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效灭螺肥料的灭螺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林梦婕[1](2016)在《油茶果皂素的分离制备、表征及其应用性能评价》文中认为油茶果皂素是一种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糖苷类化合物,为天然表面活性剂,具有生理活性及鱼毒活性。为了有效利用油茶果,本论文以油茶蒲和油茶粕为原料,集成采用逆流水溶液提取、氧化钙络合沉淀和酸转化释放等方法,制备和表征油茶果皂素,并评价其在洗涤、抑菌和鱼毒活性方面的应用性能。分别以油茶蒲、油茶粕和蒲粕混合物为原料,以皂素浓度以及皂素、蛋白和总多糖提取量为评价指标,优化了多级逆流水溶液提取工艺。油茶蒲皂素最佳提取工艺为:液固比8:1,pH值9,80℃四级逆流提取90 min,可得皂素提取量13.51%(即13.51 g皂素/100g原料),蛋白提取量4.38%,总多糖提取量24.01%。油茶粕皂素最佳提取工艺为:液固比8:1,pH值9,60℃三级逆流提取45 min,可得皂素提取量14.42%,蛋白提取量9.98%,总多糖提取量22.61%。蒲粕混合物的最佳工艺为:蒲粕质量比1:1,液固比8:1,pH值9,60℃四级逆流提取45 min,可得皂素提取量13.95%,蛋白提取量为6.75%,总多糖提取量为21.63%。以皂素提取液为原料,采用氧化钙络合沉淀和酸转化释放法提纯油茶皂素。氧化钙络合沉淀法生产皂素钙的最适工艺为:调整溶液中皂素浓度为17~23 mg/mL时,氧化钙用量为皂素溶液体积的2%,室温条件下络合沉淀1.5~2.0 h,可得皂素沉淀率为90.12%。草酸转化皂素钙、释放皂素的最适工艺为:10%草酸浓度与皂素钙液固比为12.5:1,室温条件下解络合2 h,调节pH值7,可得皂素回收率为90.35%,总蛋白溶出量为2.43%,总多糖溶出量为9.44%。对三种原料制备的皂素样品进行了鉴定及理化性能表征。分别考察了三种皂素样品的表面活性剂性能,发现去油去污能力相当。以衣物为洗涤对象,0.1%皂素去污率为40%,达到商品洗衣粉的去污效果;0.1%皂素与0.45%过硼酸钠复配可提高洗涤效果,去污率达50.1%。以餐具为洗涤对象,0.35%皂素的去油率可达80%,达到商品洗涤剂的去油效果;0.4%皂素的去污率为60%,与商品洗涤剂效果相当。以羽毛为洗涤对象,0.25%皂素去污率仅为15~17%;0.2%皂素与0.25%AES复配可明显提高皂素的洗涤效果,去污率可达51.23%。考察了三种原料制备的皂素样品的抑菌能力和鱼毒活性。对大肠杆菌、酵母菌和八叠球菌的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10、15和7.5 mg/mL,表明皂素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说明油茶果皂素有望开发成具有抑菌功能的绿色生态型洗涤助剂。皂素对常见淡水鱼的半致死浓度远小于青虾的半致死浓度,且72 h内皂素被降解,表明皂素有望开发成绿色环保型虾蟹养殖清塘剂。
谭新跃,胡青波[2](2014)在《南繁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基地选择、播期确定、田间管理、花期调节、病虫害防治等5个方面阐述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要点。
詹素云,欧阳俊杰[3](2012)在《灭螺有机复合肥料的灭螺效果观察及预防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灭螺有机复合肥料的灭螺效果,探讨其预防血吸虫病的意义。方法:分2个实验组:灭螺有机复合肥1,灭螺有机复合肥2。5个对照组:氯硝柳胺、溴乙酰胺、有机复合肥1、有机复合肥2及清水。将活成螺装入自编尼龙丝袋浸泡,间隔1d各取1袋,观察钉螺死亡情况。结果:灭螺有机复合肥料1×10-6浸杀4d、2×10-6浸杀3d、钉螺死亡率达100%。而氯硝柳胺及溴乙酰胺2×10-6浸杀4d、4×10-6浸杀4d、8×10-6浸杀3d钉螺死亡率才达100%。灭螺有机复合肥料的4种浓度的灭螺率,分别与有机复合肥1、有机复合肥2在相同时间内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均<0.001)。结论:灭螺有机复合肥料有显着的灭螺效果。
熊宇龙,高劲松,徐艳清,匡欣薇,邓思敏,胡孝洪,刘西霞,李万峰,李桂珍[4](2011)在《碳酸氢铵体外杀灭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实验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碳酸氢铵体外杀灭日本血吸虫虫卵的药效。方法以碳酸氢铵作为实验组,以敌百虫作为阳性对照组,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组。在室温下用不同浓度的农用碳酸氢铵,作用于一定数量的含有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小鼠粪便和肠道组织。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碳酸氢铵浓度下虫卵的孵化情况。结果在室温下农用碳酸氢铵在200mg/L浓度时浸泡含有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小鼠粪便和肠道组织,12h、24h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为0。200mg/L的碳酸氢铵体外持效观察7天内均能有效抑制和杀灭虫卵。结论碳酸氢铵体外在200mg/L时有明显抑制和杀灭日本血吸虫虫卵的作用。
石天宝,杨远柱,杨文才,陈运泉,凌文彬,龙彬[5](2011)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株1S原原种海南冬繁技术》文中认为株1S原原种海南冬繁采用割蔸后移蔸再生繁殖,产量较高,杂株特别是高温敏株可充分表现,有充足除杂时间,生产的种子纯度好。操作上注意选择好繁殖基地,确定适宜的播期,头茬稻适当密植,少量施肥,浅水灌溉,适时割蔸移栽;再生稻适当稀植,适当喷施多效唑,重施肥,巧灌水,适当拔苞,重点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白叶枯病和细条病;除杂工作专人负责,严格剔除高温敏株和普通杂株。
周世权[6](2009)在《海南省中部山区水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文中提出琼中县地处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北麓,是一个黎苗族聚居人口占绝大多数且以稻作为主的山区农业县。近几年来,由于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及人工费用不断涨价,致使当地农民种稻成本过高而收益下
