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伤寒的疗效观察

诺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伤寒的疗效观察

一、诺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伤寒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玉[1](2021)在《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特征分析及病原耐药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沙门菌感染、耐药等问题已成为一项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过去沙门菌越来越多的在腹泻病人、家禽、肉类中检出,现在健康人群的粪便中也被检出沙门菌。健康服务从业人员作为国家重点监测人群,其携带沙门菌具有流行病学意义。而目前的研究对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研究较少,且缺少相关的耐药及耐药基因信息。本研究旨在揭示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耐药研究,为防控沙门菌感染提出意见。方法:选取玉林市2013-2019连续7年健康服务从业人员体检粪便样本,对检出的3993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析及耐药研究。首先将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析确定血清型,然后进行2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实验全面了解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对多重耐药的沙门菌进行核酸提取实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重点分析喹诺酮、ESBL以及mcr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1)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率特征:2013-2019年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共携带3993株沙门菌。其中,2013年检出率为1.38%(275/19959);2014年检出率为2.13%(444/20845);2015年检出率为2.32%(536/23103);2016年检出率为1.93%(443/22937);2017年检出率为2.15%(697/32482);2018年检出率为1.59%(649/40941);2019年检出率为1.90%(949/50010);七年平均检出率为1.90%(3993/210277)。不同性别沙门菌检出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组的沙门菌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别(P<0.05)。其中30~、40~、50~69年龄段之间沙门菌检出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18~年龄段相比,40~年龄段沙门菌检出率高(P<0.05),50~69年龄段沙门菌检出率高(P<0.05)。比较两类职业沙门菌检出率,食品从业人员检出率为2.02%(3471/17199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出率为1.36%(522/38287),两类职业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食品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高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沙门菌检出率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因变量为是否检出沙门菌,以性别、年龄、职业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沙门菌检出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类职业之间存在差异(P<0.05),食品从业人员的沙门菌携带风险是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1.492倍。(2)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血清型特征: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血清型种类复杂多样,2013-2019年食品从业人员共分离出106类沙门菌血清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分离出51种沙门菌血清型,食品从业人员与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共有血清型47种,有57种血清型只出现在食品从业人员中,其中5株以上包含圣保罗沙门菌14株、巴雷利沙门菌9株、旺兹沃思沙门菌9株、利物浦沙门菌6株、哈瓦那沙门菌6株、克雷米尤沙门菌5株,其他均在5株以下。2013-2019年占比总和大于10%的前20种血清型分别为:罗森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科瓦利斯沙门菌、哈达尔沙门菌、山夫登堡沙门菌、科特布斯沙门菌、阿尔巴尼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肯塔基沙门菌、火鸡沙门菌、韦太夫雷登沙门菌、伦敦沙门菌、波茨坦沙门菌、鸭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姆班达卡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塞罗沙门菌。食品从业人员优势血清型占比大,且各年份间血清型波动较大;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每年各血清型构成比分布均匀。前20种血清型两类职业携带率c2检验显示,鼠伤寒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罗森沙门菌、肯塔基沙门菌、伦敦沙门菌、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山夫登堡沙门菌携带率在两职业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食品从业人员携带率高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耐药表型特征: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耐药实验结果显示,沙门菌对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三代头孢类耐药率在30%以下,对阿米卡星在2018年之前均为敏感,2019年出现耐药性,对莫西沙星耐药率随年份呈逐渐上升趋势,对头孢曲松耐药率在2016年接近30%。对四环素以及头孢西丁与头孢呋辛耐药情况严重,对氯霉素耐药率超过30%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谨慎用药。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耐药谱复杂,耐抗生素个数一般集中在3-7种。随年份增加出现更复杂的耐药谱,出现一株菌对20个抗生素耐药情况。食品从业人员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对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食品从业人员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高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其他类抗生素,例如:氨曲南,氯霉素、磷霉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食品从业人员的耐药率高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2013-2019年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抗菌药物多重耐药率进行统计,总多重耐药率在37.3%-56.8%之间波动,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食品从业人员的多重耐药率为46.24%(1605/347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多重耐药率为41.57%(217/522),食品从业人员多重耐药情况更严重(P<0.05)。不同血清型多重耐药情况不同,前20位血清型中,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等13种沙门菌血清型多重耐药率超过30%、斯坦利沙门菌、韦太弗雷登沙门菌等7种平均多重耐药不超过30%。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耐药谱组合共652种,沙门菌株数大于10株的优势多重耐药谱共20种,组合频率最高的为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食品从业人员的耐药谱组合共610种,沙门菌株数大于10株的优势多重耐药谱共19种,组合频率最高的为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耐药谱组合共121种,沙门菌株数大于10株的优势多重耐药谱共3种,组合频率最高的为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4)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多重耐药沙门菌基因型特征: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2013-2019年玉林健康人群服务从业人员携带多重耐药沙门菌含有17种喹诺酮耐药基因。aac(6’)-Ib-cr,、qnr S1、oqx A、oqx B、qnr B6、qnr S2每年均出现,qep A、qnr B60、qnr B19、qnr S10、qnr S3基因则不常见,且占比较低。