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建筑再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重型建筑再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一、重楼的繁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滨,范辉华,冯丽贞,李恒,郭生挺[1](2021)在《福建珍贵药材重楼野生资源与种植现状分析》文中指出为保护重楼野生资源,促进福建珍贵药材重楼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在野外资源调查、种植基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福建省重楼野生资源骤减,物种濒危;重楼人工种植业悄然兴起,且面积不断扩大;种苗来源是导致省内重楼规模化发展的瓶颈。重楼繁育技术研究迫在眉睫,林下高效栽培是重楼种植业的发展方向。

赵云花[2](2021)在《芽孢杆菌CL2在枸杞采后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枸杞(Lycium barbarum L.)作为传统中药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枸杞鲜果富含营养物质,被认为是“超级水果”。枸杞鲜果采摘后在运输、加工和贮藏期间易被病原性真菌侵染而发生腐烂,因此市面上主要供给晒干的枸杞子,而枸杞鲜果则很少见。利用拮抗菌来防治病原菌的污染己成为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芽孢杆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同时具有分子量低、易通过空气扩散且能避免表面残留等特点,在果蔬采后储藏保鲜方面存在应用价值。本研究对导致枸杞鲜果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以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为指示菌从重楼块茎中筛选出一株产抗菌VOCs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L2),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C-IMS)对菌株CL2产生的VOCs进行成分分析鉴定,最后探究了菌株CL2产生VOCs对病原真菌LB1的体内防控效果,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从采后腐烂的枸杞果实中分离鉴定到4株病原真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4株病原真菌分别为毛霉菌LB1(Mucor circinelloides LB1)、镰刀菌LB5(Fusarium arcuatisporum LB5)、链格孢菌LB7(Alternaria iridiaustralis LB7)和炭疽菌LB8(Colletotrichum fioriniae LB8)。2.以分离鉴定到的4株枸杞采后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扣法从重楼块茎中筛选得到一株产抗菌VOCs的内生菌菌株CL2。通过对菌株CL2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以及16S r DNA分子生物学分析,最终确定菌株CL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L2)。3.通过研究菌株CL2产生的VOCs对4株枸杞采后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及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初步探究了VOCs的抗菌作用和抗菌机理。结果表明:在与菌株CL2对扣共培养时,菌株CL2产生的VOCs对4株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菌株LB8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3%。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VOCs能造成4株枸杞采后病原真菌菌丝形态发生异常,主要表现为菌丝失去线性、表面凹陷、菌丝扭曲并收缩、菌丝末端膨大和菌丝破裂并折叠等。4.采用GC-IMS技术对菌株CL2产生的VOCs进行成分分析,鉴定出7种不同VOCs组分,分别是2,3-丁二酮、乙酸丁酯、2-庚酮、2-戊酮、正丁醇、异戊酸和乙偶姻。通过平板对扣法对这7种VOCs组分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主要的抑菌VOCs组分是2,3-丁二酮和异戊酸。5.将接种了病原真菌LB1的枸杞鲜果分别与菌株CL2、2,3-丁二酮和异戊酸共培养在培养皿中,研究其对病原真菌LB1的体内防控效果。分别对培养0 d、3 d、5 d、7 d的枸杞果实的腐烂率、硬度、总酚、类黄酮等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L2产生的VOCs及其组分2,3-丁二酮和异戊酸都能显着降低枸杞果实的腐烂率,说明该菌株CL2产生的VOCs及2,3-丁二酮和异戊酸这两种组分均能抑制病原真菌LB1的体内致病活性,具有进一步被开发为枸杞采后保鲜防腐熏蒸剂的潜在研究价值。

