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和人造光对人类日常和季节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阳光和人造光对人类日常和季节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一、日光和人工光对人的每日及季节变换的影响研究进展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关杨,严永红[1](2019)在《改善学生亚健康的教室环境动态照明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重视缓解节律紊乱与心理压力的光照干预研究,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光照影响生理、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学习环境健康照明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行为模式研究动向,总结了教室环境动态照明的研究进展。

刘玉凤[2](2019)在《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身养生是亘古不衰的话题,如今在全民健身、体医结合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健身养生文化依然焕发着它的无限魅力与生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根据“顺时养生”的中医养生理论,经查阅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问题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且很多研究发现了现代科学中的人体生物节律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但关于传统体育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本研究试图探究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间存在的关系,旨在将传统健身养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以期能够促进人们科学合理地利用我国传统体育进行健身养生。本文依据“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开展时间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存在着年、季节、月、节气、日等时间节律。通过对现代科学与传统中医学中关于人体生物节律的理论梳理,发现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一)大多数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同步,分别表现在两者季节节律、节气节律、月节律与日节律的同步;(二)依附节庆的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不同步,它主要的目的是对文化的承载;(三)有时间节律的练习传统健身养生体育有助于调适人体生物节律,主要表现在: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结合光照调适人体生物节律,以及通过调节人体睡眠来调适人体生物节律两方面;(四)人体生物节律对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有制约作用。根据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间存在的关系,建议依托天人合一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依据不同的人体生物节律进行择时、顺时的开展我国传统体育活动,以取得更好的健身养生功效。

周子琪[3](2019)在《基于视觉心理学的病房照明模块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各界对医疗空间照明重视度的提高,视觉心理学也被应用于照明设计的综合研究中。本文结合视觉心理学的理论,在针对于病房照明环境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房模块化照明,以使用者的需求对应照明模块,目的在于探索出一套能够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的新的照明设计理念,提出新的观点,为医院照明设计提供新的思路,能够打破传统病房照明设计,为病房照明的设计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以病房空间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大量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视觉心理学理论应用到病房照明设计中,并通过分析视觉心理学与病房照明的关系以及病房照明系统内影响视觉心理的因素,结合病房内医生、病人、家属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归纳出模块化照明设计的特点,将病房空间分为三个模块,通过对光环境的拆分来协调好各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以照明模块叠加病房内受众群体在病房内主要活动行为下的视觉心理需求,运用软件模拟对灯具的选择、照度与眩光、光色与色温、照明方式等要素进行分析与验证,得出每个模块下合适的参考值,最终设定虚拟病房空间来进行三个照明模块的测算、对比分析。本文结合视觉心理学理论进行照明数据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模块化照明的参考值,最终达到对模块化照明设计方式的多方面把握,并总结视觉心理学下的病房模块化照明设计要素。希望通过个人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及解决的若干问题,为病房模块化照明设计有效途径的探索及同类项目研究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有益的参考。

