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镜的分布、特征与文化交流(论文文献综述)
程浩[1](2021)在《日本古籍刊本术语研究》文中指出日本古籍刊本术语是伴随着出版活动出现的,总体上反映着当时的出版状况。日本的刊本术语是在吸收中国刊本术语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随着自身出版活动的发展而不断扩充,最终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刊本术语体系。而这个庞大的刊本术语体系,反映了出版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观察日本出版文化的窗口。本文旨在从日本的刊本术语出发,对其进行分类梳理,考证其含义、来源及演变,从而体现日本不同时代的出版面貌。同时引入中国的刊本术语进行比较,凸显日本刊本术语与出版文化的特点。本文由绪论和正文的三个部分构成。绪论包括选题意义、前人研究综述、研究范围与方法。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即日本的刊本发展历程、日本的刊本术语、从刊本术语看日本出版文化。正文第一部分按照时间线索对日本的刊本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梳理,时间跨度从刊本开始出现的奈良时代一直到出版盛行的江户时代,依托刊本术语介绍各个时代的出版状况,反映了日本书籍出版的发展历程。正文第二部分集中于对日本刊本术语的讨论,将日本的刊本术语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刊本类型方面的术语、外部形态方面的术语、内部形态方面的术语和其他刊本术语。每个大类下又细分为若干小类,将各个刊本术语归入其中。在刊本类型中,既可以按照刊印方式分为整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又可以根据刊印主体分为官版、敕版、私版、坊刻版等,还可以根据出版物的内容分为读本、假名草子、洒落本、滑稽本、人情本、草双纸等。外部形态则包括书型、用纸、表纸及题签、装订等;内部形态可以分为版式、刊记、广告、插图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海贼版、发禁本等根植于日本出版文化中的其他刊本术语。正文第三部分是在讨论刊本术语的基础上,对日本出版文化的几个侧面进行探讨,包括地域分布特征、出版者与读者的群像、整版与活字的交替、政府对出版业的干预情况、出版联盟的作用以及日本出版文化中的版权意识,旨在利用刊本术语发掘日本出版文化的独特性。此外,本文还包含两个附录:一是文中所出现的日本各个时代的起止时间,二是日本古籍刊本术语简释,对一些日本的古籍刊本术语进行解释说明,供读者参考。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日本古籍刊本术语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大量日文材料为依托,结合具体的刊本例证,对日本刊本术语进行详细的论述。再以刊本术语为线索,剖析日本出版文化的几个侧面,揭示出日本出版文化的独特性。
陈玉洁[2](2021)在《汉代镜铭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代铜镜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中的关键一环,发挥承前启后的独特作用,于方寸之间彰显汉代博大的文化内涵。两汉铭文镜承载纹饰之美与镜铭之巧,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与文化价值。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汉代镜铭文的形式、主题、体式三个方面对镜铭演变特点进行梳理,试分析两汉镜铭发展呈现差异的原因,并将汉代镜铭文与汉代文学进行对比,尤其关注镜铭与汉代诗歌、汉赋、器物铭的比较,考察汉代文学发展全貌。第一章概括与分析汉代镜铭文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新莽至东汉时期、东汉中晚期的镜铭各有特色,西汉镜铭大量产生与不断革新,西汉镜铭的崛兴与西汉“大一统”时代密切相关;新莽至东汉时期镜铭的镜铭在形式与内容上呈现神秘化、谶纬化,与经学谶纬化联系密切;东汉中晚期镜铭涌现大量纪名、纪年的表述,创作程式化,与儒家思想的普及有一定关联。第二章探讨汉代镜铭文的形式。镜铭的形式特点变化围绕纹饰与镜铭的关系展开,铭文镜纹饰可分为动物纹饰、植物纹饰、人物纹饰以及几何纹饰,在两汉不同阶段,纹饰有所变化,纹饰与铭文的关系也有所转变,图文关系由疏转密,形成角力与合作交替进行的面貌。第三章探析汉代镜铭文的内容。镜铭根据内容可分为五个主题,在两汉不同阶段各有偏废。镜铭内容指向汉代人所期待的生活图景,儒家思想也在不同程度地渗透进汉代人的生活中。第四章研究汉代镜铭文体式的特点。镜铭体式可划分为五种,体式在发展演变中不断程式化,主要表现在镜铭句式固定化、套语使用普遍化、结构模式化上,镜铭程式化一方面有利于镜铭创作走向规范,另一方面对镜铭的创新有所抑制。第五章探讨汉代镜铭文与汉代文学的关系。对汉代镜铭文、汉代诗歌、汉赋、器物铭展开形式与内容的比较,汉代镜铭文与汉乐府在题材上有所交叉,镜铭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汉乐府的表现方式;七言镜铭吸收了汉代七言体的体式特点;汉代镜铭文与汉赋都具有“体物”的特性,为咏物文学奠定了一定基础;镜铭和汉赋的神仙世界存在关联,镜铭吸收了汉赋神仙世界的描写方法;汉代镜铭文作为器物铭的分支,二者在形式与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董锦云[3](2021)在《燕、齐地区战国铜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燕、齐地区战国铜镜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已公开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和简报为主要基础,以省、市博物馆和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馆藏战国铜镜为辅助资料,以专着、图录所涉及的燕、齐地区战国铜镜为参考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法,对燕、齐地区战国铜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综合研究。