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聋的治疗

神经性耳聋的治疗

一、神经性耳聋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邵方琼,刘颖[1](2021)在《针灸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老年肝胆湿热型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针灸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老年肝胆湿热型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8例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接受治疗的老年神经性耳聋患者按照单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9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龙胆泻肝汤,疗程为10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听力、耳鸣及耳闷症状、听功能。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频率纯音测听值及纯音测听均值,耳鸣评分、耳闷评分较治疗前下降,Ⅰ波潜伏期、Ⅲ波潜伏期、Ⅴ波潜伏期、Ⅰ~Ⅲ波峰间潜伏期、Ⅲ~Ⅴ波潜伏期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针灸治疗,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老年神经性耳聋对患者听力、耳鸣及耳闷症状、听功能的改善更显着,但其对总有效率的影响仍有待探究。

郑晋才[2](2021)在《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聋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针灸综合治疗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4例神经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为2015年4月-2019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耳鸣分级的变化,比较两组耳鸣临床疗效,并观察病程与疗效之间关系。结果: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耳鸣分级均有所好转,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3年以下(包括3年)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病程3年以上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性耳聋的治疗中,采用高压氧结合针灸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此类患者及早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李楠[3](2021)在《醒脑通窍针刺法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醒脑通窍针刺疗法和常规针刺法在治疗耳聋耳鸣中耳电测听力测定、耳鸣程度TEQ量表评分等指标变化,分析和评估醒脑通窍针刺法和常规针刺对耳聋耳鸣的治疗结果,并进一步证明醒脑通窍针刺法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耳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醒脑通窍针刺组,主穴取:印堂、神庭、百会;局部穴位取耳门、听宫透听会(针刺听宫穴时针尖向下与皮肤呈80°角深刺1.0寸),翳风(均取患耳)。另一组则为常规针刺组,主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均患耳)。两组受试者辨证相同即中医证型一致时,取相应的同证型配穴。持续针灸治疗3疗程后复查电测听力、再次评估耳鸣程度TEQ量表评分,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观察指标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将符合纳入标准、经试验剔除,本研究共收集病例共69例,实际完成研究63例(其中4例脱落,2例不耐受针刺疼痛),最终有33例患者纳入醒脑通窍针刺组,30例患者纳入常规针刺组。(1)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治疗前临床相关资料,均具可比性(P>0.05)。(2)同一组间患者治疗前、后的听阈值相比均有改善,且醒脑通窍针刺组改善听力较常规针刺组更明显(P<0.05)。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耳电测听结果,根据听力疗效的评判标准,得出醒脑通窍针刺组治疗耳聋的总有效率96.97%、愈显率69.70%;而常规针刺组治疗耳聋的总有效率86.67%、愈显率33.33%。在治疗耳聋上,两个不同针刺方法临床疗效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醒脑通窍针刺组治疗耳聋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且两组间愈显率经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同一组间患者针刺前、后的耳鸣程度量表评分TEQ均有下降,且醒脑通窍针刺组耳鸣减轻情况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醒脑通窍针刺组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90.91%、愈显率54.50%;常规针刺组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90%、愈显率16.70%。两组针刺方法在治疗耳鸣上,临床疗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醒脑通窍针刺组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都高于常规针刺组,且两组愈显率经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比较醒脑通窍针刺法在治疗不同证型中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醒脑通窍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有效治疗耳聋和耳鸣,可减小听力阈值和改善耳鸣。2.醒脑通窍针刺法在治疗耳聋耳鸣上,更具有临床优越性。3.醒脑通窍针刺法在风邪外袭证、肝胆火盛证、肾精亏虚证,这三个证型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还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潘书遥[4](2021)在《GATA3基因错义突变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感音神经性耳聋-肾发育不良综合征机制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感音神经性耳聋-肾发育不良(hypoparathyroidism-sensorineural deafness-renal dysplasia,HDR)综合征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与GATA3基因相关,国内对该病家系及突变位点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例临床诊断的HDR综合征患者及家系成员进行临床特征及基因型分析,探究其GATA3基因突变的致病机制。【方法】纳入HDR综合征临床诊断明确的25岁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人。1、收集、总结患者家系临床资料;2、对先证者外周血GATA3基因测序及其家系成员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使用Poly Phen2(Polymorphism Phenotyping v2)、SIFT(Soring Intolerant From Tolerant)、PROVEAN(Protein Variation Effect Analyzer)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突变致病性预测,并绘制遗传系谱图;3、通过细胞实验探究突变对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 3,GATA3)的定位及功能改变:(1)构建带有Flag标签的野生型、突变型GATA3基因过表达质粒,并通过脂质体转染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估GATA3的亚细胞定位;(2)构建含GATA顺式作用元件序列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并与野生型、突变型GATA3基因过表达质粒及海肾荧光素酶质粒共转染COS-7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评估GATA3与GATA顺式作用元件的相互作用。【结果】患者和其母亲有类似的手足搐搦、听力下降及孤立肾临床表现,符合“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感音神经性耳聋-肾发育不良”典型三联征特点,GATA3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者存在错义突变c.863G>A,p.Cys288Tyr(p.C288Y),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提示家系中患病的母亲亦存在相同突变,且该突变为新发变异。经Poly Phen2、SIFT、PROVEAN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显示该突变存在致病可能。体外实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野生型和突变型GATA3均在细胞核中表达,提示p.C288Y突变不影响GATA3的核定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提示p.C288Y突变使GATA3与GATA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能力下降,对GATA顺式作用元件下游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录活性无增强效应。【结论】GATA3基因新发错义突变c.863G>A,p.C288Y为HDR综合征的致病突变可能性大,对于该突变所导致GATA3功能失调还需进一步基础研究加以证实。

