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分析卷烟烟气中的醛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分析卷烟烟气中的醛类化合物

一、气相色谱法分析卷烟烟气中的醛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周婷[1](2019)在《磁性氮掺杂石墨烯在醛酮类化合物测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醛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空气和水中,具有毒性和刺激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它也是人体代谢产物,研究表明己醛和庚醛可作为肺癌的生物标记物。然而目前测定醛酮类化合物的前处理技术存在有机溶剂消耗大、操作繁琐、衍生化试剂难以去除等缺陷,因此建立简捷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醛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均有积极的作用。本论文以磁性氮掺杂石墨烯(Fe3O4/N-G)作为磁性固相萃取吸附剂,通过考察该材料对醛酮类化合物的苯腙衍生物和肟衍生物的吸附性能,优化衍生化和磁性固相萃取条件参数,建立了简便快速、抗污染能力强、灵敏度高的同时测定环境水样和人体尿样中醛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内容:首先,以化学共沉淀法一步制成Fe3O4/N-G纳米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多种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以Fe3O4/N-G为磁性吸附剂,建立了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丙酮、丙烯醛、丁烯醛、丁醛、环己酮和己醛的2,4-二硝基苯肼(DNPH)柱前衍生-超声辅助磁性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考察了Fe3O4/N-G对苯腙衍生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饱和吸附量达210 mg/g以上,吸附效果较好。对衍生化条件和磁性固相萃取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在最佳条件下,6种醛酮类化合物的转化率在52.1%-86.6%之间,过量DNPH在磁性固相萃取过程中被基本去除。6种醛酮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在2-100 ng/L之间,相关系数为0.9980-0.9995,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05-0.20 ng/L和0.20-0.96 ng/L,3个加标浓度水平的回收率为74.1%-101.0%,日内、日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4.2%和2.5%-6.3%(n=6)。用建立的方法对实际水样进行分析,在实验室废水、管材浸泡水和雨水中均检测到醛酮类物质。本方法操作简单、衍生化试剂易去除、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于水样中醛酮类化合物的快速筛查。但衍生化效率不高,衍生化产物极性较大、沸点高,仅适用于液相或液质联用分析,应用范围较小。本论文第二部分以Fe3O4/N-G为磁性吸附剂,建立了同时测定人体尿样中丁醛、丁烯醛、戊醛、己醛、庚醛、辛醛和壬醛的O-(2,3,4,5,6-五氟苄基)羟胺盐酸盐(PFBHA)柱前衍生-超声辅助磁性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考察了Fe3O4/N-G纳米材料对肟衍生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饱和吸附量达107 mg/g以上,吸附效果较好。对衍生化条件和磁性固相萃取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在最佳条件下,7种醛的转化率达82%以上,过量PFBHA在磁性固相萃取过程中被基本去除。7种醛类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在5-500 nmol/L之间,相关系数为0.9980-0.9996,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16-0.49 nmol/L和0.55-1.67 nmol/L。3个加标浓度水平的回收率为65.8%-106.7%,日内、日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4.6%和2.5%-6.2%(n=6),基质效应在87.0%-119.6%之间。用建立的方法分析42名健康志愿者、29名肺癌患者和39名结直肠癌患者尿样中的醛含量,发现在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醛含量均略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肺癌患者中的己醛和庚醛含量明显高于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该方法操作简单、衍生化效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尿样消耗少,适用于尿样中醛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

唐大荣[2](2019)在《基于CFD的卷烟烟气在滤嘴中流动状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吸烟与健康研究的深入,吸烟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卷烟吸食者的关注,并且卷烟吸食者对卷烟品质、口感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卷烟滤嘴的物理结构,对实现卷烟烟气降焦减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论文利用ICEM CFD 15.0软件、主流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Fluent 15.0,建立卷烟滤嘴的数学模型,对卷烟烟气在滤嘴中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而为卷烟滤嘴提供一种较为前沿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通过研究的理化数据,揭示烟气在滤嘴内部的流动特点,可为后续卷烟滤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1)测量了三种结构滤嘴滤芯孔隙率,得到卷烟滤嘴滤芯孔隙率分布为0.660.8;在自主研发的吸烟机的基础上测量了不同频率下三种结构滤嘴吸入端压强、吸入端流速、滤嘴近烟丝端流速,将滤嘴吸入端流速与吸入端压强进行线性拟合,发现了烟气在滤嘴中流动符合达西定律,为后续建立卷烟滤嘴数学模型提供了边界条件和模型验证。(2)基于吸烟机对经过剑桥滤片收集到的卷烟烟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到了卷烟烟气中主要成分及其质量分数,通过剑桥滤片对卷烟烟气中粒相物质的收集,从而计算得到三种不同结构滤嘴对烟气中粒相物质的过滤效率分别为:一元滤嘴40.13%、二元滤嘴39.83%、沟槽滤嘴43.90%。为后续卷烟滤嘴数学模型的验证提供了思路和方法。(3)将卷烟滤嘴作为一种各向同性,孔径均匀的多孔介质,通过质量、动量以及组分运输方程,并且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了三维卷烟滤嘴内部烟气流动的瞬态模拟,分析了三种结构滤嘴内部烟气流场的变化情况,考察卷烟抽吸过程滤嘴内部烟气速度、滤嘴内部压强分布情况以及烟气中粒相在滤嘴中的质量分数分布情况,得到以下结论;滤嘴抽吸的初始时刻整体烟气速度较小,随着抽吸时间的推移,烟气速度不断增大,在接近抽吸结束,烟气速度又随之降低;在一元和二元滤嘴中,各个抽吸时刻烟气在滤嘴中心部分的速度要明显大于滤嘴外周部分,而对于沟槽滤嘴的沟槽部分,其烟气速度要明显大于滤嘴滤芯部分;从近烟丝端至抽吸端,滤嘴内部压强呈现一定梯度逐步缓慢减小的趋势;由模拟结果得到三种结构滤嘴对烟气中粒相物质过滤效果:沟槽滤嘴>一元滤嘴>二元滤嘴,对烟气中一氧化碳过滤效果:沟槽滤嘴>一元滤嘴>二元滤嘴。(4)通过滤嘴对烟气中粒相物质的过滤效率以及达西定律对滤嘴模型进行了验证,从而可知采用质量守恒、动量守恒以及组分运输方程,结合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三维卷烟滤嘴内部烟气流动的瞬态模拟,研究烟气在滤嘴中的内部流动规律是正确的。

