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橡胶密封条技术概述(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才,姜丽丽,汪先林[1](2021)在《轿车车门橡胶密封条的脱胶原因及解决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针对轿车车门橡胶密封条的脱胶现象,根据双面胶粘带粘合机理和现场安装经验,分析影响橡胶密封条双面胶粘带粘合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橡胶密封条的受热伸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脱胶严重的橡胶密封条受热伸长率大于脱胶较轻的橡胶密封条;受热伸长或降温冷缩使橡胶密封条粘合部位的局部剪切力过大,加之车门钣金漆面表面能不满足技术要求,导致了橡胶密封条脱胶现象的发生;橡胶密封条与胶粘带粘合部位增置玻璃纤维绳或提高胶粘带与钣金漆面的粘合力可以有效减少橡胶密封条脱胶现象。
王林林,王安迎,王伟[2](2021)在《塑钢窗橡胶密封条老化后密封性能有限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采用Yeoh本构模型,对不同热氧老化程度的塑钢窗用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条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密封条的变形量、应力分布规律以及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变化。此外,利用橡胶密封条的老化寿命预测模型分析其老化程度。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密封条的密封性能有所下降,但在服役期内密封依然可靠,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结合老化寿命评估来分析密封条老化后的密封性能是行之有效的,为类似橡胶密封条结构的设计及老化后性能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
都昌泽[3](2020)在《环境友好型及高导热EPDM密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元乙丙橡胶的的主链的饱和结构,决定了其本身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能,使得EPDM在密封类相关制品有着很重要的应用。本文通过研究了几种新型环保型促进剂和选择了几种除味剂来制得具有低气味的环保型密封材料;选用了粉煤灰这一工业废料来探究其对橡胶的补强作用,并等质量去替代炭黑来进一步探究其对制品性能的影响;使用几种不同粒径的高导热填料氧化铝来探究其对橡胶导热性能的影响,并使用两种不同粒径的氧化铝并用来研究其导热机理;最后使用了具有高补强性能的碳纳米管来探究其对制品快速硫化、性能的提升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促进剂LHG制得的胶料性能优于普通促进剂,LHG对降低制品气味有一定作用且LHG在4质量份时综合效果最好,除味剂JY-12的用量变化对制品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用量在4质量份时除味效果较好;添加不同种类的除味剂对制品的各项力学性能总体影响不大,除味剂100和除味剂400的除味效果较好,在白油将100质量份降到50质量份时胶料气味有所降低,添加几种无机填料胶料的工艺正硫化时间大部分都有所延长,使用了填料N85的工艺正硫化时间变化不明显,获得最优最优配方EPDM,100;68#白油,50;炭黑N550,75;炭黑N330,25;SA,1;氧化锌,3;N85,15;促进剂ZAP-4,2;DM,1;S,1.5。单独添加粉煤灰随着用量的增大,胶料转矩变大,工艺正硫化时间增加,制品的硬度增大,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胶料的拉断伸长率下降,压缩永久变形变大,DIN磨耗体积呈现先减小后逐渐增大的趋势,胶料的导热性能整体逐渐上升,粉煤灰用量在20份以下时对制品的气味影响不是很大,粉煤灰用量超过50份时对制品气味有较大影响;随着粉煤灰替代炭黑质量份的逐渐增多,硬度呈现下降趋势,胶料的性能逐渐变差,且胶料在粉煤灰替代炭黑10质量份时性能最佳,性能下降的幅度不大,在成本和性能上考虑使用部分粉煤灰来替代炭黑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添加两种不同粒径氧化铝转矩有所增加,添加3-5μm的氧化铝配方胶料性能呈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添加10-15μm氧化铝的配方性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添加两种不同粒径的氧化铝导热系数都逐渐变大,在添加量等质量份且质量份较小时,小粒径的氧化铝导热系数小于大粒径氧化铝的导热系数,但是随着添加量的增多,小粒径氧化铝导热系数要大于大粒径氧化铝的导热系数;并用20质量份10-15氧化铝和10质量份氧化铝并用导热系数最高,由扫描电镜图片可以看出,氧化铝添加质量份较小时均无明显团聚现象,随着继续添加出现明显团聚现象。随着碳纳米管的增加胶料的转矩逐渐增大,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缩短,胶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逐渐增大,拉断伸长率逐渐减小,在高温拉伸下,测试的性能都有所下降,但随着碳纳米管的加入下降趋势逐渐变缓,随着碳纳米管的增加,胶料的导热系数逐渐变大,由于相容性的问题增长趋势后变缓,且压缩永久变形逐渐增多,DIN磨耗体积逐渐变小,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碳纳米管在橡胶基体添加6质量份分散性较好,继续添加会存在团聚现象。
