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压电场对毛乌素沙地两种优势植物抗旱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芦莹[1](2018)在《裙带菜优良品系选育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获得高产的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群体,从30个日本原种(DL 1-19,LS 1-11)和10个大连本地种(DLYS 1-5,LSYS 1-5)中进行优良个体选育后,对优选的DL8、DL13、DL18、DLYS1优良个体进行了优良个体杂交优势的研究,同时应用高压静电场激励配子体的方法对DL18优良个体进行了种质改良实验,对处理后的配子体进行培养、采苗、育苗、海区暂养、栽培及F1代配子体的rbcL、rbcL-rbc S间隔区及部分rbc S基因(rbcL-sp-S)序列分析的研究。优良个体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40个群体大致分为以下7类:(1)大个体型:体长>2.8m,重量>1.5kg,如DL8、DL18、DL13;(2)短茎型:茎长<10cm,如DL1、DL4、DL5、DL12、DL15、DL16、DL19、LS1、LS3、LS9、LS10、LS11、DLYS1、DLYS3、LSYS1;(3)长茎型:茎长>30cm,如DL2、DL6、DL14、DL17、DLYS2、DLYS4、LSYS4;(4)大孢子叶型:孢子叶长>30cm,如DL3、DL10、LS4;(5)早熟型:藻体老化严重,体长<2.0m,如LS6、LS7、LS8、DLYS5、LSYS3;(6)一般特征型:藻体无明显突出特征,如DL7、DL9、DL11、LS2、LS5、LSYS2、LSYS5;在大个体型中DL8、DL18、DL13群体藻体的体长、重量、体宽、茎长、孢子叶长分别在2.852.93m、1.511.65kg、45.450.9cm、11.523.5cm、21.226.7cm之间,表现出优良的经济性状。优良个体杂种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与对照组雌雄配子体的成熟率、成熟卵的受精率及受精卵的萌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优势种杂交中,DL18♀×DL13♂、DL13♀×DL18♂、DL13♀×DL13♂、DL18♀×DL18♂各组合藻体的平均长度和重量分别为2.5±0.3m和1.6±0.4kg、2.4±0.3m和1.5±0.2kg、2.1±0.5m和1.3±0.4kg、2.2±0.3m和1.2±0.2kg,杂交组孢子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P<0.05);在优势种与当地种杂交中,DL8♀×DLYS1♂、DL8♂×DLYS1♀、DL8♀×DL8♂、DLYS1♀×DLYS1♂各组合藻体的平均长度和重量分别为2.0±0.3m和1.4±0.2kg、1.9±0.3m和1.3±0.4kg、2.1±0.5m和1.5±0.4kg、1.7±0.3m和1.1±0.4kg,杂交组孢子体的生长明显快于当地种DLYS1自交组,略慢于DL8优势种自交组。高压静电场处理结果表明:在3.36.0k V/cm、210min范围内,随着电场强度、处理时间的增加,配子体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但均在93%以上;处理组与对照组雌雄配子体的成熟率、成熟卵的受精率及受精卵的萌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处理组配子体的特定生长率及幼孢子体的生长与对照组的均差异显着(P<0.05),在5.3k V/cm下,配子体生长最快,幼孢子体长度最大;随着孢子体的生长,处理组藻体的生长优势越来越明显,在4月份其长度和重量达到最大值,平均在2.42.8m和1.62.0kg之间,其中在5.3 k V/cm处理下藻体的平均长度、重量最大,分别为2.8±0.5m、2.0±0.3kg,对照组的藻体平均长度、重量为2.2±0.3m、1.2±0.2kg;rbcL-sp-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长度超过2100bp,处理组与对照组的A+T平均含量为64.22%,均高于G+C的含量;处理组碱基置换明显增多,同时也出现碱基缺失、插入情况;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处理组F1代配子体与对照组F1代配子体的遗传距离逐渐增大,从0.0024增至0.0057,对照组F1代配子体与F2代配子体的遗传距离为0.0033。
王香[2](2018)在《多效唑(PP333)对羊柴生理及生长状况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羊柴为试材,观测由不同浓度多效唑(PP333)溶液处理的羊柴种子的萌发特性指标和羊柴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指标,研究PP333处理对羊柴生长及生理状况的影响,进而筛选出PP333浓度与蘸根时间最优处理组合,为科学修复沙区植被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随PP333溶液浓度的增加,当PP333溶液浓度为100mg·L-1时,羊柴种子的发芽数最多;累积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达到最大。(2)经不同蘸根时间处理羊柴幼苗的株高、一级分枝数的大小顺序为0>0.5>1.5>1>2,不同PP333溶液浓度处理羊柴幼苗的株高、一级分枝数为200mg·L-1时最大;不同蘸根时间处理羊柴幼苗的基径、二级分枝数为0.5h最大;不同PP333溶液浓度处理羊柴幼苗的基径大小顺序为50>100>CK>200>150;不同PP333溶液浓度处理羊柴幼苗的二级分枝数大小顺序为200>100>CK>50>150。(3)经不同蘸根时间处理羊柴幼苗的Pn、Tr、Gs、Ci和WUE为0.5h最大;不同PP333浓度处理羊柴幼苗的Pn、Tr、Gs、Ci的大小顺序为50>100>150>200>CK;不同PP333浓度处理羊柴幼苗的WUE的大小顺序为100>50>200>150>CK。(4)经不同蘸根时间处理羊柴幼苗的qN大小顺序为0>2>1.5>1>0.5,不同PP333浓度处理羊柴幼苗的qN的大小顺序为CK>200>150>50>100;不同蘸根时间处理羊柴幼苗的qP、ETR、ΦPSⅡ、Fv/Fm为0.5时均最大;不同PP333浓度处理羊柴幼苗的qP、ETR、ΦPSⅡ、Fv/Fm为100mg·L-1时最大。(5)不同蘸根时间处理羊柴幼苗的POD、SOD、CAT、Chla、Chlb、Chlt的大小顺序为0.5>1>1.5>2>0,不同PP333浓度处理羊柴幼苗的POD、SOD、CAT、Chla、Chlb、Chlt的大小顺序为100>50>150>200>CK;不同蘸根时间处理羊柴幼苗的Pro、MDA和Chla/Chlb为2h时最大;不同PP333浓度处理羊柴幼苗的Pro、MDA和Chla/Chlb为200mg·L-1时最大。(6)经主成分综合评价,最有适于羊柴生长发育的组合处理为蘸根时间0.5h,PP333溶液浓度为50mg·L-1150mg·L-1。
李伟[3](2017)在《电场处理糜子种子对其萌发期和苗期抗旱性的影响及时效性》文中研究说明用不同电场条件(电场频率为4~6kHz,电场强度为2~5kV/cm,处理时间为5min和l0min)对糜子种子进行处理后,采用浓度为16%的聚乙二醇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实验测定糜子萌发期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和根干重等,筛选显着提高糜子种子抗旱性的电场处理条件;利用筛选所得电场条件处理糜子种子,测定干旱胁迫下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指标,分析电场处理条件对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用筛选出的电场条件处理糜子种子后,分别在当天,贮存7天,14天和21天进行萌发实验,测定干旱胁迫下糜子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探究电场对糜子影响的时效性。本实验测定不同电场频率,不同电场强度及不同处理时间对植物生长影响的规律,旨在找出显着提高植物抗旱性的电场条件,为电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与自然对照组比较,干旱胁迫使糜子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及胚芽长均降低,下降幅度分别为17.84%、65.58%及67.41%,胚根干重与胚芽干重则显着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34.63%与23.25%;电场处理糜子种子,可降低干旱胁迫对发芽率、胚根长及胚芽长的不利影响,使得胚根干重和胚芽干重整体保持上升趋势,胚根干重和胚芽干重增长幅度最高可达58.45%和44.02%。电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糜子幼苗的株高、根长、根鲜重与根干重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它们相对干旱胁迫对照组的增长率分别为25.33%、37.73%、217.19%和158.54%。实验还发现,电场处理糜子种子的生物效应存在时效性,糜子种子经电场处理后,贮存不同时间,糜子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产生不同变化,随着贮存时间的推移,电场处理糜子种子产生的影响逐渐消失。
