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艾胜书[1](2021)在《基于气升式微压双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的寒区城市污水处理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完成脱氮除磷过程,多数是在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反应装置中进行,或是在时间上造成交替好氧和缺氧环境的同一个反应装置中进行,工艺存在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占地面积大等特点。而寒区城市污水处理往往还存在冬季低温运行不稳定、进水碳氮比低和耐冲击负荷能力差等问题。本文在总结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从构建反应器内混合液循环流态强化活性污泥性能和提升物质传递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研制了一种在同一空间内同时存在不同氧环境原位污染物同步去除的气升式微压双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Airlift Micro-pressure Dual-circulation Bioreactor,AL-MPDR)。为了探明AL-MPDR的污水处理性能及污染物同步去除机理,为反应器的推广应用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本文开展了反应器流场特性研究和不同规模城市污水处理性能研究。首先,利用数值模拟和反应器实测手段研究了AL-MPDR的流场特性。研究表明:数值模拟的反应器液相循环流态随着曝气强度增大逐渐呈现中间流速低,四周流速高趋势,且在曝气量为0.6m3/h时,液相循环流态最稳定,中心区域流速最低,并以反应器主反应区几何中心呈均匀对称分布。通过流态清水验证试验进一步证明了反应器内能够形成循环流态,且循环时间随曝气强度增大而变小。而受反应器内液相流态的影响,反应器内不同区域标准氧总转移系数KLas差异也较大,在曝气量为0.6m3/h时,KLas变化差异最大,外围区域达到0.4529,中心区域只有0.1822,此时的液相流态最稳定。也正因为反应器内的特殊循环流态,致使反应器具有了以中心区域溶解氧值低、外围区域溶解氧值高的氧梯度分布规律,和中心区域高、外围区域低、反应器出口更低的污泥浓度分布规律的流场特性。在结合反应器流场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反应器污染物同步去除性能及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曝气强度分别为0.104 L/(min·L)、0.156 L/(min·L)和0.208 L/(min·L),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分别为8h、10h、12h和14h的运行条件下,AL-MPDR均表现较强的碳氮磷同步去除效果,并以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脱氮机制完成了氮的去除。反应器内的氧梯度环境是影响反应器内不同区域微生物群落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因素,特殊的流场特征使反应器内同时富集了具有硝化功能的Haliangium和Nitrospira、反硝化功能的Acinetobacter和Zoogloea、以及反硝化除磷功能的Rhodoferax和Aeromonas等多种功能菌属完成污染物的同步去除,且系统具备完整的有机物、氮磷代谢途径。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存在低温、低C/N的特征,结合AL-MPDR具有的流场特性及脱氮除磷机制,分别研究了低温和低C/N下的AL-MPDR污染物同步去除性能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我国北方城市污水四季温度变化大特点,采取常温低污泥浓度、低温高污泥浓度的运行模式。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出水COD、NH4+-N、TN和TP分别保持在40mg/L、5mg/L、15 mg/L和0.5 mg/L以下,仍保持较强的污染物同步去除性能。低温下反应器内TTC脱氢酶活性降低,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加。但随着温度的降低和运行条件的改变,反应器内Bacteroidetes、Gemmatimonadetes、Nitrospirae和Firmicutes菌门相对丰度增大,一些耐冷、嗜冷菌属,如Flavobacterium、Zoogloea和Rhodobacter相对丰度也明显增大。此外,Haliangium、Nitrospira和Aeromonas等脱氮除磷功能菌群的相对丰度也略有增加。这些功能菌属在反应器内富集,形成优势菌群,保证了反应器低温运行效果。在进水C/N比为3.2~9.4之间运行条件下,反应器均保持较高的有机物、氮磷污染物同步去除能力。随着C/N比降低,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并未受到显着影响,只是小粒径污泥占比越来越多,但反应器内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并未受缺氧微环境的影响,此时的平均SND率仍为88.67%。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随C/N比降低均略有升高,Denitratisoma、Thauera和Aeromonas等特殊功能菌属在反应器内富集,并且相对丰度提高,使系统可能存在短程硝化反硝化、自养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等生物脱氮除磷机制,进而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生物系统对碳源的需求,确保了反应器在低C/N比下的运行效果。在实验室小试研究基础上,对AL-MPDR装置进行了为期368天的现场中试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水温为6.9~16℃,COD、NH4+-N、TN和TP分别为111.30~2040.00mg/L、5.33~15.15mg/L、14.31~40.97mg/L和1.89~13.12mg/L的水质、水温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中试运行出水各项指标均优于(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表现出较高的污染物同步去除效果及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中试的AL-MPDR装置内混合液流态更趋于稳定,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具有较高的丰度和多样性,且不同区域微生物群落差异性较大。相比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L-MPDR具有相似的优势菌群结构,不同的是相对丰度占比较高的优势菌门数量更多。在中试装置内同样富集了具有脱氮和除磷功能菌属,如Thermomonas、Terrimonas、Dechloromonas、Thaurea和Dechloromonas等。
焦煜涵[2](2020)在《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影响因素分析及节能环保措施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数量也逐渐增长,但是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需要长期投入费用较高,缺少专业人士运营等各种原因,很多污水处理厂不能保证正常运行。因此,论文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污水处理厂为例,探讨工艺和设备的能耗情况,提出节能降耗的措施,旨在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节省成本。研究结论如下:(1)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污水处理厂的能耗主要由预处理单元、二级生化处理单元和污泥处理单元三个单元产生,产生能耗最大的处理单元为生化处理单元,耗电量高达21792 k Wh·d-1,经计算,占总耗电量的比例占63.75%,产生能耗排在第二位的处理单元是预处理单元,产生能耗排在最后的处理单元是污泥处理单元;(2)根据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特点,在保证安全、稳定、连续达标的前提下,根据进水水质、水量情况,合理调配生化池运行时间,及时调整工艺运行参数,优化工艺运行方式,同时结合污水处理厂的自身特点和运行经验,充分利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合理设置溶解氧(DO)、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MLSS)、污泥停留时间(SRT)等控制参数,自动控制鼓风机、内回流、污泥外回流泵等运行,以自动调整优化生物处理的工序,达到最佳的生化处理效果,真正实现优化工艺,节能降耗,低成本经济运行;(3)通过对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系统进行能耗分析判断泵的选型设计是否合理,进而按照实际运行工况重新选用高效低耗的提升泵设备,彻底解决能耗浪费问题。另外通过更换叶轮和加装变频器的方式,保持水泵在高水位运行,实现提升泵系统的相对高效运行;(4)对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污水处理厂曝气系统而言,其能耗一般占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总用电量的4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60%。通过能耗分析将其表面曝气方式改为底曝方式,提高曝气系统充氧效率,保证生产经济运行;其次,更换选用高效低耗的风机,比如空悬浮或磁悬浮风机,充分发挥曝气风机节省空间、操作简单易维护的优点,提升曝气系统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另外采用板式橡胶膜微孔曝气器,发挥其布气均匀,氧利用率高的优点,可降低曝气系统20-30%的能耗,极大地节约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