刘骁[4](2017)在《湿热地区绿色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生态环境与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与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是我国新型城市化,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要问题。选择集人才、科研、技术于一身的绿色大学校园作为研究的对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绝大部分高校资源消耗偏大、能耗水平偏高、环境负面影响显着、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有待改善;同时,绿色大学校园建设中出现了绿色技术堆砌,标准过于笼统,只重形式不讲效果等急待深化和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空间维度上分别针对规划、建筑与景观三个层面,时间维度上注重新建校园与既有校园的差异性,对夏热冬暖地区(岭南地区)及新加坡绿色大学校园现状及设计策略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可以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进而可用于解决夏热冬暖地区(岭南地区)绿色校园建设实践中的问题,提升绿色校园设计成果的环境性能,充分发挥绿色大学校园具有的人才培养和微气候调节作用,凸显其在全社会范围内具有的示范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引领特征。本文从建筑师积极参与的角度,以“两观三性”设计理论、建筑创作系统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筑气候学及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基础,建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设计理论框架,确立绿色校园设计概念,对夏热冬暖地区(岭南地区)及新加坡绿色校园建设的原则、模式与内容、步骤,以及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做出总结。基于湿热地区绿色校园设计理论和夏热冬暖地区(岭南地区)及新加坡的绿色校园建设现状的系统统计分析,注重新建校园与既有校园的差异性,从规划、建筑与景观三个设计层面,建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设计理论和设计策略,系统性地整合成湿热地区绿色校园设计方法,并通过方法指导下的新校园建设及老校园改造更新的绿色校园建设实践的应用反馈,来验证和逐步完善理论。第一章绪论是对研究的总体概括,第二章是对湿热地区绿色校园的建设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地区的比较分析。第三章总结了湿热地区绿色校园设计的理论基础。以整体设计的方法论为指导,将整体设计理念引入绿色大学校园设计。基于绿色校园整体设计的基本特点,提出绿色校园整体设计应当努力创建融合“绿色”与“人文”,汇聚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校园。建立协同整体的设计视角,从设计内容的整体性、设计程序的整体性与设计策略的整体性等方面建构规划、建筑、景观多层面整合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整体设计理论。第四章以“整体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从土地空间布局、能源系统、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统、绿色交通系统、景观生态系统、历史风貌、物理环境、绿色建筑系统和智慧校园十方面,建构系统性的绿色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方法。第五章以“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为基础,整合地域文化的展示、时代精神的彰显、绿色技术的应用等各设计要素,建构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策略。针对湿热地区的大学校园建筑,以“校园建筑环境性能”作为重点指标,结合岭南传统建筑经验、既有建筑改造需求、校园建筑类型特点、湿热地区气候特点等方面,进行设计策略的逻辑构建;从现行设计分工和习惯出发,按照设计团队专业划分进行逻辑组织,并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良好衔接。从建筑师积极参与、设计团队多专业协同的角度,以建筑师可控或者可影响的因素来指导设计实践,从建筑空间布局、遮阳隔热、通风与空调、采光照明、基地保水与非传统水源、立体绿化、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Green BIM应用、智慧绿色建筑11个方面进行设计策略综合。第六章以“两观三性”的设计理念为指导,根据绿色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要素的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一方面建构了生态绿网、生态多样性设计、生态恢复、雨水适应性景观、校园朴门永续设计等基于自然生态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景观设计策略,另一方面建构了传承大学独特精神文化、延续和发展校园历史文脉、以人为本与体现校园场所精神、绿色校园文化与景观教育等基于人文生态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景观设计策略,最后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科技支撑形成一体化整合设计策略。第七章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和对后续相关研究的展望。

高帅[5](2014)在《基于自主调光的大学教室光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室光环境光生物安全性研究》(批准号51178483),在已建立的人工光综合模型基础上,研究动态光环境的优势;通过被试者自主调光方式对LED光源色温、光强度的取值范围进行拓展;研究影响人体自主调节偏好光源色温、光强度的因素;作为建立合理动态光环境及完善人工光综合模型的基础研究。论文在大量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教室光环境、光生物效应、动态光环境及健康照明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分析了教室照明的优缺点和教室照明要求的各种指标。最后确定了本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即通过主观偏好光环境调光方式,对人体偏好的光环境数据进行取样,再对光环境数据进行评价。本论文研究分两个部分,包含三个试验:第一部分为LED固定光环境与动态光环境下学生学习绩效对比实验;第二部分为LED光源下多样本主观偏好光环境调光实验;第三部分为LED光源下全天分时段主观偏好光环境调光实验,并采集情绪量表、KSS量表、注意力评价量表、生理指标等数据;最后基于主观偏好光环境数据的分析结果及量表、指标评价的研究结果为大学教室动态光环境的研究及人工光混合模型的研究提供合理化建议。固定光环境与动态光环境学习绩效对比部分:LED光源下,对比学生在固定与动态光环境下学习后体力、脑力、绩效指标,验证动态光环境的优势。自主调光实验部分:LED光源下,采集学生主观偏好的光环境数据。研究影响学生偏好色温、偏好照度选择的因素。探究色温、照度的筛选方法。量表评价部分:通过多种量表的评价,对学生主观偏好光环境的取值进行测评,观察情绪、困意、生理指标等对偏好光环境选择的影响。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在论文最后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综合分析学生偏好光环境选择与室外天然光环境、实验灯具限制、生理节律、性别差异及情绪、困意等因素的关系,论证建立动态光环境的重要性,为课题中完善人工光综合模型及天光—人工光混合动态光环境的建立提出合理建议。

