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化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

中国焦化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

一、中国焦化企业面临三大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张源[1](2021)在《基于“要素-渠道”双视角的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合理的管理和控制营运资金不仅是企业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是企业投资和筹资的重要保障。因此,提升企业活力其实就是要提高企业对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不断深化,种种因素都在制约着煤炭资源企业的发展,往日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现阶段新型能源发展势头正劲,但由于技术和经济效益上的限制,还不足以大规模的替代煤炭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将不断受到新型能源的挑战。因此,煤炭企业想要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持久发展,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十分必要。本文以T煤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双视角对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为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推动企业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建议。首先,通过搜集T煤业公司财务数据和相关文件,分析该公司营运资金的管理现状,发现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较为片面,有其局限性。其次,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引入了双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从要素以及渠道两个视角,对企业营运资金的重点项目指标和各业务流程中的营运资金进行全面分析,并采用对比分析法从纵向和横向综合分析,结合问卷调查找出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具体表现为:商业信用风险高,供应商集中度低,人工成本高,缺乏款项回收考核机制,煤炭产品库存积压。基于上述所发现的情况,基于双视角理论,结合营运资金管理要素,针对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具体环节提出优化策略。具体表现为: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商业信用额度,巩固现有供应商同时开拓新的供应商,提高生产技术,限制应收账款额度,加强销售渠道维护等。

赵永斌[2](2021)在《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2018)》文中认为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首先弥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双缺口”,发挥了经济增长“催化剂”的作用,然后通过产业关联产生投资带动和乘数效应,间接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此间,外资通过技术和管理溢出、出口促进、就业吸纳和竞争效应等机制,直接或间接提升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带来诸多效益。目前,中国已经从政策型开放进入制度型开放的新阶段,从重点区域开放进入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在利用外资方面,进入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的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阶段。在此背景下,内陆地区引进外资,提升利用外资效益,对于支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作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中部省份,经济外向度较低,发展水平不高,如不加强引进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效益和经济开放度,势必造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中部“梗阻”。目前,山西省利用外资存在三方面的挑战:一是逆全球化抬头、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引资竞争等因素,导致来晋投资流量有减少的风险;二是中国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区域异质性,使山西省在新时代利用外资面临“马太效应”;三是外商投资的资源型经济路径依赖可能降低利用外资的效益。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利用外资,提升综合效益,变“马太效应”为“后发优势”,成为山西省推动制度型开放,支撑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需要解答的重大命题。而解答此命题,必须首先梳理利用外资的变迁历程、总结规律、评价效益并剖析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才能鉴往知来,解答上述命题。目前,全国层面对内陆资源型地区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的研究,也因缺乏对史实的把握而解释力不足。山西省作为内陆资源型地区,内陆区位特征和资源型经济特征决定了其在利用外资上具有独特的逻辑和规律。从这两个特征出发,研究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变迁与效益问题,具有典型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此,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利用外资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山西省利用外资的阶段性主导因素等,将研究时段分为1978-1991年(内陆区位约束下的小规模探索阶段)、1992-2001年(内陆与资源型特征主导易位下的高速流入阶段)、2002-2012年(资源型经济优势强化与服务业快速引资阶段)、2013-2018年(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双主导的高质量导向引资阶段)四个阶段。其次采用史料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制度分析和归纳演绎等分析方法,对每个阶段利用外资变迁的事实和规律进行梳理总结,评价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并剖析其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山西省当下利用外资的内外部环境,提出政策建议,以鉴未来。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和观点如下:一、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事实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总体规模较小,但呈现上升趋势,到现阶段已经与其经济规模相适应。外商直接投资自2006年之后成为主要投资方式。港澳台资项目比例始终占有绝对优势;欧美澳等发达国家投资份额先增后减,但高于全国水平。影响外资来源国别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危机、地缘经济等。在投资方式上,外商独资企业比例持续低于全国,营商环境差、交易成本高和资源型行业股权比例限制使然。外商投资行业上,入世之前以工业为主,入世后服务业逐步增加,工业内部“煤焦冶电”等传统领域投资比例经历了“增-减-增”的过程。外商投资区域上,省会太原引资居多,但投资区域协调性逐渐增加,开发区、综改区等渐成主要载体。二、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规律总结(1)资源禀赋是山西省吸引外商投资的独特条件,也是导致山西省引资特征、使用效益与全国不同的根源,直到现阶段,该条件仍是吸引外商来晋投资的主要因素。(2)内陆特征与资源型经济特征在引资主导地位上彼此制衡。内陆特征下,交通成本约束形成了高附加值、非运输成本敏感型引资偏好,而资源型经济发展形成了初级资源产品(低附加值、高运输成本)引资偏好。交通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后者在“资源诅咒”下取得引资主导地位,倾向于降低外资效益,需要政策予以引导和规制。(3)围绕资源型经济的两面(加强优势、补齐短板)不断调整,是山西省利用外资40年政策变迁的主线,导致利用外资的出发点过度聚焦于资源型经济,而忽视其综合效益的释放。(4)外商选择何种方式在晋投资,是其竞争优势内部化成本和经营收益权衡的结果,也是反映山西省市场化程度和营商环境优劣的指标。(5)资本增殖的本性决定了无论是直接外资还是间接外资,盈利性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借用外国贷款用途的盈利性不应被公益性完全覆盖。三、关于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总体上升,港澳台资的综合效益高于其他外资,主要是在创新和协调两方面具有优势,其他外资则在共享效益上更胜一筹。到现阶段,创新效益和绿色效益是利用外资亟待提升的两个方面。四、关于影响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的因素分析(1)山西省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长度不足、创新吸收能力较低,不利于吸收外资的创新溢出;合资企业管理“国内化”降低了外资管理经验的溢出。(2)鼓励外商投资于“煤焦冶电”等资源型、高退出门槛的行业,降低了外资在晋的协调效益,而且这种降低是持续性的。(3)投资行业高碳化和低环境规制,降低外商投资的绿色效益。(4)资源型经济下,资源收益追逐型外资挤出外向型外资;汇率缺口消失下,创汇动机减弱,引进外资的外向度降低,影响外商投资的开放效益。(5)成本敏感型外资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低、可替代性强,且多投资于低附加值领域,在房地产过热推动土地价格上升的情况下,外资倾向于削减员工工资,从而降低了收入带动效益。上述因素也是山西省提升利用外资效益的切入点。最后,本文基于上述事实梳理、规律总结和原因分析,结合当下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际、国内、省内环境,从6个方面提出了15条针对性、可行性较高的建议。这6个方面是:(1)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局下,加大绿色外资的引进力度和规模。(2)在RCEP、CIA等新型区域投资贸易协定中,立足关键领域和对象开展精准招商引资。(3)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循环”发展格局中,主动承接和引进相对先进和高效益的外资企业。(4)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的煤炭生产布局调整下,既要提升外商投资的协调性,又要在煤炭清洁生产、运输和加工领域发挥外资的绿色效益。(5)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提升外资的创新效益,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引资力度。(6)构建优质引资环境,重引增量更重稳存量,进一步释放既有外资企业的综合效益。