根据主题纹饰,燕地战国铜镜可分为素镜类、纯地纹镜类、花叶纹镜类、山字纹镜类、连弧纹镜类,计5类;齐地战国铜镜可分为素镜类、纯地纹镜类、花叶纹镜类、山字纹镜类、兽纹镜类、透雕镜类、彩绘镜类、错金银镶嵌绿松石镜类,计9类。结合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参考三晋两周地区和楚地铜镜的分期,分析铜镜的钮形、纹饰等变化,初步将战国时期燕、齐地区铜镜的发展变化分为四期,分别为春秋末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战国晚期早段、战国晚期晚段至汉初,并总结了各期特点。从铸范技术与铸纹技术入手,研究燕、齐地区战国铜镜的铸造技术,得出两地镜范制作以“刻制法”为主,铜镜的铸造多采用“一范铸一镜”的工艺。相较于燕地战国铜镜的铸纹技术水平,齐地技术更高超一些。此外,通过研究燕、齐地区的山字纹镜和透雕镜,再加上三晋两周地区和楚地的铜镜,对山字纹镜和透雕龙纹的生产和流行进行了探究最后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分析燕、齐地区战国铜镜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发现本区的文化因素是由周文化、秦文化、燕文化中的北方戎狄文化、齐文化、三晋两周文化、楚文化这些诸多因素共同构建融合而成的。
余静[4](2021)在《湖南地区两汉墓葬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次一两汉墓葬形制二典型陶器的类型学分析三陶器的分期及年代推断四湖南地区两汉墓葬的文化因素五湖南地区两汉墓葬所见文化变迁湖南地区两汉墓葬,发表的墓葬资料近二千座。以往学者多集中探讨湖南地区西汉墓葬的分期及区域特征等[1],而有关湖南地区东汉时期墓葬则少有学者论及。
热米拉·热扎克[5](2020)在《宫颈癌筛查中HPV阳性妇女的分流策略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标索基于细胞学、病毒载量、HPV基因分型、HPV E6/E7癌蛋白、p16蛋白等多种分子标志物的单独或联合分流策略用于HPV阳性女性分流的效果,为优化HPV检测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基于在我国宫颈癌高发区山西省襄垣县开展的两项“山西省宫颈癌筛查方法研究”(SPOCCS1和SPOCCS2),以该两项研究最后一次随访人群为研究对象(SPOCCS1:n=1416,SPOCCS2:n=2112),对初筛HPV阳性人群的既往或新鲜标本采用细胞学、HPVDNA基因分型、E6/E7癌蛋白、p16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多种方法进行检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以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IN2+)、3级及以上(CIN3+)病变作为疾病结局,通过计算不同分流策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等指标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评价各分流策略的临床效果。同时计算和比较不同分流策略的相对灵敏度及相对特异度。通过计算阴道镜转诊率和每检测一例CIN2+或CIN3+病例所需的阴道镜检查数量,评估各分流策略的效率。绘制检测前后风险预测图(PPP图)揭示不同分流策略对临床决策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SPOCCS研究HPV阳性人群中细胞学ASC-US+对CIN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和61.2%。细胞学阳性判断值提高(LSIL+或ASC-H+),分流灵敏度下降,特异度升高,阴道镜转诊率显着下降。用病毒载量分流方法时,随着病毒载量临界值的提高,也出现同样的趋势。当病毒载量在40 RLU/CO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和61.7%,与细胞学分流基本相似。基因分型用于分流时,随着目标HPV型别的增加灵敏度升高、特异度下降,当目标型别扩展至HPV16/18/31/33/45五种hrHPV时,灵敏度升至71~73%,显着高于HPV16/18分流(51-55%)。继续扩展至HPV16/18/31/33/45/52/58七种hrHPV时,灵敏度提升至—90%,而特异度仅为-45%。八种hrHPV E6/E7癌蛋白分流策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7%和89.5%,与HPV16/18E6癌蛋白分流相比灵敏度提升了-15%,而特异度损失仅-4%。p16蛋白分流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8%和68.8%,均稍优于细胞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单独分流策略相比,联合分流策略实现了显着高的灵敏度,HPV16/18联合细胞学分流的灵敏度为98.0%,显着高于细胞学单独分流,特异度-57%,低于细胞学。而HPV16/18联合p16的分流策略灵敏度同样为98.0%,但特异度稍高(—61%)。PPP图显示,采用联合分流策略时,若两步分流均为阴性,妇女CIN2+风险<2%,CIN3+风险<1%,处在较“安全”的阈值内。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适当扩展目标基因型别,提高病毒载量cut-off值可以获得与细胞学分流相似的效果。E6/E7癌蛋检测分流在特异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相比之下,p16分流更好的结合了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上述分流方法均基于分子检测技术,结果判读更客观,可作为细胞学分流的有效替代方案。联合分流策略显示了较明显的风险分层能力,在最大程度检出病变的同时,降低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或重复检测。不同国家/地区应根据当地疾病负担、卫生资源等多方因素考虑,制定适宜本地的风险阈值,从而优化宫颈癌筛查方案。
