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语言发展对照(论文文献综述)
申秀岫[1](2021)在《结合ERP实验的汉语低龄听障儿童动核结构成分遗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刘宝月[2](2021)在《亲子体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基于家庭亲密度的中介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社会性是个体在集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幼儿社会性的良性发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对社会安定亦有裨益。为探究亲子体育游戏对社会性发展水平和家庭亲密程度的影响,研究以亲子体育游戏为自变量,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因变量,家庭亲密度为中介变量,对亲子体育游戏和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三者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主要运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选取大连市两所幼儿园的227名幼儿及其家庭作为研究被试,进行12周的家庭体育活动干预,测量工具为《4-7岁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和《家庭亲密度量表》。研究结果:(1)幼儿社会性发展在年龄上存在显着的组间差异(P<0.05);在性别、家庭结构、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家庭亲密度在家庭结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年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12周干预后的组间比较显示,4岁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上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5岁的两组在社会性发展上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家庭亲密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6岁的两组在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上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与实验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3)亲子体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β=0.29,P<0.01)和家庭亲密度(β=0.43,P<0.001)有着正向的预测作用;家庭亲密度加入后,亲子体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预测作用不再显着(β=0.17,P>0.05),亲子体育游戏和家庭亲密度共同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正向的预测作用(β=0.29,P<0.01)。亲子体育游戏通过家庭亲密度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间接效应为0.4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88%。研究结论:(1)4-6岁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性别、家庭结构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因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不大。幼儿的家庭亲密度受家庭类型影响;年龄、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因素对幼儿家庭亲密度的影响较小。(2)亲子体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亲子体育游戏和幼儿健身操均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家庭亲密度的提高,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体育游戏对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的促进作用逐渐优于幼儿健身操活动。(3)亲子体育游戏需要通过提高家庭亲密度来推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和贵春[3](2021)在《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开发研究》文中提出幼儿足球是全国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战略,幼儿足球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兴趣,还可以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习惯。基于“乐学教育”理念足球活动对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乐学教育”理念是学生“乐学”和教师“乐教”的二者辩证统一。本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云南省幼儿校园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进行开发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乐学教育”理念下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适用于3-6岁的幼儿园阶段,本研究证实幼儿足球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乐学教育”理念是一个理想的教学指导理念。乐学教育思想推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最终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议在云南省幼儿园足球活动课上推广以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足球活动课。2.以“乐学教育”为指导思想,结合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的足球活动困境,区别与小学化、专业化的足球训练,但紧密联系于国家足球活动指南,形成云南省幼儿足球活动特色校足球活动大纲。相关部门对幼儿园足球特色校进行科学的监管,增加科学的评价体系,从特色校园所、教师、学生进行全面评价。3.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有利于增强幼儿粗大动作能力,实验班的数据优于对照班。幼儿足球活动根据幼儿年龄段特征开发幼儿足球游戏项目,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各种身体活动,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以游戏为主教学内容,采用“N+1”模式。4.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有利于增强幼儿身体管理能力,实验班的数据优于对照班。表明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要继续以足球为媒介,游戏为载体继续开展足球活动。5.基于“乐学教育”的足球活动有助于培养良好儿童行为,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制造不同的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不断丰富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的开展,为云南省校园足球事业增砖添瓦。
