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隔离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物理隔离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一、物理隔离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静[1](2016)在《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隔离与数据交换技术的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电子政务中涉及了不同等级的涉密信息,他们之间必须进行安全隔离;另一方面是电子政务中的部分内部网络信息需要与外部网络进行交流。这两方面的需求矛盾,促使我们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以保证电子政务内外网信息安全隔离及高效交换。首先,本文对网络隔离技术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阐述,并介绍了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和网络结构,分析了其存在的安全问题;其次,从电子政务的横/纵向层面分析了现有隔离交换技术的应用,并提出除了保障这些技术方面的安全,还应加强管理方面的安全保障,而且必要的法律法规措施也是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关键;最后,深入研究了电子政务网络隔离和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和主流设备。基于以上研究,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多种网络隔离技术、方案的分析和比较,针对其在实现信息安全隔离方面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一个适用于中小型电子政务网络的数据隔离交换模型,以有效实现数据的安全隔离和交换,并评估了该模型的安全性。最后将网络隔离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工程中,根据某市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现状,针对该市提出了完备的网络隔离和数据交换方案,并对部分逻辑隔离技术进行了部署和功能查验。

茅晓红[2](2012)在《探讨电子政务中的网络信息安全设计策略》文中提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管理、深度管理、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政府更多的运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工作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不再受部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可以向社会提供更透明和优质的服务,政府的管理实现了信息技术的变革。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府职能的网络化和电子化,电子政务中的网络信息安全也受到各方的关注。本文对电子政务的网络信息安全进行了简单的认识,并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设计进行分析。

刘波[3](2012)在《基于Bell-LaPadula安全模型的单向传输系统》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网络应用建设的逐渐完善和网络应用技术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经济、国防、科技与文教等各个领域。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给网络的信息安全带来威胁。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大问题。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因此上世纪90年代末兴起了物理隔离技术,它是迄今为止安全性最高的防护技术。采用物理隔离技术,能够保证不同安全等级的两个或多个信任域在不相连、不互通的条件下实现数据的安全可控传输,目前已成为保障网络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物理隔离情况下,为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数据只能从低密级网络向高密级网络传输,由于没有信息反馈,单向网络协议使传统的数据库同步技术无法生效,且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极容易发生信息丢失和信息错误。根据物理隔离原理和要求,将BLP(Bell-LaPudula)安全模型的思想引入单向传输系统,设计了单向数据传输协议。由于BLP安全模型的局限,它只解决了单向传输系统的机密性,而未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利用RS(Reed-Solomon)纠错编码对BLP模型进行加固。由于物理隔离的两个网络的数据库需要进行一致性维护,而数据库单向同步符合BLP模型的思想,故将该系统运用于数据库单向同步。在文章的最后,以深圳风云公司长沙研发部开发网络与Internet为环境,介绍了单向传输系统在项目中的具体实现,并对单向传输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可用性分析。经过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潘平山[4](2012)在《贵州空管系统内外网隔离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类网络的应用软件都被运用到民众生活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范围,可是在Internet网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数目众多的网络工业也同时显露了,严重破坏了数据系统,从而网络隔离技术变成国内外政府和研究机构学者的热门的研究内容。内外网络隔离的目的是保证内部贵州空管系统网络的稳定,而网络进行连接是为了进行内外网的信息转换。本文基于目前的现状,对网络隔离安全的一些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实现网络隔离的实现思路。研究提出了一个贵州空管系统内外网隔离的系统模型来确保两个网络之间的隔离和信息的交换,其中这些理论和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对本文的课题研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①本文使用缓冲区技术,身份验证技术,TCP/IP协议的剥离和特殊的协议密封,计划在内外网分离的情况下,实时的实现了安全的数据交换,从而保证了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实现了物理上隔离。②在数据通信过程中,本文在网络传输的同时,分离了如TCP/IP协议等网络协议,并通过特殊的软件应用和硬件应用扫描传输的数据③本文在交换数据的过程中,内部网网和互联网维持物理隔离,以确保安全的数据交换在本文中,系统使用的是GAP设计与带缓冲区技术的双通道。分析了网络通信的过程的层次模型和TCP/IP网络协议和它的数据包格式。它实现了在GAP的特殊协议,使用C API库(libnet,libpcap,libnids和libicmp),该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关豪英[5](2011)在《电子政务中隔离技术的应用》文中认为着眼于电子政务中数据安全问题,探讨了隔离技术的发展和主要产品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许乃利[6](2011)在《网络终端设备的双网物理隔离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这给人们带来办公方便的同时,也对保密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电子政务网络中,一端连接的是政府内部的涉密网络,另一端连接的是伴有不安全因素的外部网络,由于其中涉及到许多保密信息,所以其信息安全必须得到有效的保证。在国家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电子政务中涉及了不同等级的涉密信息,他们之间必须进行安全隔离,另一方面是电子政务中的部分内部网络信息需要与外部网络进行实时交换。他们两方面的需求矛盾,导致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能够使电子政务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在保证安全隔离的情况下,实现数据信息的安全交换。本文在详细分析当前国内外多种网络隔离技术,总结其在实现网络隔离和信息安全交换等方面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网络隔离的需求,研究了在电子政务中,如何更好的进行物理隔离并实现数据安全交换的方法,设计出了一种双网物理隔离系统,能够有效避免网络信息泄露,实现内外网信息的安全交互。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本文对当前电子政务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和特点做了详细的分析、总结,提出了解决这一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2)本文对当前国内外使用的多种网络隔离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总结其优缺点的基础上,利用模拟切换技术,设计了一套双网物理隔离系统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办公成本,节约空间,降低能耗。(3)本文对当前电子政务中数据交换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设计了在电子政务中利用USB2.0技术,依据数据摆渡原理,实现数据安全交换的方案。(4)根据以上设计方案,本文给出了双网物理隔离系统的硬件设计和具体实现过程。