于玉楼[5](2021)在《内耳特异性敲除Fgf13在小鼠听觉功能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耳聋可在400多种综合征中产生,称为综合征性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约占遗传性耳聋的30%,但大多数综合征性耳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前期研究发现,B(?)rjeson-Forssman-Lehmann综合征(BFLS)、Wildervanck综合征(WS)和先天性多毛症(Congenital Generalized Hirsutism,CGH)患者均有耳聋症状。基因图谱检测结果显示,三类患者均出现Fgf1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3)基因的功能丧失性突变。但这三类患者综合征性耳聋的发病机理是否与Fgf13的功能丧失性突变有关及Fgf13在听觉系统中的作用均不明确。我们推测:Fgf13可能在听觉系统中具有重要功能,其表达或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导致耳聋的新的分子机制。为验证此假设,本研究检测了Fgf13在小鼠耳蜗内的表达及定位,并制备了在内耳特异性敲除Fgf13的转基因小鼠(Fgf13 cKO)。利用此敲除小鼠,本文首先在整体动物水平上研究敲除Fgf13对小鼠听觉功能的影响,继而检测敲除Fgf13对小鼠耳蜗整体结构形态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敲除Fgf13导致小鼠产生耳聋的原因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此研究揭示了Fgf13在听觉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并提示该基因可能是导致耳聋的潜在候选基因。此研究将为耳聋的致病机制及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的:研究内耳特异性敲除Fgf13在小鼠听觉功能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研究FGF13在小鼠耳蜗内的表达及定位。(2)利用loxP/Cre系统构建内耳特异性敲除Fgf13转基因小鼠,并对其进行敲除效率的验证。(3)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技术研究敲除Fgf13对小鼠听觉功能的影响。(4)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gf13敲除对小鼠耳蜗形态学的影响。(5)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qRT-PCR等技术进一步探究Fgf13敲除导致小鼠螺旋神经元缺失的作用机制。结果:(1)FGF13主要表达在小鼠耳蜗的柯蒂氏器、螺旋神经元、血管纹和支持细胞内。在细胞水平,FGF13表达在螺旋神经元的细胞膜、胞浆和突起部位,以及毛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且以内毛细胞表达为主,外毛细胞有少量表达。FGF13在小鼠耳蜗内的表达水平在P0-P60内无明显改变。(2)利用loxP/Cre技术将Fgf13-loxP小鼠与Atoh1-cre小鼠杂交,构建在内耳特异性敲除Fgf13的转基因小鼠,从而实现该基因在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元和部分支持细胞内的敲除。qRT-PCR结果显示,FGF13在耳蜗内的表达水平下降~66.2%;免疫染色荧光强度显着降低,提示该敲除小鼠的敲除效果良好。(3)Fgf13纯合敲除(Fgf13-/-和Fgf13-/Y)可导致小鼠听觉阈值显着提高,并伴有听性脑干反应I波幅度显着降低,潜伏期增加,而II-IV峰间潜伏期无明显改变。Fgf13杂合敲除小鼠(Fgf13+/-)听觉功能正常。此外,敲除Fgf13对小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觉阈值无明显改变,提示其外毛细胞功能正常。(4)敲除Fgf13可导致小鼠耳蜗顶至耳蜗基底部Tuj1标记的Ⅰ型螺旋神经元的细胞密度显着降低,且以耳蜗基底部的细胞密度降低最显着。敲除Fgf13对小鼠耳蜗的整体组织形态,包括柯蒂氏器、血管纹、螺旋韧带和盖膜等均无明显影响,但可导致小鼠耳蜗整体螺旋神经元的细胞密度显着降低。毛细胞铺片染色结果显示,敲除Fgf13对小鼠耳蜗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的形态及数目无明显改变。(5)敲除Fgf13导致小鼠耳蜗顶至耳蜗基底部的TUNEL和cleaved caspase-3阳性螺旋神经元的细胞数量均显着增加,提示caspase依赖性凋亡介导了螺旋神经元的缺失。对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检测发现,敲除Fgf13导致小鼠螺旋神经元内促凋亡因子caspase-9、caspase-3、caspase-12、P53、细胞色素C、和Bak的表达水平显着提高,抗凋亡因子Bcl-2和Bcl-xl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而caspase-8、AIF、Bim和Bax的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对螺旋神经元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和定位检测结果显示,在WT和Atoh1-cre对照小鼠中,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内成均匀点状分布。而Fgf13 cKO小鼠螺旋神经元内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显着提高,且在细胞质内聚集成斑块状,提示敲除Fgf13导致了细胞色素C向细胞质的释放及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结论:FGF13主要表达在小鼠耳蜗的柯蒂氏器,螺旋神经元、血管纹和部分支持细胞内。内耳特异性敲除Fgf13可导致小鼠产生感音神经性耳聋。敲除Fgf13导致小鼠螺旋神经元细胞密度显着降低,且神经元的缺失由线粒体凋亡通路所介导。