张鹏云[3](2019)在《六种药食同源物质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药食同源食品起源较早、种类较多,但是能形成规模、走出国门的非常少。目前,市面上药食同源产品主要存在掺假、成分不纯、功效组分不明确等问题,建立准确识别和定量测定药食同源产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将有效提高我国药食同源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挥发油是药食同源物质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其提取和鉴定方法,建立挥发性组分数据库,将为药食同源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参考。本研究选取葛根(Pueraria lobata)、麦卢卡蜂蜜(Manuka honey)、阿胶(Colla Corii Asini)、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lium Ramat)、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等6种药食同源产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其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本研究以总峰面积和出峰个数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HS-SPME/GC-MS检测葛根、麦卢卡蜂蜜、阿胶、杭白菊、山银花、沙棘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同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提取了山银花和沙棘的挥发油组分,与HS-SPME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HS-SPME法萃取葛根挥发性物质的较佳条件为样品量3.0g、萃取温度90℃、平衡时间13 min、萃取时间50 min、解吸时间5min。在此条件下,鉴定出葛根挥发性成分67种,分别为酯类11种,醛类22种、醇类9种、酮类5种、萜烯类8种和12种其他种类物质。(2)HS-SPME法萃取麦卢卡蜂蜜中挥发性物质的较佳条件为样品量3.0 g、蜂蜜(g)与水(mL)的比例10:2、萃取温度80℃、平衡时间15 min、萃取时间50 min、解吸时间3 min,在此条件下,鉴定出33种组分,分别为酮类5种、酯类4种、醇类5种、醛类7种、烯类6种及6种其他类化合物。(3)HS-SPME法萃取阿胶中挥发性成分的较优条件为样品量5.0g、萃取温度70℃、平衡时间10 min、萃取时间50 min、解吸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鉴定出阿胶挥发性成分41种,分别为吡嗪类10种、醛类8种、酯类5种、酮类6种及13种其他类化合物。(4)HS-SPME法萃取杭白菊中挥发性物质的较佳条件为:0.3 g杭白菊碎片、添加1.0 g NaCl并加入8 mL蒸馏水,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50 min、解吸5 min。在此条件下,鉴定出杭白菊挥发性成分88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烯烃类(26.48%)、醇类(23.55%)和酮类(5.86%)。(5)HS-SPME法萃取山银花挥发性物质的较优条件为:萃取温度60℃,平衡时间为25 min,萃取时间为60 min,解吸时间为5 min,该条件下鉴定出59种组分,占总量的97.17%,主要成分为萜烯类、醇类和醛类;而SD法的提取物鉴定出68种组分,占总量的91.69%,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和酮类。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组分种类及含量差异较大。(6)HS-SPME法提取沙棘中挥发性物质的较优条件为: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为50 min,解吸时间为7 min,平衡时间为20 min,该条件下鉴定出76种组分,占总量的90.19%,主要成分为酯类、醛类和酮类;SD法的提取物鉴定出56种组分,占总量的91.98%,主要成分为酯类。两种方法有20种共同组分。两种方法提取的沙棘挥发油组分的种类及含量差异较大。

