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多原发癌3例诊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吴源周,陈群清,李辉,童健,张福伟,张健[1](2021)在《乳腺癌合并原发性肺癌的临床分析:单中心10年的诊疗体会》文中指出分析单中心诊治乳腺癌并发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乳腺癌合并肺部第二原发癌的正确诊治提供参考。检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08年1月—2017年12月因"乳腺癌"住院的患者病历,共1754例,其中56例乳腺癌患者并发肺部单发的实性占位性病变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肺部原发性癌18例,归为肺原发癌组;确诊为乳腺癌肺转移38例,归为肺转移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肺原发癌组所有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60.5(44.6~80.2)岁;18例患者肺癌病理均为腺癌,乳腺癌并发同侧原发性肺癌(14例)较并发对侧原发性肺癌(4例)更为多见。肺原发癌组6例患者进行了肺癌驱动基因检测,其中驱动基因突变阳性者3例,并且2例为非典型驱动基因突变。肺原发癌组与肺转移癌组相比较,发病与乳腺癌患者有无术后胸部放疗史相关(P<0.01)。乳腺癌并发肺部第二原发癌的患者并不少见,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多原发肿瘤的认识,为乳腺癌合并原发性肺癌的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沈涛,卢珠明,段楚骁,张东熙,叶敏,林志潮[2](2021)在《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原发肺癌的诊疗手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93例多原发肺癌病例,根据主病灶直径分为A组(≤10 mm)、B组(>10 mm,≤20 mm)和C组(>20 mm,≤30 mm)分析其年龄、吸烟史、肿瘤标记物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结果多原发肺癌随年龄递增,主病灶直径增大,而吸烟史与主病灶直径无关。A组CEA(2.00±1.80)μg/mL、Cyfra21-1(2.38±1.09)ng/mL与B组CEA(2.81±2.52)μg/mL、Cyfra21-1(2.53±0.76)ng/mL均在正常值内;但C组CEA(23.61±46.14)μg/mL与Cyfra21-1(3.54±1.31)ng/mL较A、B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仅第10组淋巴结转移(5.26%),而其他组淋巴结均未见转移;B组第10、11组淋巴结转移(6.90%、3.57%),并有N2淋巴结转移,第5组淋巴结转移(16.67%);C组N2淋巴结转移情况更多见,第2、4、7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4%、4.60%和2.22%。不同类型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肺结节位于一侧行同期肺结节切除,位于双侧则分期肺结节切除,间隔3~12月。1年PFS、OS均为100%。结论多原发肺癌位于同侧行同期肺结节切除,位于双侧则分期肺结节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多原发肺癌主病灶直径≤1 cm时,建议行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清扫或淋巴结取样(肺门淋巴结);主病灶直径>1 cm时,则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乔璐[3](2021)在《结直肠癌合并肺结节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文中提出
项灵云[4](2021)在《伴有CRC的MP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SI状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单发结直肠癌(CRC)患者及伴有CRC的多原发癌(MPCs)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RC的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MP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2015.01.01-2018.12.31经病检确诊的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R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MLH1、MSH2、MSH6和PMS2四种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CRC患者的MSI状态与MPC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224例CRC中,183例为单发CRC(81.7%,183/224),伴有CRC的MPCs患者共41例(18.3%,41/224)。单发CRC患者与伴有CRC的MPCs患者男女比分别为1.1:1和0.8:1;224例CRC的中位年龄为58岁(28-86岁),其中单发CRC中位年龄为61岁(28-86),41例伴有CRC的MPCs者中位发病年龄65岁(51-79)。分组显示:单发CRC及伴有CRC的MPCs组≥50岁以上分别为88.0%(161/183)和87.8%(36/41);两者的CRC发病部位均以直肠多见,分别为42.7%(78/183)和47.0%(19/41);两者的CRC分期均以I-II期多见,分别占59.0%(108/183)和65.9%(27/41)。伴有CRC的MPCs患者性别、年龄、CRC部位、CRC的TNM分期与单发CRC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1例MPCs中,同时性MPCs占19.5%(8/41),异时性MPCs占80.5%(33/41),异时MPCs明显高于同时MPCs。第一原发癌(FPC)与第二原发癌(SPC)间隔时间为0-696个月,中位时间95月(90.5±10)。其中,FPC诊断后的2年内发生SPC病例占46.3%(19/41例)、10年后发生比例占24.4%(10/41例),56.1%(23/41例)为其他时间段发生。在41例MPCs中,SPC的肠外病灶共43个,按照发生部位依次为胃(9/43,20.9%)、肺(8/43,19.0%)、乳腺(6/43,14.0)。在8例同时性多原发癌中右半结肠5例,占62.5%;33例异时性多原发癌中直肠18例,占54.5%。单发CRC及伴有CRC的MPCs患者中MSI-H的患者分别为(1.1%,2/183)及14.6%(6/41),MPCs患者中MSI-H者明显高于单发CRC中MSI-H者(P=0.001)。结论:在CRC中,MPCs发生率为18.3%;伴有CRC的MPCs患者性别、年龄、CRC部位、CRC诊断时的TNM分期与单发CRC患者类似,不能通过CRC诊断时的性别、年龄、CRC部位、CRC诊断时的TNM分期预测MPCs的发生;伴有CRC的MPCs患者中,肠外发病器官中以胃最常见;异时性MPCs发生率更高;MPCs可发生于CRC的2年内及10年后;MSI-H的CRC患者具有更高地发展为MPCs的风险。
