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后康复(二)(论文文献综述)
庞晓峰[1](2013)在《功能性训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对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采用不同康复方案康复过程中,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期揭示功能性训练在膝关节康复方面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将52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组、渐进式肌力训练组和功能性康复组。分别予以不同的康复干预方案。在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通过功能性动作分析、核心稳定性评估、膝关节的活动度(ROM)、膝关节的稳定性等康复指标,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重建术后患者进行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恢复的评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与术前各组之间相比测试结果差异明显(P<0.01)。术后各组关节活动度(ROM)、关节肌肉力量(SM)、Lysholm评分、星形平衡分析(SEBT)、功能性动作分析(FMS)等指标结果显着高于术前。而KT2000、大腿围度(TC)、单次跳跃距离(SHD)、三次连续跳跃距离(TRHD)、单足站立时间(SST)、核心稳定性(CST)的测试结果低于术前各组(P<0.05)。三组之间相比,功能性康复训练组在ROM、SM、Lysholm评分、SEBT、FMS值等指标上显着高于渐进式肌力训练组和传统康复组,KT2000、TC、SHD、TRHD、SST、CST测试结果低于渐进式肌力训练组和传统康复组。(P<0.05)。FMS、CST、SEBT测试显示,所有患者术前测试表现出明显的动作代偿、CST评分为二级。经过康复训练后,功能性康复训练组的左右侧比较均衡,12个月时CST评分达到三级水平,18个月时运动基本没有代偿情况。渐进式肌力训练组和传统康复组代偿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仍旧比较明显。术后功能性康复训练组与渐进式肌力训练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传统康复组以及手术前相比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功能性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患肢多种能力,特别是运动能力。2.功能性测试简便、科学。实践证明,按照测试结果设计的康复训练方案可靠、有效。中、远期疗效突出。3.定期评估和测试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郭宏钰[2](2009)在《康复训练对优秀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神经肌肉功能改善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膝关节手术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功能问题,集中表现在关节活动度减小、屈伸肌肌肉力量下降、膝关节本体感觉缺失、平衡性和协调性下降、稳定性下降和反应速度变慢等方面,经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深入运动实践,从膝关节术后功能的角度出发,探讨康复训练对优秀运动员ACL重建术后膝关节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队膝关节ACL重建术后的优秀运动员六例,通过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始于术后4-6周。选取术后第6周和术后第12周进行两次测试,分别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MRS下肢测试、KAT平衡测试和BIODEX等速测试,对测试结果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六周的康复训练,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单位体重峰力矩、总功和伸肌平均功率表现为非常显着性增加(p<0.01),患侧峰力矩和4s最大力量表现为显着性增加(p<0.05);健侧单位体重峰力矩和伸肌峰力矩表现为显着性增加(p<0.05),反应时间和单足静态平衡得分显着性减少(p<0.05);屈伸肌比趋向于“目标值”,两侧4s最大力量相差的百分比下降,双足静态平衡得分显着性降低(p<0.05),动态平衡得分对应下降,协调能力、本体感觉、反应能力的其他指标都有改善,但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康复训练前后,队员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显着增加;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本体感觉和反应能力有所增加,但未达到统计学的显着性。2)单足站立的平衡能力与同侧下肢的等长力量和离心收缩时的协调能力相关性较高。3)在无痛原则指导下,康复训练对ACL重建后的膝关节产生了较好的康复效果,本套康复方案适用于ACL重建后的优秀运动员。建议:我国运动员返队训练后应加强肌耐力和腘绳肌肌力训练,进一步训练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张羽飞,王大正,王福生,王立德,张卫国[3](2006)在《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结“瓶颈”式固定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早期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腱结“瓶颈”式固定方法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4月~2005年6月对13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多股腘绳肌腱结“瓶颈”式固定方法进行重建,术后随访7个月以上,并通过关节屈伸活动度、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7~26个月,平均13.4个月。术后>6个月时随访,无一例膝关节伸直受限,屈膝>140°11例,屈膝120°1例,屈膝100°1例。后抽屉试验:Ⅰ度11例,Ⅱ度2例;Lachman,征≤Ⅰ度阳性11例,Ⅱ度2例。Lysholm评分为(90.47±4.13)分,较术前(78.82±2.46)分有明显改善(t=2.416,P=0.029)。IKDC评级:A级6例,B级5例,C级1例。结论采用腘绳肌腱结“瓶颈”式固定方法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组织相容性好,损伤小,降低了手术费用,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