崔婷惠,李恒,唐石云,刘春波,高晓华,李振杰,张凤梅,杨光宇,蒋薇,刘志华,缪明明,何沛,申钦鹏[4](2018)在《超临界流体色谱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了一种卷烟主流烟气中醛酮类香气化合物的超临界流体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将捕集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的剑桥滤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醛酮类香气成分后,通过配备高效分离柱的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先对香气成分进行划段,分离后的各段馏分再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经SFC分离后的各段化合物之间基本不重叠,解决了GC-MS峰容量有限的问题,且分离出的醛酮类香气成分数量远多于直接进样分析法;样品直接进样后经GC-MS分析仅鉴定出29种醛酮类化合物,其中醛类7种、酮类22种;而经SFC分段后再用GC-MS分析,可鉴定出57种醛酮类化合物,包括13种醛类和44种酮类。3种不同焦油量卷烟主流烟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每种卷烟主流烟气中分别含有不同特有醛酮类化合物。该研究为卷烟主流烟气中醛酮类香气成分的测定提供了新方法。

袁秀秀[5](2017)在《河南烤烟主流烟气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及其与常规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研究河南烤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的释放特征及影响其释放量的相关化学成分,以2015-2016年河南省主产烟区(平顶山、漯河、许昌、三门峡、洛阳和南阳)烤烟样品为材料,探讨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的组成情况,及烟叶中常规化学成分的组成情况,并对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释放量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河南烤烟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释放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甲醛释放量在80.44~166.42μg.支-1之间,其平均值为112.92μg.支-1;乙醛释放量在356.66~640.51μg.支-1之间,其平均值为500.03μg.支-1;丙酮释放量在255.17~388.72μg.支-1之间,其平均值为320.00μg.支-1;丙烯醛释放量在42.02~77.67μg.支-1之间,其平均值为53.37μg.支-1;丙醛释放量在58.17~118.25μg.支-1,其平均值为85.69μg.支-1;巴豆醛释放量在15.55~30.98μg.支-1之间,其平均值为23.78μg.支-1;丁酮释放量在54.33~90.49μg.支-1之间,其平均值为71.51μg.支-1;丁醛释放量在20.62~36.39μg.支-1之间,其平均值为29.41μg.支-1;羰基化合物总释放量在909.42~1462.72μg.支-1之间,其平均值为1196.71μg.支-1;其中甲醛、丙烯醛和巴豆醛离散性较大,整体差异性大;丙酮和丁醛离散性较小,整体差异性较小。2.河南烤烟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释放量差异分析:在不同部位间,甲醛、乙醛、丙酮、丙烯醛、丙醛、巴豆醛和丁酮释放量大小均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丁醛释放量大小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巴豆醛释放量在各部位间达到极显着差异水平,乙醛、丙酮释放量在各部位间未达到极显着差异水平,丙烯醛、丙醛、巴豆醛和丁酮释放量均以下部叶极显着高于中、上部叶,丁醛在各部位间均未达到显着差异水平。在不同品种间,豫烟10和豫烟6号羰基化合物释放量较低,其总量分别为1091.99μg.支-1、1138.86μg.支-1,极显着低于云烟87,云烟87羰基化合物释放量较高,其总量最高为1340.02μg.支-1;在不同主产烟区,羰基化合物释放总量大小为三门峡(1255.68μg.支-1)>洛阳(1240.37μg.支-1)>许昌(1208.37μg.支-1)>漯河(1193.69μg.支-1)>南阳(1178.55μg支-1)>平顶山(1148.44μg.支-1),三门峡和洛阳极显着高于平顶山,其他产区间未达到极显着差异水平,其中三门峡各羰基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其他产区。通过聚类分析将主产烟区(乡镇)单料烟主流烟气羰基化合物释放总量分为3种类型,第Ⅰ类型为高释放型烟叶,主要产区为卢氏、栾川、滝池、嵩县、灵宝、舞钢、城区、叶县、洛宁、内乡、社旗和宜阳,第1Ⅱ类型为中释放型烟叶,主要产区为陕县、杜曲、王孟、汝州、陈庄、方城、禹州、宝丰和襄县,第Ⅲ类型为低释放型烟叶,主要产区为郏县、沃城和鲁山。3.