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粮油100和祝粮油83

祝粮油100和祝粮油83

一、株两优100与株两优83(论文文献综述)

苏启卓[1](2016)在《湖南省2010-2015年水稻审定新品种性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利用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审定品种数量和类型及选育单位、产量表现、米质分析、优质稻、稻瘟病抗性等在内的主要性状和湖南水稻品种推广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湖南省近6年审定的杂交水稻组合两系、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和常规水稻品种共197个(除去不育系外),平均每年审定32.83个2012-2014年数量有所减少,审定品种时对品种抗病性标准提高有关。2015年审定品种数量上升,达到45个,是6年中最多的一年。2.2010-2015年早稻的平均亩产分别为524.51、495.58、486.18、501.06、533.12、528.73kg,呈现出先是下降然后回升状态,结合对照品种的平均亩产,总体审定品种的亩产水平是有所提高。中稻区域产量结果来看,2010-2015年中稻各年度审定品种(组合)的平均亩产分别为:569.70、578.10、612.75、643.52、604.34、587.63kg呈现出抛物线形式先上升然后下降,结合对照品种的亩产来看,总体产量水平提高了。晚稻区域产量结果来看,2010-2015年晚稻各年度审定品种(组合)的平均亩产分别为509.10、527.88、522.10、524.69、541.70、551.35kg,可见在对照品产量上升的同时,晚稻年度间产量也呈直线上升。3.被评上湖南省三等以上优质稻品质(组合)共8个,占4.06%。从其审定的年份来看,2011年最多,为5个;2010年为3个;从其品种类型来看,以杂交稻为主,占62.5%(5个);以晚稻为主,占62.5%,早稻占37.5%。从其品质等级看,以三等优质稻为主,占62.5%(5个);一等优质稻次之,占25%(2个),二等优质稻12.5%(1个)。被评上的优质稻品种集中在2010-2011年期间,湖南省杂交优质稻选育已经开始兴起,但是通过审定的优质品种仍较少。4.2012年的早稻、中稻和晚稻的糙米率均达到三级优质稻的标准(其中晚稻的糙米率普遍最高),早稻和中稻糙米率等级基本相同,但糙米率达到一级标准的只有2015年个别品种,其他年份均无糙米率达到一级优质稻标准的品种,中稻品种的精米率较早稻和晚稻低。整精米率数据来看,晚稻最好,早稻和中稻的整精米率偏低;三大水稻类型早中晚稻的整精米率无一品种达到一级优质稻水平,只有糙米率和精密率2个指标达到国家三级标准以上。近6年碾米品质水平整体偏低。5.根据统计的2010-2015年湖南水稻审定品种的叶瘟、穗颈瘟、稻瘟病综合抗性表现从10-1、10-2、10-3可知:三大生育期类型间,早稻对穗颈瘟的抗性较低(22个品种中等抗性,18个品种低抗性);中稻同样对穗颈瘟疫整体抗性较低(22个品种中等抗性,35个品种低抗性);晚稻对穗颈瘟抗性较低(54个品种中等抗性,42个品种低抗性)。从三大类型的叶瘟统计来看,都无低抗品种,大部分4-6级中等抗性,中稻对叶瘟病高抗品种数最多。综合抗性指数基本相同,大部分品种在4-6级属于中抗。另外早中晚稻三大类型品种对穗颈瘟的抗性最差,都在中4-6级和7-9级属于中低抗,甚至中稻的低抗品种多于中抗品种。6.湖南省审种的水稻品种虽然达数以百计,但根据种子市场上销售种子的情况看,推广面积较大的主推品种较少,就杂交水稻而言,在生产上表现较为突出的品种主要是:Y两优系列的Y两优1号、Y两优7号、Y两优9号、Y两优3218、Y两优9918、Y两优8818、Y两优1998等,2015年起推广的Y两优900表现增产大,有望在近期成为主推品种。