范娟[4](2021)在《早产儿智护训练对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和体格生长及降低早产儿父母亲职压力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早产儿智护训练对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和体格生长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一项单中心、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及随后的开放标签试验,以评估基于家庭参与的早产儿智护训练对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和体格生长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73例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孕周为28+0~31+6周,纠正胎龄36+0~39+6周的早产儿,被随机分配到早期干预-标准护理组(early intervention-standard care,EI-SC)和标准护理-早期干预组(standard care-early intervention),分别为37例和36例。EI-SC组的早产儿一开始即给予30天的早期干预,而SC-EI组早产儿在开放标签阶段给予30天早期干预作为伦理学补偿。两组早产儿全程均给予标准护理。本研究同时从随访数据库中回顾性收集33例满足同样纳入标准的早产儿作为参考组。在基线(T0),RCT终止(T1)和开放标签试验终止时(T2)采用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est of infant motor performance,TIMP),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和人体测量指标(包括身长,体重,头围)对早产儿进行测试。本研究主要通过重复测量数据ANOVA分析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RCT阶段(T0到T1),两组的所有结局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所有p<0.001)。早产儿智护训练比标准护理在提高TIMP评分上更有效(EI-SC组从53.12±8.79增至83.50±11.85,SC-EI组从50.52±8.64增至75.97±13.44,F=4.232,p=0.044)。EI-SC组的身高从47.26±2.15 cm增至54.33±2.85cm,体重从2.86±0.84增至4.36±0.95kg,头围从32.06±1.33增至35.98±1.86 cm;相应的,SC-EI组身高从46.67±1.90增至52.68±2.41cm,体重从2.73±0.75增至3.95±0.79 kg,头围从31.37±1.65增至34.73±2.20 cm。EI-SC组在各项体格测量指标上较SC-EI组有更大的改善(所有p<0.05)。从T0到T2,两组之间所有结局的改善均无显着差异(所有p>0.05)。在时间点T2,EI-SC组和SC-EI组在TIMP评分和人体测量指标上相似,但远高于参考组(所有p<0.05)。结论:本研究所开展的基于家庭参与的出院后早产儿智护训练是一种促进早产儿运动发育和体格生长的实用方法。第二部分早产儿智护训练对降低早产儿父母亲职压力的研究目的:评估以家庭参与为核心的出院后早产儿智护训练对降低早产儿父母亲职压力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早产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智护训练组(early intervention,EI)37个家庭(失访3个家庭)和标准护理组(standard care,SC)36个家庭(失访5个家庭)。EI组父母在进行出院后标准护理的同时给予一个月的智护训练,而SC组父母在早产儿出院后仅给予早产儿标准护理;采用父母亲职压力简表(Parental Stress Index-Short Form,PSI-SF)对两组早产儿父母在早产儿出院前及出院后2月进行父母亲职量表评估。本研究通过重复测量数据ANOVA分析对两组间父母亲职压力的改变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儿父母有较高的亲职压力水平,且母亲高于父亲(94.91±7.72 vs 89.43±7.76,p<0.001)。EI组早产儿母亲和父亲的PSI-SF值分别从95.15±8.02和89.00±7.17下降到82.00±5.64和80.74±7.14,SC组早产儿母亲和父亲的PSI-SF值无明显改变,分别为94.65±7.51到94.26±7.99,和89.90±8.44到89.94±9.17。EI组早产儿父母的PSISF下降较SC组更加明显(均有p<0.05)。在亲职压力水平的分维度上,EI组早产儿父母在亲职愁苦分维度上的下降较SC组更明显(母亲p=0.001;父亲p=0.002),而亲子互动失调和困难儿童分维度上的改变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智护训练对降低父母亲职压力的效果主要与智护训练时间和出院时早产儿纠正胎龄相关(分别为p<0.001,p=0.006)。结论:智护训练作为一种以家庭参与为核心的早期干预,具有经济方便、实施灵活的优点,可以明显减少早产儿父母亲职压力,值得全面推广。
陈则安[5](2021)在《《金摇篮月子中心员工培训手册》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员工培训手册是公司新入职人员必备的培训教材,可以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相关条例,明确岗位职责。笔者承接《金摇篮月子中心员工培训手册》汉译英的翻译项目,该项目的委托人为便于手册在公司内部培训使用,格外强调译本语言要具有简洁性,故笔者从委托方的要求出发,根据具体文本灵活使用合适的技巧,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调整译本语言追求简洁。本报告重点分析笔者在简洁化翻译的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在报告中,笔者从中文护理词汇的简洁翻译、重复和排比的简洁翻译、流水句的简洁翻译、否定句的简洁翻译、表格的简洁翻译和无主句的简洁翻译等几个角度归纳整理简洁化翻译的重难点,详细论述了所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如拆分合并、省略、使用缩写、分词结构和介词等。在保留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打破原文的束缚,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努力让译文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优化提升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效率,完成译者的桥梁角色和服务使命。
苏芳[6](2021)在《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新生学术素养社会化研究》文中提出学术素养是大学生学术生涯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高等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深入了解大学生学术素养社会化过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学术生涯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关注母语环境下外语专业大学新生的学术素养社会化,并且存在学术素养内涵相对较窄、情境解读不足、影响因素综合考察欠缺等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语言社会化理论与大学生社会化模型为理论基础,对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新生的学术素养社会化过程进行探究,以期进一步丰富拓展学术素养内涵,解读学术素养社会化的具体情境,并综合分析学术素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历时18个月(2018年9月-2020年4月),采用民族志式个案研究方法,对国内某大学五位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学术素养社会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提出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新生学术素养社会化的过程是什么?