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肺部感染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不同程度肺部感染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一、不同程度肺部感染患者多种细胞因子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陈卫伟[1](2020)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炎性细胞因子和生化指标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及生化指标水平,可能与手足口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EV71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及心肌酶谱(LDH、HBDH、CK、CK-MB)与血糖(GLU)水平,并将外周血炎性因子及生化指标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csf-WBC)进行相关性分析,来探讨其在手足口病疾病进程及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为手足口病病情评估提供诊疗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类型,收集包括轻症组、重症组、危重组在内的267例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标本及其中77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脑脊液标本,和52例健康体检儿童外周血标本,采用迈瑞BC5390CRP血液分析仪进行WBC计数;BD FACS Canto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检测;利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心肌酶谱、血糖、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检测;采用毛细吸管法进行脑脊液白细胞直接计数。[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组外周血IL-6、IL-10、GLU水平和WBC计数均明显升高;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组患儿血浆IL-6、IL-10、GLU和WBC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危重组患儿血浆IL-6、IL-10、GLU和WBC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并且危重组患儿血浆IL-6、IL-10、GLU和WBC计数水平较重症组有明显升高。(2)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组补体C3、C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EV-71感染手足口病轻症组、重症组及危重组三组之间补体C3、C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组血清IgG、IgM水平明显降低,IgA无明显差异。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组患儿血清IgG、IgM水平明显低于轻症组,危重组患儿血清IgG、IgM水平明显低于轻症组,并且危重组患儿血清IgG、IgM水平较重症组有明显降低。EV-71感染手足口病轻症组、重症组及危重组三组之间血清Ig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组LDH、HBDH、CK及CK-MB水平明显升高。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组患儿LDH、CK-MB水平明高于轻症组,危重组患儿LDH、CK-MB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并且危重组患儿LDH、CK-MB水平较重症组有明显升高;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组患儿HBDH、CK水平与轻症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危重组患儿血清HBDH、CK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并且危重组患儿HBDH、CK水平较重症组有明显升高。(5)EV-71感染致中枢神经损伤的重症和危重症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外周血IL-10、IL-6存在正相关,而与外周血中心肌酶(LDH、HBDH、CK、CK-MB)、免疫球蛋白(IgG、IgM)、Glu、外周血白细胞无显着相关。[结论]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IL-6、IL-10、WBC计数、GLU以及心肌酶LDH、HBDH、CK、CK-MB明显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明显降低,提示EV71感染机体后,病毒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及心肌细胞损伤,早期检测上述指标,有利于缩短诊断时间,及时制定治疗方案。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IL-6、IL-10、WBC计数、GLU以及心肌酶LDH、HBDH、CK、CK-MB水平进行性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一致;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随疾病加重逐渐降低。提示以上指标与手足口病的病程进展相关,动态监测其在患儿体内的含量,能够从侧面反映患儿的免疫状态,有助于动态评估患儿的病情,为临床早期识别诊治危重症患儿提供可靠依据。发生中枢神经损伤的重症和危重症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外周血IL-6、IL-10存在明显正相关,此发现提示了对于临床有重症倾向化的患儿,尽早联合检测脑脊液及外周血IL-6、IL-10,并结合临床医生经验,综合临床特征,尽早进行对应的治疗。

黄茉莉[2](201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索其用于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63例,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5481岁,年龄67.47±11.21岁,病程14.11±7.41年。患者根据COPD严重程度分级COPDⅡ级21例、COPDⅢ级39例、COPDⅣ级13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检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24,女17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4.64±8.16)岁,无呼吸道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观察比较肺功能及炎症指标,分析各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Pre及FEV1/FVC指标均显着降低,并且随着病情分级升高,FEV1/Pre及FEV1/FVC指标降低越严重,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TNF-α、IL-2、IL-4、IL-6、IL-8指标均显着升高,并且随着病情加重,这些指标升高越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随着病情加重下降越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只有Ⅲ、Ⅳ级COPD患者组与对照组以及Ⅱ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COP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而IL-4只有Ⅳ级COPD患者组与对照组以及Ⅱ、Ⅲ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Ⅲ组COP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FVC与外周血中hs-CRP、TNF-α、IL-6、IL-8呈负相关,与IL-12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与IL-4没有显着相关性;FEV1/Pre与hs-CRP、TNF-α、IL-6、IL-8呈明显负相关,与IL-12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与IL-4也没有显着相关性。结论:1、慢阻肺患者体内存在多种炎症因子的异常,提示慢阻肺的发病与复杂的炎症反应相关。