陈学燕[5](2020)在《合并乳腺癌的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随着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风险因素的持续影响,乳腺癌人群再次罹患癌肿的风险也在增加,目前对乳腺癌患者再次患癌的风险因素和病理机制尚无明确结论。因此从乳腺癌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相关的分子、基因的表达等多角度探索,有助于确定乳腺癌患者再次患癌的高危因素,为加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同时归纳分析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s)的特点,有助于为MPMNs的预防提供明确方向和确定最佳随访时间。另外乳腺癌患者生存期长,国内患者在抗肿瘤治疗后会进行长期的中医药维持治疗,而目前对MPMNs的中医病因病机尚缺乏认识。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乳腺癌发生MPMNs的风险机制,提供MPMNs的发病部位、高风险时期等信息,并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探讨其中医病因病机。资料与方法:检索中日友好医院2011年04月至2019年06月所有的乳腺癌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筛选MPMNs的研究样本,分析其分布特征、生存状态和中医发病机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MPMNs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302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现MPMNs患者210例,共227个原发性病灶,其中包括1例8原发癌患者。MPMNs的最常见发病部位是对侧乳腺,53个(23.25%),其次是甲状腺癌,36个(15.86%),子宫卵巢附件40个(17.62%),肺30个(13.22%),消化系统(以结肠癌最为多见,共17个))。37例SMPMNs的发病年龄范围33-86,中位年龄59岁,平均年龄为58.35±13.45岁。MMPMNs中,乳腺癌为第一原发癌(First primary malignancy,FMP)的患者BC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0岁,平均年龄为50.41±11.95岁,与再发癌的平均间隔7.86±6.87年;乳腺癌为再发癌(Second primary malignancy,SMP)的患者,BC的中位发病年龄62岁,平均年龄为62.37±10.65岁,平均间隔6.54±5.24年。乳腺癌为FPM的患者BC的平均发病年龄52.30±12.74岁,平均绝经年龄50.21±3.99岁,BC发病年龄与绝经年龄无明显差异(t=1.930,P=1.054)。乳腺癌为SPM的患者BC的平均发病年龄62.02±10.83岁,平均绝经年龄50.38±3.24岁,乳腺癌大多发生于绝经之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05,P<0.001)。单因素卡方分析显示,有以下特征的乳腺癌患者,MPMNs的发生率显着升高:肥胖(BMI≥24 kg/m2,61.93%,P=0.012)、初潮年龄早(≤14,78.48%,P=0.010)、高血压病史(56%,P=0.036)、肿瘤家族史阳性(64%,P<0.001)、T分期及TMN分期早(0~I期)、非浸润性导管癌(18.7%)。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家族史阳性(OR=5.944,95%CI:3.132-11.282))、糖尿病史(OR=2.191,95%CI:1.074-4.470)、初潮年龄≤14 岁(OR=2.107,95%CI:1.198-3.707)的患者发生 MPMNs的风险增加。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BC患者相对于原位癌患者的发病风险降低(OR=0.323,95%CI:0.123-0.685),而浸润性小叶癌和其它病理类型的BC患者发病风险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因素分析,未行化疗者相对于化疗者,发生MPMNs的风险增加(OR=3.096,95%CI:0.127-0.82)。放疗患者相对于未放疗患者风险明显增加(OR=8.077,95%CI:0.190-0.597),内分泌治疗(OR=0.337,95%CI:0.190-0.597)及靶向治疗(OR=0.416,95%CI:0.161-1.078)患者发生 MPMNs 的风险降低,但靶向治疗无明显差异(P=0.071)。MPMNs的5生存率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和 83%,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OS)为 26.20(95%CI:21.40-30.43)年,平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22.29(95%CI:20.51-26.07)年,与单纯乳腺癌患者OS无明显差异。从中医学角度,气郁质(37.14%)、血瘀质(24.76%)的乳腺癌患者具有发生MPMNs的倾向,“肝疏泄失常”是其重要病机。研究结论:乳腺癌人群中MPMNs的发病率约为6.94%,对侧乳腺癌、甲状腺、子宫卵巢、肺、结肠是其常见的发病部位。乳腺癌为FPM的MPMNs患者,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发生于绝经前后,BC确诊后的5~10年间是MPMNs发生的高风险时期。乳腺癌为SPM的MPMNs患者,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大多发生与绝经后,在其它癌发生后的5~10内发生率较高。肥胖(BMI≥24 kg/m2)、初潮年龄早(≤14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肿瘤家族史阳性、T分期及TMN分期早(0~I期)、非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患者发生MPMNs的风险增加。放疗是MPMNs的风险因素,可增加MPMNs的发病率,化疗和内分泌维持治疗是保护因素,可降低MPMNs的发病率。合并乳腺癌的MPMNs患者生存良好,OS在22年左右,5年生存率10年生存率分别达90%和80%以上,与单纯乳腺癌患者无明显生存差异。
