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球高网训练法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杨建蕊[1](2021)在《排球运动训练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安全保护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排球,为一大球类运动项目,球场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在比赛过程中,比赛双方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将球从网上空间打来打去。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在历届奥运会上均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而"女排精神"也被大众所赞美。通过排球运动,可以培养运动的肢体协调能力、临场反应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但是在排球运动训练过程中,也易引发运动损伤问题,比如,踝关节扭伤、膝关节损伤等,不利于运动员的健康及职业生涯的延长。因此,本文以排球运动训练常见运动损伤类型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排球运动训练运行损伤的致因,并提出相关安全保护措施,希望以此为排球运动训练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李林秀,贺道远[2](2021)在《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排球技战术体系的不断完善,排球运动员的体能发展已经成为排球运动竞技较量新的突破口。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不高是制约其向上迈进的重要因素,因此,排球运动员应注重体能训练的发展。该研究分析了排球运动的项目特征和专项特定的体能需求,明确了排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并提出了专业性的体能训练原则、理念和设计方案,指出了排球运动的生理学原理,分析了排球体能发展目前的"瓶颈",希望能为教练员的指导以及受训者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张丽杰[3](2021)在《拦防技术在排球比赛中的实践》文中指出排球是当前较为流行的球类运动项目,也是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所以排球比赛当中充斥着进攻以及防守。在排球比赛当中,进攻与防守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不断转化的,所以进攻与防守构成了排球比赛的关键,也促进排球战术的不断发展,进攻是得分的关键手段,而防守是进攻的基础,同时也是反攻的前提,所以在讨论排球比赛的战术时不能将进攻与防守分离开来,需要将二者放在同一的战术体系当中进行研究。
马美媛[4](2021)在《《中国女排-永不言弃的王者之师》;《幸福的我们(续)》、《手表》》文中指出
肖波[5](2021)在《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特征及训练方法研究》文中指出
毛艺谋[6](2021)在《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沙滩排球运动作为奥运会、亚运会及我国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其后备人才的培养对其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沙滩排球属于排球分支项目,但与室内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存在竞争关系。四川省是沙滩排球开展较早的省份,为国家排球及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输送过许多优秀的后备运动员,但是近年来四川省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表现为比赛成绩下滑,无优秀运动员输送及后备人才流失等,且四川省现阶段的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建立在室内排球的培养体系基础之中,尚未形成沙滩排球运动项目自身独特的科学系统的培养模式,其仍然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因此建立更加科学、系统的四川省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提高四川省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素质,增加四川省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储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运动员现状、教练员现状、选材及标准、场地设施及训练经费、训练内容与手段方法等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四川省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四川省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的建议,希望能对促进四川省沙滩排球运动的发展做出理论贡献。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整体水平较低,缺乏大赛经验、年龄分布不均,整体储备及质量有待提升。应当构建新模式,系统性、多样性地加强后备人才的储备与建设。2.室内排球选材与沙滩排球的选材具有高度的重合性和相似性导致沙滩排球选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加强沙滩排球项目未来发展的选择面,提高后备人才的质量。3.四川省沙滩排球各项场地器材设施不完善,资金不足。政府、社会、学校应当联合发展,完善基本配置,从而更好地推动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4.学校是后备人才选拔的重要地点,但很多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受到运动训练的严重挤压,激化了学训矛盾。因此政府及学校应当促进体教融合和训练科学化,提升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储备、建设和发展。5.四川省整体教练员水平有待加强,对沙滩排球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应当加强教练员专业培养,引进高层次专业教练员、开发和促进新的训练及培养模式。
白峻滔[7](2021)在《SAQ训练法在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基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网球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完整、分解、在完整”练习法,把分解法和完整法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教师示范、讲解后,就让学生完整练习,初步建立完整动作概念。常规的网球教学方法一直到今天仍然被采用,说明它一直有效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高校公共体育课不能满足每一位同学的需要,SAQ训练法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方法,将其引入公共体育网球课将为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案,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阶层学生的需要。SAQ训练法(速度、灵敏、快速启动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速度、灵敏和快速启动所实施的训练方案总称,使枯燥的教学变得充满激情和活力,让每一个参与教学的学生激情燃烧,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这种训练方法去体验快乐。