赵建才,陈勇,汪先林,张振科,姜丽丽[4](2019)在《光触媒技术在橡胶密封条除味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阐述光触媒技术即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降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除味机理,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汽车密封条为例,研究光触媒技术在橡胶密封条除味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胶料中光触媒(主要组分为TiO2)用量为1. 3份、成品密封条在90℃下经紫外光处理3 h的条件下,EPDM汽车密封条的除味效果显着。
吴荣懿[5](2019)在《汽车橡胶密封条静电植绒光照老化耐磨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研究汽车橡胶密封条光照老化后静电植绒耐磨性能的影响因素。根据植绒粘合剂光照老化机理和静电植绒生产工艺,分析植绒前密封条表面温度、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粘合剂的厚度、静电植绒环境、粘合剂固化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光照老化后植绒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调节蠕动泵的出胶量提高植绒粘合剂的干膜厚度,提高两段固化烘箱的温度使密封条表面温度达到180℃以上,汽车橡胶密封条植绒光照老化后耐磨性能达到企业标准要求。
王育栋[6](2018)在《汽车橡胶密封条滑动阻力测试新方法》文中提出介绍采用滑动阻力试验机测试汽车橡胶密封条的滑动阻力。滑动阻力试验机主要由伺服电缸驱动装置、密封条固定平台、力量侦测系统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组成,还可配备低温测试槽,可测试摩擦玻璃在不同位置时橡胶密封条的滑动阻力,为橡胶密封条结构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谢天男[7](2015)在《汽车密封系统技术概述》文中研究说明简介了汽车密封条所用原材料及产品种类、结构和性能。按安装部位,汽车橡胶密封条分为门外密封条(头道密封条)、门框密封条、行李箱密封条、发动机盖密封条、导槽密封条、内外水切、顶饰条和三角窗密封条等类型。其弹性体多由EPDM密实胶和海绵组成,骨架有钢带、钢丝编织带和铝带几种类型。不同结构的密封条安装固定形式不同。汽车密封系统主要性能包括材料的耐臭氧老化、耐大气老化、耐低温等性能及成品挤压力、插入力、拔出力、植绒面耐磨性能。
李卫平[8](2009)在《轿车车身密封结构及其仿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国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入,人们对汽车,特别是对轿车的舒适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车身密封性作为评价整车性能(尤其是舒适性)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日益受到汽车界的重视。许多轿车厂商已经认识到,解决好密封技术问题是提高轿车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必须对此进行专题性研究。汽车车身橡胶密封件在轿车中起到了介质密封、环境隔离和内外装饰作用。橡胶密封件的材质、结构和制造工艺的不同直接影响其功能性、可靠性和装饰性,从而影响到整车的舒适性能和安全性能。因此,轿车密封件十分重要,已成为评价整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能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和效率,在密封条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求能保证其功能性、可靠性和装饰性。传统的全凭经验的设计方法很难保证产品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非线性材料力学、有限元方法和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使得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前就对其变形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本文详细的阐述了轿车车身橡胶密封结构,如车用密封胶,橡胶条以及轿车常用的密封结构,如O型圈、油封等。