牛瑞,范九伦[7](2010)在《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隔离技术》文中认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涉及大量国家机密信息的电子政务网的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安全隔离技术被提了出来。在分析了逻辑隔离技术和物理隔离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有机的结合了防火墙、VPN和网闸等安全隔离技术的纵深防御体系。

张海滨[8](2010)在《电子政务安全拿捏之道》文中研究表明围绕电子政务安全建设问题,结合相关案例,本文从政策法规、网络架构、隔离技术、安全体系、实施策略等五个维度对电子政务安全建设相关因素进行了审视、探索和诠释,提出了一种电子政务安全的拿捏之道。

杨旻[9](2010)在《网络隔离与电子政务安全》文中提出电子政务建设起步早、涉及面宽,存在着安全防范不够,网络通信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阐述电子政务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分析了电子政务中存在的漏洞以及易受到攻击的缺陷,指出运用一种针对电子政务设计的安全隔离方案可以保证电子政务平台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科技服务工作。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说明,合理解决网络安全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安全、可靠又尽量不损害网络正常通信,保证了电子政务的高效和稳定运行。

解小辉[10](2010)在《潍坊经济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事务变得公开、高效、透明、廉洁和信息共享,但同时,也使得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影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甚至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产生较大的危害,严重的还将对国家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产生威胁。因此,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倍受人们关注,安全性问题是电子政务的首要问题。本文分析并实现的主要内容如下:通过对潍坊经济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需求分析及安全风险分析,对其网络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设计。对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管理层的层层剖析,分析了电子政务网络存在的主要威胁和不安全因素,并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关键的安全技术,为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石。参考2005年颁布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提出了对系统划分等级的依据和方法。依据电子政务安全需求分析的结果,遵循电子政务的安全设计原则,将该理论应用于指导潍坊经济开发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设计,采用系统划分等级的方法,对系统划分等级,并把分级结果贯穿应用于安全设计和实施的始终。在等级确定的基础上,对关键安全技术进行了具体的实施,包括物理隔离技术、防火墙的配置、防病毒系统的实现、备份设备的选择、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实现。本文力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实践。对于保证潍坊经济开发区电子政务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其它区市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实践也有一定的参考指导意义。