刘礼荣[6](2021)在《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外周血病毒载量与听力及预后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人群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普遍易感,婴幼儿是主要罹患人群。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起病隐匿,容易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也是儿童非遗传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听力损失降低儿童的学习能力,严重危害其健康。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外周血病毒载量是否与听力损失关联及远期听力损失恢复是临床关注重点。目的1.探讨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外周血巨细胞病毒载量与听力损失的相关性;2.观察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巨细胞病毒-病毒载量(viral load,VL)的变化对听力预后影响;3.随访观察系统规律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后听力损失及肝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从2017.01-2020.01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和新生儿科住院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12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为0-6月,平均年龄为1.96月;其中男80例,女40例;合并听力损失35例(男28例,女7例)作为观察组,无听力损失85例(男52例,女3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入院后完善血常规、血生化、TORCH、尿液HCMV-DNA、外周血HCMV-DNA、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符合抗病毒指征予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并对观察组抗病毒治疗后随访3-6月。观察组和研究组外周血病毒载量不满足正态分布,对外周血病毒载量进行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通过t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血巨细胞病毒病毒载量,绘制外周血病毒载量与听力损失ROC曲线。观察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巨细胞病毒载量变化情况。收集的所有数据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性别(男/女28/7,52/33)、出生体重、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年龄均值为2.14±0.14月高于观察组1.55±0.12月,起病年龄与听力损失有统计学差异(P<0.05)。起病年龄与听力损失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0.617,标准误为0.052,(95%可信区间:0.514-0.719),P<0.05。3.观察组外周血病毒载量均值3.54±0.10高于对照组3.16±0.05,外周血CMV-DNA负荷量与听力损失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病毒载量与听力损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标准误是0.053,(95%可信区间:0.600-0.807),P值<0.05,外周血病毒载量在3.473(指数形式2.97×103拷贝/ml)对听力损伤的预测灵敏度57.1%,特异度77.6%。4.观察组35例病例全部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其中20例为高病毒载量,治疗后3例听力恶化,17例听力好转;15例为低病毒载量,治疗后3例恶化,12例听力改善,P>0.05,初始外周血病毒载量高低对听力预后无统计学差异。5.观察组35例抗病毒治疗各阶段外周血病毒载量下降幅度,诱导治疗1周下降最快,P<0.05;维持治疗后下降幅度最慢。6.观察组35例病例抗病毒治疗前后主要生化指标:ALT(234.74±45.25,127.06±28.29)U/L、AST(293.26±50.22,148.97±37.79)U/L、TB(133.54±13.83,88.68±14.66)umo/L、DB(93.29±10.54,64.56±9.34)umo/L、TBA(110.07±12.72,75.27±8.18)umo/L,P<0.05,有统计学差异。经3-6月随访,30例肝功完全恢复正常,4例肝功逐步改善,1例肝功呈进行性恶化,需行肝移植治疗。结论1.婴儿期感染巨细胞病毒外周血CMV病毒载量与听力损失存在关联,外周血病毒载量高于3.473(指数形式2.97×103拷贝/ml)合并听力损失风险明显增高。2.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前外周血病毒载量高低对听力预后无预测价值,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变化并不能显着改善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害预后。3.临床符合抗巨细胞病毒指征病例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系统规律抗病毒治疗对肝功、胆红素恢复显着。