耿延栋[6](2020)在《乳腺癌伴发、继发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伴发、继发原发性肺癌患者及预后,探讨影响乳腺癌伴发、继发原发性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8年1月经河北省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乳腺癌伴发、继发原发性肺癌59例,对患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按发病时间间隔确定时间类型的分类,分为同时性双原发癌与异时性双原发癌,对两组患者的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探讨了影响乳腺癌伴发、继发原发性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生存率计算用Kalplan-Meier法,单因素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59例患者,均为女性。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59例,肺癌行肺癌根治术55例,化疗4例。其中同时性双原发癌为27例,同时性双原发癌根治性手术26例,同期手术20例,择期手术6例;化疗1例。异时性双原发癌32例,异时性双原发癌根治性手术29例,化疗3例。乳腺癌及肺癌发病为同侧29例(49.2%),恶性肿瘤家族史21例(35.6%),已闭经48例(81.4%)。乳腺癌确诊年龄(χ2=8.278,P=0.004)、乳腺癌发病是否绝经(χ2=4.114,P=0.042)、乳腺癌ER状态(χ2=10.277,P=0.001)、乳腺癌PR状态(χ2=7.211,P=0.007),是发病时间类型的影响因素。行发病时间类型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乳腺癌确诊年龄、乳腺癌ER的状态是影响发病时间类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病年龄越大且ER阴性的患者,时间类型为同时性可能性越大。总生存期(OS)时间中位数为78.0个月,3年生存率为94.0%,5年生存率为63.5%。发病时间类型(χ2=8.481,P=0.004)、乳腺癌分子分型(χ2=12.559,P=0.014)、乳腺癌HER-2(χ2=4.985,P=0.026)、乳腺癌化疗(χ2=5.464,P=0.019),是患者OS的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可得,发病时间类型、乳腺癌分子分型为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异时性双原发癌较同时性双原发癌生存期长。乳腺癌分子分型为luminal A(P=0.010)、luminal B(Her-)(P=0.001)、ERBB2阳性(P=0.010)相较于luminal B(Her+)、basal-like型/三阴性生存期较长。结论:1.乳腺癌确诊年龄、乳腺癌ER的状态是影响发病时间类型的独立影响因素。2.发病时间类型、乳腺分子分型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
聂丹[7](2020)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方联合XELOX方案治疗Ⅳ期结直肠癌(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观察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方联合XELOX方案治疗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XELOX方案化疗2个周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方连续口服42天。治疗后根据两组的近期客观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肿瘤标志物、KPS评分、大便隐血情况等评价疗效,并进行不良反应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6例病例,两组各38例。研究过程中两组各脱落2例,最后共获得72例有效病例。1、肿瘤近期客观疗效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6.67%(观察组)、19.44%(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67%(观察组)、80.56%(对照组),经进行统计学对比均得出P>0.05,无统计学差异;2、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所有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仅在腹痛、腹胀、脓血便、便秘方面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在改善腹胀、便秘、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它症候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肿瘤标志物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CEA、CA199的平均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EA、CA199的平均值和下降幅度较对照组也有明显差异(P<0.05);4、KPS评分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KPS评分明显有所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5、大便隐血情况的比较: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改善大便隐血情况(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后在白细胞减少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方联合XELOX方案治疗Ⅳ期结直肠癌(寒热错杂型)虽不能提高肿瘤近期客观疗效,但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候,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大便隐血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并且能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安全性良好。
刘阳,安常明,刘杰,倪松,李正江,刘绍严,王晓雷,徐震纲,张宗敏[8](2019)在《胃代食管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影响胃代食管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全下咽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的71例下咽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男64例,女7例,年龄35~72岁。选取17种可能影响胃代食管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胃代食管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1例胃代食管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7例(9.9%),生存64例(90.1%)。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术前异常心电图、TNM分期、术后丙氨酸转氨酶变化、D-二聚体变化及术后出血6项指标对围手术期死亡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0.004、0.026、0.021、0.015、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出血以及术后D-二聚体改变是胃代食管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1;P=0.047)。结论 胃代食管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术后出血及术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常常提示预后不良。
