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疆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新疆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熊苇[1](2021)在《面向哈萨克斯坦的中国中国新疆农业跨国投资风险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一帆[2](2021)在《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中国反恐斗争已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通过采取多元化和立体化的综合治理手段,“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已基本丧失在中国境内的生存空间,反恐形势已发生质的变化。恐怖主义风险最高的中国新疆地区已连续四年多未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国家安全稳定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但是,部分“东突”恐怖主义势力仍在境外开展恐怖主义活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土耳其已成为“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在境外的大本营和避难中心。“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在土耳其煽动反华舆论,筹措发展资源,扩大组织规模,集中训练恐怖活动人员,遥控指挥实施恐怖袭击。“东突”恐怖主义势力长期盘踞在土耳其,使中国无法从根源上铲除这一“毒瘤”。因此,与土耳其推进和深化反恐合作,对中国进一步开展反恐斗争和打击“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限制“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在土耳其的活动与发展,中国与土耳其开展的反恐合作已启动多年,但是取得的成效不佳,缺乏实质化进展,亟需在多个关键环节进行突破。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土耳其关系的提升,政治互信日益增强,在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两国打击“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和推进反恐合作的共识也在逐步深化。因此,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面临重大机遇。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在论述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国与土耳其开展反恐合作的战略价值、内外环境和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和深化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具体对策。本研究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相关理论和研究框架等内容。第二章为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演进和发展,详细梳理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历史演进,共经历了起源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入阶段。总结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具有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进程阶段性、立场反复性、合作复杂性和目标长期性。第三章为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战略价值,深入剖析开展反恐合作对中国与土耳其以及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第四章为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内外环境,客观分析推进反恐合作具有的可行性。第五章为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伊斯兰国”和“东突”等恐怖主义发展因素,缺乏互补性的反恐合作需求、存在差异化的反恐合作目标以及不确定和不统一的反恐标准等双方利益因素,美国和欧盟各国对“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的态度等国际力量因素。第六章为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推进和深化,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的对策,包括巩固反恐合作共识,夯实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根基;完善反恐合作机制,提升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效率;优化反恐合作环节,拓宽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范围;加快推进全面合作,实现中国与土耳其关系发展突破等内容。

沙晓旭[3](2021)在《对口支援政策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机理分析 ——以对口援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对口支援政策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中产生、发展,本文以对口援疆政策为例,研究对口支援政策对企业投融资水平的影响。2010年3月30日,对口支援新疆会议的圆满结束意味着对口援疆政策的开始,在政府的工作计划中,2010-2020年的十年间,对口援疆政策将会显着促进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到目前为止,对口援疆工作已经结束了第一轮的任务,本文以将对口援疆政策看作一个准自然实验,以西北五省2006-2013年的工业企业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的计量方法评估对口援疆政策的效果。从已有的研究出发,对口支援政策对受援助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了显着影响,但是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对于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出发,研究对口援疆政策对企业投资和融资水平的影响。本文以2010年中央政府的对口援疆会议召开为时间节点,将新疆的工业企业作为处理组,把西北其他四个省份的企业看作控制组,把整个的样本分为四个子样本:政策实施前(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的新疆企业、政策实施后(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的新疆企业、政策实施前的西北其他四省份的企业、政策实施后的西北其他四省份的企业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以流动性负债作为衡量企业融资水平的指标,在衡量企业投资水平时使用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个指标,分别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分析对口援疆政策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口援疆政策对企业的融资水平和短期投资水平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是对企业长期投资水平的影响不大。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使用替换处理组的安慰剂检验,将对照组的企业放在处理组的位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替换处理组后的结果均不显着,说明本文的回归结果有较强的稳健性。在异质性检验中,本文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将企业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口援疆政策对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比较显着。在机制检验中,本文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对口援疆政策通过国家资本金对企业的融资水平产生影响。本文的政策建议分为三点:一是对口援助政策要更加注重“造血”功能;二是中小型企业注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政府要更多地帮助民营企业的发展。

刘志强[4](2021)在《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动产融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然而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却诸多困难和挑战,难以完全发挥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障碍就是融资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系统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中国自已的问题,也是全世界中小企业问题面临的一个普遍且常见的问题。从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来看,既有世界性难题的通病,又带有机制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有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因素,又有宏观经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本文着眼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在明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具体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途径、面临问题的具体表现与现行手段,在完成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而从“动产融资”的角度探寻了一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总体分析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同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必要性。第二,从宏观层面上探究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和融资体系,辨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成因。第三,从微观企业层面看,中小企业是否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伴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机制的完善,融资约束程度是否在改善?第四,“动产融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该举措到底能对缓解融资约束和宏观经济产生怎样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第五,深刻理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明确提出并且论证了“动产融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重要措施的意义。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一个主要因素是自身缺乏有效抵押物,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的抵押物范围来缓解借贷约束具有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随着公共征信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充分挖掘自身有效资产作为抵押物融资已成为现实。但“动产融资”作为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的一项重要举措,至今却还没有严格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评估。