两类从业人员携带的沙门菌中喹诺酮基因的携带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的多重耐药沙门菌含ESBL以及mcr基因。共检出51种ESBL基因,其中bla TEM-1B、bla OXA-1、bla TEM-1A、bla CARB-2连续7年均出现,其他基因型占比较低。其中bla TEM-1A基因检出率在两职业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出率高于食品从业人员。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的多耐药沙门菌mcr-like基因携带率总体小于5%,且从2016-2019年呈下降趋势。基因型为mcr-1.1,mcr-1.6和mcr-9三种,主要携带mcr-1.1基因。3种mcr基因检出率在两职业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3株沙门菌同时存在喹诺酮、ESBL与mcr基因,主要为bla OXA-1、mcr-1.1、oqx A和oqx B基因的共存,且均来自食品从业人员。结论:经过7年对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监测,玉林地区的沙门菌检出率较高,食品从业人员具有较大携带沙门菌的风险。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相比,食品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血清型种类更复杂,耐药情况更严重。粘菌素禁令在沙门菌的粘菌素耐药问题上起到良好效果。因此,要加强对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监测尤其是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监测,严控食品卫生,防止沙门菌感染。

陶理智[2](2020)在《2016-2018年急性传染性腹泻致病菌类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重庆市急性传染性腹泻致病菌类型、流行病学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2018年重庆市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9种常见致病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致病菌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结果 3 128例标本中,共检测出阳性致病菌1 282株,检出率为40. 9%,不同菌属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副溶血弧菌25. 4%、志贺菌属6. 6%、大肠埃希菌4. 7%、沙门菌4. 2%。副溶血弧菌、ETEC、EHEC、沙门菌和志贺菌感染主要分布于20~40岁青壮年,不同年龄段患者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ET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性患者志贺菌性检出率显着高于女性患者(P <0. 05)。肠道致病菌感染主要集中分布在6~10月份,其中:副溶血弧菌主要分布在8~9月份,沙门菌主要分布在6~8月份,ETEC和志贺菌主要分布在7~8月份;不同月份志贺菌、EIEC、沙门菌、副溶血弧菌、ETEC和EPEC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肠道致病菌对8种抗菌药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阿米卡星95. 2%、头孢噻肟91. 7%、庆大霉素80. 9%、复方新诺明69. 0%、头孢唑啉62. 6%、诺氟沙星32. 5%、环丙沙星27. 0%、氨苄西林13. 7%。结论重庆市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以弧菌为主,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集中在6~9月份,阿米卡星和头孢噻肟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丁月霞,欧慧慧,王玉婷,李志强,李辉建,马驿[3](2020)在《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评价常用抗菌药物和中草药以及联合作用后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采用醇提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6种抗生素和7种中草药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测定各药物联合作用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阿米卡星对沙门氏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MIC为4μg/mL),其次为诺氟沙星与链霉素(MIC为128μg/mL)。在中草药中,乌梅的抑菌效果最强(MIC为31.25 mg/mL),其次为连翘(MIC为62.5 mg/mL)。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肟分别与阿米卡星、诺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与氟苯尼考联合,乌梅与艾叶联合均表现为协同作用;阿米卡星分别与诺氟沙星、乌梅、连翘联合,乌梅分别与诺氟沙星、氟苯尼考联合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均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说明可通过联合用药减少用药剂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夏菁[4](2019)在《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的流行特征与分子传播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氨基糖苷类药物(AGAs)是一类人医和兽医临床重要的抗生素,在养殖业上大量使用势必会造成一种选择性压力,促进耐药基因在食品动物源菌中的出现和扩散。16S r RNA甲基化酶(16S-RMTases)由于多由质粒介导传播,可对多数AGAs产生高度耐药,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AGAs耐药机制,其在动物源细菌中的流行传播报道尚缺乏长时间的监测。本研究详细的调查了不同年代广东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16S-RMTases基因流行特征和传播机制,评估携带重要16S-RMTases基因质粒的传播风险,同时利用功能基因组方法来发现新的AGAs耐药机制,为评估畜禽养殖场中对AGAs的耐药情况提供重要参考数据。本研究首先对从实验室保存的广东省各地区2002~2012年分离的963株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和2013~2016年新采集的1,650份食品动物源样品进行全面调查,共分离到794株大肠杆菌具有对AGAs的耐药表型,其中779株为16S-RMTases基因阳性菌株,最流行的是rmt B(28.7%,749/2,613),另有39株和2株菌分别携带arm A和rmt E,有11株菌同时携带arm A和rmt B。从不同时间段的流行率看,2013年以前,rmt B基因流行率相对比较稳定(约为20%)。而2014~2016年期间,动物源大肠杆菌对AGAs耐药率和rmt B基因流行率都在稳步快速上升,并在2016年超过了60%。检测的2002~2012年分离的175株携带rmt B/arm A的大肠杆菌均为MDR菌株,90%以上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对15种以上药物耐药的比例超过70%。173株rmt B阳性大肠杆菌的PFGE谱型多样,其中有116株接合转移成功,rmt B与PMQR、bla CTX-M、flo R和fos A3基因的共流行率与共转移率均较高。rmt B阳性质粒复制子分型多样,但以Inc F型质粒为主,其次为Inc N型。其中,大小分别为70 kb、75 kb、160 kb和105 kb的Inc F质粒在不同年份的禽、猪源分离株中普遍存在,可能介导了rmt B基因在猪源和禽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同时,几乎所有被测质粒上的rmt B基因环境都与IS26有关,推测rmt B的流行与IS26的传播密切相关。由于在rmt E的第20位碱基发生了T→C的突变,造成了Ala对Val的取代,根据建议的规则,将其命名为rmt E2。两株PFEG谱型一致均为ST898的rmt E2阳性大肠杆菌均接合转移成功,有相同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rmt E2接合子质粒均为Inc I1型,酶切图谱完全一致,rmt E2也位于同一大小的片段上。通过质粒测序得到了rmt E2质粒p S68的全序列,大小为115,010 bp。通过比对序列发现,p S68含有约91 kb典型的Inc I1型质粒的骨架区域和约24 kb的多重耐药区(MRR)。rmt E2的转移可能和插入序列ISCR28密切有关。同时该MRR包括多个IS26且各IS26的插入位点识别序列均不相同,表明此区域可能通过多次插入整合得到。为了对rmt E2阳性质粒的传播风险进行评估,进行了不同宿主菌的接合转移实验、质粒的稳定性实验及质粒的适应性代价实验。六种不同的受体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弗氏柠檬酸菌、阴沟肠杆菌和不动杆菌)表现出不同的接合转移效率,其中,p S68质粒在大肠杆菌C600和不动杆菌201中的接合转移效率最高。原大肠杆菌的质粒稳定性最强,在肉汤和平板实验中无或几乎无质粒丢失,其余通过接合转移获得的接合子均在不同时间开始表现出质粒的丢失。六种受体菌和相应接合子间生长速率的比较结果多样。综合来说,rmt E2质粒在大肠杆菌和不动杆菌中有传播风险较高的可能性,在之后更可能在这两种菌中分离到该质粒。对五株未检测到16S-RMTases基因的菌株成功进行功能基因组实验,获得的序列经过对比,除一个基因略有差异外,其余均为已报道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此基因与已报道的AAC(3)-IId仅在终止密码子前三个氨基酸有不同,故将其命名为AAC(3)-IId-like。AAC(3)-IId及-like基因有一样的耐药谱和相似的MIC值,且NHis6-tagged AAC(3)-Ⅱd和-like两个酶的底物特异性结果、米氏方程拟合图形及相应的参数值都很相近。猜测很可能因为DNA的突变、置换、倒置等造成了终止密码子处发生序列改变,使得终止密码子移位。但是主要序列均无改变,故功能不变。从五株菌中筛选到的AAC(3)-IId/-like基因,可以解释对庆大霉素的高度耐药,而对阿米卡星的高度耐药机制则尚不明确,还需要做更多的验证。本研究对广东地区2002~2016年分离的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16S-RMTases基因的流行情况和分子传播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并且报道首次在中国发现了rmt E2基因,为评估广东省地区畜禽养殖场中对AGAs的耐药情况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同时利用功能基因组的方法发现新耐药基因AAC(3)-IId-like,可以直接且较高效率的筛选到表型与基因型对应的基因。