唐朝阳[9](2019)在《三个林奇综合征家系调查、分析及风险管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针对结直肠癌高遗传风险人群中筛查检出的三个林奇综合征患者进行家系调查,突变位点检测分析,总结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并实施风险管控。方法:随访了本中心2015-2017年结直肠癌患者369人,筛选出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45人,其中8人接受基因检测,3人确诊为林奇综合征;收集3个林奇综合征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绘制系谱图;采用目标区域二代测序及Sanger法检测LS家系成员遗传状态,结合免疫组化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突变位点进行功能预测分析;总结疾病临床特征,诊疗并实施风险管控。结果:确诊的3个家系均为MLH1罕见突变,其中1个家系的突变为首次报道。结合临床资料及功能分析预测,3个家系突变均为致病性突变,分别是家系1:剪接位点突变,该位点导致MLH1蛋白第九和第十外显子部分氨基酸丢失;该家系五代共36人,已连续4代10人发病(其中8例结肠癌,2例卵巢癌),家系13人接受该位点检测,其中8人证实为突变基因携带者(5人已发病);家系2:剪接位点突变(新位点),该位点形成新转录本,导致蛋白结构改变,功能丧失;该家系:六代共22人,已连续3代10人发病(其中6例结肠癌,4例其他恶性肿瘤),家系中5人接受该位点检测,其中3人证实为突变基因携带者(2人已发病);家系3:错义突变,该位点为高度保守位点,突变蛋白会导致错配修复功能明显减少;该家系3代共17人,已连续2代11人发病(其中8例结肠癌,3例其他恶性肿瘤),该家系仅先证者接受基因检测。结论:有多个成员罹患肿瘤特别是结直肠肿瘤及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家族,需警惕包括林奇综合征在内的遗传性肿瘤风险,并应进行相应遗传背景筛查,阳性携带者需纳入风险管控。
韩连奎,高树庚,谭锋维,赵自然,宋朋[10](2018)在《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诊治体会及处理策略新进展》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同时性多原发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 MPLC),既往属少见疾病,但近年来由于诊疗手段的进步检出率逐渐升高。但关于MPLC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处理策略仍存在诸多争议。本研究对31例s MPLC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探讨s MPL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归纳总结31例s MPLC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前均行薄层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发现肺部多发结节。病灶位于同侧者均同期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胸腔镜下肺叶+亚肺叶切除为主;病灶位于双侧者,均分期手术,时间间隔为3个月-4个月。结论薄层高分辨CT是术前诊断s MPLC的最佳方法。s MPLC同侧肺发病率高于双侧肺(23:8),周围型多见,占94%,组织学类型以腺癌最多见,占80.6%(25/31)。胸腔镜下主病灶的肺叶切除+次要病灶的亚肺叶切除是最常用的术式。
二、肺多原发癌3例诊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多原发癌3例诊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合并原发性肺癌的临床分析:单中心10年的诊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随访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2)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伴有CRC的MP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SI状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的主要来源及目的 |
1.3.1 研究来源 |
1.3.2 研究目的 |
第2章 研究内容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临床资料收集 |
2.2.2 组织标本收集 |
2.2.3 MLH1、MSH2、MSH6和PMS2 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
2.2.4 MSI免疫组化结果判读 |
2.2.5 统计学处理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第3章 结论 |
3.1 研究结论 |
3.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3.3 应用前景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原发癌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5)合并乳腺癌的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诊断标准 |
2.临床特征 |
3.发病机制 |
4.治疗分析 |
5.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二、从“肝”论治乳腺癌相关多原发癌 |
1.从肝论治乳腺癌 |
2.从肝论治乳腺癌相关多原发癌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1.研究对象 |
2.诊断标准 |
3.随访 |
4.研究方法与路线 |
5.临床观察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乳腺癌伴发、继发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方联合XELOX方案治疗Ⅳ期结直肠癌(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目的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脱落、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试验用药 |