并重点对车用密封条进行了探讨,应用有限元对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在某微型车上的合理性。本文将重点对轿车密封条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建立其几何模型和橡胶材料模型,并提出仿真了分析所需要的边界条件。通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密封条的压缩变形模拟分析。这些设计和研究工作为密封条结构的优化提供了许多很有价值的信息;为车身密封、振动噪音、气动噪音、外表面质量设计提供了解决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车用密封条的压缩变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对比理论和实际结果对橡胶密封条进行参数优化,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设计效率。
王勇[9](2008)在《轿车门体弹性仿真及密封性研究》文中认为轿车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产品在趋于多样化、智能化的同时,也趋于复杂化。轿车车身是整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车门作为车身的一部分,又发挥着它特有的功能。在新车型的开发设计过程中,如何判断车门结构的合理性及车门结构静态强度和刚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繁荣,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轿车的乘坐舒适性以及防振、隔噪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车门窗密封条在轿车中起到了介质密封、环境隔离、内外装饰等作用,而密封条的材质、结构以及制造工艺复杂,其产品性能、品质直接影响轿车车门的启闭力大小及操作舒适性等。车门结构的静态强度和刚度的计算与分析,在车门结构设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全可靠,具有足够的刚度,不易变形下沉,行车时不振响,是车门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环节。本文利用专业建模软件catia建立了某款轿车车门的几何模型,然后将几何模型导入到HYPERWORKS中,并进行几何清理。然后利用HYPERWORKS中的专业网格划分模块HYPERMESH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从而建立了该车门的有限元模型。本文运用rigid刚性单元来模拟焊点及螺栓;应用RBE2刚性连接来模拟车门铰链及门锁。本文对车门的扭转刚度、下沉刚度和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从仿真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对车门刚度影响较大的部件为车门内板、车门外板和锁体加强板。最后对车门结构进行了优化,经过优化后车门的扭转刚度有所提高,并且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为了对轿车车门密封条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建立了密封条的几何模型和橡胶材料模型,并建立了分析所需要的边界条件。应用直接约束法对密封条的接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算法对密封条与车门的接触特性是有效的,能够反映密封条在与车门接触过程中的接触法向力、接触法向应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为了对轿车车门密封条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本文采用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策略,首先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密封条结构设计参数与压缩负荷、应力等的非线性全局映射关系,获得求解结构优化问题所需的目标函数,然后用遗传算法进行优胜劣汰的寻优搜索运算,求出最优解。
徐兆坤,项阳,李锦,祝兴福[10](2007)在《乘用车密封条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介乘用车密封条生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乘用车橡胶密封条所用原材料和骨架材料的产品种类与性能。即用于乘用车车身密封系统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密封条和热塑性弹性体(TPE),指出高新技术材料与普通材料复合在乘用车车身密封系统已经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汽车橡胶密封条技术概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橡胶密封条技术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轿车车门橡胶密封条的脱胶原因及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双面胶粘带粘合机理 |