赵雪莲[6](2020)在《宫颈癌即时筛查与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标通过将即时筛查和治疗技术(POCT)纳入宫颈癌筛查策略,评估和验证一种经济,省时,安全,有效,可持续的新型宫颈癌即时筛查与管理模式(自我取样HPV DNA检测+热凝治疗),提高我国宫颈癌筛查覆盖率、筛查技术准确性和治疗依从性,改善我国特别是资源匮乏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可利用性和可支付性,促进我国乃至世界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加快全球宫颈癌消除的步伐。研究内容1.评估自我取样HPV DNA检测技术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的筛查效果;2.比较自我取样HPV DNA阳性妇女中不同分流策略的筛查效果;3.评估自我取样HPV DNA阳性妇女的管理和治疗策略;4.评估热凝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5.评估热凝治疗技术的对宫颈癌前病变和HPV感染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2017-2018年,针对我国农村和城市地区共招募14466名25-65岁合格妇女参加新型宫颈癌即时筛查和管理模式(自我取样HPVDNA检测+热凝)研究,同时在山西襄垣招募2736名妇女建立传统宫颈癌筛查模式(医生取样HPV DNA检测+LEEP)。基线研究中,针对新型模式,采用自我取样HPV检测对妇女进行筛查(care HPV和PCR HPV DNA检测),HPV阳性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对镜下异常且符合热凝治疗指征者进行立即治疗,并在治疗前取活检。针对传统模式,采用医生取样HPV检测对妇女进行筛查,HPV阳性妇女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镜下异常处取活检。针对病理诊断为中或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2/CIN3),通知进行LEEP治疗。随访过程中,对基线筛查HPV阳性和治疗妇女进行每年随访;对HPV阴性妇女,第2年和第4年随机抽取10%进行随访,第3年和第5年全部召回进行随访。期间收集所有妇女的社会人口学、安全性、筛查和治疗等相关的临床结局信息,评估两种模式的安全性、可行性、筛查和治疗效果。同时对HPV 阳性妇女进行基因分型和细胞学检测,评估适合于自我取样HPV 阳性妇女的管理和治疗策略。本项目研究期限为5年,目前已经完成基线筛查、第二年及部分第三年随访工作。本文针对目前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研究结果1.针对自我取样标本,PCR HPV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are HPV(农村:18.1%vs.15.0%;城市:13.7%vs.9.3%),同时CIN2+检出率也高于care HPV(农村:9.3‰ vs.7.0‰;城市:11.8‰ vs.9.4‰)。针对 CIN2+病变,PCRHPV 检测的灵敏度显着优于 care HPV(农村:96.7%vs.72.5%;城市:94.3%vs.80.7%),特异度略低(农村:83.3%vs.86.0%;城市:89.5%vs.93.2%),PPV 及 NPV 没有统计学差异;与医生取样相比,自我取样care HPV检测的灵敏度略低(100.0%vs.72.5%),PCR HPV检测针对自我取样和医生取样标本差异不大(96.7%vs 89.7%)。2.针对CIN2+/CIN3+病变,若采用与HPV检测同一份自我取样标本,HPV16/18分流可明显改善HPV检测作为初筛方法的特异度(84.4%vs.97.2%和83.9%vs.96.8%)和阳性预测值(PPV,5.3%vs.20.0%和2.0%vs.8.4%),灵敏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77%)。与HPV16/18相比,在HPV分流型别增加几种我国常见型别后(HPV3 1/33/45/52/58),灵敏度略有提高,但特异度下降。采用医生取样标本,单独细胞学及细胞学与HPV型别联合分流均可提高HPV初筛的特异度和PPV,其中以HPV16/18和细胞学(LSIL+)联合分流最佳:针对CIN2+病变,灵敏度为92.8%,特异度为95.2%,PPV为14.9%,阴道镜转诊率为5.5%,检出一例CIN2+所用阴道镜个数为6.7,AUC为0.94。3.首先,对自我取样HPV阳性且阴道镜异常妇女进行治疗的过度治疗率为37.4%,未被治疗HPV 阳性妇女中的治疗不足率为2.9%。对HPV 阳性妇女分流可降低过度治疗率,其中单独细胞学(LSIL+)或HPV16/18分流可最大程度降低过度治疗率(14.1%和17.1%),但治疗不足率随之增加(3.7%和3.3%)。若对HPV阳性妇女直接进行治疗,过度治疗率高达89.3%;对HPV阳性妇女分流后可降低过度治疗率,但均大于65%。若将人群中的治疗不足率分别限制在3%和1%以下,采用自我取样PCR HPV检测作为初筛,HPV16/18和细胞学(LSIL+)联合分流,对分流阳性妇女进行“阴道镜+治疗”或直接治疗为最佳策略。其次,针对基线宫颈正常/CIN1妇女,基线HPV16/18阳性且细胞学为ASCUS+病变,或HPV16/18 E6蛋白阳性,或CIN1妇女两年内CIN2+的CIR大于10%。4.在自我取样HPV 阳性且阴道镜诊断为CIN病变的妇女中,42.9%符合热凝治疗指征,且所有符合指征的妇女均接受了热凝治疗。在治疗过程中,55.8%的治疗妇女报道有疼痛,少数妇女有轻度出血(1.8%);在治疗后4周随访的过程中,部分女性报道在治疗后的10-15天内有轻度出血和阴道分泌物,无其他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发生。另外,本研究在热凝治疗前对所有女性均进行活检,无严重不良反应,且热凝对于阻止宫颈活检后出血也是非常有效的。5.针对病理诊断为CIN1的治疗妇女,热凝和LEEP治疗对CIN1+病变的治愈率分别为84.6%和86.8%。热凝治疗对CIN1和CIN2+病变的治愈率分别为90.3%和76.2%。针对HPV 阳性妇女,热凝和LEEP治疗对HPV的清除率分别为80.4%和74.4%。针对热凝过度治疗的妇女,HPV清除率高达83.0%,远高于同一研究人群中HPV阳性,阴道镜/病理正常,未被治疗的妇女(39.4%)。随访过程中,HPV检测针对CIN2+病变的阴性预测值(PPV)为98.7%,PPV为40.4%。研究结论1.针对自我取样标本,PCRHPV用于检测CIN2+病变的筛查效果优于care HPV;PCR HPV检测技术应用于自我取样和医生取样标本的临床筛查效果没有差异,care HPV检测技术在医生取样标本中更加准确。2.