(2)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新生学术素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为进一步回答研究问题,本研究收集了多种来源数据,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叙事、实物资料以及研究日志和课堂观察笔记等研究者资料。数据分析运用了情境分析与对比归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数据分析得出以下两个主要发现。首先,外语专业本科新生的学术素养社会化具有过程性,经历了准备、实践及结果三个阶段。其中,准备阶段是入学前的学术素养基础,是当前学术素养实践的出发点。实践阶段是当前学术素养社会化的核心阶段,主要包括茫然摸索、探寻之旅以及丰硕收获三个子阶段。结果阶段是大学生在当前阶段结束时达到的结果,即实现学术素养社会化。该阶段又将成为下一阶段学术素养社会化的起点。因此,学术素养社会化是一个循环向前的发展过程。该过程性体现了具体情境的时空要素变化对学术素养社会化的影响,即时间延续与时间延展所带来的具体情境变化是影响学术素养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其次,外语专业本科新生学术素养社会化是宏观、中观和微观多种中介资源(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资源包括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所在大学提供的资源,中观的课程和社团资源包括课程资源、师生输入、互动方式及社团活动等,而微观的个体资源主要考查了个人实践网络与能动性。这些中介资源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是将个体与社会辩证统一起来的重要桥梁。其中,能动性是实现学术素养社会化的动力源,是特定时空情境下驱动个体与环境互动的主要力量。本研究丰富拓展了学术素养的内涵,指出学术素养的核心要素包括知识-技能-品性及社会关系。此外,本研究构建了外语专业本科新生学术素养社会化模型,为深入理解外语专业大学生学术素养社会化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在实践方面,本研究为高等外语教育领域的外语专业师生深入理解学术素养社会化过程,开展实践研究提供了具体参考。本研究建议高校为学生提供具有丰富学术实践活动、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特评价方式的中介资源,从而为学习者的学术素养社会化创造良好环境。未来研究还可以针对不同研究场域或研究对象展开相关研究,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学术素养社会化模型。
曾珍[7](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模教学重视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建模教学在科学教育领域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论文通过元素化合物建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的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化学核心素养与建模教学的现状。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高一学生对建模教学的认知和应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模型认知能力,但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的能力不足。运用访谈法,调查高一化学教师对建模教学的态度和看法,发现建模教学虽受欢迎却碍于教学时间与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原因较难实施。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查结果,联系元素化合物的具体内容,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化学建模教学的三大教学原则,两大教学策略和四步教学设计程序。并基于此,设计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铝的重要化合物》和《铁盐和亚铁盐》三个教学案例,从教学思路、情景问题、学生实验与建模、建模的过程以及模型的修正等方面进行建模教学实践。选取学业成绩和建模能力相当的两个班级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进行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化学建模教学实践,对照班保持常规教学。教学实践后,使用Excel和SPSS25.0对两个班学生的后测成绩、期末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个班级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学业成绩都出现了差异,且实验班学生的建模能力更强,学业成绩更好。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后测答题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对照班学生呈现出来的知识网络比较模糊,且往往不能提取足够的证据,而实验班学生会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且会寻找某些化学观念或化学理论的支撑。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课后访谈,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融合核心素养与模型建构的教学持有积极态度,认为其能促进概念理解,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态度。由此可见,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化学建模教学,在采用问题情境驱动模型建构策略与实验探究带动模型建构策略之后,能够帮助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结果亦可为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谭艺瞳[8](2020)在《问题解决导向干预对45岁幼儿同伴冲突解决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幼儿交往过程中同伴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儿童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研究者对幼儿同伴冲突大量的研究越来越肯定幼儿同伴冲突的正向功能,并努力地把冲突作为教育契机。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起因、结果、冲突解决策略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儿童人际冲突解决能力进行探讨,提出了各种干预训练方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目标下“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方面的目标之一为“45岁幼儿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突出冲突解决以及教师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培训教师在同伴冲突中进行问题解决导向的干预。本研究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市某自治区级示范性公办幼儿园,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个中班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进行针对同伴冲突的问题解决导向干预,以同伴冲突故事情境访谈和同伴社会距离测量表作为工具进行前后测。通过与实验班前测和对照班前后测进行对比来考察干预后的直接效果即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变化情况和间接效果即同伴关系变化情况。