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干预是我省实现养猪业提质增效的关键

科技干预是我省实现养猪业提质增效的关键

一、科学地技术干预是实现我省养猪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论文文献综述)

柴青宇[1](2021)在《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先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免除农业税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我国依然面对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资源环境持续恶化、农民收益与农业经济增长不同步等问题。为此,2015至2019年中央连续五年下发一号文件部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在国家层面陆续推出18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从人才、资金、土地、税收等多维度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和新业态的多元化,使农民从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途径和手段。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已突破750亿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黑龙江省却一直未能成为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难题一直困扰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历程可为我国其它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借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路径选择问题,探析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支撑、融合模式、融合水平、障碍因素、发展路径、制度供给等一系列命题。首先,通过对产业融合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以及对产业融合的基础、驱动力等相关理论的综析,构建出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参照系,并在理论层面上确定产业融合路径选择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其次,本文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对全省13个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调查的结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研究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存模式及主要问题。定量研究方面,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在明确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 20个反映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构建出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本文结合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水平,运用障碍分析模型测量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厘清导致障碍出现的主要矛盾。然后明确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原则、目标,从理论层面锁定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使路径的可操作性更强,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实际,从实际层面对路径进行具体的现实选择。最后,本文从农村产业融合的实现主体之一——政府的角度出发,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等宏观层面提出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徐北春[2](2020)在《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扩散及行为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同时,由于长期的高产导向,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成为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决策的逻辑起点。在这种决策逻辑下,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生产要素过度集约,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总体偏低,亟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是全省第一大作物。玉米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代表全省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户是玉米生产的具体实践者,是各种农业资源和农用物资的直接利用者,其是否采纳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是玉米生产方式能否转型的关键。受诸多因素影响,吉林省玉米清洁生产至今仍未大规模实现,亟需从农户这一基本生产单元出发,研究其采纳和扩散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行为规律和控制策略。本文以正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推广使用的“可降解地膜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从农户异质性视角,在准确界定相关概念、综合评价分析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并从采纳意愿—采纳行为—技术内部扩散—国际经验借鉴—生产行为控制5个环节构建核心研究框架。其中,采纳意愿—采纳行为—技术内部扩散部分重点分析农业清洁生产系统内部要素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国际经验借鉴部分重点从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视角分析农业清洁生产外部系统施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行为控制策略部分重点从控制行为熵变化的视角分析农业清洁生产系统内部和外部熵变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策略。重点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第一,系统梳理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供给情况和应用现状,指出当前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单项技术供给较为充足,但集成技术供给整体不足,技术扩散中还存在农民参与程度低、基层技术力量薄弱、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视角,综合评价分析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结果显示当前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粮食主产省中处于中下游位置,部分指标处于粮食主产区甚至全国倒数水平。这说明当前吉林省农业生产方式既不环保又不经济,质量效益已成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刻不容缓。第二,基于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有效与非有效、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在逻辑,在有效意愿、非有效意愿甄别和样本分析前提下,建立影响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多元有序选择模型(ologit)。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资金投入能力、土地性质、土地规模和灌溉水的易获性、农户能力、购买社会化服务情况、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非清洁生产行为的认知、对清洁生产技术使用成本收益的认知、农户风险态度和应对干旱的态度等变量,对农户采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愿有显着影响。农户总体采纳意愿强度不高,一般意愿远高于强烈意愿。农户异质性特征对清洁生产技术采纳的一般意愿和强烈意愿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影响。第三,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异质性对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进而分析一般意愿、强烈意愿与采纳行为的转化关系,以及农户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资金投入能力、土地性质、灌溉水的易获性、农户能力、购买社会化服务情况、对清洁生产技术使用成本收益的认知和农户应对干旱的态度等变量,对农户采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行为有显着影响。农户对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实施是意愿强度不断累积的结果。“无意愿”农户、“一般意愿”农户和“强烈意愿”农户实际采纳的概率依次提升,具有“强烈意愿”的农户意愿—行为转化效率最高。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存在差异性。第四,综合运用技术扩散理论、博弈论和系统工程理论,分析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由外及里扩散到农业农村并被早期采纳者采纳应用后,在农户内部的扩散机理、扩散效应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内部的技术扩散更多追求互惠和利他,单纯的经济目的不明显。农户基于血缘、亲缘、地缘等社会网络构建的技术扩散渠道,受扩散环境、扩散主体和扩散中介的影响。农户内部技术扩散存在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主要来源于扩散主体动力、扩散受体动力和扩散环境动力。传导机制主要包括技术传导、效益转移和学习效应。运行机制需要技术供给过程、交流过程和采纳过程的协同作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存在空间效应、时间效应和时空交互效应。空间效应包括近邻效应、等级效应和集聚效应,时间效应包括扩散时间差和技术势能差。时空交互越紧密,越有利于农户内部技术扩散。第五,从农药化肥规制、水污染防治、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三个视角,梳理分析美国、丹麦、日本三个国家关于农业清洁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借鉴三国经验,提出我国亟需完善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农药化肥管理体系,完善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完善统筹环保与农业生产的农药化肥施用体系;亟需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水污染综合防治法律法规,以严格的监管政策和组合措施确保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农业水污染技术创新,引导公众尤其是农民积极参与;亟需健全农业清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功能和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业清洁生产。第六,基于系统工程理论,指出农业清洁生产系统是由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子系统、农作物生产管理子系统、农产品销售子系统和农业生产服务子系统4个子系统组成的内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子系统、科技服务子系统、农资供给子系统和城镇发展子系统等4个子系统组成的外部系统共同构成。各子系统内要素间相互作用和内外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同时存在,共同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系统不断演进。农业清洁生产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随机涨落性4个特征,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引入“行为熵”概念,结合前文研究结论,研判农业清洁生产系统行为熵类型及来源。针对熵流来源,从增加负熵流、降低正熵流视角,构建促进清洁生产技术采纳与扩散,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的农户行为控制策略。

