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黄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垚,杨继,宋嘉懿,高晟玮,张秋月,王保和,赵英强[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麻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Gene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筛选心力衰竭疾病相关靶点,将药物的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获得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PPI),并通过Cytoscape3.8.0软件进行拓扑学分析。最后运用Metascape数据平台、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得出有关信号通路及生物进程。结果筛选得到麻黄有效成分23个,用来治疗心力衰竭潜在有效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豆甾醇、(+)-儿茶素、草质素、柚皮素、飞燕草素、芫花素和乳白蛋白,槲皮素和山柰酚为重要化学成分。麻黄有效成分与心力衰竭共同核心靶点116个,通过PPI拓扑筛选及网络拓扑学分析显示TNF、MAPK1、TP53、IL-6、MAPK3、RELA等16个靶点为主要作用靶点,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MAPK、PI3K-Akt、TNF、IL-17、HIF-1以及细胞凋亡通路等为主要信号通路。结论麻黄治疗心力衰竭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免疫及炎症因子、抗氧化应激、调控细胞凋亡。
曹旭晴,李继安,杨秀红[2](2021)在《温性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病毒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社会发展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与挑战。中医将此次疫情定性为"寒湿疫",基于古籍文献、现代药理学及临床研究,搜集分析治疗呼吸道不同类型易感病毒的温性中药及活性成分,以期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提供理论借鉴,为温性中药防治呼吸道易感病毒感染提供理论支撑。
赖建敏[3](2021)在《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中医证候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中医肺炎喘嗽证型分布情况和证候特征,以期为中医辨证论治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提供参考依据,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问答和查体的方式调查收集2020年7月2020年11月我院32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住院患儿的病史、症状体征(包括发热、热峰、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咳吐、气促、喘鸣音)及舌脉。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6.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以痰热闭肺证最多,为197例(60.99%),其次为风寒闭肺证40例(20.30%)、阴虚肺热证34例(10.53%)和风热闭肺证32例(9.91%),最少为毒热闭肺证13例(4.02%)和肺脾气虚证7例(2.17%)。各中医证型患儿的年龄均集中在≥1月≤3岁年龄段,且各年龄段均以痰热闭肺证为主。除毒热闭肺证外,各中医证型患儿性别分布均为男孩多于女孩。2、各中医证型的证候特征:风寒闭肺证以发热、热峰以中高热为主、鼻塞、流涕、湿咳为主要表现,舌脉特征为舌质淡红、苔薄白、指纹浮红。风热闭肺证以发热、热峰以中高热为主、鼻塞、流涕、湿咳为主要表现,舌脉特征为舌质淡红或红、苔薄黄、指纹淡紫。痰热闭肺证以发热、热峰以中高热为主、鼻塞、流涕、湿咳为主要表现,舌脉特征为舌质红、苔腻、指纹淡紫;脉象以浮、滑、数为主。阴虚肺热证以发热、热峰以低热为主、鼻塞、流涕、咳嗽为主要表现,舌脉特征为舌质红且少津、少苔或薄黄苔、指纹淡紫。以上4个中医证型可在热峰、咳嗽、舌质、舌苔及指纹方面相互鉴别。因毒热闭肺证和肺脾气虚证样本量过少,其统计可信度不高,故未与其他4个证型相鉴别。但本研究发现,毒热闭肺证在热峰、咳嗽、气促、咳吐、舌质红绛、苔厚黄、指纹沉紫和指纹位以气关为主等方面有可与其他证型相鉴别的趋势。肺脾气虚证则在热峰、咳嗽、气促、肺部闻及喘鸣音、舌质淡红或淡白、少苔或薄白苔、指纹淡红等方面有可与其他证型相鉴别的潜力。结论:1、本研究发现,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型以痰热闭肺证为主;各中医证型患儿的年龄均集中在≥1月≤3岁年龄段,且各年龄段均以痰热闭肺证为主;除毒热闭肺证外,各中医证型患儿性别分布均为男孩多于女孩;因此,可为中医经验性治疗住院儿童病毒性肺炎提供一定参考。2、本研究显示,除毒热闭肺证和肺脾气虚证因样本量过少可能导致统计可信度不高的问题外,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和阴虚肺热证可在热峰、咳嗽、舌质、舌苔及指纹方面相互鉴别,故可为临床辨别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中医证型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论治该病提供了中医证候特征依据。
张克艺[4](2021)在《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心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心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评估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对心阳虚型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后期研究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提供依据和临床基础。方法本研究选取轻中度抑郁症且中医证型为心阳虚证的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以及观察2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各基线(血清5-HT含量、HAM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临床症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2.通过6周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5-HT含量均有所上升(P<0.05),且两组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6周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HAM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且两组间对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周疗程后,对于中医各项症状,治疗组全部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畏寒肢冷、头晕头昏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余症状有改善(P<0.05);且在心悸、胸闷、头晕头昏、畏寒肢冷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可以改善患者血清5-HT含量、降低HAMD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且与盐酸帕罗西汀组疗效相当。