采用自我取样标本进行分流方法的检测时,对HPV 阳性妇女采用HPV16/18型别分流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筛查效果。采用医生取样标本进行分流方法的检测时,HPV16/18与细胞学(LSIL+)联合分流策略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筛查效果。3.阴道镜转诊和分流可降低对自取样HPV阳性妇女直接治疗时的过度治疗率,但同时伴随治疗不足率的增加。在考虑使用宫颈癌即时筛查和治疗策略时,需综合考虑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情况对妇女健康以及筛查效率的影响。4.热凝治疗接受度较高,且安全、有效,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短期内的副作用及并发症较少,是治疗宫颈CIN病变和清除HPV的有效方法。HPV检测可高效监测妇女治疗后的预后状态。5.目前采用自我取样PCR HPV检测技术作为初筛方法(可分型),一次检测同时完成对HPV阳性妇女的HPV16/18分流,对分流阳性妇女在一次医院访视中进行阴道镜转诊和治疗,是目前比较适合我国的宫颈癌即时筛查和治疗策略。
马欣[7](2020)在《宝鸡市金台区秦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速,全球一体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我们逐渐感受到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召唤。秦代是我国漫长文明史中重要的节点之一,秦的统一为大一统王朝奠定了政治基础,对历史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秦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起源文化,代表着历史文化的源泉对现代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秦的建筑大气、古朴、简洁,秦的园林崇尚自然神学,倡导天人合一,这些璀璨的文化和精神特征对我们现代的艺术手法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当代的景观设计与历史文脉融合有着强力的暗示作用。论文以秦文化为研究对象,围绕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景观中与如何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两个问题,以宝鸡市金台区秦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地调研的方式对相关的场地现状,文化特征等进行总结,参考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得出属于自己的设计方法,并进行规划设计。本文选取宝鸡市金台区蟠龙塬的一块绿地作为课题研究的项目地,通过调研现状、地理条件等得出合理的设计理论。对秦文化的文化分析与相关元素提取,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结合设计,使公园在提供休闲娱乐的基础下,发挥出文化科普与教育的功能,进而满足人们对文化景观的需求。
王姣[8](2020)在《明清谎状论析》文中研究表明词状在我国古代司法诉讼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推动“告诉”程序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官府审理裁判的重要依据,在“按状”开展的各项诉讼活动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尽管历朝历代都对词状内容的真实客观予以了严格要求,但在词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也不乏内容不实,情节虚假的谎状出现。在明清阶段,这种词状之“谎”表现得尤其普遍,甚至形成了“无谎不成状,无赖不成词”的告状风气。两造对谎状的大肆滥用,不仅引发了各种或利或弊的诉讼问题,也对当时的司法实践、诉讼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将通过谎状的构成和内涵来分析谎状的特点和表现,通过讼师视角总结谎状的“作状法门”。同时对明清时期两造的“告谎”目的和谎状兴盛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并从官府的态度、举措等方面概述法律对谎状的规制和处罚。以期深入了解并分析谎状在明清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和价值,反思谎状之利弊。
杨小松[9](2020)在《清代民国时期平塘碑刻之社会史研究》文中指出碑刻是中国文化的特有符号,是历史文化记录的重要载体,记载内容丰富,可补充正史或地方志书缺漏,具有较高的文献与学术价值。笔者通过田野调查,爬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整理了清代民国时期平塘地区碑刻102通。这102通内容丰富,包括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教育、民俗、交通建设、宗教文化、家族历史等内容,是研究清代民国时期平塘地区社会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原始史料。为此,笔者利用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人类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以碑文为史料,其他文献相辅,并结合碑刻时代背景,对这102通碑刻深入分析,对碑刻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先对这102通碑刻内容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官府告示类、规约类、地界类、土地买卖类、功德记事类、其他类等六大类型。继而考察碑刻的时空分布情况,整体上看,碑刻主要分布在今金盆街道、平舟镇、者密镇、通州镇、克度镇、塘边等乡镇,且清代碑刻数量略多于民国时期,但清代碑刻多以清中后期为主。又再根据碑刻内容,探讨了碑刻所反映出的清代民国时期平塘境内的地方公益事业建设、社会治安治理、民俗文化、经济活动、移民活动等“地方性知识”。