曲靖曈[3](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突泉县畜牧业发展政府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战略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我国农村,产业振兴的最大短板、最大空间都在畜牧业。基于此背景,本文以内蒙古突泉县作为具体研究区域,对突泉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畜牧业发展主要内容、畜牧业政府规制体现、规制履行中存在问题及问题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认为突泉县畜牧业发展要坚持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导向及解决畜牧业发展现实问题的问题导向进行政府规制。要完善政府规制内容,构建协商平等、风险防控充分、维权畅通的市场环境,保障畜牧行业健康发展;要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把握市场规律,聚焦重点,制定长期发展政策,走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要以环保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明确政府规制主体责任、提高规制主体能力、加大规制执行力度,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目标要求;要扩大规制合作参与,鼓励市场主体参与规制行为、畅通参与渠道、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营造政府规制与社会群体规制、行业自我规制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畜牧业长效发展的良好氛围。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有序实施,作为一个长期性工作指南(2018-2050年),乡村振兴战略可为广大农村牧区包含畜牧业在内的各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前瞻性指导,在这个背景下对突泉县畜牧业发展政府规制进行研究,既贴合当下突泉县畜牧业发展实际,还可为突泉县畜牧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谢趁意[4](2020)在《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交通、市场、口岸等优势,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努力打造“空中”“陆上”“网上”“铁海联运”四条丝绸之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本论文从物流、物流业、现代物流业的概念及公共政策、政府职能理论,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入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取得的业绩,实现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比较系统地概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河南省级层面制定出台的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如制定的系列指导意见、出台的专项发展规划、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的具体实施方案等,并从“引导性政策”“扶持性政策”“监管性政策”三个角度分析了支持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存在的不足;在比较全面掌握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整合分析支持其发展公共政策的基础上,从“引导性公共政策供给”“扶持性公共政策供给”和“监管性公共政策供给”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创新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政策的建议,以期助力推动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唐莉[5](2020)在《环保约束下中国生猪养殖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继“十一五、十二五”强制节能减排,“十三五”持续环保施压以来,能源再利用的奖惩政策、产业相关发展规划以及“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等环境规制爆发性出台,一系列环保“组合拳”表明了扞卫“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决心。农业源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占污染物总排放的半壁江山,而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生猪养殖带来的负外部性最为典型,生猪养殖面临从“要素投入+环保意识薄弱”的传统养殖向“全要素生产率增进+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转型。环保约束这把双刃剑,在触发“遵循成本”效应的同时,也倒逼中国生猪养殖效益、规模、效率以及环控等方面重新“大洗牌”。因此,如何有效测度环境全要素效率?如何权衡“环保、收益、效率”的关系?是精准评价生猪“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基础,同时也为国家扶持生猪养殖健康发展节约财政资金,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以大量生猪产业发展宏微观数据及产排污基本技术经济参数等为基本数据支撑,通过梳理发展脉络、归纳环保政策;对比养殖成本、经济收益、产排污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现状;探究生猪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变动;探讨环保约束、经济增长,效益增减、效率波动等要素间的作用机制,验证“波特假说”的存在性,回答中国生猪“环保约束”与“绩效&环境”是否共赢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首先,根据生猪发展内在特征,将其划分成“四大发展阶段”,归纳“三大”问题,比较“四大区域”、“四种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效益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其次,运用SFA-Malmquist方法测算考虑环境要素的中国生猪全要素生产率,在传统粪污排放的基础上增加了Cu、Zn污染物的统计,根据国家排放标准进行标准化处理,增加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指数的测算,多角度对比生猪产出弹性、资源化利用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第三,采用“波特模型”及相关检验,系统梳理“波特假说”的“正四面体”四元要素间的作用机制,验证“波特假说”在中国生猪产业领域的存在性,解答环保约束如何影响效率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环保约束”与“绩效&环境”共赢等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及对策建议。研究表明:(1)脉络上,可划分为“曲折”“转折”“增长”和“约束”四大发展阶段;政策上,存在“准确性、持续性、安全性”的“三大”问题;(2)效益上,亟待应对养殖效率下滑问题、解决经济与价格矛盾、拆解各项成本居高的诱因;环保上,重点分析区域间、规模间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差异,散户与中规模优势显着;(3)中国生猪产业仍属于“资本投入型”产业,劳动力投入贡献有限,具有“经济+环境”双刚性需求;经济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增速放缓,属于“技术效率诱导+技术创新推动型”增长模式;环境上,属于“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诱导+技术效率推动”发展模式;(4)生猪养殖“环保约束”与“环境&绩效”的共赢能够实现,“波特假说”在生猪领域基本得到验证;适宜的环境投资不仅促进生猪养殖“提质增效”、提升“绩效&创新”、冲抵环境污染导致的负外部性效应,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最后,针对不同规模、发展区域生猪养殖实证情况,从法律法规、数据收集、体系建立以及政策导向等角度提出兼顾中国生猪养殖经济增长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华清君[6](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指出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张惠[7](2020)在《《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效果的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在山西,贫困县占到49.6%,扶贫工作难度显而易见。为使山西扶贫工作法治化,“十三五”脱贫规划的任务之一就是制定相关法规。终于在2017年年末顺利通过了《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为山西省的扶贫工作提供了立法层面的保障。但《条例》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如何,需要调研。本文采用调研报告的形式,对照《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章节结构,整理扶贫调研中获取的数据资料,利用柱形图、饼图、表格等,总结《条例》实施后的扶贫进展情况,更直观清晰地了解该《条例》实施后山西省的扶贫开发工作。分析《条例》实施后的总体实施效果与具体实施效果,具体实施效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情况:政府履行主体责任、扶贫对象管理、各措施的执行、资金和项目管理、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通过对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山西省的扶贫工作自《条例》实施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决定性成果,但仍有进步空间。作者发现在实施中反映出的问题,即扶贫对象的识别退出不精准;未细化责任履行;法规、政策、制度的衔接有欠缺;项目与资金管理落实不到位;扶贫对象主动参与度不高;监督问责规定不精确。为使《条例》更好地规范扶贫工作,给山西高质量脱贫提供基础,作者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结合山西实际,进而探索出提高该《条例》实施效果的对策,即优化扶贫主体规定,规范扶贫开发工作;做好法规、政策、制度的合理衔接;细化项目资金管理,确保发挥实效;重视普法宣传,提高扶贫对象的主动参与度;监督考核精细化,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实现扶贫责任主体开展扶贫工作有明确的行为规范、被扶贫者主动参与扶贫、项目精准、资金利用高效,力求在山西省农村脱贫攻坚阶段,让《条例》真正起到规范实际扶贫工作的作用,保障山西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从长远来看,《条例》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及时地修正与完善,对于山西的扶贫实践来说,尤其是当2020年全面脱贫之后,《条例》必须持续有效地发挥指引作用。应不断完善《条例》,为稳定脱贫、持续带动就业、防止返贫提供法治保障,山西全面、全民进小康。