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能够明显改善心阳虚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在心悸、胸闷、头晕头昏、畏寒肢冷方面优于盐酸帕罗西汀,具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杨莉莉[5](2021)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对小鼠的影响及苦甘颗粒的干预特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损伤的特征及苦甘颗粒的干预机制,为阐明苦甘颗粒干预甲型流感的作用规律及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苦甘颗粒干预甲型流感的机制预测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苦甘颗粒各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以OB、DL作为筛选参数,选择OB≥30%,DL≥0.18的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苦甘颗粒各组成药物成分的靶点,Perl语言对药物靶点进行整理以及ID转换。检索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甲型H1N1的相关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最终获得苦甘颗粒治疗甲型流感的潜在靶点及数目。运用Cytoscape3.7.2构建中药调控网络以及PPI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选择参数DC、BC进行筛选,获取蛋白互作网络的核心网络。运用R4.0.2软件将交集靶点进行ID转换,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设定P<0.05。2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干预机制15~17g SPF级BALB/c小鼠,在动物室一般适应性饲养1天,无异常后,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染毒组、达菲组、苦甘颗粒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乙醚麻醉小鼠后,染毒组、达菲组、苦甘颗粒组均用35个LD50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FM/1/47(H1N1)]滴鼻感染;正常组用生理盐水滴鼻作为对照。各组小鼠滴鼻感染前1天开始灌胃给药,各组均连续给药5天。达菲组每日给药0.276g/kg;苦甘颗粒组每日给药0.088g/kg;正常组、染毒组均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日固定时间称量小鼠体重、监测小鼠血糖值,并计算体重差值。麻醉后,眶静脉取血,收集血清,标记,于-80℃冰箱保存备用。取肺组织,称重后,欲做病理切片观察的肺组织于4%的多聚甲醛中保存,并标记组别;其余肺组织统一于-80℃冰箱保存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情况;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小鼠血清IL-6、VEGF-A水平;制备肺组织匀浆,取上清液,采用ELISA技术检测小鼠肺组织IL-6、IL-17、TNF-α水平。结果1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苦甘颗粒干预甲型流感的机制预测1.1甲型流感相关基因获取获取IL-6、VEGFA、IL-17等2529个流感疾病相关基因。1.2苦甘颗粒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获取获取Luteolin(木犀草素)、Quercetin(槲皮素)等224个有效成分,PTGS2、NFKBIA等2302个作用靶点。1.3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获取获取 IL-6、VEGFA、PTGS2、AKT1、HSP90AA1、NFKBIA、MAKP1 等 117 个交集靶点,以及Luteolin(木犀草素)、Quercetin(槲皮素)、Kaempferol(山奈酚)等114个药物活性化学成分。1.4药物调控网络绘制并分析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该图直观反映了苦甘颗粒多成分、多靶点干预流感的作用机制。其中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Quercetin)、柚皮素(Naringenin)、山奈酚(Kaempferol)连接靶点数目较多。1.5 PPI蛋白互作网络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经筛选后获取666个核心网络节点。1.6 GO富集分析共获取2166个基因本体条目(GO):其中相关条目涉及到2001个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条目,主要为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活性氧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等;46个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条目,主要涉及膜筏、膜微区、膜区、囊腔等;119个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条目,主要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磷酸酶结合、细胞因子活性、抗氧化活性等。1.7 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取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163条信号通路。2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干预机制2.1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体重的影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小鼠体重下降,第4天即出现明显下降,第5天显着下降,提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复制成功。第4天:与染毒组比较,苦甘颗粒组升高5.0%,无显着性差异(P>0.05),达菲组升高7.9%,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第5天:与染毒组比较,苦甘颗粒组升高9.5%,具有显着差异(P<0.05),达菲组升高12.7%,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苦甘颗粒和达菲均可恢复甲型流感病毒致小鼠体重降低的作用,且达菲作用较强,但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2.2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体重差值的影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小鼠体重差变小,第3天即出现明显变化。此指标比体重变化更灵敏,证实以往研究结果。第4天:与染毒组比较,苦甘颗粒组升高39.2%,达菲组升高53.0%,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第5天:与染毒组比较,苦甘颗粒组升高34.1%,达菲组升高44.4%%,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苦甘颗粒和达菲均可有效恢复小鼠体重差值变化的作用,第4天即出现明显作用,且达菲作用较强,但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2.3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小鼠肺指数出现明显升高(P<0.01),证实甲型流感小鼠肺损伤模型复制成功。与染毒组比较,苦甘颗粒组降低20.1%,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达菲组降低37.8%,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苦甘颗粒和达菲均可有效降低流感小鼠肺指数,但达菲作用较强。2.4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糖的影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血糖降低。