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苗坤生[1](2021)在《基于桌面虚拟现实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
杨岚熙[2](2021)在《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素养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部2017年新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育应重视“以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教师开设源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开展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性活动,有助于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1]。论文将项目式学习引入高一化学实验《氨的实验室制备》课中,明确学习内容,应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构建适合高中生的实验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实施。以一周的时间开展项目式学习实验课程,通过对实验班课程的一系列评价,得出结论,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同时为中学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提供一些改革方向。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本研究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来源及研究背景,从两个角度——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和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本研究的可行性。通过文献了解了当前项目式学习的研究现状以及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为文章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本研究的整体思路设计进行了论述,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从理论和实践对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对项目式学习、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素养进行了核心概念论述,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研究。第三章对教材实验及其分类进行了概述研究,对实验的选择进行了阐述,再利用项目式学习理论,结合课堂真实教学,设计了《氨的实验室制备》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第四章是《氨的实验室制备》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对实验对象布置三个任务,收集任务完成的资料;同时将“项目式学习问卷调查”和“《氨气的实验室》实验操作量表”作为评价方法,实验课开始前进行了前测,教学结束后进行后测,并结合教师评价进行了课堂过程性评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项目式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及学习态度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实验态度转变,提高实验认知,提升实验思维。第五章对本次研究总结得出结论,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以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实验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验认知能力,认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同时也总结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陈子航[3](2021)在《深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强调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现行的考核标准更多的是倾向于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规律和应对实际问题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也明确指出“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化学学科素养。”这意味着新的教育目标是一个更加苛刻、更具高度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开始一段革命性的改革。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其能给予学生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而创新实验的出现能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将实验教学真正的融入基础教学当中。本研究将以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对教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性设计,以更好地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研究目的和实际教学情况,确定本文基本研究思路。(2)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进行分析,提取出其核心思想,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最终依据各项结论构建出创新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3)对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实验进行统计分析,选取“焰色试验”和“示温实验”依据上述核心要素进行创新改进,同时利用“食品自热包”设计创新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法对三个实验进行实验验证,以保证其安全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4)依据“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实验教学基本程序的构建,完成创新实验教学思路的设计。(5)利用平行组实验对创新实验进行实施效果分析,最终完成创新实验实施意义的总结。教学实践证明实验创新设计能有效深化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1)创新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有效打破学生对化学实验较为固化的认识,从根本上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打开了大门。(2)创新改进实验更加简约、绿色、易实施,在给学生传递绿色化学思想的同时,大大的降低了教学实施难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实验探究过程的机会,促使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更深刻的认识。(3)整体创新实验探究步骤需严格执行,稍有差错就很可能造成结果差之千里,这一过程对于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提升极具效果。(4)通过后测成绩差异分析发现创新实验在学生探究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上具有更好的效果,实验班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进行高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并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合理运用,在满足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条件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喻家香[4](2021)在《STEAM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文献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来验证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效果。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国内外关于STEAM教育和元素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并以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的形式了解了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元素化合物中的教学现状。在情境认知理论、“从做中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项目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STEAM教育理念的跨学科性、情境性和协作性等特点,从系统性、最优化和可行性原则出发,对《化学必修第一册》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结果表明: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教学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促进作用;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化学教学有利于课堂质量的提升,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窦洪丽[5](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习评价是化学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新的学习评价理念和探索有效的学习评价策略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应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然而,受学科本位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主要采取总结性评价,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形成性评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有效策略,希望为一线化学教师实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本文在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和“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状况。