牟豪[5](2019)在《重庆市动物源沙门菌耐药性分析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沙门菌(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种可以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和动物之间直接或间接传播的重要人畜共患病原菌。沙门菌血清型众多,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和肖氏沙门菌等主要引起人的肠热症,其他大多数沙门菌对一些动物有致病性,这些动物包括家禽、家畜、啮齿类动物和家养的宠物等,引起动物的胃肠炎,败血症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2013年我国疾病防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平均每100 000人中有高达549人携带沙门菌。人感染沙门菌多是食用了被沙门菌污染的食品,如肉、奶、蛋和海鲜等。沙门菌广泛的存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食品卫生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畜牧业的养殖过程中,抗菌药不仅被用于预防、控制和治疗动物疾病,而且在动物促生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外对沙门菌耐药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沙门菌的耐药状况已经十分严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耐药率不断升高且多重耐药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作为临床上治疗沙门菌感染最为重要的药物之一——喹诺酮类的耐药形势也相当严峻。本研究于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从重庆市部分地区的鸡场、牛场、羊场、猪场、屠宰场和宠物医院采集1850份样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结果从1850份样本中共检测到91株沙门菌,总分离率为4.9%。从动物来源来看,猪源和犬源沙门菌的分离率最高,分别为6.1%和6%,其次为牛源和羊源沙门菌,分离率均为3%。91株沙门菌包括67株猪源、9株羊源、6株鸡源、3株犬源和3株牛源菌株。从地区来看,重庆市南川区的沙门菌分离率最高(11%),垫江县和涪陵区的沙门菌分离率最低(均为2%)。不同动物源的91株沙门菌中有82株成功鉴定血清型,共覆盖10种血清型,其中最为常见的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44株,占总数的48.4%),其次为阿贡纳沙门菌(10株,占总数的11.1%),罗森沙门菌(7株,占总数的7.7%)等。对分离到的91株沙门菌进行了9类一共27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都超过了80%,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也超过了60%。另外,对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率也在50%以上。同时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唑啉耐药率高达30%。喹诺酮类药物中,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也达到20%,且多重耐药率高达95.6%。其中鸡源沙门菌耐药最为严重,其中50%的菌株对10种以上药物耐药。其次为猪源菌株,对10种以上药物耐药占22.4%。采用PCR及测序的方法检测PMQR基因的流行情况和靶位基因QRDR的突变情况,结果表明,76.9%的沙门菌至少携带一种PMQR基因,检出率最高的oqxB(57.1%),其次为oqxA(51.6%)、qnrS(30.8%)和aac(6′)-Ib-cr(30.8%),其中oqxA+oqxB通常共存于同一菌株内。在所有PMQR阳性菌株中常见的基因表型为oqxA+oqxB+aac(6′)-Ib-cr和qnrB+oqxA+oqxB+aac(6′)-Ib-cr,分别占总数的11.4%和14.3%。经测序分析,4株qnrD阳性菌中,两株鉴定为qnrD1;19株qnrB阳性菌中,16株为qnrB6;qnrS一共检测出三种亚型,分别为qnrS1(5株)、qnrS2(6株)、qnrS10(15株);同时,oqxA也检测出两种亚型,分别为oqxA1(29株)、oqxA2(1株);oqxB则大多为oqxB5。对QRDR突变分析得知,90.1%的菌株发生了靶基因的突变,以parC基因的T57S(82株)单突变最为常见,同时还检测到G72C(2株)和L131M(4株)的突变类型。此外,gyrA基因检测出三种突变类型,分别为V143G(1株)、S83L(1株),D87Y(1株)。parE检测出了一种突变类型M438I(1株),没有检测到gyrB发生突变。本实验发现,发生gyrA突变的菌株都对萘啶酸或环丙沙门耐药。

林亚军[6](2018)在《新疆不同地区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基因检测及MLST分析》文中指出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通过消化道直接或间接传播,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有关新疆不同地区动物源分离的沙门氏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及MLST分型情况鲜见报道,本试验通过调查新疆不同地区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及其携带相关耐药基因情况,采用MLST方法了解沙门氏菌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分析可能存在的耐药传播机制,为指导临床用药及防止耐药菌株暴发提供数据支撑。在新疆不同地区对不同动物进行样品采集,从2165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沙门氏菌654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其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显示:(1)乌鲁木齐市宠物源沙门氏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卡那霉素、四环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均高达97.0%以上,其多药耐药以8耐(97.4%)为主;(2)昌吉地区猪源沙门氏菌对阿莫西林(68.4%)、氨苄西林(63.2%)和氟苯尼考(63.2%)的耐药率最高,在0耐-8耐均有分布;(3)焉耆地区牛源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以及氟苯尼考这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0.0%以上,以7耐(33.3%)为主;猪源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本地区其他动物源菌,在0耐-7耐均有分布;(4)伊犁地区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对被检的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在90.0%以上。通过PCR方法对PMQR因子、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和多肽类的23个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乌鲁木齐市宠物源沙门氏菌中bla TEM、bla OXA、qnr S、oqx A、oqx B、aac(6’)-Ib-cr、ant(3")-Ia和flo R基因的检出率高达97.4%,aad A2和tet B的检出率分别为74.4%和100.0%,其中有27株(69.2%)沙门氏菌同时携带bla TEM+bla OXA+qnr S+oqx A+oqx B+aac(6’)-Ib-cr+aad A2+ant(3")-Ia+tet B+flo R耐药基因;(2)昌吉地区猪源沙门氏菌中bla TEM(57.9%)、qnr S(47.4%)、ant(3")-Ia(52.6%)、aad A2(42.1%)、tet A(63.2%)、tet B(47.4%)和flo R(68.4%)基因的检出率较高,有13种耐药基因共存类型;(3)焉耆地区牛源沙门氏菌和羊源沙门氏菌中bla TEM、bla OXA、oqx A、oqx B、aac(6’)-Ib-cr、ant(3")-Ia、aad A2和tet B基因的携带率高于鸡源和猪源沙门氏菌,但bla CMY-2、qnr B、qnr S和tet A这4种耐药基因仅在猪源中检出;(4)伊犁地区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中未检出被检耐药基因。从新疆不同地区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中挑选耐药菌(17株)和敏感菌(4株)共21株,对其进行MLST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和不同来源的多重耐药菌株的ST型主要为ST34,焉耆地区敏感菌株的ST型为ST367,伊犁地区菌株(不携带被检耐药基因)的ST型为ST22,通过进化树分析之间的亲缘关系,推测新疆不同地区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菌株间存在克隆传播的机制。新疆乌鲁木齐市宠物源、昌吉猪源、焉耆地区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情况严重,且不同动物源的多耐谱型各不相同;除伊犁地区外,其他地区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均存在β-内酰胺酶、PMQR因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以及酰胺醇类这5类相关耐药基因共存现象。MLST结果提示新疆不同地区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中存在克隆传播的耐药机制。

