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精性肝损伤3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曹亦楠[1](2021)在《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特征及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1):对比分析中药和西药所致肝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学表现。研究(2):探讨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研究(1):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8月至2019年5月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且具有肝组织病理检查的住院患者615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应用中药或西药所致DILI患者403例。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服药情况、血清学指标、自身抗体及病理学特征等临床资料,比较中西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研究(2):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8月至2019年5月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liver failure,DILF)的住院患者221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7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病情有无好转分为好转组和未好转或死亡组,分析DILF患者好转组与未好转或死亡组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DI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1)结果1.1 403例DILI患者中,247例(61.3%)由中药(包括中草药和中成药)导致,其中单味中药以何首乌、三七和白鲜皮为主,分别占比5.3%、2.4%、2.0%。中成药以骨康胶囊(5/247,2.0%)、仙灵骨葆胶囊(4/247,1.6%)为主。西药所致肝损伤者156例(38.7%),排名前三位分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23.1%)、抗生素(14.7%)、降脂药(4.5%)。1.2中药组与西药组平均年龄均为47岁,且均以女性为主,中药组女性所占比例高于西药组,两组在年龄与性别构成比间比较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肝损伤类型方面,肝细胞损伤型266例,胆汁淤积型15例,混合型32例,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90例,分别占比66.0%、3.7%、7.9%、22.3%,两组在肝细胞损伤型和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根据肝脏损伤严重程度分为1级190例(47.1%)、2级62例(15.4)、3级及以上151例(37.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中药组 ALT 水平[420.4(192.1,783.6)vs326.8(107.1,633.6)]及AST水平[244.1(126.1,460.0)vs 180.4(90.2,408.5)]均高于西药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中药所致肝损伤患者肝酶升高相对明显。在自身抗体方面,至少有一个自身抗体阳性者201例(201/403,49.9%),中药组123例(123/247,49.8%),西药组78例(78/156,50.0%),以ANA阳性为主,两组在自身抗体阳性率、ANA阳性率及在不同ANA抗体类型分布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理学特征方面,两组在凋亡小体形成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间比较无差异(P>0.05)。1.3 247例HILI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为49.8%(123/247),比较自身抗体阳性组与自身抗体阴性组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发现肝细胞点灶状坏死、脂肪变及肝细胞淤胆在HILI自身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中分布有差异(P<0.05)。156例单纯西药所致肝损伤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为50.0%(78/156),肝细胞桥接坏死、汇管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界面炎在DILI自身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中分布有差异(P<0.05)。2研究(2)结果2.1 77例DILF患者中,男性24例(31.2%),女性53例(68.8%),男女比例1:2.2,平均年龄(43±17)岁。DILF最常见的前三种致病药物依次是中草药(33.8%)、抗结核药物(27.3%)和解热镇痛药(11.7%)。本组病例中77例DILF患者中以肝细胞损伤型人数最多77.9%(60/77),7.8%为胆汁淤积型(6/77),3.9%混合型(3/77),10.4%患者为肝脏化学检查异常(8/77)。2.2根据DILF分型,其中急性肝衰竭26例(33.8%),亚急性肝衰竭45例(58.4%),慢加急性肝衰竭2例(2.6%),慢性肝衰竭4例(5.2%)其中有6例患者进行了肝脏组织学检查,此6例患者中有5例为亚急性肝衰竭,1例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出院时有3例患者好转,3例患者未达到好转标准。2.3 77例DILF患者中好转组为30例(30/77,39.0%),未好转或死亡组47例(47/77,61.0%)。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基线资料有:年龄、合并肝性脑病、服药类型、AST/ALT、TBIL、GLO、TP、INR 最高值、PLT、HCT、RBC、淋巴细胞计数、EO#(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OR=5.768,95%CI:1.791-18.574,P=0.003)、淋巴细胞计数减少(OR=1.846,95%CI:1.008-3.130,P=0.023)及 RBC 降低(OR=2.537,95%CI:1.048-6.145,P=0.039)为DILF患者预后影响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进行诊断效能分析,认为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联合肝性脑病判断DILF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较单独诊断时高,但特异性不显着。结论1本研究中药所致损伤者居多,中草药以何首乌、三七和白鲜皮多见,中成药以仙灵骨葆胶囊、骨康胶囊等多见。西药排名前三位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和降脂药。2中药和西药致DILI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严重程度1级居多,中草药所致肝损伤患者ALT及AST水平较西药所致肝损伤者高。3中药和西药致DILI病理特点相近,凋亡小体更多见于中药所致肝损伤患者。两组患者在肝脏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之间可能无明显的病理学差异。4肝细胞点灶状坏死、肝细胞脂肪变及肝细胞淤胆之病理学特征多见于自身抗体阴性中药所致肝损伤患者。而肝细胞桥接坏死、汇管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界面炎均在自身抗体阳性西药所致肝损伤患者中分布较多。5药物性肝衰竭患者女性居多,最常见的前三种致病药物是中草药、抗结核药及解热镇痛药。其中以肝细胞损伤型居多。肝衰竭类型以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为主。6肝性脑病、红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是药物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陆菁菁[2](2021)在《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入组患者,评价西医组、中医组及中西医组三组患者服药2周后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中医临床症候的改善情况,为探讨夏垂八珍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提供临床数据支持。研究方法:临床研究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96例,分为三组,西医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中医组采用夏垂八珍汤加减口服治疗,中西医组采用夏垂八珍汤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2周后分别比较三组间及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中医症候积分量表改善情况。结果:(1)肝功能:治疗2周前,三组ALT、AST、ALP、TBIL数值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ALT、AST数值三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西医组<西医组<中医组;ALP、TBIL数值三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中西医组及中医组ALT、AST、ALP、TBIL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5);治疗2周后,西医组ALT、AST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5),ALP、TBIL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肝功能疗效:治疗2周后,西医组总有效率56.25%,中医组总有效率22.6%,中西医组总有效率69.7%。亚组分析显示:西医组及中西医组对肝功能改善疗效优于中医组(P<0.05),但西医组与中西医组肝功能疗效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积分:治疗2周前,中医症候积分数值三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中医症候积分数值三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西医组<中医组<西医组;治疗2周后,三组中医症候积分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5)。(4)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治疗2周后,西医组总有效率40.6%,中医组总有效率93.5%,中西医组总有效率87.9%。