李瑞云[4](2016)在《高压电场诱变大肠杆菌K12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实验以野生型大肠杆菌(E. coli)K12 W3110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静电场(HVEF)和高压变频电场(HVFEF)进行处理,并分别设两组对照:自然对照组(CKl)和干燥对照组(CK2)。通过考察菌体的存活率、突变率以及形态损伤,研究大肠杆菌K12 W3110损伤的初步效应;选取具有显着突变率的处理条件(HVEF:4kV/cm* 2min:HVFEF:4kHz* 4kV/cm* 6min)筛选突变子,绘制大肠杆菌lacI基因的突变谱,研究高压电场诱发lacI基因突变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HVEF处理:通过电镜观察,发现HVEF作用下E.coli细胞膜破损并伴随细胞内容物的溢出,说明HVEF可有效破坏细胞的膜结构;通过对电场处理样品中核酸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发现在同一场强不同处理时间作用下,核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均呈振荡型,说明HVEF可调控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且说明在HVEF的作用下大肠杆菌自身可能具有损伤修复功能。在4kV/cm* 2min的处理条件下突变率达最高,为(13.73±1.99)*10-6。(2)HVFEF处理:在4kHz* 4kV/cm* 6min的处理条件下突变率最高,为(17.96±1.43)*10-6,分别是自发突变率(1.20*10-6)的14.97倍和干燥对照组(2.51*10-6)的7.16倍,说明HVFEF是一种损伤低,诱变效果显着的诱变剂。分别绘制出lacI基因的突变谱,并与其它诱变因子诱变该基因的突变谱进行比较,研究发现,HVEF和HVFEF可能是通过诱导大肠杆菌SOS反应而产生突变;且HVEF和HVFEF的间接作用也可能是导致细胞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
王文星[5](2016)在《高压电场处理柠条种子对幼苗生长抗旱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文中研究指明采用对发芽率有显着提高的电场条件Ea(电场强度为E= 2kv/cm,电场频率为f= 15kHz,处理时间T= 5min)和显着抑制的电场条件Eb(电场强度为E=4kv/cm,电场频率为f= 13kHz,处理时间T15min)处理柠条种子,通过测定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柠条种子的萌发指标,以及幼苗幼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的含量,实验研究不同电场条件处理对柠条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场条件处理柠条种子在干旱胁迫下对其幼苗幼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的含量影响不相同。与对照组相比,Ea电场处理的柠条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10.1%,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2.7%,脯氨酸提高1.1%,叶绿素a增加34.3%,叶绿素b减少了9.2%;Eb电场处理的柠条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12.3%,可溶性糖含量降低32.6%,脯氨酸减少7.4%,叶绿素a减少10.4%,叶绿素b增加了8.6%。实验说明,电场条件Ea处理柠条种子具有增强种子萌发期和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耐受性的作用,电场条件Eb处理柠条种子则降低柠条种子的抗旱能力。表明恰当的电场处理柠条种子可以提高柠条种子的抗旱能力,这在柠条种植生产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也对电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一步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资料。
王淑妍,郭九峰,刘晓婷,苑号坤,李亚娇,那日[6](2015)在《静电场的植物生物效应研究概述》文中认为为研究静电场促进植物的生长的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静电场对植物的生物效应,主要包括高压静电场对植物种子发芽特性、幼苗生长特性及其时效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基因表达和果疏品质保鲜等的影响。研究表明静电场对植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结果为高压静电在农业上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今后的研究方向应为各学科如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等相互结合而形成新的研究方法。
胡建芳[7](2015)在《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压电场处理种子,具有操作简单、低耗高效、投资小、无污染等特点,适宜的高压电场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活力。本项研究中,高粱种子的萌发试验在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培试验室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在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生理生化试验室进行,大田试验在棉花研究所农场进行。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利用高压静电发生装置处理高粱种子(晋杂122),通过主成分分析把种子7项发芽指标简化为综合指标Z,建立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的二因素综合指标的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筛选出高压电场的优化处理区间;利用完全随机设计,在优化区间内处理高粱种子,测定其萌发期间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并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及机制,选取最佳优化条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最佳优化条件下处理高粱种子,进行大田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苗期高粱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光合特性,揭示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对苗期生长生理效应的影响,结论如下:1、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电场强度100-800kV/m、处理时间5-60min范围内处理高粱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中,除T4、T6的发芽率和T5鲜重略低于对照外,其余均高于对照。