谷文超[3](2021)在《滇重楼药材品质评价及其与土壤元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测定滇重楼根茎及须根中9种甾体皂苷和15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对中国西南地区野生品与栽培品滇重楼品质进行评价,并研究滇重楼品质与药材和根际土壤元素间的相关性,初步探究对其有效成分影响的重要元素。方法:利用UPLC测定不同产地滇重楼根茎及须根中9种甾体皂苷和15种氨基酸含量;利用微波消解仪对滇重楼药材及根际土壤进行消解,采用ICP-MS进行测定;采用BCR顺序提取法对滇重楼根际土壤进行提取,采用ICP-MS对5种元素形态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根茎重楼皂苷Ⅰ、Ⅱ含量丰富,重楼皂苷Ⅵ和纤细薯蓣皂苷含量相对较低。须根均不含有伪原薯蓣皂苷、薯蓣皂苷、纤细薯蓣皂苷、重楼皂苷Ⅴ,但重楼皂苷Ⅵ、Ⅶ、H含量丰富,且含量远高于根茎。2.各产地均以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为最高,无论是根茎还是须根,栽培滇重楼各氨基酸平均含量均高于野生品。3.滇重楼须根中N、P、K元素含量整体高于其根茎;其根茎与须根的3种元素含量大小均为K>P>N;4.Al、Fe、Zn、Mn、Co、Se等元素为滇重楼根茎中的特征性无机元素,Mg、Al、Se、Ca、Mo等元素为滇重楼根际土壤中的特征性无机元素。5.滇重楼根际土壤中水溶态和交换态Ca、Mg、K元素含量高于其它元素,P、B、Mo元素含量极低;铁锰氧化态和有机态Mg、Al、Ca、Fe、Mn等元素含量较高;15种无机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6.不同产地滇重楼根际土壤有效元素Mn和Fe含量丰富,野生产地根际土壤中的有效Mn、Fe、Mg高于栽培产地,而有效Cu、Zn、Ca、B低于栽培产地。结论:本研究建立了UPLC法测定滇重楼根茎和须根中皂苷和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并对野生与栽培滇重楼品质进行了评价。滇重楼栽培品可以代替野生品药用以保护匮乏的野生滇重楼资源。滇重楼须根有效成分含量丰富,建议保留用作药物原料。此外,滇重楼根茎中的Cu、Zn和Ni元素含量较高,滇重楼根茎对土壤中的Cu和Zn元素强烈富集,而对Na、Al、Fe、B、Se及Sb等元素的富集作用表现为强烈贫化。土壤中的Co、Se、Sb等元素与皂苷具有显着相关性。

郝长琦[4](2021)在《重楼组织培养及甾体皂苷生物合成关键OSC酶鉴定》文中指出重楼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入药部位主要是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和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的根茎,主要药用成分为甾体皂苷,也叫重楼皂苷,但其含量极低且不稳定,造成药材质量难以标准化。由于重楼属植物在自然环境下种子萌发率较低、且生长缓慢,以及过度采挖,造成重楼资源的巨大破坏。提高重楼种子萌发率、研究重楼中甾体皂苷在各组织部位的积累规律,挖掘重楼甾体皂苷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将为重楼种苗繁育,有效成分高效利用,以及重楼皂苷的高效异源生物合成奠定基础。本研究首先通过变温层积和溶液浸泡等处理,研究了打破滇重楼种子休眠的方法,加快滇重楼种子的萌发过程:对不同产地的重楼的不同组织部位进行重楼皂苷含量检测,明确了重楼皂苷在各组织部位的积累规律;对滇重楼不同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结合重楼皂苷积累规律进行了合成途径候选基因的预测;克隆并验证了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Oxidosqualene cyclase,OSC)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使用层积与溶液浸泡处理的方式诱导滇重楼种子萌发,研究发现变温层积对于提高重楼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的作用,2%H2O2+200 mg/L GA3浸泡液的处理结合恒温层积2个月,可以使4个月内种子萌发率平均高达99.33%,经过解除休眠处理的种子可以在8个月内展开子叶。2.对种子、根、茎、叶4种外植体消毒,使用75%的酒精消毒30 s后,使用有效氯成分为15%的NaClO原液对重楼种子消毒40 min时可以使种子的污染率降到最低为0.67%;使用2%NaClO对根消毒9 min,可以得到无菌成活率达到60%;2%NaClO对茎消毒5 min,无菌成活率达到39.67%;使用2%NaClO对叶片消毒7 min时,无菌成活率达到55.67%。获得的无菌种子后种植于1/2 MS培养基上等待萌发,4个月后萌发率为9.2%,在12个月后展开子叶;而转移至B5培养基中的发芽种子,再生长2个月后在根茎部分直接出芽,并生长成完整的茎和叶。3.根、茎、叶作为外植体均不能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切开的成熟种子经过2个月诱导培养,可诱导形成类似愈伤组织的球形细胞团。4.