王岩[3](2020)在《鞍山市达道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文中研究表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颁布实施,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指标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原有处理工艺不能使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都应进行升级改造。由于各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工艺不同,水质特点也不一样,因此,升级改造所选的工艺也不尽相同。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是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关键。达道湾污水处理厂原有的出水水质达不到一级A标准的要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确定升级改造工艺方案,并进行工艺设计,为达道湾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以达道湾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在对现有实际处理工艺调研分析基础之上,结合工程实际提出该厂提标升级改造工艺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析现有工艺处理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确定的进水水质,通过方案必选,确定升级改造工艺方案;优化设计参数并进行工艺技术;对升级改造后运行效果进行分析。根据达道湾污水处理厂的实测水质指标分析结果,按保证率取90%确定该厂的进水水质,具体指标为COD=320mg/L,BOD5=150mg/L,SS=220mg/L,NH3-N=30mg/L,TN=40mg/L,TP=3.0mg/L。排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具体为:COD≤50mg/L,BOD5≤10mg/L,SS≤10mg/L,NH3-N≤5(8)mg/L,TN≤15mg/L,TP≤0.5mg/L。根据进水水质特点和出水水质要求,并结合现有处理工艺,通过比选确定该厂的升级改造总体方案为:预处理—A2/O工艺—深度处理。生物处理核心工艺在原有A/O工艺的基础上改造为A2/O工艺,深度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滤布滤池—紫外线消毒工艺。运行结果表明,提标升级改造后的达道湾污水处理厂,不仅提高了处理工艺脱氮除磷的能力,而且其他各项指标的去除效果也得到全面提升,出水能够达到污水排放的一级A标准。鞍山市达道湾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达到了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减轻了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对周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陈飞[4](2020)在《HC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水是不可再生资源,全球水资源愈发紧张,水污染日渐严重,为了保护水环境,改善水质量,全世界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努力,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简称“水十条”)。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落实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HC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出水水质为二级排放标准,按要求应升级为一级标准的A标准。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针对HC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艺进行研究,在不停产的情况下为该厂提供提标改造技术指导。以HC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进水水质元素及进水水量的调查与分析,结合现有处理工艺,对该厂的提标升级改造工艺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原有工艺处理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水质的分析与确定,升级改造工艺方案选择与分析,设计参数优化及工艺设计,运行效果分析等。根据污水处理厂(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06月30日)的实测资料,确定该厂设计规模为8万m3/d。按保证率90%确定该厂的设计进水水质为CODcr=308mg/L,BOD5=120mg/L,SS=51.5mg/L,氨氮=35mg/L,总氮=41mg/L,总磷=3.41mg/L。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的A标准,具体为CODcr≤50mg/L,BOD5≤10mg/L,SS≤10mg/L,氨氮≤5mg/L,总氮≤15mg/L,总磷≤0.5mg/L。HC污水处理厂进水的BOD5/CODCr=120/310=0.39,属可生化处理范围。根据进水水质的特点,保证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原有的6万m3/d处理系统不停产运行,结合原有处理工艺,确定本次提标改造工程二级处理工艺采用降负荷运行并新建AAO工艺作为推进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采用“机械搅拌絮凝+高效沉淀池”工艺,除磷工艺采用“生物除磷+加药除磷”相结合工艺,辅助碳源选用乙酸钠,消毒工艺采用次氯酸钠。经过试运行,运行结果表明,HC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的建设实施,实现了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对五道河的水生化环境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王芊[5](2020)在《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文中提出为了防止水环境恶化,保护水资源,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要求也逐年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明确指出县城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必须达到一级A标准。我国许多建成较早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都无法达到这一标准,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都有升级改造的需求。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项目是国家“十五”规划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并与国债支持的重点项目。一期、二期的设计出水均为一级B标准,没有达到一级A标准。因此,需要提标改造。本研究就是对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升级改造方案进行研究,并进行工艺设计。本研究以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现状及出水现状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讨论选择出适合该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方案,优化设计参数,分析运行效果。根据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2016年进水量分析,确定该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5×104m3/d。根据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2016年全年进水水质的分析结果,并参考国内外类似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确定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水水质为CODcr=300mg/L,BOD5=150mg/L,SS=180mg/L,NH3-N=28mg/L,TN=35mg/L,TP=4mg/L。