河南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分析:总糖含量范围为20.55~38.85%,均值为29.42%;还原糖含量范围为14.58~30.51%,均值为22.71%;蛋白质含量范围为5.61~10.60%,均值为7.77%;烟碱含量范围为1.19~3.97%,均值为2.38%;总氮含量范围为1.08~2.35%,均值为1.63%;钾含量范围为0.52~2.33%,均值为1.38%;氯含量范围为0.09~1.84%,均值为0.65%。在不同部位间,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部叶显着高于上部叶,蛋白质、总氮、烟碱和钾含量上部叶显着高于下部叶,氯含量在各部位间差异不显着。在不同品种间,云烟87、豫烟9号和中烟203的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蛋白质、烟碱含量较低,与中烟100、中烟101差异显着;豫烟6号、中烟100总氮含量极显着高于中烟203、云烟87,豫烟6号钾含量极显着高于豫烟9号和云烟87,氯含量以中烟100含量较高,云烟87含量较低,但各品种间未达到极显着差异水平。在不同产区间,三门峡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显着高于其他产区,平顶山、漯河和许昌的蛋白质、总氮、钾、氯含量较高,烟碱在各产区间差异不显着。4.主流烟气羰基化合物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相关分析:甲醛、丙酮、丙烯醛、丙醛和巴豆醛与烟叶总糖、还原糖呈显着正相关,与蛋白质、总氮呈极显着负相关,另外,甲醛、丙烯醛、丙酮、巴豆醛与氯呈显着负相关,丙酮、丁醛与烟碱呈显着负相关;乙醛与钾呈显着正相关,与蛋白质、烟碱、总氮和氯呈显着负相关;丁酮与蛋白质、烟碱、总氮呈显着负相关;羰基化合物总释放量与烟叶中总糖、还原糖呈极显着正相关,与蛋白质烟碱、总氮、氯呈极显着负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乙醛、丙烯醛、丙醛、巴豆醛和羰基化合物总量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64,拟合方程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王文静[6](2017)在《环境烟草烟气中两类典型有机物的粒径分布及呼吸暴露》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吸烟与健康等问题的提出,人们对烟叶及其制品质量的要求与过去有显着不同,即更加注重其安全性。除了评估吸烟的直接暴露危害,定量环境烟草烟气与三手烟中间接暴露的有害成分对有效评价香烟吸食者及周围人群的健康亦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将办公室作为采样地点,选择了两种典型的香烟类型烤烟型(中国红双喜)与混合型(美国健牌KENT),征集了近20名志愿者(每次12–15名志愿者,共6次)。采用宽范围颗粒粒径谱仪(WPS)在线监测志愿者抽吸香烟时烟气排放颗粒物的数浓度,同时使用微孔均匀沉积式多级碰撞采样器(MOUDI)采集环境烟草烟气的分粒径的颗粒相样品和气相样品,建立了一套完整稳定的针对多环芳烃类(PAHs)和烟草特有亚硝胺类(TSNAs)化合物的处理分析方法,继而对采集样品中这两种典型污染物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目标物的浓度水平,赋存状态、气溶胶粒径分布及排放强度,并找出其控制因子。结合呼吸暴露模型,并同时考虑不同粒径颗粒物到达呼吸道部位的沉降效率,获得更加准确的人体呼吸暴露信息。此外,收集暴露于环境烟草烟气中不同材质的衣服样品,分析讨论其吸附能力,评估三手烟的潜在危害性。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000 XP WPS在线监测得到的颗粒物粒径分布主要在100 nm,呈积聚模态。不同香烟品牌会影响环境烟草烟气中颗粒物的数浓度,且达到最高值的时间有所差异。采样过程中烤烟型香烟燃放颗粒物的总数浓度在30 min时达到最大值,而混合型颗粒物数浓度分别在10和50 min时达到最大值。环境烟草烟气中气态PAHs主要是低分子量PAHs,以23环PAHs为主,而颗粒态PAHs主要以45环为主的高分子量PAHs。两种香烟释放的颗粒态PAHs粒径分布特征是近似的,主要分布在0.1–1.0μm的细颗粒。烤烟型香烟环境烟草烟气中气态与颗粒态PAHs浓度和释放量均低于混合型的值。例如,烤烟型和混合型烟气中气态PAH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70和370 ng m-3。颗粒态PAHs的排放因子分别为270±110和340±54.0 ng cig-1。环境烟草烟气中颗粒态PAHs在呼吸系统中沉积的最大浓度值主要集中在0.56–1.0μm的粒径范围,肺部沉积主要以细颗粒为主。烤烟型香烟烟气中气态与颗粒态TSNAs浓度亦均高于混合型。颗粒态TSNAs的粒径分布呈单峰的正态分布,主要分布在积聚模态(0.1–1.0μm)。烤烟型与混合型香烟烟气中气态TSNAs的排放因子分别是1100±870和690±290 pg cig-1,而颗粒态TSNAs的排放因子分别是240±33和190±75 ng cig-1。在烤烟型香烟烟气中单个目标物浓度顺序为:NNK>NAT>NNN>NAB;混合型烟气中的顺序则是:NNK>NNN>NAT>NAB。颗粒态TSNAs在人体呼吸系统中的沉积量与颗粒物的粒径大小有关,主要集中在0.56–1.0μm。衣服对于环境烟草烟气中PAHs与TSNAs的吸附量与其材质相关。其中,聚酯纤维B(睡衣)的衣服对PAHs的吸附量最大(2800±2600 ng g-1),而聚酯纤维A(实验服)的衣服对TSNAs的吸附量最大(45±10 ng g-1)。鉴于衣服可再次释放污染物到周围环境,因此衣服作为人体通过皮肤暴露污染物的一种途径不应被忽略。