李广平[7](2009)在《荣宝杀灭钉螺的效果和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荣宝杀灭钉螺的效果,探讨适宜现场的施药剂量和方法;研究荣宝的有效杀螺成分及其杀螺效果;探讨荣宝有效杀螺成分作用于钉螺引起的组织学改变,研究荣宝的杀螺机理,为全面科学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泡杀灭和喷洒杀灭方法在室内和现场进行荣宝灭螺试验,同时采用机械动力喷粉法在现场进行灭螺试验,对药物的灭螺效果进行观察;采用浸泡方式离心提取荣宝的浸出液,通过杀螺试验、中和试验、对比试验,初步探讨荣宝的有效杀螺成分;通过连续病理切片分析荣宝有效杀螺成分对钉螺的组织学改变。结果:荣宝50mg/L和80mg/L剂量浸杀5d,室内钉螺死亡率分别为70%和100%,现场自然沟渠内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1.29%和94.59%。荣宝30g/m2剂量喷洒1d,室内钉螺死亡率为100%。现场采用喷洒和喷粉方法施药7d,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0.38%和70.73%;荣宝25、50、100、200mg/L剂量24h浸出液72h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0%、85%、100%和100%,荣宝200mg/L剂量1-5天连续浸出液浸杀48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100%、10%、5%、5%、15%。荣宝浸出液在200nm、205nm和215nm波长处有明显吸收峰。在205nm波长处,荣宝25、50、100mg/L剂量中和液和单氰胺6.25、12.5、25mg/L剂量溶液的0D值分别为0.021、0.070、0.172、0.028、0.072和0.171。48h浸杀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40%、95%、100%、20%、90%和100%;经荣宝200mg/L剂量浸出液处理后,钉螺组织切片显示外套膜上皮细胞崩裂、剥落、基底层裸露,分泌颗粒减少。鳃条细胞膨胀,表面呈毛刺状,中央血管破裂。腹足平滑肌细胞水肿膨胀,细胞膜融合,呈玻璃样变。肝小叶萎缩,肝内血管膨胀破裂,分泌颗粒显着减少。结论:荣宝50mg/L剂量浸杀和30g/m2剂量喷杀均具有较强杀螺效果。现场荣宝喷粉的杀螺效果优于喷洒,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施药方法;荣宝是微溶物质,杀螺有效成分在短期内可通过水解释放大部分,分离浸出液后的荣宝沉渣无杀螺效果,因此荣宝不具备缓释杀螺特点。荣宝是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氰胺化钙。分光光度法可证实其浸出液含单氰胺,是有效杀螺成分,但浸出液中是否含有其他影响杀螺的成分尚需进一步研究;荣宝浸出液作用下,钉螺的外套膜、鳃条、腹足和肝脏都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尤其是呼吸系统和肝脏的破坏直接导致钉螺的死亡。
周天[8](2007)在《黄蒿化感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感作用的研究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受到生态学家和化学家的共同重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成为研究植物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的机理和拟定植被恢复的措施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一些研究成果在生物农药的创制方面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黄蒿(Artemisia scoparia)为菊科蒿属植物,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在农田、路旁、荒地等。可以观察到在黄蒿与其他植物共生的群落中,有时在以黄蒿为优势种的群落中,其它植物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对自然植被、农业生产形成较大的危害。本文首次较全面地对黄蒿可能产生的化感物质及其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化感作用在植被恢复演替过程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化感物质人工合成和化感缓释载体材料合成的研究,为黄蒿群落的化学生态学研究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黄蒿富含大量挥发性物质,本研究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黄蒿中提取挥发油,试验其对受体植物箩卜(Raphanus sativus)、苜蓿(Medicago sativa)、白菜(Brassia pekinensis)、玉米(Zea mays)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蒿挥发油对萝卜、苜蓿、白菜、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种子萌发最明显的是萝卜种子,抑制幼苗生长最明显的是苜蓿。而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说明不同科的植物对化感物质的耐受性不同。黄蒿的化感作用与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萜烯类化合物有关,萜烯类化合物通常是重要的化感物质,黄蒿中萜烯类物质共检出12种,占45.04%。在天然植物群落中,黄蒿广泛蔓延的原因,除了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耐旱性、根系发达外,并通过释放体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对其他植物产生抑制作用,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试验黄蒿挥发油对植物的化感作用的同时,也研究了其对昆虫的毒杀活性,为开发无公害的植物性杀虫剂,合理利用黄蒿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2.