通过对大理矮秆滇重楼、文山高杆滇重楼和华重楼三种重楼的根茎、须根、芽、茎短、叶片、未成熟种子、成熟种子、果实等植物器官进行皂苷含量的检测,7种重楼皂苷在各组织部位均有分布,其中重楼皂苷Ⅶ在各组织样品中含量相对较高,大部分皂苷集中在地下部分根茎、须根,但是叶片、果实和芽含量也相对丰富,大理矮秆滇重楼的成熟果实皂苷含量丰富,且总皂苷含量最高,其中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Ⅱ、薯蓣皂苷元含量显着高于其他两种重楼,最利于开发利用。5.完成滇重楼根茎、须根、茎、叶、果实、子房、花瓣、花药8个组织,的转录组测序,二代转录组测序获得292.69 Gb的clean data,三代转录组测序获得了 81.81 Gb的clean data,共注释38353个unigenes,并对其进行加权共表达分析,找到7个模块的基因簇与重楼皂苷生物合成相关。6.根据转录组数据与燕麦OSC进行Blast分析,将获得的候选序列与已知功能的OSC进行进化树聚类分析,并对组织表达量高低进行分析,最终找到1 1条候选OSC基因,使用烟草瞬时表达的方法进行验证,发现有10条OSC基因可以提高烟草中环阿屯醇的产量,因此确定为OSC基因家族的环阿屯醇合酶基因,并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了不同OSC序列与底物2,3-氧化鲨烯的结合能力,导致环阿屯醇产量差异的关系。本研究从重楼种子休眠的解除、组培苗获得、愈伤组织诱导、皂苷积累规律、转录组分析和关键酶基因功能研究多个方面开展初步研究,为解决重楼人工繁育,有效成分的高效利用和生物合成建立了基础。

裴婷[5](2020)在《滇重楼内生细菌与重楼皂苷的相关性分析及促生菌筛选》文中研究指明滇重楼为我国传统中药材,野生资源匮乏。人工种植滇重楼是目前市场滇重楼药材的主要来源。本研究采集云南地区代表性产区的5年生人工种植滇重楼植株,首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滇重楼根、茎、叶3种组织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全面揭示了其总内生细菌的菌群特征以及组织之间总内生细菌的差异;之后,分离这3种组织的可培养内生细菌并分析其多样性,进一步了解滇重楼3种组织可培养内生细菌的菌群特征以及3种组织间的可培养内生细菌组成的差异;再分别分析3种组织总内生细菌和可培养内生细菌与其重楼皂苷含量的相关性以及显着相关的菌群类型;最后将根中所有可培养内生细菌与小麦幼苗进行共培养,通过检测小麦植株的多个生长指标,筛选促生菌株,为后期利用促生菌改良滇重楼种植技术提供菌种资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滇重楼根、茎、叶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共产生802个OTU,根、茎、叶中总内生细菌OTU分别是726、139、140个,分别归类到232、77、63个属;根、茎、叶中总内生细菌优势属分别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Edaphobacter属。根中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高于茎和叶中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3种组织共有的总内生细菌属有26个属,包括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贪铜菌属(Cupriavid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等。根特有的总内生细菌有157个属,包括类固醇杆菌属(Steroidobacter)、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柄杆菌属(Caulobacter)等;茎特有的总内生细菌有77个属,包括CandidatusSolibacter属、威廉土氏菌属(Williamsia)、Amnibacterium属等;叶特有的总内生细菌有18个属,包括Bryobacter属、乔治菌属(Georgenia)、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等。(2)采用两种培养基分别从0.1 g的根、茎、叶分离得到747株可培养内生细菌。根、茎、叶中可培养内生细菌分别获得507、128、112株,分别归类到18、14、20个属。根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高于茎和叶的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3种组织共有的可培养内生细菌有3个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根特有的可培养内生细菌有9个属,包括泛生菌属(Pantoea)、柠檬酸菌属(Citrobacter)、新鞘氨醇杆菌属(Novosphingobium)等;茎特有的可培养内生细菌有7个属,包括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气球菌属(Aerococcus)等;叶特有的可培养内生细菌有9个属,包括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Terribacillus、解硫胺素杆菌属(Aneurinibacillus)等。根和茎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优势属与其总内生细菌的优势属相一致,分别为沙雷氏菌属(Serriti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叶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优势属为芽孢短杆菌(Brevibacillus),而叶中总内生细菌优势属为Edaphobacter属。