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在一个含有借贷约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引入动产资产,讨论当借贷约束中的抵押资产的规模和种类放松后宏观总体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变化。研究分析了动产融资缓解融资约束在宏观经济上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在实证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经济绩效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时,在数据和指标上有所扩充。系统性地整理1997-2015的全国和分省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标,使用静态面板估计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均值组(xtmg和xtcce)估计等多种计量经济学工具来研究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经济绩效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为了从更微观层面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搜集整理了两组微观企业数据,并使用多类测算融资约束的指标来研究和分析了中国中小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具体而言,两个数据集为:第一组数据为2005—2007年中国15066家高科技中小企业数据,共计45198个样本观测值;第二组数据为777家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据,共计2813个样本观测值。采用SA指数、ASCL指数、WW指数三种方法测度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第三,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成因方面有一定进展。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很多,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和相关政策的整理和分析,系统总结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规模不经济、制度不完善、模式不成熟。成因分析中重点突出了融资模式问题。金融实践中,融资模式是能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不同的融资模式都有一定风险,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适用周期,当适用条件和环境变化后,原来有效的融资模式不但不能缓解融资约束,还会使中小企业陷入更加严重的融资困境。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是研究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宏观层面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印证研究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意义。首先,从历史变革的角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变化以及本文使用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其次,由于数据限制,尽可能整理了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2015年间的中小企业的多项发展指标,分地区和省份对20年间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了地区间中小企业发展的差异。最后使用面板估计模型,利用本章节的上述分析对中国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在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状况及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相对系统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融资模式和融资环境,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形式,进而研究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是否能够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匹配,最后论述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及启示。第二部分是是从定量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融资约束下企业的现金流敏感度,以进一步说明融资约束问题。从第4章的论述中可以发现,虽然外部存在较多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和措施,但由于中小企业出现融资约束的成因众多,这些措施是否促使中小企业从外部进行融资,缓解自身面临的融资约束,依然需要对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本章以现金流敏感度为研究切入点,使用尽可能多的可得数据,首先选用的是国泰安中天使投资研究数据库和新三板上市中小企业数据,虽然不是全部中小企业,但是能够进入天使投资研究数据库和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属于发展较好且已能够获得较多外部融资的中小企业,如果这些企业也存在显着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那么其它外部融资较为有限的中小企业在该方面将面临更为显着的问题。其次采用SA指数、ASCL指数、WW指数三种方式测度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最后通过研究中小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发现在融资约束以及现有情况下,融资约束造成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寻求内部融资,且持有更多现金资产,这也说明需要从中小企业自身出发,结合国内现有融资特点,寻求新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方式。第三部分是提供了一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外部融资方式——动产融资。受制于中小企业固有的特点以及自身内部融资额度和规模的有限性,既有的外部融资体系和环境无法全面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那么就需要根据原有不足,探寻新的有效融资方式。根据我们的分析,“动产融资”将是补充和扩展现有融资方式的有效方式。本章构造了多个DSGE模型综合说明了“动产融资”对企业发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为“动产融资”的推动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分析了“动产融资”实施的政策建议。虽然本文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但是依然可能存在两点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部分。第一是实证数据上存在一定不足。囿于数据可获得性,关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标的测算尽管有改善,但是依然不尽如人意,且仅涵盖了 2016年以前的相关数据,因此实证估计出来的结果所对应的政策含义有一定局限性。第二,理论模型建立了一个研究不同资产充当抵押物的异质性资本的DSGE模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计融资约束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的损失和引入动产后宏观效率的改善程度。但是该模型未包含更多的DSGE文献中常采用的实际与名义摩擦(real and nominal frictions),这将在后续研究中予以扩展,以此来更精确地定量研究中国异质性资本和借贷约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高锦杰[5](2021)在《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何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绿色金融通过绿色投资促进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产业结构生态化和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以绿色金融的外部性为前提,分析绿色金融的基本功能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在对绿色金融和经济增长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水平的测度分析的基础上,从微观机理、传导路径及区域异质性三个层面,分别运用相关模型对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微观机理层面主要通过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在传导路径层面主要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两条路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在区域异质性层面主要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和门限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影响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性,以及不同绿色金融工具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本文把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传导路径及区域异质性有机结合,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系统解析绿色金融对企业经营绩效、对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及区域异质性的综合影响。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等四个层面提出以绿色金融推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在绿色金融对微观企业经营的实证研究中,本文以融资约束和绿色技术创新作为调节变量,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比较分析绿色金融对绿色企业与污染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和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金融对绿色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均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而融资约束在绿色金融对污染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而绿色技术创新则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对比而言,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效果要显着高于融资约束的调节效果。按照企业类型、产权属性以及企业规模等标准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不同性质的企业的非对称影响,结果表明:对绿色企业而言,绿色金融对国有大规模环保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更为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非国有以及小规模的绿色生产企业和绿色能源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显着。就污染企业而言,绿色金融对国有大规模的重污染企业的影响较为显着,且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而对非国有小规模的中、轻度污染企业的影响并不显着。