肖星皞[3](2021)在《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焦炭的主要用途是炼铁,钢铁材料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国是焦炭大国,在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焦化行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且十分紧迫,如何加强装备水平升级,淘汰过剩及落后产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完善并延伸产业链,推动焦化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焦化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PSE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法对公司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公司面临宏观经济稳定向好、行业制度规范完善、营商环境较好、行业发展享有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机遇,也面临着同类型企业较多,行业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焦化产业绿色转型困难、产业集聚发展不充足等挑战。从资源、能力两方面对公司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公司在地理位置、安全生产、自主创新、绩效考核方面具有优势,在生产设备、精细化管理,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存在不足。运用SWOT分析矩阵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公司应该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和成本领先竞争战略,进而对焦炭生产、焦油深加工、粗苯深加工等重点业务进行分析。最后,从升级生产设备、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产品深加工四个方面,提出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能使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紧跟国家政策要求,及时改进生产不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也为焦化行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慧峰[4](2021)在《“美丽中国”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文中提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是一个时代的印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并发展壮大,为城市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多数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同时伴随着各种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出现,资源优势反而成为了阻碍其经济发展的因素。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的资源大省,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孝义市作为山西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进行自身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带来的种种问题,2009年孝义市出现在国务院确立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中。孝义市因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造成了城市经济发展缓慢。为解决资源枯竭带来的问题,孝义市逐渐调整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近些年,孝义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现代服务业不断升级,同时在探索转型发展路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越来越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凸显,在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孝义市如何继续推进其转型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发展理念的形成、“一带一路”的提出以及山西省转型发展被赋予厚望等社会背景都为孝义市的转型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其转型发展过程中仍然要面对各种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更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形势发展严峻、科技创新不断加快、环境与经济之间矛盾依然存在等这些问题都是孝义市转型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孝义市的转型发展是实现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快践行“两山”理论的强力举措;也是实现“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实践举措。针对孝义市自身的实际发展现状以及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提出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多元产业体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增强企业内生动力等措施来促进孝义市进一步转型发展。推进孝义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进孝义市的转型发展既丰富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理论,同时也能为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段韫哲[5](2020)在《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工业品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过剩现象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在国内,大多工业企业管理营销理念落后,以产定销的观念依然存在,同质化严重,营销观念依然停留在拉关系、跑推销的层次。其市场竞争手段大多仍是价格战、摊薄变动成本等。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焦炭,整个焦炭行业生产工艺成熟稳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加之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营销策略本身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产品定位不准、销售区域定位不准、客户种类定位不准等,近年来企业的利润不断被压缩,甚至在某些时段一度陷入亏损。本文拟针对上述情况,着手进行解决。以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本身产品、服务、人员、形象为竞争核心。以客户需求为目标,定制化的生产客户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建立供需双方双赢的合作模式。具体过程是首先使用PEST分析法进行宏观环境分析,然后使用五力模型分析法进行行业环境市场分析,最后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应用7Ps分析工具分析企业营销策略现状,给出了改进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最后,提出了营销策略优化的实施措施和保障措施。从组织制度上建立全员营销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在人力资源方面配备合格的营销人员,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和培训制度,确保营销策略能够实施到位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以上策略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希望能够对相似企业有借鉴作用。