刘铮[8](2020)在《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畜禽养殖业发展客观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是制约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短板。畜禽养殖污染不仅造成水源、土壤和空气污染,还容易传播疫病、降低养殖效率、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刻不容缓。畜禽养殖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污染面大以及难以量化等特点,畜禽养殖户应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持续贯彻于畜禽养殖全过程,在养殖生产中积极实施亲环境行为,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降低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养殖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关系的改善,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格局。本研究以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宁省白羽肉鸡养殖户实地调查获得所需数据,将肉鸡养殖户亲环境养殖生产划分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阶段,了解各阶段中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实施状况,揭示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理,明确影响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应,设计并完善促进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出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措施,以期为推进肉鸡养殖业绿色发展和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具体如下:(1)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理论分析。运用卢因行为模型、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动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对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进行心理学分析,发现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可能是出于肉鸡养殖户内心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或者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内部动机产生的影响,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都是以获得利润最大化或收益最大化为前提。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对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进行经济学阐释,发现肉鸡养殖户是否实施亲环境行为决定于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期望总效用,而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期望总效用由感知利益与感知风险两个维度共同决定。利用博弈论理论分析政府、产业合作组织以及其他肉鸡养殖户对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发现激励型政府规制对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产生促进作用,约束型政府规制对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产生规范作用。加入产业合作组织的肉鸡养殖户需要遵照相关标准实施亲环境行为,产业合作组织会为肉鸡养殖户提供组织支持,能够激发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亲环境行为的经济利益诱因越强、示范效应越好、预期收益越高,肉鸡养殖户越倾向实施亲环境行为。(2)肉鸡养殖户的基本特征和亲环境行为实施状况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受访的466名肉鸡养殖户的基本特征和亲环境行为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分析了肉鸡养殖户的个体特征、经营特征、认知特征、预期收益特征、社会规范特征、政府规制特征和产业合作组织特征等基本特征。结果显示,85.19%的肉鸡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14.81%的肉鸡养殖户未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39.48%的肉鸡养殖户减量使用兽药,60.52%的肉鸡养殖户超量使用兽药;84.12%的肉鸡养殖户进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5.88%的肉鸡养殖户未进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引入效用函数分析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然后构建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分析框架,最后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影响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是由两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构成,即肉鸡养殖户是否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和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程度。产量上升预期、养殖保险、政府补贴、合作组织参与、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标准化养殖场认知、环境风险认知、受教育程度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产量上升预期、政府补贴、合作组织参与、信息服务、标准化养殖场认知、环境风险认知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程度。(4)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借助生产函数模型阐释肉鸡养殖户兽药使用的内在机理,其次构建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分析框架,然后利用损害控制模型对肉鸡养殖户的兽药超量使用水平进行测算,最后运用OLS回归和Probit模型分析影响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肉鸡养殖户的兽药实际平均使用量为112.27元/百只,兽药最优使用量为89.93元/百只,兽药实际平均使用量超过最优使用量的24.84%,每百只肉鸡超量使用兽药22.34元,19.90%的兽药实际平均使用量属于超量使用,表明受访肉鸡养殖户兽药超量使用现象较为普遍,超量使用兽药的肉鸡养殖户比例和兽药超量程度较高。兽药监管、检验检疫、合作组织参与、垂直协作方式、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兽药残留危害认知、兽药使用责任认知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产量下降预期显着负向影响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5)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借助生产函数模型阐释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内在机理,然后构建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分析框架,最后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影响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堆肥还田、制作沼气和出售赠送的处理方式均能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而随意废弃不能实现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府监管、合作组织参与、声誉诉求、预期收益和养殖规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堆肥还田、制作沼气和出售赠送;基础设施配备、从众行为和环境风险认知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堆肥还田;政府补贴、基础设施配备和环境风险认知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制作沼气;信息服务显着正向影响肉鸡养殖户选择出售赠送。在不考虑任何影响因素的情境下,肉鸡养殖户更倾向选择随意废弃的方式处理养殖废弃物。(6)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应分析。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然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亲环境行为对肉鸡养殖户养殖生产绩效的影响,最后运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SI)评价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整体绩效和单项绩效。研究发现: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均值为0.958,说明受访肉鸡养殖户的养殖生产率较高。在克服样本自选择所产生的偏差问题后,分析结果仍然显示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和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均为负;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为正。稳健性检验发现,无论是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还是兽药减量使用行为,亦或是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都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不显着。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整体绩效评价为3.85,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生态效益(3.98)>社会效益(3.74)>经济效益(3.38),均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整体绩效评价为3.49,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社会效益(3.60)>经济效益(3.45)>生态效益(3.23),均达到“良好”水平。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整体绩效评价为4.12,达到“优秀”水平;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生态效益(4.14)>经济效益(3.82)>社会效益(3.72),均达到“良好”水平。(7)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优化与政策措施。结合发达国家在激励畜禽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方面的成功经验,设计并完善促进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立法支持、财税支持和技术支持三个方面,约束机制包括经济约束、法律约束和社会约束三个方面。从政府、产业合作组织、市场和肉鸡养殖户四个方面提出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措施:第一,政府应加大亲环境养殖的宣传推广力度,制定合理的亲环境养殖补贴政策,加大肉鸡养殖生产的监管力度;第二,应积极引导肉鸡养殖户加入产业合作组织,完善产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产业合作组织的监督职能;第三,应建立健全亲环境肉鸡产品的市场体系,加强亲环境肉鸡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肉鸡养殖户应提高亲环境行为的认知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王诚,王彦平,王怀中[9](2020)在《养猪业进行新旧动能转化之思考》文中指出本文以新旧动能转化为核心,结合养猪业实际情况,围绕什么是养猪业的旧动能,为什么要进行动能转化,怎么进行新旧动能转化展开论述。阐明了养猪业进行新旧动能转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养殖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在论述如何进行新旧动能转化方面,作者认为:养猪业新旧动能转化要聚焦健康养殖,实现养殖和食品安全合一;顺应市场变化,增加优质猪肉供给量;生产管理向高效转化;养猪业新旧动能转化的根本是养猪人思想转化。