朱瑛[6](2012)在《图书馆的光环境研究——探究图书馆中光环境对学习效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学习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手段。学习场所的照明设计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的质量,并且创造有益于交流、创作等行为的良好光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对图书馆中的光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索,以及阐述光环境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及图书馆中照明设计的基本规律。本文还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调研分析和软件测算以及该图书馆的虚拟改造设计作为对本文论点的支撑。

严永红,关杨,刘想德,刘炜[7](2010)在《教室荧光灯色温对学生学习效率和生理节律的影响》文中指出为了研究教室荧光灯色温对学生学习效率和生理节律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了3种典型色温T5荧光灯在不同照度水平下对受试人学习效率、视疲劳、脑疲劳的影响。实验采用安菲莫夫字母表和近点测定法对学习效率和视疲劳进行测试,用学习效率变化率作为特定光环境下出现的脑疲劳指标。结果表明,由于Cirtopic效应作用,中间色温荧光灯在恰当的时间长度内可对学生产生适量的良性刺激,对大脑起到"唤醒"或"放松"的作用,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缓解视/脑疲劳的效果;而高、低色温荧光灯的作用则相反;不同色温的荧光灯光源,其最佳照度值并不相同;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室照明中应避免的色温—照度组合。

严永红,关杨,王宁,张小康[8](2010)在《白炽灯下T5荧光灯视功效、识别率对比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比不同色温荧光灯光源作为背景光源,在视标光源统一为白炽灯的条件下受试人的视功效表现,以了解背景光源色温对受试人视功效的影响;寻找出在同等亮度、对比度条件下,可有效提高受试人识别率的背景光源,为教室照明光色选择提供实验参考。实验以"参考人"视功效曲线为基准,以受试人平均识别率高低为指标来判断光源光谱及色温的实际视功效表现。

黄海静[9](2010)在《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光生物效应的教室健康照明》(批准号50778182)的研究子课题,重点研究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以及基于此的教室照明中学生的视知觉心理感受、生理反应和视觉功效与光源光色、照明条件的关系,为教室照明中光生物效应作用的量化研究和合理的光源光色选择、照度标准值建议、照明节能研究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人眼视网膜上存在的第三类感光细胞——神经结细胞(ipRGCs)的研究发现,它通过对进入人眼的可见光辐射产生的生物性反应来控制人的生理节律、生物钟和人眼瞳孔大小,从而对人体的生理、心理健康等产生影响。光对人体的这种非视觉的生物性反应及作用称为Cirtopic(管理光非视觉效应的视觉,或光生物效应视觉),简称“光生物效应”。感知光的主体是人,教室照明的发展必需更多地以人为本,研究人的视知觉心理感受、生理反应和视觉功效等光生物效应作用,从而为学生提供视看容易,防止近视,既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又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室照明。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室视觉作业多变性、长时性和速效性的特点,指出教室照明必须满足视觉作业的易读性要求、视觉心理生理的健康要求、经济节能的绿色照明要求。通过大学教室照明现状调研和视觉环境主观评价分析看到,学生对教室照明中视知觉主观感受和光源光色影响都较为关注。光源光色与光生物效应息息相关,光生物效应具有特定的光谱、光色、光强度和瞳孔特性。从光生物效应出发,综合分析人的主观感知、生理反应、视觉功效和不同光色光源、照明水平下客观数据变化的关系,体现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策略。本文重点通过模拟教室照明条件的“教室照明瞳孔大小及识别时间测量系统”实验装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6500K)、中(4000K)、低(2700K)三种色温的荧光灯,利用眼动仪分析不同光色光源和背景亮度条件下,人眼瞳孔大小和识别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各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建立了光生物效应下教室照明的数学模型。并对视标大小及色对比对瞳孔变化、识别时间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同时,通过三种色温荧光灯的光谱分布测试比较,结果显示4000K和6500K荧光灯的光谱分布特点与人眼神经结细胞对短波波长光最敏感的光生物效应吻合,因而印证了中、高色温光源照明下瞳孔变化小,识别时间快的实验结论。本文在改造后的真实教室里,通过不同色温光源下的视觉作业绩效比较,研究教室照明中光源光色与视知觉功效的关系,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比较不同色温光源下视觉作业前后,人体血压、脉搏、心率等生理指数的变化,分析照明环境对视知觉生理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学生对光源光色的心理喜好和舒适感评价。通过视知觉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证实光源光色对人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效应作用。本文最后在教室照明的光生物效应理论研究、现状调研分析、实验测试研究基础上深化了应用性研究。在人对照明环境总体评价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比较分析,提出了适宜的光源光色和照度标准值的建议,以及基于光生物效应的教室照明设计理念。指出大学教室照明设计应真正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采用将学生的主观感知、定性评价与照明效果、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视觉心理感受、生理反应、学习效率(视觉功效)和照明节能的整体效果,才能设计出满足学生学习、健康和绿色照明要求的大学教室照明环境。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以人为本,从人的视知觉心理感受、生理反应和视觉功效等光生物效应出发,综合研究大学教室人工照明光源光色与学生视觉、身心健康、学习效率及照明节能的关系,首创了基于光生物效应的教室照明设计新理念。2)首创了采用瞳孔大小和识别时间变化来定量表示在教室照明水平条件下光生物效应的视觉效果。3)创造性提出光生物效应下教室人工照明的适宜的光源色温和合理的照度标准建议值及确定方法。