刘敏芳[7](2018)在《水禽沙门菌病临床表征及病原菌生物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广东地区水禽源沙门菌的感染情况,发病禽临床表现特征,病原菌的血清型分布、分子分型、耐药现状及耐药基因型流行情况,进而探讨临床表征与血清型、血清型与分子分型以及耐药表型、耐药基因型、分子分型等特性的关联性,本研究对广东地区水禽沙门菌病的临床表征进行总结分类,对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子分型、耐药性与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本研究于20132017年广东部分地区110例经分离鉴定仅有沙门菌感染的水禽沙门菌病病例的临床表征进行分类,同时选取8种血清型代表菌株对10日龄雏鹅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8个血清型菌株接种雏鹅均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发病,以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肝血窦扩张充血为特征;在自然病例中,患病雏水禽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与肝绿染萎缩型,患病种水禽临床表征分为急性发病肝坏死型、慢性发病肝萎缩型和慢性发病肝肿胀硬化型;同时雏水禽与种水禽均出现以纤维素性心包炎与肝周炎为特征的急性发病型。表明水禽沙门菌病的临床表征具有多样性,其与致病菌的血清型无直接关系,常可见因家禽感染日龄、抵抗力、生产状态、饲养环境等因素而有不同表现。但不同血清型的沙门菌对致死率高低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本研究从20132017年广东地区238个水禽场送检的316份患病水禽病料中,采用常规方法和PCR扩增分离鉴定了188株水禽源沙门菌,检出率59.49%。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分离株血清型,结果表明广东水禽源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92.02%),同时存在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印第安纳沙门菌等8个沙门菌血清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分子分型,得到62种PFGE-XbaⅠ带型,菌株间相似度在54.1%100%,分为AI 9个聚类簇与11个单一基因型。结果表明,广东分离株分子分型分析具有流行病学意义,PFGE-XbaⅠ带型具多样化,其中11种PFGE-XbaⅠ带型在区域和年份小范围集中流行,32种带型跨区域与跨时间交叉分布呈散在“流行暴发”,不同血清型分离株的PFGE-XbaⅠ带型差异较大,相同血清型的分离株PFGE-XbaⅠ带型一般具有相同图谱型或聚类在一起。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法测定188株水禽源沙门菌分离株对17种常用抗菌药敏感性,结果显示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与酰胺醇类耐药最严重,耐药率69.15%85.11%;对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最为敏感,耐药率仅为8.51%。87.23%的分离株对17种抗菌药物表现多重耐药,其中含有AMP-CAZ-GEN-FFC-TET的耐药谱比例高达51.6%,表明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与磺胺类多重耐药的分离株在广东省呈流行趋势。采用PCR法调查188株水禽源沙门菌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酰胺醇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并分析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耐药表型与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25个耐药基因检出20个阳性耐药基因,每株分离株含有318个耐药基因,58.51%菌株有10个及以上耐药基因,以aadA1(96.69%)基因检出率最高。结果表明,分离菌耐药基因具有多样性。分析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关性结果表明,12个耐药基因blaCTX-M、blaTEM、blaoxA、aacC2、aph(3’)-1、aac(3)-IV、aadA1、qnrS、qnrA、clmA、floR、tetA、sulⅡ与沙门菌耐药株的产生具有显着或极显着关系。而耐药表型与PFGE分子分型两者间无明显的关联。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水禽沙门菌病的不同临床表征进行较为明确的归纳阐述,为水禽沙门菌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明确了目前我省水禽源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动态,分离株存在严重的耐药性且耐药基因多样。并初步阐述了水禽源沙门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之间的相关性,为水禽沙门菌病的深入研究及临床防控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茹飞[8](2017)在《新疆乌鲁木齐周边鸡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调查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周边鸡源沙门氏菌的耐药现状、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流行特点,为指导当地养殖场今后治疗细菌性疾病科学用药提供选择依据,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也可降低兽药的残留,减少耐药菌株的数量。在乌鲁木齐周边主要养鸡场采集鸡的泄殖腔粪样1560份,通过SS培养基初步筛选和PCR方法检出试验用沙门氏菌,用琼脂稀释法对其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通过PCR方法对沙门氏菌进行PMQR(qnrA,qnrB,qnrC,qnrD,qnrS,oqxA,oqxB,qepA和aac(6’)-Ib-cr)、β-内酰胺酶(blaTEM,blaCTX-M,blaSHV,blaKPC,blaCMY-2,blaLAP-1和blaOXA)及16S rRNA甲基化酶(armA和rmtB)共18种耐药基因的检测。通过上述方法共分离出473株鸡源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0.42%(473/1560)。耐药结果显示,对卡那霉素(93.23%)、诺氟沙星(93.23%)、氨苄西林(92.81%)、氟苯尼考(92.39%)、阿莫西林(90.91%)、四环素(89.85%)、和恩诺沙星(84.14%)呈现高水平耐药。对安普霉素(14.38%)、庆大霉素(14.16%)和阿米卡星(3.38%)呈现低水平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为:⑴qnrS检出率为2.11%(10/473),qnrB检出率为2.33%(11/473),oqxA检出率为49.05%(232/473),oqxB检出率为33.62%(159/473),aac(6’)-Ib-cr检出率为35.10%(166/473),未检出qnrA,qnrC,qnrD和qepA;⑵blaCTX-M检出率为1.27%(6/473),blaTEM检出率为29.39%(139/473),blaSHV检出率为2.33%(11/473),blaOXA检出率为20.72%(98/473),未检出blaKPC,blaLAP-1和blaCMY-2。⑶rmtB检出率为1.27%(6/473),armA检出率为0.42%(2/473)。新疆乌鲁木齐周边鸡场分离的鸡源沙门氏菌对卡那霉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四环素和恩诺沙星耐药严重,对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和阿米卡星比较敏感。共检出11种耐药基因,基因类型较多,使养鸡场细菌的多药耐药风险加大。