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CODcr≤50mg/L,BOD5≤10mg/L,SS≤10mg/L,NH3-N≤5mg/L,TN≤15mg/L,TP≤0.5mg/L。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进水的BOD5/CODcr全年大于0.45,可生化性较好,适合生物降解。BOD5/TN全年大于3.0,污水中碳源充足,宜采用生物脱氮。通过对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效果的分析,以及对多种除磷脱氮工艺的对比,并结合现有工艺,最终选定“移动床生物膜工艺(MBBR)+深度处理组合”工艺。提标改造内容为一期生化池改造成MBBR工艺,深度处理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混凝)+网格絮凝池(絮凝)+斜板沉淀池(沉淀)+连续砂滤池(过滤)工艺。运行结果表明,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有效地解决了TN、SS和TP不达标的问题,各项出水指标都达到了到一级A标准。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实施后,出水水质得到了提升,减轻了污染物对蒲河的污染,对改善蒲河水环境及两岸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强[6](2019)在《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方案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改善我国的水环境质量,更好的保护水资源,我国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颁布实施,对污水处理中各项水质指标尤其是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提出了更加明确和严格的要求。但由于我国部分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的时间较早,出水达不到国家标准一级A的排放标准,因此很多城镇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提标改造。城南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出水水质为一级B排放标准,已不能满足一级A的排放标准。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城南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艺进行研究,为该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提供技术支持。以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进水水质的调查与分析,结合污水处理厂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对该厂的提标改造工艺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前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及水质分析与确定,提标改造工艺流程方案选择与分析,工艺设计研究,提标改造后工艺处理效果分析等。根据城南污水处理厂2014年1月至12月实测数据,确定该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量规模为3万m3/d。按照保证率85%确定该厂设计进水水质为CODcr=350mg/L,BOD5=150mg/L,SS=180mg/L,NH3-N=35mg/L,TN=50mg/L,TP=4mg/L。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具体为CODCr≤50mg/L,BOD5≤10mg/L,SS≤10mg/L,NH3-N≤5mg/L,TN≤15mg/L,TP≤0.5mg/L。城南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CODCr=0.43,可生化性较好,属于易生物降解污水。根据进水水质特点,结合污水处理厂原有污水处理工艺,确定本次提标改造工程二级处理工艺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深度处理工艺采用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除磷工艺采用“生物除磷+化学除磷”工艺,辅助碳源选用乙酸钠,消毒工艺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工艺。城南污水处理厂经过提标改造后,经过对污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分析能够表明,提标改造后的处理工艺提高了脱氮除磷的能力,对其它污染物的去除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稳定达到了设计出水水质要求。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后,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缓解了庞河、南湖等附近河流湖泊的受污染程度,减轻了地下水源和市政水源的压力,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城镇生活环境、城区商业投资开发环境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刘桂[7](2019)在《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水质处理效果及其污控分析》文中指出城市污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质情况也愈加复杂,处理过程也由简单的初始升级转变为定向处理。云南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旅游旺盛,大多数城镇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且污水量相较其他大中型城市产生较少。根据统计,目前,云南省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ICEAS工艺)处理污水,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占地小、生化反应推动力大、运行灵活、抗冲击能力强等特点。本论文以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为例,统计了其在2015-2018年不同月份的部分进出水水质指标,研究该污水处理厂对不同污染物的处理情况及稳定性,分析该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特征,阐明该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各指标的削减量周期变化特征及其相应的处理效率。在2015-2018年,该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污水能力缓慢增加,平均日处理量为5551立方米/天。进水水质有较大波动,进水BOD5浓度137.45 mg/L,TP浓度5.28 mg/L,CODCr浓度281.6 mg/L,SS浓度166.86 mg/L,LAS浓度3.86 mg/L,氨氮浓度44.17mg/L,TN浓度52.57 mg/L。污水处理效果较为稳定,出水水质指标除总磷、总氮略有波动外,其余出水浓度平稳。CODCr月削减量在101.75371 mg/L之间,处理效率约82.8%97.3%;BOD5月削减量在41.7208 mg/L变化,处理效率均在90.48%左右;总磷处理效率在12.9%94.96%之间;总氮处理效率处于65.68%98.49%之间;氨氮处理效率均在89.7%以上。该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主要由含氮类物质、含磷类物质、pH与悬浮物这4类主成分构成,CODCr、BOD5、氨氮、总氮为第一类主成分,总磷、pH、悬浮物分别为第二、三、四类主成分,其对污水的贡献率分别为26.82%、18.77%、10.42%以及9.09%。该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管控因素较多,第一类为色度、总氮、LAS和悬浮物,占比为16.77%;第二类为石油类和动植物油,占比为14.39%;第三类为BOD5和CODCr,占比为14.21%;第四类为粪大肠菌群,占比为12.56%;第五类为pH,占比为12.47%。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果较好,但不同监测指标的处理能力表现出差异性。与CODCr相比较,BOD5的处理效率较高;氨氮的处理效率高于总氮;总氮与总磷的处理效率相当,但总氮的月削减量高于总磷;所有监测指标中,粪大肠菌群数与动植物油的处理效率相似。综合比较了采用同工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果,ICEAS工艺具有能耗相对较低、单位水处理成本低以及对环境影响好的优势,适用于生活污水为主,不同季度水量变化较大的中小型城镇,但对N、P的处理仍可优化。整体而言,该污水处理厂整体运行状况较好,能够满足因居民生活改善、生活生产增加而增加的污水水量的处理。本论文查明了采用ICEAS工艺法的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主要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变化规律,旨在为准确判断ICEAS工艺运行效果和地方水质适应性提供理论参考。