利用主成分分析把7项发芽指标简化成发芽综合指标Z,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发芽综合指标Z的数学模型:Y=2.36600+0.64096X1+0.56077X2-2.61613X12-0.76112X22-1.08750X1X2。对模型的主因素效应解析表明,试验中的二因素对高粱种子发芽综合指标的影响效应顺序为电场强度>处理时间,且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其影响都有临界效应;对模型的二因素耦合效应解析表明,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高粱种子发芽综合指标的影响有阈值效应,造成阈值效应的原因是不同的高压电场剂量下,生物体会表现出促进、抑制或无应答的响应机制,同时,二因素耦合效应还表明二因素对高粱种子发芽综合指标影响呈现显着(P<0.05)的负交互效应,二者具有互相替代和互相消减的作用。经模型解析,能够满足高粱种子发芽综合指标≥-0.1723的优化方案为:电场强度400-600 kV/m,处理时间20-55min。2、种子萌发期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能减轻膜系统的损伤程度,提高保护酶系活性和α-淀粉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内源GA含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除CAT外,其它生理指标间均有显着相关性,且电导率、内源ABA与其它指标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主成分分析中,第一、第二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07%,基本反映了所有指标的相关信息;对第一、第二主成分分析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生理指标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得分排序为:CK<T9<T8<T7<T1<T6<T3<T2<T4<T5,各处理的得分都高于对照,其中T5各项生理指标对萌发活力贡献最大,其次为T4、T2。3、苗期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T1(,500kV/m×40min)、T2(500kV/m×30min)、T3(400 kV/m×40min)处理条件下,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和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的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均高于对照,T1效果明显,其影响顺序依次为T1>T2>T3。叶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其区组间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不显着;而各生理生化指标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对高粱苗期叶片光合特性进行分析,发现高压电场处理后的高粱苗期叶片在各时段内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高于对照,而胞间C02浓度(Ci)均低于对照。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数值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2浓度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经高压电场处理后气孔导度的增加可能是提高净光合速率的重要原因。
马静[8](2015)在《电处理对南方4种针叶树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种子电处理是利用低频电流或高压静电场激化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内部酶活性,从而催动种子萌发。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电处理对多种作物和草本植物种子具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电处理后均能提高种子产量或抗性。但有关电处理对乔木树种种子的研究较少。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amassonian)、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 taeda)是我国南方人工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的特点,目前有关这些树种种子特性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缺乏有关电处理对这些树种种子特性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关低频电流或高压静电场对木本植物种子是否具有同样的功效还不很清楚,因此很有必要开展电处理对这些树种种子特性方面的影响研究。有鉴于此,本论文以南方4种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主设计的低频电流发生装置和匀强电场发生装置,设计不同电流强度和处理时间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处理试验,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分别测定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并分析发芽种子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比较不同低频电流强度和处理时间下4种树种种子萌发情况,探讨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下4种树种种子萌发差异,并结合种子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电场对4种树种种子萌发机理的影响,为筛选不同树种种子发芽的最佳处理条件和降低育苗成本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低频电流强度和处理时间对4种树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有显着影响。种子发芽势的影响尤为明显,与对照相比,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提高最大的处理条件分别为 A=60μA、T=5min;A=300μA、T=1min;A=240μA、T=1min;A=240μA、T=1min。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最大的处理条件分别为A=60μA、T=1min;A=120μA、T=1min;A=120μA,T=5min;A=240μA,T=1min。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发芽指数比对照提高最大的处理条件分别为A=120μA、T=5min;A=300μA、T=1min;A=240μA、T=1min;A=240μA、T=5min。