同时,选取两个典型个案,通过教师访谈深入了解个案幼儿并在干预全程进行跟踪观察,深入分析问题解决导向干预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同伴冲突问题解决导向干预促进45岁幼儿冲突解决高级、两种导向融合策略运用次数提高;(2)在不同的冲突情境下问题解决法干预实验的效果存在差异;(3)问题解决导向的干预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4)问题解决导向干预促进个案幼儿同伴冲突解决能力提升,幼儿能在冲突问题解决在干预实验的基础上,研究者探讨了问题解决导向干预提高45岁幼儿同伴冲突解决能力的作用机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间的平等对话提供了沟通机会,教师促进了幼儿情绪理解等社会认知发展,使幼儿形成替代性社会技能。另外,研究者进一步探讨了在问题解决法干预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受幼儿气质方面的影响;教师在干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活动时间安排和自我负向情绪的影响;家庭方面受家园合作配合度以及家庭内部冲突处理方式方面的影响,社会方面受社会文化背景对教师角色的影响、媒体影响等。结合本研究综合发现与分析,提出以下教育建议:(1)教师改变冲突干预观,把握同伴冲突教育契机,注重干预时效性;(2)教师自身注重情绪管理,在冲突干预时关注问题解决,与幼儿形成支持性关系;(3)在冲突干预过程关注个体差异性,兼顾全体并关注特殊个体;(4)多方参与创设社会情感学习氛围,幼儿园、家长、社会媒体共同为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提供良好的环境。
夏子悦[9](2020)在《生活主题儿歌教育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融入社会生活所必需掌握的最基本技能,2-4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能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好入学准备。儿歌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儿歌能促进幼儿语言、认知、社会性及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和观察法,以沈阳市某公立幼儿园作为实验园,选取小班幼儿66人作为研究被试,共分为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通过成立研究小组,小组成员依据相关参考用书、所学专业知识及自身经验筛选出适合小班幼儿的24个生活主题儿歌教育活动,并制定了生活主题儿歌教育方案。由幼儿教师在实验班实施生活主题儿歌教育方案,进行为期3个月的教育培养实验。实验后对实验数据及观察材料进行分析,探讨生活主题儿歌教育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教育建议:运用生活主题儿歌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应常态化和普及化;重视生活主题儿歌教育的学习过程,给予幼儿自主练习的机会;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实施生活主题儿歌教育;生活主题儿歌教育应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生活主题儿歌教育能促进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2)生活主题儿歌教育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不同。在穿衣、进餐、盥洗环节的自理能力存在极其显着性差异;在睡眠、饮水环节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如厕环节上差异不显着。(3)生活主题儿歌教育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在性别上差异不显着。
李佳芯[10](2020)在《扁平化图形设计原理在自闭症儿童辅助康复教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自闭症发病率呈急速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自闭症这个特殊群体。这种伴随终身的精神疾病对于自闭症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自闭症尚无药可治,但有研究表明,如果在2-4岁自闭症最佳康复期期间,能及时发现孩子有自闭症的症状或倾向,及时就医并采取干预治疗,那么就有极大的可能康复。虽然不能说完全和正常人毫无差异,但正常融入社会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自闭症教具,是构建自闭症儿童与外界交往的重要媒介,相对于儿童玩具其干预和治疗的目的更强,可以更好地辅助康复师和家长们改善自闭症儿童生理、心理等问题。我国自闭症研究工作比国外晚40多年,在教具设计上相对于国外成熟稳定的市场尚处于空白阶段,目前国内康复机构所使用的自闭症儿童辅助康复教具,多为国外进口的特殊玩具或儿童通用型玩具。随着国内自闭症儿童数量的逐渐递增,设计出符合我国自闭症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原创教具呼声也越来越高。课题研究目的是基于自闭症儿童认知、心理和行为特点,结合目前国内外自闭症儿童常用康复干预手段,用最接近自闭症儿童图形语言的扁平化图形设计风格,设计一款针对国内大部分自闭症儿童认知障碍问题的康复辅助教具,为其他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工作者们提供有效的数据和实践资料,更好的解决这项科研难题。课题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前期的文献分析法、对自闭症儿童家庭、学习、生活习惯等长期跟踪调研的社会调查法、以数据为参考标准的问卷调查法、心理学常用的个案研究法和用户访谈法等来进行课题的研究。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和实验测试,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他们的图形语言具有简单、直接,有同类、异类的叠加,具有鲜明的视觉表现的特点,结合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偏向性展开教具设计探索。设计实践部分运用扁平化的图形设计风格,作为整个教具的设计基调进行教具设计。通过有目的地选择目标人群进行用户研究,包括目标被试的家庭环境、认知能力、感统能力以及教具喜好的偏向性等,总结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探讨自闭症儿童成长和智力发展过程中对教具的实际需求,提出教具设计方向。通过分析市场认知类教具产品优缺点,提出明确的教具设计定位、设计要素和设计构想、设计流程等完整的教具设计理论体系。设计并制作出立足于认知心理学和扁平化图形设计风格的《动物系列化立体拼图书》。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在盐城市协和医院自闭症康复中心完成,设计完成后在该康复中心康复师的配合下,基于整合干预疗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了实验和评测。实验人群分为一个目标被试的长期跟踪测评和百人适用性短期测评两种。通过实验对测试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课题所研究设计的《动物系列化立体拼图书》,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精细动作、手眼协调、感统能力、专注力、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效果,获得了康复师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二、宝宝语言发展对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宝宝语言发展对照(论文提纲范文)
(2)亲子体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基于家庭亲密度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 |