谢小梅,张小梅,吴萍[4](2004)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功能锻炼》文中指出 我科自2000年12月~2002年11月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1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人。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资料
江海燕,于法景,王亮[5](2003)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后康复(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后康复(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后康复(二)(论文提纲范文)
(1)功能性训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康复训练对优秀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神经肌肉功能改善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 |
2.2 膝关节损伤机理 |
2.2.1 膝关节损伤的解剖学因素 |
2.2.2 膝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因素 |
2.3 膝关节损伤后的病理 |
2.3.1 软组织损伤后的病理概述 |
2.3.2 韧带损伤后的病理 |
2.3.3 半月板损伤后的病理 |
2.4 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 |
2.4.1 膝关节康复的常用方法 |
2.4.2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 |
2.4.3 膝关节侧副韧带重建后的康复 |
2.4.4 膝关节半月板手术后的康复 |
2.5 膝关节损伤后的康复评定 |
2.5.1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
2.5.2 肌肉力量的评定 |
2.5.3 本体感觉的评定 |
2.5.4 平衡能力的评定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功能测评 |
3.2.2 康复训练 |
3.2.3 数理统计 |
4 结果 |
4.1 关节活动度 |
4.2 手法检查 |
4.3 肌肉力量 |
4.3.1 峰力矩 |
4.3.2 单位体重峰力矩 |
4.3.3 总功 |
4.3.4 屈伸肌比 |
4.3.5 平均功率 |
4.3.6 疲劳指数 |
4.3.7 4s等长力量 |
4.4 平衡能力 |
4.5 协调能力 |
4.6 本体感觉 |
4.7反应能力 |
4.8 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关节活动度 |
5.2 肌肉力量 |
5.2.1 最大力量和相对力量 |
5.2.2 爆发力 |
5.2.3 肌耐力 |
5.2.4 屈伸肌比 |
5.3 平衡能力 |
5.4 协调能力 |
5.5 本体感觉 |
5.6 反应能力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结“瓶颈”式固定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早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手术方法(图1) |
三、术后处理 |
结果 |
讨论 |
(5)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后康复(二)(论文提纲范文)
4 四股绳肌腱重建ACL的保守康复方案 |
4.1 术后即刻~术后3周: |
4.2 术后4~5周: |
4.3 术后6~12周: |
4.4 术后3~12个月: |
4.5 恢复至损伤前运动水平的指标: |
5 四股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十字韧带后的激进康复方案 |
5.1 术后即刻~术后2周: |
5.2 术后3~6周: |
5.3 术后6~12周: |
5.4 术后8~12周: |
5.5 术后3个月以后: |
5.6 恢复术前体育活动的评价指标: |
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后康复(二)(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性训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D]. 庞晓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2]康复训练对优秀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神经肌肉功能改善的效果[D]. 郭宏钰. 北京体育大学, 2009(10)
- [3]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结“瓶颈”式固定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早期疗效[J]. 张羽飞,王大正,王福生,王立德,张卫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12)
- [4]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功能锻炼[J]. 谢小梅,张小梅,吴萍. 新疆中医药, 2004(03)
- [5]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后康复(二)[J]. 江海燕,于法景,王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3(01)
标签:前交叉韧带论文; 韧带损伤论文;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论文; 韧带论文; 膝关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