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托品与去氧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诱发膀胱刺激征3例(论文文献综述)
高鹏[1](2020)在《经皮穴位电刺激防治全麻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 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是全麻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患者在留置导尿管后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反应,主要表现为耻骨上区憋胀感,同时包括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可伴有烦躁不安及肢体活动;CRBD是影响患者围术期舒适度及满意度的主要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尚无理想的干预措施。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全麻下接受输尿管镜碎石术的男性患者是否具有防治术后CRBD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登记注册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全身麻醉下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男性患者60例(年龄18-70岁,BMI:18-30kg/m2,ASAⅠ-Ⅲ级);采用Excel 2010产生的随机数列将其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及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TEAS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取中极穴(CV3)、关元穴(CV4)、双侧足三里穴(ST36)及三阴交穴(SP6)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穴位的定位方式参考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TEAS持续时间为30min,频率2-15Hz疏密波,刺激强度为受试者所能耐受的最大强度(约6-10 m A);对照组患者取相同穴位粘贴电极片并连接电针仪,但不给予电刺激,同样保持30min后开始麻醉诱导。两组受试者的麻醉方案均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调节麻醉深度,术毕停止麻醉药物泵注,待患者苏醒后拔出喉罩,转送PACU。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及各项监护指标数据,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及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分别于苏醒后5min、术后1h、术后2h和术后6h随访患者术后情况,包括CRBD的严重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各项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当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试验共纳入60例受试者,其中3例因术中更改手术方式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予以剔除,最终TEAS组29例,对照组28例受试者完成全部研究。两组受试者的一般情况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CRBD的发生情况为,TEAS组CRBD发生率为0级7例(24%)、1级13例(45%)、2级7例(24%)、3级2例(7%),对照组为0级3例(11%)、1级8例(28%)、2级14例(50%)、3级3例(11%),TEAS组患者术后2级及以上(中重度)CRBD的发生率(31%)显着低于对照组(61%)(P=0.025)。两组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分别为:TEAS组275.7±76.4ug,对照组353.4±55.9ug,TEAS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01),两组间丙泊酚用量并无明显差异。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从T2时起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有下降,其中于T2及T3时,对照组MAP下降的程度明显高于TEAS组(P<0.05),TEAS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稳定;两组受试者在各时间点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AS组术后1h及2h的VAS评分显着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麻醉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等方面无显着差异。结论:麻醉诱导前取关元、中极、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进行30min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有效防治全麻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并降低瑞芬太尼用量,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缓解术后疼痛。
张帆[2](2019)在《坦索罗辛联合枸橼酸氢钾钠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联用坦索罗辛胶囊和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时的作用,联合用药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使用某一种药物,评估联合用药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广大泌尿外科医生在药物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时提供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药物方案。方法选择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及住院部,被诊断为输尿管下段结石且具有良好依从性的120例患者。将选取的这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坦索罗辛组,40例患者):口服,0.2mg/次,每天1次;乙组(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组,40例患者):口服,早、中2.5g,晚上5g,每天3次;丙组(联合用药组,40例患者):按甲、乙两组的用药方案。治疗周期为2周,嘱咐受试者按时按量服药,要求参与试验的患者平均每天的饮水量必须达到2000ml-3000ml,并进行适当活动及锻炼。试验过程中详细记录结石的直径大小、排出结石所用的时间、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肾绞痛发作的情况及使用镇痛药物的具体剂量,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泌尿系彩超或CT复查,了解排石的具体情况。通过对三组以上指标的比较,评估三种不同用药方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甲乙丙三组的排石时间分别为甲组(10.3±1.5)天、乙组(11.2±1.4)天、丙组(8.0±1.7)天;三组的排石率分别为甲组58.9%、乙组47.5%、丙组82.0%;三组使用盐酸哌替啶剂量分别为甲组(105.4±16.8)毫克、乙组(122.9±25.7)毫克、丙组(70.6±25.6)毫克;三组经比较在排石时间、排石效果及镇痛剂的剂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结石位置及大小、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联用坦索罗辛和枸橼酸氢钾钠有利于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体外,在缩短排石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排石效率;坦索罗辛联用枸橼酸氢钾钠可以明显缓解因结石移动引起的急性肾绞痛,降低急性肾绞痛发生概率,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为患者减轻了痛苦;临床上进行联用较为安全,联用时不会加重两种药物各自的药物不良反应,应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孙丹丹[3](2019)在《喷他佐辛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喷他佐辛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男性患者80例,拟于全身麻醉下进行,年龄2065岁,体重指数1825 kg/m2,ASA分级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喷他佐辛组(P组)。两组患者均无术前用药,入室后监测有创动脉压(AB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诱导依次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0.4ug/kg,依托咪酯0.25mg/kg,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完成后行导尿术,所有患者均由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按标准流程规范留置导尿管,选用16号双腔气囊导尿管,用轻质液体石蜡充分润滑导尿管后插入尿道,见尿液流出后继续插尿管使得套囊完全送入膀胱,向尿管套囊内注入蒸馏水10ml用于内固定,轻轻回拉感受导尿管至有阻力为止,使尿管套囊位于膀胱颈部,尿管插入深度约25cm,外面胶带无张力固定在耻骨弓上。