陈博坤[6](2020)在《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技术研究及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流程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煤炭和水资源在地势上呈逆向分布的现状,中国既要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又要解决煤转化工业因巨大耗水量而带来的严峻挑战,煤化工废水的“零液排放”俨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工业设计上基本形成并认同了“污水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盐水处理–固化零排放”的设计框架,但是对于部分煤化工废水,该流程仍存在预处理效率低、回用水水质差、处理成本高、水资源回用率低且处理系统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煤转化工业的清洁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模型调研分析了典型的九类煤化工废水处理的生命周期成本,通过引入虚拟成本法对比分析了“零液排放”和综合废水一级排放的成本优势,并基于2018年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和煤化工项目取用水水平对未来煤化工项目耗水水平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煤化工废水实现“零液排放”具有7.17元/t水的成本优势,已规划的煤化工项目总耗水水平将达到工业耗水量的2.8%,通过对经济成本、环境影响和各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分析,本文总结归纳了一些改进措施,推动煤化工项目能源转化效率的提升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碎煤加压气化技术虽然具有非常高的冷煤气效率,但实现废水“零液排放”困难,相比之下,水煤浆气化技术实现“零液排放”较为容易,但该技术用于生产清洁燃料或化工产品时,对碳元素的利用效率仍然较低。因此,本文耦合了两种气化技术的优点以期实现优势互补。结果显示,在控制各工艺流程能够实现全流程“零液排放”的基础上,提升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流程碳元素转化效率提高24.95%和13.55%,降低烯烃和乙二醇的单位成本19.72%和9.27%,而且降低了CO2排放量83.1%和83.5%,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煤制天然气项目实现较低成本“零液排放”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当前煤制兰炭废水预处理过程对油、尘和酚类等污染物脱除效率不足,而且消耗大量的高品位蒸汽。这不仅污堵各单元设备组件并大大降低过程的传质传热效率,而且蒸汽要求远高于兰炭厂的蒸汽副产能力。本文总结归纳了该流程的几点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型处理流程并通过工业废水的小试实验研究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可行性,并对产水量为240 m3/d的兰炭废水处理流程进行了工业设计。结果表明,新型流程通过改变废水体系中稳定存在的油滴表面ζ电位使其斥力减少而聚并沉降,油尘含量均降至20mg/L以下;分离脱酸塔和脱氨塔有效降低了塔底热负荷和蒸汽品位需求;而溶剂回收塔的负压操作不仅降低了再沸器蒸汽品位,而且减少了粗酚在高温条件下对塔釜的腐蚀。最终出水中油、酸性气、总酚、氨氮和COD浓度分别降至20 mg/L、10 mg/L、270mg/L、50 mg/L和3050 mg/L以下,节省固定投资成本约57.9%,吨水操作成本由53.40元降至50.69元。煤化工高浓含酚氨有机废水均需采用酚氨回收单元汽提脱除废水中的酸性气、氨氮并回收稀氨水,萃取脱除水中有机物并回收粗酚产品。华南理工大学酚氨回收工艺获得了工业界普遍的认可,该工艺采用单塔同时脱除酸性气和氨氮,MIBK萃取脱除酚类并精馏回收萃取剂和粗酚,但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蒸汽。本文通过引入蒸汽再压缩式热泵精馏,借助夹点分析方法,在不改变现流程的操作参数的条件下,提出了两种能量集成方案,基于技术经济分析结果,发现新流程降低了53.7%热公用工程、57.5%冷公用工程、增加了662 k W电耗。新流程吨水处理成本由35.53元/t降至27.34元/t水,年节省公用工程费用655.2万元,减少CO2排放5237 t/y。

朱斐斐[7](2020)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县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以县级X市为例》文中指出资源型城市曾为我国经济初期快速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目前,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正在或即将遭遇资源匮乏直至耗尽的危局,经济增长出现衰退,如何扭转局势、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当代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经济现已逐渐由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来发展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寻求新动能,解决过去城市发展中未能解决的难题,使城市经济得以重获力量,规划长远发展。在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严峻背景之下,亟需加快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升级进程,解决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危机,避免因城市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城市经济发展的停滞。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促进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已在探索转型发展道路之中,有些城市已实现成功转型。但由于不同城市在地区资源、产业结构、地理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城市转型工作进展不一。本文通过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和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新旧动能转换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观念相契合,因此本文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研究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分析县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旧动能转换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等;第二部分为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历史和升级过程中的挑战,并从中提炼县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独特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实地调查法和调查问卷法,对笔者工作的县级资源型城市X市的转型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指出城市转型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第五部分对云南华坪、河北迁安、山西孝义三个城市转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归纳县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可取之处;第六部分基于上述研究,提出县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李佳[8](2020)在《基于行动规划的我国大型传统工业区转型规划 ——以南京梅钢片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建国之初,为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加快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对钢铁、煤炭等矿产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从而使得许多城市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区。但随着我国许多城市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作为曾经为国家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业区,对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生态和环境等问题,因此,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南京等纷纷开始对大型工业区进行了转型、更新和淘汰。相较于城市中其他用地的更新设计,在延续了多年的“自给自足”的大型传统工业区,具有尺度大、复杂性高、未来更新中充满不确定性的特征,因此,面对如此大尺度的用地转型,传统的静态蓝图式规划体系显得无能为力,迫切需要探索新的规划策略以应对未来更新中的不确定性。针对大型传统工业区转型所面临的复杂的场地条件和各种未知的不确定性问题,引入“行动规划”作为转型开发的理论指导,通过行动规划的科学指引,激发大型传统工业区可能的开发潜力,同时通过科学的功能策划与弹性的用地规划,使片区形成一个弹性功能网络,可以随时应对发展中的不确定,及时做出调整,从而指导大型传统工业区有序更新。本设计共六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对于本次规划设计的研究性内容,第二部分为概念规划内容。第一章,首先提出大型传统工业区转型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由此对大型传统工业区的概念进行解读和综述,提出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揭示了大型传统工业区更新特点与面临挑战;第三章讨论将“行动规划”理论在引入大型传统工业区规划中,并构架相应规划框架(第三章)。在此基础上,规划设计部分(四五章)依托前期的研究基础,对梅钢片区概况进行分析,针对地区发展现状评价,综合分析地区发展瓶颈和发展诉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再造的活力之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文化之城,滨江环境修复的生态之城的目标,然后通过对行动规划的动态框架建构,详细阐述“策划-弹性空间规划-分阶段行动计划”在大型传统工业区转型中的具体内容,以探讨行动规划理论在大型传统工业区转型规划中的应用。本文正文共约40 242字,图表75幅。