代镇[7](2021)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是一种突发性的、原因不明的单侧或双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是全球最常见的残疾原因,也是导致多年来因残疾而丧失生产力的第三大原因。在现代社会,SSNHL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虽然这种疾病的直接死亡率很低,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何对患者实施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显得尤为至关重要。本文旨在评价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Ultrasound-guided stellate ganglion block,US-SGB)联合药物治疗SSNHL的疗效,同时确定适合US-SGB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SSNHL住院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岁,病程≤14天,单侧发病,且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诊疗指南中关于SSNHL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P组)以及US-SGB+药物治疗组(US-SGB+P组)。P组进行常规口服药物治疗10天,US-SGB+P组除与P组相同的药物治疗外,另附加US-SGB治疗10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0天后及治疗结束后随访6月的纯音平均听阈值(Pure tone average,PTA),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随访6月时抽取外周静脉血监测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纯音平均听阈值、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并确定可以从US-SGB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较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US-SGB+P组总有效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S-SGB+P组预后改善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US-SGB+P组对轻中度听力损失、年龄≤50岁或无伴头晕/眩晕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重度听力损失、年龄>50岁或伴有头晕/眩晕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对听力的恢复有更好的疗效,预后快,且对轻中度听力损失、年龄≤50岁或无伴头晕/眩晕的患者更适合进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

刘崇敏[8](2020)在《雷火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雷火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65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3例和雷火灸组32例。常规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雷火灸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治疗。结果:常规组有效率为72.7%,雷火灸组有效率为81.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火灸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火灸组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可改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焦虑程度,改善睡眠质量。

张玉箫[9](2020)在《基于“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对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基于“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对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建立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中医序贯治疗方案。方法:将2017年06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四川大学望江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峨眉山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感音神经性耳聋诊断标准,言语识别率≤80%,且年龄≥60岁的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收集入组,其中脱落3例,剔除2例,最终纳入85例病例进行研究统计,其中男性45例,女性40例。运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分为试验组(针药合用)30人58耳,对照组1(单纯针刺)27人52耳,对照组2(单纯中药)28人53耳。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周、4周、6周四个时间窗进行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填写、纯音听阈测定及言语识别率检查以评估受试者在接受三种治疗方案后纯音听阈、言语识别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最后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健脾滋肾法”可以提高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的纯音听阈及言语识别率(P<0.05),且试验组疗效较对照组1和对照组2好(P<0.05)。2.“健脾滋肾法”能有效改善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且试验组疗效较对照组1和对照组2好(P<0.05)。3.“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在对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的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卫生及健康变化五个维度的评分有改善作用。4.本次实验最终纳入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共85例,包括45例男性受试者及40例女性受试者。卡方检验表明,各组的基线数据(性别、患耳侧别、听力损失程度、言语识别率损失程度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相互比较。结论:1.基于“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可以降低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的纯音听阈阈值,且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2.基于“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可以提高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的言语识别率,且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3.基于“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可以改善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4.基于“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对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卫生及健康变化有改善作用。