麻醉维持时持续吸入1%2%七氟烷,复合TCI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13 ug/ml,Marsh模式)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14 ng/ml,Minto模式)维持BIS值在4060。术毕P组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6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 CRBD发生情况和程度,中重度CRBD发生时,予以静脉注射曲马多1.5mg/kg,记录曲马多的追加次数。于气管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 min(T2)、30 min(T3)、1 h(T4)和4 h时(T5)记录患者的躁动评分和Ramsay评分。监测术毕及以上各时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SPO2并记录。记录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此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呼吸抑制、头痛及视物模糊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中资料各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患者CRBD发生率及CRBD严重程度显着降低(P<0.05);T1T2时躁动评分降低(P<0.05),其余时刻无明显差异;T1T5时Ramsay评分均升高(P<0.05);T1、T2、T5时的血压相比于C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刻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任一时点的心率、SPO2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组患者术后曲马多追加率、恶心呕吐和头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视物模糊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毕静脉注射喷他佐辛0.6mg/kg可明显减少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发生,尤其是中重度CRBD的发生,降低了全麻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发生的严重程度。喷他佐辛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使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岚,刘功俭,戚钰,董效飞,柯少溪[4](2018)在《帕瑞昔布钠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预防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术中使用帕瑞昔布钠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术后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 CRBD)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TURBT男性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麻醉方案一致,在预计手术结束前10 min时,P组静脉注射帕瑞苷布钠40 mg,C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患者拔管后5 min(T1)、1 h(T2)、6 h(T3)和12 h(T4)的CRBD发生率与程度、疼痛程度(VAS评分)、意识状态(Ramsay评分)、药物追加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P组在T1、T2和T3时点CRB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89.3%比46.4%,89.3%比35.7%,67.9%比39.3%)(P<0.05),且CRBD的严重程度低于C组(P<0.05);P组术后各个观察时点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患者满意度、术后追加的药物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帕瑞昔布钠单次给药能降低TURBT患者术后早期CRBD发生率,减轻CRBD的严重程度,镇痛效果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
普隽[5](2017)在《阿片类药物在胃癌/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基因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舒芬太尼是临床麻醉中控制围手术期疼痛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但其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及对内脏痛控制不佳,影响了该药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羟考酮作为目前临床使用的新一代μ、κ-阿片受体激动剂,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是否更具优势,临床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比较舒芬太尼与羟考酮在腹腔镜胃癌/肠癌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情况,并结合胃癌/肠癌患者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基因组学分析,从基因学的层次进一步探讨不同阿片类药物药代学与药效学的个体差异,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全麻腹腔镜胃癌和肠癌择期手术患者59例,采用可重现的随机数字生成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组,n=3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9)。在手术开始前抽取外周静脉血2ml,采用PCR-焦磷酸测序法检测μ-阿片受体基因:OPRM1 A118G,细胞色素P450(CPY450)酶系的:CPY3A4*1G、CYP3A5*3和CYP2D6*10四个等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常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mg/kg、利泊酚1-2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2mg/kg,其中S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静注舒芬太尼0.3μg/kg,O组静注羟考酮0.3mg/kg。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BIS在40-60。血压或心率超过基础值的20%追加阿片类药物,O组患者予羟考酮0.1mg/kg,S组患者予舒芬太尼0.1μg/kg。手术结束前30min,S组患者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O组患者静注羟考酮0.1mg/kg进行预防性镇痛。术后在PACU观察期间,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VAS>4分行疼痛补救:S组患者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O组患者静注羟考酮0.1mg/kg,给药方式均采用小剂量滴定给药。记录围手术期(T0-T12,麻醉诱导-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阿片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评估术后各时间点(T6-T12,术后拔管即刻-术后48h),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分(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躁动评分(RS评分)。结果1、药物效果:术后VAS评分(T6-T1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在PACU需要疼痛补救的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amsay评分(T6-T12):在T6(拔管即刻)和T7(拔管后5min),O组的Ramsay评分高于S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诱导期呛咳的发生率O组明显低于S组,P=0.002;术后躁动的发生率O组明显低于S组,P=0.045;术后躁动评分RS评分(T6-T12):在T7(拔管后5min),O组的RS评分低于S组,P=0.035,其他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PRM1 A118G、CYP3A4*1G、CYP3A5*3和CYP2D6*10四个基因在中国胃癌/肠癌患者的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35.6%、23.7%、72.9%和56.1%,其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4、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与O组术后VAS评分及药物需要量相关:在术后T6、T7、T8、T9时间点,GG组的VAS评分高于AA组、AG组,P<0.05;在T10、T12时间点,GG组、AG组的VAS评分均高于AA组,P<0.05;GG组患者术后需要疼痛补救的次数高于AA组和AG组,P=0.002。