亚组结果显示:中医组及中西医组对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疗效均优于西医组(P<0.05),但中医组与中西医组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夏垂八珍汤联合异甘草酸镁对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中医临床症状具有显着改善作用,联合使用能提高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成茂源[3](2020)在《基于“主客交”学说研究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通路和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加减三甲散干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以及对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并从lnc RNA和m RNA角度揭示其作用机制,丰富“主客交”学说的现代生物学内涵。方法:1.实验一: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1号方组(加减三甲散1号方组)、2号方组(加减三甲散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常规喂养7d,模型组、1号方组、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油剂的方法制造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均灌胃干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以超纯水灌胃,1号方组予以加减三甲散全方灌胃,2号方组以去穿山甲的加减三甲散2号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秋水仙碱液灌胃。56d后麻醉大鼠,取心尖血和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检测血清ALT、AST。Western blot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1号方组、阳性对照组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2.实验二: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常规喂养7d,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油的方式剂制造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均灌胃干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予以超纯水灌胃,加减三甲散组予以加减三甲散全方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秋水仙碱液灌胃。56d后麻醉大鼠,取心尖血和肝脏组织。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HA、LN、PCⅢ、CIV浓度。高通量二代测序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大鼠肝组织lnc RNA和m RNA表达谱。结果:1.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实验一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号方组、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1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差异显着(P﹤0.01),2号方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1号方组比较,2号方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01)。实验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差异显着(P﹤0.01);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实验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大(P﹤0.01),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增大(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减三甲散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与加减三甲散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肝纤维化程度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功能指标:实验一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1号方组、2号方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着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大鼠ALT、AST水平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1号方组、2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ALT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1号方组、2号方组大鼠AST水平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大鼠AST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1号方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ST水平显着降低(P﹤0.01)。3.信号通路指标:实验一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GSK-3β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1号方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纤维化指标:实验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浓度均显着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减三甲散组大鼠血清中HA浓度增大,差异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减三甲散组大鼠血清中LN、PCⅢ、CⅣ浓度减小(P﹤0.05)。加减三甲散组与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HA、LN、PCⅢ、CⅣ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测序结果:实验二中,预测出新的lncRNA1976条。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Inc RNA基因共340个(187个上调,153个下调)。空白对照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差异Inc RNA基因251个(上调139个,下调112个)。模型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差异Inc RNA基因93个(上调48个,45下调)。差异lnc RNA靶基因共同功能主要为:自然杀伤细胞介导免疫,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调控等。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m RNA基因1635个(上调1451个,下调184个),模型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得到差异m RNA基因80个(上调39个,下调41个),空白对照组与加减三甲散组得到差异m RNA基因80个(上调39个,下调41个)。空白对照组、加减三甲散组和模型组m RNA差异基因共同途径为:PPAR信号通路。结论:1.采用四氯化碳诱导法可成功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2.加减三甲散1号方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效果好于去除穿山甲的加减三甲散2号方。3.加减三甲散(加减三甲散1号方)改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不经过WNT/β-catenin通路作用。4.加减三甲散改变肝纤维化模型大鼠lnc RNA和m RNA的表达谱,这可能是加减三甲散改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部分作用机制。
党海燕[4](2020)在《药物性淤胆型肝炎激素应用时机的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淤胆型肝炎为肝内小胆管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肝炎,其发病机理复杂,病程迁延难愈,并且可存在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当中,特别是长期应用药物的患者,对肝脏损害持续,因此淤胆型肝炎一直都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在应用药物治疗过程中会有费用昂贵,退黄效果差、疗效低,并且还会伴随多种副作用。而在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药物淤胆型肝炎的过程当中,往往由于其使用时机不恰当从而造成了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何时使用激素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就基于激素应用时机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进行论证,从实践上给予治疗药物性淤胆型肝炎激素应用时机的依据。目的探讨激素在治疗药物性淤胆型肝炎中的应用时机,为有效提高药物性淤胆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将在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115例药物性淤胆型肝炎随机分为三组A组(32例)、B组(43例)和C组(40例),三组患者均应用综合保肝、对症治疗,其中A组为治疗开始就应用熊去氧胆酸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B组为治疗开始单独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一周后,再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C组为治疗开始单独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两周后,再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以上三组糖皮质激素应用疗程均为四周。