崔鲜花[10](2019)在《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使农村三产紧密相连、协调发展,并且带动资源、技术、要素、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的经营方式,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增强农村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开展农产品加工和制造、开发乡村旅游、农家乐村庄、扩大产地直销等途径,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将农业产业链前后延伸,将其领域扩展到工业和服务业,试图解决农民收入单一、收入低下、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通过将近60年的实践,韩国已进入到产业融合发展的阶段。中国近年来为应对“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我国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发展农业多功能性,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然而,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着融合深度和层次不高、要素瓶颈约束、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效果较弱、发展环境仍需优化等问题。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起步较早且成效显着。因此,总结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对构建和丰富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论文以交易费用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构建了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体系。第一,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特征和功能进行了一般性分析。生产互补互促、农村与市场互联互通、要素与技术融合创新、体制协同创新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特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业态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四个方面;第二,考察了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演变历程。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于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农业附加值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和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展历经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年的农工并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积极促进农村收入源开发和改善农村产业结构阶段、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农村产业培育转换阶段、以及2010年至今的农业“六次产业化”和“农村融复合产业化”阶段。第三,分析了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推动力。降低交易成本、创新驱动、农业多功能性诉求和获得范围经济效应是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健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并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规划、构建中央和地方二元支持体系、出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方案则成为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外部推动力。第四,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包括产业链条延伸型融合发展模式、产业交叉型融合发展模式、产业技术渗透型融合发展模式以及地区单位主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且结合典型案例对四种融合模式的运行机制和突出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深入探讨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户收入来源结构多元化等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效。第五,分析了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总结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得出对中国的启示,并提出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和困境主要表现在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有待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市场范围狭小、中央和地方二元支持体系协调性较差、相关配套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差异化的管理策略以及对经营主体权益的有效保障是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中国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加快构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开展深层次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农村地区要素瓶颈制约、在农户与企业间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二、科学地技术干预是实现我省养猪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学地技术干预是实现我省养猪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村产业融合的起源与发展
        1.2.2 农村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1.2.3 农村产业融合的类型模式研究
        1.2.4 农村产业融合的测度方法研究
        1.2.5 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辨析
        2.1.1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现代化
        2.1.2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
        2.1.3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融合
    2.2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特征
        2.2.1 农村产业融合
        2.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2.2.3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2.2.4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2.3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分析
        2.3.1 分工理论
        2.3.2 产业集群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3.4 创新理论
        2.3.5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支撑条件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环境条件
    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基础概况
        3.2.1 整体发展概况
        3.2.2 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3.2.3 第二产业发展概况
        3.2.4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3.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3.3.2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3.3.3 产业集聚型融合模式
        3.3.4 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
        3.3.5 产业循环型融合模式
    3.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4.1 测度方法的选取与原则
        4.1.1 测度方法的研判和选取
        4.1.2 测度指标设置原则
    4.2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测度指标的选择
        4.2.2 测度指标的解释
        4.2.3 测度模型的建立
    4.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与评价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数据来源
        4.3.3 测度结果及评价
    4.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分析
        4.4.1 耦合关系模型
        4.4.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实践障碍与战略选择
    5.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障碍分析
        5.1.1 障碍分析模型
        5.1.2 障碍度分析
        5.1.3 障碍因子分析
        5.1.4 障碍因素现状分析
    5.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矛盾
        5.2.1 产业布局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2 土地利用模式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3 融资渠道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4 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5.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5.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宏观路径选择