2.1.1 社会性及社会性发展的定义 |
2.1.2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现状 |
2.2 亲子体育游戏的相关研究 |
2.2.1 体育游戏的相关研究 |
2.2.2 亲子游戏的相关研究 |
2.2.3 亲子体育游戏的定义 |
2.2.4 亲子体育游戏的研究现状 |
2.3 亲子体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 |
2.4 家庭亲密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 |
2.5 小结 |
3 操作性概念界定 |
3.1 幼儿社会性发展 |
3.2 亲子体育游戏 |
3.3 家庭亲密度 |
4 研究假设 |
5 研究对象与方法 |
5.1 研究对象 |
5.2 文献综述法 |
5.3 实验法 |
5.3.1 实验对象 |
5.3.2 实验目的 |
5.3.3 实验时间 |
5.3.4 实验变量 |
5.3.5 亲子体育游戏设计 |
5.3.6 实验程序 |
5.4 问卷调查法 |
5.4.1 调查问卷 |
5.4.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5.4.3 量表信效度检验 |
5.5 数理统计法 |
6 研究结果与分析 |
6.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6.2 流失被试与有效被试的差异性检验 |
6.3 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 |
6.3.1 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的年龄差异分析 |
6.3.2 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
6.3.3 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的家庭结构差异分析 |
6.3.4 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
6.4 实验干预分别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的影响 |
6.4.1 实验干预前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的组间对比 |
6.4.2 实验干预后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的组间对比 |
6.4.3 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的组内前后对比 |
6.5 家庭亲密度的中介效应检验 |
6.5.1 亲子体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的相关分析 |
6.5.2 家庭亲密度在亲子体育游戏和幼儿社会性发展间的中介效应 |
6.6 分析与讨论 |
6.6.1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 |
6.6.2 家庭亲密度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 |
6.6.3 亲子体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家庭亲密度的影响分析 |
6.6.4 家庭亲密度在亲子体育游戏和幼儿社会性发展间的中介作用 |
6.6.5 不足与展望 |
7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录B 幼儿亲子体育游戏 |
附录C 活动打卡记录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幼儿足球是全国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战略 |
1.1.2 云南省贯彻落实幼儿足球特色校的发展 |
1.1.3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的发展现状 |
1.1.4 以游戏形式开展的提出 |
1.2 选题依据 |
1.2.1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观念模糊 |
1.2.2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目标不清 |
1.2.3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机构内容体系缺失 |
1.2.4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实施过程不合理 |
1.2.5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评价方法不科学 |
1.3 选题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乐学教育”的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乐学教育”理念的概念界定 |
2.1.2 “乐学教育”理念在其他教学中的运用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思想 |
2.2.2 幼儿园教育理念在幼儿活动课中的运用研究 |
2.2.3 幼儿足球活动的概念界定 |
2.2.4 我国幼儿足球的发展趋势和困境 |
2.3 云南省幼儿足球的发展 |
2.3.1 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的分布情况 |
2.3.2 云南省幼儿足球活动的探索之路 |
2.4 国外研究现状 |
2.4.1 国外对幼儿的“乐学教育”理念 |
2.4.2 云南省幼儿足球开展的主要困境 |
2.4.3 国外开展幼儿的活动课程 |
2.4.4 国外幼儿开展足球的情况研究 |
2.5 文献综述评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调查对象和实验对象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调查对象 |
3.1.3 实验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德尔菲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示意图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理论框架的构建 |
4.1.1 以“乐学教育”为中心的幼儿足球活动理念提出 |
4.1.2 以“乐学教育”为中心的幼儿足球活动框架 |
4.1.3 幼儿足球活动课程体系的架构 |
4.1.4 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具体分析和体现 |
4.1.5 幼儿足球活动的大纲设计 |
4.2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设计 |
4.2.1 以“乐学教育”为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目标 |
4.2.2 以“乐学教育”为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内容 |
4.2.3 基于“乐学教育”为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实施 |
4.2.4 以“乐学教育”为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评价 |
4.2.5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保障体系 |
4.3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个案研究 |
4.3.1 个案研究教学实验的设计 |
4.3.2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 |
4.3.3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对儿童行为影响教师评价 |
4.3.4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对儿童行为影响家长评价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乐学教育”理念的有利于幼儿足球活动的开展 |
5.1.2 形成云南省幼儿园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大纲 |