研究目的:本研究将SAQ训练法引入公体网球教学中,通过和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进一步促进网球课学生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了提高学生参与网球课积极性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网球技能。通过实验验证SAQ训练法对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有效性,使其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为提高高校网球的教学做出一点点贡献。研究结果将为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发展提供依据,为科学、系统的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方法: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网球课中的70名学生为对象,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6),通过十六周实验干预去验证SAQ训练法对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影响。在每节网球课的前30分钟,实验组采取SAQ训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灵敏素质训练。从身体素质、网球技能和心理三个维度选取指标,然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对比分析,分析影响两组学生成绩的原因。研究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十六周教学实验,实验组在折返跑、ITN扇形跑测试成绩均显着提高(P<0.05),六边形跳测试成绩得到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2)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十六周教学实验,实验组网球正手深度测试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网球正手精度测试得到显着性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经过十六周教学实验,实验组网球参与动机中愉悦身心、求知因素两个维度得到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在价值体现、情绪体验两个维度得到显着性提高(P<0.05),外部影响维度显着性降低(P<0.05)。研究结论:经过十六周教学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将SAQ训练法引入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学中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网球技术、网球参与动机是可行的,同时需要根据学生兴趣的维持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在课堂的前半小时进行SAQ训练,更有利于让学生在后面的教学中保持积极性。另在本次实验中,(绳梯综合练习+旋转180度跳跃小栏架+六角球)*4,这一组合效果学生兴趣保持程度更好。(2)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身体素质除50米、立定跳远外均显着性提高,说明SAQ训练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灵敏、快速启动的能力。(3)实验班网球技术测试均得到有效提高,说明SAQ训练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网球技术。(4)实验班心理测试除外部影响以外均得到显着提高,说明SAQ训练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网球的参与动机。
邓启超[8](2020)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中学排球运动员专项跳跃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校园排球运动普及程度空前加快,全国范围内涌现出大批排球特色传统校,而在全国、各地方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不同级别青少年学生排球赛事,这为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校园排球作为我国后备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科学合理的训练将会切实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和技战术能力,有利于我国青少年排球梯队建设和排球事业的蓬勃发展。“Plyometric training”引入我国运动训练领域后,运动训练专家对其认识开始逐渐加深,并经过多年研究探索,认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手段对于下肢爆发力的提高效果显着,但就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结合青少年的排球专项跳跃能力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依据排球项目发展趋势及青少年身体发展规律,通过文献整合分析、专家访谈等多个维度筛选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及专项跳跃能力测试指标。以营口市第九中学40名中学生排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实验组采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手段进行素质练习,两组运动员通过12周的不同素质训练方法后,采集研究所需的多个排球运动员专项跳跃能力指标(立定跳远、原地纵跳单手摸高、一步助跑双脚起跳摸高、两步助跑双脚起跳摸高、三步助跑双脚起跳摸高),来验证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中学生排球运动员专项跳跃能力的训练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方法手段后,中学男子排球运动员在立定跳远、原地纵跳单手摸高、一步助跑双脚起跳摸高、两步助跑双脚起跳摸高、三步助跑双脚起跳摸高等专项跳跃能力上提高幅度较为明显,对中学生男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跳跃能力提升效果显着。2.采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方法手段后,中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在专项跳跃能力测试多项指标中与实验前相比均有极显着差异,专项跳跃能力大幅度提高,可以将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方法和手段引用到中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跳跃能力的身体素质练习中。3.常规素质训练方法手段实验后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方法手段实验后,男生在一步助跑双脚起跳摸高、两步助跑双脚起跳摸高、三步助跑双脚起跳摸高等专项跳跃能力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提升中学生男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跳跃能力效果更佳。4.常规素质训练方法手段实验后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方法手段实验后,女生在立定跳远、一步助跑起跳双脚摸高、两步助跑起跳双脚摸高、三步助跑起跳双脚摸高等专项跳跃能力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提升中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两步助跑双脚起跳摸高能力提升效果显着。