并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症状及体征进行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生化指标观察三组患者在治疗前ALT、AST、ALP、GGT、ALB、TBi L、DBi L和IBi L指标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后C组患者ALT、AST、ALP、GGT、ALB、TBi L和DBi L生化指标改善情况要好于A组和B组患者,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ALT、AST、ALP、GGT、ALB、TBi L和DBi L生化指标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IBi L指标在治疗后三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症状及体征中的肝肿大、皮肤瘙痒、纳差、乏力和尿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后,C组症状及体征中的肝肿大、皮肤瘙痒、纳差、乏力和尿黄改善情况均要好于A组和B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与B组治疗后相比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三组患者经过治疗,A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8.75%;B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74%;C组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661,p<0.001)。(4)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消化道出血7例,感染8例,腹水9例;B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消化道出血6例,感染7例,腹水8例;C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消化道出血3例,感染3例,腹水5例;三组患者中均无肝性脑病患者。经统计C组患者经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要好于A组和B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治疗的第二周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快速、安全、有效地对药物性淤胆型肝炎进行治疗。但在糖皮质激素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注意逐渐减量的原则,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单佳铃[5](2020)在《短穗兔耳草基于炎症信号通路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分别考察藏药短穗兔耳草(Lagotisbrachystachys Maxim)总提物及不同极性部位异病同治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系统全面的分析藏药短穗兔耳草异病同治两种疾病的共同分子机制,寻找其可能的活性成分并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思路。方法:(1)采用梯度酒精灌胃8周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研究藏药短穗兔耳草提取物(0.5g·kg-1、1 g·kg-1、2g·kg-1)对Toll样受体(TLR)/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NOD样受体蛋白3(NALP3)信号通路的影响。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白介素-1β(IL-1β)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TLR2、TLR4、My D88、NF-κB和NALP3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形态改变。(2)采用梯度酒精灌胃8周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研究藏药短穗兔耳草不同极性部位(水部位、30%乙醇部位、50%乙醇部位、95%乙醇部位)对TLR/My D88/NF-κB和NALP3信号通路的影响。同前检测血清中AST等指标水平,检测肝匀浆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TLR2、My D88、NF-κB和NALP3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形态改变。(3)通过向大鼠右后踝关节注射尿酸钠结晶(MSU)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研究藏药短穗兔耳草提取物(0.8g·kg-1、1.6 g·kg-1、3.2g·kg-1)对大鼠TLR/My D88/NF-κB和NALP3信号通路的影响。足趾容积测量仪检测大鼠右后踝关节的关节肿胀度;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TLR2、TLR4、My D88、NF-κB和NALP3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关节滑膜病理学形态改变。(4)通过向大鼠右后踝关节注射尿酸钠结晶(MSU)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研究藏药短穗兔耳草不同极性部位(水部位、30%乙醇部位、50%乙醇部位、95%乙醇部位)对大鼠TLR/My D88/NF-κB和NALP3信号通路的影响。足趾容积测量仪检测大鼠右后踝关节的关节肿胀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TLR2、TLR4、My D88、NF-κB和NALP3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关节滑膜病理学形态改变。(5)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藏药短穗兔耳草有效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疾病靶点,探究短穗兔耳草―异病同治‖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共同作用机制。通过TCMSP、Pharm Mapper Server、Swiss Target Prediction、CTD数据库检索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分离鉴定获得短穗兔耳草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OMIM、TTD数据库得到两种疾病的相关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绘制有效成分-疾病-共有靶点网络图及共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通过DAVID网站对短穗兔耳草的GO过程和KEGG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1)短穗兔耳草提取物各剂量组能降低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AST、ALT、TC、TG、IL-1β水平,其中高剂量效果尤为显着;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短穗兔耳草高剂量组均能使肝组织中TLR2,My D88,NF-κB和NALP3表达水平显着下调,对TLR4的蛋白表达无显着影响;病理切片显示短穗兔耳草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2)短穗兔耳草30%、50%、95%乙醇部位及阳性药组能显着降低血清中ALT、AST水平,30%和50%乙醇部位能显着降低血清中TG、IL-1β水平,而对TC水平无明显影响;30%和50%乙醇部位能使肝匀浆中GSH水平显着下降,50%乙醇部位能使肝匀浆中SOD水平显着下降而MDA各组无显着性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短穗兔耳草30%乙醇部位能使肝组织中My D88水平下调,30%和50%乙醇部位均能使肝组织中TLR2,NF-κB和NALP3表达水平显着下调;病理切片结果显示30%和50%乙醇部位能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3)尿酸钠造模48h后,短穗兔耳草各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均显着下降;短穗兔耳草各剂量组能显着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而各组IL-1β水平无显着性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短穗兔耳草中、高剂量组能使滑膜组织中TLR2、TLR4、My D88、NF-κB和NALP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病理切片显示短穗兔耳草能不同程度改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变化。(4)尿酸钠造模48h后,秋水仙碱组、30%乙醇部位低剂量组和50%乙醇部位的低、高剂量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率均明显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秋水仙碱组及30%乙醇部位低、高剂量组均能使滑膜组织中TLR2、TLR4、My D88、NF-κB和NALP3蛋白表达量下调。同时,滑膜病理切片显示30%乙醇部位更能改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变化。(5)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从短穗兔耳草中共筛选出7个有效化合物,涉及5027个靶点;从数据库中搜寻两个疾病相关靶点4212个,取交集共得到化合物与疾病共有靶点253个。253个共有靶点主要通过作用于44条信号通路发挥其―同治‖的药效作用,其中主要涉及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传送途径、FcεRI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短穗兔耳草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对两种疾病的治疗皆与TLR/My D88/NF-κB和NALP3信号通路有关;其中30%、50%的乙醇部位为短穗兔耳草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有效部位,30%的乙醇部位为短穗兔耳草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部位。同时,网络药理学结果也表明短穗兔耳草中化合物发挥药效可能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相关。