而S组的VAS评分、药物需要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OPRM1 A118G不同基因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5、CYP3A4*1G基因多态性与S组术后VAS评分、药物需要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关:在术后T7、T9和T11时间点,AA组VAS评分低于GG组和GA组,P<0.05;术中用药总量AA组低于GG组、GA组,P<0.01;AA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高于GG组和GA组,P=0.01。而O组的VAS评分、药物需要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CYP3A4*1G不同基因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6、CYP3A5*3和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O组和S组的疗效均无相关性:在术后VAS评分、疼痛补救次数、术后24小时药物需要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同基因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1、与舒芬太尼相比,胃癌/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羟考酮可以明显减少诱导期呛咳和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并提供良好的镇静作用。2、胃癌/肠癌手术患者基因多态性影响阿片类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应用羟考酮时应考虑患者OPRM1 A118G基因型,突变纯合子GG型患者术后VAS评分较高,需要疼痛补救的次数最多;应用舒芬太尼时应考虑患者CYP3A4*1G基因型,突变纯合子AA型患者术后VAS评分最低,术中需要舒芬太尼的量较少,但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增加。
袁振东[6](2011)在《前列通闭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试验探讨前列通闭汤治疗BPH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法,将60名BPH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26例),用泽桂癃爽胶囊对照治疗前列腺增生,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23效例,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73.08%。结论:前列通闭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湿热瘀阻型取得满意效果。
李涌[7](2004)在《阿托品与去氧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诱发膀胱刺激征3例》文中认为
二、阿托品与去氧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诱发膀胱刺激征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托品与去氧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诱发膀胱刺激征3例(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穴位电刺激防治全麻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全麻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坦索罗辛联合枸橼酸氢钾钠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 |
1.2 输尿管结石 |
1.3 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1.4 输尿管结石的药物治疗 |
1.5 输尿管结石微创治疗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试验所用药物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入选的实验对象的具体情况 |
3.2 三组结石位置及大小 |
3.3 三组不同的排石率及不良反应 |
3.4 三组不同的排石时间及镇痛药物例数剂量 |
第4章 讨论 |
4.1 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机制 |
4.2 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 |
4.3 坦索罗辛促排石的机制 |
4.4 枸橼酸促进排石的机制 |
4.5 研究现状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喷他佐辛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方法 |
2.6 技术路线 |
3.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CRB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躁动评分和Ramsay评分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
3.5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4.讨论 |
4.1 CRBD产生的可能机制与临床防治方法 |
4.2 喷他佐辛的临床应用 |
4.3 喷他佐辛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恢复期CRBD的效果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6.附录 |
7.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阿片类药物在胃癌/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基因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羟考酮/舒芬太尼在胃癌/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第二部分 胃癌/肠癌患者基因多态性与阿片类药物疗效的相关性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前列通闭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前列腺增生症概述 |
2 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病机 |
3 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表现 |
4 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 |
5 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 |
6 前列腺增生症的日常生活调理 |
实验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试验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阿托品与去氧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诱发膀胱刺激征3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病例报告 |
2 讨论 |
四、阿托品与去氧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诱发膀胱刺激征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穴位电刺激防治全麻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作用[D]. 高鹏.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2]坦索罗辛联合枸橼酸氢钾钠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研究[D]. 张帆. 湖北民族大学, 2019(08)
- [3]喷他佐辛预防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效果[D]. 孙丹丹.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4]帕瑞昔布钠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预防作用[J]. 黄岚,刘功俭,戚钰,董效飞,柯少溪.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8(12)
- [5]阿片类药物在胃癌/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基因学分析[D]. 普隽.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6)
- [6]前列通闭汤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 袁振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04)
- [7]阿托品与去氧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诱发膀胱刺激征3例[J]. 李涌. 国际眼科杂志,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