5.1.3 “乐学教育”理念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足球活动积极性 |
5.1.4 基于“乐学教学”理念下的足球活动评价达到身心健康教学目标 |
5.1.5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足球活动有助于培养良好儿童行为 |
5.2 建议 |
5.2.1 推广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幼儿足球活动 |
5.2.2 增强对幼儿园特色校的监管和评价体系 |
5.2.3 坚持“N+1”的幼儿足球活动方法 |
5.2.4 足球为载体,游戏为开展方式 |
5.2.5 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完善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开发研究(特色校幼儿足球活动大纲) |
附录B.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开发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C. 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 |
附录D. 儿童行为量表(家长问卷) |
附录E. 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中班游戏示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早产儿智护训练对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和体格生长及降低早产儿父母亲职压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早产儿智护训练对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及体格生长的研究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早产儿智护训练对降低早产儿父母亲职压力的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未成熟脑的可塑性与早产儿早期干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 |
(5)《金摇篮月子中心员工培训手册》汉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项目过程 |
2.1 原文文本分析 |
2.2 文献综述 |
2.3 平行文本搜集 |
2.4 术语表制作 |
2.5 译后审校 |
第三章 示例分析 |
3.1 中文护理词汇的简洁翻译 |
3.2 重复和排比的简洁翻译 |
3.3 流水句的简洁翻译 |
3.4 否定句的简洁翻译 |
3.5 表格的简洁翻译 |
3.6 无主句的简洁翻译 |
第四章 结语 |
4.1 收获与成长 |
4.2 不足与改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原文及译文 |
附录二 表格原文及译文 |
致谢 |
(6)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新生学术素养社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缩略语表 |
数据转写与记录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学术素养 |
2.1.2 学术素养社会化 |
2.2 语言社会化理论及相关实证研究 |
2.2.1 语言社会化理论 |
2.2.2 语言社会化相关研究综述 |
2.2.3 学术素养社会化相关研究述评 |
2.3 大学生社会化 |
2.4 研究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民族志式个案研究 |
3.2 研究场域 |
3.2.1 F大学及新生研讨课 |
3.2.2 S课程 |
3.3 研究参与者 |
3.3.1 核心参与者 |
3.3.2 非核心参与者 |
3.4 研究者角色 |
3.5 数据收集 |
3.5.1 问卷调查 |
3.5.2 课堂观察 |
3.5.3 访谈 |
3.5.4 叙事 |
3.5.5 研究日志 |
3.5.6 实物资料 |
3.6 数据分析 |
3.6.1 数据的整理与归档 |
3.6.2 数据深入分析 |
3.7 研究的伦理道德及可信度 |
3.7.1 伦理道德问题 |
3.7.2 研究的可信度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外语专业本科新生学术素养社会化过程 |
4.1 S课内学术实践阶段一:茫然中摸索前行 |
4.1.1 学术阅读:“挫败感” |
4.1.2 口头汇报:“新手”与“老将” |
4.1.3 学术写作:“没有概念” |
4.1.4 小组合作:“担忧与怀疑” |
4.2 S课内学术实践阶段二:探索发现 |
4.2.1 学术阅读:“有规律可寻” |
4.2.2 口头汇报:“大有名堂” |
4.2.3 学术写作:原来如此 |
4.2.4 小组合作:“顺利、高效、融洽” |
4.3 S课内学术实践阶段三:丰硕收获 |
4.3.1 学术知识的深化 |
4.3.2 学术技能的提升 |
4.3.3 情感态度的向好发展 |
4.4 S课外学术实践 |
4.4.1 专业学习 |
4.4.2 社团活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外语专业本科新生学术素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5.1 宏观机构因素 |
5.2 中观课程因素 |
5.2.1 课程资源 |
5.2.2 教师输入与同伴示范 |
5.2.3 课堂互动方式 |
5.3 微观个体因素 |
5.3.1 个人实践网络 |
5.3.2 能动性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讨论 |
6.1 学术素养社会化之互动过程性 |
6.1.1 时间延续:过去-现在-未来 |
6.1.2 空间延展:家庭-初等教育机构-F大学 |
6.1.3 时空交织:学术素养社会化的互动情境性 |
6.2 学术素养社会化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
6.2.1 影响因素间的交互关系 |
6.2.2 能动性 |
6.3 学术素养社会化再思考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启示及未来展望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大学生社会化模型演化 |
附录二 参与者F大学第一年阅读书单 |
附录三 问卷调查 |
附录四 课堂观察笔记(三例) |
附录五 访谈题纲(四例) |
附录六 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七 访谈数据报告(节录) |
附录八 叙事示例一则 |
附录九 研究日志二则 |
附录十 学生专业课第一学年写作节选(二例) |
附录十一 学生写作材料节选(五例) |
附录十二 第一小组学期论文 |
附录十三 论文写作反思 |
(7)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缘由 |
1.1.1 适应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与发展需要 |
1.1.2 基于模型认知在化学学习中的必要性 |
1.1.3 基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建模方面的研究现状 |
1.2.2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3 元素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意义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化学核心素养 |
2.1.2 模型 |
2.1.3 建模教学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图式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科学认识论 |
第3章 建模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结果分析 |
3.1 调查对象的选择和确定 |
3.1.1 第一次月考成绩分析 |
3.1.2 模型建构能力测试分析 |
3.2 学生问卷调查 |
3.2.1 问卷编制 |
3.2.2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2.3 问卷调查内容和结果的统计分析 |