赵小君[10](2020)在《“健脾滋肾法”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治疗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的听力及言语识别率的临床疗效;探讨“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在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听力改善中的临床价值和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提供新的诊疗方案。方法:根据中、西医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案,将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四川省中医院、峨眉山市中医院和四川大学望江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随机分在三个受试组。其中试验组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共68人82耳,对照组1采用针刺治疗共67人80耳,对照组2采用中药治疗共68人80耳。在病人治疗第0天、2周后、4周后、6周后四个时间点,完成CRF表填写、纯音听阈检测、言语识别率检测及伴随症状的评估。观察各组听力及言语识别率的疗效差异及可能影响其转归的相关因素。最后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252例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其中剔除脱落49例,最终收集完整病例总计203例,男性101例,女性102例。单耳发病164例,双耳发病39例,1825岁患者20例(22耳),2635岁患者25例(28耳),3645岁患者30例(33耳),4655岁患者32例(36耳),5665岁患者40例(52耳),6675岁患者56例(71耳),发病时间在1530天共24耳,发病时间在3160天共38耳,发病时间在6190天共84耳,发病时间≧91天共96耳。轻度聋42耳;中度聋53耳;重度聋77耳,极重度聋70耳;伴有耳鸣者共计162例,不伴有耳鸣者共计41例,伴有眩晕者共计59例,不伴有眩晕者共计144例,伴有耳闷胀感者共计132例,不伴有耳闷胀感者共计71例,伴有失眠者共计130例,不伴失眠者共计73例。卡方检验表明,各组的基线数据(性别、年龄、病程、患耳侧别、听力损失程度、言语识别率损失程度等)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可进行相互比较。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是否伴耳鸣、是否伴耳闷、是否伴眩晕、是否伴失眠情况与“低言语识别性耳聋”预后有关,性别、患耳侧别等其他因素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健脾滋肾”法能改善“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听力及言语识别率,其中针药合用组有效率比单用针刺组及单用中药组高。2.“健脾滋肾”法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听力及言语识别率的改善疗效稳定。3.“健脾滋肾”法能降低“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交流恐惧自陈量表及交流能力评估量表评分,提高其交流能力及生活质量。4.预后相关因素探讨: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发病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是否伴耳鸣、是否伴耳内闷胀感、是否伴眩晕、是否伴失眠等情况与“低言语识别性耳聋”预后有关(P<0.05),即表明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的预后有影响。性别、患耳侧别等其他因素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可见在研究范围内,年龄越小、病程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不伴耳鸣、不伴耳闷、不伴眩晕、不伴失眠的患者预后较好。

二、神经性耳聋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神经性耳聋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老年肝胆湿热型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听力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伴发症耳鸣、耳鸣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听功能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 论

(2)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4 耳鸣分级标准
        1.1.5 耳聋分级标准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2.2 疗效观察
        2.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变化比较
        2.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与病程关系比较
3 讨论

(3)醒脑通窍针刺法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西医对耳聋耳鸣的认识
        1.1.1 耳聋的分类和伴随的耳鸣性质
        1.1.2 突发性耳聋病因及发病机制
        1.1.3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1.2 中医对耳聋耳鸣的研究进展
        1.2.1 中医对耳聋耳鸣病因病机研究
        1.2.2 中医对耳聋耳鸣的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案
        2.3.1 研究对象
        2.3.2 西医诊断标准
        2.3.3 中医诊断标准
        2.3.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3.5 纳入标准
        2.3.6 排除及剔除标准
    2.4 研究方法
        2.4.1 分组方法
        2.4.2 治疗方法
        2.4.3 观察指标
        2.4.4 疗效评定标准
        2.4.5 针刺时注意事项
        2.4.6 意外情况的处理
        2.4.7 统计学方法与分析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3.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3.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1.4 两组患者听力障碍程度比较
        3.1.5 两组患者中医证型比较
    3.2 观察指标比较
        3.2.1 两组患者听阈值(d B)比较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量表评分比较
    3.3 临床疗效比较
        3.3.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临床疗效比较
        3.3.2 两组患者治疗后耳鸣临床疗效比较
        3.3.3 醒脑通窍针刺组在不同证型中临床疗效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关于醒脑通窍针刺法
    4.2 研究结果分析
    4.3 耳电测听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点
第七章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 耳鸣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TEQ)