(2)对4种树种种子施加不同电场强度处理后的种子萌发表现为:4种树种种子均存在电场阈值,过高的电场强度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当施加适宜的电场强度后,在.定的时间范围内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发芽势比对照提高最大的处理条件分别为 E=5kV/cm、T=5min;E=4kV/cm、T=10min;E=4kV/cm、T=10min,E=5kV/cm、T=10min;E=5kV/cm、T=10min。对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最大的处理条件分别为E=2kV/cm、T=15min;E=4kV/cm、T=10min;E=4kV/cm、T=15min,E=5kV/cm、T=1min;E=5kV/cm、T=5min。对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发芽指数比对照提高最大的处理条件分别为E=3kV/cm、T=1min;E=3kV/cm、T=5min;E=4kV/cm、T=5min;E=5kV/cm、T=10min。(3)对4种树种种子施加适宜低频电流强度处理后,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的SOD、POD、CAT活性比对照均有提高,但湿地松种子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未达显着水平。而处理后杉木、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MDA含量均比对照低,而马尾松种子MDA含量比对照略高。(4)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施加适宜电场强度处理后,杉木、马尾松和湿地松种子SOD、P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而火炬松种子SOD、POD活性比对照提高,CAT活性比对照低。电场处理后杉木、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MDA含量均比对照提高,而马尾松种子MDA含量显着增加。
陈建中,胡建芳,杜慧玲,王玉国[9](2015)在《番茄高压静电场处理的生物效应研究》文中认为从高压静电场的产生及其生物效应特点出发,综述了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概述了静电场处理应用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概况,力求为利用高压静电场新技术促进番茄增产增效提供借鉴和指导。
胡燕飞[10](2014)在《电场处理柠条种子对干旱胁迫下幼叶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电场处理种子的生物效应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但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电场处理种子的生物效应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在前期电场对植物种子抗旱性影响的研究基础上,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从植物DNA转录水平,寻求电场处理植物种子宏观生物效应的微观机制。以柠条锦鸡儿种子为研究对象,幼苗幼叶为材料,提取其幼叶总RNA作为模板,用3种锚定引物和26种随机引物组合进行DDRT-PCR,经变性PAGE凝胶电泳和硝酸银染色,共得到41条显着差异条带,片段长度为200-750bp。随后对这些差异条带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验证,得到3条阳性差异片段,它们的长度分别为534bp、308bp、472bp。通过GenBank利用BLAST对3个差异片段序列进行比对,得到了它们可能转录翻译后的同源蛋白,并对他们的功能以及对柠条的生长产生的影响做了分析。
二、高压电场对毛乌素沙地两种优势植物抗旱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电场对毛乌素沙地两种优势植物抗旱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裙带菜优良品系选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裙带菜概况 |
1.1.1 裙带菜的分类地位及分布 |
1.1.2 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 |
1.1.3 生活史及繁殖 |
1.1.4 营养成分 |
1.2 裙带菜的人工育苗 |
1.2.1 半人工育苗 |
1.2.2 全人工育苗 |
1.2.3 配子体育苗 |
1.2.4 细胞工程育苗技术 |
1.3 裙带菜的遗传育种 |
1.3.1 选择育种 |
1.3.2 杂交育种 |
1.3.3 多倍体育种 |
1.4 海藻的分子标记技术 |
1.4.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RFLP) |
1.4.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RAPD) |
1.4.3 微卫星标记(SSR) |
1.4.4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AFLP) |
1.4.5 DNA条形码 |
1.5 高压静电场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
1.5.1 高压静电场概况 |
1.5.2 高压静电场对植物生物学效应的机理研究 |
第二章 裙带菜优良群体选育研究 |
引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种藻采集及游孢子放散 |
2.1.3 配子体培养 |
2.1.4 配子体采苗及育苗 |
2.1.5 幼苗海区暂养 |
2.1.6 海区栽培 |
2.1.7 性状评价方法 |
2.1.9 数据统计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裙带菜优良个体杂交优势的研究 |
引言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配子体采苗及育苗 |
3.1.3 幼苗海区暂养 |
3.1.4 海区栽培 |
3.1.5 数据统计 |
3.2 结果 |
3.2.1 各组合裙带菜配子体的成熟率 |
3.2.2 各组合室内常温幼苗培育结果 |
3.2.3 各组合裙带菜海上栽培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高压静电场激励配子体的生物效应研究 |
引言 |
4.1 裙带菜高压静电场处理实验 |
4.1.1 实验材料 |
4.1.2 高压静电处理装置 |
4.1.3 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配子体存活率的影响 |
4.1.4 不同电场强度对配子体的特定生长率、成熟率、受精率的影响 |
4.1.5 配子体采苗及育苗 |
4.1.6 海区暂养及栽培 |
4.1.7 F_1代配子采集、培养及F_2配子体获得 |
4.1.8 rbcL-sp-S基因序列分析 |
4.1.9 数据统计分析 |
4.2 结果 |
4.2.1 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DL18群体配子体存活率的影响 |
4.2.2 高压静电场对配子体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
4.2.3 高压静电场对配子体的成熟率、受精率、萌发率的影响 |
4.2.4 高压静电场对F_1代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 |
4.2.5 海区栽培结果 |
4.2.6 rbcL-sp-S序列分析 |
4.3 讨论 |
4.3.1 高压静电场对裙带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
4.3.2 rbcL-sp-S基因序列分析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多效唑(PP333)对羊柴生理及生长状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现状 |