2 影响双面胶粘带粘合的主要因素 |
3 车门橡胶密封条受热伸长量对比试验 |
4 车门橡胶密封条脱胶原因及解决措施 |
5 结论 |
(2)塑钢窗橡胶密封条老化后密封性能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塑钢窗橡胶密封条有限元模型建立 |
1.1 几何模型建立 |
1.2 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 |
1.3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应力分布分析 |
2.2 变形量分析 |
2.3 接触压力分析 |
2.4 老化程度分析 |
3 结 论 |
(3)环境友好型及高导热EPDM密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三元乙丙橡胶概述 |
1.1.1 三元乙丙橡胶结构与性能 |
1.1.2 三元乙丙橡胶的合成方法 |
1.1.3 三元乙丙橡胶的硫化体系 |
1.1.4 三元乙丙橡胶的补强体系和增塑体系 |
1.1.5 三元乙丙橡胶与其他橡胶的并用 |
1.2 低气味橡胶密封条概述 |
1.2.1 挥发性有机物VOC |
1.2.2 橡胶密封条的气味来源 |
1.3 环保型促进剂概述 |
1.3.1 环保型促进剂LHG |
1.3.2 几种环保型促进剂的应用 |
1.4 粉煤灰和除味剂概述 |
1.4.1 粉煤灰简介 |
1.4.2 除味剂简介 |
1.5 橡胶导热填料概述 |
1.5.1 导热填料作用机理 |
1.5.2 导热填料种类 |
1.6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低气味环保型密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料 |
2.2.2 仪器与设备 |
2.2.3 试样制备 |
2.2.4 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环保型促进剂LHG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
2.3.2 除味剂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
2.3.3 减低气味的进一步实验探究 |
2.3.4 几种无机填料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
2.3.5 环保型促进剂ZAP-4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
2.3.6 填料N85对减少促进剂用量的实验探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粉煤灰对三元乙丙橡胶的补强作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料 |
3.2.2 仪器设备 |
3.2.3 试样制备 |
3.2.4 性能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粉煤灰对胶料的硫化特性影响 |
3.3.2 粉煤灰对胶料性能的影响 |
3.3.3 粉煤灰对胶料气味的影响 |
3.3.4 粉煤灰对胶料压缩永久变形和DIN磨耗体积的影响 |
3.3.5 粉煤灰对胶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
3.3.6 粉煤灰等量替代炭黑对胶料的性能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氧化铝对三元乙丙密封材料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原料 |
4.2.2 仪器与设备 |
4.2.3 试样制备 |
4.2.4 性能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两种氧化铝对胶料硫化特性的影响 |
4.3.2 两种氧化铝对性能的影响 |
4.3.3 两种氧化铝对胶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
4.3.4 两种氧化铝并用对胶料硫化特性的影响 |
4.3.5 两种氧化铝并用对胶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6 两种氧化铝并用对胶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
4.3.7 氧化铝在橡胶的分散情况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碳纳米管对三元乙丙密封材料性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原料 |
5.2.2 仪器设备 |
5.2.3 试样制备 |
5.2.4 性能测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碳纳米管对硫化特性的影响 |
5.3.2 碳纳米管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5.3.3 碳纳米管对导热性能的影响 |
5.3.4 碳纳米管对压缩永久变形的影响 |