二、物理隔离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隔离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隔离与数据交换技术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电子政务网络隔离与数据交换技术分析
    2.1 电子政务及其信息安全介绍
        2.1.1 电子政务的概念
        2.1.2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2.1.3 电子政务存在的安全问题
    2.2 网络隔离与数据交换技术分析
        2.2.1 网络隔离技术
        2.2.2 数据交换技术
    2.3 传统隔离网络的安全体系分析
        2.3.1 纵向电子政务安全体系
        2.3.2 横向电子政务安全体系
        2.3.3 安全体系风险分析
    2.4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及法律法规分析
        2.4.1 安全管理目标
        2.4.2 安全管理体系
        2.4.3 安全法律法规措施
第三章 电子政务网络隔离与数据交换关键技术研究
    3.1 网络隔离关键技术研究
        3.1.1 物理隔离技术
        3.1.2 逻辑隔离技术
    3.2 基于网络隔离的数据交换技术研究
    3.3 网络隔离模型
    3.4 主流设备研究
第四章 数据隔离交换模型
    4.1 设计的基本思想
    4.2 内外网数据交换流程
    4.3 系统的体系结构
    4.4 系统各部分详解
        4.4.1 物理层
        4.4.2 通信协议层
        4.4.3 软件控制层
        4.4.4 应用层
        4.4.5 隔离与交换控制模块
        4.4.6 病毒查杀模块
        4.4.7 内外网服务器
    4.5 系统安全性评估
第五章 工程应用
    5.1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现状
    5.2 面临的安全问题
    5.3 内网安全区-堡垒机的应用
    5.4 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隔离方案设计
    5.5 安全防护系统的部署与实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探讨电子政务中的网络信息安全设计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政务及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1.1 电子政务的概念。
    1.2 电子政务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2 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
    2.1 物理隔离。
    2.2 应用层安全。
    2.3 数据安全。
3 电子政务中网络信息安全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3.1 网络信息安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2 网络信息安全设计的目标。
4 电子政务中的网络信息安全设计
    4.1 防火墙技术。
    4.2 入侵检测技术。
    4.3 病毒防护技术。
5 结语