徐天龙[8](2019)在《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文中指出为了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环境质量,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特别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实施,对出水中的总氮和总磷都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前些年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一般都达不到一级A排放标准。因此,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面临着升级改造。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原设计出水水质为二级排放标准,按要求必须升级到一级A排放标准。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艺进行研究,为该厂的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以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进水水质的调查与分析,结合现有处理工艺,对该厂的提标升级改造工艺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原有工艺处理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水质的分析与确定,升级改造工艺方案选择与分析,设计参数优化及工艺设计,运行效果分析等。根据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2017.01-2017.10的实测资料,确定该厂设计规模为15万m3/d。根据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2015.01-2017.06的实测资料,按保证率85%确定该厂的设计进水水质为CODcr=320mg/L,BOD5=135mg/L,SS=170mg/L,NH3-N=40mg/L,TN=41mg/L,TP=5.4mg/L。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具体为CODcr≤50mg/L,BOD5≤ 10mg/L,SS≤10≤mg/L,NH3-N≤5mg/L,TN≤15mg/L,TP≤0.5mg/L。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进水的BOD5/COD=0.42,可生化性较好,属于易生物降解污水。根据进水水质特点,结合原有处理工艺,确定本次提标升级改造工程二级处理工艺采用HYBAS工艺,深度处理工艺采用“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工艺,除磷工艺采用“生物除磷+化学除磷”工艺,辅助碳源选用乙酸钠,消毒工艺采用“紫外线消毒+辅助次氯酸钠消毒”工艺。运行结果表明,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后,不但提高了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其他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了设计出水要求。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使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的排放标准,减轻了污水对细河的污染,对改善细河的水环境质量和周边环境质量,推动沈阳西部工业走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罗迪[9](2019)在《磷营养源缺乏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效能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宜的磷含量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及处理效果。污水中磷含量过低时,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易引发污泥膨胀,严重时甚至致使整个系统崩溃。然而特种工业废水常常体现为氮、磷营养源缺乏,故针对这一方向的研究对污水生物处理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分别探究了好氧运行和缺氧-好氧运行不同程度磷营养源缺乏对处理效能的影响及活性污泥系统变化情况,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两种运行方式的物种多样性差异,得出如下成果:好氧运行方式不同碳磷比对COD和NH4+-N的处理效能影响较大。碳磷比由950:1增大至3100:1,COD平均去除率由89.88%降至78.56%,NH4+-N平均去除率由87.64%降至仅71.49%。不同程度磷营养源缺乏对活性污泥沉降性影响极小,且EPS中多糖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缺氧-好氧运行不同碳磷比对COD和NH4+-N的处理效能影响较明显,但与好氧运行相比去除效能下降相对较小。COD平均去除率在碳磷比变化过程中由92.24%下降至82.20%。NH4+-N平均去除率由89.16%降至74.77%。在碳磷比增大的过程中,活性污泥性状基本不变,且EPS中的多糖含量变化不大,蛋白质含量下降。磷源缺乏条件下,两种运行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仍较好,且缺氧-好氧运行下的COD及NH4+-N处理效果优于好氧运行。在碳磷比为3100:1条件下,一个运行周期内,两种运行方式的NH4+-N浓度均减少,且均在前3h内NH4+-N降解速率较快。好氧运行的NO2--N浓度在一个运行周期内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且缓慢减少。而缺氧-好氧运行的NO2--N浓度在缺氧阶段升高,好氧阶段降低。对于NO3--N变化情况,好氧运行的NO3--N浓度在持续的增加,而缺氧-好氧运行的NO3--N浓度在缺氧阶段降低,好氧阶段升高。不同运行方式及不同碳磷比活性污泥优势菌种不同。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在缺氧-好氧运行和好氧运行的不同碳磷比条件下均为优势菌种,其丰度高达50%左右。缺氧-好氧运行的优势菌属在碳磷比950:1和3100:1时分别为Aridibacter(好氧嗜热菌)和 Aquicella(反硝化菌)。Parcubacteriageneraincertaesedis 和 Aquabacterium(水杆菌属)分别好氧运行碳磷比950:1和3100:1时的优势菌属,优势菌种变化较大。
朱懿俊[10](2016)在《上海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上海市在1921年建成北区污水处理厂开始,经过近百年建设已构建完成“6片区53厂”的全市污水处理系统总体框架。面对上海市极端气候时间少、进水中工业污水占比少、碳氮比偏低等污水处理边界条件,通过各家污水厂因地制宜选择处理工艺和政府的政策激励手段,目前总体运行正常并能达标排放。随着国家污水排放新标准的提出,上海市污水厂面临全面提标改造,因此有必要对上海市污水厂的发展和现状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客观的评价,总结经验与得失,对于引导下一阶段的污水厂新建和提标改造少走弯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和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污水厂运行状况和能耗情况进行了研究和评估。研究表明在超量污染物削减补贴等政策激励下,目前上海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实际处理率均高于各厂的设计标准,但额外消耗的能耗带来的减排效果却随着处理标准的提高而致使边际效益降低。处理工艺方面来看,卡鲁塞尔氧化沟和A/A/O系列工艺是上海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工艺,在实际处理效果和处理能耗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性价比;但在部分进水碳氮比较低的地区,目前污水厂采用的A/A/O系列工艺+高负荷运行模式处理能耗偏高,值得进一步商榷优化。
二、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气升式微压双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的寒区城市污水处理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
1.2.1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 |
1.2.2 常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
1.2.3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
1.2.4 低温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
1.2.5 低碳氮比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