肖友伦,肖放华,刘勇,李小娟,张德咏,梁建文,胡立冬[2](2011)在《湖南水稻主栽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文中认为2008年和2009年选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3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采用针刺接种法对湖南省54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上述3个菌株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3个菌株均表现中抗以上水平的品种仅8个,占鉴定总数的14.8%,比例较低。对接种致病力最强菌株RSGD10后各水稻品种产生的病斑长度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表明供试的水稻主栽品种间抗性存在显着差异。选用RSGD10喷雾接种上述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条斑病的抗性差异也明显,其中,病级表现1级的品种9个,比例为16.7%。比较针刺和喷雾两种方法的抗性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对水稻品种抗性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揭示水稻品种对条斑病的抗侵入和抗扩展呈显着相关。

肖友伦,郭新华,易卫平,朱艳,徐志德,李小娟,肖放华[3](2010)在《湖南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的评价与利用》文中认为2008~2009年,在桃江病圃对湖南省部分杂交水稻主栽品种的抗稻瘟病性进行了鉴定,并以综合指数来评价其抗感水平。结果表明,供试的50个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感水平差异区分明显,无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11个,占供试品种的22%;表现中感水平的品种有17个,占34%;表现感及高感水平的品种有22个,占44%,其中金优系列品种全部表现感病。另外,早稻品种表现中抗的比例最高,占参试早稻品种的28.57%,优于中稻与晚稻。研究还结合稻瘟病生态系分区确定了上述抗感水平不同品种的适宜推广地区,以直接指导和应用于水稻生产实际。

袁卫球,扶利民,贺升华,任新华,罗亮,王新民[4](2010)在《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08》文中研究指明株两优08是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株1S与R0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米质较优,适应性广,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

李光亮[5](2010)在《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菌致病小种的抗性鉴定及其小种间互作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小种多,毒性变异快,品种抗性易丧失。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白叶枯病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是在对水稻品种进行人工抗性鉴定的基础上,了解水稻品种的抗谱,进而研究水稻品种与白叶枯菌致病小种互作关系。通过对致病小种的致病力进行测定,并利用致病小种之间的互作关系探讨致病力产生变异的原因,期望对稻白叶枯菌群体毒力组成的监测,提供有益的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水稻品种对白叶枯菌不同致病小种抗性鉴定:研究选用9个白叶枯菌不同毒力标准菌株,对257份水稻品种进行了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在68份早稻品种(系)中,其中对五个以上小种表现抗性的有39份;在138份中稻品种中,其中对五个以上小种表现抗性的有104份;在51份晚稻品种中,对五个以上小种表现抗性的有38份。参鉴的257份水稻品种(系),对9个小种均表现抗性的有8份,对8个小种均表现抗性的有12份,对7个小种均表现抗性的有21份,对6个小种均表现抗性的有53份,对5个小种均表现抗性的有73份;参鉴的257份水稻品种(系),对YN7小种表现抗性的水稻品种份数最多,其次是YN11、YN18、YN1、GD414、ScYc-6、HeN11、FuJ, YN24小种表现抗性的水稻品种份数最少;2.代表性水稻品种对不同毒力致病菌株混合接种抗性反应:研究选用9个白叶枯菌不同毒力标准菌株,对7份代表性水稻品种,采用单独和混合接种,结果显示,同一品种对白叶枯菌致病小种单独和混合接种抗感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具体品种反应结果:混合接种物与单个不同毒力致病标准菌株的毒力存在显着性差异,并通过菌株与品种间的鉴别互作反应而得到表达。混合接种物种不同毒力的菌株不同程度的交互抑制,抑制作用的强弱程度与混合接种物中不同毒力的菌株有关,其致病力与它的毒力结构是紧密相关的。通过室内试验验证,菌株WH7和YC20这两种毒性不同的菌株混合,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分别抑制两个菌株的生长,能否通过向田间喷施这种次生代谢产物以减轻病害,值得探讨;3.不同技术措施对白叶枯病毒防控效果:品种是影响影响枯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子,同一品种,白叶枯病病指随施N量增加而增高,几个因子对白叶枯病影响效应大小顺序为:品种>施氮量>品种×施氮量;同一品种受渍时间愈长,病情愈重;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较大,高抗品种即使受渍10小时,病指也比高感品种不受渍还轻,目前对于水稻白叶枯病害的防治主要采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减少菌源的前提下,狠抓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重点抓好秧田期的水浆管理和药剂防治。