魏莹[9](2020)在《HM公司财备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文中提出在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来自国内和国外的不确定影响因素日益增多,企业财务风险已经成为影响财务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低迷,给焦化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焦化企业也受到来自内部诸如管理水平不高、经营者风险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而上述诸多显性和隐性风险都最终会以货币的形式体现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及时发现焦化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隐患,加强焦化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保护好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相关者的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HM焦化公司的财务风险。首先,结合该公司近五年来的财务报表数据对HM焦化公司风险现状进行分析,再利用财务指标分析对比同行业数据来识别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的识别。其次,本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形式的专家打分法,构建了HM焦化公司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核算了四种风险因素指标的权重,进而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计算出HM焦化公司各种风险的得分以及影响权重排序,最终分析总结HM焦化公司的整体风险。最后,根据HM焦化公司风险评价结果的分析判断,针对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通过研究分析发现,HM焦化公司筹资方式过于局限,资金结构不合理,应收账款回收慢等问题突出,结合HM公司实际,本文提出了企业要确定适度的负债规模,科学合理的进行投资决策,强化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等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本文的研究有利于焦化公司更好的控制财务风险、继续发展壮大,增强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促进焦化行业更好的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何绍华[10](2020)在《汝州市汝丰焦化有限公司员工流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炼焦行业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目前我国的许多煤炭企业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大多数企业盈利水平较低,要实现整体脱困还要很远的路要走。此外,我国的煤炭企业还存在许多通病,即工作环境一般、文化建设薄弱、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并且长期忽视对员工的发展,分配制度不合理,造成每年煤炭企业的员工大量流失,技术人才后备不足,严重制约和阻碍着煤炭企业的发展。汝州市汝丰焦化有限公司近几年也同样面临员工流失日益严重的问题,影响着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如何解决员工流失问题,成为摆在汝丰焦化公司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关于员工流失的研究文献后,获得了大量关于应对员工流失的理论知识,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员工流失研究现状,其次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流失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员工流失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相关理论;其次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收集了汝丰焦化员工流失的具体情况,包括员工个人因素和企业组织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并阐述了员工流失给企业所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文章进一步以汝州市汝丰焦化有限公司为案例展开调查研究,深层剖析影响汝丰焦化员工流失的主要因素。找出了影响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即薪酬偏低、福利制度单一、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忽视员工培训、激励机制薄弱、工作环境一般、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合理等。最后文章在分析得出汝丰焦化公司员工流失原因之后,并得出本文结论,提出了一些解决汝丰焦化公司员工流失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包括优化薪酬福利体系、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公平完善的晋升制度、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决策、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培育企业独有的文化等。本文希望通过对汝丰焦化公司员工流失现状的研究,为该企业控制员工流失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也可以为该企业规避风险,稳定企业人员,同时也为汝州市其他同类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

二、中国焦化企业面临三大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焦化企业面临三大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要素-渠道”双视角的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硏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二章 营运资金管理相关理论
    2.1 营运资金的概念
    2.2 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2.2.1 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
        2.2.2 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的局限
    2.3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2.3.1 渠道理论
        2.3.2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
        2.3.3 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的局限
    2.4 双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及其优越性
第三章 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3.1 T煤业公司基本情况
        3.1.1 T煤业公司及行业概况
        3.1.2 T煤业公司业务流程
        3.1.3 T煤业公司经营情况
    3.2 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3.2.1 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规模和内部结构
        3.2.2 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指标分析
    3.3 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制度
    3.4 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的特殊性
    3.5 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5.1 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低
        3.5.2 营运资金管理局限于单项要素周转期
        3.5.3 营运资金管理未与业务流程相结合
第四章 基于双视角的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4.1 T煤业公司引入双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1 T煤业公司引入双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的必要性
        4.1.2 T煤业公司引入双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分析的可行性
    4.2 基于要素视角的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4.2.1 营运资金的流动性
        4.2.2 营运资金的收益性
        4.2.3 营运资金的风险性
    4.3 基于渠道视角的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4.3.1 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4.3.2 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4.3.3 销售渠道营运资金管理分析
        4.3.4 各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综合分析
    4.4 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不良因素的问卷调查
    4.5 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不良因素
        4.5.1 商业信用风险高
        4.5.2 供应商集中度低
        4.5.3 人工成本高
        4.5.4 缺乏款项回收考核机制
        4.5.5 煤炭产品库存积压严重
第五章 基于双视角的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优化及保障措施
    5.1 基于要素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优化
        5.1.1 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
        5.1.2 合理配置营运资金
    5.2 基于渠道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优化
        5.2.1 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优化
        5.2.2 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优化
        5.2.3 销售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优化
    5.3 基于双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的保障措施
        5.3.1 加强相关人员能力培养
        5.3.2 强化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情况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标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利用外资