(3)通过分析滇重楼根、茎、叶的共有的总内生细菌(26个属)与其四种重楼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发现3个属的总内生细菌与其重楼皂苷具有显着相关性。根中重楼皂苷Ⅵ和重楼皂苷Ⅱ与根中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呈显着正相关;根中重楼皂苷Ⅶ与根中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呈显着负相关。茎中的重楼皂苷Ⅵ和重楼皂苷Ⅱ与茎中的两面神菌属(Janibacter)呈显着正相关;茎中的重楼皂苷Ⅶ与茎中的两面神菌属(Janibacter)呈显着负相关。叶中总内生细菌与其重楼皂苷含量没有相关性。而且,3种组织中重楼皂苷Ⅰ与其总内生细菌没有相关性。另外,通过分析根、茎、叶的可培养内生细菌的38个属与其四种重楼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发现本研究所分离的可培养内生细菌的菌属与其重楼皂苷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4)将根中所有可培养内生细菌与小麦幼苗共培养,发现10株具促生作用的菌株。YNR32041(产碱菌属)对小麦根长促进效果最好,与对照(2.8±0.4 cm)相比,根长增长率为602.51%。YNR32016(肠杆菌属)对小麦株高促进效果最好,与对照(9.69±1.4 cm)相比,株高增长率为72.43%。YNR32046(芽孢杆菌属)对小麦茎粗促进效果最好,与对照(1.85±0.43 mm)相比,茎粗增长率为26.87%。对YNR32041(产碱菌属)菌株的促生效果进行验证,发现YNR32041菌株对小麦幼苗根长的促进效果显着(p<0.01),在共培养第10天时对小麦幼苗根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

克永霞[6](2020)在《四川省人工种植华重楼主要病害与质量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华重楼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历版《中国药典》的基原植物,收载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1]。十几年前重楼资源绝大多数为野生,由于生长年限较长,一般为6-8年,而市场需求量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户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日益稀少、供不应求,同时,近几年随着重楼市场价格暴涨,药材价格高达950-1250元/公斤,导致重楼成为了珍稀濒危贵重药材。近十年,为了缓解重楼野生资源的不足,人工规模化繁育和种植重楼的生产模式不断涌现,重楼由多种植物种共生状态变为纯植物种群状态,各类病菌在原生态中几乎很少发病或者是轻病,规模化种植后,许多重楼种植基地几乎年年都会遇到不可逆转的重病害,导致大面积重楼的根茎、花和果实腐烂,造成重楼果实和种子无收成、根茎当年无产量,造成巨大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严重影响了重楼人工种植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安全有效的病害防治技术对保证重楼药材质量、促进重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重楼病虫害的防治研究报道大部分集中在国内,且数量非常有限,国外少有报道。本课题对西南民族大学汶川县水磨镇白石村一组重楼人工繁育基地,近些年频繁出现的华重楼病害进行了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发现主要病害为叶斑病和软腐病,这两种病害极大地危害了基地重楼的生长、产量及质量。因此,本课题拟以华重楼的这2种病害为核心,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室内药剂筛选、田间药剂筛选;同时,比较华重楼植物病株和健康植株在显微、薄层,水分、灰分、浸出物、总皂苷含量、重楼皂苷Ⅰ、Ⅱ、Ⅴ、Ⅵ、Ⅶ、H、纤细薯蓣皂苷含量水平上的差异,并对重楼病株和健康植株根茎的急性毒性、止血时间、凝血时间等方面开展了比较研究,以期寻找华重楼植物叶斑病、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方案,探讨其病害与质量的相关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实地调查,采集华重楼叶斑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出了导致华重楼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sp.),菌丝黄褐色至棕褐色。观察其孢子形态,发现孢子一端有芽管,孢子和菌丝上均有隔,且孢子数量较多。采用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接种8 d后发现华重楼健康叶片发病,叶片边缘出现水渍状斑点,棕褐色,后斑点逐渐扩大,斑点间连接成片状,同时叶片背部也出现斑点,与田间华重楼叶斑病发病现象相似。