2、hs-CRP、TNF-α、IL-6、IL-8、IL-12与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存在显着相关,提示多种炎症因子的变化水平可能用于帮助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惠毅[3](2012)在《基于肺病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相关调控物质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选取三个不同的时间点,观察造模后肺与大肠在病理形态学、细胞组织学、炎症介质等方面的对应性变化,探寻“肺病及肠”的传变规律及其病理传变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雄性,共6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空白对照(24只)和模型组(36只)。空白组大鼠置于无烟环境中饲养,模型组大鼠采用单纯烟熏法造模,每次烟熏50min,每天3次(分别在早上9点、下午2点和6点),共烟熏70d。于首次造模第20天、50天、70天随机抽取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12只)大鼠检测大鼠肺、胃肠功能;光镜观察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肺和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结肠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结果:1.病理生理肺功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呼吸频率增快,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降低,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胃肠功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粪便含水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第20天、第50天、第70天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粪便含水率降低、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均降低,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5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70天粪便含水率降低、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2.病理形态学光镜: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胃组织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于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均可见支气管广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于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分别有40%、70%、80%大鼠结肠组织出现局部充血水肿,灶性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细胞浸润,严重者可见小灶性糜烂,黏膜上皮欠完整,腺体排列欠规则,黏膜及黏膜下炎细胞浸润;电镜: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肺组织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轻度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大鼠结肠组织超微结构病无明显改变。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重度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间质内胶原纤维增多、纤维母细胞活跃:大鼠结肠组织出现结肠黏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排列稀疏紊乱,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结肠组织黏膜下固有层间隙胶原纤维增生,见成纤维母细胞。3.相关调控物质TNF-α、IL-1β、ET-1、PGE2含量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5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VIP、SP、CGRP、iNOS表达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第20天结肠组织VIP表达降低,CGR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造模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VIP、SP表达降低,CGR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VIP、S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结肠组织iNOS表达升高(P<0.01),第70天结肠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造模第5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70天肺组织VIP、CGRP、iNOS表达升高(P<0.05),结肠组织SP、CGRP、iNOS表达升高(P<O.05或P<0.01)。结论:1.肺病大鼠可出现胃肠功能的改变,提示肺病可能传变到“肠”。2.肺病大鼠可出现大肠的病理变化,提示肺病可能传变到“肠”;肺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胃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而结肠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提示肺病传变到“肠”的主要部位可能在结肠。3.肺病大鼠可出现大肠相关调控物质的变化,提示肺病可能传变到“肠”。4.初步发现TNF-α、IL-1、ET-1、PGE2等炎症介质可能是“肺病及肠”的物质基础。5.初步发现VIP、SP、CGRP、iNOS等神经肽物质可能是“肺病及肠”的物质基础。6.模型大鼠肺病传变到“肠”的时间节点在造模50天左右,肺病是否能传变到“肠”,主要取决于肺脏病变的病理损伤程度,而不单纯取决于造模时间的长短。

冷怀明[4](2002)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文中提出

王楠[5](2021)在《养阴清肺汤加味调控SMPP小鼠TGF-β 1/Smad3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循证医学评价炎症因子与重症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SMPP)相关性,了解其表达情况和预后。并观察养阴清肺汤加味方对SMPP小鼠肺组织TGF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影响情况,探讨养阴清肺汤对治疗SMPP的可能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系统检索医学文摘资料库(EMBASE)、Pub Med医学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以收集关于炎症因子与SMPP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Revman5.6及Stata MP16进行统计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检验。120只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奇霉素组、养阴清肺汤加味方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24只小鼠。除正常组外,均使用1010MP菌液连续滴鼻3天,致小鼠重症MP感染,在感染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各组每次6只小鼠被随机处死,并进行取材,并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测量肺重量,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的肺部病理,实施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IL-17。结果:1.在这次Meta分析中发现,IL-6水平重症组血清平高于轻症组,重症组急性期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重症组急性期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缓解期患儿与健康儿童在血清IL-6水平暂无可比性。这提示IL-6参与了SMPP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尚不明确是否可以用IL-6来判断疾病缓解情况,还需要后续调查。IL-8水平重症组血清高于轻症组,具有显着性。但样本量相对较小,结果稳定性尚待判断。IL-10在SMPP患儿血清中升高还是降低仍存在争议,整体表现为重症组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NF-α水平重症组高于轻症组;同时也显着大于健康。