最后确定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姆的教学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本文理论支撑。通过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学习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未渗透核心素养等。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依据:以核心素养为指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基于文献分析与相关理论指导,分析了形成性评价的类型。探讨了化学课堂教学中作业的评价、试卷的评价、实验的评价、课堂提问等形成性评价策略并进行教学实践。实践表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化学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对教师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形成性评价获取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张金燕[6](2021)在《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数字化实验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提出后就成为了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证据推理”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本研究基于“证据推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利用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为例开发教学设计案例,为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素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对一线课堂教学的开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数字化实验,围绕学生“证据推理”素养的培养,进行了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对结合数字化实验与“证据推理”素养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梳理,建立以数字化实验为主题的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型,同时为检测学生在教育实践前后“证据推理”素养水平变化,建构了“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并以此工具为标准设计了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前后测试题。实践部分:选取高中化学人教版“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以及“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案例,运用数字化实验进行了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教学设计,并在南昌Y中的高二(2)班为实验班进行教学实施,同时选取学生化学成绩相近的高二(4)班为对照班。实验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以数字化实验为例的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教学设计理论模型有利于化学成绩的提升。第二,学生的“证据推理”素养水平与化学成绩呈正相关。第三,本研究提出的教学设计理论模型有利于学生的“证据推理”素养水平提升。其中,中等生较优等生效果显着,男生较女生更显着,同时能有效帮助处于“证据推理”素养1水平的学生较快提升至2水平。
王雪[7](2021)在《基于APOS理论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利用抽象逻辑思维能总结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具备良好的化学抽象思维能力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运用APOS理论对化学教学进行指导,也能为化学课堂教学注入新思想、新理论,为化学教学提供新思路。APOS理论是活动(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图式(Schema)的简称,APOS理论主要强调学生在概念建构过程中,经历活动、过程和对象三个阶段后,能逐步建立理解问题情境的认知图式,之后每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情境时,会将新感知的问题情境纳入到所建立的认知图式中,对该问题进行判断与解决。经过大量实践证明,该理论尤其适用于学习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各个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本文首先是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国内外APOS理论和化学抽象思维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综述,发现将APOS理论运用于化学教学具有一定意义,APOS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新课改的理念相符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化学概念提高学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其次,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分别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现状,分析和总结目前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及存在哪些问题,为APOS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和实践提供事实依据。根据学生目前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的现状以及问题,提出运用APOS理论指导化学教学的教学策略,结合化学抽象思维的各个维度,分别从APOS理论的四个阶段提出指导化学教学的策略。最后,在提出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对实验班学生采用APOS理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后测结果对运用APOS理论指导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陈科林[8](2021)在《基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并在“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中指出“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跟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其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就是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出的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起到指导作用。本文基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期望能够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思路,为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的教学方式提供有效意见。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研究,明确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并且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高一阶段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结合基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三点教学原则,构建教学模式。并提出四点教学策略:以生活素材、化学史等创设利于学生质疑的情景;营造每个学生都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通过训练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寻找证据证实猜想;组织学生课后对每节课进行总结反思。为验证基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教学设计研究的有效性,笔者选择桂平市浔州高级中学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实验班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践,对照班采用传统常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分别在教学前、教学后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和化学成绩进行测验,对教学实践进行效果分析。根据教学前后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以及化学成绩的变化情况,结合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性,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优化课堂效果。(2)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基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教学实践能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化学成绩。研究表明,基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提升化学学业成绩都有明显作用,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笔者的能力等方面限制,研究工具和评价方式尚有改进空间,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模式及策略有待在日后进一步完善。