牛玉鹏[9](2020)在《悬吊训练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底线正手击球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球是一项竞技性强、动作细腻和技战术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对击球的深度和击球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在高水平的网球比赛中,高质量的击球不仅要求击球手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还要快速的移动、准确判断落点才能打出高质量的深度和精准度球。在网球运动中,正手击球是最基础的动作,但又是最实用、最易控制球的技术动作,因此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应充分利用不同的训练手段来提高训练水平以在比赛中获胜。悬吊训练是一种借用器械的训练方法,让身体的某个部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运动员靠自身的肌肉力量来维持身体平衡和稳定。本研究通过对悬吊训练和普通力量训练两种训练方案,探究悬吊训练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底线击球稳定性的影响,为网球运动的发展和我国网球运动员提高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收集了关于悬吊训练和正手击球稳定性的等有关研究,通过访谈专家和问卷调查法来确定训练内容等。以12名泰安市青少年网球队的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分组进行八周的训练。本研究采用国际网球水平等级测试系统(ITN)中的击球深度与精准度测试得分的高低队受试者进行配对分组,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体能训练中运用常规训练加悬吊训练内容,对照组运用常规训练加普通力量训练的练习。训练前后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击球力度和击球精准度的测试,并记录数据。得到的测试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1.实验前后,实验组击球深度为30.83分,对照组击球深度略高于实验组,击球深度为31.8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击球精准度为32.67分,对照组击球精准度略高于实验组,击球精准度为33.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击球深度得分为30.83分,训练后,运动员的成绩提高到43.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击球精度方面,实验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击球精度得分为32.67分,经过悬吊训练后,运动员的成绩提高到4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前,对照组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击球深度得分为33.83分,训练后,运动员的成绩提高到35.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击球精度方面,训练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击球精度得分为33.00分,经过普通力量训练后,运动员的成绩提高到36.6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在击球深度上的平均得分为43.00分,高于对照组7.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击球精准度上,实验组在击球精度上的平均得分为43.67分,比对照组高0.7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王欢[10](2019)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女排运动员移动速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排球运动选材、训练和竞技飞速发展,其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样化、立体化特征。与此同时,新时代对排球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比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和常规训练这两种体能训练方法,来制定教学实验计划。分析实验数据后可发现,这两种训练方法对高校高水平女排运动员移动速度,及其下肢爆发力的提高程度存在显着差异,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专项移动速度的提高更为明显。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测量法和实验法,运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和常规训练方法制定教学实验计划,对实验前后吉林大学高水平女排运动员的专项移动速度和下肢爆发力,进行全面测试和深入的对比分析。实验对象为吉林大学高水平女排运动员20名,笔者将其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名,并进行方差同质性检验分析。其中实验组采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在为期8周的训练实验后,测试其移动速度4项指标和下肢爆发力2项指标,运用合理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后,运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法的实验组与运用常规训练方法的对照组移动速度和下肢爆发力皆有所提高,实验组的提高幅度相较于对照组更为明显。2.实验前两组运动员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后体现出显着差异性。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与常规训练的差异性分析中,30米跑测试指标和助跑摸高测试指标无明显差异(ρ>0.05)。但从实验结果的提高值可分析得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比常规训练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更为明显。3.移动速度指标测试中,30米跑测试指标与下肢爆发力两项指标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字型跑指标与立定跳远指标呈中度相关,半米字移动跑和三米移动跑指标与其为高度相关。实验组T字型跑、半米字移动跑和三米移动跑指标均呈高度相关。对照组T字型跑、半米字移动跑和三米移动跑指标与助跑摸高指标均呈中度相关。实验组T字型跑和三米移动跑指标与助跑摸高呈中度相关,而半米字移动跑指标与其呈高度相关。
二、排球高网训练法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排球高网训练法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排球运动训练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安全保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排球运动训练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分析 |
1.1、踝关节损伤 |
1.2、膝关节损伤 |
1.3、肌肉及韧带拉伤 |
2、排球运动训练运动损伤的致因分析 |
2.1、准备及技术动作原因 |
2.2、心理素质及防范意识原因 |
2.3、训练强度及场地设施设备原因 |
3、相关安全保护措施的实施分析 |
3.1、重视运动前准备活动的开展 |
3.2、技术动作规范指导,强化核心力量素质训练 |
3.3、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疏导及自我保护安全教育 |
3.4、加强对教练专业水平的培训,并重视训练场地设施设备的优化完善 |
4、结语 |
(2)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排球运动的项目特征 |