黄德宗,杨远柱,向述强,雍建湘,陈荣华,任兴华,王翠兰,黄启波,贺升华[6](2009)在《广适型超高产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08的选育与应用》文中认为株两优08是湘潭市农科所用广亲和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1S[1]与新育成的高产抗病品系潭早0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生育期短、高产稳产性突出、广适性好、米质较优等特性,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曹文亮,王仁祥,张繁,罗潇,肖层林[7](2008)在《株1S系列杂交早稻组合种子发芽特性研究初报》文中指出为探明株1S系列杂交组合种子发芽率偏低的问题,在制种时采用不同"九二○"用量与喷施时期处理,并在母本终花后不同时期收获种子,检测了各处理种子的特征和发芽特性。结果表明:喷施"九二○"的时期与用量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无显着影响;在母本终花后第1020 d收获种子,青米粒率随天数增加而减少,正常白色米粒率从第1016 d逐步提高,随后有下降的趋势,产生黄色米粒,发芽率从第1015 d逐步提高,随后有降低趋势;不同父本配组制得的种子,株两优58种子发芽率显着低于株两优211和株两优505,与其它组合的发芽率无显着差异。建议用株1S制种时,应在母本终花后第1016 d收种。

彭校宗,黄德宗,陈荣华,任兴华,王翠兰,黄启波,黄庆[8](2008)在《早熟高产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30的选育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株两优30是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亲和低温敏核不育系株1S与新育成的高产早籼品系潭早30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早熟与高产性能突出,抗病抗逆性较强,广适性好,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杨远柱,符辰建,胡小淳,张章,周永祥,宋永帮[9](2007)在《株1S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及超级杂交早稻育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简要介绍了水稻温敏核不育基因株1S的发现及两用核不育系株1S、陆18S的选育过程,阐述了株1S、陆18S的特征特性及利用株1S、陆18S选育超级杂交早稻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选育细胞核具有部分粳稻血缘、细胞质保持完全籼型的广亲和温敏核不育系,是实现部分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南方广适性超级杂交早稻的有效途径之一。