1.2.2 羊柴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3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与地貌 |
2.1.3 气候与水文 |
2.1.4 土壤与植被 |
2.2 供试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3.1 PP_(333)浓度对羊柴种子萌发特性试验设计 |
2.3.2 PP_(333)浓度与蘸根时间交互对羊柴幼苗试验设计 |
2.4 测量方法 |
2.4.1 萌发指标测定 |
2.4.2 生长指标测定 |
2.4.3 生理指标测定 |
2.5 数据处理 |
3 PP_(333)浓度对羊柴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 对羊柴种子日发芽率的影响 |
3.2 对羊柴种子累积发芽率的影响 |
3.3 对羊柴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3.4 对羊柴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4 PP_(333)浓度与蘸根时间交互对羊柴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4.1 对羊柴幼苗株高的影响 |
4.2 对羊柴幼苗基径的影响 |
4.3 对羊柴幼苗分枝数的影响 |
5 PP_(333)浓度与蘸根时间交互对羊柴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5.1 对羊柴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5.1.1 对羊柴幼苗Pn日动态的影响 |
5.1.2 对羊柴幼苗Tr日动态的影响 |
5.1.3 对羊柴幼苗Gs的影响 |
5.1.4 对羊柴幼苗Ci的影响 |
5.1.5 对羊柴幼苗WUE日动态的影响 |
5.2 对羊柴幼苗叶绿荧光参数的影响 |
5.2.1 对羊柴幼苗qN的影响 |
5.2.2 对羊柴幼苗qP的影响 |
5.2.3 对羊柴幼苗ETR的影响 |
5.2.4 对羊柴幼苗ΦPSⅡ的影响 |
5.2.5 对羊柴幼苗Fv/Fm的影响 |
5.3 对羊柴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5.3.1 对羊柴幼苗POD含量的影响 |
5.3.2 对羊柴幼苗SOD含量的影响 |
5.3.3 对羊柴幼苗CAT含量的影响 |
5.4 对羊柴幼苗应激性指标的影响 |
5.4.1 对羊柴幼苗Pro含量的影响 |
5.4.2 对羊柴幼苗MDA含量的影响 |
5.5 对羊柴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5.5.1 对羊柴幼苗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5.5.2 对羊柴幼苗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 |
5.5.3 对羊柴幼苗叶绿素总含量的影响 |
5.5.4 对羊柴幼苗叶a/叶b含量的影响 |
5.6 对羊柴幼苗主成分分析 |
6 结论与讨论 |
6.1 讨论 |
6.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电场处理糜子种子对其萌发期和苗期抗旱性的影响及时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电场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 |
1.1.1 宏观生物效应的研究 |
1.1.2 生物效应微观机理的研究 |
1.2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及抗旱性研究 |
1.2.1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 |
1.2.2 抗旱性鉴定指标鉴选与利用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不同电场处理条件对糜子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糜子种子萌发期测定项目和方法 |
2.2.2 数据处理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1 电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糜子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2.3.2 电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糜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3.3 电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糜子胚芽长度的影响 |
2.3.4 电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糜子胚根长度的影响 |
2.3.5 电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糜子胚芽质量的影响 |
2.3.6 电场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糜子胚根质量的影响 |
2.3.7 电场处理对糜子芽期抗旱性影响的综合评价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电场处理对糜子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药品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药品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株高、根长、根鲜重与根干重的测定 |
3.2.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3.2.3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3.2.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3.2.5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
3.2.6 MDA(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电场处理对幼苗株高、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的影响 |
3.3.2 电场处理对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3.3 电场处理对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3.3.4 电场处理对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3.5 电场处理对幼苗SOD活力的影响 |
3.3.6 电场处理对幼苗MDA含量的影响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电场处理对糜子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影响的时效性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后续工作思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4)高压电场诱变大肠杆菌K12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电场生物效应的研究 |
1.1.1 电场对生物体的宏观生物效应 |
1.1.2 电场生物效应微观机理的研究 |
1.2 lacI突变筛选体系的原理 |
1.2.1 lac操纵子的组成与调控 |
1.2.2 lacI突变子筛选方法 |
1.3 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高压静电场诱变大肠杆菌K12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菌种 |