3.3 教师前期访谈 |
第4章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元素化合物建模教学实践 |
4.1 建模教学的策略 |
4.1.1 问题情境驱动模型建构策略 |
4.1.2 实验探究带动模型建构策略 |
4.2 建模教学的原则 |
4.2.1 自主建构原则 |
4.2.2 全面发展原则 |
4.2.3 直观简洁原则 |
4.3 建模教学的设计程序 |
4.3.1 明确教学主题,制定教学目标 |
4.3.2 整理教学思路,确立建模体系 |
4.3.3 分析教材内容,划分建模板块 |
4.3.4 设计学生活动,推动素养发展 |
4.4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元素化合物建模教学案例 |
4.4.1 案例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
4.4.2 案例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
4.4.3 案例三——《铁盐和亚铁盐》 |
4.5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4.5.1 教学案例实施 |
4.5.2 后测结果与期末成绩分析 |
4.5.3 典型答题样本分析 |
4.5.4 典型试题案例分析 |
4.5.5 学生访谈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前测试题 |
附录B 有关建模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D 后测试题 |
附录E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F 原始数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8)问题解决导向干预对45岁幼儿同伴冲突解决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同伴冲突解决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价值 |
(二)传统的冲突处理方法有所欠缺 |
二、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同伴冲突及其解决策略的相关研究 |
(三)问题解决导向干预的相关研究 |
(四)对已有研究总体分析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假设 |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
(一)访谈法 |
(二)测量法 |
(三)观察法 |
(四)实验法 |
四、研究程序 |
(一)前期准备阶段 |
(二)预测验阶段 |
(三)实验前测阶段 |
(四)实验班教师问题解决导向干预培训阶段 |
(五)教育现场实验阶段 |
(六)实验后测阶段 |
(七)研究结果处理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问题解决导向干预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影响 |
(二)问题解决导向干预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 |
二、个案观察结果与分析 |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
(二)个案的实验过程及观察记录分析 |
第4章 讨论 |
一、问题解决导向干预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影响 |
二、问题解决导向干预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 |
三、问题解决导向干预的作用机制 |
(一)教师与幼儿间的平等对话提供沟通机会 |
(二)促进幼儿情绪理解等社会认知发展 |
(三)促进幼儿形成替代性社会技能 |
四、问题解决导向干预过程的影响因素 |
(一)幼儿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家庭方面 |
(四)社会方面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综合结论 |
二、教育建议 |
(一)教师改变冲突干预观,把握同伴冲突教育契机 |
(二)教师注重问题解决,与幼儿形成支持性关系 |
(三)关注个体差异性,兼顾全体并关注特殊个体 |
(四)多方参与创设社会情感学习氛围 |
三、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幼儿同伴冲突故事 |
附录2 同伴冲突情境访谈实验材料 |
附录3 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分类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5 同伴社会距离量表 |
附录6 幼儿冲突行为观察记录表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9)生活主题儿歌教育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
(二)儿歌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
(三)研究者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注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生活主题儿歌 |
(二)儿歌教育 |
(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
四、研究综述 |
(一)关于儿歌教育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研究 |
(三)关于儿歌教育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研究 |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与工具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工具 |
五、实验设计 |
(一)实验假设 |
(二)实验变量 |
六、研究程序 |
(一)生活主题儿歌教育方案的制定 |
(二)前测 |
(三)实验干预 |
(四)后测 |
(五)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一、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同质性检验 |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前后测差异比较 |
(一)实验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前后测差异比较 |
(二)对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前后测差异比较 |
三、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后测差异比较 |
四、生活主题儿歌教育对不同性别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差异比较 |
(一)实验前实验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比较 |
(二)实验后实验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比较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一、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具有同质性 |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前后测差异分析 |
三、生活主题儿歌教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干预效果 |
(一)生活主题儿歌教育能显着促进小班幼儿穿衣环节自理能力的发展 |
(二)生活主题儿歌教育能显着促进小班幼儿进餐环节自理能力的发展 |
(三)生活主题儿歌教育能显着促进小班幼儿盥洗环节自理能力的发展 |
(四)生活主题儿歌教育能促进小班幼儿睡眠环节自理能力的发展 |
(五)生活主题儿歌教育能促进小班幼儿饮水环节自理能力的发展 |
(六)生活主题儿歌教育对小班幼儿如厕环节自理能力的影响不显着 |