采集华重楼软腐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出导致华重楼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孢属灰葡萄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该菌气生菌丝为绒毛状,米黄色至浅褐色,其分生孢子外观呈葡萄穗状,单孢、椭圆形、无色或淡色。依照柯赫氏法则测定致病性,7 d后病菌扩展,病部出现腐烂症状,与田间发病症状一致。(2)针对华重楼叶斑病选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6种常见的生物农药作为供试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药剂对华重楼叶斑病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8%宁南霉素水剂、80%乙蒜素乳油3种药剂抑菌效果较好,其EC50值分别达到了0.283 mg/L、1.938 mg/L和2.804 mg/L。故选用这3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华重楼叶斑病的防效最高,防效为76.98%。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防效综合得出: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可作为防治华重楼叶斑病的最佳药剂推广使用。针对华重楼软腐病选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8%宁南霉素水剂、0.5%几丁聚糖水剂等10种供试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药剂对华重楼叶斑病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8%宁南霉素水剂、0.5%几丁聚糖水剂、2%春雷霉素水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1.738 mg/L、3.419 mg/L、25.126 mg/L、25.405 mg/L、29.436mg/L。故选用这几个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最高,防效为66.46%。综合得出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可作为防治华重楼软腐病的最佳药剂。测定了田间试验期间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湿度、最低湿度、天气、雨量等气象应子。从测得数据得出,病害盛行期间整体雨量多、湿度大、气候潮湿。(3)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重楼药材质量标准中鉴别项和检查项下的规定,测定比较了病害与健康重楼显微、薄层和水分、灰分等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病害与健康重楼粉末没有明显区别,二者均含有草酸钙针晶、草酸钙簇晶、梯纹导管、网纹导管、淀粉粒,这与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的重楼粉末鉴定结果一致。2)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表明病害与健康重楼根、茎、叶与对照品重楼皂苷Ⅶ均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说明病害与健康重楼均含有重楼皂苷Ⅶ。3)所测定的18个样品中,病害重楼水分含量在6.2%~9.05%之间,总灰分含量在3.35%~6.4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在0.28%~1.25%之间,生理灰分含量为2.21%~5.66%,浸出物含量为17.36%~34.88%;健康重楼中水分含量为6.83%~8.51%,总灰分含量为3.39%~6.5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22%~1.21%,生理灰分含量为2.48%~6.25%,浸出物含量为14.57%~26.9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病害与健康重楼根、茎、叶在水分、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病害对重楼水分、生理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影响非常小或者无影响;而病害与健康重楼叶的总灰分、酸不溶性成分间存在极显着的差异(n=9,P<0.01)。健康重楼叶总灰分含量小于病害重楼,而酸不溶性成分则相反。4)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华重楼健康植株与病害植株根、茎、叶总皂苷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病害重楼中总皂苷含量在0.14%~1.68%之间,健康重楼中总皂苷含量在0.35%~4.8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与病害重楼根,健康与病害重楼茎、健康与病害重楼叶之间在总皂苷含量上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重楼在受到病害影响后,总皂苷含量显着下降。