本文分别以融资约束及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探讨绿色金融影响绿色企业和污染企业经营绩效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对环保企业而言,绿色金融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约束、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两条路径进而促进企业的经营绩效的提升。而对污染企业而言,绿色金融通过恶化企业融资约束而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两条路径共同作用于企业经营绩效,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推动作用超过了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在绿色金融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路径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本文根据环保产业和重污染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及其增长率构建了产业结构生态化指标,并简要地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水平,结果表明,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与重污染产业的逐渐萎缩,提高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考虑到经济增长会受到政策制定、落实和发挥等方面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调整,上一期的经济增长水平也会影响当期的经济增长,因此,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反映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和控制经济增长自身的内在冲击,以此检验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持续性,且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绿色金融确实能够通过提高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及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且总效应中大约有22.96%是产业结构生态化的中介效应实现的,有55.38%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实现的。在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异质性分析中,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着推动经济增长率及经济增长效率。通过分析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及不同类型绿色金融工具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要显着大于中西部地区,且证券类绿色金融工具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着,信贷类绿色金融工具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以绿色金融作为门限变量,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通过产业结构生态化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通过产业结构生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通过技术吸纳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即当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GF≤0.2518)时,产业结构生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显着的,而随着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0.2518<GF≤0.3294),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着为正,当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GF>0.3294),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显着性明显提高(1%的水平下显着),影响系数也进一步增强;当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GF≤0.3051)时,技术吸纳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虽然是显着的,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的影响程度。

盛艳[6](2021)在《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发展系统方案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特色小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促进经济社会转型、经济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特色小镇项目一般投资量较大,建设周期冗长,单凭政府一己之力很难解决小镇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及运营管理能力偏低的问题。因而,在特色小镇的建管运营中引入PPP模式,既可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又可以利用社会资本丰富的管理经验助力小镇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PPP模式已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特色小镇项目,以解决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并提高其公共服务效率,对促进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特色小镇的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增长极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产业聚集理论为依据,采取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定性定量分析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发展系统方案及对策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发展系统思维,再运用AHP-GRA方法构建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发展要素优化分析模型,并以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为对象,做出要素优化分析,在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共性要素中找到优化空间更大的要素,集成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发展系统方案;后以我国西北地区“T”苹果小镇为例,通过该评价模型确定了需要重点优化的指标,针对性提出了涵盖战略产业体系、小镇规划体系、市场化建管运营体系的特色小镇发展系统方案,从而解决该苹果小镇发展动力机制问题、功能和形态建设问题、运营和效能问题。最后,提出了涵盖坚持“典型引路,规范纠偏”发展机制、建立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部门多重职能、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培养专业监管人才的PPP模式下特色小镇的发展对策。本文提出的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发展系统方案及对策可以较好的把握特色小镇发展优化空间,有助于明确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助力实现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刘丹阳[7](2021)在《不同类型投资对新疆兵团城镇化作用机制及效应研究》文中提出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之一,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城镇化快速发展。新疆兵团发展以城镇化为首的“三化”建设是履行“压舱石”“安全岛”等特殊使命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兵团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规划重视不够、产业园区数量少、产业链体系还较为薄弱、民生工程建设滞后、城镇管理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分析研究背景和意义,认真总结国内外对该课题有关研究成果,并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以及方法进行陈述。其次对机制、效应、“师市合一”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城镇化发展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再次,通过对2002年-2017年期间兵团城镇化与投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兵团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成因和发展历程,其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原因、功能定位、动力来源、管理体制机制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有别于我国沿海地区、中部省份区域甚至区别于新疆的城镇化。2002年-2017年期间,政府投资主要通过大规模的财政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等中央专项资金来进行城镇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城镇居民安置房等固定资产投资,提振城镇公共及民生设施发展;民间投资主要通过投资建设现代化工厂、城市综合体以及其他工商业场所等设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大量非城镇居民向城镇聚集并落户,已实现城镇化发展。结合现状分析情况以及本文研究要求,选取了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占总投资比重等4个主要指标,并从经济发展结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服务现代化3个方面选取了人均GDP等10个代表性指标。梳理投资作用城镇化作用机制,构建投资促进城镇化发展模型,运用新疆兵团2002年-2017年包含经济和社会的一系列数据来分析研究不同投资类型对城镇化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在实证环节,利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等统计方法得出:(1)政府投资在前期对城镇化发展推动作用大于民间投资作用,并且在后期对城镇化发展保持较为稳定的正向推动作用。(2)民间投资对城镇化贡献力度在后期逐步上升,对城镇化发展起到正向作用。(3)政府投资在一定程度影响挤占民间投资,在城镇化建设中要平衡好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着重将两者有机衔接、统一协调发展,将不利因素化解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助力。(4)城镇化率对自身影响力度较为平稳,说明城镇化发展的后期可以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引进更多产业来带动城镇化继续向前发展。通过本文研究得出,(1)兵团应多形式、多渠道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应用好市场化融资渠道,确保城镇化有充足资金保障。(2)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完善城镇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民生福祉新改善。(3)要采取加强工业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制定、营商环境改善等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国内外、央企(国企)进入兵团城镇化建设投资力度,积极培育多元化产业、新兴业态,让职工群众“市民化”后有增收渠道。