1.3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 |
1.3.1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理论 |
1.3.2 新型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
1.4 循环流生物反应器研究及应用 |
1.5 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流场CFD数值模拟研究 |
1.6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6.2 研究技术路线 |
1.6.3 创新点 |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装置 |
2.1.1 AL-MPDR实验室试验装置 |
2.1.2 AL-MPDR中试试验装置 |
2.2 试验设备与材料 |
2.2.1 主要仪器设备 |
2.2.2 主要试剂 |
2.2.3 试验用水 |
2.3 分析项目与方法 |
2.3.1 常规分析项目 |
2.3.2 非常规分析项目 |
2.3.3 微生物群落高通量测序分析 |
2.3.4 相关参数计算方法 |
2.4 试验方案 |
2.4.1 AL-MPDR流场特性研究方案 |
2.4.2 污染物同步去除性能及机理研究方案 |
2.4.3 低温试验研究方案 |
2.4.4 低C/N试验研究方案 |
2.4.5 中试性能研究方案 |
第3章 AL-MPDR流场特性及污染物同步去除机理研究 |
3.1 引言 |
3.2 AL-MPDR构建 |
3.3 反应器内流场特性研究 |
3.3.1 反应器内液相流态模拟 |
3.3.2 反应器内液相流态清水验证试验 |
3.3.3 反应器内气液传质特性 |
3.3.4 反应器内溶解氧分布规律 |
3.3.5 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分布规律 |
3.4 反应器污染物同步去除性能及机制分析 |
3.4.1 不同曝气强度下污染物同步去除效果 |
3.4.2 不同HRT下污染物同步去除效果 |
3.4.3 反应器内OUR、TTC、EPS分布特征 |
3.4.4 反应器内有机物降解规律分析 |
3.4.5 反应器内氮的转化规律分析 |
3.5 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特征及代谢功能分析 |
3.5.1 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 |
3.5.2 微生物群落差异性 |
3.5.3 微生物群落组成 |
3.5.4 微生物功能及代谢特性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低温对AL-MPDR污染物同步去除性能的影响及机制 |
4.1 引言 |
4.2 反应器运行控制策略 |
4.3 污染物去除性能 |
4.3.1 有机物的去除 |
4.3.2 氮的去除及脱氮机制分析 |
4.3.3 磷的去除 |
4.4 反应器污泥生化性能及菌群特性分析 |
4.4.1 TTC脱氢酶活性变化 |
4.4.2 胞外聚合物特性变化 |
4.4.3 微生物群落与功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低C/N对 AL-MPDR污染物同步去除性能的影响及机制 |
5.1 引言 |
5.2 不同低C/N污染物去除性能 |
5.2.1 有机物的去除 |
5.2.2 氮的去除 |
5.2.3 磷的去除 |
5.3 不同低C/N反应器污泥性能及菌群特性分析 |
5.3.1 污泥沉降性能 |
5.3.2 污泥形态结构 |
5.3.3 污泥胞外聚合物 |
5.3.4 微生物菌群特性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AL-MPDR处理城市污水中试性能研究 |
6.1 引言 |
6.2 污水处理效果 |
6.2.1 运行期间水温变化 |
6.2.2 SS的去除 |
6.2.3 COD的去除 |
6.2.4 NH_4~+-N、TN的去除 |
6.2.5 TP的去除 |
6.3 AL-MPDR内 MLSS和 DO的变化 |
6.3.1 MLSS变化 |
6.3.2 DO变化 |
6.4 AL-MPDR中试装置微生物群落分析 |
6.4.1 装置内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 |
6.4.2 温度对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影响 |
6.4.3 AL-MPDR功能菌群特征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影响因素分析及节能环保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我国水环境现状及污水处理厂能耗研究现状 |
1.1.1 我国水环境现状 |
1.1.2 国内污水处理厂的能耗研究现状 |
1.1.3 国外污水处理厂的能耗研究现状 |
1.2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分析 |
1.2.1 污水处理厂各生产运行指标分析 |
1.2.2 污水处理厂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措施分析 |
1.2.3 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管理分析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艺及能耗点分析评价 |
2.1 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艺及能耗点分析 |
2.1.1 厌氧好氧法工艺及能耗点分析 |
2.1.2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能耗点分析 |
2.1.3 氧化沟工艺及能耗点分析 |
2.1.4 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及能耗点分析 |
2.1.5 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及能耗点分析 |
2.2 小结 |
第三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设备能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污水处理厂概况 |
3.2 预处理单元设备能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 二级生化处理单元设备能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4 污泥处理单元设备能耗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节能降耗措施关键技术研究及实施 |
4.1 工艺方面的节能措施研究 |
4.2 设备方面的节能措施研究 |
4.2.1 提升泵系统节能措施研究 |
4.2.2 曝气系统节能措施研究 |
4.2.3 污泥脱水系统节能措施研究 |
4.2.4 其他节能降耗措施研究 |
4.3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鞍山市达道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的发展 |
1.2.1 传统活性污泥法 |
1.2.2 生物脱氮技术 |
1.2.3 生物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
1.3 国内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改造常用的技术与工艺 |
1.3.1 我国污水厂改造前常用的工艺及存在问题分析 |
1.3.2 我国污水厂升级改造常用的工艺 |
1.4 国外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改造实例 |
1.4.1 TRIZON A/O工艺 |
1.4.2 Dephanox工艺 |
1.4.3 VIP工艺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课题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鞍山市达道湾处理厂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2.1 概况 |
2.2 原设计规模和设计进出水水质 |
2.3 原污水处理工艺 |
2.4 主要构筑物及工艺设计参数 |
2.5 原工艺处理效果 |
2.6 原工艺存在问题分析 |
2.6.1 存在问题分析 |
2.6.2 升级改造内容 |
3 进出水水质确定及提标改造工艺方案研究 |
3.1 设计规模的确定 |
3.2 设计进出水水质的确定 |
3.2.1 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 |
3.2.2 设计出水水质的确定 |
3.3 污水处理程度分析 |
3.4 污水厂原出水水质及提标改造工艺选择的分析 |
3.4.1 原出水水质 |
3.4.2 提标改造工艺选择的分析 |
3.5 水质分析及一级处理选择 |
3.5.1 水质特性分析 |
3.5.2 改造初沉池的分析 |
3.6 二级处理工艺选择 |
3.6.1 二级处理工艺方案 |
3.6.2 污水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比较 |
3.6.3 生化反应池建设与改造方案 |
3.6.4 二沉池改造方案 |
3.6.5 中途提升泵池 |
3.7 深度处理工艺选择 |
3.7.1 工艺选择原则 |
3.7.2 整体工艺路线的确定 |
3.7.3 混凝工艺选择 |
3.7.4 沉淀段 |
3.7.5 过滤工艺选择 |
3.8 除磷方式、药剂的选择及用量 |
3.9 消毒工艺方案的确定 |
3.10 污泥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 |