李耕陶[10](2009)在《基于用户体验的家庭照明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体验经济的大潮以及照明技术的飞跃式进步使当前的家庭照明发展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格局,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此时是改观对家庭照明旧有认识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照明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家庭照明的质量且难以激发用户对于优质照明的期望,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之下,一套重视用户本质需求,强调用户主观感受的设计方法成为了适应照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用户体验与家庭照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通过对体验以及体验设计详细的阐述来验证生活当中体验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家庭照明以及家庭照明设计的特征和现状的深入分析来提出家庭照明对于体验设计的迫切需求。在这一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强调用户体验的家庭照明设计方法,方法的具体内容将围绕用户研究,交互过程设计以及体验评价三个部分展开。最终,论文提出“用户协同设计,用户获得体验”的设计目标,以用户为中心展开新的设计方法的论述,结合原有的照明设计流程制定新的方法参考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来验证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本文的核心在于将体验的理念赋予家庭照明,并将体验设计的方法融会到家庭照明设计当中,这一过程将顺应未来照明发展的趋势,并为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新的参考。

二、日光和人工光对人的每日及季节变换的影响研究进展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光和人工光对人的每日及季节变换的影响研究进展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改善学生亚健康的教室环境动态照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光环境对亚健康的改善作用
2 研究进展
3 结合行为模式的动态照明研究
4 结束语

(2)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理论依据
        1.3.1 天人合一理论
        1.3.2 阴阳五行理论
        1.3.3 生物节律理论
2 文献综述
    2.1 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相关分类研究综述
    2.2 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研究综述
        2.2.1 关于体育与生物节律的研究综述
        2.2.2 传统健身养生体育时间节律的研究综述
    2.3 东西方人体生物节律的研究综述
        2.3.1 西方现代医学对人体生物节律的研究综述
        2.3.2 中医学对人体生物节律的研究综述
    2.4 相关概念界定
        2.4.1 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
        2.4.2 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
        2.4.3 人体生物节律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内容与分析
    4.1 人体生物节律
        4.1.1 人体年节律
        4.1.2 人体季节节律
        4.1.3 人体月节律
        4.1.4 人体节气节律
        4.1.5 人体日节律
    4.2 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
        4.2.1 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年节律
        4.2.2 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季节节律
        4.2.3 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月节律
        4.2.4 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节气节律
        4.2.5 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日节律
    4.3 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的关系
        4.3.1 大多数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同步
        4.3.2 依附节庆的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不同步
        4.3.3 有时间节律的练习传统健身养生体育有助于调适人体生物节律
        4.3.4 人体生物节律对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有制约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Abstract