与染毒组比较,苦甘颗粒组、达菲组均升高54.3%,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苦甘颗粒可明显改善流感病毒感染致小鼠血糖降低的作用,且作用与达菲相同,但仍无法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2.5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病理的影响苦甘颗粒干预可减少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坏死,减轻结缔组织增生、肺泡壁的增厚、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等;其作用与达菲接近。证实甲型流感小鼠肺损伤模型复制成功。2.6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IL-6和VEGF-A水平的影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证实甲型流感小鼠肺损伤模型复制成功。与染毒组比较,苦甘颗粒组降低45.8%,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达菲组降低75.3%,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苦甘颗粒干预可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IL-6水平,但达菲作用较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清VEGF-A水平明显降低,证实甲型流感小鼠肺损伤模型复制成功。与染毒组比较,苦甘颗粒组升高120.7%,达菲组升高273.3%,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苦甘颗粒干预可有效升高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VEGF-A水平。结合与正常组比较结果,达菲干预升高小鼠血清VEGF-A水平高于正常,是否有利,有待更多数据证实;而苦甘颗粒干预可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VEGF-A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苦甘颗粒优于达菲。2.7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IL-6、IL-17、TNF-α水平的影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肺组织IL-6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苦甘颗粒组升高24.2%,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染毒组比较,苦甘颗粒组降低32.5%,达菲组降低30.7%,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苦甘颗粒干预可有效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IL-6水平,并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比血清IL-6研究结果,苦甘颗粒对小鼠肺组织IL-6水平的作用更明显。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肺组织IL-17水平明显升高。与染毒组比较,苦甘颗粒组降低10.2%,达菲组降低9.8%,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达菲组比较,苦甘颗粒组降低3.3%,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苦甘颗粒干预可有效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IL-17水平,并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作用略优于达菲。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肺组织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染毒组比较,苦甘颗粒组降低17.9%,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达菲组降低9.8%,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达菲组比较,苦甘颗粒组降低8.9%,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苦甘颗粒干预可有效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TNF-α水平,并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达菲作用不明显,即苦甘颗粒作用优于达菲。2.8各指标与肺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肺组织IL-6水平、肺组织IL-17水平、肺组织TNF-α水平、血清IL-6水平与肺指数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690、0.793、0.771、0.704,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中肺组织IL-6水平与肺指数相关性最强;血糖值、体重差值、体重、血清VEGF-A水平与肺指数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891、-0.825、-0.820、-0.405,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其中血糖值与肺指数相关性最强。结论(1)本研究从苦甘颗粒干预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血清中IL-6、VEGF-A水平以及肺组织中IL-6、IL-17、TNF-α水平证实了网络药理学的部分研究结果。(2)苦甘颗粒干预流感病毒感染优于达菲,作用机制与调节肺组织中TNF-α水平异常有关;尤其是修复流感病毒性肺损伤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与修复血清中IL-6水平、VEGF-A水平以及肺组织中IL-6、IL-17、TNF-α水平异常有关。(3)苦甘颗粒修复流感病毒性肺损伤作用正相关指标依次为肺指数、肺组织IL-17水平、IL-6水平、TNF-α水平、血清IL-6水平;负相关指标依次为血糖值、体重差值、体重、血清VEGF-A水平。(4)对比血清IL-6水平,肺组织IL-6水平能更好的反映苦甘颗粒疗效,提示网络药理学的局限性。(5)提示苦甘颗粒的基础方麻杏石甘汤及其加减方制剂,干预流感临床前疗效评价指标除肺指数、体重差值、体重以外,可纳入肺组织TNF-α、IL-6、IL-17、血清VEGF-A以及血糖值等相关指标;临床疗效评价指标除IL-6以外,可纳入血糖值指标。最近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国内未见以上相同报道。
黄清惠[6](2021)在《自拟方熏洗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自拟方熏洗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外治法治疗RA寒湿痹阻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01-2020.09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治疗的60例RA患者。