可能由于纳入样本量偏小,且患儿确诊及入院时间不同,所在地区有所差异,重症时肺部炎症表现不同,并发症不同,治疗干预手段有所不同,采血时间不同,ELISA检测剂盒使用不一致,对炎症因子结果影响大较大,但整体趋势仍可观察到。2.对各组小鼠日常生活活动观察可发现,模型组、阿奇霉素组、养阴清肺汤加味组、中西医结合组感染MP后第3天部分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明显倦怠、饮食量减少,甚至出现立毛反应,鼻子出现分泌物,其中中西医结合组反映最轻,造模组反映最重。肉眼观察模型组肺组织形态萎缩,可见暗红色瘀斑;养阴清肺汤加味方组与阿奇霉素组肺组织色增大,暗红,有明显充血和水肿;中西医结合组肺组织表面光滑,存在轻度的水肿,但无充血。通过对肺指数的评定,可以发现给药后组肺指数较模型组降低,结合组效果最好;在光镜下观察模型组小鼠肺泡间隔显着增宽,肺泡腔及肺间质充满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断裂,肺泡融合,存在大量炎性细胞,可见肺淤血;阿奇霉素组炎性渗出较模型组减少,少量肺泡壁断裂及肺泡融合情况;养阴清肺汤加味组存在炎性细胞,肺泡间增宽不明显,存在少量肺组织淤血、水肿,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中西医结合组改善最明显,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在肺病理评分上也验证了这一结果,肺指数与病理评分均在第七天达到峰值,MP感染三组与正常组相比升高(P<0.05)。3.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小鼠血清中IL-17进行检测,模型组小鼠血清IL-17呈增高趋势,在第7天达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与正常组相比上升具有显着性(P<0.05);各给药组血清IL-17也均在第7天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IL-17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第3、7、14天,与养阴清肺汤加味组、阿奇霉素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IL-17表达降低(P<0.05);在给药第10天中西医结合组与阿奇霉素组比降低没有显着差异,与养阴清肺汤加味组相比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给药组从第7天开始显现明显给药效果,第14天效果最好,中西医结合组效果最好,但仍与正常具有显着性(P<0.05)。4.采用qPCR的方法对小鼠肺组织中TGF-β1、Smad3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模型组TGF-β1、Smad3基因表达水平上升,于第7天之后有所下降,各时间点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各给药组肺组织中TGF-β1、Smad3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第7天效果最明显;在第3、7、10天,肺组织中TGF-β1、Smad3在结合组降低水平更明显,比其余单一给药组下降更显着(P<0.05),但仍与正常组存在差异性(P<0.05)。小鼠肺组织中TGF-β1、Smad3基因表达趋势具有基本一致性。结论:1.MPP患儿严重程度与外周血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SMPP患儿外周血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升高。单一炎症因子水平不能作为独立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趋势的标准。本研究纳入文献有局限性,上述结论需进一步的对其进行验证证实。2.养阴清肺汤加味可能对高载量MP诱导的SMPP BALB/c小鼠模型对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及IL-17因子表达的产生了影响,均为抑制性调节。使用养阴清肺汤加味和阿奇霉素中西医结合治疗SMPP可能有良好的效果。

梁桐[6](2021)在《Piezo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新型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Piezo2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尚未被证实。因此,阐明Piezo2与胃癌发病机制的关系,将可能为胃癌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目的:探讨Piezo2与胃癌的关系,为有效的抗胃癌转移提供新思路。方法:本实验检测人胃癌组织及细胞中Piezo2、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分析Piezo2表达与EMT状态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RNAi技术干扰胃癌细胞,通过CCK-8、Wound Healing、Transwell等实验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1)胃癌组织中Piezo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SP免疫组化的结果与RT-qPCR的结果一致。胃癌组织中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2)胃癌组织中Piezo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均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5),与E-cadherin呈正相关(r=0.368,P=0.042),而与Vimentin呈负相关(r=-0.487,P=0.005)。(3)胃癌细胞系(MGC-803、MKN-45、SGC-7901、SGC-7901/L)中Piezo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永生化的胃黏膜细胞系GES-1(均P﹤0.0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胃癌细胞系MKN-45i中Piezo2和E-cadherin低表达,Vimentin高表达(均P﹤0.05)。(5)胃癌细胞系MKN-45i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胃癌组织及细胞中Piezo2呈低表达,其可能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下调Piezo2的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iezo2可通过调控EMT过程影响胃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但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

黄紫莹[7](2021)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Th9、Th17细胞比例和PD-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检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Th9、Th17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Th9、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和PD-1在MDS中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初诊MDS患者26例(较低危15例,较高危11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9、Th17细胞比例及PD-1在Th9、Th17、Treg细胞上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9(interleukin-9,IL-9)、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水平。结果:在较高危MDS组,Th9细胞比例(3.04±0.43%)高于较低危组(2.30±0.27%)和对照组(0.74±0.35%),P<0.05;Th17细胞比例(1.21±0.48%)低于较低危组(4.57±0.49%)和对照组(2.45±0.67%),P<0.05;较低危组与对照组相比,Th9、Th17细胞比例升高(2.30±0.27%vs 0.74±0.35%,4.57±0.49%vs 2.45±0.67%,P<0.05)。较高危组与对照组相比,PD-1在Th9、Th17、Treg细胞上的表达均明显升高(13.85±1.07%vs 4.57±0.85%,9.93±1.89%vs 4.85±1.64%,17.72±1.16%vs 5.25±1.18%,P<0.001);较高危组与较低危组相比,PD-1+Th9、PD-1+Th17和PD-1+Treg表达均明显升高(13.85±1.07%vs 10.61±1.55%,9.93±1.89%vs 6.88±1.45%,P<0.05;17.72±1.16%vs 14.30±1.33%,P<0.001);较低危组与对照组相比,PD-1在Th9、Th17、Treg细胞上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5,P<0.001)。