(4)GATA3基因错义突变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感音神经性耳聋-肾发育不良综合征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HDR综合征一例与家系报道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与临床资料
        2.1.3 基因突变初步分析
    2.2 结果
        2.2.1 基因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
        2.2.2 遗传系谱图
第三章 细胞实验探究突变对GATA3 的定位、功能改变
    3.1 主要实验材料
        3.1.1 细胞、菌株、质粒、引物
        3.1.2 仪器
        3.1.3 试剂
        3.1.4 耗材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分组
        3.2.2 重组质粒构建(质粒由厦门安提海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构建)
        3.2.3 COS-7 细胞培养
        3.2.4 免疫荧光染色评估GATA3 亚细胞定位
        3.2.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评估GATA3 功能
    3.3 结果
        3.3.1 免疫荧光染色
        3.3.2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第四章 讨论
    4.1 HDR综合征临床表型
    4.2 HDR综合征治疗方案
    4.3 GATA3 基因错义突变p.C288Y与 HDR综合征
    4.4 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感音神经性耳聋-肾发育不良综合征 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内耳特异性敲除Fgf13在小鼠听觉功能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内耳特异性敲除Fgf13对小鼠听觉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内耳特异性敲除Fgf13对小鼠耳蜗形态学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Fgf13敲除导致小鼠螺旋神经元细胞缺失的作用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凋亡在感音神经性耳聋中的作用及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外周血病毒载量与听力及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7.附录
8.致谢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8)雷火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疗效判定标准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评分比较
    2.3 两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程度评分比较
3 讨论