(3)基于视觉心理学的病房照明模块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医疗空间照明受到高度重视
        1.1.2 照明市场的飞速发展
        1.1.3 照明产业模式转型的迫切需求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1.3.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1.4 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1.5 课题研究框架
第2章 视觉心理学在病房空间照明中的应用分析
    2.1 视觉心理学的定义
        2.1.1 视觉感知
        2.1.2 心理感受
    2.2 视觉心理学与病房照明的关系
    2.3 病房照明系统内影响视觉心理的因素
    2.4 病房照明设计中的视觉心理需求分析
第3章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病房模块化照明设计概述及分析
    3.1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病房模块化照明设计概述
    3.2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病房照明模块划分
    3.3 照明系统模块划分对病房照明设计的影响
    3.4 病房内模块化照明相关因素分析与验证
        3.4.1 模块化照明中灯具分析
        3.4.2 光的照度分析与眩光控制
        3.4.3 光色与色温的分析
        3.4.4 照明方式分析
        3.4.5 自然光引入的分析
第4章 基于视觉心理学的病房模块化照明设计应用
    4.1 病房照明的模块化设计构思
    4.2 国内医院住院病房照明现状问题
    4.3 病房照明模块化设计验证
        4.3.1 身体检查照明模块设计
        4.3.2 休息护理照明模块设计
        4.3.3 日常生活照明模块设计
        4.3.4 一般情况下三种照明模块效果对比
    4.4 病房照明模块化设计原则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4)湿热地区绿色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2.1 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与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问题
        1.2.2 创建绿色大学校园的紧迫性
        1.2.3 我国湿热地区(以岭南地区为例)绿色大学校园建设的问题
    1.3 研究对象
        1.3.1 绿色校园
        1.3.2 湿热地区范围
        1.3.3 夏热冬暖地区、岭南地区、新加坡与湿热气候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相关研究
        1.5.2 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领域的研究
        1.5.3 绿色校园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1.5.4 岭南地区大学校园设计的相关研究
        1.5.5 绿色建筑与绿色校园发展综述
    1.6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1.7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第二章 绿色校园现状分析
    2.1 中国绿色设计能力研究结果分析
    2.2 各地区使用的评价标准与研究范围界定
    2.3 基于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统计分析
        2.3.1 我国绿色建筑的总体发展情况
        2.3.2 高校绿色建筑发展情况
        2.3.3 中国《建筑学报》杂志登载情况统计
        2.3.4 代表高校:南方科技大学
    2.4 基于台湾绿建筑评价系统EEWH及绿色校园相关推动政策的统计
        2.4.1 中国台湾绿色建筑的发展与绿色建筑评估系统EEWH简介
        2.4.2 中国台湾大学绿色建筑发展情况统计分析
        2.4.3 EEWH统计结果与国家标准统计结果对比
        2.4.4 台湾《建筑师》杂志登载情况统计
        2.4.5 高校参与台湾“内政部”与“教育部”改造计划统计
        2.4.6 代表高校:台湾大学
    2.5 基于香港HK-BEAM / BEAM PLUS的统计
        2.5.1 BEAM PLUS简介与特点
        2.5.2 保证绿色建筑实施效果的措施
        2.5.3 统计结果
    2.6 基于新加坡“绿色标志”(GREEN MARK)的统计
        2.6.1“绿色标志”(GREEN MARK)特点
        2.6.2 数量与比例的比较
        2.6.3 以高等教育机构为单位的比较
        2.6.4 代表高校:南洋理工大学
        2.6.5 代表高校:新加坡国立大学
    2.7 各评价标准统计总表
    2.8 各地区高校的对比分析
        2.8.1 QS亚洲大学排名与高校绿色建筑数量排序
        2.8.2 平均指标分析
        2.8.3 相关性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整体设计
    3.1 绿色校园设计理论基础
        3.1.1 “两观三性”设计理论
        3.1.2 建筑创作系统论
        3.1.3 建筑气候学
        3.1.4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
        3.1.5 景观生态学理论
        3.1.6 绿色校园评价体系
    3.2 绿色校园规划、建筑、景观整体设计
        3.2.1 绿色校园整体设计的方法论
        3.2.2 绿色校园整体设计的基本特点
        3.2.3 设计内容的整体性
        3.2.4 设计程序的整体性
        3.2.5 设计策略的整体性
    3.3 案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湿热地区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4.1 绿色校园的规划设计
        4.1.1 专项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4.1.2 绿色校园规划设计组成要素
    4.2 绿色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4.2.1 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
        4.2.2 景观生态规划
        4.2.3 绿色交通规划
        4.2.4 水资源规划
        4.2.5 风貌维护规划
        4.2.6 物理环境规划
        4.2.7 绿色建筑规划
        4.2.8 能源系统规划
        4.2.9 固体废弃物规划
        4.2.10 智慧校园规划:“智慧”助力“绿色”
    4.3 案例分析