严钦泉,朱旭东,严秋平,陈永华,陈基权[10](2006)在《2000-2005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及其主要性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统计分析了2000-2005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在省区试中的产量、抗病性表现和优质稻品种(组合)的米质等级,总结了湖南省在水稻新品种(组合)选育工作中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株两优100与株两优83(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株两优100与株两优83(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省2010-2015年水稻审定新品种性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概况
        1.3.2 国外水稻育种的进展和成就
    1.4 中国水稻育种成就
    1.5 水稻审定品种标准回顾
    1.6 水稻资源的研究
        1.6.1 水稻资源的发展
        1.6.2 稻种资源信息库
    1.7 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
    1.8 当前水稻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1.9 超高产育种进展
    1.10 新旧《种子法》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资料来源
3 结果与分析
    3.1 审定品种(组合)数量、类型与选育单位分析
        3.1.1 审定品种(组合)数量
        3.1.2 审定品种(组合)的生育期类型
        3.1.3 审定品种(组合)的选育单位或个人
    3.2 审定品种(组合)的农艺性状分析
        3.2.1 早稻品种(组合)年度间产量分析
        3.2.2 中稻品种(组合)年度间产量分析
        3.2.3 晚稻品种(组合)年度间产量分析
        3.2.4 生育期、株高与产量的关系
    3.3 审定品种熟期及产量性状
        3.3.1 早稻熟期及产量性状
        3.3.2 中稻熟期及产量性状
        3.3.3 晚稻熟期及产量性状
    3.4 通过审定的优质稻品种及其米质等级
    3.5 审定品种的米质性状表现
    3.6 审定品种(组合)的稻瘟病抗性表现
    3.7 湖南省水稻品种推广情况
        3.7.1 种子市场上主推品种较少
        3.7.2 农民对审定新品种信息不甚了解
        3.7.3 杂交水稻组合在种子市场上数量下降
4 结论
    4.1 杂交稻新品种数量占居绝对优势
    4.2 产量水平总体上升,但比对照增产幅度不大
    4.3 种子企业成为育种研发的主体
    4.4 品质育种仍显薄弱
    4.5 审定通过的品种类型以中熟和晚熟为主
    4.6 水稻抗稻瘟病能力整体水平中等,综合抗性有待提高
5 讨论
    5.1 品质育种和抗病育种工作有待加强
    5.2 育种单位应进一步加强科企协作
    5.3 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提高主推品种的覆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湖南水稻主栽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1.2 接种和调查
    1.3 抗侵入与抗扩展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针刺接种时水稻品种对不同致病力条斑病菌的抗感水平
    2.2 喷雾接种时水稻品种对条斑病菌的抗感表型
    2.3 水稻品种对条斑病的抗侵入与抗扩展显着相关
3 结论与讨论

(3)湖南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的评价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鉴定材料
    1.2 鉴定评价方法
        1.2.1 栽培管理
        1.2.2 调查记载方法
        1.2.3 抗性综合评价分级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2.2 水稻主栽品种合理利用策略
3 小结与讨论

(4)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08(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2.2 稻米品质
    2.3 抗性表现
3 产量表现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量播种
    4.2 适龄移栽, 适当密植
    4.3 合理施肥
    4.4 科学管水
    4.5 病虫防治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合理安排亲本播期
    5.2 育秧管理
    5.3 适时移栽
    5.4 适量用肥, 早施重施分蘖肥
    5.5“九二○”施期及用量
    5.6 人工赶粉
    5.7 病虫害防治
    5.8 严格除杂
    5.9 及时收割

(5)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菌致病小种的抗性鉴定及其小种间互作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
    2 水稻白叶枯病原菌
        2.1 Xoo菌形态与生理性状
        2.2 噬菌体
        2.3 病原菌的致病性
    3 发病因素
    4 防治方法
    5 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5.1 抗性鉴定与评价
        5.2 环境和抗性
    6 植物抗病机制的相关研究
    7 水稻品种和白叶枯病菌的互作
    8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感性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水稻品种
        1.1.2 供试菌株
        1.1.3 菌株活化
        1.1.4 试验地点及田间管理
        1.2 方法
        1.2.1 接种时期与方法
        1.2.2 病情调查及抗性评价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早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感性反应
        2.2 不同中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感性反应
        2.3 不同晚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感性反应
        2.4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分析
        2.5 不同水稻品种(系)对9个小种抗感性反应
        2.6 9个白叶枯菌小种对不同水稻品种的致病性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水稻品种与白叶枯菌致病小种的互作关系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水稻品种
        1.1.2 供试菌株
        1.1.3 培养基
        1.1.4 试验地点及田间管理
        1.2 方法
        1.2.1 混合接种实验
        1.2.2 白叶枯菌室内互作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混合接种试验
        2.1.1 9个致病小种混合接种物的毒力组成与致病力的关系
        2.1.2 3个致病小种混合接种物的毒力组成与致病力的关系
        2.1.3 2个致病小种混合接种物的毒力组成与致病力的关系
        2.1.4 代谢产物对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不同技术措施对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水稻品种
        1.1.2 供试水稻的种植
        1.2 方法
        1.2.1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程度影响
        1.2.2 水稻受渍时间对白叶枯病发病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程度影响
        2.2 水稻受渍时间对白叶枯病发病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6)广适型超高产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08的选育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选配过程
    1.1 母本的选择
    1.2 父本的选育
    1.3 组合选配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丰产性突出, 稳产性好
    2.2 生育期短, 熟期理想
    2.3 抗病抗逆性较强, 广适性好
    2.4 稻米品质较好
    2.5 农艺性状好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量播种
    3.2 适龄移栽, 适当密植
    3.3 合理施肥
    3.4 科学管水
    3.5 病虫防治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基地选择和安全抽穗扬花期安排
    4.2 确定父母本播差期
    4.3 适量用种, 适时插秧
    4.4 合理管理肥水
    4.5 严格防治病虫
    4.6 适量施用“九二○”, 提高异交结实率