(3)基于Bell-LaPadula安全模型的单向传输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工作与论文组织
        1.4.1 主要工作
        1.4.2 本文结构组织
第二章 单向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与需求
    2.1 物理隔离的概念及原理
        2.1.1 物理隔离概念
        2.1.2 物理隔离的技术原理
    2.2 系统基本需求
        2.2.1 数据传输的单向性
        2.2.2 传输过程的可靠性
        2.2.3 数据同步的实时性
    2.3 单向传输系统架构
    2.4 单向传输系统的单元组成
        2.4.1 安全数据传输卡
        2.4.2 传输卡驱动
        2.4.3 数据传输控制软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LP 模型与单向传输系统
    3.1 BLP 模型的定义及公理
        3.1.1 BLP 模型的定义
        3.1.2 BLP 模型的公理
        3.1.3 BLP 模型的局限性
    3.2 物理隔离系统中 BLP 模型的应用
        3.2.1 BLP 模型应用于单向传输系统的条件
        3.2.2 BLP 模型的实施
    3.3 文件单向传输
        3.3.1 文件传输过程中的 BLP 模型
        3.3.2 文件单向传输协议
        3.3.3 文件单向传输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RS 码的纠错编码
    4.1 RS 纠错编码
        4.1.1 RS 码简述
        4.1.2 RS 码的编码算法
        4.1.3 RS 码的译码算法
    4.2 多级前向纠错技术的实施
        4.2.1 多级前向纠错
        4.2.2 仿真性能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BLP 的数据库单向同步
    5.1 数据库单向同步分析
        5.1.1 物理隔离网络间的数据库同步需求
        5.1.2 同步数据库中的 BLP 模型分析
    5.2 数据单向同步原理与策略
        5.2.1 数据捕获技术
        5.2.2 数据分发技术
        5.2.3 数据更新技术
    5.3 同步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5.3.1 触发器法变化捕获
        5.3.2 数据库单向同步实现步骤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6.1 系统实现
        6.1.1 硬件简介
        6.1.2 软件架构
    6.2 系统测试
        6.2.1 测试环境
        6.2.2 实验步骤
    6.3 测试结果及分析
        6.3.1 文件单向传输性能
        6.3.2 数据库单向同步性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贵州空管系统内外网隔离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网络隔离系统的原理及发展
    2.1 内外网络隔离与数据交换
    2.2 发展历程
    2.3 国内外网络隔离技术
        2.3.1 隔离技术现状
        2.3.2 网络隔离技术发展趋势
    2.4 GAP 技术的提出与应用
        2.4.1 GAP 的概念与提出
        2.4.2 GAP 的种类及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贵州空管内外网隔离系统分析
    3.1 需求分析和典型应用环境
        3.1.1 需求分析
        3.1.2 应用环境
    3.2 功能需求定义
        3.2.1 访问控制
        3.2.2 身份鉴别
        3.2.3 客体重用
        3.2.4 审计
        3.2.5 数据的一致性
        3.2.6 数据字典
    3.3 贵州空管内外网隔离性能分析
        3.3.1 网络管理
        3.3.2 该系统的网络隔离
        3.3.3 贵州空管内外网隔离系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外网隔离系统总体设计
    4.1 总体构架
        4.1.1 逻辑结构
        4.1.2 软件构架
        4.1.3 硬件构架
        4.1.4 运行流程
    4.2 系统模块分析
    4.3 安全性及相应策略
        4.3.1 风险分析
        4.3.2 对抗措施
        4.3.3 安全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隔离模块实现
    5.1 网络隔离部分
        5.1.1 隔离模块的位置
        5.1.2 实现的主要功能
        5.1.3 界面设计
    5.2 物理隔离模块
        5.2.1 该模块的位置
        5.2.2 GAP 设计
        5.2.3 接口设计
        5.2.4 状态分析
        5.2.5 模块代码设计
    5.3 TCP/UDP 信息流模块
        5.3.1 该模块的位置
        5.3.2 信息流的归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与测试
    6.1 测试环境
        6.1.1 拓扑环境
        6.1.2 计算机硬件配置
    6.2 测试用例设计
        6.2.1 管理属性
        6.2.2 功能属性
        6.2.3 性能测试
        6.2.4 模块测试
    6.3 步骤与方法
        6.3.1 测试方法
        6.3.2 测试步骤
    6.4 结果分析
        6.4.1 审计
        6.4.2 完整性
        6.4.3 方案性能
        6.4.4 模块功能
    6.5 方案优势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5)电子政务中隔离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物理隔离的定义及原理
2 物理隔离技术的产生及其主要产品
    2.1 完全的物理隔离
    2.2 协议隔离
    2.3 逻辑连接, 物理隔离
3 隔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6)网络终端设备的双网物理隔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网络隔离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网络隔离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子政务及网络隔离技术综述
    2.1 电子政务及其信息安全介绍
        2.1.1 电子政务的概念
        2.1.2 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2.1.3 电子政务安全问题及其分析
        2.1.4 电子政务中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解决方法
    2.2 网络隔离技术介绍及其分析
        2.2.1 物理隔离技术介绍及其分析
        2.2.2 逻辑隔离技术介绍及其分析
    2.3 本论文方案的提山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网物理隔离系统的总体结构
    3.1 双网物理隔离系统的设计思想
    3.2 双网网络隔离系统的总体架构
        3.2.1 双网物理隔离系统的硬件体系架构
        3.2.2 双网物理隔离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
        3.2.3 数据摆渡设计
        3.2.4 物理隔离方法
        3.2.5 物理隔离系统的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网物理隔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硬件设计与实现
        4.1.1 硬件设计中芯片的选择
        4.1.1.1 控制系统的主控芯片的选择
        4.1.1.2 视频切换芯片的选择
        4.1.1.3 模拟切换电子开关的选择
        4.1.2 硬件电路设计
        4.1.2.1 主控单元电路
        4.1.2.2 外围接口电路
        4.1.2.3 信号切换电路
        4.1.3 物理隔离系统其他部分硬件电路介绍
        4.1.3.1 切换指示电路
        4.1.3.2 按键切换电路
        4.1.3.3 数据摆渡电路
    4.2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2.1 系统的软件设计
        4.2.1.1 软件开发环境
        4.2.1.2 系统软件设计方法
        4.2.1.3 主芯片的编程特征
        4.2.2 物理隔离系统主控模块的软件设计
        4.2.2.1 主控模块软件实现的功能
        4.2.2.2 外设通信切换模块设计与实现
        4.2.2.3 数据交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2.4 外设信号检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物理隔离系统测试分析
    5.1 测试环境的搭建
    5.2 本文采用的测试方法
    5.3 本设计的功能测试
        5.3.1 按键、热键切换指示模块测试
        5.3.2 切换显示模块测试
        5.3.3 物理隔离功能测试
        5.3.4 数据摆渡功能测试
    5.4 本设计的性能测试
    5.5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电子政务安全拿捏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政策法规——电子政务安全的法规依据
网络架构——是“三网”还是“二网”
    (一) 基本概念
    (二) 实践案例
隔离技术——电子政务安全的基础防御措施
    (一) 物理隔离技术
    (二) 逻辑隔离技术
安全体系——电子政务安全的纵深防御措施
    (一) 安全手段
    (二) 安全体系建设
实施策略——电子政务安全的理性思维与科学推进
    (一) 理性思维
    (二) 科学实施
    (三) 认清形势, 动态跟进
    (四) 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9)网络隔离与电子政务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政务安全的意义与背景
2 国内外电子政务隔离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3 电子政务安全需要解决的问题
4 电子政务安全隔离方案的设计思路
    4.1 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之间物理隔离
    4.2 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之间实施逻辑隔离
    4.3 用MPLS VPN构建逻辑上相互独立的办公专网
5 结语