黄蒿可以通过淋洗释放化感物质,其水溶物对不同科属的受体植物紫花苜蓿、地肤(Kochia scoparia)、野稗(Echinochloa crusgali)、苋(Amaranthus tricolor)、羊草(Leymus Chinese)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黄蒿水溶物对不同受体植物或对同一受体植物的不同部位(幼苗或幼根)有不同的化感效应(促进、抑制)。抑制作用在紫花苜蓿、地肤、苋的发芽实验中较羊草、野稗更敏感,且幼根比幼苗更敏感。关于化感物质的浓度效应,苋和羊草的根长生长随水溶物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增强。黄蒿水溶物对受体植物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效应,当水溶物浓度为0.002g·ml-1时,促进效应较一致,而大于0.05g·ml-1时,抑制效应极其显着。3.本研究通过用0.15 g·ml-1,0.10 g·ml-1,0.05 g·ml-1,0.01 g·ml-1 (DW/V)四种不同浓度和不同器官的黄蒿水溶物对羊草的幼苗生长、光合速率和SOD、CAT、POD 3种保护酶进行了化感活性的测定,实验证明,不同浓度的黄蒿水溶物对羊草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黄蒿不同器官水溶物对羊草幼苗的生长也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叶的抑制作用最强。黄蒿对羊草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三种保护酶和光合作用来实现。黄蒿水溶物处理使羊草体内活性氧代谢系统失衡,破坏或降低活性氧清除剂,增加活性氧的产量,从而破坏了膜结构,影响羊草的生长发育。化感物质能显着地降低受体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或叶绿素合成的酶系统,黄蒿对羊草幼苗叶片光合效能的限制,使羊草正常的生长发育缺少物质基础,发育迟缓。4.试验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的黄蒿水溶物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检验黄蒿对苜蓿的化感作用;同时用0.1g·ml-1,0.05g·ml-1,0.01g·ml-1,0.002g·ml-14个不同浓度的黄蒿水溶物来检验对苜蓿体内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研究其化感作用的机理。实验证明,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的黄蒿水溶物对紫花苜蓿乃至其不同部位(幼苗或幼根)有不同的化感效应(促进、抑制);紫花苜蓿体内的SOD、POD、CAT可以通过提升酶活力来抵御黄蒿水溶物中化感物质对其产生的胁迫,随着黄蒿水溶物浓度的增加,CAT、SOD、POD的酶活力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黄蒿水溶物的化感作用胁迫强度超过了二者的调节能力。黄蒿水溶物中的化感物质影响了受体植物体内保护酶的活性,造成了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加剧,破坏了膜的结构和功能,这可能是黄蒿化感作用的机制之一,且有可能是多种化感效应的起始点。5.为了研究黄蒿的化感物质,我们对挥发油和水溶物的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黄蒿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黄蒿挥发油进行测定,共鉴定出38种化合物,检出物占总质量87.53%,其中重要的化感物质萜烯类化合物12种,占45.04%;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黄蒿的水溶物进行分步多次萃取,并试验每一萃取组分对不同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检验其是否具有化感活性,结果证明正丁醇萃取组分有较强的化感作用,对其进一步分离纯化,利用生物活性检测实验、GC/MS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得到的三个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通过GC/MS的分析,A样品的主要成分为酚类、烯烃类、醇类、有机酸类、酯类等,均为化感类物质。通过核磁共振确定了两种具有化感活性的单体成分B为6,7-二甲氧基香豆素,C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二者都有报道证明为化感物质。6.化感物质在植物体内一般含量较少,提取费时费力,收率较低,极大地限制了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在农林业上的应用。化感物质的人工合成是深入化感作用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以邻苯二甲酸酐、异辛醇为原料用对甲苯磺酸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合成了黄蒿中的化感物质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并通过其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证明了化学合成的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探索了一条化学合成化感物质的途径,使化感物质的深入研究与实际应用成为可能。7.缓释载体材料为延长化感物质作用持效期、提高药剂的稳定性等提供了可能,是节约药剂用量、减少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达到释放数量可控、释放时间可控和释放空间可控的目的。目前关于化感物质缓释载体材料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研究化感物质的缓释载体材料,本研究首次分别以含有两种化感物质阿魏酸、没食子酸的聚丙烯酰胺(PAM)纤维为模板,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分别合成了阿魏酸、没食子酸掺杂的聚苯胺(PANI)纳米缓释载体材料。并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以及电子扫描电镜(SEM)对掺杂态PANI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材料确为阿魏酸、没食子酸掺杂态的PANI。SEM研究结果表明:PANI的形态表现为纳米态。另外,对模板中化感物质含量以及不同氧化剂和苯胺单体物质的量比对掺杂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由于聚苯胺的掺杂与解掺杂特点,化感物质则很容易在碱性环境中从表面积较大的纳米态聚苯胺中脱落下来,从而达到化感物质缓释的目的。