江萍[9](2017)在《新疆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性及MLST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通过消化道直接或间接传播,且容易和其它类疾病并发,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解新疆动物源沙门氏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掌握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分析携带耐药基因的耐药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采集猪源200份、羊源101份和牛源200份肛拭子样品,从中分离沙门氏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其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1)分离的131株猪源沙门氏菌对环丙沙星和安普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为77.9%(102/131),耐药菌主要以8耐为主(29.0%,38/131);(2)分离的52株羊源沙门氏菌对氟苯尼考(92.3%,48/52)和四环素(90.4%,47/52)的耐药率最高,耐药菌主要以7耐为主(26/52,50%);(3)分离的30株牛源沙门氏菌仅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43.3%,13/30)较高,主要以1耐及0耐为主。通过PCR方法进行blaTEM、blaCMY-2、blaCTX-M、blaLAP-1、blaKPC、blaOXA、blaSHV等β-内酰胺酶和armA、rmtB等16S rRNA甲基化酶及qnrA、qnrB、qnrC、qnrD、qnrS、qepA、oqxA、oqxB和aac(6′)-Ib-cr等PMQR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从耐药猪源沙门氏菌株中检出11种耐药基因,有24种不同类型的基因组合,主要以blaTEM+blaOXA+qnrS+aac(6′)-Ib-cr+oqxA+oqxB(27.2%,31/116)、blaTEM+blaOXA+qnrS+oqxA+oqxB(23.2%,27/131)、blaTEM+qnrS(16.4%,19/116)形式组合;(2)从耐药羊源沙门氏菌中检出6种耐药基因,有8种不同类型的基因组合,主要以blaTEM+blaOXA+qnrS+aac(6’)-Ib+oqxA+oqxB组合(51.0%,24/47)、blaTEM+blaOXA+qnrS+aac(6’)-Ib-cr+oqxA+oqxB组合为主(13.5%,7/52)。(3)从敏感牛源沙门氏菌中检出4种耐药基因,有4种不同类型的基因组合,主要以blaTEM+oqxB为主(49.9%,3/6)。从猪源和羊源沙门氏菌中挑取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7株多药耐药菌,进行MLST分型。分别对7株菌的thrA、purE、sucA、hisD、aroC、hemD和dnaN 7个管家基因通过PCR扩增,测序分析。结果发现:猪源和羊源沙门氏菌主要为ST34型,并且发现新的ST型,通过进化树分析之间的亲缘关系,推测本研究中猪源和羊源沙门氏菌存在克隆传播的耐药机制。新疆动物源沙门氏菌对被检的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程度依次为猪源菌>羊源菌>牛源菌,且不同动物源的多耐谱型各不相同,不同动物源菌存在β-内酰胺酶和PMQR因子共存情况,提示多耐的现象比较复杂多样,细菌同时存在多种耐药基因使其成为超级耐药菌的风险增加。MLST结果提示猪源和羊源耐药沙门氏菌中存在克隆传播的耐药机制,近期耐药菌株数量可能大幅度上升。

张芬[10](2017)在《宁波地区沙门氏菌耐药性监测及头孢曲松诱导耐药性形成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每年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长居首位。近年来,在不断增长的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耐药性沙门氏菌血清型的数量及耐受的抗生素种类都不断增加,沙门氏菌的耐药性问题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取了2006年到2013年间在宁波地区分离获得的121株沙门氏菌,利用血清分子分型靶点S9和S69对其中未知血清型进行鉴定,再用传统玻片凝集法验证,将这121株沙门氏菌共分为27种血清型。对这些分离株进行耐药谱的检测,利用PCR方法对筛选到的耐药菌株的相关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进行筛查。结果显示:分离株对12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依次是:氨苄西林,19.8%;四环素,13.2%;强力霉素,12.4%;复方新诺明,11.6%;氯霉素,8.7%;链霉素,6.6%;妥布霉素,3.3%;头孢曲松,2.5%;环丙沙星,0.8%;对诺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敏感。在24株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受菌株中,全部携带耐药基因blaTEM(100%),部分携带基因blaPSE(29.2%)、blaCMY-2(4.2%)、blaCTX(8.3%),缺少基因blaSHV(0%)。18株四环素类抗生素耐受菌株中,全部携带耐药基因tet A(100%)、tet B(100%),部分携带基因tet G(70.8%)、tet C(20.8%)。15株磺胺类抗生素耐受菌株中,全部携带耐药基因sul I(100%)和sul II(100%),部分携带基因sul III(80%)。32株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率普遍较高,其中毒力基因avr A、ssa Q、gip A、sod C1、mgt C的携带率均达到100%,其他毒力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sop E(96.9%)、ssi D(93.8%)、spo B(93.8%),spv C(21.9%)。上述结果显示:宁波地区沙门氏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本研究为宁波地区沙门氏菌疫情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头孢曲松是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使得该抗生素在环境和人体中的残留浓度不断增加,对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利用亚抑菌浓度的头孢曲松对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及筛选出的对头孢曲松敏感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诱导,诱导菌株后,对其抗生素敏感性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标准菌株ATCC 13076经诱导后,对十二种抗生素敏感性均不变;耐药菌株SJTUF 11153与SJTUF 11152经诱导后虽对抗生素敏感性发生变化,但是,经传代后恢复为原来的耐药表型。耐药菌株SJTUF 11202经诱导后耐药表型发生变化且传代两周后多数耐药表型未恢复为原来的耐药状态。利用RT-q PCR技术来检测菌株SJTUF 11202相关耐药基因tet A、tet C、tet G、tol C、acr A、acr B、omp D在菌株诱导前后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细菌的tet C、tet G基因在荧光定量PCR检测时无信号表达;与诱导前相比,四环素相关耐药基因tet A与外膜蛋白基因omp C的表达量都分别下调了3.8和3.5倍,acv A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1.48),acr B、tol C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2.8和2.4倍。结果说明,亚抑菌浓度头孢曲松会影响多重耐药沙门氏菌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菌的耐药性,这提示我们在沙门氏菌病治疗时应合理适量应用抗生素,以防控由此导致的沙门氏菌耐药性发展。

二、诺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伤寒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诺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伤寒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特征分析及病原耐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沙门菌感染
        1.1.2 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
        1.1.3 沙门菌血清型
        1.1.4 沙门菌耐药
        1.1.5 沙门菌携带耐药基因
        1.1.6 小结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体检沙门菌检出率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本来源
        2.1.2 纳入排除标准
        2.1.3 主要试剂耗材
        2.1.4 实验方法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结果
        2.2.2 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单因素分析
        2.2.3 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检出率logistic回归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血清型鉴定
    3.1 材料及方法
        3.1.1 主要试剂耗材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2013-2019 年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血清型种类
        3.2.2 2013-2019 年玉林各年份之间血清型构成比
        3.2.3 2013-2019 年玉林前20 位血清型两类职业携带率差异
    3.3 讨论
第4章 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耐药表型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仪器试剂耗材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2013-2019 年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抗菌药物耐药率