3.11 小结 |
4 提标升级改造工艺设计 |
4.1 设计参数 |
4.2 工艺设计 |
4.2.1 预处理车间 |
4.2.2 初沉池 |
4.2.3 A~2/O生化池 |
4.2.4 二沉池 |
4.2.5 混凝沉淀池 |
4.2.6 鼓风机房 |
4.2.7 中间提升泵池 |
4.2.8 深度处理车间与污泥处理间 |
5 运行效果分析 |
5.1 COD去除效果分析 |
5.2 BOD去除效果分析 |
5.3 SS去除效果分析 |
5.4 TN去除效果分析 |
5.5 NH_3-N去除效果分析 |
5.6 TP去除效果分析 |
5.7 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主要建、构筑物结构形式一览表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HC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课题依托的实际工程 |
1.1.2 课题研究背景 |
1.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技术与工艺发展 |
1.2.1 传统活性污泥法 |
1.2.2 生物脱氮工艺 |
1.2.3 生物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
1.3 国内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改造常用的技术与工艺 |
1.3.1 我国污水厂改造前常用的工艺及存在问题分析 |
1.3.2 我国污水厂升级改造常用的工艺 |
1.4 国外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改造实例 |
1.4.1 美国洛杉矶Hyperion污水处理厂 |
1.4.2 美国华盛顿Blue Plains污水处理厂 |
1.4.3 匈牙利南佩斯污水处理厂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课题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HC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分析 |
2.1 概况 |
2.2 原设计规模和设计进出水水质 |
2.3 原污水处理工艺 |
2.4 主要构筑物及工艺设计参数 |
2.5 原工艺处理效果分析 |
2.6 原工艺存在问题分析 |
2.6.1 存在问题分析 |
2.6.2 升级改造内容 |
3 进出水水质确定及提标改造工艺方案研究 |
3.1 设计规模的确定 |
3.2 设计进出水水质的确定 |
3.2.1 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 |
3.2.2 设计出水水质的确定 |
3.3 污水处理程度分析 |
3.4 污水厂原出水水质及提报改造工艺的选择分析 |
3.4.1 原出水水质 |
3.4.2 提标改造工艺选择的分析 |
3.5 水质分析及一级处理工艺的选择 |
3.5.1 水质特性分析 |
3.5.2 一级处理工艺的选择分析 |
3.6 二级处理工艺的比较和确定 |
3.6.1 AAO工艺的特点与适用性分析 |
3.6.2 改良A2/O工艺特点与适用性分析 |
3.6.3 MBBR工艺特点与适用性分析 |
3.6.4 HC污水处理厂生物工艺提标改造方案的比较和确定 |
3.6.5 二沉池设计方案 |
3.7 深度处理工艺 |
3.7.1 工艺选择原则 |
3.7.2 絮凝工艺方案的选择及对比 |
3.7.3 沉淀工艺的比较和选择 |
3.7.4 过滤工艺的选择和比较 |
3.8 消毒工艺选择和比较 |
3.9 总体工艺方案 |
4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改造 |
4.1 设计参数 |
4.2 .工艺设计 |
4.2.1 一级处理(改造) |
4.2.2 新老生化系统配水井(新建) |
4.2.3 生化系统(改造与新建) |
4.2.4 二沉池(新建) |
4.2.5 污泥回流泵房(新建) |
4.2.6 深度污水处理(改造与新建) |
4.2.7 污水处理加药系统(改造) |
4.2.8 污泥储池(改造) |
4.2.9 污泥脱水车间(原有) |
4.2.10 污水出路 |
4.2.11 污泥出路 |
4.2.12 再生水出路 |
4.3 工程投资 |
5 运行效果分析 |
5.1 COD去除效果分析 |
5.2 BOD去除效果分析 |
5.3 SS去除效果分析 |
5.4 TP去除效果分析 |
5.5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 |
5.6 TN去除效果分析 |
5.7 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HC污水处理厂调试运行期间进出水指标数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的发展 |
1.2.1 传统活性污泥法 |
1.2.2 生物脱氮技术 |
1.2.3 生物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
1.3 国内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改造常用的技术与工艺 |
1.3.1 我国污水厂改造前常用的工艺及存在问题分析 |
1.3.2 我国污水厂升级改造常用的工艺 |
1.4 国内外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改造实例 |
1.4.1 挪威Gardemoen污水处理厂 |
1.4.2 意大利波尔图Tolle污水处理厂 |
1.4.3 青岛团岛污水处理厂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课题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2.1 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概况 |
2.2 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第一工艺系统(一期工程)现状 |
2.3 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第二工艺系统(二期工程)现状 |
2.4 沈阳市LZ生态污水厂处理效果及出水水质分析 |
2.5 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存在问题分析 |
2.5.1 存在问题分析 |
2.5.2 升级改造内容 |
3 升级改造方案选择与分析 |
3.1 设计规模的确定 |
3.2 设计进水水质及出水水质的确定 |
3.2.1 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 |
3.2.2 设计出水水质的确定 |
3.3 污水处理程度分析 |
3.4 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现状出水水质及提标改造工艺选择的分析 |
3.4.1 现状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分析 |
3.4.2 提标改造工艺方案选择的技术路线 |
3.5 水质特性及一级处理 |
3.5.1 水质特性 |
3.5.2 一级处理工艺 |
3.6 二级处理工艺选择 |
3.6.1 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升级改造的总体方案 |
3.6.2 第一工艺系统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选择 |
3.7 深度处理工艺选择 |
3.7.1 深度处理工艺路线的确定 |
3.7.2 混凝工艺选择 |
3.7.3 沉淀段工艺选择 |
3.7.4 过滤工艺选择 |
3.7.5 消毒工艺选择 |
3.8 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提标水处理总体工艺方案 |
3.9 污泥处理 |
3.10 小结 |
4 参数优化及工艺设计 |
4.1 设计参数 |
4.2 改造工艺的设计 |
4.2.1 第一工艺系统生化池改造 |
4.2.2 提升泵池(新建) |
4.2.3 深度处理车间(新建) |
4.2.4 污泥池(新建) |
4.2.5 反冲洗回收池(新建) |
5 运行效果分析 |
5.1 COD_cr去除效果分析 |
5.2 BOD_5去除效果分析 |
5.3 SS去除效果分析 |
5.4 NH_3-N去除效果分析 |
5.5 TN去除效果分析 |
5.6 TP去除效果分析 |
5.7 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方案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的发展 |
1.2.1 传统活性污泥法 |
1.2.2 生物脱氮 |
1.2.3 生物脱氮除磷 |
1.3 国内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改造常用工艺分析 |
1.3.1 我国污水厂提标改造前常用工艺 |
1.3.2 我国污水厂升级改造常用工艺分析 |
1.4 国外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改造实例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课题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污水处理厂原有工艺处理效果分析 |
2.1 自然情况 |
2.2 原设计规模和设计进出水水质 |
2.3 污水处理厂原有污水处理工艺 |
2.4 主要构筑物及性能参数 |
2.5 原有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分析 |
2.6 原有污水处理工艺存在问题分析 |
2.6.1 存在问题分析 |
2.6.2 升级改造内容 |
2.7 本章小结 |