通过对这102通碑刻研究,了解了清代民国时期平塘地方社会运行的过程,勾勒出了当时平塘地区的社会发展面貌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可知碑刻是区域社会不同群体之间长时段的互动、交流、博弈的产物,承载着地方各群体之间的主观诉求与行为活动。也是地方社会运行的重要载体与实录,记录着地方社会历史演变与进程,对地方社会运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罗娟[10](2019)在《“镜”及其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 ——兼析《全唐诗》中的“镜~/~镜”》文中认为“镜”是汉语中一个构词能力强的词,也是一个意蕴丰富的能指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学审美价值。镜子最早是作为一种映照物体的生活用具被人们使用,镜子能够呈现物体的映像,映像清晰可见,在此基础上,镜子的内在特征和外在功能也被赋予多重文化功能,使得它由器具符号渐渐地衍生成男女情爱符号、容颜符号、辨识符号、人物品评符号等,它的文化内涵也随之越来越丰富。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镜”和“镜”参构语词。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采用义素分析法分析“镜”及其参构语词的语义内涵,结合权威辞典对“镜”的语义阐释,考察、分析归纳“镜”的语义类别。2.探析“镜”参构语词的修辞化生成途径。3.统计《全唐诗》“镜”参构语词的数量,发现“镜”参构语词分析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全唐诗》“镜”参构语词的修辞意蕴。第一章绪论部分依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对“镜”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归纳,并在简要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语料来源、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第二章依据权威辞典,考察“镜”在权威辞典中语义的分布情况,综合筛选本文研究的9个相关义项,从语义角度分析“镜”及其参构语词,解释各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总结各义项的语义特征。第三章分析“镜”参构语词的修辞化生成途径。语素与语素之间的组合有一定的规律,语词不仅具有较为稳定的概念义,在其他条件的影响下,语词的内涵也会更加丰富,向着修辞义转化,所以从修辞角度分析“镜”参构语词的生成途径。第四章阐释《全唐诗》“镜”参构语词的修辞内涵。先找出《全唐诗》中含“镜”的诗句,提取“镜”参构语词,接着按照“镜<sup>”“<sup>镜”方式对其音节进行划分,进而统计“镜”参构语词的数量,根据统计结果来进一步解析《全唐诗》“镜”参构语词高频出现的原因,最后分析《全唐诗》“镜”参构语词在唐朝大背景下体现的不同修辞意蕴。第五章本文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
二、秦镜的分布、特征与文化交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秦镜的分布、特征与文化交流(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古籍刊本术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1、中国学者的研究 |
(1) 相关刊本术语的研究 |
(2) 对日本收藏及刊刻汉籍的研究 |
2、日本学者的研究 |
(1) 刊本术语及书志学的研究 |
(2) 有关日本出版史的研究 |
(三) 研究范围与方法 |
一、日本的刊本发展历程 |
(一) 奈良、平安时代 |
(二) 镰仓时代 |
(三) 南北朝时代 |
(四) 室町时代 |
(五) 江户时代 |
二、日本的刊本术语 |
(一) 刊本类型 |
1、以刊印方式分类 |
(1) 整版印刷 |
(2) 活字印刷 |
2、以刊印主体分类 |
3、以刊刻地域分类 |
4、以编纂、刊印者命名 |
5、根据出版物的内容分类 |
(1) 读本 |
(2) 假名草子 |
(3) 洒落本 |
(4) 滑稽本 |
(5) 人情本 |
(6) 草双纸 |
(二) 书型、装订、表纸等外部形态 |
1、书型 |
2、用纸 |
3、表纸及题签 |
(1) 表纸 |
(2) 题签 |
4、装订 |
(三) 版式、刊记、广告、插绘等内部形态 |
1、版式 |
2、见返、刊记、广告等 |
3、口绘及插绘 |
(四) 其他的刊本术语 |
三、从刊本术语看日本出版文化 |
(一) 地域分布特征 |
(二) 出版者与读者的群像 |
(三) 整版与活字版的交替 |
(四) 政府对出版业的干预 |
(五) 版权意识 |
(六) 出版联盟的作用 |
四、结语 |
附录 |
一、文中所涉日本各时代起止时间 |
二、日本古籍刊本术语简释 |
参考文献(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
图片来源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汉代镜铭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汉镜铭文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两汉铜镜的形制 |
一、铜镜起源及汉代以前铜镜形制 |
二、两汉铜镜的形制 |
第二节 西汉镜铭的崛兴与“大一统”时代 |
一、西汉镜铭崛兴的表现 |
二、西汉镜铭崛兴的原因 |
第三节 新莽至东汉前期镜铭的新变与经学谶纬化 |
一、新莽至东汉前期镜铭新变的表现 |
二、新莽至东汉前期镜铭的新变与经学谶纬化的关联 |
第四节 东汉中晚期镜铭的发展与儒家思想普及化 |
一、东汉中晚期镜铭发展的特点 |
二、东汉中晚期镜铭的发展与儒家思想普及化的关系 |
第二章 图文互动:汉镜铭文形式的特点 |
第一节 铭文镜的纹饰分类及演变 |
一、动物类纹饰 |
二、植物类纹饰 |
三、人物类纹饰 |
四、几何类纹饰 |
第二节 图文关系的角力与合作 |
一、装饰主体的更迭 |
二、双向表意的强化 |
第三章 日常生活化:汉镜铭文内容的特点 |
第一节 镜铭内容的分类及演变 |
一、相思主题 |
二、祝福主题 |
三、劝诫主题 |
四、赞美主题 |
五、求仙主题 |
第二节 镜铭承载的人间愿想 |
一、对个人富贵福寿的追求 |
二、对人伦孝悌忠信的推崇 |
三、对社会繁荣稳定的期盼 |