刘静[9](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要求也不断提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综合型人才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2016年9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其中科学精神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五个维度,其中也体现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思维的培养。科学思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课程,有较强的好奇心,此时的化学课程兼具启蒙性与基础性,此阶段学习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将会对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展开了研究,共包含六章内容。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在布鲁纳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化学教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思维进行了概念界定。第三章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延职附中化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现状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其次从思维的六个维度对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科学思维现状及提升科学思维的方法;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第四章论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化学科学思维的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策略。第五章根据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现状及期望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实施于实习学校的四个班级,并利用SPSS25.0对实践前后的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分析。第六章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结论,反思了研究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深入调查并完善本课题。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1)通过对化学教师的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对科学思维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的指导与实践,没有真正落实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2)从思维的六个维度对九年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较好,发散思维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3)通过检验发现普通班和实验班学生在实践前化学思维水平相当,在实践后实验班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升幅度明显强于普通班。(4)从整体情况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因材施教,重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张娇娇[10](2021)在《乡镇民族中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以宜良县九乡民族中学为例》文中提出宜良县位于云南中部地区,生活在此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回族、苗族、彝族等。由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乡镇学校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面意识不强,学生的化学成绩不理想。随着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稳固推进,乡镇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开展乡镇中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镇中学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挑战。本论文在概述了探究性实验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教学的背景及研究基础上,根据探究式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中学”学习理论等为理论指导,通过调查问卷并分析了宜良县九乡民族中学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欢度火把节”、“探究氮肥的有效成分”、“简易净水器装置的制作”、“厨房中调味品的妙用”等多个探究性实验实践教学。通过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发现探究性实验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激发了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化学探究性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帮助乡镇中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是提升化学成绩、改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论文工作可为乡镇民族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项目式学习研究现状 |
1.2.2 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研究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思路 |
2 理论概定 |
2.1 核心概念 |
2.1.1 项目式学习 |
2.1.2 化学实验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3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3 《氨气的实验室制备》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
3.1 教材实验概述研究 |
3.1.1 实验概况 |
3.1.2 实验分类 |
3.1.3 实验选择 |
3.2 《氨气的实验室制备》项目式教学设计 |
3.2.1 设计依据 |
3.2.2 设计原则与理念 |
3.2.3 《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教学设计 |
4 教学实施与评价 |
4.1 研究对象 |
4.2 学习小组划分 |
4.3 实施步骤 |
4.4 评价方法 |
4.5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5.1 课堂实录 |
4.5.2 教师访谈分析 |
4.5.3 学生调查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1.教师访谈 |
附录2 必修版块必做实验 |
附录3 对照B班实验教学 |
附录4 《项目式学习调查问卷》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教师评价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3)深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2 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 |
1.1.3 化学实验创新改进为研究热点和重点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1.4.2 国内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1.4.3 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相关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1.5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验统计 |
1.6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化学实验 |
2.1.2 “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
2.1.3 创新设计 |
2.2 理论依据 |
2.2.1 多元智力理论 |
2.2.2 活动课程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
第3章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分析 |
3.1 化学实验创新设计需求分析 |
3.1.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分析 |
3.1.2 其他化学核心素养分析 |
3.1.3 学生需求及实际教学需求分析 |
3.2 创新实验设计理念 |
3.2.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实验设计理念 |
3.2.2 实验设计理念的其他要素 |
3.3 创新实验的选择 |
第4章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案例 |
4.1 焰色试验创新改进 |