        4.2.2 2013-2019 年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抗菌药物MDR率
        4.2.3 2013-2019 年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MDR沙门菌血清型
        4.2.4 2013-2019 年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MDR沙门菌耐药谱
    4.3 讨论
第5章 玉林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沙门菌基因型鉴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样本来源
        5.1.2 主要仪器试剂
        5.1.3 实验方法
        5.1.4 样品测序
    5.2 结果
        5.2.1 喹诺酮基因检出情况
        5.2.2 ESBL基因与mcr基因检出情况
    5.3 讨论
第6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人携带沙门菌流行趋势与耐药情况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2016-2018年急性传染性腹泻致病菌类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方法
        1.2.1 检测项目
        1.2.2 培养基及主要仪器
        1.2.3 菌株培养、分离与鉴定
        1.2.4 药敏试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致病菌类型及构成比
    2.2 各肠道致病菌的年龄分布
    2.3 各肠道致病菌性别分布
    2.4 各肠道菌群时间分布
    2.5 各肠道致病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3)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菌种
    1.2 药物
    1.3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药液的制备
    2.2 单药MIC的测定
    2.3 各药物联用对沙门氏杆菌抑菌效果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药物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抑菌效果
    3.2 联合用药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抑菌效果
4 讨论与结论

(4)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的流行特征与分子传播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或符号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氨基糖苷类药物介绍
        1.1.2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流行情况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耐AMK和 GEN的流行与分布情况
        2.3.2 携带16S-RMTases基因的流行与分布情况
        2.3.3 16S-RMTases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
        2.3.4 16S-RMTases基因阳性大肠杆菌中耐药基因的检测情况
        2.3.5 16S-RMTases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分子分型结果
    2.4 讨论
        2.4.1 16S-RMTases基因的流行与分布情况
        2.4.2 16S-RMTases基因阳性菌的耐药情况
        2.4.3 16S-RMTases基因阳性菌携带其他耐药基因情况
        2.4.4 16S-RMTases基因阳性菌的分子分型情况
    2.5 小结
第三章 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传播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携带16S-RMTases基因质粒的转移情况
        3.3.2 携带rmt B/rmt E的接合子耐药表型检测
        3.3.3 携带rmt B/rmt E的接合子质粒的复制子分型结果
        3.3.4 携带rmt B/rmt E的接合子其他耐药基因检测与分析
        3.3.5 携带rmt B/rmt E的接合子的质粒特征分析
        3.3.6 rmtB的基因环境分析
    3.4 讨论
        3.4.1 携带rmtB接合子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
        3.4.2 rmtB接合子的质粒特征分析
        3.4.3 rmtE的流行与传播
        3.4.4 rmtB的基因环境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rmtE基因阳性质粒传播风险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rmtE基因序列信息
        4.3.2 rmtE2质粒的序列分析
        4.3.3 rmtE2质粒在不同宿主菌中的接合效率
        4.3.4 rmtE2质粒在不同宿主菌中的稳定性
        4.3.5 rmtE2质粒在不同宿主菌中的适应性代偿
    4.4 讨论
        4.4.1 rmtE2的基因环境分析
        4.4.2 rmtE2质粒在不同宿主菌中的接合转移效率
        4.4.3 rmtE2质粒在不同宿主菌中的的稳定性
        4.4.4 rmtE2质粒的适应性代价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用功能基因组方法发现AGAs耐药基因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功能基因组筛选到的基因信息
        5.3.2 AAC(3)-Ⅱd-like对 AGAs的耐药功能验证
        5.3.3 AAC(3)-Ⅱd及 AAC(3)-Ⅱd-like酶的SDS-PAGE图
        5.3.4 AAC(3)-Ⅱd及 AAC(3)-Ⅱd-like酶的催化功能验证
    5.4 讨论
        5.4.1 AAC(3)-Ⅱd与 AAC(3)-Ⅱd-like的对比
        5.4.2 S.maltophilia菌的耐药情况
        5.4.3 对AGAs耐药的可能机制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讨论总结与创新点
    6.1 全文讨论
    6.2 全文总结
    6.3 本研究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发表文章及参加的相关学术会议
附录 B 攻读博士期间所获奖项

(5)重庆市动物源沙门菌耐药性分析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沙门菌生物学特征
    1.2 沙门菌血清学研究
    1.3 沙门菌主要耐药机制
        1.3.1 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3.2 沙门菌对氨基糖苷类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3.3 沙门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3.4 沙门菌对磺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3.5 沙门菌对氯霉素的耐药机制
        1.3.6 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机制
    1.4 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概述
    1.5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PMQR)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5.1 qnr基因的研究现状
        1.5.2 aac-(6')-Ib-cr耐药基因的研究现状
        1.5.3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外排泵oqxAB和 qepA
第2章 引言
第3章 重庆市动物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型鉴定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菌株
        3.1.2 试验试剂
        3.1.3 试验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主要试剂的制备
        3.2.2 样品的采集
        3.2.3 样品处理
        3.2.4 形态学检测
        3.2.5 沙门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3.2.6 试验菌株的保存
        3.2.7 沙门菌分离株的血清学鉴定
    3.3 试验结果
        3.3.1 沙门氏菌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3.3.2 革兰氏染色结果
        3.3.3 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3.3.4 沙门菌在不同区县的分离情况
        3.3.5 沙门菌在不同动物来源的分离情况
        3.3.6 不同动物源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
        3.3.7 不同采样地点沙门菌分离株的血清型
    3.4 讨论