3 进出水水质确定及提标改造工艺方案研究 |
3.1 污水处理规模的确定 |
3.2 设计进出水水质的确定 |
3.2.1 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 |
3.2.2 设计出水水质的确定 |
3.3 污水处理程度分析 |
3.4 污水处理厂原出水水质及提标改造工艺选择的分析 |
3.4.1 原出水水质 |
3.4.2 提标改造工艺选择的分析 |
3.5 水质特性分析及一级处理选择 |
3.5.1 水质特性分析 |
3.5.2 一级处理工艺分析 |
3.6 二级处理工艺的比选 |
3.6.1 氧化沟工艺 |
3.6.2 A~2/O工艺 |
3.6.3 SBR工艺系列 |
3.6.4 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 |
3.6.5 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 |
3.6.6 二级处理工艺的选择 |
3.6.7 氧化沟改造方案 |
3.7 深度处理工艺的比选 |
3.7.1 增强反硝化工艺的选择 |
3.7.2 混合工艺的选择 |
3.7.3 外加碳源方案的选择 |
3.7.4 化学除磷 |
3.7.5 混凝剂的选择 |
3.7.6 消毒工艺方案的比选 |
3.7.7 污泥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 |
3.8 提标改造总体工艺方案 |
3.9 本章小结 |
4 提标改造工艺设计 |
4.1 设计参数 |
4.2 工艺设计 |
4.2.1 预处理构筑物 |
4.2.2 改良型氧化沟(调整工况) |
4.2.3 污泥泵站(改造) |
4.2.4 鼓风机房(改造) |
4.2.5 污泥浓缩脱水机房(改造) |
4.2.6 机械混合池(新建) |
4.2.7 反硝化深床滤池(新建) |
4.2.8 紫外线消毒渠(重建) |
4.2.9 污水外排泵站(新建) |
4.2.10 巴氏计量槽(新建) |
4.2.11 加药间(新建) |
4.3 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工艺设备清单 |
4.4 本章小结 |
5 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
5.1 COD去除效果分析 |
5.2 BOD去除效果分析 |
5.3 SS去除效果分析 |
5.4 氨氮去除效果分析 |
5.5 TN去除效果分析 |
5.6 TP去除效果分析 |
5.7 经济效益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水质处理效果及其污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我国水资源情况 |
1.2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
1.3 我国污水排放与治理现状 |
1.4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现状 |
1.5 云南省水资源、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 |
1.6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7 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8 本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特征变化研究 |
2.1 污水处理厂概况及工艺简介 |
2.1.1 工艺简介 |
2.1.2 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日处理量特征 |
2.1.3 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温变化 |
2.1.4 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监测分析方法 |
2.2 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指标特征 |
2.2.1 进-出水pH值变化 |
2.2.2 进-出水COD_(Cr)变化 |
2.2.3 进-出水BOD_5 变化 |
2.2.4 进-出水总磷变化 |
2.2.5 进-出水总氮变化 |
2.2.6 进-出水氨氮变化 |
2.2.7 进-出水色度变化 |
2.2.8 进-出水悬浮物变化 |
2.2.9 进-出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变化 |
2.2.10 进-出水粪大肠菌群数变化 |
2.2.11 进-出水动植物油浓度变化 |
2.2.12 进-出石油类浓度变化 |
2.3 本章小结 |
3 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研究 |
3.1 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水质月削减量研究 |
3.1.1 COD_(Cr)削减量分析 |
3.1.2 BOD_5 削减量分析 |
3.1.3 总磷削减量分析 |
3.1.4 总氮削减量分析 |
3.1.5 氨氮削减量分析 |
3.1.6 色度降低值分析 |
3.1.7 悬浮物削减量分析 |
3.1.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削减量分析 |
3.1.9 动植物油削减量分析 |
3.1.10 石油类削减量分析 |
3.2 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处理效率分析 |
3.2.1 COD_(Cr)处理效率分析 |
3.2.2 BOD_5 处理效率分析 |
3.2.3 总磷处理效率分析 |
3.2.4 总氮处理效率分析 |
3.2.5 氨氮处理效率分析 |
3.2.6 色度处理效率分析 |
3.2.7 悬浮物处理效率分析 |
3.2.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效率分析 |
3.2.9 动植物油处理效率分析 |
3.2.10 石油类处理效率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污水处理厂水质的污控分析及同工艺污水处理对比研究 |
4.1 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影响因子分析 |
4.1.1 进水水质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 |
4.1.2 进水水质相关性的KMO检验 |
4.1.3 进水水质的主成分分析 |
4.1.4 进水主控污染物分析 |
4.2 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影响因子分析 |
4.2.1 出水水质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 |
4.2.2 出水水质相关性的KMO检验 |
4.2.3 出水水质的主成分分析 |
4.2.4 出水主控污染物分析 |
4.3 云南省昭通市污水排放结构与水质的关系 |
4.4 ICEAS工艺污水处理效率对比分析 |
4.4.1 不同地区同种处理工艺处理效率对比分析 |
4.4.2 同一地区不同处理工艺处理效率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的发展 |
1.2.1 传统活性污泥法 |
1.2.2 生物脱氮技术 |
1.2.3 生物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
1.3 国内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改造常用的技术与工艺 |
1.3.1 我国污水厂改造前常用的工艺及存在问题分析 |
1.3.2 我国污水厂升级改造常用的工艺 |
1.4 国外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改造实例 |
1.4.1 匈牙利南佩斯污水处理厂 |
1.4.2 美国华盛顿BluePlains污水处理厂 |
1.4.3 佛罗里达州orange郡东部污水处理厂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课题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2.1 概况 |
2.2 原设计规模和设计进出水水质 |
2.3 原污水处理工艺 |
2.4 主要构筑物及工艺设计参数 |
2.5 原工艺处理效果 |
2.6 原工艺存在问题分析 |
2.6.1 存在问题分析 |
2.6.2 升级改造内容 |
3 进出水水质确定及提标改造工艺方案研究 |
3.1 设计规模的确定 |
3.2 设计进出水水质的确定 |
3.2.1 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 |
3.2.2 设计出水水质的确定 |
3.3 污水处理程度分析 |
3.4 污水厂现状出水水质及提标改造工艺选择的分析 |
3.4.1 原出水水质 |
3.4.2 提标改造工艺选择的分析 |
3.5 水质分析及一级处理选择 |
3.5.1 水质特性分析 |
3.5.2 增加初沉池的分析 |
3.6 二级处理工艺选择 |
3.6.1 氧化沟工艺系列 |
3.6.2 A/A/O工艺系列 |
3.6.3 SBR工艺系列 |
3.6.4 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 |
3.6.5 HYBAS工艺 |
3.6.6 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 |
3.6.7 污水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比较 |
3.6.8 生物池改造方案比较 |
3.6.9 二沉池设计方案 |
3.7 深度处理工艺选择 |
3.7.1 工艺选择原则 |
3.7.2 整体工艺路线的确定 |
3.7.3 混凝工艺选择 |
3.7.4 沉淀段 |