4.1.1 教材实验重现 |
4.1.2 教材实验分析 |
4.1.3 实验创新设计 |
4.2 Ba(OH)_2晶体与NH_4Cl吸热实验创新改进 |
4.2.1 教材实验重现 |
4.2.2 教材实验分析 |
4.2.3 实验创新设计 |
4.3 食品自加热装置成分探究实验创新设计 |
4.3.1 实验设计目的 |
4.3.2 实验设计理念 |
4.3.3 实验原理 |
4.3.4 实验设计思路 |
4.3.5 实验案例 |
4.4 创新实验教学思路 |
4.4.1 焰色试验教学思路 |
4.4.2 Ba(OH)_2晶体与NH_4Cl吸热实验教学思路 |
4.4.3 自热包成分探究实验教学思路 |
第5章 创新实验教学实施研究 |
5.1 教学实践对象 |
5.2 教学实践过程 |
5.3 研究结果 |
5.3.1 后测结果分析与结论 |
5.3.2 研究结果分析 |
5.3.3 研究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
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4)STEAM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
二、新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
三、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STEAM教育的国外研究现状 |
二、STEAM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 |
三、元素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STEAM |
二、STEAM教育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情境认知理论 |
二、“从做中学”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四、项目学习理论 |
第三章 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元素化合物中的教学现状 |
第一节 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
三、问卷设计和访谈提纲的编制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章 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元素化合物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
第一节 STEAM教育的特点 |
一、跨学科性 |
二、情境性 |
三、协作性 |
第二节 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元素化合物中的教学设计原则 |
一、系统性原则 |
二、最优化原则 |
三、可行性原则 |
第三节 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元素化合物中的教学设计案例 |
一、教学案例一: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
二、教学案例二:探究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
三、教学案例三:铁盐和亚铁盐 |
第五章 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元素化合物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方案设计 |
一、实验目的和实验对象 |
二、实验变量和实验内容 |
第二节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一、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成绩分析 |
二、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成绩分析 |
三、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成绩的统计分析 |
第三节 后测问卷分析 |
一、学生对课堂中融入STEAM元素的基本感受 |
二、学生课堂探究、学习情况 |
三、学生能力提升情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实施建议 |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学生化学学习调查问卷 |
附录 B 教师对STEAM教育理念的认知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 C 后测试题 |
附录 D 第一次月考(前测)与后测成绩统计表 |
附录 E 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1.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
2.教育实践中对评价方式的思考 |
3.新课标倡导“素养为本”的学习评价观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1.核心素养 |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3.形成性评价 |
(二)文献综述 |
1.“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
2.“形成性评价”的相关研究 |
三、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布鲁姆教学理论 |
1.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2.掌握学习理论 |
3.教学评价理论 |
(三)多元智力理论 |
四、形成性评价的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1.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调查总结 |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设计 |
(一)形成性评价设计的依据 |
1.形成性评价的理念:以核心素养为指引 |
2.形成性评价的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
3.形成性评价的依据:以课程标准为导向 |
(二)形成性评价的类型 |
1.课堂提问 |
2.作业的评价 |
3.试卷的评价 |
4.实验的评价 |
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实践研究 |
(一)实践研究的目的 |
(二)实践研究的对象 |
(三)实践研究的过程 |
1.课堂提问中的形成性评价 |
2.作业点评中的形成性评价 |
3.试卷评析中的形成性评价 |
4.实验中的形成性评价 |
(四)实践研究结果分析 |
1.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
2.问卷调查结果 |
3.后期访谈结果 |
七、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结论 |
(二)反思与展望 |
(三)对老师的建议 |
1.重视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学习和实施 |
2.注重形成性评价能力的培养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B 《形成性评价实施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C 《实验前测期中考试成绩》 |
附录D 《实验后测期末考试成绩》 |
致谢 |
(6)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数字化实验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1.1 国外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1.2 国内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2.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1.2.2.2 “证据推理”素养的研究 |
1.2.3 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1.2.3.1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 |
1.2.3.2 国内教学设计研究 |
1.2.4 数字化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
1.2.4.1 国外数字化实验教学研究 |
1.2.4.2 国内数字化实验教学研究 |
1.2.5 研究启示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流程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杜威五步教学法 |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2 证据推理 |
2.2.3 化学教学设计 |
2.2.4 数字化实验 |
3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理论研究 |
3.1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
3.1.1 设计角度的多样性 |
3.1.2 整体结构的系统性 |
3.1.3 教学流程的特殊性 |
3.2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
3.2.1 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 |
3.2.2 收集有效的事实证据 |
3.2.3 注重推理思维的培养 |
3.2.4 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
3.3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模式 |
3.3.1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
3.3.2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设计 |
3.3.3 整合数字化实验的学习任务设计 |
3.4 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编制的依据与检验 |
3.4.1 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编制的依据 |
3.4.1.1 课标中“证据推理”素养水平的界定 |
3.4.1.2 “证据推理”素养水平的再划分 |
3.4.2 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编制依据的检验 |
3.5 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的编制与检验 |
3.5.1 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的编制 |
3.5.1.1 前测试题的编制 |
3.5.1.2 后测试题的编制 |