第4章 重庆市动物源沙门菌耐药性检测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菌株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仪器
        4.1.4 药敏纸片
    4.2 试验方法
        4.2.1 试验试剂的制备
        4.2.2 菌株培养
        4.2.3 药物敏感性试验
    4.3 试验结果
        4.3.1 不同动物来源沙门菌的耐药状况
        4.3.2 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药敏特性
        4.3.3 不同动物来源沙门菌多重耐药情况统计
        4.3.4 不同地区菌株耐药情况统计
    4.4 讨论
第5章 重庆市动物源沙门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的检测
    5.1 试验材料
        5.1.1 试验试剂
        5.1.2 试验仪器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试验试剂的制备
        5.2.2 菌株培养
        5.2.3 质粒的提取
        5.2.4 引物合成与设计
        5.2.5 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
    5.3 试验结果
        5.3.1 PMQR基因的扩增结果
        5.3.2 PMQR的检出情况
        5.3.3 PMQR在不同动物源沙门菌中检出率
        5.3.4 测序分析
        5.3.5 PMQR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
        5.3.6 PMQR阳性菌株基因型和耐药表型的关系
    5.4 讨论
第6章 重庆市动物源沙门菌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的研究
    6.1 试验材料
        6.1.1 试验试剂
        6.1.2 试验仪器设备
    6.2 试验方法
        6.2.1 试验试剂的制备
        6.2.2 模板制备
        6.2.3 引物合成与设计
    6.3 试验结果
        6.3.1 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突变
        6.3.2 gyrA、gyrB、parC和 parE基因序列测序及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
    6.4 讨论
第7章 结论
    7.1 菌株分离及血清型鉴定情况
    7.2 细菌耐药性检测
    7.3 分离株PMQR基因检测情况
    7.4 分离株QRDR突变检测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疆不同地区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基因检测及MLS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1章 绪论
    1.1 沙门氏菌的概述
    1.2 沙门氏菌耐药性研究现状
    1.3 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研究现状
    1.4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微生物分型中的运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新疆不同地区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性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新疆不同地区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基因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沙门氏菌MLST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附录
    1 培养基及其配置方法
    2 主要仪器设备
    3 耐药基因检测的电泳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水禽沙门菌病临床表征及病原菌生物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绪论
    1 沙门菌及其流行概况
    2 沙门菌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2.1 沙门菌血清学分型
        2.2 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
    3 沙门菌耐药研究进展
        3.1 沙门菌耐药现状
        3.2 沙门菌耐药机制
        3.2.1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3.2.2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3.2.3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3.2.4 酰胺醇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3.2.5 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3.2.6 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水禽沙门菌病的临床表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自然感染病例来源
        1.1.2 攻毒试验菌株来源
        1.1.3 攻毒试验动物
        1.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5 主要试剂和溶液
        1.2 方法
        1.2.1 水禽源沙门菌自然感染病例的临床表征观察
        1.2.2 水禽源沙门菌自然感染病例的禽病理组织学观察
        1.2.3 雏鹅人工感染沙门菌试验
    2 结果
        2.1 水禽源沙门菌自然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与眼观病理变化
        2.2 水禽源沙门菌自然感染病例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2.3 水禽源沙门菌自然感染病例的临床表征分类
        2.4 雏鹅人工感染沙门菌的试验结果
        2.4.1 雏鹅人工感染沙门菌的临床症状
        2.4.2 雏鹅人工感染沙门菌的病理变化
        2.4.3 人工感染沙门菌致死雏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3 讨论
        3.1 水禽源沙门菌自然感染病例的不同临床表征分类
        3.2 雏鹅人工感染水禽沙门菌病试验
    4 小结
第二章 水禽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与分子分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样品来源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1.1.4 引物
        1.2 方法
        1.2.1 菌株分离与鉴定
        1.2.2 血清型鉴定
        1.2.3 PFGE分子分型
        1.3 图像数据分析
        1.3.1 电泳图像分析
        1.3.2 数据聚类分析
        1.3.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菌株分离鉴定结果
        2.2 血清型分析
        2.3 PFGE分子分型分析(XbaⅠ酶切)
        2.3.1 PFGE-XbaⅠ分子分型结果
        2.3.2 不同区域的PFGE-XbaⅠ带型分布
        2.3.3 不同年份的PFGE-XbaⅠ带型分布
        2.3.4 PFGE-XbaⅠ带型频率分布
        2.4 相同血清型的分子分型分析
    3 讨论与分析
        3.1 沙门菌的分离鉴定
        3.2 沙门菌的血清学鉴定
        3.3 沙门菌的分子分型
    4 小结
第三章 水禽源沙门菌的耐药性分析与耐药基因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菌株来源
        1.1.2 主要仪器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试验试剂的配制
        1.1.5 引物
        1.2 方法
        1.2.1 药物敏感性试验
        1.2.2 模板DNA的提取
        1.2.3 耐药基因的扩增
        1.2.4 目的片段的纯化回收
        1.2.5 PCR扩增片段的连接
        1.2.6 感受态细胞DH5α的制备(氯化铷法)
        1.2.7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1.2.8 阳性菌落的筛选与鉴定
        1.2.9 PCR阳性菌液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1.2.10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敏试验结果
        2.1.1 沙门菌分离株耐药率
        2.1.2 沙门菌分离株耐药率的分布
        2.1.3 沙门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及耐药谱分析
        2.2 沙门菌分离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2.2.1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2.3 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关性比较