2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 |
2.1 身体形态 |
2.2 身体机能 |
2.3 运动素质 |
2.4 健康水平 |
3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
3.1 排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 |
3.2 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原则 |
3.3 体能训练理念 |
4 排球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
5 结语 |
(3)拦防技术在排球比赛中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排球概述 |
2、关于拦防的看法 |
2.1、拦防的概念 |
2.2、前排拦网的重要意义 |
2.3、后排防守的关键作用 |
3、实践情况中的拦防差距 |
3.1、成功经验 |
3.2、失败教训 |
4、拦防战术的发展趋势 |
4.1、关于拦网的看法 |
4.2、拦网技术 |
(1)准备姿势。 |
(2)判断及移动。 |
(3)拦战术球。 |
(4)拦强攻扣球。 |
(5)拦后排进攻。 |
(6)拦网假动作。 |
4.3、摆好防守位置 |
4.4、灵活运用防守形式 |
5、结语 |
(6)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
2.2 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
2.3 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
2.4 青少年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相关概念界定 |
2.4.1 沙滩排球 |
2.4.2 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 |
2.4.3 沙滩排球后备人才 |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地考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
4.1.1 运动员现状分析 |
4.1.1.1 运动队伍分布现状分析 |
4.1.1.2 运动员等级分析 |
4.1.1.3 运动员年龄分布分析 |
4.1.1.4 运动员训练年限分析 |
4.1.1.5 运动员训练动机分析 |
4.1.1.6 运动员训练情况分析 |
4.1.1.7 运动员文化与训练现状分析 |
4.1.2 教练员现状分析 |
4.1.2.1 教练员文化程度及专业技能分析 |
4.1.2.2 教练员年龄及执教年限分析 |
4.1.2.3 教练员培训情况分析 |
4.1.3 选材及标准分析 |
4.1.3.1 运动选材影响因素 |
4.1.3.2 运动选材指标 |
4.1.4 场地设施及训练经费现状分析 |
4.1.4.1 场地设施 |
4.1.4.2 训练经费 |
4.1.5 训练内容手段及方法分析 |
4.2 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分析 |
4.2.1 四川省沙滩排球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
4.2.2 四川省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
4.2.2.1 体教矛盾 |
4.2.2.2 运动选材 |
4.2.2.3 思想意识 |
4.2.2.4 保障体制 |
4.2.2.5 教练员水平 |
4.2.2.6 场地器材设施及训练经费 |
4.2.3 完善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研究 |
4.2.3.1 优化培养体系,促进沙滩排球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
4.2.3.2 健全保障制度,加强保障机制的多元化及社会化 |
4.2.3.3 加强体教融合,促进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发展的全面性 |
4.2.3.4 优化选材体系,提高后备人才选材的专业性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专家访谈名单 |
附录2 《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调查问卷(运动员调查问卷) |
附录3 《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调查问卷(教练员调查问卷) |
附录4 《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调查问卷(专家访谈提纲)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SAQ训练法在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需求 |
1.1.2 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
1.1.3 网球公体课的开展要满足学生的需求 |
1.1.4 高校体育教育要提高学生体质,培养终生体育锻炼习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有关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的研究 |
2.1.1 有关网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
2.1.2 有关网球教学内容的研究 |
2.1.3 有关网球教学评价研究 |
2.2 有关SAQ训练法的研究 |
2.2.1 SAQ训练法的释义 |
2.2.2 有关SAQ训练法的国内外文献的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对象及分组 |
3.3.2 实验的时间及地点 |
3.3.3 实验器材 |
3.3.4 实验训练内容 |
3.3.5 实验测试误差的控制 |
3.3.6 实验过程中的负荷控制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分析 |
4.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前两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前两组网球技术对比分析 |
4.2.3 实验前两组参与动机对比分析 |
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 |
4.3.1 实验后两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后两组网球技术对比分析 |
4.3.3 实验后两组参与动机对比分析 |
4.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 |
4.4.1 实验前后两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4.2 实验前后两组网球技术对比分析 |
4.4.3 实验前后两组参与动机对比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中学排球运动员专项跳跃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二节 选题目的 |
第三节 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现状 |
第一节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起源、发展 |
第二节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生理机制研究 |
第三节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国内外相关研究 |
一、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国内相关研究 |
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国外相关研究 |
第四节 关于跳跃能力的相关研究 |
一、不同项目跳跃能力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相关研究 |