3.5.2 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的检测 |
3.5.2.1 信度检验 |
3.5.2.2 效度检验 |
4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
4.1 “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教学设计 |
4.1.1 教学分析 |
4.1.1.1 内容分析 |
4.1.1.2 教学背景分析 |
4.1.2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
4.1.3 教学设计思路 |
4.1.4 教学过程设计 |
4.1.5 教学设计说明 |
4.2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
4.2.1 教学分析 |
4.2.1.1 内容分析 |
4.2.1.2 教学背景分析 |
4.2.2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
4.2.3 教学设计思路 |
4.2.4 教学过程设计 |
4.2.5 教学设计说明 |
4.3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设计 |
4.3.1 教学分析 |
4.3.1.1 内容分析 |
4.3.1.2 教学背景分析 |
4.3.2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
4.3.3 教学设计思路 |
4.3.4 教学过程设计 |
4.3.5 教学设计说明 |
5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实施 |
5.1 教学实施 |
5.1.1 实施目的 |
5.1.2 实施对象及地点 |
5.1.3 实施过程 |
5.2 实施效果测试工具说明 |
5.3 实施结果统计与分析 |
5.3.1 化学成绩结果分析 |
5.3.2 前后测试题结果分析 |
5.3.2.1 前测试题结果分析 |
5.3.2.2 后测试题结果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教学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汇总 |
附录 2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汇总 |
附录 3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教学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汇总 |
附录 4 实验班与对照班高二下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化学成绩 |
附录 5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前测题 |
附录 6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后测题 1 |
附录 7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后测题 2 |
附录 8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后测题 3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基于APOS理论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
(二)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是提高对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 |
(三)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是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为高中化学教师高效率教学提供新思路 |
(二)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新方法 |
(三)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提供新路径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实验研究法 |
五、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APOS理论 |
(二)化学思维 |
(三)化学抽象思维 |
二、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认知学习理论 |
第三章 适用APOS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及模式研究 |
一、适合APOS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梳理 |
(一)适合运用APOS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梳理依据 |
(二)适合运用APOS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梳理 |
二、APOS模式教学原则 |
(一)系统性原则 |
(二)逻辑性原则 |
(三)主体性原则 |
(四)科学性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 |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APOS模式的教学过程 |
四、运用APOS模式教学案例设计 |
第四章 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访谈及问卷设计 |
二、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调查结果 |
(一)教师访谈结果 |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基于APOS理论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
一、活动阶段 |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灵活性 |
(二)构建自由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
二、过程阶段 |
(一)引导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敏捷性 |
(二)强化认知过程,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广阔性 |
三、对象阶段 |
(一)深化概念理解,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独创性 |
(二)感悟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反思个人思维方式 |
四、图式阶段 |
(一)整合认知图式,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逻辑性 |
(二)梳理知识脉络,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深刻性 |
第六章 基于APOS理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研究 |
一、基于APOS理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研究过程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对象 |
(三)实验假设 |
(四)实验变量 |
(五)实验内容及过程 |
二、基于APOS理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一)测试成绩分析 |
(二)化学抽象思维品质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基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问题 |
1.2 研究的背景 |
1.2.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 |
1.2.2 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冲击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有利于在化学教学中发展批判性思维 |
1.3.2 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
1.3.3 为在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1.4 研究方法和工具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工具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国内相关研究 |
1.5.2 国外相关研究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批判 |
2.1.2 批判性思维 |
2.2 理论基础 |
2.2.1 批判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 基于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学模式与策略 |
3.1 教学原则 |
3.1.1 学生主体性原则 |
3.1.2 课堂开放性原则 |
3.1.3 课堂包容性原则 |
3.2 教学模式 |
3.3 教学策略 |
3.3.1 利用生活素材、化学史等创设利于学生质疑的情景 |
3.3.2 营造每个学生都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 |
3.3.3 通过训练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寻找证据证实猜想 |
3.3.4 组织学生课后对每一节课进行总结反思 |
4 基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
4.1 实践目的 |
4.2 实践内容 |
4.3 研究对象与时间 |
4.4 实践变量与控制 |
4.4.1 实践变量 |
4.4.2 控制变量 |
4.5 教学案例 |
4.5.1 教学案例1:钠与水反应 |
4.5.2 教学案例2:元素周期表 |
4.6 实践效果分析 |
4.6.1 批判性思维倾向前后测分析 |
4.6.2 批判性思维技能前后测分析 |
4.6.3 学生化学成绩分析 |
5 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反思与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9)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课程标准 |
1.1.2 我国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1.1.3 科学思维对于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理论意义 |
