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睑缘劈开并行冷冻破坏睫毛囊治疗双行睫(论文文献综述)
权卓娅[1](2021)在《眼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白内障摘除术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眼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白内障摘除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并初步评价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明确诊断眼瘢痕性类天疱疮(OCP)1-4级合并白内障患者8例患者14眼。轻症患者全身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轻中度有活动性炎症患者使用泼尼松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甲氨喋呤不耐受及严重的炎症疾病改用环磷酰胺治疗。所有患者病情稳定3个月后行白内障手术,术中取活检行免疫荧光镜检。将患者根据有无睑缘粘连分组,术后随访1天、1周、1月、3月、6月、1年、2年及以上,记录疾病分期、手术类型、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试验、睑板腺缺失范围、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量表、局部及全身用药的数量和持续时间。裂隙灯检查患者角结膜及眼前节,观察患者眼部睑球粘连及炎症状态,并和术前比较。注意手术后的并发症和疾病的任何进展情况。结果:女性患者5人9眼(64.29%),男性患者3人5眼(35.71%),患者手术时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51岁,平均年龄66.11±6.33,平均随访60.64±35.62个月。7例患者13眼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其中1例1眼联合羊膜移植。1例1眼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手术。所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着提高,在标准对数视力表上平均提高4行,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直到最后一次随访仍保持稳定。术后泪液分泌试验数值较术前提高,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显示相较术前评分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睑缘粘连组与睑缘粘连组最佳矫正视力差值术后第一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泪液分泌试验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睑缘粘连组病人OSDI手术前后评分比无睑缘粘连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时间点组内比较无意义。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睑球粘连及睑板腺缺失范围较术前加重的情况,和术前已有的粘连及缺失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型瘢痕性类天疱疮合并白内障患者可以施行常规白内障手术,但对于这类患者必须进行围手术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和术后密切的随诊。
张美珍,汪玉川[2](2014)在《毛囊破坏术治疗双行睫及乱生睫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睑缘灰线切开法破坏睫毛毛囊术治疗双行睫及乱生睫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65只眼)双行睫和乱生睫患者,施行眼睑睑缘灰线切开法烧灼毛囊根部,无阻力拔出破坏的睫毛,以治疗双行睫及乱生睫,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49只眼双行睫及乱生睫术后效果满意,7只眼效果良好,9只眼术后有部分睫毛再次生长触及角膜,3个月后同样方法行二次手术,随访未复发。结论眼睑睑缘灰线切开毛囊破坏术矫正双行睫及乱生睫简单易行,创伤小,手术效果好恢复快,可保持外观并重复进行。
林伟,樊映川,曲超[3](2012)在《射频技术联合改良Dortzbach法治疗双行睫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射频技术在治疗双行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先天性或后天性双行睫患者7例11只眼,采用射频电极制作睑板结膜瓣,并破坏异常睫毛囊。结果术后随访3.5~13月,经治的所有患者的角结膜刺激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11只眼眼睑外形完整,睑缘均无变形,无瘢痕及肉芽组织形成,眼睑位置正常,无睑内翻或外翻,眼睑后缘与眼球整齐平滑接触。其中7只眼异常睫毛彻底消除,无复发,术后效果稳定;另有4只眼残留小部分异常睫毛,4只眼中3只眼再次接受射频技术治疗,1只眼术后亦获得满意效果。此组双行睫病例中,共有8只眼倒睫彻底消除.总治愈率为72.73%。结论射频技术精细精确、微创安全,将其应用于双行睫的治疗,前景应该是乐观的。
田彦杰,洪惠,王艳玲[4](2004)在《双行睫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观察新的分类方法 ,以不同术式治疗双行睫的效果。方法 双行睫内侧一排睫毛位置有的偏外 ,接近正常睫毛 ,称为偏外型 ;偏里者称为偏内型。偏外型术式 :沿灰线前界劈开睑板 ,向前潜行分离睑缘前唇皮肤和皮下组织 ,将后排睫毛的毛根部分全部切除。偏内型手术方法 :沿灰线劈开睑板 ,深达 10mm以上。切去薄薄一层含有后排睫毛毛根的组织。如果组织需去除较多 ,则在切口内移植同种异体巩膜材料恢复组织外形。结果 随诊 2~ 6月 ,均取得良好效果 ,包括多次电解倒睫造成睑缘不规则瘢痕者 ,术后睑缘平滑 ,后排睫毛脱落干净 ,正常睫毛保持原状。结论 本分类方法是实用的 ,与相应术式结合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夏国庆[5](2000)在《睑缘劈开并行冷冻破坏睫毛囊治疗双行睫》文中研究表明
二、睑缘劈开并行冷冻破坏睫毛囊治疗双行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睑缘劈开并行冷冻破坏睫毛囊治疗双行睫(论文提纲范文)
(1)眼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白内障摘除术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 |
1.1 发病机制 |
1.2 临床表现 |
1.3 疾病诊断 |
1.4 治疗现状 |
2 白内障 |
3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管理 |
4 研究创新性 |
1 研究基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主要仪器及药品 |
1.3.1 设备 |
1.3.2 药品 |
1.3.3 人工晶体 |
1.3.4 实验器材 |
1.3.5 试剂 |
2 方法 |
2.1 术前检查 |
2.1.1 视力检查 |
2.1.2 Schirmer试验 |
2.1.3 裂隙灯及眼前节照相检查 |
2.1.4 眼压检查 |
2.1.5 眼部A/B超 |
2.1.6 UBM检测 |
2.1.7 视野检查 |
2.1.8 OCT检查 |
2.2 术前处理 |
2.3 术前用药 |
2.4 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
2.5 手术经过 |
2.5.1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
2.5.2 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
2.5.3 除白内障手术以外的手术干预 |
2.6 生物样本处理 |
2.7 HE染色 |
2.8 免疫荧光镜检 |
2.9 术后处理 |
2.10 OSDI评分 |
2.11 随访观察指标 |
2.12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病例资料 |
3.2 HE染色及免疫荧光镜检 |
3.3 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以外的其它眼部手术情况 |
3.4 OCP患者眼表评价方式 |
3.5 患者手术前后资料对比情况 |
3.6 患者实验室检查、手术方式及并发症 |
3.7 手术前后用药情况 |
3.8 手术前后眼部情况比较 |
3.9 OSDI问卷调查分析 |
3.10 Ⅰ期患者手术前后眼前节比较 |
3.11 Ⅱ期患者手术前后眼前节比较 |
3.12 Ⅲ期患者手术前后眼前节比较 |
3.13 Ⅳ期患者手术前后眼前节比较 |
4 讨论 |
4.1 白内障手术在免疫相关眼病的临床现状 |
4.2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眼部手术相关研究 |
4.3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管理 |
4.4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白内障手术有效性 |
4.5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白内障手术安全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毛囊破坏术治疗双行睫及乱生睫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手术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四、睑缘劈开并行冷冻破坏睫毛囊治疗双行睫(论文参考文献)
- [1]眼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白内障摘除术后临床疗效观察[D]. 权卓娅. 西安医学院, 2021
- [2]毛囊破坏术治疗双行睫及乱生睫的临床疗效[J]. 张美珍,汪玉川. 临床眼科杂志, 2014(06)
- [3]射频技术联合改良Dortzbach法治疗双行睫应用分析[J]. 林伟,樊映川,曲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04)
- [4]双行睫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 田彦杰,洪惠,王艳玲.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2004(03)
- [5]睑缘劈开并行冷冻破坏睫毛囊治疗双行睫[J]. 夏国庆.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