杨清煜[6](2020)在《基于BDNF-TrkB通路探讨文王一支笔对D-半乳糖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摘要】目的通过对大鼠进行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建立大鼠肝损伤的模型。用文王一支笔的提取物液进行干预,观察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相关蛋白和病理形态的改变,探讨文王一支笔对肝损伤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肝损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文王一支笔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n=10)。对模型组、文王一支笔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大鼠分别进行100 mg/kg D-gal皮下注射构建肝损伤模型。同时,文王一支笔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与50、100、200 mg/kg文王一支笔溶液灌胃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0.05mg/kg亚硒酸钠灌胃处理。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持续42d。动物麻醉后灌注取材,采集心脏血检测血清ALT、AST、DBIL;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特异性酪氨酸激酶B受体(Tyrosinekinase receptor B,Trk B)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TUNEL染色检测肝细胞凋亡的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Bax、Bcl-2、Caspase-3、BDNF、Trkb蛋白的表达;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肝组织内MDA含量、SOD活性。结果1大鼠肝损伤一般情况:正常组大鼠举止行为敏捷、灵活,毛发色泽明亮,进食和饮水如常,体重增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活动较少,毛发较稀疏,有脱毛表现,进食偏少。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和亚硒酸钠干预后,上述状态均有明显改善,体重也相对增加。2血清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和DBIL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说明D-gal对大鼠肝功能有明显的影响,提示D-gal诱导的肝损伤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降低(P<0.05),且DBIL的含量也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且DBIL的含量也呈现显着降低的趋势(P<0.05)。3形态学变化:(1)大鼠肝脏解剖变化:正常组大鼠肝脏红润,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并无病变;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泛黄;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中、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大鼠的肝脏有所改善。(2)肝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正常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大而圆,无炎性浸润和病理变化。模型组肝损伤大鼠肝小叶结构不完整,排列紊乱,并出现细胞体积肿胀增大、变性、坏死等现象,可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药物干预后,文王一支笔各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受损情况。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中、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可见较为清晰的肝小叶结构,细胞排列相对整齐,且细胞体积肿胀增大、变性、坏死等情况有所减轻。(3)肝组织BDNF、Trk B的免疫组化结果:在正常组中,大鼠肝组织中无BDNF、Trk B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BDNF、Trk B阳性表达颗粒明显增多,呈特异性的黄色或棕黄色。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大鼠肝组织中BDNF、Trk B阳性表达颗粒降低,且呈现淡黄色。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BDNF、Trk B的阳性表达颗粒显着降低,且呈现微黄色。(4)TUNEL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凋亡细胞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中剂量组细胞凋亡叶显着降低(P<0.05)。4大鼠血清中SOD和MDA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中剂量组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5 Western Blot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的Bcl-2表达量显着下降,Bax、Caspase-3的表达量显着上升(P<0.05),提示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凋亡显着。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中、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的Bcl-2表达量均明显上升(P<0.05),BAX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正常组中BDNF、Trk B均无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内BDNF、Trk B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中、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的BDNF、Trk B的表达含量显着降低(P<0.05)。结论文王一支笔可以通过提高肝组织Bcl-2的表达、抑制Bax和Caspase-3的表达,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具有抑制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文王一支笔提取物对肝脏的保护可能与降低肝细胞BDNF和Trk B的表达有关。
肖倩[7](2020)在《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临床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70例源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或云南中医药大学校门诊就诊且符合肝郁脾虚型NAFLD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37例治疗组和33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健脾软肝颗粒口服(1袋/次,200ml温水冲服,3次/日),对照组口服易善复(2粒/次,3次/日),疗程三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尿酸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腹部B超的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均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脘胁胀痛,腹胀,食少纳呆,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或易怒,肠鸣矢气等症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81.08%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均能降低患者的ALT、AST、TC、TG水平,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经治疗后两组LDL-C、U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两组疗效相当(P>0.05);本次研究中两组HDL-C水平无明显影响,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脏影像学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0例,有效4例,无效28例,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0例,有效1例,无效30例,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疗效相当。结论:健脾软肝颗粒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NAFLD的临床症状,具有保肝降脂,改善尿酸代谢,减轻肝脏脂肪含量作用,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NAFLD的优势特色,值得临床推广。
程玲[8](2020)在《护肝片对利福平导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以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为研究靶点,开展护肝片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护肝片中主药五味子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五味子乙素对抗结核药导致的正常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探讨护肝片调控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方法1.临床实验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纳入研究的68名抗结核药物导致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2HRZE/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护肝片口服治疗。疗程为14天。两组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①中医证候指标改善情况,·②肝功能相关化验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改善情况;③人血清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的检测指标:GRP78、IRE1、PERK、ATF6及CHOP蛋白含量变化情况。2.体外细胞实验①使用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0、25μM、50μM、100μM、200μM、400μM)和利福平(0、25μM、50μM、100μM、200μM、400μM)处理人正常肝 L02 细胞 48h,通过 MTT实验确定五味子乙素的保护浓度和利福平的造模浓度。选择五味子乙素50μM为细胞保护浓度,利福平200μM作为细胞造模浓度。②实验分组:对照组:L02细胞不作任何处理;利福平组:给予L02细胞200μM利福平;利福平+五味子乙素组:L02细胞给予50μM五味子乙素和200μM利福平。处理0-72h,MTT实验检测L02细胞的存活率。③200μM利福平处理L02细胞12 h、24 h和48 h,观察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情况。④实验分组:对照组:L02细胞不作任何处理;利福平组:200μM利福平处理L02细胞48h;利福平+五味子乙素组:200μM利福平和不同浓度五味子乙素(25μM、50μM、100μM)处理L02细胞48h,采用WB、qRT-PCR、流式细胞方法分别检测各组L02细胞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⑤实验分组:对照组:L02细胞不作任何处理;利福平组:给予L02细胞200μM利福平;利福平+五味子乙素组:L02细胞给予100μM五味子乙素和200μM利福平。