在较高危组中,IL-9、IL-10、TGF-β 水平高于较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IL-17水平低于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较低危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因子IL-9、IL-10、TGF-β 水平升高(P<0.05),IL-17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10)。MDS患者Treg细胞上PD-1表达与IL-10、TGF-β 呈正相关,与IL-17呈负相关;Th17细胞上PD-1表达与IL-17呈负相关;Th9细胞上PD-1表达与TGF-β 呈正相关。结论:1.MDS患者Th9/IL-9、Th17/IL-17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MDS的发病。2.PD-1在Th9、Th17、Treg细胞上表达升高,并与疾病危险度分层呈正相关,提示PD-1有望成为MDS分层与预后指标。3.高危MDS中细胞因子IL-9、IL-10、TGF-β 水平升高,低危MDS中IL-17水平升高,且与PD-1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不同危险度分层的MDS均存在免疫异常,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唐平[8](2020)在《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调控HOXB9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HCC)是全球十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1-2]。近年来,尽管肝癌的外科手术切除以及肝癌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肝癌的总体五年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肝癌的侵袭和远处转移[3-4]。因此,阐明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是肝癌防治研究的重点。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1,eEF1A1)是触发蛋白质翻译延伸启动的重要蛋白质,研究证实eEF1A1可参与调控细胞生长,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凋亡等各种细胞生理过程[5]。另外文献报道eEF1A1在包括肝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6],且eEF1A1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密切相关[7-11]。然而,eEF1A1在调控肝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详细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HOXB9是同源盒基因(homeobox genes,HOX)家族成员之一。研究报道HOXB9在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呈高表达[12-15]。另外研究也发现HOXB9高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以及不良预后有关[13,15]。HOXB9可以通过诱导上皮向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促进肿瘤侵袭,并通过加速DNA损伤反应来抵抗化学治疗药物和放射线治疗[12,15]。我们前期研究表明,HOXB9在HCC中明显高表达,并参与了HCC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过程[16]。然而,eEF1A1和HOXB9在肝癌中的表达关系及其两者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肝癌侵袭和转移仍未见报道。本研究首先检测eEF1A1和HOXB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其次明确eEF1A1和HOXB9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且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索eEF1A1和HOXB9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最后探究eEF1A1和HOXB9影响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具体机制。方法:1、采用qRT-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分析156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eEF1A1和HOXB9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肝癌中eEF1A1和HOXB9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其对预后的相关性。2、运用q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正常肝脏细胞(HL-7702)与多种肝癌细胞株(MHCC97h,HCCLM3,SMMC7721,Huh7和Hep G2)中eEF1A1和HOXB9的表达情况;构建干扰eEF1A1和HOXB9的质粒,并筛选出最佳干扰效果的eEF1A1和HOXB9质粒;在上述肝癌细胞中转染sh-eEF1A1质粒后,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HOXB9表达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转染后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在稳定下调eEF1A1表达的肝癌细胞中同时转染HOXB9过表达质粒,通过Transwell及RTCA实验检测各实验组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3、采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eEF1A1蛋白和HOXB9蛋白是否结合,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在肝癌细胞中改变eEF1A1的表达后STAT1的总蛋白和核内蛋白的表达变化;在稳定下调eEF1A1表达的肝癌HCCLM3细胞中同时转染STAT1过表达质粒,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eEF1A1、HOXB9和STAT1的蛋白表达变化,并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实验组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在稳定过表达eEF1A1的肝癌Hep G2细胞中同时转染sh-STAT1质粒,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eEF1A1、HOXB9和STAT1的蛋白表达变化,并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实验组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4、在肝癌细胞中改变STAT1的表达或者活性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方法检测HOXB9的蛋白表达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STAT1在HOXB9的启动子结合区域,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两者兼得相互作用。结果:(1)eEF1A1和HOXB9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这两个基因的高表达与临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2)eEF1A1和HOXB9在肝癌细胞系中高表达,且在肝癌细胞中下调eEF1A1的表达后HOXB9的蛋白表达也随之减少,同时降低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在肝癌细胞中下调eEF1A1表达导致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下降可被过表达HOXB9所回复。(3)Co-IP实验证实eEF1A1和HOXB9不直接结合。另外,改变eEF1A1的表达可以调控STAT1总蛋白和核内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STAT1是eEF1A1调控HOXB9表达的关键蛋白。(4)改变肝癌细胞中STAT1的表达或者活性可以调控HOXB9的蛋白表达;生信分析预测STAT1和HOXB9启动子结合区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CHIP实验进一步证明STAT1结合HOXB9的启动子区域C区并上调HOXB9转录水平。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肝癌组织中eEF1A1和HOXB9的表达上调,并且两者间的表达呈正相关。eEF1A1和HOXB9的过度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显着相关。