陆洁[8](2020)在《新疆兵团石河子市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微企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改革、扩大就业等多个方面更是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健康稳定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虽取得积极成效,但与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于石河子市而言,小微企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约束,如可选择融资渠道单一、企业主对可选择融资渠道的认知度、满意度均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如何紧跟兵团政策响应,释放小微企业活力,缓解其融资困境有一定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但由于石河子小微企业自身资质较差、信用等级低、缺少抵押物或相应的担保人、融资渠道不通畅状况的普遍存在,使得小微企业相较于大中型企业而言,面临一定的融资歧视,很难自愿选择最优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首要渠道,却出于对风险和收益的考虑,实行信贷配给,缺乏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先进行问卷调研,初探石河子市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选择情况,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多角度分析,剖析目前石河子市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的具体情况;其次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度剖析,阐述石河子市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存在的问题;再次引入调研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剖析小微企业在进行融资渠道选择时面临的困境,对比分析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期于为后文对策建议的提出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再从政府、正规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自身三个方面提出拓宽石河子市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本文的主要结论:(1)石河子市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可选择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导致当地小微企业无法实现融资构成的相对优化改善,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使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均面临多重的威胁;(2)小微企业主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其融资渠道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3)小微企业自身的实力,如员工人数、经营年限及营业收入等对其融资渠道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4)当下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是影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困境的首要因素,再加上信息不对称,使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加剧。

路宁[9](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内蒙古与新疆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民族地区企业是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民族地区企业发展中迎来了许多机遇,比如融资渠道增多,融资环境优化,融资方式多样化等,但是,融资困难仍是民族地区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壮大,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调查民族地区企业融资现状并寻求解决对策有利于民族地区企业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进一步的发展壮大。采取调查分析的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与新疆自治区的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融资环境,融资方式,融资结构,融资理念以及融资风险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企业融资理念不够先进仍然严重依赖银行贷款。此外,地方金融体系较为滞后难以为当地企业融资提供广泛支持。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所引导的全球资金的加入,融资风险大大增加以及相关制度缺失、融资渠道仍然狭窄以及融资结构有待优化等多个问题的存在也阻挡了民族地区企业的融资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以上融资现状的总结研究,提出了广泛培养“一带一路”发展理念,构建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企业融资监管力度,建立积极有效的融资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多融资渠道发展,吸引人才推动自身融资结构改革等多个对策。以期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企业的融资发展提供借鉴,并在文末对未来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积极展望。

张芷若[10](2019)在《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金融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科技金融将当今时代最活跃的两个生产力要素——科技与金融有机融合起来,并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拉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科技金融的发展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是我国转变产业布局和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促进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面有机融合,已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对调结构、稳增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论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区域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耦合协调分析法等研究手段,对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市场、政府、产业、社会、空间维度来说,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是两个互相影响、开放的巨系统。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是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过程的关键,协同作用的程度能够体现系统相变的特征与规律,耦合度正是反映这种协同作用的度量。由此,论文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两系统相互影响的程度,定义为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其大小反映了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系统的有机融合程度。首先,论文对科技金融、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概念进行界定,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提出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耦合、功能耦合、效应耦合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从“市场—政府—产业—社会—空间”五个方面概述了两系统耦合协调的发生机制。认为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主要表现为系统性、空间性和潜在性。其次,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结合我国国情,分别构建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了19982016年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水平,探究两系统在全国层面、区域层面以及省级层面的时空演化规律,为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分析奠定了基础。再次,对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研判。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研究期内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两个系统内各子系统及要素之间的耦合关联度,从区域层面与省级层面分析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时空演化规律,并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探究其耦合特征。通过对两个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测度,划分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类型,并分析了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演变过程。之后,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阐释,深入地解释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在前文的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基础上,剖析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并根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通过以上研究,总结出如下结论:1、我国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差异明显,空间上表现出显着的沿海与内陆差异。2、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耦合作用较强,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沿海—长江经济带—内陆”三级阶梯式变化。3、通过探究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发现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不平衡,存在耦合协调度提升缓慢、空间关联性较差等问题。4、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回归估计的结果表明,影响本地区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周边地区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还受到周边地区其它因素(包括市场、政府、产业等)的影响,其中,市场带动、证券交易与经济驱动成为影响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5、根据研究期内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类型的变化,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具有一定的趋向性,二者在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协调、集聚与互动三种趋向路径。6、在促进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方面,要求二者在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首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行区域差异化政策,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其次还要不断推进金融机构的结构转型,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最后,加强区域间信息流动,扩大集聚区的辐射范围,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