        5.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6.1 农林牧渔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1.1 特色种植业产业带调整
        6.1.2 畜牧养殖业布局调整
        6.1.3 渔业产业布局调整
        6.1.4 山特产品产业布局调整
    6.2 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径选择
        6.2.1 玉米精深加工
        6.2.2 水稻精深加工
        6.2.3 大豆精深加工
        6.2.4 乳业精深加工
        6.2.5 蔬菜精深加工
        6.2.6 渔业精深加工
    6.3 农林牧渔服务业的路径选择
        6.3.1 培育多元化主体
        6.3.2 加强生产主体市场信息服务
        6.3.3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
        6.3.4 构建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6.3.5 推进农业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
        6.3.6 拓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休闲农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4.1 打造自然生态康养观光产业带
        6.4.2 构建冰雪特色旅游产业体系
        6.4.3 传承关东民俗和弘扬四大精神游
        6.4.4 发挥沿边优势开展边境风情游
    6.5 以信息技术渗透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5.1 完善智慧农业信息监管系统
        6.5.2 精准管理农业全产业链
        6.5.3 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
        6.5.4 保护产业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
        6.5.5 构建完整农业产业体系
    6.6 以国家级试验区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6.1 以农产品加工贸易带动产业融合
        6.6.2 扩大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外贸易
        6.6.3 创新涉农金融国际化服务产业
        6.6.4 发展开放试验区农业总部经济
    6.7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7.1 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7.1.1 探索设立农业自由贸易试验区
        7.1.2 构建畅通便捷的农产品贸易通道
        7.1.3 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贸易
    7.2 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要素
        7.2.1 确保农村产业融合用地保障
        7.2.2 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7.2.3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支持
        7.2.4 强化科技与人才政策支持
    7.3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7.3.1 优化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7.3.2 搭建公共交通和信息网络
        7.3.3 配套产业融合基本设施
        7.3.4 综合改造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7.4 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
        7.4.1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7.4.2 推动产业融合政策有效落实
        7.4.3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
        7.4.4 建立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2)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扩散及行为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评述
        1.3.1 农业清洁生产文献综述
        1.3.2 农业技术采纳文献综述
        1.3.3 农业技术扩散文献综述
        1.3.4 农户行为控制文献综述
        1.3.5 相关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清洁生产
        2.1.2 农业清洁生产
        2.1.3 农业技术扩散
        2.1.4 农户异质性
    2.2 范围与对象界定
        2.2.1 研究范围
        2.2.2 研究对象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农户行为理论
        2.3.2 技术扩散理论
        2.3.3 信息扩散理论
        2.3.4 社会网络理论
        2.3.5 系统工程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与分析
    3.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供给与应用现状
        3.1.1 单项技术供给较为充足
        3.1.2 集成技术供给整体不足
        3.1.3 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现状
    3.2 基于生态效益的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3.2.1 吉林省农业生态效益水平纵向演变
        3.2.2 吉林省农业生态效益水平横向对比
        3.2.3 吉林省农业生态效益水平分析
    3.3 基于经济效益的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3.3.1 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水平纵向演变
        3.3.2 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水平横向对比
        3.3.3 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水平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分析
    4.1 研究假说与模型设定
        4.1.1 研究假说
        4.1.2 模型设定
        4.1.3 变量解释与赋值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样本分析
    4.3 实证结果与检验
        4.3.1 模型结果分析与讨论
        4.3.2 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分析
    5.1 研究假说与模型设定
        5.1.1 研究假说
        5.1.2 模型设定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5.2.1 数据来源
        5.2.2 样本分析
    5.3 实证结果与检验
        5.3.1 模型结果与分析
        5.3.2 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
    5.4 关于采纳意愿与行为的讨论
        5.4.1 意愿强度与行为转化
        5.4.2 意愿和行为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户内部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机制与效应分析
    6.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要素分析
        6.1.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主体
        6.1.2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受体
        6.1.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渠道及其变动性
    6.2 基于社会网络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机制
        6.2.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
        6.2.2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传导机制
        6.2.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运行机制
    6.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时空效应分析
        6.3.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空间效应
        6.3.2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时间效应
        6.3.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时空交互效应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清洁生产视角的农户行为控制经验借鉴
    7.1 美国农药化肥规制经验及启示
        7.1.1 美国农药管理政策及规制措施
        7.1.2 美国化肥管理政策及规制措施
        7.1.3 美国经验及启示
    7.2 丹麦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经验及启示
        7.2.1 丹麦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政策及措施
        7.2.2 丹麦经验及启示
    7.3 日本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经验及启示
        7.3.1 日本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政策和措施
        7.3.2 日本经验及启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清洁生产视角的农户行为控制策略
    8.1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解析
    8.2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判定
        8.2.1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开放性
        8.2.2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非平衡性
        8.2.3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非线性
        8.2.4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随机涨落性
    8.3 基于熵变模型的农户行为控制策略分析
        8.3.1 农户清洁生产行为熵变模型构建
        8.3.2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行为熵的类型
        8.3.3 农业清洁生产内部系统行为熵控制策略