(9)基于“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对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引言
    1.1 中医研究现状
    1.2 西医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方案
2.1 研究内容
    2.1.1.研究对象及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2.1 中医诊断标准
        2.1.2.2 西医诊断标准
        2.1.2.2.1 耳聋诊断标准
        2.1.2.2.2 听力损失分级标准
        2.1.2.2.3 言语识别率分级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案
    2.2.1 技术路线图
    2.2.2 研究方法
    2.2.3 干预方案
        2.2.3.1 中药方案
        2.2.3.2 针刺方案
    2.2.4 治疗方案
    2.2.5 观察指标
    2.2.6 材料器具
    2.2.7 听力学检查基本流程
        2.2.7.1 纯音听阈测定
        2.2.7.2 言语识别率检测
    2.2.8 资料管理与保存
    2.2.9 质量控制
    2.2.10 不良事件、脱落原因记录与分析
    2.2.11 疗效评价标准
        2.2.11.1 耳聋疗效评定标准
        2.2.11.2 言语识别率疗效评定标准
        2.2.11.3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标准
    2.2.12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受试者纳入情况
    2.3.2 基线资料分析
        2.3.2.1 各组受试者性别分布分析
        2.3.2.2 各组受试者患耳侧别构成分析
        2.3.2.3 各组受试者听力损失程度构成分析
        2.3.2.4 各组受试者言语识别率损失程度构成分析
        2.3.2.5 各组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总分分析
    2.3.3 结果分析
        2.3.3.1 耳聋疗效分析
        2.3.3.1.1 各组治疗后2周、4 周、6 周耳聋疗效的比较
        2.3.3.1.2 治疗2周后耳聋疗效的组间比较
        2.3.3.1.3 治疗4周后耳聋疗效的组间比较
        2.3.3.1.4 治疗6周后耳聋疗效的组间比较
        2.3.3.2 言语识别率疗效分析
        2.3.3.2.1 各组治疗后2周、4 周、6 周言语识别率疗效的比较
        2.3.3.2.2 治疗后2周言语识别率疗效的组间比较
        2.3.3.2.3 治疗后4周言语识别率疗效的组间比较
        2.3.3.2.4 治疗后6周言语识别率疗效的组间比较
        2.3.3.3 治疗前后SF-36 总分变化比较分析
        2.3.3.4 试验组SF-36 评分分维度比较分析
        2.3.3.4.1 试验组治疗后2周SF-36 评分分维度比较分析
        2.3.3.4.2 试验组治疗后4周SF-36 评分分维度比较分析
        2.3.3.4.3 试验组治疗后6周试验组SF-36 评分分维度比较分析
2.4 讨论
    2.4.1 中医对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的认识
    2.4.2 西医对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的认识
    2.4.3“健脾滋肾法”治疗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的理论基础
        2.4.3.1 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
        2.4.3.2 耳者,肾之官也,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2.4.4“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治疗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理论探寻
        2.4.4.1 脾肾同补,健脾为主,辅以滋肾
        2.4.3.2 健脾滋肾,针药合用
    2.4.5“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对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症状改善的影响
        2.4.5.1 “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对纯音听阈的影响
        2.4.5.2 “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对言语识别率的影响
        2.4.5.3 “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10)“健脾滋肾法”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汇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的认识
        1.1.1 流行病学
        1.1.2 病因、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1.1.3 西医治疗
    1.2 言语识别率在低言语识别耳聋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1.3 祖国医学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的认识
        1.3.1 病因病机
        1.3.2 “健脾滋肾法”治则的确立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图
        2.2 干预措施
        2.2.1 中药组药物组成
        2.2.2 针刺方案
        2.2.3 器具
        2.3 听力学检查流程
        2.3.1 纯音听阈测定
        2.3.2 言语识别率检测
        2.4 不良事件及脱落原因记录
        2.5 相关评判标准
        2.5.1 听力疗效的评价标准
        2.5.2 言语识别率疗效评定标准:
        2.5.3 交流能力评估量表评分分级标准:
        2.5.4 交流恐惧自陈量表评分分级标准:
    3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纳入情况
        4.2 基线资料比较
        4.2.1 不同组别性别构成分布
        4.2.2 不同组别年龄构成分布
        4.2.3 不同组别患耳侧别构成分布
        4.2.4 不同组别病程构成分析
        4.2.5 不同组别听力损失程度构成分析
        4.2.6 不同组别言语识别损失程度构成分析
        4.2.7 不同组别伴随症状分析
        4.3 治疗疗效分析
        4.3.1 听力疗效的比较
        4.3.2 言语识别率疗效比较:
        4.3.3 交流能力评估量表成绩分析比较:
        4.3.4 交流恐惧自陈量表成绩分析比较:
        4.4 听力预后因素分析
        4.4.1 性别、患耳侧别与听力疗效的关系
        4.4.2 年龄与听力疗效的关系
        4.4.3 病程与听力疗效的关系
        4.4.4 听力损失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4.4.5 伴随症状与听力疗效的关系
    5 讨论
        5.1 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治疗“低言语识别性耳聋”优于单用中药、单用针刺的机理探讨
        5.2 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5.2.1 年龄与疗效
        5.2.2 病程与疗效
        5.2.3 听力损伤程度与疗效
        5.2.4 言语识别率下降程度与疗效
        5.2.5 伴随症状与疗效
        5.3 病案举隅
结果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针药合用治疗耳鸣耳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四、神经性耳聋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老年肝胆湿热型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效果[J]. 邵方琼,刘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15)
  • [2]高压氧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聋疗效观察[J]. 郑晋才.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3)
  • [3]醒脑通窍针刺法治疗耳聋耳鸣的临床研究[D]. 李楠. 青海大学, 2021(02)
  • [4]GATA3基因错义突变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感音神经性耳聋-肾发育不良综合征机制探究[D]. 潘书遥.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内耳特异性敲除Fgf13在小鼠听觉功能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于玉楼.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外周血病毒载量与听力及预后的关系[D]. 刘礼荣.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7]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疗效观察[D]. 代镇.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雷火灸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疗效观察[J]. 刘崇敏. 河南中医, 2020(12)
  • [9]基于“健脾滋肾法”针药合用对低言语识别老年性耳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影响的临床研究[D]. 张玉箫.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健脾滋肾法”对低言语识别性耳聋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赵小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神经性耳聋的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