作用48 h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上述各组L02细胞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研究结果1.临床实验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③治疗组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相比,ALT、AL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L、IN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治疗1周后相比,仅ALT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P改善无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除ALT、ALP外,TBIL水平开始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2周后相比,TBIL改善更明显。INR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2周后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GRP78、IRE1、PERK、ATF6及CHOP表达明显增加。治疗组治疗1周后,患者血清中GRP78、IRE1、PERK、ATF6及CHOP表达仅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患者血清中GRP78、IRE1、PERK、ATF6及CHOP表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中GRP78、IRE1、PERK、ATF6及CHOP表达均未出现明显下降。治疗2周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患者血清中GRP78、IRE1、PERK、ATF6及CHOP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体外细胞实验①利福平+五味子乙素组,比较利福平组,L02细胞的存活率显着提高,表明五味子乙素可以减少利福平对L02细胞的损害。②利福平可以激活内质网应激通路并促进GRP78、PERK、ATF4、CHOP、ATF6、ARMET、p-IRE1 和 XBP-1 的蛋白质表达,同时,利福平促进基因GRP78、PERK、ATF4和CHOP 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③WB、qRT-PCR方法提示五味子乙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利福平激活的内质网应激通路,下调GRP78、PERK、ATF4、CHOP、ATF6、ARMET和XBP-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且抑制作用与五味子乙素浓度呈正相关。④流式细胞术和WB方法提示五味子乙素能有效抑制利福平诱导的L02细胞凋亡,降低凋亡蛋白PARP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且这种抑制作用与五味子乙素浓度呈正相关。⑤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提示五味子乙素可以有效地抑制利福平激活的内质网应激通路,下调L02细胞核内GRP78、PERK、ATF6、p-IRE1和XBP-1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论①护肝片可以有效改善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医证候。②护肝片可以有效改善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③护肝片可以有效地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对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起到治疗作用。④五味子乙素能够有效地提高利福平损伤的肝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同时可以下调 GRP78、PERK、ATF4、CHOP、ATF6、ARMET 和 XBP-1 的表达水平,抑制利福平激活的内质网应激通路,且抑制效果与其作用浓度呈正相关性。提示其保肝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来实现。
杨柳,薄颖异,于冰莉,王文全,侯俊玲,崔洁[9](2020)在《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概况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通过分析中医药理论体系下ALD的病因病机和ALD的临床症状及检测评价指标,综述了防治ALD的中医古方(逍遥散、茵陈五苓散、一贯煎、四君子汤、茵陈蒿汤)、中成药(强肝胶囊、大黄蛰虫丸、护肝片、安络化纤丸)和经验方(健脾活血方、赶黄葛花汤、舒肝茶、保肝颗粒、SPG复方),以及中医药防治ALD的发病机制(乙醇代谢和氧化应激、炎症和肝脏脂肪变性)、物质基础和目前中医药防治ALD的不足,表明中医药防治ALD有广阔的前景,拟为中医药防治ALD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曹然[10](2019)在《针灸干预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保护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针灸干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肝脏的功能、纤维化程度及对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其对各指标的影响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研究针刺与艾灸干预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着重从针刺与艾灸干预对肝细胞功能的保护,抗氧化应激水平,调节肝细胞炎性因子以及减轻酒精肝损伤后出现的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并重点研究和观察了针刺与艾灸干预对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来探讨针刺与艾灸干预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过程中保护肝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72只,SPF级,雄性,体重180210g,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并给予SPF级鼠粮,其余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强胃健脾”针刺干预组、“强胃健脾”艾灸干预组、“柔肝养血”针刺干预组、“柔肝养血”艾灸干预组,每组12只,采用白酒混合液灌胃配合高脂饲料饮食(56d),其中“强胃健脾”针刺干预组、“强胃健脾”艾灸干预组、“柔肝养血”针刺干预组、“柔肝养血”艾灸干预组分别给予穴位针刺和艾灸干预,在最后一次针灸干预后,剔除针刺和艾灸干预操作过程中引起局部血肿、烫伤以及解剖后胃肠穿孔的大鼠,并取血,分离血清,并取肝脏。考察针刺干预与艾灸干预对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以及不同腧穴配伍下针刺干预与艾灸干预的效果。微板法(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酶AST、ALT的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HA、LN、Hyp以及肝组织中PCⅢ、Ⅳ-C、SOD、MDA、TGF-β1、TIMP-1的含量。采用伊红染色法制备肝脏切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的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Wnt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羟脯氨酸(Hyp)含量增加明显(P<0.01)。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强胃健脾”针刺与艾灸干预组、“柔肝养血”针刺与艾灸干预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羟脯氨酸(Hyp)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用HE染色观察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和细胞的病理学特征,视野下肝细胞清晰可见,且无变性和坏死现象,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坏死等现象,并出现严重的肝组织结构破坏和肝索排列紊乱,在肝门管区和中央静脉可见炎细胞浸润,并看到异常增生的纤维组织,且延伸至小叶内形成假小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强胃健脾”针刺与艾灸干预组、“柔肝养血”针刺与艾灸干预组大鼠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水肿、坏死程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并且“强胃健脾”针刺干预和“强胃健脾”艾灸干预组分别好于“柔肝养血”针刺干预组和“柔肝养血”艾灸干预组。2通过实验大鼠肝脏Masson染色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未见明显胶原沉积于肝门管区内。而模型对照组大鼠有大量明显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胶原沉积于肝门管区、中央静脉和肝实质中,继而生成假小叶,不同程度的形成了肝损伤和肝纤维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强胃健脾”针刺干预组、“强胃健脾”艾灸干预组、“柔肝养血”针刺干预组、“柔肝养血”艾灸干预组胶原沉积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并且“强胃健脾”针刺干预组、“强胃健脾”艾灸干预组胶原沉积也分别较轻于“柔肝养血”针刺干预组和“柔肝养血”艾灸干预组。3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明显上升(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强胃健脾”针刺干预组、“强胃健脾”艾灸干预组、“柔肝养血”针刺干预组、“柔肝养血”艾灸干预组能够显着降低肝组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P<0.05或P<0.01),提高肝组织SOD含量(P<0.01)。4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强胃健脾”针刺干预组、“强胃健脾”艾灸干预组、“柔肝养血”针刺干预组、“柔肝养血”艾灸干预组的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Wnt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量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强胃健脾”针刺干预组、“强胃健脾”艾灸干预组、“柔肝养血”针刺干预组、“柔肝养血”艾灸干预组能够明显降低肝组织Wnt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量(P<0.05或P<0.01)。结论1针刺与艾灸干预能有效的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的AST、ALT含量,达到保护肝脏功能的目的。2针灸与艾灸干预可能通过调控肝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实现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3针刺与艾灸干预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实现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4针刺与艾灸干预可能通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干预来降低肝组织中Wnt,β-catenin,MMP-7的蛋白表达,实现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和细胞的保护作用。5“强胃健脾”和“柔肝养血”针刺与艾灸干预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均有保护作用,且“强胃健脾”针刺与艾灸干预组保护作用优于“柔肝养血”针刺与艾灸干预组,提示“强胃健脾”可能更符合早中期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