肖海燕[7](2016)在《石化废水中醛、酮类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化废水是我国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石油化工产业的许多生产装置废水中均含有醛类和酮类有机物。这些醛、酮类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毒性大。戊醛、苯甲醛、丙酮等还具有致癌性,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排入水体,影响水体环境质量和动植物生存。由于醛、酮类物质的极性较大,化学性质不稳定,结构和性质高度相似,分析难度大,至今尚未见有关石化废水中醛、酮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报道。因此,本研究以石化废水中的醛、酮类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水样预处理、色谱、质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石化废水中25种醛类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中各组分校准曲线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在0.99130.99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7)均<2.43%,方法检出限在0.0170.100mg/L之间,回收率在55%115%之间。该方法检出限低,有机物的回收率高,可用于多种醛类有机物的同时测定。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的基础上通过色谱条件优化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石化废水中25种醛类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中各组分的标准曲线方程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在0.99041.00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3.42%,方法检出限在0.0070.037mg/L之间,回收率在63%113%之间。该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有机物回收率高,适用于醛类废水中有机物的分析。采用2,4-二硝基苯肼对样品进行柱前衍生化,建立了衍生化-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石化废水中17种醛、酮类有机物的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各组分校准曲线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在0.97860.99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7)均<4.60%,方法检出限在0.0020.022mg/L之间,回收率在69%127%之间。该方法可同时测定17种醛酮类化合物,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可用于多种醛酮类化合物的同时检测。

陈敏,陶立奇,傅靖刚,陈静,吴达,姚鹤鸣[8](2016)在《离子分子反应质谱法研究滤嘴中活性炭添加量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的影响》文中认为为考察卷烟滤嘴中活性炭添加量对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按照0、1、2、3、4 mg/mm用量将活性炭添加于卷烟样品的滤嘴中,并通过离子分子反应质谱与RM20H转盘型吸烟机的联用,对主流烟气气相物中氮氧化合物、烯烃、苯系物和醛酮类等有害成分的释放量进行了在线、逐口检测。结果表明:1卷烟滤嘴中活性炭添加量为3或4 mg/mm时,主流烟气中4类有害成分的总释放量可降低8%62%;2异戊二烯、1,3-丁二烯、苯等化合物具有点火效应,随着抽吸口序的增加其释放量总体上先降低后缓慢升高;3非打孔滤嘴卷烟样品在活性炭添加量为3 mg/mm时效果较好,4类有害成分的总释放量降低了21%61%;打孔滤嘴卷烟样品在活性炭添加量为4 mg/mm时,烟气中目标物的逐口释放量较低,其中甲苯和醛酮类化合物的总释放量降低了约34%62%。

陈小龙,高旭,李宏伟[9](2015)在《丙烯醛分析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对当前国内外对于丙烯醛在气体样品、液体样品以及固体样品中的检测方法进展进行了分析研究,综述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方法灵敏度。

申晨[10](2014)在《环境空气中典型醛类化合物的采样及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挥发性有机物(VOCs)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针对其中毒性危害大的几种典型醛类化合物,本文建立了采样管采样-气相色谱分析的检测方法。首先,分别研究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测定丙烯醛的方法。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GC/ECD)法中,采用五氟苯肼(PFPH)为衍生剂,0.05%甲酸催化衍生反应,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2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3%-8.2%;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法中,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为衍生剂,1.0%磷酸催化衍生反应,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4.8%-11.9%。设计模拟气体室进行样品采集,自制大气采样管,管内填充涂布衍生剂(PFPH或DNPH)的硅胶颗粒(60-80目)。采集样品过程中,丙烯醛与硅胶表面衍生剂进行反应,样品采集后,溶剂洗脱硅胶,色谱法测定。优化了两种采样管的采样过程:在采集丙烯醛气体时,经GC/ECD分析,PFPH-采样管的衍生剂涂布量为0.4mgPFPH/200mg硅胶、采样速率为300mL/min、采样时间为20-90min(丙烯醛浓度低于0.15mg/m3)或小于60min(丙烯醛浓度高于0.3mg/m3),此时采样效率达到98%以上,该采样管采集样品后,室温下(25℃)可保存至少5天,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9.3%-108.3%;经HPLC/UV分析,DNPH-采样管的衍生剂涂布量为0.3mgDNPH/200mg硅胶、采样速率为800mL/min、采样时间为小于60mmin,此时采样效率达到95%以上,因该法中衍生产物不稳定,采样管采集样品后需立即进行洗脱分析,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78.0%-103.0%。实验结果表明PFPH-采样管采样-溶剂洗脱-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丙烯醛的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进而将该方法应用于空气中甲醛与苯甲醛的测定分析。该方法对甲醛的检出限为17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8%-2.2%,加标回收率为88.9%-109.1%;对苯甲醛的检出限为3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5%-4.2%,加标回收率为88.6%-109.5%。在模拟气体室中分别注入甲醛、苯甲醛,进一步从衍生剂涂布量、采样时间、采样速率三个方面探究并优化了PFPH-采样管对这两种醛类物质的采样效率。实验选取了交通要道、实验室楼顶、新装修室内以及吸烟室四个采样点进行采样分析,三种醛类物质均可被检测到,浓度范围在几个至几十个μg/m3。同时分析了不同污染源、气候及高度下醛类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规律。

二、气相色谱法分析卷烟烟气中的醛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相色谱法分析卷烟烟气中的醛类化合物(论文提纲范文)