周蓉[9](2007)在《水稻施用灭螺肥料的效果》文中认为灭螺肥料以溴乙酰胺和碳酸氢铵、钙镁磷肥、氯化钾充分搅拌混合而成。在本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水稻施用灭螺肥料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灭螺肥料不仅能灭螺,还能提高水稻产量。
田丽娟[10](2006)在《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药学史的任务是按照年代顺序,应用具体事实揭示并阐明药学发展的规律。通过药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可记取的教训,为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现代药学史是中国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药学发展的沿袭和进步。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历程和前后衔接,本文首先概要论述了古代和近代药学发展的历史,研究了各个阶段药学发展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研究之余,我为祖先所创造的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接下来,在现代药学史研究部分,本文从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科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药学事业发展部分,分别从中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制药工业、医药商业、药学教育、医药科技、医院药学、药学社会团体、药学书刊与网站、香港和澳门药学发展共十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药学科学研究部分,分别从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研究、药学分科研究和药物学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科学的进展和成就。研究之余,关心祖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研究现代药学史发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巨大的挫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广大药学工作者,面对困难,怀着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所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出各自的光和热,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他们忘我的辛勤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药学工作者焕发了高度的热情和能量,积极投身到药学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现代药学工作者要学习前辈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团结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
二、多效灭螺肥料的灭螺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效灭螺肥料的灭螺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油茶果皂素的分离制备、表征及其应用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油茶果概况 |
1.1.1 油茶果简介 |
1.1.2 油茶果皂素的性质 |
1.2 油茶果皂素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概况 |
1.2.1 油茶果皂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
1.2.2 多效逆流提取的研究 |
1.2.3 油茶果皂素分离纯化方法研究 |
1.3 油茶果皂素的分离检测方法 |
1.4 油茶果皂素的应用 |
1.5 本课题的立论依据、总体思路和研究目的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创新点 |
第二章 油茶果皂素逆流水提技术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逆流提取理论分析 |
2.3.2 油茶蒲皂素的水提工艺条件选择 |
2.3.3 油茶粕皂素的水提工艺条件选择 |
2.3.4 蒲粕混合皂素的逆流水提工艺条件选择 |
2.4 小结 |
第三章 沉淀法纯化油茶果皂素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和讨论 |
3.3.1 蒲粕混合皂素的制备工艺条件选择 |
3.3.2 油茶蒲皂素和油茶粕皂素的制备 |
3.3.3 皂素溶解性 |
3.3.4 皂素泡沫性能 |
3.3.5 皂素显色反应 |
3.3.6 皂素红外谱图测定 |
3.4 小结 |
第四章 油茶果皂素的应用性能评价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和讨论 |
4.3.1 油茶果皂素在衣物洗涤方面的应用性能评价 |
4.3.2 油茶果皂素在餐具洗涤方面的应用性能评价 |
4.3.3 油茶果皂素在毛发洗涤方面的应用性能评价 |