        1.2.2 利用外资效益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利用外资变迁的断代研究与本文的研究阶段划分
        1.3.2 利用外资效益及机制研究
        1.3.3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进展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理论基础与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2.1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一般理论解释
        2.1.1 发展中国家(地区)利用外资的动因解释
        2.1.2 外商向发展中国家(地区)投资的动因解释
    2.2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的理论特性分析
        2.2.1 内陆地区资源型省份利用外资动因解释
        2.2.2 外商向内陆资源型地区投资的动因解释
    2.3 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2.3.1 评价体系构建依据和思路
        2.3.2 评价体系构建过程
        2.3.3 评价体系权重设置和得分计算方法
    2.4 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预评价
        2.4.1 综合效益预评价
        2.4.2 综合效益预分解
第三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1991 年——内陆区位约束下的小规模探索阶段
    3.1 1978-199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3.1.1 国际环境:全球产业转移与后石油危机下的能源投资逻辑
        3.1.2 国内环境:“双缺口”下的重点区域开放
        3.1.3 省内环境:消除内陆区位劣势的投资硬环境建设加速
        3.1.4 政策环境:超国民待遇引资规模导向与山西省的资源型产业产能培育倾向
    3.2 1978-199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3.2.1 主要历程:零星引资转向集中引资,随机引资转向能源重化工重点引资
        3.2.2 总体情况:外资项目数和规模逐渐增大,投资行业快速拓展
        3.2.3 阶段性问题:内陆劣势和营商环境短板导致引资规模小且资金到位率低
        3.2.4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港资绝对主导和美资占比较大
        3.2.5 投资形式特征:高交易成本下的合资主导阶段
        3.2.6 投资行业特征:以轻工业为主并逐渐向能源重化工倾斜
        3.2.7 投资区域特征:省会太原“一家独大”和地市引资各具优势
    3.3 1978-1991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3.3.1 变迁历程: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占主导地位
        3.3.2 间接利用外资特征:政府主导的开发型引资,兼容公益性和盈利性
    3.4 1978-199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3.5 1978-199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3.5.1 经济规模效益:对新增投资依赖较大且产出不稳定
        3.5.2 创新效益:外资企业创新水平显着高于内资企业
        3.5.3 协调效益:“煤焦冶电”四大部门投资比例趋增
        3.5.4 绿色效益:外资企业碳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
        3.5.5 开放效益:外向型外资企业引进偏少
        3.5.6 共享效益:就业吸纳规模小但工资水平相对高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92-2001 年——内陆与资源型特征主导易位下的高速流入阶段
    4.1 1992-200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4.1.1 国际环境:冷战结束、金融危机与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国际资本流向
        4.1.2 国内环境:改革开放政策稳定性确立与“双缺口”缓解
        4.1.3 省内环境: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产业转型和国企脱困外资需求量大
        4.1.4 政策环境:投资规则向WTO并轨的主基调与山西省引资导向嬗变
    4.2 1992-200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4.2.1 变迁历程、阶段特征与问题分析
        4.2.2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港澳台资与其他外资的此消彼长
        4.2.3 投资形式特征:合资比例下降与合作比例上升
        4.2.4 投资行业特征:投资行业趋向重型化
        4.2.5 投资区域特征:投资区域协调性增加与开发区引资功能增强
    4.3 1992-2002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4.3.1 变迁历程:注重公益性但限制盈利性,引资面向公共产品和工业设备
        4.3.2 阶段特征、综合效益与问题分析
    4.4 1992-2001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4.5 1992-2001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4.5.1 经济规模效益:外资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4.5.2 创新效益:外资企业的创新优势持续扩大
        4.5.3 协调效益:产出协调性下降,投资继续向“煤焦冶电”集中
        4.5.4 绿色效益:外资工业的绿色生产水平优势继续扩大
        4.5.5 开放效益:对经济开放度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
        4.5.6 共享效益:小规模就业吸纳,高水平工资示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2002-2012 年——资源型经济优势强化与服务业快速引资阶段
    5.1 2002-2012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5.1.1 国际环境:利用外资全球竞争加剧与能源价格驱动的煤炭投资旺盛
        5.1.2 国内环境:吸引外资优势转换和利用外资目标转变
        5.1.3 省内环境:基础设施改善与资源型经济对外资的“排斥”
        5.1.4 政策环境:开放领域渐广、准入前国民待遇与山西省能源原材料引资导向
    5.2 2002-2012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5.2.1 变迁历程、阶段特征与问题分析
        5.2.2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港澳台资与其他外资的此长彼消
        5.2.3 投资形式特征:各类投资方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5.2.4 投资行业特征:“煤焦冶电”项目偏多而服务业整体偏少
        5.2.5 投资区域特征:区域协调性提升但开发区引资不稳定
    5.3 2002-2012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5.3.1 变迁历程:援助性国际贷款减少,投资性国际银行商业贷主导
        5.3.2 阶段特征、综合效益与问题分析
    5.4 2002-2012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5.5 2002-2012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5.5.1 经济规模效益:外资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相对稳定
        5.5.2 创新效益:外资创新水平总体较高但内部出现分化
        5.5.3 协调效益:总体协调下,前期投资重型化导致本阶段产出协调度低
        5.5.4 绿色效益:外资绿色生产水平继续优于内资但优势开始缩小
        5.5.5 开放效益:外企在出口总额中的贡献增加但外企的外向度下降
        5.5.6 共享效益:就业吸纳能力迅速提高但工资低于平均水平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2013-2018 年——资源型经济转型与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双主导的高质量导向引资阶段
    6.1 2013-2018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6.1.1 国际环境: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和引资竞争加剧
        6.1.2 国内环境:经济新常态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构建
        6.1.3 省内环境:资源型经济转型、营商环境修复和引资便利化条件打造
        6.1.4 政策环境: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体系建设与区域开放政策一致性提升
    6.2 2013-2018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6.2.1 变迁历程、阶段特征与问题分析
        6.2.2 来源国(地区)别特征:既有外商增资和跨国公司国内转移成为重要来源
        6.2.3 投资方式特征:独资比例提高但仍然较低
        6.2.4 投资行业特征:资源型经济转型催生独特的行业引资结构
        6.2.5 投资区域特征:开发区的引资载体功能增强推动外商投资区域协调性增加
    6.3 2013-2018 年山西省间接利用外资变迁与分析
        6.3.1 变迁历程:投资性国际商业贷款主导与挖掘山西特色争取援助性贷款
        6.3.2 阶段特征、综合效益与问题分析
    6.4 2013-2018 年山西省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
    6.5 2013-2018 年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效益分析
        6.5.1 经济规模效益:港澳台资规模扩张推动外资整体规模提升
        6.5.2 创新效益:内外资创新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6.5.3 协调效益:产出相对协调但投资再次开始偏向“煤焦冶电”