二、新疆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1.1 关于土耳其的研究现状
        1.3.1.2 关于反恐合作的研究现状
        1.3.1.3 关于中国与土耳其关系的研究现状
        1.3.1.4 关于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2.1 在土耳其外交关系和对外政策方面
        1.3.2.2 在土耳其库尔德问题和“库尔德工人党”方面
        1.3.2.3 在地区和全球反恐合作方面
        1.3.2.4 在中国与土耳其关系方面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跨学科研究法
        1.4.3 学术访谈法
    1.5 相关理论
        1.5.1 合作论
        1.5.2 国家利益论
        1.5.3 国家安全理论
    1.6 研究框架
2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演进和发展
    2.1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历史演进
        2.1.1 起源阶段
        2.1.2 探索阶段
        2.1.3 发展阶段
        2.1.4 深入阶段
    2.2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发展特征
        2.2.1 进程阶段性
        2.2.2 立场反复性
        2.2.3 合作复杂性
        2.2.4 目标长期性
3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战略价值
    3.1 开展反恐合作对中国的战略价值
        3.1.1 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实践
        3.1.2 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根本要求
        3.1.3 参与中东地区安全治理和非传统安全合作的主要内容
        3.1.4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选择
        3.1.5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维护海外利益的重要保障
        3.1.6 打击“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的根本出路
    3.2 开展反恐合作对土耳其的战略价值
        3.2.1 强化与中国外交关系的核心基础
        3.2.2 深化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关键前提
        3.2.2.1 土耳其国内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3.2.2.2 土耳其与中国贸易不平衡加剧
        3.2.3 维护国内政治和社会安全稳定的有效手段
        3.2.4 改善国际形象和提升影响力的正确途径
4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内外环境
    4.1 国际环境
        4.1.1 中东地区力量格局转变为开展反恐合作提供战略契机
        4.1.2 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机制为开展反恐合作提供平台保障
        4.1.3 世界各国的反恐立场为开展反恐合作提供舆论支持
    4.2 国内环境
        4.2.1 中国境内恐怖主义风险显着降低
        4.2.1.1 预防打击恐怖主义
        4.2.1.2 开展去极端化治理
        4.2.1.3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4.2.2 土耳其外交政策转变趋势日益明显
        4.2.2.1 以更加积极自主的态度参与地区和全球事务
        4.2.2.2 以更加丰富灵活的方式强化亚太区域的合作
        4.2.3 中国与土耳其不断深化多领域的合作
        4.2.3.1 经济领域合作
        4.2.3.2 人文领域合作
        4.2.3.3 其他领域合作
5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制约因素
    5.1 恐怖主义发展因素
        5.1.1 “伊斯兰国”的发展变化
        5.1.1.1 调整武装活动策略,改变恐怖袭击方式
        5.1.1.2 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寻求多方势力合作
        5.1.1.3 积极开展跨国“圣战”,策划实施“回流”渗透
        5.1.2 “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的发展变化
        5.1.2.1 以土耳其为政治和发展中心
        5.1.2.2 以土耳其为指挥和活动中心
    5.2 双方利益因素
        5.2.1 缺乏互补性的反恐合作需求
        5.2.2 存在差异化的反恐合作目标
        5.2.3 不确定和不统一的反恐标准
    5.3 国际力量因素
        5.3.1 美国因素
        5.3.1.1 土耳其与美国的关系
        5.3.1.2 美国对“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的政策
        5.3.2 欧盟因素
        5.3.2.1 土耳其与欧盟的关系
        5.3.2.2 欧盟对“东突”恐怖主义势力的政策
6 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的推进和深化
    6.1 巩固反恐合作共识,夯实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根基
        6.1.1 坚持打击恐怖主义
        6.1.2 坚持反对干涉他国内政
        6.1.3 坚持反对反恐“双重标准”
    6.2 完善反恐合作机制,提升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效率
        6.2.1 加强反恐问题磋商交流机制建设
        6.2.2 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价值
        6.2.3 争取第三方国家对反恐合作的支持
    6.3 优化反恐合作环节,拓宽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范围
        6.3.1 强化反恐情报交流共享
        6.3.2 协调开展网络信息监管
        6.3.3 探索反恐怖融资合作渠道
        6.3.4 促进去极端化治理交流
        6.3.5 推动引渡合作取得新进展
    6.4 加快推进全面合作,实现中国与土耳其关系发展突破
        6.4.1 持续增进政治互信
        6.4.2 破解经济合作瓶颈
        6.4.3 丰富人文交流形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对口支援政策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机理分析 ——以对口援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对口支援政策的历史脉络梳理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对口支援政策的历史脉络梳理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对口支援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
        (1)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2)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2.企业投融资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1)宏观层面
        (2)微观层面
        3.支援政策对企业投融资影响的研究
        4.文献评析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模型设计
    第二节 变量说明
    第三节 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1.数据说明
        2.描述性统计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机制研究
    第一节 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1.对口援疆政策对企业融资水平的影响
        2.对口援疆政策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
    第二节 稳健性检验
    第三节 异质性分析
        1.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
        2.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第四节 机制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动产融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特色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2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与内部因素
    2.3 度量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方法与进展
    2.4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思路和途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3.1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与指标选取
    3.2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3.3 中小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简析
    3.4 实证模型和结果分析
    3.5 稳健性估计: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的均值组估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4.1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
    4.2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
    4.3 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4.4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形式
    4.5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是否与中小企业发展匹配?