将该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方案为: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10mg/次,饭后服,每周1次),美洛昔康片(7.5mg/次,饭后服,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熏洗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A的中医症候积分(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晨僵、关节屈伸不利、关节作冷等)、DAS28评分、CDAI评分和SDAI评分、安全性指标等指标的变化,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及程度等,评价自拟方熏洗疗法联合西药治疗R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结果:(1)疾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方面,自拟方熏洗疗法治疗RA寒湿痹阻证(90%)明显高于对照组者(73%),且治疗组的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晨僵,以及关节屈伸不利、关节作冷等的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积分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疾病活动度(DAS28、CDAI、SDAI评分):两组治疗后3项评分均较同组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显着优于对照组的相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水平(CRP、RF、ES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3项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熏洗疗法治疗RA寒湿痹阻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减轻实验室指标水平,降低疾病的活动度,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侯月[7](2021)在《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及呼吸科病房,符合西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毒热闭肺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黛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后1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评分,进行总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炎症指标变化。对比治疗前、治疗后4周免疫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后3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支气管黏膜改变,需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在治疗后10天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的变化。观察两组肺内外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情况。结果:入组患儿性别方面,女童发病比率较男童升高。87例患儿中,其中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在热退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儿病变累及肺叶情况发现,主要病变肺叶以右下肺居多,其次是左下肺、左上肺、右上肺。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均为100%。在主症评分中,两组治疗前后在减轻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啰音减少以及胸部影像学片影吸收方面,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在啰音减少以及片影吸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在减轻咳嗽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较好。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主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次症评分中,两组在改善咽喉肿痛、鼻孔干燥、面色红赤、烦躁、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次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在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方面,疗效显着。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于次症的改善,主要在便秘方面。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CRP、ESR、LDH、SF、WBC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CRP、ESR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组间比较中,两组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DH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后1周,两组LDH的下降水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F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仅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两组WBC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试验组在治疗后2周对于D-二聚体的下降作用,要优于单纯西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的3个节点相互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周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其余2个节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方面,体液免疫中,治疗前IgA、IgG水平偏低,IgM水平升高,治疗后IgA、IgG的水平升高,而IgM则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gA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IgA、IgG、IgM、IgE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细胞免疫中,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CD4+T、CD4+/CD8+较治疗前均有上升,CD8+T有所下降,其中CD4+T、CD4+/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后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T 水平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CD4+T、CD8+T、CD4+/CD8+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因子方面,急性期IL-6、IL-10水平大部分正常或升高,而IL-2、IL-4、TNF-α、γ干扰素大多数正常或偏低。纤维支气管镜方面,87例患儿中,两组量化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前,量化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肺不张、为主。在肺外并发症方面,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方面,两组87例SMPP患儿,共随访12周,31例患儿(试验组8例、对照组23例)肺内病变未完全吸收。试验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为30.2%,试验组在肺内病变吸收以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毒热闭肺证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解毒清热宣肺法联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在改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吸收、胸部影像学片影方面效果明显。对于次症的改变,以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方面为主。