        6.5.4 绿色效益:碳生产率保持稳定甚至略有降低
        6.5.5 开放效益:外资企业的外向度和外贸贡献度同步上升
        6.5.6 共享效益:就业吸纳保持稳定,收入带动效益有所好转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7.1 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总结
    7.2 山西省利用外资效益反思
    7.3 山西省利用外资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荣誉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理论回顾
    1.4 分析工具
        1.4.1 PEST理论
        1.4.2 波特五力模型理论
        1.4.3 SWOT理论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历程
    2.2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现状
        2.2.1 组织结构
        2.2.2 主营业务
        2.2.3 财务情况
        2.2.4 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情况
    2.3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战略困惑
        2.3.1 发展战略不清晰
        2.3.2 成本控制不够有效
        2.3.3 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
第三章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3.2.1 现有竞争者的能力分析
        3.2.2 潜在竞争者能力分析
        3.2.3 替代品能力分析
        3.2.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2.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3.3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机遇与威胁分析
        3.3.1 机遇分析
        3.3.2 威胁分析
第四章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资源分析
        4.1.1 人力资源
        4.1.2 生产资源
        4.1.3 品牌资源
        4.1.4 企业文化
    4.2 能力分析
        4.2.1 生产能力分析
        4.2.2 营销能力分析
        4.2.3 科技研发能力分析
    4.3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第五章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战略选择分析
    5.1 SWOT分析
        5.1.1 SO战略
        5.1.2 ST战略
        5.1.3 WO战略
        5.1.4 WT战略
        5.1.5 战略组合选择
    5.2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的煤焦化战略选择
        5.2.1 发展战略的选择及理由
        5.2.2 竞争战略的选择及理由
    5.3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重点业务
        5.3.1 持续加大优质焦炭产量
        5.3.2 推进煤焦油深加工
        5.3.3 推进粗苯深加工
第六章 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6.1 改造升级生产设备
    6.2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6.3 实施精细化管理
    6.4 提升产品深加工能力
第七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美丽中国”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美丽中国”建设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相关理论
    一、建设“美丽中国”相关理论阐释
        (一)“两山”理论
        (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三)新发展理念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相关论述
        (一)资源型城市概述
        (二)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
        (三)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三、美丽中国建设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在联系
        (一)美丽中国建设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 孝义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孝义市基本概况
        (一)孝义市资源禀赋
        (二)孝义市经济社会状况
    二、孝义市转型发展历程
        (一)孝义市转型初期
        (二)孝义市转型机遇期
        (三)孝义市转型加速发展期
    三、孝义市转型发展取得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一)孝义市转型发展的成就
        (二)孝义市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孝义市加快转型发展的总体氛围
    一、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新发展格局为转型发展带来了战略机遇
        (二)“一带一路”建设为转型发展带来了合作机遇
        (三)省政府出台相关转型政策为转型发展带来了实践机遇
    二、转型发展面对的挑战
        (一)推进转型升级难度加大
        (二)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任重道远
        (三)提高创新驱动能力困难突出
        (四)深化改革开放需持续发力
    三、孝义市加快转型发展的可行性
        (一)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二)国内外成功转型经验可资借鉴
        (三)中央高度重视山西省转型发展工作
第四章 孝义市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的思路与对策
    一、孝义市加快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快践行“两山”理论的强力举措
        (三)实现“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实践探索
    二、转型发展的实践取向
        (一)坚持生态引领,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
        (二)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兴优势产业
        (三)坚持开放共享,促进转型发展经验交流与合作
        (四)坚持结构优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协调发展
    三、促进孝义市转型发展的措施
        (一)完善顶层设计
        (二)构建多元产业体系
        (三)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四)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及分析工具概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工业品概念及营销
        2.1.2 顾问式营销
        2.1.3 7Ps服务营销
    2.2 相关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方法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策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3.2.2 替代品的威胁分析
        3.2.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3.2.4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3.2.5 竞争对手分析
    3.3 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3.1 地理位置及生产设施分析
        3.3.2 组织结构及人员分析
        3.3.3 资金状况分析
        3.3.4 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
    4.1 产品策略优化
        4.1.1 产品转型及营销
        4.1.2 新产品开发
    4.2 价格策略优化
        4.2.1 产品价格优化
        4.2.2 规避价格波动影响
    4.3 分销渠道策略优化
        4.3.1 销售渠道调整
        4.3.2 销售渠道开发
        4.3.3 不断开发新市场
    4.4 促销策略优化
    4.5 人员管理策略优化
    4.6 有形展示策略优化
        4.6.1 内部形象提升
        4.6.2 外部形象提升
    4.7 过程管理策略优化
        4.7.1 建立全方位接触沟通体系
        4.7.2 重视与客户的互动关系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营销策略实施及保障措施
    5.1 营销策略实施
        5.1.1 成立营销策略实施小组
        5.1.2 动员员工参与方案落实
        5.1.3 对营销策略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反馈
    5.2 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5.2.1 组织制度保障
        5.2.2 人力资源保障
        5.2.3 数据保障
        5.2.4 后勤保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6)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技术研究及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流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煤化工产业发展及其废水“零液排放”现状