2.2.2 培养基 |
2.2.3 高压静电场实验设备 |
2.2.4 主要实验仪器 |
2.2.5 样品准备 |
2.2.6 样品电场处理 |
2.2.7 存活率和突变率的统计 |
2.2.8 透射电镜负染色观察 |
2.2.9 扫描电镜观察 |
2.2.10 核酸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2.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12 突变子的筛选和鉴定 |
2.2.13 PCR扩增突变子lacI基因 |
2.2.14 测序、序列比对及结果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大肠杆菌存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 |
2.3.2 电镜观察 |
2.3.3 高压静电场处理致细胞内溶物的溢出分析 |
2.3.4 突变子DNA提取、PCR |
2.3.5 测序结果及分析 |
2.4 讨论 |
第三章 高压变频电场诱变大肠杆菌K12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菌种 |
3.2.2 培养基 |
3.2.3 高压变频电场实验设备 |
3.2.4 实验仪器 |
3.2.5 样品准备 |
3.2.6 样品电场处理 |
3.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8 突变子的筛选和鉴定 |
3.2.9 PCR扩增突变子lacI基因 |
3.2.10 测序、序列比对及结果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高压变频电场处理对大肠杆菌存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 |
3.3.2 突变子DNA提取、PCR |
3.3.3 测序结果及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高压静电场 |
4.2 高压变频电场 |
4.3 讨论 |
4.4 后续工作思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高压电场处理柠条种子对幼苗生长抗旱性的影响及其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电场作用于植物的研究进展 |
1.1.1 电场对植物种子和幼苗的影响 |
1.1.2 电场对植物作用的机理研究与分析 |
1.2 干旱胁迫对植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电场作用对柠条幼苗生长抗旱性研究的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 |
2.2.1 电场装置 |
2.2.2 仪器设备 |
2.3 实验试剂和药品 |
2.3.1 实验药品 |
2.3.2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4 实验方法 |
2.4.1 柠条种子最适干旱胁迫条件筛选 |
2.4.2 电场处理柠条种子干旱胁迫条件下萌发指标的测定 |
2.4.3 电场处理柠条种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幼苗培育及部分生长指标测定 |
2.4.4 柠条幼叶可溶性蛋白质的提取与测定 |
2.4.5 柠条幼叶可溶性糖的提取与测定 |
2.4.6 柠条幼叶脯氨酸的提取与测定 |
2.4.7 柠条幼叶叶绿素的提取与测定 |
2.4.8 标准曲线的制作 |
2.5 数据处理方法 |
2.5.1 生长指标的分析 |
2.5.2 生理指标结果计算方法 |
2.5.3 幼苗指标的分析 |
第三章 电场作用对柠条幼苗生长抗旱性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干旱胁迫PEG浓度最适条件结果 |
3.2 电场作用对干旱胁迫下柠条种子萌发的影响 |
3.3 对幼苗形态指标影响的结果分析 |
3.4 电场对幼苗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结果分析 |
3.5 幼苗各指标描述统计 |
3.6 幼苗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结果 |
4.2 结论 |
4.3 讨论 |
第五章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静电场的植物生物效应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静电场对植物种子特性的生物学效应 |
1.1静电场对种子萌发期表观特性的影响 |
1.2静电处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及时效性 |
1.3静电场对植物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形成和生长的影响 |
2静电场对植物基因表达的影响 |
3静电场对果疏品质保鲜的影响 |
4讨论和展望 |
(7)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 高粱生物学特性及地理分布 |
1.1 高粱生物学特性 |
1.2 高粱地理分布 |
2 我国高粱的起源和栽培历史 |
2.1 高粱的起源 |
2.2 高粱的栽培历史 |
3 国内外高粱生产现状 |
3.1 国外高粱生产现状 |
3.2 国内高粱生产现状 |
3.3 国内高粱的种植分布 |
4 山西省高粱的生产现状 |
4.1 山西高粱的分布情况 |
4.2 山西高粱的产量与播种概况 |
5 电场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 |
5.1 电场生物效应特点 |
5.2 影响电场处理的因素 |
5.3 电场对动物的影响 |
5.4 电场对微生物的影响 |
5.5 电场对植物的影响 |
5.6 电场对植物生物学效应的机理研究 |
6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6.1 研究意义 |
6.2 研究主要内容 |
6.3 研究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高压电场处理条件优化筛选 |
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4 高粱种子萌发指标的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
3.2 高压电场处理条件的优化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优化条件筛选 |
5 小结 |
5.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
5.2 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的生物学效应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4 高粱种子萌发期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电导率的影响 |
3.2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3.3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3.4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3.5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3.6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3.7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SP)的影响 |