(8)早熟高产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30的选育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1.1 母本的选择及主要特性
    1.2父本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1.2.1 选育过程
        1.2.2 基本特征特性
    1.3 组合选配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2.2 生育期短, 成熟期早
    2.3 丰产、稳产
    2.4 抗病、抗逆性较强, 广适性好
    2.5 稻米品质较好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适量播种
    3.2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
    3.3 科学管理肥水
    3.4 及时防治病虫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制种基地及扬花期选择
    4.2 父母本播种期安排
    4.3 适量用种, 适时插秧
    4.4 合理管理肥水
    4.5 适时施用“九二○”, 抓好人工辅助授粉

(9)株1S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及超级杂交早稻育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株1S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及应用研究
    1.1 株1S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及实用早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株1S、陆18S的育成
    1.2 株1S、陆18S主要特征特性表现
        1.2.1 不育期及花粉败育特征
        1.2.2 育性转换临界温度
        1.2.3 可繁性
        1.2.4 异交特性
        1.2.5 综合农艺性状
        1.2.6 遗传特性
        1.2.7 亲和谱较广, 配合力强
2 超级杂交早稻育种研究
    2.1 具有明显的亚种间杂种优势, 株两优819被农业部认定为广适性超级早稻
    2.2 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2.3 熟期早、中、迟配套
    2.4 稻米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2.5 综合抗性强
    2.6 源库流协调, 结实率高
3 讨论

四、株两优100与株两优83(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省2010-2015年水稻审定新品种性状分析[D]. 苏启卓.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2]湖南水稻主栽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鉴定[J]. 肖友伦,肖放华,刘勇,李小娟,张德咏,梁建文,胡立冬. 植物保护, 2011(01)
  • [3]湖南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的评价与利用[J]. 肖友伦,郭新华,易卫平,朱艳,徐志德,李小娟,肖放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10(23)
  • [4]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08[J]. 袁卫球,扶利民,贺升华,任新华,罗亮,王新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10(09)
  • [5]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菌致病小种的抗性鉴定及其小种间互作关系的研究[D]. 李光亮.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4)
  • [6]广适型超高产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08的选育与应用[J]. 黄德宗,杨远柱,向述强,雍建湘,陈荣华,任兴华,王翠兰,黄启波,贺升华. 杂交水稻, 2009(03)
  • [7]株1S系列杂交早稻组合种子发芽特性研究初报[J]. 曹文亮,王仁祥,张繁,罗潇,肖层林. 作物研究, 2008(03)
  • [8]早熟高产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30的选育与应用[J]. 彭校宗,黄德宗,陈荣华,任兴华,王翠兰,黄启波,黄庆. 杂交水稻, 2008(02)
  • [9]株1S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及超级杂交早稻育种研究[J]. 杨远柱,符辰建,胡小淳,张章,周永祥,宋永帮. 中国稻米, 2007(06)
  • [10]2000-2005年通过湖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及其主要性状分析[J]. 严钦泉,朱旭东,严秋平,陈永华,陈基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

标签:;  ;  ;  ;  ;  

祝粮油100和祝粮油8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