3.7.5 过滤工艺选择 |
3.8 除磷方式的选择、药剂投加点及用量 |
3.9 辅助碳源选择确定 |
3.10 消毒工艺方案的确定 |
3.11 污泥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 |
3.11.1 污泥泥量 |
3.11.2 处理方式 |
3.12 总体工艺方案 |
4 提标升级改造工艺设计 |
4.1 设计参数 |
4.2 工艺设计 |
4.2.1 预处理车间 |
4.2.2 生物池配水井(新建) |
4.2.3 生物池(改造和新建) |
4.2.4 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改造) |
4.2.5 二沉池(新建) |
4.2.6 二沉池集配水井及污泥泵房(新建) |
4.2.7 鼓风机房与配电室(新建) |
4.2.8 中间提升泵房(新建) |
4.2.9 深度处理车间(新建) |
4.2.10 冲洗废水池(新建) |
4.2.11 紫外线消毒间(新建) |
4.2.12 污泥浓缩池(新建) |
4.2.13 污泥脱水机房(改造) |
4.2.14 加药间(新建) |
4.2.15 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新建) |
5 工程运行效果分析 |
5.1 有机物去除效果分析 |
5.2 BOD去除效果分析 |
5.3 SS去除效果分析 |
5.4 TN去除效果分析 |
5.5 NH_3-N去除效果分析 |
5.6 TP去除效果分析 |
5.7 小结 |
6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调试运行期间进出水指标数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磷营养源缺乏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效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生物脱氮技术 |
1.2.2 活性污泥工艺 |
1.2.3 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系统 |
1.2.4 磷营养源缺乏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污泥来源 |
2.1.2 试验装置 |
2.1.3 运行方式 |
2.2 试验用水水质 |
2.3 试验仪器与方法 |
2.3.1 试验仪器 |
2.3.2 检测方法 |
2.3.3 胞外聚合物(EPS) |
3 磷营养源缺乏对好氧运行方式处理效能影响研究 |
3.1 不同程度磷营养源缺乏对好氧运行COD处理效能的影响 |
3.2 不同程度磷营养源缺乏对好氧运行NH_4~+-N处理效能的影响 |
3.3 不同程度磷营养源缺乏对活性污泥系统性状的影响 |
3.3.1 好氧运行条件下污泥沉降性与污泥容积指数(SVI) |
3.3.2 活性污泥在显微镜下的性状分析 |
3.3.3 胞外聚合物(EPS) |
3.4 本章小结 |
4 磷营养源缺乏对缺氧-好氧运行方式处理效能影响研究 |
4.1 不同程度磷营养源缺乏对缺氧-好氧运行COD处理效能的影响 |
4.2 不同程度磷营养源缺乏对缺氧-好氧运行NH_4~+-N处理效能的影响 |
4.3 不同程度磷营养源缺乏对活性污泥系统性状的影响 |
4.3.1 缺氧-好氧运行条件下污泥沉降性与污泥容积指数(SVI) |
4.3.2 活性污泥在显微镜下的性状分析 |
4.3.3 胞外聚合物(EPS) |
4.4 本章小结 |
5 磷营养源缺乏对不同运行方式污水处理效能影响对比 |
5.1 好氧运行和缺氧-好氧运行条件下的COD去除效能对比 |
5.2 好氧运行和缺氧-好氧运行条件下的NH_4~+-N去除效能对比 |
5.3 一运行周期内氮素转化情况 |
5.3.1 一运行周期内NH_4~+-N浓度变化情况 |
5.3.2 一运行周期内NO_3~--N浓度变化情况 |
5.3.3 一运行周期内NO_2~--N浓度变化情况 |
5.4 本章小结 |
6 活性污泥系统内物种多样性分析 |
6.1 门(phylum)水平群落结构组分对比分析 |
6.2 纲(class)水平群落结构组分对比分析 |
6.3 科(family)水平群落结构组分对比分析 |
6.4 属(genus)水平群落结构组分对比分析 |
6.5 功能分类丰度对比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上海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
1.1.1 课题的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上海市污水处理厂发展历史和现状情况 |
2.1 污水处理发展概述 |
2.2 上海污水处理发展历程 |
2.2.1 从上海开埠—上海解放时期 |
2.2.2 从上海解放—改革开放 |
2.2.3 从改革开放—“十二五”末 |
2.2.4 上海市污水处理厂现状情况 |
2.3 上海污水处理厂现状总体情况与典型处理工艺 |
2.3.1 活性污泥法 |
2.3.2 A/O工艺与A/A/O工艺 |
2.3.3 SBR工艺 |
2.3.4 氧化沟工艺 |
2.4 对于上海市污水厂建设进行的思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上海市污水厂运行边界条件分析 |
3.1 自然环境条件及其影响 |
3.1.1 气温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 |
3.1.2 降雨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的影响 |
3.2 进水条件分析 |
3.2.1 进水组成情况 |
3.2.2 进水水量 |
3.2.3 进水污染物浓度 |
3.2.4 进水碳氮比 |
3.3 出水标准分析 |
3.4 政策条件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各污水厂污染物削减情况分析 |
4.1 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分析 |
4.1.1 主要污染指标及检测方式 |
4.1.2 计算方式 |
4.1.3 处理效果分析 |
4.2 含氮污染物处理效果分析 |
4.2.1 主要污染指标及检测方式 |
4.2.2 计算方式 |
4.2.3 处理效果分析 |
4.3 含磷污染物处理效果分析 |
4.3.1 主要污染指标及检测方式 |
4.3.2 计算方式 |
4.3.3 处理效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各典型工艺污水处理能耗分析 |
5.1 主要评价方式 |
5.2 具体分析 |
5.2.1 处理标准和工艺对于运行能耗的影响 |
5.2.2 处理规模对于运行能耗的影响 |
5.2.3 气温对于运行能耗的影响 |
5.2.4 低碳氮比对运行能耗的影响 |
5.2.5 节能降耗的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上海市未来污水处理厂发展趋势和建议 |
6.1 上海市未来污水处理新要求 |
6.2 上海市未来污水处理厂发展趋势 |
6.3 主要建议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间歇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气升式微压双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的寒区城市污水处理性能及机理研究[D]. 艾胜书. 吉林大学, 2021(01)
- [2]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影响因素分析及节能环保措施研究[D]. 焦煜涵. 西北大学, 2020(02)
- [3]鞍山市达道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D]. 王岩.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4]HC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D]. 陈飞.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5]沈阳市LZ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D]. 王芊.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6]城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方案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D]. 李强.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7)
- [7]某ICEAS工艺污水处理厂水质处理效果及其污控分析[D]. 刘桂. 西南科技大学, 2019(08)
- [8]沈阳西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D]. 徐天龙.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9]磷营养源缺乏对活性污泥法处理效能影响研究[D]. 罗迪.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6)
- [10]上海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 朱懿俊.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标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论文; 城市污水论文; 污水处理厂论文;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论文; 活性污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