在实验室指标中,对于LDH以及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方面,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肺炎的吸收。在免疫功能方面,加用银黛汤加减治疗SMPP,可以通过改善CD4+T的功能来减轻免疫功能紊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炎症的吸收。银黛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还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气道黏膜情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张影[8](2020)在《安徽产石菖蒲中挥发油成分的GC-MS研究及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石菖蒲(拉丁学名:Acorus Schott),属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一般在秋季和冬季采挖。本品香味浓郁、性温味辛,理气、散风、开窍、豁痰、活血,兼具有化湿散结,补益肝肾的效果。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石菖蒲中的主要药理成分是其挥发油中的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这两种活性成分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均有作用。比如:降低血脂、抗肠痉挛、疏通脾胃、镇惊止痫、益智健脑、保护神经元等作用。本课题选择安徽不同产区的石菖蒲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对四个产地的石菖蒲根茎中的挥发油进行测定,通过与标准图谱库进行比对,发现挥发油中包含β-细辛醚,γ-细辛醚,α-细辛醚,甲基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反式甲基异丁香酚等25种共同的化学成分,并通过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测定,求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发现β-细辛醚、α-细辛醚占挥发油总量的90%以上,为主要活性成分。采用GC-MS法对石菖蒲挥发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含量进行考察。通过对分流比,升温速率,温度范围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分流比5:1、升温速率5℃·min-1、温度范围97~260℃的气质条件下,各分析物的峰形和分离效果良好,且分析时间较短。通过峰面积对浓度作线性回归方程,发现β-细辛醚在线性范围515~5312ng·m-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α-细辛醚在54~620n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对两种成分的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现性试验及回收率试验进行考察,发现该法有很好的可行性。本实验对石菖蒲中挥发油的三种不同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顶空进样法进行比较。水蒸气蒸馏法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进行了考察,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9h,加水量7倍,浸泡时间1h;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萃取温度、压力、粒度进行了考察,得出10目筛、30MPa、45℃为最佳工艺;顶空进样法主要对样品瓶温度、平衡时间进行了考察,确定样品瓶温度100℃,平衡时间30min。比较后发现水蒸气蒸馏法是目前较优的提取方法。利用GC-MS法对30批次安徽产地的石菖蒲中的挥发油进行相对含量的测定,经过筛选得出主要有效成分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相对含量限度的拟定条件。初设定石菖蒲中β-细辛醚的相对含量控制在61%~75%以内,且相对含量占比应超过50.0%;α-细辛醚范围限度的控制设定在3.7%~16.8%之间;六个特征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应超过70.0%。通过对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和搅拌时间三因素,选择不同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发现比例为1:8、搅拌1.5h、35℃为最佳包合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对石菖蒲中挥发油进行包合后考察其有效成分及相对含量是否发生改变,经比对发现包合前后挥发油中的主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本课题研究发现,运用GC-MS法测定石菖蒲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含量是合理、可行的,利用该法建立安徽产石菖蒲中挥发油成分质量的初步评价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朱坤,申毅锋,甘文吉,罗世峰,李兰,尤耀东[9](202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方用药规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发布的诊疗方案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2月1日—2020年5月1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防治方案,通过文献筛选整理,删除重复过高的方剂,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对使用药物种类、归经以及选药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不同方案的中医治疗区别,以及各省的中药参与救治率。结果纳入各省27份诊疗方案,198味药物,核心药物"杏仁、石膏、麻黄、甘草、茯苓、黄芩、草果、陈皮、藿香、白术、连翘、厚朴、槟榔、陈皮、半夏、苍术",最常见功效为清热解毒、清热泻火,归经以肺、胃为主,最佳常用配伍药物为麻黄与杏仁。结论辨证以湿为核心,病位以肺为主,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为主,药物使用针对性较强。
倪萍,杨勤军,杨程,张星星,韩明向,李泽庚[10](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用药规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组方规律,为临床制定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发作期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779首方药,涉及药物259味,其中常见证型为热性哮喘证,常用药物40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稍多;归经主要归肺、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6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10个。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方药以化痰平喘、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息风解痉、祛瘀通络为主。用药性味体现了苦温、苦寒燥湿化痰,辛温宣肺祛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的思想。
二、麻黄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麻黄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麻黄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筛选 |
1.2 心力衰竭相关靶点筛选 |
1.3 麻黄干预心力衰竭潜在作用靶点筛选及PPI网络构建 |
1.4 麻黄干预心力衰竭潜在作用靶点的GO生物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