第四章 程式化:汉镜铭文体式的特点 |
第一节 镜铭体式的分类及演变 |
一、三言体 |
二、四言体 |
三、六言体 |
四、七言体 |
五、杂言体 |
第二节 镜铭程式化特征 |
一、句式固定化 |
二、套语普遍化 |
三、结构模式化 |
第五章 共通共构:汉镜铭文与汉代文学 |
第一节 汉镜铭文与汉代诗歌 |
一、汉镜铭文与汉乐府的题材 |
二、七言镜铭与汉代七言体 |
第二节 汉镜铭文与汉赋 |
一、汉镜铭文与汉赋的“体物”特性 |
二、镜铭与汉赋神仙世界 |
第三节 汉镜铭文与汉代器物铭 |
一、汉镜铭文与汉代器物铭的题材 |
二、汉镜铭文与汉代器物铭的艺术形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两汉镜铭分期表 |
附录2:祝福主题镜铭的组合方式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燕、齐地区战国铜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燕、齐地区战国铜镜的研究综述 |
(二)关于齐地齐文化和燕地燕文化 |
(三)关于燕、齐地区战国铜镜 |
1.研究对象 |
2.时空范围 |
3.选题意义 |
4.研究方法 |
二、燕、齐地区战国铜镜的发现 |
(一)发现概况 |
1.燕地境内 |
2.齐地境内 |
(二)数据统计分析 |
1.镜面直径 |
2.镜面形制 |
3.镜背纹饰 |
三、燕、齐地区战国铜镜的类型学研究 |
(一)本文的铜镜类型学研究基础 |
(二)燕地铜镜 |
1.素镜类 |
2.纯地纹镜类 |
3.花叶纹镜类 |
4.山字纹镜类 |
5.连弧纹镜类 |
(三)齐地铜镜 |
1.素镜类 |
2.纯地纹镜类 |
3.花叶纹镜类 |
4.山字纹镜类 |
5.兽纹镜类 |
6.透雕镜类 |
7.彩绘镜类 |
8.错金银镶嵌绿松石镜类 |
(四)分期研究 |
1.第一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
2.第二期:战国中期 |
3.第三期:战国晚期早段 |
4.第四期:战国晚期晚段至汉初 |
小结 |
四、燕、齐地区战国铜镜的铸造技术研究 |
(一)关于燕地战国铜镜的铸范技术 |
1.燕地战国镜范的发现概况 |
2.燕地战国镜范的制作技术 |
(二)关于齐地战国铜镜的铸纹技术 |
1.透雕工艺 |
2.彩绘工艺 |
3.错金银工艺 |
小结 |
五、燕、齐地区战国铜镜的文化因素研究 |
(一)关于山字纹镜与山字纹 |
(二)关于透雕镜类与透雕龙纹镜 |
(三)文化因素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燕、齐地区战国铜镜统计表 |
附录2:燕、齐地区战国铜镜统计图 |
致谢 |
(4)湖南地区两汉墓葬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汉墓葬形制 |
(一)竖穴土坑墓 |
(二)竖穴土墩墓 |
(三)砖室墓 |
二典型陶器的类型学分析 |
三陶器的分期及年代推断 |
四湖南地区两汉墓葬的文化因素 |
五湖南地区两汉墓葬所见文化变迁 |
(5)宫颈癌筛查中HPV阳性妇女的分流策略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研究目标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实验室检测 |
4. 临床诊断过程 |
5.质量控制 |
6.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1. 研究人群基本信息 |
2. 细胞学分流策略 |
2.1 不同细胞学结果在病理级别中的分布情况 |
2.2 细胞学检测在HPV阳性人群中的分流效果 |
2.3 细胞学分流策略风险预测图(PPP图) |
3. 病毒载量分流策略 |
3.1 病毒载量和病理级别间的关系 |
3.2 病毒载量在HPV阳性人群中的分流效果 |
3.3 病毒载量分流策略风险预测图(PPP图) |
4. HPV DNA基因分型分流策略 |
4.1 HPV (HC2)阳性妇女中各基因型别的检出率 |
4.2 不同基因型别在各病理级别中的分布情况 |
4.3 HPV基因分型在HPV阳性人群中的分流效果 |
4.4 HPV基因分型分流与细胞学分流的对比 |
4.5 HPV基因分型分流策略风险预测图(PPP图) |
5. E6/E7癌蛋白分流策略 |
5.1 八种hrHPV型别E6/E7癌蛋白与相应HPV DNA型别阳性率比较 |
5.2 E6/E7癌蛋白表达与HPV病毒载量间的关系 |
5.3 E6/E7癌蛋白在不同病理级别中的表达情况 |
5.4 E6/E7癌蛋白在HPV阳性妇女中的分流效果 |
5.5 E6/E7癌蛋分流风险预测图(PPP图) |
5.6 拓展分析:以往HPV感染与E6/E7癌蛋白表达间的关联 |
5.7 拓展分析:HPVE6癌蛋白检测在不同介质标本中的一致性分析 |
6. p16蛋白分流策略 |
6.1 p16蛋白在不同细胞学及病理级别中的表达情况 |
6.2 HPV阳性妇女中p16蛋白表达与HPV感染型别之间的关系 |
6.3 p16蛋白表达与病毒载量间的关系 |
6.4 p16蛋白在HPV阳性妇女中的分流效果评价 |
6.5 p16蛋白分流策略风险预测图(PPP图) |
6.6 拓展分析: p16在宫颈癌初筛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
6.7 拓展分析: 宫颈癌初筛中不同筛查结果的CIN2+/CIN3+风险预测 |
7. 联合(两步)分流策略 |
7.1 联合(两步)分流策略分流效果评价 |
7.2 联合(两步)分流策略风险预测图(PPP图) |
讨论 |
1. 细胞学分流策略 |
2. 病毒载量分流策略 |
3. HPV DNA基因分型分流策略 |
4. E6/E7癌蛋白分流策略 |
5. p16蛋白分流策略 |
6. 联合(两步)分流策略 |
7. 分流前后风险预测图(PPP图)探讨 |
8. 创新点及局限性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基金资助 |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
文献综述 HPV E6/E7癌蛋白检测技术在宫颈癌筛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宫颈癌即时筛查与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研究背景 |
1.1 宫颈癌的疾病负担及挑战 |
1.2 新型宫颈癌筛查模式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研究目标 |
2.1 总体目标 |
2.2 具体目标 |
3.理论模型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1.研究设计与人群 |