此外,体内体外实验证实降低eEF1A1表达可以通过下调HOXB9的表达进而减少H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最后,我们证实肝癌细胞中eEF1A1可以通过增强STAT1介导的HOXB9的转录活性进而增加HOXB9的表达。这些结果证明eEF1A1可以通过STAT1信号通路调控HOXB9表达进而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迁移,为预防和治疗肝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李俊[9](2020)在《IL-6、FeNO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用于学龄前期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 hyperresponsiveness,BHR)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研究方法选择上饶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7岁MP感染儿童、气道高反应性儿童及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有气道高反应患儿30例(A组),单纯MP感染患儿30例(B组),未合并MP感染的气道高反应性患儿30例(C组),健康对照组30例(D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基本资料收集,采用纳库仑电量传感器检测入院时呼出气一氧化氮。入院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IL-6及IgE抗体水平,外周静脉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Eos)百分比,采用特布他林为舒张剂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BDT,bronchial dilation test)。采用TAED肺功能检查仪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120例研究对象年龄37岁,平均年龄5.23±1.07岁;男性56例,女性64例。A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47±1.18岁;B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4±0.99岁;C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29±0.88岁;D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29±1.17岁;不同组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BMI分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入院时A组、B组、C组及D组儿童FeNO平均值分别为34.8±11.0、18.5±11.2、35.0±16.5及22.3±9.7,A组与C组儿童FeNO平均值显着高于B组与D组(P<0.05),A组与C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AC组儿童循环IL-6水平、IgE水平及Eos水平均显着上升(P<0.05),且IL-6 A组>B组>C组(P<0.05);A组与C组血清IgE、循环Eos比例显着高于B组与D组,且B组显着高于D组(P<0.05)。(4)A组、B组及C组患儿FVC预计值、FEV1预计值、FEV1/FVC预计值、PEP预计值、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与最MEF25-75预计值均显着降低,与D组差异显着(P<0.05)。A组患儿FVC预计值、FEV1/FVC预计值、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与MEF25-75预计值均显着低于B组(P<0.05)。(5)FeNO与P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与MEF25-75预计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VC预计值与FEV1/FVC预计值未见统计学相关(P>0.05);血清IL-6与FVC预计值、FMEF25预计值、MEF50预计值、MEF25-75预计值呈负相关(P<0.05)。(6)FeNO与血清IgE及Eos呈中等强度正相关,血清IL-6与血清IgE及Eos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ROC曲线评价结果显示,FeNO用于气道高反应性诊断的AUC=0.787(95%CI:0.7150.859,P<0.001),血清IL-6用于气道高反应性诊断的AUC=0.677(95%CI:0.5960.758,P<0.001),FeNO显着高于血清IL-6(Z=2.082,P=0.037)。其中FeNO最佳截断值=28.5ppb,血清IL-6最佳截断值=245.0pg/ml。FeNO与血清IL-6联合指标预测MP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AUC=0.808(95%CI:0.7300.866,P<0.05),显着高于血清IL-6,但与FeNO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MP感染可导致儿童气道高反应性,出现气道高反应性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血清IL-6显着上升;(2)呼出气一氧化氮、血清IL-6与患儿肺功能、循环嗜酸性粒细胞、IgE水平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可提示患儿呼吸道BHR发生可能;(3)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血清IL-6可作为MP感染患儿呼吸道BHR预测指标,可以早期发现高危人群,以提前诊断、尽早干预。

张海芳[10](2020)在《PSI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前白蛋白对CAP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旨在研究PSI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CAP中的预后评估价值,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快速准确对结局进行预判,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方法依据入选及排除标准,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呼吸内科和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4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死亡为预后指标,其中死亡组42例,存活组35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SI评分、NLR、PA与CAP预后关系。采用ROC曲线筛选各项指标评价CAP预后的界值,通过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评价PSI评分、NLR、PA及联合试验对CAP预后评估的真实性、可靠性。结果1死亡组与存活组中位年龄、出现低血压的比例、多肺叶浸润的比例、白细胞、D-二聚体、降钙素原水平、出现呼吸衰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吸烟、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比例、出现体温≥37.3℃、脉搏≥125次/分、呼吸频率≥30次/分的比例、出现胸腔积液、肺结节的比例、尿素氮、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死亡组患者的PSI评分、NLR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A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CAP预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白细胞、D-二聚体、呼吸衰竭、PSI评分、NLR、PA与CAP患者死亡风险的密切相关(P<0.05)。PSI评分、NLR、PA是CAP患者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3 ROC曲线结果显示,PSI评分、NLR和PA预测CAP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50%(P<0.05)。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值结合临床上需要提高灵敏度、减少漏诊,筛选出PSI评分、NLR和PA预测界值分别为94.50分、4.87、102.50mg/L。4 PSI评分、NLR、PA预测CAP死亡效果分析:PSI评分预测结果与实际的一致性最高(Kappa=0.45),且灵敏度(88.10%)与特异度(83.50%)高于NLR、PA。5采用以PSI评分为基础的并联实验,结果显示PSI评分与NLR的联合试验、PSI评分与PA的联合试验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均低于PSI评分的单独使用,但PSI评分联合NLR具有极高灵敏度,可杜绝预测的漏诊,但一致性较低,临床应用会有一定误差。结论1 PSI评分、NLR及PA与CAP预后有关。PSI评分、NLR水平升高,PA水平降低,CAP患者的预后较差。2 PSI评分、NLR及PA均有一定预测CAP患者预后的作用。3 PSI评分联合NLR具有极高灵敏度,有可能早期预测CAP患者预后。图3幅;表14个;参183篇。