(1)磁性氮掺杂石墨烯在醛酮类化合物测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醛酮类化合物研究现状
        1.2.1 衍生化技术
        1.2.2 前处理技术
    1.3 磁性碳纳米材料在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1.3.1 磁性石墨烯
        1.3.2 磁性碳纳米管
        1.3.3 磁性碳纳米微球
    1.4 氮掺杂石墨烯
        1.4.1 氮掺杂石墨烯介绍
        1.4.2 氮掺杂石墨烯的应用
    1.5 代谢组学与生物标志物概念
    1.6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技术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DNPH衍生-MSPE-UPLC-HRMS测定环境水样中的6 种醛酮化合物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磁性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
        2.2.3 吸附性能研究
        2.2.4 衍生化反应实验
        2.2.5 磁性固相萃取实验
        2.2.6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材料的表征
        2.3.2 吸附性能研究
        2.3.3 衍生化反应条件优化
        2.3.4 磁性固相萃取条件优化
        2.3.5 采用响应曲面法探讨萃取回收率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2.4 方法学评价
        2.4.1 Fe_3O_4/N-G的重复利用性
        2.4.2 衍生化试剂的影响
        2.4.3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精密度
        2.4.4 与其他前处理方法比较
    2.5 实际样品的测定
    2.6 小结
第三章 PFBHA衍生-MSPE-GC-MS/MS测定人体尿样中的7种醛类化合物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尿样制备
        3.2.3 吸附性能研究
        3.2.4 衍生化反应实验
        3.2.5 磁性固相萃取实验
        3.2.6 气相色谱-质谱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吸附性能研究
        3.3.2 衍生化反应条件优化
        3.3.3 磁性固相萃取条件优化
        3.3.4 响应曲面法探讨萃取回收率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3.4 方法学评价
        3.4.1 衍生化试剂的影响
        3.4.2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精密度
        3.4.3 加标回收率和基质效应评价
        3.4.4 与其他前处理方法比较
    3.5 实际样品分析
        3.5.1 实际样品检测结果
        3.5.2 统计学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CFD的卷烟烟气在滤嘴中流动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卷烟烟气组分的研究以及降低烟气有害成分的方法
    1.3 卷烟滤嘴介绍
        1.3.1 普通单一滤嘴
        1.3.2 特殊滤嘴
    1.4 CFD技术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
    1.5 PIV技术在流场测量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内容和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滤嘴数值模拟边界条件
    2.0 吸烟机简介
    2.1 滤嘴孔隙率的测量
    2.2 滤嘴吸入端压强的测量
    2.3 滤嘴吸入端流速的测量
    2.4 滤嘴近烟丝端流速的测量
    2.5 验证烟气在滤嘴中流动符合达西定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结构滤嘴中卷烟烟气组分过滤实验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滤嘴模型的建立以及流场求解前处理
    4.1 模型的基本假设
    4.2 烟气流动的控制方程
        4.2.1 质量守恒方程
        4.2.2 动量守恒方程
        4.2.3 组分运输方程
    4.3 滤嘴阻抗系数的计算
    4.4 模型数值计算的基本方法
        4.4.1 模型的基本设置
        4.4.2 边界条件的基本设置
        4.4.3 求解方法设置
        4.4.4 UDF的编制
        4.4.5 求解监控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卷烟烟气在滤嘴中流动的数值模拟
    5.1 普通单一滤嘴中烟气流动的数值模拟
        5.1.1 普通单一滤嘴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5.1.2 边界条件
        5.1.3 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
    5.2 二元复合滤嘴中烟气流动的数值模拟
        5.2.1 二元复合滤嘴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5.2.2 边界条件
        5.2.3 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
    5.3 沟槽滤嘴中烟气流动的数值模拟
        5.3.1 沟槽滤嘴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5.3.2 边界条件
        5.3.3 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
    5.4 模型验证
        5.4.1 滤嘴粒相物质过滤效率验证
        5.4.2 滤嘴达西定律的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本论文的创新点
    后续的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六种药食同源物质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药食同源简介
    1.3 药食同源物质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3.1 挥发性成分的定义
        1.3.2 药食同源物质挥发性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1.3.3 药食同源中药挥发性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4 HS-SPME-GC-MS的应用领域
        1.4.1 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4.2 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1.4.3 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1.4.4 烟草领域的应用
        1.4.5 司法领域的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HS-SPME-GC-MS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分析葛根的挥发性成分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2.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2.2.3 仪器条件
        2.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2.2.5 正交试验设计
        2.2.6 定性分析
        2.2.7 数据统计及图像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2.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3.3 较优条件下葛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HS-SPME-GC-MS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麦卢卡蜂蜜的挥发性成分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3.2.3 仪器条件
        3.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3.2.5 正交试验设计
        3.2.6 定性分析
        3.2.7 数据统计及图像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3.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3.3 较优条件下麦卢卡蜂蜜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HS-SPME-GC-MS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阿胶的挥发性成分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2.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4.2.3 仪器条件
        4.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4.2.5 正交试验设计
        4.2.6 定性分析
        4.2.7 数据统计及图像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4.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4.3.3 较优条件下阿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HS-SPME-GC-MS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分析杭白菊的挥发性成分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5.2.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5.2.3 仪器条件
        5.2.4 单因素试验设计
        5.2.5 正交试验设计
        5.2.6 定性分析
        5.2.7 数据统计及图像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5.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5.3.3 较优条件下杭白菊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HS-SPME法与SD法提取山银花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6.2.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6.2.3 仪器条件
        6.2.4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的选择
        6.2.5 定性分析
        6.2.6 数据统计及图像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的优化
        6.3.2 较优条件下HS-SPME-GC-MS法的结果与分析
        6.3.3 SD-GC-MS法的结果与分析
        6.3.4 HS-SPME法与SD法提取物挥发性组分比较
    6.4 小结
第七章 HS-SPME法与SD法提取沙棘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7.2.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7.2.3 仪器条件
        7.2.4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的选择
        7.2.5 定性分析
        7.2.6 数据统计及图像处理
    7.3 结果与分析
        7.3.1 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的优化
        7.3.2 较优条件下HS-SPME-GC-MS法的结果与分析
        7.3.3 SD-GC-MS法的结果与分析
        7.3.4 HS-SPME法与SD法提取物挥发性组分比较
    7.4 小结
第八章 总结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超临界流体色谱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测定方法
        1.2.1 卷烟主流烟气的捕集
        1.2.2 样品处理
        1.2.3 色谱条件
        1.2.4 定性与半定量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SFC条件的优化
    2.2 超临界流体萃取标样的回收率
    2.3 主流烟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2.4 不同焦油量段市售烟醛酮类香气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3 结论