        1.1.1 以固定床气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1.2 以流化床气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1.3 以气流床气化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1.4 煤焦化/半焦的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1.2 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的意义和难点
    1.3 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
        1.3.1 污水预处理
        1.3.2 生化处理
        1.3.3 深度处理
        1.3.4 膜浓缩及蒸发结晶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第二章 煤化工废水处理的生命周期评价
    2.1 煤炭和水资源利用现状
    2.2 典型煤化工废水处理现状
        2.2.1 煤炭开采伴生水
        2.2.2 煤炭洗选废水
        2.2.3 煤气化废水
        2.2.4 煤液化废水
        2.2.5 煤焦化/半焦废水
    2.3 环境影响和经济性能分析
        2.3.1 直排生化出水对环境的影响
        2.3.2 废水处理系统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2.4 煤化工工业政策意涵和建议
        2.4.1 煤化工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2.4.2 政策意涵及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概念设计
    3.1 流程建模与分析
        3.1.1 碎煤加压气化制天然气流程
        3.1.2 水煤浆气化制烯烃/乙二醇
    3.2 碎煤加压气化耦合水煤浆气化制产品工艺
    3.3 技术经济分析
        3.3.1 碳元素氢化效率
        3.3.2 碳元素转化效率
        3.3.3 水耗分析
        3.3.4 经济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浓含酚氨兰炭废水处理流程开发
    4.1 现存流程处理兰炭废水的瓶颈
    4.2 新流程开发研究方法
        4.2.1 酸化除油除尘
        4.2.2 萃取操作条件优化
        4.2.3 公用工程调整
    4.3 新流程性能分析
        4.3.1 现存工业兰炭废水处理效果
        4.3.2 酸化对油尘脱除影响
        4.3.3 萃取条件分析
    4.4 新流程关键单元可行性分析
        4.4.1 酸水汽提塔
        4.4.2 溶剂回收塔
    4.5 流程初步设计及经济性能分析
        4.5.1 过程集成及设计
        4.5.2 经济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酚氨废水处理流程能量集成
    5.1 酚氨回收工艺运行现状
    5.2 能量集成潜力分析
        5.2.1 工艺物流节能分析
        5.2.2 精馏塔或汽提塔热力学分析
        5.2.3 能量集成可行性分析
    5.3 能量集成方案
        5.3.1 关键技术节点分析
        5.3.2 污水汽提塔优先方案
        5.3.3 溶剂汽提塔优先方案
    5.4 能量集成经济和环境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县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以县级X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新旧动能转换的相关研究
        1.2.2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资源型城市
        2.1.2 新旧动能转换
        2.1.3 城市转型
    2.2 理论基础
        2.2.1 城市生命周期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3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分析
    3.1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3.1.1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历程
        3.1.2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
        3.1.3 县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的必要性
    3.2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
        3.2.1 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挑战
        3.2.2 资源环境恶化
        3.2.3 产业结构不合理
        3.2.4 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3.2.5 民生问题凸显
        3.2.6 产业工人失业严重
    3.3 县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独特问题
        3.3.1 产业结构更不合理
        3.3.2 县级政府经济职权有限
        3.3.3 县级财政和事权不平衡
        3.3.4 县域经济农业化突出
4 X市城市转型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4.1 X市的基本概况
    4.2 X市城市转型的实践与成效
        4.2.1 X市转型的实践
        4.2.2 X市转型的成效
    4.3 X市转型的调查问卷分析
        4.3.1 受访者总体情况
        4.3.2 调查问卷设计依据
        4.3.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4.4 X市转型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
        4.4.1 X市转型发展存在问题
        4.4.2 X市转型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县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案例分析
    5.1 县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案例
        5.1.1 云南华坪
        5.1.2 山西孝义
        5.1.3 河北迁安
    5.2 县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启示
        5.2.1 明确政府主导地位
        5.2.2 延长传统产业链条
        5.2.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6 县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主导城市优化转型发展
    6.2 完善财政金融体系,助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6.3 完善就业失业保障机制,托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6.4 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
    6.5 推动传统产业发展,升级旧动能助推城市转型
    6.6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城市转型基础
    6.7 创新发展方式,培育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X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调查问卷

(8)基于行动规划的我国大型传统工业区转型规划 ——以南京梅钢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形势:传统老工业区面临衰落趋势
        1.1.2 国内形势:我国对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提出了新要求
        1.1.3 南京要求:“长江大保护”要求南京沿江工业区转型更新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丰富传统工业区更新理论
        1.2.2 现实意义——为梅钢片区转型规划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3 概念解读及文献综述
        1.3.1 大型传统工业区
        1.3.2 工业区更新理论综述
        1.3.3 小结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型传统工业区更新特点与面临挑战
    2.1 更新特点
        2.1.1 复杂性
        2.1.2 长期性
        2.1.3 阶段性
    2.2 更新面临挑战
        2.2.1 先期入驻产业、功能不确定
        2.2.2 更新过程复杂
        2.2.3 弱势群体利益被忽视
        2.2.4 既有工业区转型模式对大型传统工业区不适用
    2.3 小结
第三章 行动规划理念及其对大型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借鉴
    3.1 行动规划理念及研究进展
        3.1.1 行动规划理念定义
        3.1.2 国外行动规划理论研究
        3.1.3 国内行动规划理论研究
    3.2 国内行动规划实践进展
        3.2.1 宏观规划层面实践
        3.2.2 微观详细设计层面实践
        3.2.3 小结
    3.3 基于行动规划对大型传统工业区转型的规划思路构建
        3.3.1 行动规划总体框架
        3.3.2 策划阶段重点:以需求为导向应对目标不确定
        3.3.3 弹性空间规划重点:以弹性可调节为导向应对功能不确定
        3.3.4 分阶段行动计划重点:以滚动规划为导向应对市场不确定
第四章 基地概况
    4.1 梅钢片区概况
        4.1.1 区域发展背景
        4.1.2 基地整体格局
        4.1.3 场地认知
    4.2 与区域联动关系
        4.2.1 联动南京发展
        4.2.2 联动雨花台区发展
        4.2.3 联动板桥新城发展
    4.3 企业职工与周边居民对梅钢片区的更新诉求
    4.4 小结
第五章 规划设计过程