二、不同程度肺部感染患者多种细胞因子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程度肺部感染患者多种细胞因子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炎性细胞因子和生化指标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手足口病简介
    二、手足口病的病原体
    三、手足口病传染性
    四、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血浆IL-6水平比较
    2.2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血浆IL-10水平比较
    2.3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外周血WBC计数比较
    2.4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外周血GLU水平比较
    2.5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2.6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补体C3、C4比较
    2.7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心肌酶谱结果比较
    2.8 EV-71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外周血IL-6、IL-10相关性分析
    2.9 EV-71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外周血WBC计数相关性分析
    2.10 EV-71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GLU相关性分析
    2.11 EV-71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IgG、IgM相关性分析
    2.12 EV-71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心肌酶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EV71感染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结论
    3.1 各组FEV1/Pre及 FEV1/FVC情况
    3.2 各组患者外周血TNF-α、IL-2、IL-4、IL-6、IL-8、IL-12 水平的检测
    3.3 患者FEV1/Pre及 FEV1/FVC与血清hs-CRP、TNF-α、IL-2、IL-4、IL-6、IL-8、IL-12 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讨论
5.小结
6.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7.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3)基于肺病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相关调控物质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前言
上篇 文献研究
    第一部分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认识
        1 中医对肺与大肠的定位
        1.1 从解剖形态学角度探讨肺与大肠的定位
        1.2 从生理功能角度探讨肺与大肠定位
        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
        2.1 “肺”与“大肠”的经脉络属
        2.2 肺与大肠生理功能的相互依存
        2.3 肺与大肠相互影响的病理表现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病机概述
        3.1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互传变病机的认识
        3.2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互传变物质基础的认识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评述
        1 “肺与大肠相表里”实验研究进展
        1.1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建立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
        1.2 “肺与大肠相表里”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2 “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研究进展
        2.1 肺病治肠
        2.2 肠病治肺
        2.3 肺肠同治
        2.4 针灸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下篇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大鼠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1 模型的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模型的评价
        2.1 一般行为表现观察结果
        2.2 肺功能、胃肠功能观察结果
        2.3 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3 讨论
        3.1 实验结果的讨论
        3.2 “肺病及肠”动物模型建立的讨论
        3.3 肺病传变到“肠”具体部位的探讨
    实验二 从肺病模型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变化探讨“肺病及肠” 病理传变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建立方法
        2.2 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IL-1 β、ET-1、PGE2含量检测方法
        2.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含量结果
        3.2 大鼠肺、结肠组织IL-1β含量结果
        3.3 大鼠肺、结肠组织ET-1含量结果
        3.4 大鼠肺、结肠组织PGE2含量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肺病可向“肠”传变,出现大鼠结肠组织TNF-α、IL-1 β、ET-1、PGE2含量变化
        4.2 肺病是否能传变到“肠”,主要取决于肺脏病变的病理损伤程度
        4.3 炎性细胞因子可能是肺病传变到“肠”的物质基础
    实验三 从肺病模型大鼠肺、结肠组织SP、VIP、CGRP、iNOS表达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建立方法
        2.2 大鼠肺、结肠组织SP、VIP、CGRP、iNOS表达检测方法
        2.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大鼠肺、结肠组织VIP表达结果
        3.2 大鼠肺、结肠组织SP表达结果
        3.3 大鼠肺、结肠组织CGRP表达结果
        3.4 大鼠肺、结肠组织iNOS表达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肺病可向“肠”传变,出现大鼠结肠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变化
        4.2 肺病是否能传变到“肠”,主要取决于肺脏病变的病理损伤程度
        4.3 神经肽物质可能是肺病传变到“肠”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附图
综述 “肺病及肠”相关细胞因子及调控物质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养阴清肺汤加味调控SMPP小鼠TGF-β 1/Smad3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炎症相关因子与SMPP关系Meta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养阴清肺汤加味对SMPP小鼠TGF-β1/Smad3 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论治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Piezo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Piezo2 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3.1 石蜡切片的制作
