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卡农读书报告

孩子们的卡农读书报告

问:求一篇关于卡农听后感的文章
  1. 答:卡农——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搜拿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很多的事在转身之后才会懂得,很多事在回忆里才会变得明白,一边是自己喜欢的,另一边是自己需要的,曾经很久以前我选择了路的一条,从此垫定了我人生的路,另一条只能在自己的梦中去漫步,而恰是很多事,在我以为已经忘却的时候,却不经意间映入眼帘,将我的记忆打湿,平添我几分忧愁,而那不愿去回忆的往事隔着时间的薄纱,更是显得若隐若现,而未来更是永远不可解答, 我们凭着年轻,站在广阔的天空下肆意的去喊,“青春无敌”,可其实时间早已在我们张开的手臂间悄然滑去,我们已不再年轻,而时间的流失也就是这样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如果,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一直在跑,但跑向何处,为了什么,去总是那么不明不白,也许奔跑已成为一种习惯,也许这样可以去避讳很多自己不愿去想或想塌漏敏不出结果的思绪,但有时天会突然下雨,会遇见似曾相识的风景,会不由自主的却步,淡淡的忧伤,深深地触动我的心灵, 很多时候当我已经放弃的时候,他却“如期而至”的出现在我前行的十字路口……但永不褪色也无法被改变的是我们青春的刚强,是我们追求梦想,团枝追求未来的心……
问:“卡农”讲述了怎么样的故事?
  1. 答:有一个女孩,叫Alice。
    在她生日的那天,一个男孩用钢琴弹奏了一曲《献给爱丽丝》送给爱丽丝,也就是Alice。
    Alice很快就被那黑白的键,弊芹液悠扬的旋律,修长的手指迷住了。她迫切的想要学钢琴以及《献给爱丽丝》。男孩欣然接受了。
    Alice很聪明,仅仅三年,就学会了很多高难度的乐曲。
    Alice很纳闷,为什么不教我《献给爱丽丝》呢?
    每当她这样问,男孩只是微笑着,拿起一张乐谱,演奏一遍,教她新的曲子。她高兴地学了,就像个很容易被转移注意力的孩子。
    他要参加一个比赛,名字叫做《献给爱丽丝》。她知道的仅此而已,连规则是什么,她都不知道。
    他死了。
    就在死的前一天,他还去了商店,租物买了一个早已看中的爱丽丝娃娃。爱丽丝穿着蓝色的裙子,手里捧着一小束雏菊。笑得很甜。
    他买下了它,希望Alice能喜欢。因为明天就是她的十八岁生日。同时也是他比赛的日子。
    他满心欢喜地拿着爱丽丝娃娃过马路。这时一首敬辆强闯红灯的大卡车飞驰而过……
    他至死还紧紧地拿着爱丽丝娃娃。爱丽丝的小脸溅上了温热的血液,显得格外好看。
    Alice替男孩参加比赛,她选了三首乐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最后就是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她演奏的相当好,在选手中是佼佼者。
    这是她第一次弹奏《献给爱丽丝》,仿佛有了什么魔力,她的手自己动了起来。流畅地弹奏了《献给爱丽丝》。
    在最后一句时,琴声停止了。
    人们等待着。
    Alice扭过头朝着摄像机,深深地说了一句:“我等着你回来,完成我们未完成的曲子……”
    一声、两声,先是评委,后是观众。现场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问:卡农的故事介绍 卡农的故事是什么
  1. 答:1、帕赫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早年随施韦默尔学习音乐,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学校。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风琴师克尔的学生和助手。1677年至爱森纳赫,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
    2、于1678年在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J.C.巴赫。1681年,帕赫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为妻;兄薯薯1683年,巴巴拉和他们唯一的孩子死于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
    3、离开了艾尔特,帕赫贝尔来到伍腾堡宫廷,这个地方给艾尔特,帕赫贝尔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羡者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帕赫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
    4、艾尔特,帕赫贝尔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帕赫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手雹被视为晚年的代表作。1706年,约翰帕赫贝尔去世,享年52岁。
    5、所以帕赫贝尔从未去过英国,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 Gabler)是德国人,死前不但已经嫁给了帕赫贝尔并且还生了孩子。
孩子们的卡农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