        2.3.1 β-内酰胺类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关性分析
        2.3.2 氨基糖苷类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关性分析
        2.3.3 喹诺酮类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关性分析
        2.3.4 酰胺醇类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关性分析
        2.3.5 四环素类耐药基因型与表型相关性分析
        2.3.6 磺胺类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关性分析
        2.4 耐药表型与PFGE分子分型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沙门菌耐药试验结果讨论
        3.2 沙门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讨论
        3.3 沙门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关性讨论
        3.4 沙门菌耐药表型与PFGE分子分型的关联性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新疆乌鲁木齐周边鸡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调查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沙门氏菌的概述
    1.2 沙门氏菌的检测
    1.3 沙门氏菌的预防和防治
    1.4 沙门氏菌的耐药现状
    1.5 沙门氏菌产生耐药的耐药机制
    1.6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新疆乌鲁木齐市周边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2.1 前言
    2.2 材料
    2.3 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鸡源沙门氏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
    3.1 前言
    3.2 材料
    3.3 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鸡源沙门氏菌耐药基因的检测
    4.1 前言
    4.2 材料
    4.3 方法
    4.4 结果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新疆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性及MLS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微生物分型中的运用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新疆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性调查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疆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基因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沙门氏菌MLST分型
    4.1 材料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附录 Ⅰ
    1.1 抗菌药物标准品及其工作母液配制
    1.2 细菌培养基及其配制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胶回收试验步骤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宁波地区沙门氏菌耐药性监测及头孢曲松诱导耐药性形成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沙门氏菌及头孢曲松
        1.1.1 沙门氏菌
        1.1.2 头孢曲松
    1.2 沙门氏菌分型
        1.2.1 沙门氏菌血清分型
        1.2.2 沙门氏菌分子分型
    1.3 沙门氏菌耐药与致病机制
        1.3.1 沙门氏菌耐药机制
        1.3.2 毒力机制
        1.3.3 耐药性与毒力之间关系
    1.4 亚抑菌浓度抗生素环境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宁波地区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及耐药表型检测
    2.1 材料
        2.1.1 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特异性靶点扩增引物
        2.1.4 抗生素药敏纸片
        2.1.5 主要试剂
        2.1.6 设备与仪器
    2.2 方法
        2.2.1 特异性靶点PCR扩增
        2.2.2 传统血清玻片凝集鉴定沙门氏菌血清型
        2.2.3 K-B法检测沙门氏菌耐药谱
    2.3 结果
        2.3.1 分子靶点血清分型方法对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判定
        2.3.2 传统血清玻片凝集鉴定沙门氏菌血清型
        2.3.3 沙门氏菌耐药谱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扩增
    3.1 材料
        3.1.1 耐药菌株
        3.1.2 引物
        3.1.3 主要试剂
        3.1.4 设备与仪器
    3.2 方法
        3.2.1 菌株DNA的提取
        3.2.2 PCR体系
        3.2.3 PCR反应程序
        3.2.4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
    3.3 结果
        3.3.1 耐药基因检测
        3.3.2 毒力基因检测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沙门氏菌亚抑菌浓度头孢曲松耐药性诱导
    4.1 材料
        4.1.1 菌株
        4.1.2 头孢曲松
        4.1.3 主要试剂
        4.1.4 引物
        4.1.5 设备与仪器
    4.2 方法
        4.2.1 最小抑菌浓度
        4.2.2 亚抑菌浓度头孢曲松诱导
        4.2.3 诱导后及传代后的菌株的耐药表型检测
        4.2.4 总RNA的提取与基因组DNA的去除
        4.2.5 荧光定量PCR检测
        4.2.6 基因表达量分析
    4.3 结果
        4.3.1 最小抑菌浓度
        4.3.2 诱导及传代后沙门氏菌耐药表型变化
        4.3.3 总RNA的提取浓度
        4.3.4 基因组DNA的去除
        4.3.5 沙门氏菌诱导前后基因表达情况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四、诺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伤寒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玉林市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携带沙门菌的特征分析及病原耐药研究[D]. 王梦玉. 南昌大学, 2021(01)
  • [2]2016-2018年急性传染性腹泻致病菌类型分析[J]. 陶理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01)
  • [3]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对猪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观察[J]. 丁月霞,欧慧慧,王玉婷,李志强,李辉建,马驿.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01)
  • [4]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的流行特征与分子传播机制研究[D]. 夏菁.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5]重庆市动物源沙门菌耐药性分析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D]. 牟豪. 西南大学, 2019(01)
  • [6]新疆不同地区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基因检测及MLST分析[D]. 林亚军.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7]水禽沙门菌病临床表征及病原菌生物特性研究[D]. 刘敏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8
  • [8]新疆乌鲁木齐周边鸡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调查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D]. 关茹飞.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9]新疆动物源沙门氏菌耐药性及MLST分析[D]. 江萍.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10]宁波地区沙门氏菌耐药性监测及头孢曲松诱导耐药性形成的探索[D]. 张芬. 上海交通大学, 2017

标签:;  ;  ;  ;  ;  

诺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伤寒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