        8.3.4 农业清洁生产外部系统行为熵控制策略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户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乡村振兴背景下突泉县畜牧业发展政府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3.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界定
        1.乡村振兴
        2.畜牧业
        3.政府规制
    (二)理论基础
        1.政府规制理论
        2.外部性理论
        3.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突泉县畜牧业政府规制履行现状
    (一)突泉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二)突泉县乡村振兴战略中畜牧业发展相关内容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突泉县畜牧业发展政府规制体现
        1.加强政策扶持,扩大畜牧行业规模
        2.完善技术服务及安全监管,实施质量兴牧战略
        3.聚焦牧业环境污染突出问题,落实绿色兴牧理念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突泉县畜牧业政府规制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规制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主体利益保障不到位
        2.畜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3.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众多
        4.环境污染防治不力
    (二)政府规制履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规制内容片面,保障机制缺乏
        2.规制目标短视,战略眼光缺乏
        3.规制执行不力,监管力量薄弱
        4.规制参与不足,合力尚未形成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内其他地区畜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一)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经验
        1.坚持环保标准发展畜牧业
        2.坚持质量标准发展畜牧业
    (二)山东省潍坊市畜牧业发展经验
        1.用好“链”字诀,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行业进步全产业链
        2.用好“绿”字诀,打造生态产业链条,促进生产模式更新变革
        3.用好“优”字诀,强调质量标准,加快实现畜牧产品健康优质
    (三)黑、潍两地经验对突泉县畜牧业发展的启示
        1.制定绿色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
        2.建立协调完善的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3.打造持续稳固发展的产业链条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突泉县畜牧业政府规制对策建议
    (一)完善规制内容,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1.构建平等的对话协商机制
        2.完善畜牧业价格风险管控机制
        3.制定维护合理权益的违约惩处制度
    (二)加快转型升级,谋划长远规制目标
        1.把握发展规律,制定长期发展政策
        2.聚焦发展重点,坚持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三)明确规制责任,加强环保及畜品质量安全规制力度
        1.明确规制主体责任
        2.提高规制主体能力
        3.加大规制执行力度
    (四)引导群防群治,扩大规制合作参与
        1.鼓励群众参与规制行为
        2.通畅投诉举报平台
        3.建立信息公开公示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国内外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五)论文创新点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物流
        2.物流业
        3.现代物流业
        4.高质量发展
    (二)理论基础
        1.公共政策理论
        2.政府职能理论
三、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的业绩分析
        1.现代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着提升
        2.现代物流业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
        3.现代物流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4.现代物流业的开放合作得到拓展
    (二)河南省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存问题
        1.现代物流发展的配套设施依然较为薄弱
        2.物流企业经营方式还比较粗放
        3.物流联运体系衔接不够顺畅
    (三)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1.培育壮大物流领军企业
        2.推进物流信息网络建设
        3.健全物流综合运输体系
        4.不断创新物流业态模式
四、支持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现有公共政策分析
    (一)国家层面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检视
        1.谋划发展布局的指导意见
        2.描述发展蓝图的远景规划
        3.指引发展方向的决策部署
        4.落实发展措施的行动设计
    (二)省级层面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梳理
        1.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梳理
        2.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规划梳理
        3.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案措施梳理
    (三)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现状的整合分析
        1.引导性政策需要进一步整合发力
        2.扶持性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地增效
        3.监管性政策需要进一步强化服务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政策的路径探讨
    (一)进一步加强支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性公共政策供给
        1.制定比较科学的物流发展总体规划
        2.搭建物流创新发展平台
        3.健全物流协调推进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支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性公共政策供给
        1.加大税费优惠力度
        2.加强物流用地保障
        3.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4.强化信贷融资支持
        5.实施物流人才战略
    (三)进一步加强支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监管性公共政策供给
        1.推动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2.切实完善物流标准规范
        3.积极构建发展评价体系
        4.深化物流领域改革创新
六、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环保约束下中国生猪养殖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综述
        1.4.1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保约束的关系
        1.4.2 畜牧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
        1.4.3 文献评述
    1.5 理论基础
        1.5.1 成本收益理论
        1.5.2 外部性理论
        1.5.3 经济增长理论
    1.6 研究特色与不足
        1.6.1 可能的特色和创新点
        1.6.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中国生猪产业发展基本脉络和面临关键性问题
    2.1 中国生猪产业发展基本脉络
        2.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产业短暂繁荣,生猪发展曲折向前
        2.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庭经济地位重新确立,生猪产业全面复苏
        2.1.3 资源配置机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生猪产业蓬勃发展
        2.1.4 环保约束接踵而至,生猪产业迎来“绿色大洗牌”
    2.2 中国生猪产业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2.2.1 政策定位存在“排序错位、服务缺位、管理越位”现象
        2.2.2 政策间“引力”不足、效力“持续性”差、“散点、临时”分布明显
        2.2.3 农户养殖信心不足,养殖风险、利润不可预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变化趋势及资源化利用现状
    3.1 中国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变化趋势
        3.1.1 中国生猪养殖效率有所下滑
        3.1.2 养殖经济效益与价格波动明显
        3.1.3 生猪养殖各项成本优势不足
    3.2 中国生猪产、排污以及资源化利用水平变动趋势
        3.2.1 等标污染物核算体系
        3.2.2 分规模、分区域中国生猪养殖产污量分析
        3.2.3 分规模、分区域中国生猪养殖排污量分析
        3.2.4 分规模、分区域中国生猪资源化利用情况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生猪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分析
    4.1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4.1.1 数据来源
        4.1.2 变量说明
    4.2 研究方法
        4.2.1 SFA-Malmquist随机前沿模型
        4.2.2 要素产出弹性测算
        4.2.3 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
    4.3 实证结果
        4.3.1 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4.3.2 弹性分析结果
        4.3.3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4.3.4 “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与“养殖技术效率”双效率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保约束下养殖效率的波特模型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5.2 研究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路径A-D:检验“弱波特假说”是否存在,即环保约束是否促进技术进步?