3.8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3.9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生理生化效应综合分析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电导率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4.3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4.4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4.5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6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4.7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各项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5 小结 |
5.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电导率的影响 |
5.2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5.3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5.4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脯氨酸含量的的影响 |
5.5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5.6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5.7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各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的生物学效应 |
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试验设计 |
1.4 高粱种子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叶绿素、N含量的影响 |
3.2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3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影响 |
3.4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3.5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3.6 高压电场对高粱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叶绿素、N含量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4.3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4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4.5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4.6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影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1 结论与创新点 |
1.1 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萌发条件优化筛选 |
1.2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效应的影响 |
1.3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
1.4 创新之处 |
2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2.1 存在问题 |
2.2 研究展望 |
ABSTRACT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论文发表情况 |
(8)电处理对南方4种针叶树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 种子电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
1.1.1 电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
1.1.2 电处理对种子抗性的影响 |
1.2 电处理对种子生理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
1.2.1 电处理对种子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1.2.2 电处理对种子细胞膜电位和细胞分裂的影响 |
1.2.3 电处理促进种子代谢和营养元素的吸收 |
1.2.4 电处理对种子酶活性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2.1 低频电流装置 |
2.2.2 高压静电场装置 |
2.3 测定方法 |
2.3.1 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测定方法 |
2.3.2 4种针叶树种种子酶活性和MDA含量的测定方法 |
2.3.2.1 超氧化氢歧化茧SOD活性 |
2.3.2.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2.3.2.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
2.3.2.4 丙二醛MDA含量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电处理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 |
3.1.1 低频电流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3.1.1.1 低频电流对杉木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3.1.1.2 低频电流对马尾松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3.1.1.3 低频电流对湿地松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3.1.1.4 低频电流对火炬松种子发芽势影响 |
3.1.2 低频电流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1.2.1 低频电流对杉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1.2.2 低频电流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1.2.3 低频电流对湿地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1.2.4 低频电流对火炬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1.3 低频电流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3.1.3.1 低频电流对杉木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3.1.3.2 低频电流对马尾松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3.1.3.3 低频电流对湿地松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3.1.3.4 低频电流对火炬松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3.1.4 高压静电场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3.1.4.1 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杉木种子发芽势的比较 |
3.1.4.2 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马尾松种子发芽势的比较 |