(5)河南烤烟主流烟气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及其与常规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卷烟烟气及其有害成分
    1.2 主流烟气中的羰基化合物
        1.2.1 羰基化合物的来源
        1.2.2 羰基化合物的危害
        1.1.2.1 甲醛
        1.2.2.2 乙醛
        1.2.2.3 丙酮
        1.2.2.4 丙烯醛
        1.2.2.5 丙醛
        1.2.2.6 巴豆醛
        1.2.2.7 丁酮
        1.2.2.8 丁醛
    1.3 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3.1 主流烟气羰基化合物的分析测定方法研究
        1.3.2 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的减害技术研究
        1.3.2.1 烟草农业领域减害技术
        1.3.2.2 卷烟工业领域减害技术
    1.4 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烟气有害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3.2 烟叶样品处理
    3.3 样品测定方法
    3.4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河南烤烟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分析
        4.1.1 河南烤烟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描述性统计
        4.1.2 河南烤烟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频数分析
        4.1.3 河南烤烟不同部位烟叶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释放量分析
        4.1.4 不同品种烤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释放量分析
        4.1.5 不同产区烤烟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释放量分析
        4.1.5.1 不同产区单料烟主流烟气羰基化合物释放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4.1.5.2 不同产区单料烟主流烟气羰基化合物释放量比较分析
        4.1.5.3 不同产区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总量聚类分析
    4.2 河南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4.2.1 河南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河南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频数分析
        4.2.3 河南烤烟不同部位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4.2.4 不同品种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4.2.5 不同产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4.3 单料烟主流烟气羰基化合物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间的相关分析
        4.3.1 主流烟气羰基化合物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分析
        4.3.2 主流烟气羰基化合物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逐步回归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河南烤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释放量分析
        5.1.1 河南烤烟单料烟主流烟气羰基化合物释放量整体分析
        5.1.2 不同部位、品种、产区之间烤烟主流烟气羰基化合物释放量分析
    5.2 河南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5.2.1 河南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整体分析
        5.2.2 河南烤烟不同部位、品种、产区之间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5.3 河南烤烟主流烟气羰基化合物与常规化学成分的关系分析
参考文献
ABSTRACT