        5.3.2 路径A-B:环保约束是否提升企业绩效?
        5.3.3 路径A-C:环保约束是否改善环境绩效?
        5.3.4 路径D-B:环保约束诱导的技术进步与日常性技术进步是否提升企业绩效?.
        5.3.5 路径D-C:环保约束诱导的技术进步与日常性技术进步是否改善环境绩效?.
        5.3.6 生猪环境投资额最适区间为0.45-0.55元/kg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1.1 中国生猪发展脉络及存在的问题方面
        6.1.2 成本收益与产、排污和资源化利用方面
        6.1.3 中国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方面
        6.1.4 环保约束下养殖效率对生猪经济增长的作用方面
    6.2 建议
        6.2.1 将“散点、临时”的政策支持固定为“持续、稳定、强差异化”的法律法规
        6.2.2 精准获取经济和环境数据,科学监控成本、价格、产排污等关键指标
        6.2.3 优化资源有效配置,激励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管理经营体系
        6.2.4 短期治理实施环保激励政策,长期环境治理还需从“政府”向“市场”转变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作者简历

(6)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一) 国家治理
        (二) 国家财经治理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结语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出版学术专着
    成果获奖情况
    主持科研项目
致谢

(7)《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效果的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内容、方法、思路
    (三)国内研究动态
    (四)《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效果的现状分析
    (一)《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总体实施效果
    (二)《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总体实施效果的定量分析评价
    (三)《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具体实施效果
        1、政府履行主体责任情况
        2、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情况
        3、扶贫开发措施落实情况
        4、资金和项目管理情况
        5、监督考核与责任追究情况
二、《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扶贫对象的识别退出不精准
        2、履职不彻底
        3、法规、政策、制度的衔接有欠缺
        4、项目与资金管理落实不到位
        5、扶贫对象主动参与度不高
        6、监督问责不精确
    (二)《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三、提高《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效果的对策
    (一)优化扶贫主体规定,规范扶贫开发工作
        1、优化对扶贫对象的规定
        2、优化对责任主体的规定
    (二)做好法规、政策、制度的合理衔接
    (三)细化项目资金管理,确保发挥实效
    (四)重视普法宣传,提高扶贫对象的主动参与度
    (五)监督考核精细化,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

(8)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1.3.1 研究方法
        1.3.2 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关于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相关研究
    2.2 关于心理认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政府规制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4 关于产业合作组织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5 关于成本收益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6 文献述评
第三章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理论分析
    3.1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3.2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经济学阐释
    3.3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博弈分析
        3.3.1 肉鸡养殖户与政府的博弈分析
        3.3.2 肉鸡养殖户与产业合作组织的博弈分析
        3.3.3 肉鸡养殖户与肉鸡养殖户之间的博弈分析
    3.4 逻辑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查设计与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1 问卷设计
        4.1.1 调查问卷设计流程
        4.1.2 调查问卷设计依据
    4.2 数据来源
    4.3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肉鸡养殖户个体特征
        4.3.2 肉鸡养殖户经营特征
        4.3.3 肉鸡养殖户认知特征
        4.3.4 肉鸡养殖户预期收益特征
        4.3.5 社会规范特征
        4.3.6 政府规制特征
        4.3.7 产业合作组织特征
    4.4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4.4.1 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
        4.4.2 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
        4.4.3 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5.2 变量选取
    5.3 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5.3.1 模型设定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6.2 变量选取
    6.3 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6.3.1 模型设定
        6.3.2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7.2 变量选取
    7.3 模型设定与结果分析
        7.3.1 模型设定
        7.3.2 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应分析
    8.1 亲环境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8.1.1 研究方法
        8.1.2 变量选取
        8.1.3 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测算
        8.1.4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8.1.5 兽药减量使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8.1.6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对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
    8.2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效益评价
        8.2.1 理论基础与模型设定
        8.2.2 评价依据与变量选取
        8.2.3 肉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参与行为的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8.2.4 肉鸡养殖户兽药减量使用行为的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8.2.5 肉鸡养殖户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优化与政策措施
    9.1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
    9.2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
        9.2.1 立法支持
        9.2.2 财税支持
        9.2.3 技术支持
    9.3 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的约束机制
        9.3.1 经济约束
        9.3.2 法律约束
        9.3.3 社会约束
    9.4 激励肉鸡养殖户实施亲环境行为的政策措施
        9.4.1 政府方面
        9.4.2 产业合作组织方面
        9.4.3 产品市场方面
        9.4.4 肉鸡养殖户方面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9)养猪业进行新旧动能转化之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养猪业新旧动能转化的必要性
    1.1 对新旧动能转化概念的理解
    1.2 养猪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1.3 养猪业进行新旧动能转化的必要性
        1.3.1 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
        1.3.2 提高生产效率是养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 养猪业如何进行新旧动能转化
    2.1 聚焦健康养殖,实现养殖和食品安全合一
        2.1.1 猪病从客观来说“难”准确诊断,这是“天灾”。
        2.1.2 从主观分析一个重要原因有人为因素,是“人祸”。
    2.2 顺应市场变化,增加优质猪肉供给量
        2.2.1 途径一:培育肉质优良的猪品种
        2.2.1. 1 综合利用地方猪资源,培育新品种
        2.2.1. 2 瘦肉型猪的选育向优良肉质转化
        2.2.2 途径二:饲喂技术研究应向提高猪肉品质转化。
    2.3 生产管理向高效转化
        2.3.1 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向智能化养猪转化
        2.3.2 中小型养殖企业转变经营思路