    4.6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及启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融资约束下中国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敏感度分析
    5.1 研究假说
    5.2 研究设计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引入动产融资的政策评估分析
    6.1 政策背景
    6.2 基本模型
    6.3 模型稳态、参数校准与估计
    6.4 模型动态与政策分析
    6.5 拓展分析: 不含借贷约束的RBC模型和改进的借贷约束模型
    6.6 政策启示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有关绿色金融内涵的相关文献
        1.2.2 有关绿色金融影响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
        1.2.3 有关绿色金融影响产业结构的相关文献
        1.2.4 有关绿色金融影响技术创新的相关文献
        1.2.5 有关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
        1.2.6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绿色金融
        2.1.2 绿色产业
        2.1.3 污染产业
        2.1.4 产业结构
        2.1.5 经济增长
    2.2 理论基础
        2.2.1 绿色金融理论
        2.2.2 经济增长理论
        2.2.3 绿色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3.1 绿色金融的基本功能
        3.1.1 资本积聚功能
        3.1.2 投资导向功能
        3.1.3 信息传递功能
        3.1.4 要素整合功能
    3.2 绿色金融对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
        3.2.1 成本—收益函数
        3.2.2 图形解析
        3.2.3 企业决策
    3.3 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DSGE模型分析
        3.3.1 模型简介
        3.3.2 模型构建
        3.3.3 模型校准
        3.3.4 政策冲击
    3.4 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3.4.1 绿色金融、产业结构生态化与经济高质量增长
        3.4.2 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效率提升
        3.4.3 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及测度
    4.1 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及测度
        4.1.1 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4.1.2 绿色金融的水平测度
    4.2 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及测度
        4.2.1 经济增长的发展现状
        4.2.2 经济增长的效率测度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分析
    5.1 样本选择、特征事实与理论假设
        5.1.1 样本选择
        5.1.2 特征事实
        5.1.3 理论假设
    5.2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选取
        5.2.3 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全样本估计结果
        5.3.2 企业类型视角
        5.3.3 产权性质视角
        5.3.4 企业规模视角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更换经营绩效指标
        5.4.2 替换控制变量
    5.5 绿色金融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中介效应分析
        5.5.1 绿色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经营绩效
        5.5.2 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分析
    6.1 样本选择、特征事实与理论假设
        6.1.1 样本选择
        6.1.2 特征事实
        6.1.3 理论假设
    6.2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6.2.1 模型设定
        6.2.2 计量方法
        6.2.3 变量选取
        6.2.4 数据说明
    6.3 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检验
        6.3.1 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检验
        6.3.2 绿色金融、产业结构生态化与经济增长
        6.3.3 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6.4 稳健性检验
        6.4.1 更换计量方法
        6.4.2 变更样本范围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绿色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7.1 特征事实与理论假设
        7.1.1 特征事实
        7.1.2 理论假设
    7.2 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7.2.1 模型构建
        7.2.2 变量选取
        7.2.3 数据来源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7.3.1 基于全样本的估计
        7.3.2 基于地区样本估计
        7.3.3 基于绿色金融工具的估计
    7.4 稳健性检验
        7.4.1 剔除控制变量
        7.4.2 指标的再度量
    7.5 门限效应检验
        7.5.1 面板门限模型设定
        7.5.2 门限效应存在性检验
        7.5.3 门限估计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国家统筹设计与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8.2.2 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发展绿色金融
        8.2.3 发挥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引导作用
        8.2.4 强化绿色金融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后记

(6)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发展系统方案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研究现状评述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创新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特色小镇
        2.1.2 PPP模式
        2.1.3 新型城镇化
        2.1.4 系统思维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产业聚集理论
        2.2.4 增长极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3.2 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问题
        3.2.1 理论不具系统性,发展缺乏标准指引
        3.2.2 马太效应明显,发展极不均衡
        3.2.3 产业定位不清,运营动力不足
        3.2.4 功能联动性差,发展难见成效
        3.2.5 刻意打造人造景区,大拆大建破坏风貌
        3.2.6 融资渠道不健全,各方优势不得彰显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发展系统方案研究
    4.1 发展系统思维
    4.2 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要素分析
    4.3 要素优化空间分析
        4.3.1 基于AHP-GRA的特色小镇发展要素优化分析模型构建
        4.3.2 基于AHP-GRA的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要素优化分析
    4.4 PPP模式下特色小镇的发展系统方案
        4.4.1 战略产业体系构建
        4.4.2 小镇规划体系构建
        4.4.3 市场化建管运营体系构建
        4.4.4 “X”特色发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苹果小镇实例分析
    5.1 小镇概况
    5.2 优化分析模型应用
        5.2.1 模型应用
        5.2.2 数据综合分析
    5.3 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发展系统方案应用
        5.3.1 战略产业体系构建
        5.3.2 小镇规划体系构建
        5.3.3 市场化建管运营体系构建