4.3.4 油茶果皂素的抑菌实验结果 |
4.3.5 油茶果皂素在虾养殖中的应用 |
4.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灭螺有机复合肥料的灭螺效果观察及预防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分2个实验组: |
1.2.2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碳酸氢铵体外杀灭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实验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药物: |
2.日本血吸虫虫卵阳性小鼠粪便和肠道组织的来源[8, 9]: |
3.浸杀灭卵[5, 7]: |
4.药物的持效观察[5, 7]: |
5.毛蚴计数[5, 7]: |
6.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1.浸杀灭卵: |
2.碳酸氢铵的持效灭卵效果观察: |
讨 论 |
(5)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株1S原原种海南冬繁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原理与特点 |
2 繁殖基地与季节选择 |
3 头茬稻的栽培管理 |
3.1 适当密植 |
3.2 少量施肥 |
3.3 浅水灌溉 |
4 再生稻的栽培管理 |
4.1 适时割蔸移栽 |
4.2 适当稀植 |
4.3 喷施多效唑 |
4.4 重施肥 |
4.5 巧管水 |
4.6 适当拔苞 |
4.7 及时防治病虫害 |
5 除杂保纯 |
5.1 严格隔离 |
5.2 严格除杂 |
5.2.1 专人负责 |
5.2.2 及时剔除普通杂株 |
5.2.3 反复剔除高温敏株 |
5.3 防止机械混杂 |
6 繁殖效果 |
(6)海南省中部山区水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地和整地 |
1.1 选地 |
1.2 整地 |
2 播前灭草和除螺 |
2.1 灭草 |
2.2 防治螺害 |
3 选用良种,适期播种 |
3.1 选种 |
3.2 播期 |
3.3 种子拌药和包衣 |
3.4 按厢定量均匀播种 |
4 加强田间管理 |
4.1 及时查苗补苗和除草 |
4.2 科学施肥 |
4.3 合理浇水 |
4.4 防治病虫害 |
5 及时收获 |
(7)荣宝杀灭钉螺的效果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药物和钉螺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荣宝杀螺试验结果 |
3.2 荣宝有效杀螺成分分析试验结果 |
3.3 荣宝杀钉螺病理分析试验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荣宝杀钉螺效果 |
4.2 荣宝有效杀螺成分分析 |
4.3 荣宝杀钉螺病理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黄蒿化感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引言 |
1.1 黄蒿的生物学特性与样地的自然概况 |
1.1.1 黄蒿的生物学特性 |
1.1.2 样地的自然概况 |
1.2 黄蒿的研究概况 |
1.3 化感作用的研究 |
1.3.1 什么是化感作用 |
1.3.2 化感作用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
1.3.3 化感作用的特点 |
1.3.4 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 |
1.3.5 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
1.3.6 化感作用研究的应用前景 |
1.3.7 蒿属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
1.4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黄蒿挥发油的化感作用研究 |
2.1 黄蒿挥发油对植物的化感作用 |
2.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1.3 结论与讨论 |
2.2 黄蒿挥发油对蚊虫的毒杀作用 |
2.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结论与讨论 |
第3章 黄蒿水溶物的化感作用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数据分析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黄蒿水溶物对不同受体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2 黄蒿水溶物对不同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4章 黄蒿水溶物对羊草的化感作用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黄蒿不同浓度水溶物对羊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
4.2.2 黄蒿不同器官水溶物对羊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5章 黄蒿水溶物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方法 |
5.1.3 数据分析方法 |
5.1.4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黄蒿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水溶物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5.2.2 黄蒿(整株)水溶物对紫花苜蓿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5.3 结论与讨论 |
第6章 黄蒿化感物质成分的研究 |
6.1 黄蒿挥发油化感成分分析 |
6.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6.1.2 结果与分析 |
6.1.3 结论与讨论 |
6.2 黄蒿水溶物化感成分分析 |
6.2.1 材料与方法 |
6.2.2 结果与分析 |