二、酒精性肝损伤3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酒精性肝损伤3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特征及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草药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研究现况 |
1 概述 |
2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流行病学特征 |
3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
4 中草药诱导肝损伤潜在机制及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
5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特点 |
6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诊断进展 |
7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病理学特点 |
8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转归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药物性肝衰竭的流行病学特征 |
3 药物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 |
4 药物性肝衰竭发病机制 |
5 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
6 药物性肝衰竭的治疗 |
7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中西药相关肝损伤临床及病理特征对照研究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资料收集 |
1.6 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资料收集 |
1.6 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2)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
1.1 诊断标准 |
1.2 流行病学 |
1.3 致损机制 |
1.4 临床分型及表现 |
1.5 治疗方法 |
2 中医学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
2.1 辨证论治 |
2.2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
2.3 单方验方 |
2.4 毒性及不足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标准 |
1.6 脱落标准及剔除标准 |
1.7 偏倚和机遇的控制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方案 |
2.2 治疗用药 |
2.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5 观察、记录、总结的有关要求 |
3 技术路线 |
4 结果 |
4.1 基本资料 |
4.2 临床疗效比较 |
4.3 安全指标观测 |
4.4 脱落病例分析 |
讨论 |
1 导师学术思想及夏垂八珍汤组方、方义分析 |
2 夏垂八珍汤成分的现代药理研究 |
3 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分析 |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缩略语表 |
附录2 附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基于“主客交”学说研究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通路和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
1.1 病名探讨 |
1.2 病因病机探究 |
1.3 治法探讨 |
2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
2.1 肝纤维化的病因 |
2.2 肝纤维化的诊断 |
2.3 肝纤维化的治疗 |
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主客交”学说 |
3.1.1 “主客交”学说的创立 |
3.1.2 “主客交”含义 |
3.1.3 “主客交”学说的发展 |
3.1.4 “主客交”学说的特点 |
3.2 “主客交”与肝纤维化 |
3.3 “主客交”之治疗——三甲散及加减运用 |
3.4 加减三甲散及其运用 |
4 肝纤维化与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 |
4.1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
4.2 Wnt信号转导通路 |
4.3 Wnt/β-catenin与肝纤维化 |
5 LncRNA与肝纤维化 |
5.1 LncRNA概况 |
5.2 LncRNA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一 加减三甲散功效对比及wnt信号通路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主要试剂 |
1.1.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1.1.4 实验药物 |
1.1.5 实验场地 |
1.2 实验方法 |
1.2.1 实验动物分组 |
1.2.2 干预用药的用法用量及制备方法 |
1.2.3 造模方法 |
1.2.4 药物干预方法 |
1.2.5 血清标本采集与处理 |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1.3.1 大鼠肉眼下观察 |
1.3.2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 |
1.3.3 血清肝功能指标观察 |
1.4 肝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观测 |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1.6 实验结果 |
1.6.1 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
1.6.2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 |
1.6.3 血清肝功能指标观察 |
1.6.4 肝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变化 |
1.7 讨论 |
1.7.1 加减三甲散2号方的由来 |
1.7.2 对肝纤维大鼠模型的评价 |
1.7.3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
1.7.4 对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
1.7.5 对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
1.7.6 对肝组织wnt2、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2 实验二加减三甲散干预肝纤维化大鼠lnc RNA和 m RNA表达谱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主要试剂 |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2.1.4 实验药物 |
2.1.5 实验场地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2 造模方法 |
2.2.3 干预用药的制备及用法用量 |
2.2.4 药物干预方法 |
2.2.5 标本采集与处理 |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3.1 大鼠肉眼下形态观察 |
2.3.2 小鼠肝脏组织形态 |
2.3.3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观察 |
2.4 高通量测序肝脏组织m RMA和 lnc RNA |
2.4.1 RNA抽提和质检 |
2.4.2 文库构建 |
2.4.3 上机测序 |
2.4.3.1 获得reads |
2.4.3.2 数据预处理 |
2.4.3.3 基因组比对(Mapping genome) |
2.4.4.4 基因饱和度分析 |
2.4.4.5 mRNA和lncRNA差异基因筛选 |
2.4.4.6 GO 富集分析和 KEGG pathway 富集分析 |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2.6 实验结果和分析 |
2.6.1 大鼠一般情况变化 |
2.6.2 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 |
2.6.3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观察 |
2.6.4 大鼠肝脏组织mRNA表达谱的变化 |
2.6.5 大鼠肝脏组织lnc RNA表达谱的变化 |
2.7 讨论 |
2.7.1 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
2.7.2 对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
2.7.3 对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
2.7.4 对大鼠肝脏组织lncRNA和mRNA的影响及与“主客交”的联系 |
结论 |
特色与创新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1:附图 部分原始图片 |
附件 2:文献综述 中成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 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药物性淤胆型肝炎激素应用时机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概述 |
1.2 药物性病的分类 |
1.3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策略 |
1.3.1 总体判断法 |
1.3.2 专家观点法 |
1.3.3 实验室诊断 |
1.3.4 影像学诊断 |