        4.3.1 【案例】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规划(2016年)
        4.3.2 【案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概念设计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湿热地区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策略
    5.1 校园建筑环境性能
    5.2 校园建筑类型特点
    5.3 校园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需求
    5.4 岭南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特色经验
        5.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5.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5.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4.5 室内环境质量
    5.5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策略
        5.5.1 建筑空间布局
        5.5.2 遮阳隔热
        5.5.3 建筑通风
        5.5.4 采光照明
        5.5.5 基地保水和非传统水源
        5.5.6 立体绿化
        5.5.7 绿色建材
        5.5.8 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
        5.5.9 Green BIM应用
        5.5.10 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
        5.5.11 智慧绿色建筑
    5.6 案例分析
        5.6.1 【案例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体育馆
        5.6.2 【案例二】华南理工大学31~34号楼教学楼群
        5.6.3 【案例三】澳门大学横琴岛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6.1 绿色大学校园景观概念及设计要素
    6.2 基于自然生态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6.2.1 绿地面积和位置——以形成生态绿网
        6.2.2 绿地的效益(质量)——生态多样性设计,兼顾CO2固定能力
        6.2.3 校园景观的生态恢复
        6.2.4 海绵校园的基石——雨水适应性景观
        6.2.5 校园朴门永续设计
    6.3 基于人文生态的湿热地区绿色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6.3.1 大学精神与历史文脉
        6.3.2 以人为本,体现校园场所精神
        6.3.3 绿色校园文化与景观教育功效
    6.4 校园景观一体化设计
        6.4.1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科技支撑整合设计策略
        6.4.2 案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台湾《建筑师》杂志刊登的高校EEWH绿色建筑
    台湾绿建筑奖高校获奖项目
    南洋理工大学“绿色标志”(GREEN MARK)绿色建筑目录
    新加坡国立大学“绿色标志”(GREEN MARK)绿色建筑
    新加坡其他高校代表性“绿色标志”(GREEN MARK)绿色建筑/绿色校园
    香港BEAM PLUS铂金级高校绿色建筑目录
    香港中文大学HK-BEAM/BEAM PLUS绿色建筑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于自主调光的大学教室光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对象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关于教室光环境的研究
        1.3.2 国内外关于光生物效应的研究
        1.3.3 国内关于外动态光环境的研究
        1.3.4 国内外关于健康照明的研究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5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LED 照明与教室照明设计相关理论研究及进展
    2.1 LED 照明的特点
        2.1.1 LED 应用于教室照明的优点
        2.1.2 LED 应用于教室照明的存在的问题
    2.2 教室照明的要求
        2.2.1 照明数量指标要求
        2.2.2 照明质量指标要求
        2.2.3 照明节能指标要求
    2.3 国内外关于光环境相关指标研究进展
        2.3.1 心理评价
        2.3.2 视功效
        2.3.3 疲劳—效率
        2.3.4 生理节律
3 LED 固定光环境与动态光环境下学生学习绩效对比实验
    3.1 实验概述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原理
        3.1.3 实验条件
        3.1.4 实验步骤
    3.2 结果分析及结论
    3.3 小结
4 LED 光源下多样本主观偏好光环境调光实验
    4.1 国外相关实验及研究成果
    4.2 实验概述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原理
        4.2.3 实验条件
        4.2.4 实验步骤
    4.3 研究方法
    4.4 数据统计处理
    4.5 结果分析及讨论
    4.6 小结
5 LED 光源下全天分时段主观偏好光环境调光实验
    5.1 实验概述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原理
        5.1.3 实验条件
        5.1.4 实验过程
    5.2 结果分析及讨论
    5.3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图书馆的光环境研究——探究图书馆中光环境对学习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光环境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2.1 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
    2.2 光环境对学习者生理的影响
    2.3 光环境对学习者心理的影响
    2.4 光环境对学习者行为的影响
3 图书馆光环境系统设计要素
    3.1 光源选择
    3.2 灯具选择
    3.3 照度标准
    3.4 计算机模拟设计工具
4 图书馆光环境的改造方案 (虚拟)
    4.1 改造对象与依据
    4.2 设计结果综述
        4.2.1 中庭的设计
        4.2.2 走廊
        4.2.3 三楼阅览室
    4.3 研究成果与总结
图片来源:
导师评语:
导师简介:

(7)教室荧光灯色温对学生学习效率和生理节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同色温环境下学生学习效率及视疲劳实验
    1.1 实验地点及时间
    1.2 实验对象
    1.3 测试方法
    1.4 实验方案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照度下学习效率、视疲劳与色温关系
    2.2 不同色温下各照度段学习效率、视疲劳对比
    2.3 脑疲劳程度对比分析
3 结论

(8)白炽灯下T5荧光灯视功效、识别率对比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实验一白炽灯——荧光灯视功效对比实验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对象
    2.3 实验条件
    2.4 视功效实验装置
    2.5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
    4.1 1′视标识别率比较
    4.2 2′视标识别率比较
    4.3 3′视标识别率比较
5 小结

(9)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对象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教室照明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3.2 光生物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教室照明与光生物效应研究基础
    2.1 引言
    2.2 教室照明特点、要求及标准
        2.2.1 教室视觉作业特点
        2.2.2 教室照明一般要求
        2.2.3 教室照明要素及标准
    2.3 光的生物效应及视知觉作用
        2.3.1 光的非视觉生物效应
        2.3.2 光生物效应的特性
        2.3.3 视知觉作用与生物效应
    2.4 大学教室照明现状及视觉环境主观评价调研
        2.4.1 大学教室照明现状统计及分析
        2.4.2 视觉环境主观评价调研及分析
    2.5 小结
3 基于光生物效应的大学教室照明研究
    3.1 光生物效应下教室照明研究
        3.1.1 教室照明的光生物效应研究内容
        3.1.2 光生物效应定量研究方法
    3.2 教室照明瞳孔大小及识别时间测量系统研究
        3.2.1 教室照明实验参数设定
        3.2.2 教室照明实验测量系统研究
        3.2.3 教室照明实验方法研究
    3.3 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教室照明综合模型
        3.3.1 用回归分析法处理实验数据
        3.3.2 瞳孔变化与背景亮度及光源色温的关系研究
        3.3.3 识别时间与背景亮度及光源色温的关系研究
        3.3.4 视标大小及色对比对瞳孔变化的影响研究
        3.3.5 视标大小及色对比对识别时间的影响研究
    3.4 光源光色与光谱分布研究
        3.4.1 三种色温荧光灯的光谱分布比较
        3.4.2 彩色视标为测试对象时相对光谱分布比较
    3.5 小结
4 大学教室不同光色照明环境下的视觉功效研究
    4.1 实验原理及目的
        4.1.1 视觉作业绩效实验
        4.1.2 生理指标测试实验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基础准备
        4.2.2 实验过程安排
    4.3 实验分析及结论
        4.3.1 光源光色与学习效率研究
        4.3.2 光源光色与生理反应研究
        4.3.3 光源光色与心理感受研究
    4.4 小结
5 光生物效应下教室照明设计理念研究
    5.1 教室照明节能研究
    5.2 教室照度值的合理建议
    5.3 适宜的教室光源光色选择
    5.4 基于光生物效应的教室照明设计理念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大学教室照明状况调查统计表
    B. 视觉环境主观评价问卷调查表
    C. 黑底白字和白底黑字视标、3 种色温荧光灯下瞳孔变化数据
    D. 黑底白字和白底黑字视标、3 种色温荧光灯下识别时间数据
    E. 黑底彩字视标、3 种色温荧光灯下瞳孔变化数据
    F. 黑底彩字视标、3 种色温荧光灯下识别时间数据
    G. 三种色温荧光灯下视觉作业绩效及生理反应实验
    H. 大学教室“光源选择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表