    5.4 优化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PPP模式下特色小镇的发展对策
    6.1 坚持“典型引路,规范纠偏”发展机制
    6.2 建立完善法律法规
    6.3 明确政府部门多重职能
    6.4 发挥专业机构作用
    6.5 培养专业监管人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专家咨询调查打分表
附录二 专家咨询调查打分表
附录三 专家咨询调查打分表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不同类型投资对新疆兵团城镇化作用机制及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1.2.2 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机制的概念
        2.1.2 效应的概念
        2.1.3 兵团“师市合一”概念
        2.1.4 城镇化的相关概念
        2.1.5 兵团城镇化相关概念
        2.1.6 投资的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城镇化发展聚集与扩散理论
        2.2.2 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3章 兵团城镇化与投资现状、问题分析
    3.1 兵团城镇化现状分析
        3.1.1 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特殊必要性
        3.1.2 兵团城镇化发展现状
        3.1.3 兵团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2 兵团投资现状分析
        3.2.1 兵团2002 年-2017 年投资情况
        3.2.2 兵团2002 年-2017 年政府投资情况
        3.2.3 兵团2002 年-2017 年民间投资情况
        3.2.4 兵团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
第4章 不同类型投资对新疆兵团城镇化作用机制构建
    4.1 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对城镇化发展直接拉动作用机制
        4.1.1 政府投资对城镇化发展直接拉动作用机制
        4.1.2 民间投资对城镇化发展直接拉动作用机制
    4.2 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对城镇化发展间接拉动作用机制
        4.2.1 政府投资对城镇化发展间接拉动作用机制
        4.2.2 民间投资对城镇化发展间接拉动作用机制
    4.3 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共同对城镇化发展作用机制
    4.4 不同类型投资对新疆兵团城镇化作用机制构建
第5章 不同类型投资对新疆兵团城镇化作用效应实证分析
    5.1 模型构建
    5.2 变量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选取
    5.3 数据分析
        5.3.1 描述性分析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主成分分析
        5.3.4 平稳性检验
    5.4 VAR模型分析
        5.4.1 建立VAR模型
        5.4.2 VAR模型的估计
        5.4.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5.4.4 脉冲响应分析
        5.4.5 方差分解
    5.5 结果分析
第6章 对策建议
    6.1 主要的结论与发现
    6.2 主要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新疆兵团石河子市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
        1.4.2 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小微企业
        2.1.2 小微企业融资
        2.1.3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界定
    2.2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融资渠道理论
        2.2.3 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2.2.4 融资顺序偏好理论
第三章 新疆兵团石河子市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基于问卷调研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
        3.1.1 问卷设计
        3.1.2 问卷调查
        3.1.3 数据归类整理
    3.2 问卷有效性检验
        3.2.1 问卷信度检验
        3.2.2 问卷效度检验
    3.3 基于描述性统计的石河子市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分析
        3.3.1 小微企业基本情况
        3.3.2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行为分析
        3.3.3 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满意度分析
    3.4 石河子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存在的问题
        3.4.1 融资渠道缺乏多样化,多采用外源融资的方式
        3.4.2 正规融资渠道仍以银行为主导,但存在多方信贷歧视
        3.4.3 非正规融资渠道中民间借贷占据主导地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兵团石河子市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困境及原因分析-基于典型案例
    4.1 新疆中农宏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融资渠道选择案例分析
        4.1.1 案例简介
        4.1.2 选择困境及原因
        4.1.3 缓解措施
    4.2 石河子皓天工程有限公司融资渠道选择案例分析
        4.2.1 案例简介
        4.2.2 选择困境及原因
        4.2.3 缓解措施
    4.3 石河子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
        4.3.1 需求侧方面-小微企业自身
        4.3.2 供给侧方面-金融机构
        4.3.3 政府方面的原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策建议
    5.1 政府方面
        5.1.1 落实中央政策和法律法规
        5.1.2 加大财税支持和招商引资力度
        5.1.3 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价和担保体系
        5.1.4 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
    5.2 提高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5.2.1 建立关系型贷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5.2.2 加强信贷产品创新、严控信贷资产风险
        5.2.3 提高贷款定价水平,优化风险补偿机制
        5.2.4 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5.2.5 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建设
    5.3 完善小微企业自身建设
        5.3.1 强化管理,规范经营
        5.3.2 加强财务管理,改善企业盈亏状况
        5.3.3 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
        5.3.4 加强企业信用建设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
        6.1.2 小微企业主的个人特征会直接影响其融资渠道的选择
        6.1.3 小微企业自身实力、规模会影响其融资渠道的选择
        6.1.4 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和信息不对称影响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选择
    6.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9)“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内蒙古与新疆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背景与文献回顾和启示
    2.1 理论背景与文献回顾
    2.2 启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设计
    3.2 调查对象选取及理由
    3.3 问卷开发
        3.3.1 问卷开发原则
        3.3.2 问卷设计过程
        3.3.3 调查问卷组成
        3.3.4 问卷设计
    3.4 数据收集
        3.4.1 抽样和数据收集过程
        3.4.2 专家访谈
        3.4.3 调查情况说明
    3.5 数据分析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企业的融资现状
    4.1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企业融资的机遇
        4.1.1 融资渠道增多
        4.1.2 融资环境优化