1.3.3 现实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初中化学教学科学思维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科学思维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3 调查内容设计 |
3.4 调查内容及分析 |
3.4.1 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
3.4.2 学生调查统计分析 |
3.5 调查结果小结 |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融合科学思维的初中教学 原则与策略 |
4.1 融合化学科学思维教学设计的原则 |
4.1.1 启发性原则 |
4.1.2 探究性原则 |
4.1.3 批判性原则 |
4.1.4 概括性原则 |
4.2 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化学科学思维教学策略 |
4.2.1 从课本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
4.2.2 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
4.2.3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
4.2.4 梳理教学目标与内容,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评价体系 |
4.2.5 设置多样性的课外作业,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
第五章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及分析 |
5.1 实践方案 |
5.1.1 实践目的 |
5.1.2 实践对象 |
5.1.3 实践内容与方法 |
5.2 教学实践案例设计 |
5.2.1 教学案例设计思路 |
5.2.2 具体案例展示 |
5.3 实践结果分析 |
5.3.1 普通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分析 |
5.3.2 实验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分析 |
5.3.3 普通班对比实验班学生前后测差异分析 |
5.4 分析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二 初中化学课堂科学思维的培养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三 前测试题 |
附录四 后测试题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乡镇民族中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以宜良县九乡民族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地理位置及民族性特点突出 |
1.1.2 乡镇民族中学面临社会发展的冲击 |
1.1.3 与现代化教育发展脱节 |
1.1.4 师资队伍薄弱、实验教学理念落后 |
1.1.5 适应云南省新中考化学改革要求 |
1.2 国内外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步骤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及研究步骤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相关理论 |
2.1 化学探究性实验及原则 |
2.1.1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相关概念及理解 |
2.1.2 化学探究性实验活动的作用 |
2.1.3 化学探究性实验开展原则 |
2.2 化学探究性实验开展的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4 “做中学”学习理论 |
第3章 九乡民族中学初中化学开展探究性实验现状 |
3.1 宜良县乡镇民族中学九年级化学的实际情况 |
3.1.1 当前宜良县乡镇中学初中化学学习概况 |
3.1.2 宜良县九乡民族中学期末化学成绩的比对分析 |
3.2 宜良县九乡民族中学基本情况 |
3.2.1 九年级生源情况 |
3.2.2 课本实验情况 |
3.2.3 实验基础保障情况 |
3.2.4 课内演示实验开展情况 |
3.3 调查的基本内容 |
3.3.1 调查问卷内容、目的、对象 |
3.3.2 调查方式及收集 |
3.4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
3.4.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3.4.2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3.5 九乡民族中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开出率低的原因分析 |
3.5.1 学生方面的因素 |
3.5.2 教师方面的因素 |
3.5.3 校方管理方面的因素 |
3.5.4 其他教学影响因素 |
第4章 九乡民族中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实践研究 |
4.1 欢度火把节 |
4.1.1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背景 |
4.1.2 探究性实验活动前分析 |
4.1.3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具体过程 |
4.2 探究氮肥的有效成分 |
4.2.1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背景 |
4.2.2 探究性实验活动前分析 |
4.2.3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具体过程 |
4.3 简易净水器装置的制作 |
4.3.1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背景 |
4.3.2 探究性实验活动前分析 |
4.3.3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具体过程 |
4.4 厨房中调味品的妙用 |
4.4.1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背景 |
4.4.2 探究性实验活动前分析 |
4.4.3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具体过程 |
4.4.4 课堂随机性检测 |
4.5 铁钉消失了 |
4.5.1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背景 |
4.5.2 探究性实验活动前分析 |
4.5.3 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具体过程 |
第5章 实践结果分析 |
5.1 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与实验操作技能分析 |
5.1.1 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及实验操作技能前测分析 |
5.1.2 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及实验操作技能中测分析 |
5.1.3 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及实验操作技能后测分析 |
5.2 学生化学成绩分析 |
5.2.1 化学探究性实验前测成绩分析 |
5.2.2 化学探究实验后测成绩分析 |
5.3 乡镇民族中学开展探究性化学实验的方法 |
5.3.1 挖掘乡镇民族教材 |
5.3.2 重视基础实验的完成 |
5.3.3 构建探究式实验的学习情境 |
5.3.4 延伸开发课本实验 |
5.3.5 利用校本课程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研究 |
5.4 衔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第6章 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1.1 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
6.1.2 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
6.1.3 提高化学学习成绩 |
6.1.4 改善化学课堂表现 |
6.1.5 提升教师化学专业能力 |
6.2 研究反思 |
6.2.1 考察方式单一 |
6.2.2 研究样本小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开展情况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开展情况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C 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 D 宜良县2020-2021 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桌面虚拟现实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D]. 苗坤生.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素养的实践研究[D]. 杨岚熙.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深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D]. 陈子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STEAM教育理念在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喻家香.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D]. 窦洪丽.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数字化实验教学为例[D]. 张金燕.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基于APOS理论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策略研究[D]. 王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8]基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 陈科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9]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刘静. 延安大学, 2021(11)
- [10]乡镇民族中学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 ——以宜良县九乡民族中学为例[D]. 张娇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化学论文; 核心素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