(6)环境烟草烟气中两类典型有机物的粒径分布及呼吸暴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烟草烟气
        1.1.2 烟气中主要有害组分
        1.1.3 烟草烟气中颗粒物粒径分布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目标污染物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内容
        1.2.4 技术路线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环境烟草烟气中排放颗粒物的数浓度
    2.1 前言
    2.2 1000 XP WPS测得的数浓度及粒径分布
    2.3 小结
第三章 环境烟草烟气中的多环芳烃
    3.1 前言
    3.2 实验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层析柱的制备
        3.2.3 样品采集
        3.2.4 样品前处理
        3.2.5 仪器分析
        3.2.6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气态和颗粒态多环芳烃的浓度及粒径分布
        3.4.2 颗粒态多环芳烃的呼吸暴露
        3.4.3 环境烟草烟气中多环芳烃在衣服上的暴露
    3.5 小结
第四章 环境烟草烟气中烟草特有亚硝胺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层析柱的制备
        4.2.3 样品采集
        4.2.4 样品前处理
        4.2.5 仪器分析
        4.2.6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气态和颗粒态烟草特有亚硝胺类的浓度及粒径分布
        4.4.2 颗粒态烟草特有亚硝胺类的呼吸暴露
        4.4.3 环境烟草烟气中烟草特有亚硝胺类在衣服上的暴露
    4.5 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创新之处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石化废水中醛、酮类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有机污染物分析现状
        1.2.1 检测方法
        1.2.2 预处理方法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4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GC-MS测定水中醛类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仪器与试剂
    2.3 醛的确定
    2.4 试验方法
        2.4.1 样品预处理
        2.4.2 定性原理
        2.4.3 定量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预处理方法选择
        2.5.2 预处理方法条件优化
        2.5.3 色谱条件优化
        2.5.4 定性结果
        2.5.5 定量离子的选择
        2.5.6 定量曲线的建立
        2.5.7 质量控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GC-MS/MS测定水中醛类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仪器与试剂
    3.3 试验方法
        3.3.1 定性原理
        3.3.2 定量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质谱条件优化
        3.4.2 定量曲线的建立
        3.4.3 质量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HPLC测定水中醛、酮类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仪器与试剂
    4.3 醛、酮的确定
    4.4 试验方法
        4.4.1 试验原理
        4.4.2 标准溶液的配制
        4.4.3 试验步骤
        4.4.4 色谱条件
        4.4.5 定性原理
        4.4.6 定量分析
    4.5 结果与讨论
        4.5.1 预处理方法条件优化
        4.5.2 色谱条件优化
        4.5.3 定性结果
        4.5.4 定量曲线的建立
        4.5.5 质量控制
    4.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离子分子反应质谱法研究滤嘴中活性炭添加量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方法
        1.2.1 卷烟抽吸
        1.2.2 总粒相物称量
        1.2.3 半定量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活性炭添加量对逐口烟气总粒相物的影响
    2.2 活性炭添加量对氮氧化合物逐口释放量的影响
    2.3 活性炭添加量对烯烃逐口释放量的影响
    2.4 活性炭添加量对苯系物逐口释放量的影响
    2.5 活性炭添加量对醛酮类化合物逐口释放量的影响
3 结论

(9)丙烯醛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丙烯醛的危害性
2 国内外丙烯醛的分析检测技术分析
    2.1 丙烯醛样品预处理技术
    2.2 气相样品中丙烯醛的检测
    2.3 液相样品中丙烯醛的检测
    2.4 固相样品中丙烯醛的检测
3 结论

(10)环境空气中典型醛类化合物的采样及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1.2 三种主要的醛类化合物
        1.2.1 丙烯醛
        1.2.2 甲醛
        1.2.3 苯甲醛
        1.2.4 三种醛类化合物的来源
    1.3 研究进展
        1.3.1 丙烯醛的研究进展
        1.3.2 甲醛的研究进展
        1.3.3 苯甲醛的研究进展
    1.4 总结
    1.5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2 两种色谱法测定丙烯醛及采样方法的研究
    2.1 衍生化反应原理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3 实验部分
        2.3.1 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醛
        2.3.2 液相色谱法测定丙烯醛
        2.3.3 丙烯醛气样采集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气相色谱法
        2.4.2 液相色谱法
        2.4.3 二种方法的结果比较
        2.4.4 采样管性能评价
    2.5 本章小结
3. 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甲醛、苯甲醛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3.2 实验部分
        3.2.1 气相色谱条件优化
        3.2.2 甲酸催化研究
        3.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2.4 采样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气相色谱条件优化
        3.3.2 甲酸催化作用
        3.3.3 标准曲线
        3.3.4 采样管的分析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环境空气实际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4.1 确定采样点
    4.2 现场采样步骤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气相色谱法分析卷烟烟气中的醛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 [1]磁性氮掺杂石墨烯在醛酮类化合物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 周婷.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2]基于CFD的卷烟烟气在滤嘴中流动状态研究[D]. 唐大荣.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3]六种药食同源物质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研究[D]. 张鹏云.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4]超临界流体色谱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 崔婷惠,李恒,唐石云,刘春波,高晓华,李振杰,张凤梅,杨光宇,蒋薇,刘志华,缪明明,何沛,申钦鹏. 分析测试学报, 2018(07)
  • [5]河南烤烟主流烟气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及其与常规化学成分相关性研究[D]. 袁秀秀.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5)
  • [6]环境烟草烟气中两类典型有机物的粒径分布及呼吸暴露[D]. 王文静. 暨南大学, 2017(02)
  • [7]石化废水中醛、酮类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研究[D]. 肖海燕. 河北工程大学, 2016(06)
  • [8]离子分子反应质谱法研究滤嘴中活性炭添加量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的影响[J]. 陈敏,陶立奇,傅靖刚,陈静,吴达,姚鹤鸣. 烟草科技, 2016(01)
  • [9]丙烯醛分析检测技术研究[J]. 陈小龙,高旭,李宏伟. 甘肃科技, 2015(23)
  • [10]环境空气中典型醛类化合物的采样及分析方法研究[D]. 申晨.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7)

标签:;  ;  ;  

气相色谱法分析卷烟烟气中的醛类化合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