        4.1.3 融资方式多样化
    4.2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企业融资的困境
        4.2.1 融资理念落后,与“一带一路”倡议不匹配
        4.2.2 金融体系滞后,制约了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需求
        4.2.3 融资相关制度缺失,难以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保障
        4.2.4 融资渠道仍然狭窄,未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融资优势
        4.2.5 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风险加大
第五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广泛培养“一带一路”发展理念
        5.2.2 构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5.2.3 建立积极有效的相关融资制度
        5.2.4 积极引导企业多融资渠道发展,发挥“一带一路”倡议融资优势
        5.2.5 引进人才推动企业融资结构升级,加强风险监管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与目标
        三、技术路线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科技金融
        二、区域经济发展
        三、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系统科学理论
        二、“核心—边缘”理论
        三、灰色关联理论
        四、新供给理论
        五、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第三节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论
        一、从古典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三、金融发展理论
第三章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
        一、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判定
        二、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的要素
    第二节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形式
        一、结构耦合
        二、功能耦合
        三、效应耦合
    第三节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
        一、市场机制
        二、政府机制
        三、产业机制
        四、社会机制
        五、空间机制
    第四节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
        一、系统性
        二、空间性
        三、潜在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第一节 数据选取与指标体系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二、指标体系构建与说明
        三、指标权重确定
        四、综合评价指标测算
    第二节 科技金融水平时空变化
        一、科技金融水平时序分析
        二、科技金融水平空间演化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变化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序分析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演化
    第四节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异同点
        一、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时空发展相同点
        二、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时空发展不同点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时空演进
    第一节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第二节 耦合度模型与测算
        一、耦合度模型构建
        二、耦合度测度
        三、测度结果分析
    第三节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度的时空分析
        一、时序过程分析
        二、空间过程分析
        三、收敛性分析
    第四节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分类
        一、耦合度区域差异
        二、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类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
    第一节 耦合协调度模型与方法
        一、耦合协调度模型
        二、耦合协调度时序分析
        三、耦合协调度空间分析
    第二节 耦合协调类型及其时空演变过程
        一、类型划分标准及意义
        二、耦合协调类型时空演变过程
    第三节 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特征
        一、全局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二、局域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第四节 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三、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及其GMM估计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问题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问题
        一、区域间耦合协调发展不平衡
        二、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提升缓慢
        三、耦合协调度空间关联性较差
    第二节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目标
        一、经济目标
        二、社会目标
        三、生态目标
    第三节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路径分析
        一、耦合协调趋向路径
        二、耦合协调集聚路径
        三、耦合协调互动路径
    第四节 促进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实行区域差异化政策,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二、推进金融机构结构转型,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
        三、加强区域间信息流动,扩大集聚区辐射范围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创新之处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四、新疆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哈萨克斯坦的中国中国新疆农业跨国投资风险及对策研究[D]. 熊苇.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中国与土耳其反恐合作研究[D]. 王一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12)
  • [3]对口支援政策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机理分析 ——以对口援疆为例[D]. 沙晓旭.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动产融资研究[D]. 刘志强. 山东大学, 2021(11)
  • [5]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D]. 高锦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6]PPP模式下特色小镇发展系统方案及对策研究[D]. 盛艳.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7]不同类型投资对新疆兵团城镇化作用机制及效应研究[D]. 刘丹阳.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8]新疆兵团石河子市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研究[D]. 陆洁.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9]“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内蒙古与新疆的调查分析[D]. 路宁.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10]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D]. 张芷若.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新疆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