1.3.5 病理学诊断 |
1.4 药物性淤胆型肝炎的治疗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技术路线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患者纳入研究情况 |
3.2 一般资料 |
3.3 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生化指标观察 |
3.4 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
3.5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6 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4 讨论 |
5 结果 |
6 结论 |
7 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综述 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
1. GCs在治疗肝衰竭中的机制 |
2. GCs在治疗肝衰竭方面时机的掌握情况 |
3. GCs应用剂量与肝衰竭 |
4. 不同病因造成的肝衰竭与GCs |
5. GCs在应用期间的注意事项 |
参考文献 |
10 附录 |
10.1 个人简历 |
10.2 发表论文 |
11 致谢 |
(5)短穗兔耳草基于炎症信号通路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第一章 TLR/MyD88/NF-κB及 NALP3 信号通路参与不同疾病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1 TLR/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构成 |
1.1 TLR |
1.2 MyD88 |
1.3 NF-κB |
1.4 NALP3 |
2 TLR/MyD88/NF-κB信号通路与疾病 |
2.1 自身免疫性疾病 |
2.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
2.1.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
2.1.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
2.2 感染性疾病 |
2.2.1 细菌性感染 |
2.2.2 真菌性感染 |
2.2.3 病毒感染 |
3 过敏性疾病 |
4 总结与展望 |
第二章 炎症信号通路探讨藏药短穗兔耳草提取物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材 |
1.3 试剂 |
1.4 仪器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模型复制及给药 |
2.2 指标检测 |
2.2.1 血清指标检测 |
2.2.2 HE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
2.2.3 Western blot法测大鼠肝组织TLR2,MyD88,NF-κB和 NALP3 蛋白表达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的影响 |
3.2 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 IL-1β 含量的影响 |
3.3 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3.4 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 TLR2,TLR4,MyD88,NF-κB和NALP3 蛋白表达的影响 |
4、讨论 |
第三章 基于炎症信号通路对藏药短穗兔耳草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作用有效部位研究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材 |
1.3 试剂 |
1.4 仪器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模型复制及给药 |
2.2 指标检测 |
2.2.1 血清指标检测 |
2.2.2 HE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
2.2.3 Western blot法测大鼠肝组织TLR2,MyD88,NF-κB和 NALP3 蛋白表达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TG,TC,ALT,AST的影响 |
3.2 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 GSH,SOD,MDA 含量的影响 |
3.3 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 IL-1β 含量的影响 |
3.4 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3.5 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TLR2/MyD88/NF-κB和 NALP3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
4、讨论 |
第四章 基于炎症信号通路探讨藏药短穗兔耳草提取物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材 |
1.3 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动物造模、分组及给药 |
2.2 尿酸钠晶体的制备 |
2.3 指标检测 |
2.3.1 踝关节肿胀度检测 |
2.3.2 血清指标检测 |
2.3.3 滑膜组织病理学检测 |
2.3.4 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TLR2、TLR4、MyD88、NF-κB和 NALP3 蛋白表达检测 |
2.4 统计学方法处理 |
3 结果 |
3.1 短穗兔耳草提取物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踝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
3.2 短穗兔耳草提取物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 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 |
3.3 短穗兔耳草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滑膜病理学的影响 |
3.4 短穗兔耳草提取物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 TLR2,TLR4,MyD88,NF-κB 和 NALP3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五章 基于炎症信号通路对藏药短穗兔耳草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作用有效部位研究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材 |
1.3 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造模、分组及给药 |
2.2 尿酸钠晶体的制备(同第四章2.2) |
2.3 指标检测 |
2.3.1 踝关节肿胀度检测 |
2.3.2 滑膜组织病理学检测 |
2.3.3 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TLR2、TLR4、MyD88、NF-κB和 NALP3 蛋白表达检测 |
2.4 统计学方法处理 |
3 结果 |
3.1 短穗兔耳草不同极性部位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踝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
3.2 短穗兔耳草不同极性部位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滑膜病理学的影响 |
3.3 短穗兔耳草不同极性部位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 TLR2,TLR4,MyD88,NF-κB 和 NALP3 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第六章 藏药短穗兔耳草“异病同治”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 |
1 方法 |
1.1 短穗兔耳草有效化学成分 |
1.2 有效化学成分靶点的预测 |
1.3 疾病靶点的预测 |
1.4 有效成分-疾病-共有靶点网络及共同靶蛋白互作(PPI)的构建 |
1.5 共有靶点的GO富集分析与通路注释分析 |
2 结果 |
2.1 短穗兔耳草有效化合物的获取 |
2.2 作用靶点的预测结果 |
2.3 共有靶点的网络分析 |
2.4 共有靶点的GO富集分析与通路注释分析 |
3 讨论 |
4 结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6)基于BDNF-TrkB通路探讨文王一支笔对D-半乳糖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肝损伤的认识 |
2 西医对肝损伤的认识 |
3 BDNF-Trk B信号通路与肝损伤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化学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7)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病例选择 |
3.1 病例纳入标准 |
3.2 病例排除标准 |
3.3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
4.治疗方案 |
4.1 一般治疗 |
4.2 药物治疗 |
5.观测指标 |
5.1 一般情况评估 |
5.2 疗效评价标准 |
5.2.1 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
5.2.2 腹部B超疗效评定标准 |
6.统计方法 |
7.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分析 |
1.1 两组性别分析 |
1.2 两组年龄分析 |
2.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疗效分析 |
2.1 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
2.2 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中医证候总体疗效分析 |
2.3 健脾软肝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肝功能变化的影响 |
2.4 健脾软肝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血脂变化的影响 |
2.5 健脾软肝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尿酸变化的影响 |
2.6 健脾软肝颗粒对肝郁脾虚型NAFLD腹部B超改善的影响 |
3.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NAFLD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8)护肝片对利福平导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概述 |
1 现代医学相关理论 |
1.1 药物性肝损伤的流行病学 |
1.2 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及病因 |
1.3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