1.1 研究设计 |
1.2 研究对象 |
1.3 技术路线 |
2.研究流程与方法 |
2.1 问卷调查 |
2.2 基线筛查流程 |
2.3 随访筛查流程 |
2.4 筛查方法 |
2.5 阴道镜检查 |
2.6 治疗方法 |
2.7 病理诊断 |
2.8 研究对象疾病结局的确定 |
2.9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
3.质量控制 |
3.1 现场实施的质量控制 |
3.2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
3.3 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自我采样HPV检测技术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效果评估 |
1.1 参加筛查女性的基本信息 |
1.2 自我取样HPV检测技术的临床筛查效果 |
1.3 医生取样HPV检测技术的临床筛查效果 |
1.4 自我取样与医生取样HPV检测技术的临床筛查效果比较 |
2.自我取样HPV检测阳性妇女的管理和治疗策略 |
2.1 不同检测技术作为分流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基线研究结果 |
2.2 自我取样HPV阳性妇女不同分流方法临床效果的比较(CIN2+) |
2.3 自我取样HPV阳性妇女不同分流方法临床效果的比较(CIN3+) |
2.4 针对筛查阳性妇女采用“阴道镜+治疗”策略的临床效果 |
2.5 针对筛查阳性妇女立即进行治疗策略(“筛查+治疗”)的临床效果 |
2.6 自我取样HPV阳性且宫颈正常/CIN1妇女的发病风险及影响因素 |
3.热凝治疗技术用于宫颈癌前病变及HPV感染的治疗效果评估 |
3.1 新型宫颈癌筛查模式妇女治疗基本情况 |
3.2 热凝和LEEP治疗人群基本信息 |
3.3 热凝治疗的安全性评评估 |
3.4 热凝治疗的有效性评估及影响因素 |
3.5 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在治疗人群随访中的预测价值 |
第四章 讨论 |
1.自我取样HPV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效果分析 |
1.1 自我取样care HPV检测技术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效果 |
1.2 自我取样PCR HPV检测技术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效果 |
1.3 不同检测原理的HPV检测技术用于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 |
2.自我取样HPV检测阳性妇女的分流策略 |
2.1 HPV基因型别分流策略 |
2.2 细胞学和VIA等其他分流策略 |
3.筛查阳性妇女的管理和治疗策略 |
3.1 筛查阳性妇女的治疗依从性 |
3.2 宫颈癌即时筛查和管理策略下的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情况 |
3.3 基线HPV阳性且宫颈正常/CIN1妇女的CIN2+发病风险及影响因素 |
4.热凝治疗技术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 |
4.1 热凝治疗技术的可接受性和安全性 |
4.2 热凝治疗的有效性评估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 中低资源国家/地区宫颈癌筛查与管理模式的探讨 |
参考文献 |
基金赞助 |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宝鸡市金台区秦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研究的现状、背景、目的及其意义 |
1.2.1 研究的现状 |
1.2.2 研究的背景 |
1.2.3 研究的目的 |
1.2.4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与论文结构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论文的结构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5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秦文化概述及基本特征分析 |
2.1 秦文化的起源 |
2.2 秦的精神特征 |
2.3 秦的建筑特征 |
2.3.1 建筑思想 |
2.3.2 建筑形式 |
2.4 秦的园林特征 |
2.5 秦的艺术文化成就 |
2.5.1 军事文化 |
2.5.2 物质文化 |
2.5.3 艺术文化 |
2.6 秦的色彩分析 |
2.7 秦文化概况总结与应用 |
第三章 相关案例分析 |
3.1 秦二世遗址公园分析 |
3.2 大唐芙蓉园分析 |
3.3 案例总结 |
第四章 设计研究—宝鸡市金台区秦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与研究 |
4.1 秦文化主题公园设计的价值 |
4.1.1 生态价值 |
4.1.2 文化保护价值 |
4.1.3 艺术价值 |
4.1.4 经济价值 |
4.2 实地调研分析 |
4.2.1 区位分析 |
4.2.2 资源分析 |
4.3 场地分析 |
4.3.1 自然条件分析 |
4.3.2 地理条件分析 |
4.4 秦文化主题公园设计定位 |
4.5 秦文化主题公园设计原则 |
4.6 秦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
4.6.1 平面布局 |
4.6.2 功能分区规划 |
4.6.3 交通系统分析 |
4.6.4 节点分析 |
4.6.5 公共设施分析 |
4.6.6 色彩分析 |
4.7 秦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节点设计 |
4.8 秦文化主题公园铺装设计 |
4.9 秦文化主题公园城市家具设计 |
4.10 秦文化主题公园植物配置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明清谎状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原因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三、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析谎状构造,论“作谎”之道 |