1.5 麻黄有效成分-心力衰竭靶点-通路的网络图构建 |
2 结果 |
2.1 麻黄有效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 |
2.2 麻黄与心力衰竭之间PPI网络构建 |
2.3 麻黄与心力衰竭共同靶点GO及KEGG的富集分析 |
2.4 麻黄有效成分-心力衰竭靶点-通路的网络图构建 |
3 讨论 |
(2)温性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病毒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流感病毒中药 |
1.1 桂枝 |
1.2 羌活 |
1.3 苍术 |
1.4 莪术 |
2 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药 |
2.1 麻黄 |
2.2 肉桂 |
2.3 甘草 |
3 抗腺病毒中药 |
3.1 黄芪 |
3.2 广藿香 |
4 抗冠状病毒中药 |
4.1 单味中药抗冠状病毒 |
4.1.1 麻黄 |
4.1.2 金毛狗脊 |
4.1.3 甘草 |
4.1.4 荆芥 |
4.1.5 辛夷 |
4.1.6 细辛 |
4.2 中药临床抗冠状病毒感染的应用 |
4.2.1 藿香正气散 |
4.2.2 麻杏薏甘汤 |
4.2.3 达原饮 |
4.2.4 人参败毒散 |
4.2.5 清肺排毒汤 |
5 温热性抗病毒中药的特殊用法 |
(3)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中医证候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心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 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指标 |
2.5 数据处理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症状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分析 |
3.4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4.2 中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 |
4.3 心阳虚是抑郁症的病机关键 |
4.4 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组方依据及药味分析 |
4.5 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结果分析 |
5 问题和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抑郁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对小鼠的影响及苦甘颗粒的干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综述 |
一、中医药防治流感研究进展 |
二、流感相关因子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一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苦甘颗粒干预甲型流感的研究 |
目的 |
方法 |
1 甲型流感相关基因获取 |
2 苦甘颗粒药物有效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
3 苦甘颗粒干预甲型流感交集靶点获取 |
4 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网络构建 |
5 功能富集分析 |
结果 |
1 甲型流感相关基因 |
2 苦甘颗粒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 |
3 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 |
4 药物调控网络 |
5 PPI蛋白互作网络 |
6 GO富集分析 |
7 KEGG富集分析 |
研究二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干预机制 |
目的 |
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流感病毒及药物 |
3 主要试剂 |
4 主要仪器 |
方法 |
1 制备药物 |
1.1 苦甘颗粒制剂 |
1.2 达菲制剂 |
2 动物分组 |
3 病毒感染小鼠模型 |
4 灌胃给药 |
5 称量体重 |
6 测量血糖 |
6.1 校正血糖仪 |
6.2 检测血糖 |
7 取材 |
7.1 收集血样(血清) |
7.2 取肺组织 |
8 称量肺重与计算肺指数 |
9 制备10%小鼠肺组织匀浆 |
10 观察小鼠肺组织E染色病理切片 |
11 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小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12 采用ELISA技术检测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1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小鼠的一般状态 |
2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体重的影响 |
3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体重差值的影响 |
4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影响 |
5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糖值的影响 |
5.1 血糖仪校正结果 |
5.2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糖值的影响 |
6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病理的影响 |
7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IL-6和VEGF-A水平的影响 |
7.1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IL-6水平的影响 |
7.2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VEGF-A水平的影响 |
8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IL-6、IL-17、TNF-α水平的影响 |
8.1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IL-6水平的影响 |
8.2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IL-17水平的影响 |
8.3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TNF-α水平的影响 |
9 体重、体重差值、血糖值与肺指数的相关性 |
10 血清IL-6、VEGF-A与肺指数的相关性 |
11 肺组织IL-6、IL-17、TNF-α水平与肺指数的相关性 |
讨论 |
1 苦甘颗粒干预流感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2 苦甘颗粒的组方依据和方义讨论 |
3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对小鼠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血糖值的影响 |
4 苦甘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干预特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自拟方熏洗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伦理学要求 |
2 研究方案 |
2.1 治疗方法 |
2.2 评价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比较 |
3.5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3.6 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RA现代医学认识 |
4.2 RA中医认识 |
4.3 导师对RA诊疗经验介绍 |
4.4 自拟熏洗方治疗RA寒湿痹阻证 |
5 临床结果分析 |
5.1 纳入病例完成情况 |
5.2 临床总有效率方面 |
5.3 中医症候积分方面 |
5.4 疾病活动度方面 |