    I. 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用户体验的家庭照明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从体验到体验设计
        1.1.2 家庭照明的需求变化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体验设计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2.1 何谓体验设计
        2.1.1 体验
        2.1.2 用户体验
        2.1.3 体验式设计
    2.2 体验设计的目的
    2.3 体验设计的对象特征及表达途径
        2.3.1 体验式设计中的对象特征
        2.3.2 体验式设计的表达途径
    2.4 体验设计方法概述
第三章 家庭照明设计分析
    3.1 家庭照明概述
        3.1.1 家庭照明的构成
        3.1.2 家庭照明的功能
        3.1.3 家庭照明的评价标准
        3.1.4 家庭照明的体验要素探寻
    3.2 家庭照明设计的目标及其分类
        3.2.1 家庭照明设计的目标
        3.2.2 家庭照明设计的分类
    3.3 家庭照明设计的一般流程
    3.4 家庭照明设计的现状
        3.4.1 行业现状分析
        3.4.2 基于现状的调查
第四章 强调用户体验的家庭照明设计方法
    4.1 体验设计与家庭照明分析
        4.1.1 照明与体验
        4.1.2 基于体验的优秀照明案例分析
    4.2 设计目标及原则
        4.2.1 设计目标
        4.2.2 设计原则
    4.3 设计方法生成
        4.3.1 设计方法提取
        4.3.2 用户研究模型
        4.3.3 方法模型的建立
    4.4 设计流程
        4.4.1 用户需求导出
        4.4.2 交互过程设计
        4.4.3 用户体验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设计案例研究
    5.1 用户研究
        5.1.1 针对目标家庭用户的调研
        5.1.2 用户特征描述及需求定位
    5.2 设计实施
        5.2.1 角色与行为
        5.2.2 场景
        5.2.3 概念的实施
    5.3 设计验证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日光和人工光对人的每日及季节变换的影响研究进展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改善学生亚健康的教室环境动态照明研究进展[J]. 关杨,严永红. 照明工程学报, 2019(03)
  • [2]我国传统健身养生体育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物节律的关系研究[D]. 刘玉凤. 宁波大学, 2019(06)
  • [3]基于视觉心理学的病房照明模块化设计研究[D]. 周子琪.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4]湿热地区绿色大学校园整体设计策略研究[D]. 刘骁.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5]基于自主调光的大学教室光环境研究[D]. 高帅. 重庆大学, 2014(01)
  • [6]图书馆的光环境研究——探究图书馆中光环境对学习效率的影响[A]. 朱瑛. 时尚·创新·设计——第一届上海暨长三角设计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2
  • [7]教室荧光灯色温对学生学习效率和生理节律的影响[J]. 严永红,关杨,刘想德,刘炜.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0(04)
  • [8]白炽灯下T5荧光灯视功效、识别率对比实验研究[J]. 严永红,关杨,王宁,张小康. 照明工程学报, 2010(03)
  • [9]大学教室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研究[D]. 黄海静. 重庆大学, 2010(12)
  • [10]基于用户体验的家庭照明设计方法研究[D]. 李耕陶. 中南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阳光和人造光对人类日常和季节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