        3.2 SP免疫组化实验
        3.3 RT-qPCR组织实验
        3.4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SP免疫组化法检测Piezo2、Vimentin、E-cadherin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4.2 Piezo2、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4.3 胃癌组织中Piezo2与Vimentin、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4.4 RT-qPCR法检测Piezo2 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5 讨论
    6 小结
第二部分 Piezo2 在胃癌细胞系和正常胃黏膜细胞系中的表达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si RNA的合成、转染
        3.3 RT-qPCR细胞实验
        3.4 Western blot细胞实验
        3.5 CCK-8 细胞实验
        3.6 Wound Healing细胞实验
        3.7 Transwell细胞实验
        3.8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RT-qPCR法检测Piezo2 在正常胃黏膜细胞系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
        4.2 RT-qPCR方法检测Piezo2在si RNA转染胃癌细胞系MKN-45 中的表达情况
        4.3 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Vimentin、E-cadherin在 Piezo2的si RNA转染胃癌细胞系MKN-45 中的表达情况
        4.4 CCK-8 细胞实验结果
        4.5 Wound Healing细胞实验结果
        4.6 Transwell细胞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Piezo在肿瘤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Th9、Th17细胞比例和PD-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概述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分层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免疫反应
        1.3.1 先天免疫信号的异常激活
        1.3.2 免疫紊乱
        1.3.3 Th17 细胞
        1.3.4 Th9 细胞
        1.3.5 细胞因子水平异常
    1.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1.5 本研究科学假设及依据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资料
        2.1.2 正常对照组
    2.2 实验材料
        2.2.1 仪器设备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2.3.2 PBMC体外刺激
        2.3.3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9 细胞比例及PD-1在Th9 细胞上的表达
        2.3.4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 细胞比例及PD-1在Th17 细胞上的表达
        2.3.5 流式细胞术检测PD-1在Treg细胞上的表达
        2.3.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人静脉血血清IL-9、IL-17、IL-10、TGF-β
    2.4 实验结果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不同危险度分层MD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9及Th17 细胞比例
    3.2 MDS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h9、Th17、Treg细胞上PD-1 表达
    3.3 MDS患者与对照组外周血血清IL-9、IL-17、IL-10、TGF-β 水平
    3.4 MDS患者PD-1 表达与细胞因子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4.1 Th9 细胞与IL-9
    4.2 Th17 细胞与MDS
    4.3 Th9、Th17、Treg细胞上PD-1 的表达
    4.4 细胞因子IL-17、IL-10、TGF-β 在MDS中的研究
    4.5 PD-1 表达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4.6 实验不足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调控HOXB9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eEF1A1和HOXB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前言
    2.材料
        2.1 标本的收集
        2.2 试剂
        2.2.1 主要试剂
        2.2.2 自配试剂
        2.2.3 主要仪器设备
    3.实验方法
        3.1 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总RNA的提取
        3.2 总RNA逆转录成cDNA
        3.3 荧光定量PCR实验
        3.3.1 免疫组化实验
        3.3.2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3.4 Western blot实验
        3.4.1 提取肝癌组织蛋白
        3.4.2 利用BCA法测定蛋白溶液浓度
        3.4.3 WB凝胶配制
        3.4.4 WB凝胶电泳
        3.4.5 WB凝胶转膜
        3.4.6 WB凝胶孵育一抗
        3.4.7 ECL化学成像
        3.5 统计分析
    4.结果
        4.1 检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eEF1A1和HOXB9 的表达
        4.2 肝癌组织中eEF1A1和HOXB9 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5.讨论
第2章 eEF1A1通过调控HOXB9表达并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1.前言
    2.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自配试剂
    3.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1.1 细胞复苏
        3.1.2 细胞传代
        3.1.3 细胞转染
        3.1.4 细胞冻存
        3.2 构建目的基因质粒
        3.2.1 构建eEF1A1、HOXB9、STAT1 的质粒
        3.2.2 扩增质粒
        3.3 功能实验
        3.3.1 RTCA检测细胞迁移实验
        3.3.2 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实验
        3.3.3 裸鼠成瘤实验
        3.4 HE染色
        3.5 蛋白免疫印迹反应(WB)实验
        3.5.1 细胞总蛋白提取
        3.5.2 利用BCA法测定蛋白溶液浓度
        3.5.3 WB凝胶配制
        3.5.4 WB凝胶电泳
        3.5.5 WB凝胶转膜
        3.5.6 WB凝胶孵育一抗
        3.5.7 ECL化学成像
        3.6 统计分析
    4.结果
        4.1 观察肝癌细胞株中eEF1A1和HOXB9 的表达情况
        4.2 观察肝癌细胞中下调eEF1A1 表达后HOXB9 的蛋白表达变化
        4.3 HOXB9是eEF1A1 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键蛋白
        4.4 降低eEF1A1 可以抑制肝癌肺转移
    5.讨论
第3章 eEF1A1 通过STAT1 调节肝癌细胞中HOXB9 表达
    1.前言
    2.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
    3.实验方法
        3.1 蛋白质免疫共沉淀
        3.2 蛋白质免疫印记实验
        3.2.1 核浆蛋白分离
        3.2.2 BCA法测定蛋白溶液浓度
        3.2.3 WB凝胶配制
        3.2.4 WB凝胶电泳
        3.2.5 WB凝胶转膜
        3.2.6 WB凝胶孵育一抗、二抗
        3.2.7 ECL化学成像
        3.3 功能实验
    4.结果
        4.1 观察肝癌细胞中eEF1A1和HOXB9 结合关系