5.5 实验室指标方面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DAS28评分 |
附录2 |
附录3 中医症候积分 |
附录4 《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西医诊治现状 |
参考文献 |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认识及研宄现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筛选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疗效评价 |
6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分析 |
2 临床疗效比较 |
3 炎症指标比较 |
4 D-二聚体水平比较 |
5 免疫指标比较 |
6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改变比较 |
7 肺内外并发症情况 |
讨论分析 |
1 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SMPP毒热闭肺证立题依据 |
2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1 疗效评价积分量表 |
2 SMPP毒热闭肺证病例收集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安徽产石菖蒲中挥发油成分的GC-MS研究及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ation) |
第一章 前言 |
1 石菖蒲概述 |
1.1 石菖蒲挥发油成分 |
1.1.1 苯丙素类 |
1.1.2 单萜类 |
1.1.3 倍半萜类 |
1.1.4 其他组分 |
1.1.5 小结 |
1.2 石菖蒲挥发油的药理作用 |
1.2.1 保护心血管系统 |
1.2.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
1.2.3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
1.2.4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1.2.5 其他作用 |
1.3 石菖蒲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
1.3.1 药典收载情况 |
1.3.2 质量标准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石菖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提取挥发油 |
2.2.2 气相色谱条件 |
2.2.3 质谱条件 |
2.2.4 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GC-MS法测定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含量 |
3.1 实验仪器与试药 |
3.1.1 实验仪器 |
3.1.2 试药与药材 |
3.2 测定石菖蒲挥发油中苯丙素类成分的含量 |
3.2.1 对照品性质 |
3.2.2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
3.2.3 溶液的制备 |
3.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2.5 精密度试验 |
3.2.6 稳定性试验 |
3.2.7 重现性试验 |
3.2.8 回收率试验 |
3.2.9 样品含量测定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石菖蒲中挥发性成分的GC-MS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仪器设备 |
4.1.2 实验药材 |
4.2 方法与结果 |
4.2.1 提取挥发油成分 |
4.2.2 GC-MS分析条件 |
4.2.3 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建立石菖蒲挥发油质量控制研究 |
5.1 仪器与试药 |
5.1.1 仪器与试药 |
5.1.2 实验药材 |
5.1.3 样品的制备 |
5.2 方法与结果 |
5.2.1 色谱条件 |
5.2.2 样品分析 |
5.3 数据分析 |
5.4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 |
5.4.1 β-细辛醚限度设定 |
5.4.2 α-细辛醚限度设定 |
5.4.3 质量评价标准 |
5.5 讨论 |
第六章 石菖蒲中挥发油包合工艺的优选 |
6.1 试验仪器与材料 |
6.2 方法与结果 |
6.2.1 挥发油的提取及条件筛选 |
6.2.2 石菖蒲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 |
6.2.3 最佳包合工艺的优选 |
6.2.4 比较包合前后挥发油性质 |
6.3 结果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GC-MS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方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 筛选方法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数据采集及分析方法 |
1.3 数据标准化 |
2 结果 |
2.1 COVID-19的中医常见证型 |
2.2 病程与用药频次 |
2.3 用药频次分析 |
2.4 药物功效统计 |
2.5 药对配伍 |
2.6 地区与用药 |
2.7 中药四气五味分析 |
2.8 药物归经分析 |
2.9 聚类分析 |
2.10 复杂网络 |
3 讨论 |
3.1 中医认识 |
3.2 COVID-19的辨证 |
3.3 中医治疗用药特点分析 |
3.4 地区人群与用药因地制宜 |
4 结语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资料整理 |
1.4.1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4.2 方药数据规范化 |
1.5 数据分析与挖掘 |
1.5.1 频次统计分析 |
1.5.2 关联规则分析 |
1.5.3 系统聚类分析 |
2 结果 |
2.1 频数统计 |
2.1.1 证型频次分布 |
2.1.2 高频药物频次分布 |
2.1.3 药物种类分布及常用药物 |
2.1.4 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布 |
2.2 关联规则分布 |
2.3 系统聚类分析 |
3 讨论 |
四、麻黄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麻黄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J]. 张垚,杨继,宋嘉懿,高晟玮,张秋月,王保和,赵英强. 药物评价研究, 2021
- [2]温性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病毒研究进展[J]. 曹旭晴,李继安,杨秀红. 亚太传统医药, 2021(10)
- [3]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中医证候特征分析[D]. 赖建敏.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心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D]. 张克艺.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对小鼠的影响及苦甘颗粒的干预特征研究[D]. 杨莉莉.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6]自拟方熏洗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观察[D]. 黄清惠.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 侯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安徽产石菖蒲中挥发油成分的GC-MS研究及质量评价[D]. 张影.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治疗方用药规律分析[J]. 朱坤,申毅锋,甘文吉,罗世峰,李兰,尤耀东. 辽宁中医杂志, 2021(06)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用药规律分析[J]. 倪萍,杨勤军,杨程,张星星,韩明向,李泽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