四、生活主题儿歌教育对不同性别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教育建议 |
(一)运用生活主题儿歌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应常态化和普及化 |
(二)重视生活主题儿歌教育的学习过程,给予幼儿自主练习的机会 |
(三)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生活主题儿歌教育 |
(四)生活主题儿歌教育应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
第六章 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创新 |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10)扁平化图形设计原理在自闭症儿童辅助康复教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课题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选题理由 |
1.1.2 研究目的 |
1.2 学术价值和意义 |
1.2.1 研究价值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发展趋势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措施 |
1.4.3 可行性分析 |
1.4.4 研究思路 |
第2章自闭症概述 |
2.1 自闭症简介 |
2.1.1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
2.1.2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成因 |
2.1.3 现代中国大众对自闭症认知度分析 |
2.1.4 现代中国自闭症家庭调查 |
2.2 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 |
2.2.1 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干预手法 |
2.2.2 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干预原则 |
2.2.3 自闭症儿童辅助康复教具 |
2.3 自闭症儿童目标被试评估 |
2.3.1 自闭症儿童目标被试选择标准 |
2.3.2 评估方法简介 |
2.3.3 评估量表简介 |
第3章图形扁平化与自闭症儿童教具设计 |
3.1 图形的概念和发展 |
3.1.1 图形定义 |
3.1.2 图形的起源与发展 |
3.2 自闭症儿童的图形语言 |
3.2.1 自闭症的“图像式思维” |
3.2.2 自闭症儿童的图形语言 |
3.3 扁平化设计 |
3.3.1 扁平化设计定义 |
3.3.2 扁平化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
3.3.3 扁平化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 |
3.3.4 扁平化设计在儿童教育产品上的应用 |
第4章自闭症儿童教具偏及教具设计策略 |
4.1 自闭症儿童教具偏向性 |
4.2 教具设计定位 |
4.3 自闭症儿童与拼图教具 |
4.3.1 拼图教具类别 |
4.3.2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认知发展 |
4.3.3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小结 |
4.4 教具设计原则 |
4.5 教具设计流程 |
第5章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设计 |
5.1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设计构想 |
5.2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设计草图 |
5.3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设计方案 |
5.3.1 设计方案介绍 |
5.3.2 设计材质介绍 |
5.3.3 人机尺寸说明 |
5.4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设计创新 |
5.5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设计方案及操作说明 |
第6章自闭症儿童目标被试教具实践成果评估 |
6.1 教具评估实验方法 |
6.1.1 实验方法简介 |
6.1.2 实验流程 |
6.1.3 数据分析 |
6.2 教具设计测试评估 |
6.2.1 目标被试教具实践评估分析 |
6.2.2 多名被试对比教具评估测试分析 |
6.2.3 教具测试评估分析小结 |
6.3 教具设计优缺点 |
6.3.1 教具设计优点 |
6.3.2 教具设计缺点 |
第7章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教具实践意义和今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1.硕士期间学术论文成果 |
2.硕士期间科研项目成果 |
3.硕士期间参赛获奖成果 |
4.硕士期间其他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A:自闭症儿童观察日志 |
附录B:盐城协和医院自闭症康复中心分管主任采访大纲 |
附录C:盐城协和医院自闭症康复中心分管主任采访稿 |
附录D:盐城协和医院自闭症康复中心康复采访大纲 |
附录E:盐城协和医院自闭症康复中心康复采访稿 |
附录F:关于对自闭症儿童的问卷调查 |
附录G:关于自闭症社会认知度调查报告分析 |
附录H:自闭症儿童及家庭调查问卷 |
附录I:自闭症儿童及家庭调查问卷报告分析 |
附录J:拼图书选购问卷调查 |
附录K:拼图书选购问卷调查分析 |
附录L:关于自闭症儿童认知情况调查表(家长) |
附录M:关于自闭症儿童认知情况调查表(家长)分析 |
附录N:动物系列化拼图书设计方案 |
附录O:动物系列化拼图书配套绘本设计方案 |
附录P:教具操作示范视频拍摄脚本 |
附录Q:自闭症目标被试认知水平评估量表(一) |
附录R:自闭症目标被试认知水平评估计量(二) |
附录S:自闭症目标被试教具使用情况记录量表 |
附录T:多名自闭症被试教具对比测试评估表(低阶组) |
附录U:多名自闭症被试教具对比测试评估表(高阶组) |
四、宝宝语言发展对照(论文参考文献)
- [1]结合ERP实验的汉语低龄听障儿童动核结构成分遗漏研究[D]. 申秀岫. 鲁东大学, 2021
- [2]亲子体育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基于家庭亲密度的中介作用[D]. 刘宝月.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乐学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幼儿足球特色校足球活动开发研究[D]. 和贵春.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早产儿智护训练对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和体格生长及降低早产儿父母亲职压力的研究[D]. 范娟.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金摇篮月子中心员工培训手册》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 陈则安.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新生学术素养社会化研究[D]. 苏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7]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D]. 曾珍. 西华师范大学, 2021(12)
- [8]问题解决导向干预对45岁幼儿同伴冲突解决能力的影响[D]. 谭艺瞳.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生活主题儿歌教育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夏子悦.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10]扁平化图形设计原理在自闭症儿童辅助康复教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李佳芯. 江苏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