 不同手术方式在同年龄阶段患者间数据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包皮过长和包茎
    4.2 包皮环切术
        4.2.1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DCSC)
        4.2.2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RC)
    4.3 组间比较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B 视觉评分表
附录 C 包皮环切术术后随访表
作者简介

(3)三种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3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2 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4)包皮断层形态学观察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包皮断层形态学观察
    前言
    材料方法
        第一部分 包皮断层脉管系统观察
        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包皮断层神经构筑观察
        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改良包皮环切浅筋膜后移法阴茎增粗术的疗效观察
    研究背景
    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商环包皮环切术与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73例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 分组:
    二、手术方法
        1. 术前准备与麻醉:
        2. 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手术方法:
        3. 内环内置式商环包皮环切术手术方法:
    三、术后管理与随访
    四、观察指标
    五、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6)商环包皮环切术和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和手术并发症(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及外观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IIEF-5、TSS评分比较
    2.5 手术并发症
3 讨论

(7)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方法和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对比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8)改良型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 2治疗方法
    1. 3观察指标
    1. 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 1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情况对比
    2. 2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对比
    2. 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IEF - 5和TSS评分
3讨论

(10)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茎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4]: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改良式包皮环切术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玫瑰花油外用对小儿改良式包皮环切术切口愈合的影响[D]. 迪力夏提·加马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2]使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吻合器治疗包茎或包皮过长的临床效果分析[D]. 吴达山. 青海大学, 2019(04)
  • [3]三种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 李莉,曹勇. 大医生, 2018(05)
  • [4]包皮断层形态学观察及其临床应用[D]. 王海涛. 山东大学, 2017(03)
  • [5]商环包皮环切术与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73例临床疗效比较[J]. 顾本宏,田汝辉,智二磊,陈慧兴,万众,黄煜华,刘海涛,李铮.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7(05)
  • [6]商环包皮环切术和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和手术并发症[J]. 曾锋,曾令浩.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04)
  • [7]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方法和效果探讨[J]. 侯强. 中外医疗, 2016(03)
  • [8]改良型包皮环切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 毛琪,杨连花,沈雪燕,章金兰. 中国性科学, 2015(11)
  • [9]改良术式及传统术式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疗效及并发症比较[J]. 吕敏,彭友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15(06)
  • [10]改良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茎的疗效比较[J]. 郑锦标,陈楚义,袁巍巍,张烨峰. 中国美容医学, 2014(13)

标签:;  ;  ;  ;  ;  

改良包皮环切术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