1.4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现状 |
1.5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 |
1.6 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
2 中医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
2.1 概述 |
2.2 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分型 |
2.3 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药治疗的相关研究 |
3 护肝片的相关研究 |
3.1 方药组成功效以及临床应用 |
3.2 护肝片的质量评定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护肝片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治疗抗结核药导致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
研究目的 |
研究内容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
1.2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2.1 相关标准的确定 |
2.2 分组方案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患者基线情况 |
3.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变化情况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人血清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指标的比较 |
4 讨论 |
4.1 护肝片治疗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的理论基础 |
4.2 护肝片方义解释 |
4.3 护肝片改善肝胆湿热证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医证候的优势 |
4.4 护肝片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 |
4.5 护肝片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部分 五味子乙素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对利福平引起的肝L02细胞损伤的保护 |
实验目的 |
研究内容 |
1 实验材料 |
1.1 药物 |
1.2 细胞株 |
1.3 试剂与抗体 |
1.4 实验器材及耗材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活力测定实验 |
2.3 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表达的检测(Western blotting法) |
2.4 内质网应激通路基因mRNA表达的检测(qRT-PCR法) |
2.5 流式细胞术检测 |
2.6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
2.7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RFP和S B对L0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2 RFP对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 Sch B抑制RFP对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 Sch B抑制RFP诱导的L02细胞凋亡 |
3.5 Sch B 对 RFP 处理的 L02 细胞核中 GRP78、PERK、ATF6、p-IRE1 和 XBP-1 蛋白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中药五味子的现代药理研究简述 |
4.2 五味子乙素对利福平导致肝L0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4.3 五味子乙素对L02细胞保护作用与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二 药物性肝损伤西医诊断标准 |
附录三 药物性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 |
附录四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概况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酒精性肝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2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症状及检测评价指标 |
3 中药复方防治酒精性肝病 |
3.1 中医古方防治ALD |
3.1.1 逍遥散 |
3.1.2 茵陈五苓散 |
3.1.3 一贯煎 |
3.1.4 四君子汤 |
3.1.5 茵陈蒿汤 |
3.2 中成药防治ALD |
3.3 经验方防治酒精性肝病 |
4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
4.1 乙醇代谢和氧化应激 |
4.2 炎症 |
4.3 肝脏脂肪变性 |
5 中药(可用于保健食品)防治ALD的物质基础及相关机制 |
6 讨论 |
(10)针灸干预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保护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酒精性肝损伤的中医文献以及临证的研究 |
综述二:针灸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 |
综述三:现代医学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2.1 造模方法 |
2.2 实验动物分组 |
2.3 “强胃健脾”针刺与艾灸干预方法 |
2.4 “柔肝养血”针刺与艾灸干预方法 |
3.数据采集 |
3.1 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水平 |
3.2 实验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 |
3.3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中与HA、LN、Hyp的含量(ELISA法) |
3.4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与肝组织损伤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含量 |
3.5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 |
3.6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
4.实验结果分析 |
4.1 针灸干预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ST、ALT含量的影响 |
4.2 针灸干预酒精肝损伤大鼠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4.3 针灸干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HA、LN、Hyp含量的影响 |
4.4 针灸干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PCIII、IV-C含量的影响 |
4.5 针灸干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SOD, MDA含量的影响 |
4.6 针灸干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GF-β1,TIMP-1 含量的影响 |
4.7 针灸干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的影响 |
4.8 针灸干预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5 讨论 |
5.1 针灸干预实验动物造模方法的选择 |
5.2 针刺与艾灸干预对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
5.3 针刺与艾灸干预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
5.4 针刺和艾灸干预对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 |
5.5 针刺与艾灸干预对于酒精性肝损伤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 |
5.6 “强胃健脾”和“柔肝养血”两种针灸干预原则分析对酒精性肝损伤肝脏保护作用与中医学“整体观念”和“同病异治”指导原则 |
5.7 针刺与艾灸干预选穴依据 |
5.7.1 腧穴频次统计分析 |
5.7.2 腧穴所属部位统计分析 |
5.7.3 腧穴归经统计分析 |
5.7.4 腧穴所属特定穴统计分析 |
5.7.5 腧穴配伍规律分析 |
5.7.6 “强胃健脾”和“柔肝养血”针灸选穴的合理性分析 |
5.7.7 从中医“同病异治”原则分析针灸干预方法 |
5.7.8 从脏腑和经络属关系分析针灸干预所用腧穴配伍关系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酒精性肝损伤3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特征及药物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曹亦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临床研究[D]. 陆菁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主客交”学说研究加减三甲散对肝纤维化大鼠WNT/β-catenin通路和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影响[D]. 成茂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药物性淤胆型肝炎激素应用时机的观察[D]. 党海燕. 郑州大学, 2020(02)
- [5]短穗兔耳草基于炎症信号通路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作用研究[D]. 单佳铃.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6]基于BDNF-TrkB通路探讨文王一支笔对D-半乳糖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D]. 杨清煜. 湖北民族大学, 2020(02)
- [7]健脾软肝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D]. 肖倩.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护肝片对利福平导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程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概况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 杨柳,薄颖异,于冰莉,王文全,侯俊玲,崔洁. 中成药, 2020(03)
- [10]针灸干预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保护机制的研究[D]. 曹然.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