2.3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一般资料 |
3.2 疗效性指标 |
3.3 安全性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4.1 肿瘤近期客观疗效评价 |
4.2 中医症候积分 |
4.3 肿瘤标志物 |
4.4 生存质量评价 |
4.5 大便隐血试验 |
5 不良反应 |
6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分析 |
1 病例纳入情况 |
2 临床特征基线比较 |
2.1 性别比较 |
2.2 年龄比较 |
2.3 身高比较 |
2.4 体重比较 |
2.5 病种比较 |
2.6 病理类型比较 |
2.7 转移部位比较 |
3 治疗前疗效观察指标比较 |
3.1 治疗前病灶大小比较 |
3.2 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3.3 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比较 |
3.4 治疗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
3.5 治疗前大便隐血情况比较 |
3.6 治疗前安全性指标比较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肿瘤近期客观疗效比较 |
2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3 肿瘤标志物比较 |
3.1 CEA比较 |
3.2 CA199比较 |
4 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
5 大便隐血情况比较 |
6 不良反应比较 |
第四部分 分析讨论 |
1 基线分析 |
1.1 临床特征基线分析 |
1.2 观察指标基线分析 |
2 疗效结果分析 |
2.1 肿瘤近期客观疗效分析 |
2.2 中医症候积分结果分析 |
2.3 肿瘤标志物结果分析 |
2.4 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分析 |
2.5 大便隐血情况结果分析 |
2.6 不良反应结果分析 |
3 讨论 |
3.1 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 |
3.2 晚期结直肠癌的西医治疗现状 |
3.3 XELOX化疗方案的药理机制 |
3.4 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疗效评价上的应用 |
3.5 古代中医对结直肠癌的相关认识 |
3.6 关于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方治疗结直肠癌的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1 不足 |
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结直肠癌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1 现代医学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
1.1 基本概述与流行病学 |
1.2 发病机制 |
1.3 结直肠癌的西医治疗现状 |
2 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
2.1 古籍溯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论治 |
3 结直肠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KPS评分标准 |
2 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三个林奇综合征家系调查、分析及风险管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林奇综合征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10)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诊治体会及处理策略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患者一般资料 |
2 结果 |
2.1 发病部位 |
2.2 CT资料 |
2.3 组织学类型 |
2.4 术式选择 |
3 讨论 |
四、肺多原发癌3例诊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乳腺癌合并原发性肺癌的临床分析:单中心10年的诊疗体会[J]. 吴源周,陈群清,李辉,童健,张福伟,张健.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1(11)
- [2]同时性多原发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J]. 沈涛,卢珠明,段楚骁,张东熙,叶敏,林志潮.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05)
- [3]结直肠癌合并肺结节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D]. 乔璐.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4]伴有CRC的MPC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SI状态分析[D]. 项灵云. 江汉大学, 2021(01)
- [5]合并乳腺癌的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D]. 陈学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乳腺癌伴发、继发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D]. 耿延栋.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7]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方联合XELOX方案治疗Ⅳ期结直肠癌(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研究[D]. 聂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胃代食管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分析[J]. 刘阳,安常明,刘杰,倪松,李正江,刘绍严,王晓雷,徐震纲,张宗敏.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11)
- [9]三个林奇综合征家系调查、分析及风险管控[D]. 唐朝阳.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10]同时性多原发肺癌的诊治体会及处理策略新进展[J]. 韩连奎,高树庚,谭锋维,赵自然,宋朋. 中国肺癌杂志,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