3.1.4.3 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湿地松种子发芽势的比较 |
3.1.4.4 不同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火炬松种子发芽势的比较 |
3.1.5 高压静电场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1.5.1 高压静电场对杉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1.5.2 高压静电场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1.5.3 高压静电场对湿地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1.5.4 高压静电场对火炬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3.1.6 高压静电场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3.1.6.1 高压静电场对杉木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3.1.6.2 高压静电场对马尾松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3.1.6.3 高压静电场对湿地松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3.1.6.4 高压静电场对火炬松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3.2 电处理对4种针叶树种种子几种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
3.2.1 电处理对不同树种种子超氧化氢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3.2.1.1 低频电流对不同树种种子SOD活性的影响 |
3.2.1.2 高压静电场对不同树种种子SOD活性的影响 |
3.2.2 电处理对不同树种种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3.2.2.1 低频电流对不同树种种子POD活性的影响 |
3.2.2.2 高压静电场对不同树种种子POD活性的的影响 |
3.2.3 电处理对不同树种种子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3.2.3.1 低频电流对不同树种种子CAT活性的影响 |
3.2.3.2 高压静电场对不同树种种子CAT活性的影响 |
3.2.4 电处理对不同树种种子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3.2.4.1 低频电流对不同树种种子MDA含量的影响 |
3.2.4.2 高压静电场对不同树种种子MDA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电流强度和处理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4.2 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番茄高压静电场处理的生物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压静电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
1.1 高压静电场的产生 |
1.2 高压静电场生物效应特点 |
1.3 高压静电场在物理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
1.4 高压静电场作用机理研究 |
2 番茄电场处理生物效应研究概况 |
2.1 利用电场处理使番茄保鲜和易于贮藏 |
2.2 利用电场技术选种 ,促 进番茄种子发芽 、苗期生长和增产 |
2.3 利用电场技术开展杀菌方面的研究 |
3 小结 |
(10)电场处理柠条种子对干旱胁迫下幼叶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电场对植物影响的研究现状 |
1.1.1 电场影响植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2 电场对植物作用机理的认识 |
1.2 mRNA差异显示技术 |
1.2.1 DDRT-PCR的技术原理 |
1.2.2 mRNA差异显示技术优点和不足 |
1.2.3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1.3 实验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仪器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引物 |
2.1.3 实验试剂 |
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柠条幼叶的RNA提取 |
2.3.2 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
2.3.3 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的第二链的合成与扩增 |
2.3.4 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及银染 |
2.3.5 差异条带的回收 |
2.3.6 回收条带的二次扩增检测及纯化 |
2.3.7 差异条带的克隆 |
2.3.8 差异条带真假阳性鉴定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柠条幼叶总RNA的提取结果 |
3.2 逆转录实验的检验结果 |
3.3 mRNA差异条带的回收结果 |
3.3.1 PAGE胶分离差异片段结果 |
3.3.2 差异片段的二次扩增检验结果 |
3.4 重组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
3.4.1 蓝白斑筛选 |
3.4.2 RT-PCR假阳性鉴定 |
3.5 阳性片段的测序及序列分析 |
3.5.1 阳性片段的测序结果 |
3.5.2 阳性片段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差异片段的功能 |
4.2 结论 |
4.3 后续工作思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高压电场对毛乌素沙地两种优势植物抗旱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裙带菜优良品系选育的研究[D]. 芦莹. 大连海洋大学, 2018(03)
- [2]多效唑(PP333)对羊柴生理及生长状况的影响[D]. 王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3]电场处理糜子种子对其萌发期和苗期抗旱性的影响及时效性[D]. 李伟. 内蒙古大学, 2017(01)
- [4]高压电场诱变大肠杆菌K12的研究[D]. 李瑞云. 内蒙古大学, 2016(02)
- [5]高压电场处理柠条种子对幼苗生长抗旱性的影响及其机理[D]. 王文星. 内蒙古大学, 2016(02)
- [6]静电场的植物生物效应研究概述[J]. 王淑妍,郭九峰,刘晓婷,苑号坤,李亚娇,那日.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5)
- [7]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 胡建芳. 山西农业大学, 2015(07)
- [8]电处理对南方4种针叶树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D]. 马静.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1)
- [9]番茄高压静电场处理的生物效应研究[J]. 陈建中,胡建芳,杜慧玲,王玉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1)
- [10]电场处理柠条种子对干旱胁迫下幼叶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D]. 胡燕飞. 内蒙古大学,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