二、排球专项跳跃能力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相关研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专家咨询法 |
三、实验法 |
(一) 实验目的 |
(二) 实验对象、时间、场地器材 |
(三) 实验步骤 |
(四) 实验练习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
(五) 实验方案及计划 |
(六)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方法手段具体标准 |
(七) 测试指标确定 |
(八) 实验条件控制 |
四、数理统计法 |
五、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中学排球运动员实验前专项跳跃能力现状分析 |
一、男生实验前排球专项跳跃能力分析 |
二、女生实验前排球专项跳跃能力分析 |
第二节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中学排球运动员专项跳跃能力的实验影响分析 |
一、男生实验后排球专项跳跃能力对比分析 |
(一) 男生对照组实验前后排球专项跳跃能力对比分析 |
(二) 男生实验组实验前后排球专项跳跃能力对比分析 |
(三) 男生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后排球专项跳跃能力对比分析 |
二、女生实验后排球专项跳跃能力对比分析 |
(一) 女生对照组实验前后排球专项跳跃能力对比分析 |
(二) 女生实验组实验前后排球专项跳跃能力对比分析 |
(三) 女生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后排球专项跳跃能力对比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悬吊训练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底线正手击球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悬吊训练的概述 |
2.2 关于悬吊训练方法体系的研究 |
2.3 关于悬吊训练在体育中的应用 |
2.3.1 悬吊训练在提高机体核心力量方面的研究 |
2.3.2 悬吊训练在改善身体控制力方面的研究 |
2.3.3 悬吊训练在运动损伤和康复方面的研究 |
2.4 关于网球技术动作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 |
2.4.1 网球正手挥拍击球的技术动作分析的研究 |
2.4.2 网球正手挥拍击球主要参与肌群的工作特征的研究 |
2.5 关于网球正手击球稳定性的研究 |
2.6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 |
4.1 训练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试结果 |
4.2 普通力量训练前后对照组的测试结果 |
4.3 悬吊训练前后实验组的测试结果 |
4.4 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试结果 |
5 分析与讨论 |
5.1 网球底线正手击球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1 稳定控制性的释义 |
5.1.2 ITN国际网球水平等级测试体系 |
5.1.3 网球正手击球的深度和精准度分析 |
5.1.4 网球底线正手击球的深度和精准度与稳定控制性的关系 |
5.2 悬吊训练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底线正手击球深度的影响 |
5.3 悬吊训练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底线正手击球精准度的影响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悬吊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底线正手击球的稳定性 |
6.1.2 普通力量训练也能提高运动员底线正手击球的稳定性 |
6.1.3 与普通力量训练相比,悬吊训练提高的成绩更明显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10)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女排运动员移动速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 |
1.2.2 关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生理学研究现状 |
1.2.3 关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效果的研究现状 |
1.2.4 关于排球专项移动速度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德尔菲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测量法 |
2.2.5 实验法 |
2.3 误差控制 |
第3章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后移动速度指标的测试分析 |
3.1.1 对照组移动速度指标的测试分析 |
3.1.2 实验组移动速度指标的测试分析 |
3.2 实验前后下肢爆发力指标测试分析 |
3.2.1 对照组下肢爆发力指标测试分析 |
3.2.2 实验组下肢爆发力指标测试分析 |
3.3 实验后两组移动速度指标与下肢爆发力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
3.3.1 移动速度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
3.3.2 下肢爆发力指标差异性分析 |
3.4 各组下肢爆发力与移动速度指标相关性分析 |
3.4.1 立定跳远与移动速度指标相关性分析 |
3.4.2 助跑摸高与移动速度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专家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排球高网训练法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排球运动训练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安全保护措施[J]. 杨建蕊.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23)
- [2]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进展[J]. 李林秀,贺道远. 当代体育科技, 2021(26)
- [3]拦防技术在排球比赛中的实践[J]. 张丽杰.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18)
- [4]《中国女排-永不言弃的王者之师》;《幸福的我们(续)》、《手表》[D]. 马美媛. 新疆大学, 2021
- [5]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特征及训练方法研究[D]. 肖波. 集美大学, 2021
- [6]四川省青少年女子沙滩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 毛艺谋.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7]SAQ训练法在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的应用研究[D]. 白峻滔.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中学排球运动员专项跳跃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邓启超.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9]悬吊训练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底线正手击球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 牛玉鹏.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1)
- [10]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女排运动员移动速度的影响研究[D]. 王欢. 吉林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