5.3.5 碳纳米管对DIN磨耗体积的影响 |
5.3.6 碳纳米管在胶料的分散情况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光触媒技术在橡胶密封条除味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光触媒技术除味机理 |
1.1 光触媒技术原理 |
1.2 TiO2光催化反应过程 |
1.3 VOC吸附-光催化降解过程 |
2 光触媒技术的应用 |
2.1 紫外光照射烘箱 |
2.2 紫外光处理优化工艺 |
2.3 光触媒使用 |
2.4 除味效果 |
3 结论 |
(5)汽车橡胶密封条静电植绒光照老化耐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橡胶密封条光照老化后植绒不耐磨现象 |
2 汽车橡胶密封条光照老化后植绒不耐磨的原因分析 |
2.1 植绒粘合剂光照老化机理 |
2.2 生产工艺对汽车橡胶密封条光照老化后植绒耐磨性能的影响 |
2.2.1 植绒前密封条表面温度 |
2.2.2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 |
2.2.3 涂刷粘合剂的厚度 |
2.2.4 静电植绒仓环境 |
2.2.5 粘合剂固化温度 |
3 改进措施 |
4 结语 |
(6)汽车橡胶密封条滑动阻力测试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橡胶密封条 |
2 汽车橡胶密封条滑动阻力测试 |
3 结语 |
(7)汽车密封系统技术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材料 |
2、分类 |
3、性能 |
3.1 材料性能 |
3.1.1 基本性能 |
3.1.2 耐臭氧老化和耐大气老化性能 |
3.1.3 耐腐蚀性能 |
3.2 成品性能 |
3.2.1 挤压力 |
3.2.2 插入力和拔出力 |
4、结论 |
(8)轿车车身密封结构及其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车用密封胶 |
2.1 密封胶 |
2.1.1 密封胶的主要特点 |
2.1.2 密封胶的分类 |
2.2 液态密封胶的密封机理 |
2.2.1 干性附着型和干性可剥型液态密封胶的密封机理 |
2.2.2 半干性粘弹型和非干性粘弹型液态密封胶的密封机理 |
2.2.3 结论 |
2.3 密封胶在汽车上的使用 |
2.3.1 密封胶在前后风窗玻璃上的应用 |
2.3.2 车身钣金件搭接处点焊密封胶的应用 |
2.3.3 车身焊装中指压密封胶的应用 |
2.3.4 焊缝密封胶在车身上的应用 |
2.3.5 密封胶在汽车燃油箱中的应用 |
2.4 小结 |
第3章 汽车用密封条及车身密封结构设计 |
3.1 密封条发展概序 |
3.2 橡胶密封条及材料选用 |
3.2.1 橡胶密封条特征和分类 |
3.2.2 橡胶密封条的材料选择 |
3.3 橡胶密封条的断面设计和尺寸公差要求 |
3.3.1 断面设计 |
3.3.2 橡胶密封条的尺寸公差要求 |
3.4 橡胶密封条的制造工艺 |
3.4.1 口型制作 |
3.4.2 硫化 |
3.4.3 橡胶密封条的质量控制 |
3.4.4 密封胶条的安装方法 |
3.5 汽车常用密封条介绍 |
3.5.1 车门密封系统简介 |
3.5.2 玻璃升降密封系统简介 |
3.6 密封条产品结构和设计技术 |
3.6.1 车身前后风窗玻璃密封条 |
3.6.2 车门密封结构设计 |
3.6.3 发动机策与行李舱盏的密封 |
3.7 其它橡胶密封制品在汽车上的应用 |
3.8 小结 |
第4章 有限元理论 |
4.1 有限元技术的发展 |
4.2 有限元技术简介 |
4.2.1 有限元法概述 |
4.2.2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4.3 有限元法的发展趋势 |
4.4 有限元单元法基本理论 |
4.4.1 线弹性体静力学问题 |
4.4.2 线弹性体稳定问题 |
4.5 非线性有限元 |
4.5.1 几何非线性问题 |
4.5.2 材料非线性问题 |
4.5.3 边界非线性问题 |
4.6 接触问题 |
4.6.1 节点-节点接触-Hertzian接触 |
4.6.2 Lagrange乘子形式 |
4.6.3 罚函数形式 |
4.6.4 增广的Lagrangian形式 |
4.6.5 节点-表面接触 |
4.7 小结 |
第5章 ABAQUS软件及其在车身密封结构上的应用 |
5.1 ABAQUS的功能模块 |
5.2 ABAQUS软件的应用领域 |
5.3 ABAQUS分析的一般流程 |
5.4 ABAQUS在车身密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5.5 小结 |
第6章 密封条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6.1 密封条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6.1.1 实心橡胶材料模型 |
6.1.2 海绵橡胶材料模型 |
6.2 密封条模型 |
6.2.1 模型的建立 |
6.2.2 网格划分 |
6.2.3 材料特性定义 |
6.2.4 接触面的定义 |
6.2.5 边界条件的建立 |
6.3 结果的分析 |
6.4 密封条改进设计 |
6.5 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轿车门体弹性仿真及密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轿车车门刚度和强度仿真分析 |