(10)潍坊经济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国内外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应用现状
        1.2.1 国外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应用现状
        1.2.2 我国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潍坊经济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需求与风险分析
    2.1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2.2 潍坊经济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需求
        2.2.1 防病毒需求
        2.2.2 防黑客攻击需求
        2.2.3 防泄密需求
        2.2.4 防网上恐怖攻击与信息战需求
    2.3 潍坊经济区现有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2.3.1 物理层安全风险分析
        2.3.2 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
        2.3.3 系统层的安全风险分析
        2.3.4 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
        2.3.5 管理层安全风险分析
        2.3.6 其他风险
    2.4 潍坊经济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
第3章 潍坊经济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3.1 潍坊经济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架构分析
        3.1.1 整体网络体系结构
        3.1.2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结构的特点
        3.1.3 潍坊经济区网络安全体系模型
    3.2 系统安全等级方案的选择
        3.2.1 定级原则
        3.2.2 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
        3.2.3 定级方法
        3.2.4 定级过程
    3.3 关键安全技术分析
        3.3.1 物理隔离技术
        3.3.2 防火墙技术
        3.3.3 加密技术
        3.3.4 身份认证技术
        3.3.5 数据的备份
第4章 潍坊经济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实现
    4.1 系统安全等级确定
        4.1.1 系统的确定与描述
        4.1.2 等级确定
    4.2 物理隔离技术的实现
        4.2.1 物理隔离子系统内外网实现
        4.2.2 性能分析
    4.3 防火墙的配置
        4.3.1 防火墙的工作模式配置
        4.3.2 配置接口
        4.3.3 路由配置管理
        4.3.4 DNS设定
    4.4 网页防篡改系统的实现
        4.4.1 防篡改系统的划分
        4.4.2 防篡改系统的实现
    4.5 防病毒系统的实现
        4.5.1 防病毒网关的部署
    4.6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实现
        4.6.1 网络安全管理目标
        4.6.2 安全管理体系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物理隔离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隔离与数据交换技术的分析与研究[D]. 王亚静. 长安大学, 2016(02)
  • [2]探讨电子政务中的网络信息安全设计策略[J]. 茅晓红.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21)
  • [3]基于Bell-LaPadula安全模型的单向传输系统[D]. 刘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01)
  • [4]贵州空管系统内外网隔离设计与实现[D]. 潘平山.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7)
  • [5]电子政务中隔离技术的应用[J]. 关豪英. 煤炭技术, 2011(12)
  • [6]网络终端设备的双网物理隔离方法研究[D]. 许乃利. 安徽大学, 2011(04)
  • [7]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隔离技术[A]. 牛瑞,范九伦. Proceedings of 2010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Digital Content Security(2010APCID), 2010
  • [8]电子政务安全拿捏之道[J]. 张海滨. 信息化建设, 2010(09)
  • [9]网络隔离与电子政务安全[J]. 杨旻. 科技创业月刊, 2010(08)
  • [10]潍坊经济区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分析与设计[D]. 解小辉. 山东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物理隔离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