        2.3.3 利用非常规饲料,降低饲喂成本
    2.4 养猪业新旧动能转化的根本是养猪人思想转化
小结:

(10)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研究
        1.3.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研究
        1.3.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研究
        1.3.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效研究
        1.3.5 文献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定量分析法
        1.4.4 定性分析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一般分析及相关理论
    2.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一般分析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特征
        2.1.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
        2.1.4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功能
    2.2 相关理论
        2.2.1 交易费用理论
        2.2.2 产业集群理论
        2.2.3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及其历程
    3.1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3.1.1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3.1.2 农业附加值增长缓慢
        3.1.3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3.1.4 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
    3.2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历程
        3.2.1 农工并进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3.2.2 促进农村收入源开发和改善农村产业结构阶段(20世纪80 年代到90年代)
        3.2.3 农村产业培育转换阶段(21世纪第一个十年)
        3.2.4 农业“六次产业化”和“农村融复合产业化”阶段(2010年至今)
第4章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推动力
    4.1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
        4.1.1 降低交易成本
        4.1.2 创新驱动
        4.1.3 农业多功能性的诉求
        4.1.4 获得范围经济效应
    4.2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推动力
        4.2.1 建立健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4.2.2 制定和实施农村产业融合相关规划
        4.2.3 构建中央和地方二元支持体系
        4.2.4 出台韩国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方案
第5章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5.1 产业链条延伸型融合发展模式
        5.1.1 产业链条延伸型融合发展模式的内涵
        5.1.2 产业链条延伸型融合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
        5.1.3 产业链条延伸型融合发展模式的特征
        5.1.4 产业链条延伸型融合发展模式典型案例
    5.2 产业交叉型融合发展模式
        5.2.1 产业交叉型融合发展模式的内涵
        5.2.2 产业交叉型融合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
        5.2.3 产业交叉型融合发展模式特征
        5.2.4 产业交叉型融合发展模式典型案例
    5.3 产业技术渗透型融合发展模式
        5.3.1 产业技术渗透型融合发展模式的内涵
        5.3.2 产业技术渗透型融合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
        5.3.3 产业技术渗透型融合发展模式的特征
        5.3.4 农村产业技术渗透型融合发展模式典型案例
    5.4 地区单位主导农村产业融合趋向型发展模式
        5.4.1 地区单位主导农村产业融合趋向型发展模式的内涵
        5.4.2 地区单位主导农村产业融合趋向型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
        5.4.3 地区单位主导农村产业融合趋向型发展模式特征
        5.4.4 地区单位主导农村产业融合趋向型发展案例
第6章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效
    6.1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6.1.1 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
        6.1.2 农业新业态涌现
        6.1.3 农业多功能性充分发挥
        6.1.4 农业创新技术升级
    6.2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6.2.1 农村三产协同发展
        6.2.2 农村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6.2.3 农业盈利能力提高
    6.3 农户收入来源结构多元化
        6.3.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营主体增多
        6.3.2 农户的非农收入快速增长
        6.3.3 农业新业态主营收入增多
    6.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6.4.1 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4.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
        6.4.3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评价与分析
第7章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7.1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7.1.1 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
        7.1.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范围相对狭小
        7.1.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够健全
        7.1.4 中央和地方二元支持体系协调性不高
    7.2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
        7.2.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可持续性较差
        7.2.2 经营主体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支持
        7.2.3 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户老龄化程度高
        7.2.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配套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第8章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8.1 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8.1.1 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历程
        8.1.2 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8.1.3 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8.1.4 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8.2 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经验
        8.2.1 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
        8.2.2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8.2.3 差异化管理策略
        8.2.4 保障经营主体权益
    8.3 对中国的启示及对策建议
        8.3.1 对中国的启示
        8.3.2 对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四、科学地技术干预是实现我省养猪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 柴青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扩散及行为控制策略研究[D]. 徐北春. 吉林大学, 2020(03)
  • [3]乡村振兴背景下突泉县畜牧业发展政府规制研究[D]. 曲靖曈.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政策研究[D]. 谢趁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5]环保约束下中国生猪养殖效率研究[D]. 唐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6]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7]《山西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实施效果的调研报告[D]. 张惠. 山西大学, 2020(01)
  • [8]肉鸡养殖户亲环境行为研究[D]. 刘铮.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9]养猪业进行新旧动能转化之思考[J]. 王诚,王彦平,王怀中.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01)
  • [10]韩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崔鲜花. 吉林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科技干预是我省实现养猪业提质增效的关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