6.2.3 结论与讨论 |
第7章 黄蒿化感物质的化学合成 |
7.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7.1.1 实验材料 |
7.1.2 实验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合成产物的分析 |
7.2.2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的化感活性 |
7.3 结论与讨论 |
第8章 黄蒿化感物质缓释材料的研究 |
8.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8.1.1 试剂与仪器 |
8.1.2 实验方法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IR 光谱分析 |
8.2.2 XRD 实验分析 |
8.2.3 SEM 图分析 |
8.3 结论与讨论 |
第9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10)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的源起 |
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
2.1 药学史研究相关着作 |
2.2 药学史研究文献 |
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4 论文的研究意义 |
5 论文的创新点 |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古代药学史概论 |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
第三章 近代药学史概论 |
1 近代中药发展概况 |
1.1 药物学的发展 |
1.2 方剂学的成就 |
1.3 旧中国歧视中医药和中医药界的反抗斗争 |
1.4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
1.5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刊物 |
2 近代西药发展概况 |
2.1 西方药学的输入 |
2.2 西药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
2.3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
2.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
2.5 药学(西药)教育 |
2.6 药学(西药)研究 |
2.7 医药学术团体和医药期刊 |
3 解放军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
3.1 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
3.2 医药教育 |
3.3 医药工业 |
3.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
第四章 现代药学史研究 |
1 药学事业的发展 |
1.1 中药事业的发展 |
1.2 药品监督管理 |
1.3 制药工业 |
1.4 医药商业 |
1.5 药学教育 |
1.6 医药科技工作 |
1.7 医院药学 |
1.8 药学社会团体 |
1.9 药学书刊与网站 |
1.10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事业的发展 |
2 药学科学研究进展 |
2.1 现代药学史研究 |
2.2 中药研究 |
2.3 药学分科研究进展 |
2.4 药物学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1 对现代药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关单位必须加强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必须坚决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药学事业各项改革 |
4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
5 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
6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
7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表1 |
四、多效灭螺肥料的灭螺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油茶果皂素的分离制备、表征及其应用性能评价[D]. 林梦婕. 福州大学, 2016(07)
- [2]南繁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J]. 谭新跃,胡青波. 种子科技, 2014(07)
- [3]灭螺有机复合肥料的灭螺效果观察及预防意义[J]. 詹素云,欧阳俊杰. 宜春学院学报, 2012(12)
- [4]碳酸氢铵体外杀灭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实验观察[J]. 熊宇龙,高劲松,徐艳清,匡欣薇,邓思敏,胡孝洪,刘西霞,李万峰,李桂珍. 医学研究杂志, 2011(05)
- [5]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株1S原原种海南冬繁技术[J]. 石天宝,杨远柱,杨文才,陈运泉,凌文彬,龙彬. 杂交水稻, 2011(01)
- [6]海南省中部山区水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J]. 周世权.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5)
- [7]荣宝杀灭钉螺的效果和机理研究[D]. 李广平. 中南大学, 2009(04)
- [8]黄蒿化感作用的研究[D]. 周天.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4)
- [9]水稻施用灭螺肥料的效果[J]. 周蓉. 湖北农业科学, 2007(01)
- [10]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田丽娟.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