第一节 谎状构成 |
一、“谎语”:强弱语言的对比反衬 |
二、“谎情”:真假、虚实之难辨 |
三、“谎度”:轻重、强弱之拿捏 |
第二节 “谎”的界定与内涵 |
一、“谎”的表现方式 |
二、谎状的特点 |
三、虚假身份:假名状和匿名状 |
第三节 谎状的“作谎”法门 |
一、谎状撰写的模板与素材 |
二、谎状规避法律惩处的技法 |
第四节 谎状的主要撰写主体:讼师 |
一、“亦正亦邪”的讼师形象 |
二、讼师秘本记载的作状技巧和规诫 |
三、讼师“作谎”的智计策谋 |
第二章 明清“告谎”之探 |
第一节 两造“无谎不成状”的“告谎”倾向 |
一、“告谎”趋势之盛 |
二、“耍赖成状”的刁风恶习 |
三、“告谎”与“诬告”的差别 |
第二节 两造“告谎”的目的 |
第三节 “官抑民健”下的诉状出路 |
一、官府抑讼的思想源流:“无讼”观念 |
二、民间诉讼趋势的革新:“好讼”成风 |
三、谎状是民间“健讼”对官府“抑讼”的一种应对 |
第四节 明清社会变革为谎状盛行制造了条件 |
一、人口膨胀致使讼需加剧 |
二、经济发展扩大了纠纷类型 |
三、讼师职业兴起下的“讼师唆讼” |
第三章 议官府规制“两造谎状”之策 |
第一节 官府与两造、讼师在“告谎案”中的关系 |
一、官府对谎状的态度 |
二、官府与两造的“审告”关系 |
三、官府与讼师之间的敌对与利用 |
四、两造与讼师的互利与共生 |
第二节 明清法律的“禁谎”规定 |
一、严禁“诬告” |
二、禁止“匿名告发”和“教唆词讼” |
三、官府审判实例 |
第三节 官府为规制“谎状之风”而采取的措施 |
一、严格限制诉状格式和受理条件 |
二、劝民息讼 |
三、严禁讼师秘本等书目的流传 |
第四章 谎状利弊之反思 |
第一节 谎状之弊 |
第二节 谎状之利 |
第三节 明清谎状与当代法律文书的对比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清代民国时期平塘碑刻之社会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二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 |
第四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平塘清代民国时期的碑刻分类与分布 |
第一节 平塘清代民国时期的碑刻分类 |
第二节 平塘清代民国时期的碑刻时空分布 |
第二章 碑刻所见清代民国平塘地方公益事业建设 |
第一节 公共交通建设 |
第二节 文化和教育事业建设 |
第三节 公益事业碑刻出现的原因 |
小结 |
第三章 碑刻所见清代民国平塘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及治理 |
第一节 清中期以来平塘社会治安混乱的因素 |
第二节 官府与民间治理措施 |
小结 |
第四章 碑刻所见清代民国平塘地方经济活动 |
第一节 土地买卖与经济纠纷 |
第二节 赋税夫马问题 |
小结 |
第五章 碑刻所见清代民国平塘地方民俗文化 |
第一节 民间信仰与指路碑 |
第二节 布依族不落夫家婚俗变迁 |
小结 |
第六章 碑刻所见清代民国平塘族群认同 |
第一节 平塘境内的历史移民活动 |
第二节 家族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镜”及其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 ——兼析《全唐诗》中的“镜~/~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综述 |
第二节 本文选题意义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镜”及其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 |
第一节 “镜”的辞书释义 |
第二节 “镜”及其参构的单义语词 |
第三节 “镜”及其参构的多义语词 |
小结 |
第三章 “镜”参构语词的修辞化生成途径 |
第一节 “镜”参构语词语义的比喻生成 |
第二节 “镜”参构语词语义的借代生成 |
第三节 “镜”参构语词语义的用典生成 |
第四节 “镜”参构语词语义的其他修辞生成途径 |
小结 |
第四章 《全唐诗》“镜”参构语词的修辞阐释 |
第一节 《全唐诗》“镜”参构语词统计 |
第二节 “镜”参构语词抒发人生易老之悲 |
第三节 “镜”参构语词表现离别之思 |
第四节 “镜”参构语词喻指政治清明 |
第五节 “镜”参构语词喻指品行高尚之人 |
第六节 “镜”参构语词喻指清澈的水 |
第七节 “镜”参构语词喻指圆亮的月 |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本文主要观点 |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秦镜的分布、特征与文化交流(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古籍刊本术语研究[D]. 程浩. 山东大学, 2021
- [2]汉代镜铭文研究[D]. 陈玉洁.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3]燕、齐地区战国铜镜研究[D]. 董锦云.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湖南地区两汉墓葬初步研究[J]. 余静. 考古学报, 2021(02)
- [5]宫颈癌筛查中HPV阳性妇女的分流策略评价研究[D]. 热米拉·热扎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6]宫颈癌即时筛查与管理模式研究[D]. 赵雪莲.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7]宝鸡市金台区秦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与研究[D]. 马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8]明清谎状论析[D]. 王姣. 兰州大学, 2020(10)
- [9]清代民国时期平塘碑刻之社会史研究[D]. 杨小松.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10]“镜”及其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 ——兼析《全唐诗》中的“镜~/~镜”[D]. 罗娟.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