    5.1 行动规划目标与行动规划框架
        5.1.1 规划目标
        5.1.2 行动规划框架
    5.2 策划:核心功能选择与主体业态策划
        5.2.1 工业文化休闲娱乐功能
        5.2.2 科研创新功能
        5.2.3 岸线开放经济功能
    5.3 弹性空间规划:弹性功能布局与用地规划
        5.3.1 弹性功能布局
        5.3.2 各功能板块分析
        5.3.3 规划结构与土地利用规划
        5.3.4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5.4 行动计划
        5.4.1 分阶段决策机制
        5.4.2 分阶段行动计划
    5.5 片区深化设计
        5.5.1 特色小火车沿线节点设计
        5.5.2 重点地段详细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思考
    6.1 毕业设计总结
        6.1.1 总结了大型传统工业区在更新中普遍面临的挑战
        6.1.2 行动规划理念对大型传统工业区更新的借鉴意义
        6.1.3 基于行动规划构建大型传统工业区转型更新的规划方法
    6.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6.2.1 创新点
        6.2.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插图和附表清单
附录一 利益相关者对梅钢片区更新诉求调查问卷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9)HM公司财备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2 理论综述
    2.1 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2.1.1 财务风险的概念
        2.1.2 财务风险的种类
        2.1.3 财务风险的特征
    2.2 财务风险管理
        2.2.1 财务风险分析
        2.2.2 财务风险控制
        2.2.3 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2.3 财务风险评价方法
        2.3.1 定性分析方法
        2.3.2 定量分析方法
        2.3.3 综合评价方法
    2.4 文献综述
        2.4.1 国外研究文献
        2.4.2 国内研究文献
        2.4.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3 HM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3.1 HM公司及其财务基本情况
        3.1.1 HM公司简介
        3.1.2 2 014-2018年基本财务状况
        3.1.3 焦化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3.2 HM公司财务风险
        3.2.1 筹资风险识别
        3.2.2 投资风险识别
        3.2.3 运营风险识别
        3.2.4 收益分配风险识别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HM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4.1 HM公司引入层次分析法的优势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4.3 HM公司财务风险评估
        4.3.1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3.2 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4.3.3 财务风险评价结果
    4.4 HM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4.4.1 外部因素
        4.4.2 内部因素
5 HM公司财务风险防范
    5.1 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5.1.1 确定适度的负债规模
        5.1.2 多方面选择筹资渠道
        5.1.3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2 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5.2.1 制定投资风险管理流程
        5.2.2 投资决策科学合理化
        5.2.3 采取风险转移措施
    5.3 运营风险的控制措施
        5.3.1 增强管理层的营运资金管理意识
        5.3.2 强化应收账款风险控制
        5.3.3 加强存货风险控制
    5.4 收益分配风险控制
6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汝州市汝丰焦化有限公司员工流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劳动密集型企业概述
        2.1.2 员工流失概述
        2.1.3 员工流失的特点
        2.1.4 员工流失的分类
    2.2 人力资源相关模型
        2.2.1 马奇西蒙模型
        2.2.2 Price-Mueller(2000)模型
        2.2.3 扩展的莫布雷模型
    2.3 人力资源相关理论
        2.3.1 组织承诺理论
        2.3.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3 亚当斯公平理论
        2.3.4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3 汝州市汝丰焦化公司员工流失现状分析
    3.1 焦化行业概况
        3.1.1 我国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1.2 汝州市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2 汝丰焦化公司概况
        3.2.1 公司简介
        3.2.2 员工招聘方案
        3.2.3 汝丰焦化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3.2.4 公司员工结构
    3.3 离职员工调查数据分析
    3.4 员工流失对汝丰焦化公司的不利影响
        3.4.1 员工流失造成汝丰焦化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的外泄
        3.4.2 员工流失造成汝丰焦化企业声望的降低
        3.4.3 员工流失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
        3.4.4 员工流失严重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和造成后备力量不足
        3.4.5 员工流失影响企业生产安全
        3.4.6 员工流失降低企业凝聚力
4 汝州市汝丰焦化公司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4.1 员工流失调查研究
        4.1.1 问卷调査目的
        4.1.2 问卷设计内容
        4.1.3 问卷发放对象
        4.1.4 样本数据统计
    4.2 流失原因归纳分析
        4.2.1 员工个人因素分析
        4.2.2 企业组织原因分析
        4.2.3 社会外部因素影响
5 汝丰焦化公司员工流失解决方案
    5.1 优化薪酬福利制度
        5.1.1 保证薪酬制度的内部公平
        5.1.2 保证薪酬制度的外部竞争力
        5.1.3 增加多种福利项目
    5.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5.2.1 优化员工绩效考核指标
        5.2.2 加强绩效沟通工作
        5.2.3 全面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5.2.4 构建绩效考核申诉机制
    5.3 建立多元化激励制度
        5.3.1 物质激励
        5.3.2 精神激励
        5.3.3 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决策
        5.3.4 提供职业发展规划
    5.4 加强员工培训
    5.5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5.6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6.1 增加员工归属感
        5.6.2 加强人才培养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中国焦化企业面临三大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要素-渠道”双视角的T煤业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 张源.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山西省利用外资变迁与效益研究(1978-2018)[D]. 赵永斌. 山西大学, 2021(02)
  • [3]GN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肖星皞. 内蒙古大学, 2021
  • [4]“美丽中国”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D]. 张慧峰.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5]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段韫哲. 燕山大学, 2020(06)
  • [6]煤化工废水零液排放技术研究及高浓酚氨废水处理流程开发[D]. 陈博坤.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7]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县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以县级X市为例[D]. 朱斐斐.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3)
  • [8]基于行动规划的我国大型传统工业区转型规划 ——以南京梅钢片区为例[D]. 李佳. 南京大学, 2020(12)
  • [9]HM公司财备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D]. 魏莹.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10]汝州市汝丰焦化有限公司员工流失问题研究[D]. 何绍华.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中国焦化企业面临的三大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