        4.2 STAT1是eEF1A1 调控HOXB9 影响肝癌侵袭转移的关键蛋白
    5.讨论
第4章 STAT1结合HOXB9的启动子区域并上调其转录水平
    1.前言
    2.材料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
    3.实验方法
        3.1 琼脂糖凝胶电泳
        3.2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3.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4.结果
        4.1 肝癌细胞中STAT1 调控HOXB9 的表达
        4.2 肝癌细胞中STAT1影响HOXB9的转录活性
        4.3 肝癌细胞中STAT1 结合HOXB9 启动子区域
    5.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STAT1 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IL-6、FeNO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现状及临床特征
    1.2 MP感染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
    1.3 儿童气道高反应性监测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诊断标准
        2.1.2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2.1.3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收集
        2.2.2 Fe NO检测
        2.2.3 血液学检测
        2.2.4 肺功能检查
    2.3 统计分析方法
    2.4 质量控制方法
        2.4.1 研究方案设计阶段
        2.4.2 临床诊疗与资料收集阶段
        2.4.3 资料的整理、分析阶段
        2.4.4 研究方案中涉及到的观察指标(见表1)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3.2 肺功能检查情况
    3.3 Fe NO及血液学检测结果
    3.4 MP感染患儿Fe NO、血清IL-6 与肺功能检测结果相关性
        3.4.1 MP感染患儿Fe NO与肺功能检测结果相关性
        3.4.2 MP感染患儿血清IL-6 与肺功能检测结果相关性
    3.5 Fe NO、血清IL-6 与血清IgE及 Eos的相关性
    3.6 Fe NO、血清IL-6 用于MP感染患儿气道反应性诊断效果
第4章 讨论
    4.1 Fe NO对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价值
        4.1.1 Fe NO与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
        4.1.2 Fe NO对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价值
    4.2 血清IL-6 对气道高反应性的诊断价值
        4.2.1 IL-6在MP感染免疫及炎症损伤中的作用
        4.2.2 血清IL-6在MP感染相关气道反应性变化的诊断价值
    4.3 Fe NO与血清IL-6 的联合应用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10)PSI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前白蛋白对CAP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资料收集
        1.1.6 实验室检测
        1.1.7 数据收集处理程序
        1.1.8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CAP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2 PSI评分、NLR、PA与CAP预后的关系分析
        1.2.3 PSI评分、NLR、PA与CAP预后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1.2.4 PSI评分、NLR、PA评估CAP预后的界值筛选
        1.2.5 PSI评分、NLR、PA 预测CAP患者死亡的效果分析
        1.2.6 联合试验
    1.3 讨论
        1.3.1 评分系统
        1.3.2 生物标志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
        1.3.3 生物标志物: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 PA)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1 降钙素原
    2.2 C反应蛋白
    2.3 炎性细胞因子
    2.4 肾上腺髓质素
    2.5 利钠肽
    2.6 和肽素
    2.7 皮质醇
    2.8 D-二聚体
    2.9 血红蛋白
    2.10 乳酸
    2.11 红细胞分布宽度
    2.12 维生素D
    2.13 甲壳质酶蛋白40
    2.14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2.15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2.16 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
    2.17 晚期糖化产物受体
    2.18 肺表面活性蛋白D
    2.19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20 脂蛋白 a
    2.21 趋化因子配体 18
    2.22 过氧化脂质
    2.23 可溶性 E-选择素
    2.24 颗粒蛋白前体
    2.25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2.26 酸性鞘磷脂酶
    2.27 1-磷酸鞘氨醇
    2.28 炎性小体和抗菌肽
    2.29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肺炎严重指数评分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不同程度肺部感染患者多种细胞因子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炎性细胞因子和生化指标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D]. 陈卫伟. 苏州大学, 2020(02)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 黄茉莉.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3]基于肺病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相关调控物质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其机制[D]. 惠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4)
  • [4]《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J]. 冷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12)
  • [5]养阴清肺汤加味调控SMPP小鼠TGF-β 1/Smad3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D]. 王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Piezo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 梁桐.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Th9、Th17细胞比例和PD-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黄紫莹. 兰州大学, 2021(12)
  • [8]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A1调控HOXB9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D]. 唐平. 南昌大学, 2020(01)
  • [9]IL-6、FeNO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伴气道高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探讨[D]. 李俊. 南昌大学, 2020(08)
  • [10]PSI评分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前白蛋白对CAP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D]. 张海芳.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不同程度肺部感染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