1.1 车门扭转刚度和强度分析 |
1.1.1 车门刚度和强度的重要意义 |
1.1.2.轿车车门结构介绍 |
1.1.3.车门的有限元模型 |
1.1.4 有限元分析 |
1.1.5 结论 |
1.2 车门下沉刚度分析 |
1.2.1 车门下沉刚度不足所引发的问题分析 |
1.2.2 车门下沉工况定义 |
1.2.3 有限元计算、分析与比较 |
第二章 密封条发展历史介绍 |
2.1 概序 |
2.2 车门密封系统简介 |
2.3 玻璃升降密封系统简介 |
2.4 密封条产品结构和设计技术 |
2.5 橡胶密封条材料 |
2.6 密封条表面处理 |
2.7 轿车密封条常见类型、固定形势及特点结构 |
2.7.1 种类 |
2.7.2 密封条的固定形式 |
2.7.3 结构特点 |
2.8 密封条新产品的开发研制 |
2.9 密封条生产装备与工艺技术 |
2.10 密封条企业结构 |
第三章 密封性仿真分析用软件marc介绍 |
3.1 Marc软件的组成和运行环境 |
3.1.1 求解器 |
3.1.2 前后处理图形对话界面Mentat |
3.1.3 六面体网格划分器Hexmesh |
3.1.4 与其它软件的接口 |
3.1.5 运行环境与配置 |
3.2 Marc的非线性分析功能和特点 |
3.2.1 线性结构分析 |
3.2.2 非线性结构分析 |
3.3 接触分析功能及应用探讨 |
3.3.1 接触问题的提出及常用方法 |
3.3.2 Marc的接触分析功能及应用实例 |
3.3.3 应用时注意事项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直接约束法的接触特性研究 |
4.1 接触特性综述 |
4.2 接触节点和目标体表面 |
4.3 消除接触节点P的法向自由度 |
4.4 计算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密封条模型的建立 |
5.1 密封条橡胶材料模型的建立 |
5.1.1 实心橡胶材料模型 |
5.1.2 海绵橡胶材料模型 |
5.2 密封条几何模型的建立 |
5.3 单元的选择 |
5.4 边界条件的建立 |
5.5 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 |
6.1 神经网络介绍 |
6.1.1 神经网络研究内容简介 |
6.1.2 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
6.1.3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 |
6.2 遗传算法介绍 |
6.2.1 遗传算法的定义 |
6.2.2.遗传算法的特点 |
6.2.3.遗传算法的应用 |
6.2.4 遗传算法的现状 |
6.2.5 遗传算法的一般算法 |
6.2.6 术语说明 |
6.2.7 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 |
第七章 应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对密封条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
7.1 综述 |
7.2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密封条结构优化策略 |
7.3 密封条结构参数优化 |
7.3.1 目标函数的构造 |
7.3.2 设计变量集合的确定 |
7.3.3 密封条结构参数优化过程 |
7.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乘用车密封条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密封条设计技术的现状 |
2 常用的密封条安装方式与要求 |
3 乘用车密封条的原材料 |
3.1 橡胶 |
3.2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TPE) |
4 乘用车密封系统用骨架材料 |
5 结 语 |
四、汽车橡胶密封条技术概述(论文参考文献)
- [1]轿车车门橡胶密封条的脱胶原因及解决措施[J]. 赵建才,姜丽丽,汪先林. 橡胶工业, 2021(06)
- [2]塑钢窗橡胶密封条老化后密封性能有限元分析[J]. 王林林,王安迎,王伟. 弹性体, 2021(02)
- [3]环境友好型及高导热EPDM密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都昌泽.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4]光触媒技术在橡胶密封条除味中的应用[J]. 赵建才,陈勇,汪先林,张振科,姜丽丽. 橡胶工业, 2019(09)
- [5]汽车橡胶密封条静电植绒光照老化耐磨性能研究[J]. 吴荣懿. 橡胶科技, 2019(04)
- [6]汽车橡胶密封条滑动阻力测试新方法[J]. 王育栋. 橡胶科技, 2018(07)
- [7]汽车密封系统技术概述[J]. 谢天男. 汽车实用技术, 2015(02)
- [8]轿车车身密封结构及其仿真[D]. 李卫平. 武汉理工大学, 2009(10)
- [9]轿车门体弹性仿真及密封性研究[D]. 王勇. 武汉理工大学, 2008(10)
- [10]乘用车密封条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徐兆坤,项阳,李锦,祝兴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