5)采用红外指纹图谱比较了华重楼健康植与病害植株根、茎、叶特征吸收峰的不同。试验结果表明:重楼的主要活性成分甾体皂苷类在健康植株根S10有明显特征吸收峰,但病害植株根S1在相应位置则没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说明病害植株中甾体皂苷含量有很大影响;病害重楼根S1在2942.64 cm-1附近、病害重楼叶S7在2939.99 cm-1附近有多糖、脂类等亚甲基C-H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而健康植株在相应位置则没有该吸收;说明病害引起了重楼植株中其他化学成分的改变;健康或者病害的华重楼各自的不同植物部位(根、茎和叶)的光谱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提示由于同一产地、同一植株的不同植物部位(根、茎和叶)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的不同。6)建立了UPLC-ELSD法测定华重楼健康与病害植株根、茎和叶中重楼皂苷Ⅰ、Ⅱ、Ⅴ、Ⅵ、Ⅶ、H、纤细薯蓣皂苷的含量,定量评价了华重楼病害植株和健康植株不同植物部位(根、茎和叶)中7种皂苷含量的差异。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50mm,1.7μm),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55℃,氮气压力40 psi,增益500,冷却模式,柱温30℃,流速0.2 m L·min-1,进样量:3μL,流动相为乙腈(C)-水(D),梯度洗脱程序为:0-3 min,10%→51%C;3-20 min,51%→80%C。病害重楼中重楼皂苷Ⅰ的含量在0.023%~0.283%,健康重楼含量在0.045%~0.248%之间。健康重楼和病害中重楼皂苷Ⅱ含量极低,大部分样品中均未检测到;重楼皂苷Ⅴ在健康与病害重楼中含量接近,在0.021%~0.186%之间;健康与病害重楼中重楼皂苷Ⅵ含量在0.011%~0.687%之间,两者含量相近;重楼皂苷Ⅶ和重楼皂苷H含量范围分别在0.118%~0.687%和0.009%~0.373%之间;纤细薯蓣皂苷含量范围在0.052%~0.195%,7种皂苷总含量在0.272%~1.542%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与病害重楼根、健康与病害重楼茎中,薯蓣皂苷H含量差异显着(P<0.05),两者含量大小趋势相反,其余6种皂苷及总皂苷含量在健康和病害重楼相同部位中差异不显着,说明病害发生对这些组分含量的变化影响不大。以不同重楼样品中水分含量(X1)、总灰分(X2)、酸不溶性灰分(X3)、生理灰分(X4)、浸出物(X5)、总皂苷(X6)、重楼皂苷Ⅰ(X7)、重楼皂苷Ⅱ(X8)、重楼皂苷Ⅴ(X9)、重楼皂苷Ⅵ(X10)、重楼皂苷Ⅶ(X11)、重楼皂苷H(X12)、纤细薯蓣皂苷(X13)、7种皂苷含量总和(X14)作为14个评价指标,采用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计算综合得分排名来综合评价病害与健康重楼之间的差异。以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健康重楼叶(S16、S17)、健康重楼茎(S13)、健康重楼根(S10、S11),病害重楼茎(S4、S5、S6)、病害重楼叶(S7)排名在前9位,其余样品排名较靠后,可见病害与健康重楼间并无规律性的差异;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以重楼皂苷I、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Ⅵ和重楼皂苷Ⅶ的总量评价了各样品的品质;两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表明S16、S10和S11均排序在前,其余样品排序没有发现统一规律;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综合评分结果一致,排名接近的样品聚为了一类。(4)通过测定健康与病害重楼的凝血、止血作用,评价了病害的发生对重楼止血、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纯净水稀释病害重楼根茎粉末,设置重楼高、中、低剂量组、云南白药组、生理盐水组,灌胃,测定病害重楼根茎粉末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止血时间、APTT、PT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小鼠未见明显异常,提示病害重楼药粉未对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胃造成损伤;试验用病害重楼药粉溶液高、中、低3种剂量组均能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并且显着缩小小鼠PT、APTT(预试验)。采用病害与健康重楼提取物,设置重楼高、中、低剂量组、云南白药组、生理盐水组,灌胃,测定重楼提取物对大鼠止血时间及凝血四项,试验结果表明:病害重楼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同样都能缩短大鼠出血时间(P<0.05),其中病害重楼高剂量组止血效果最好;健康重楼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缩短大鼠出血时间(P<0.01),其中健康重楼高剂量组止血效果最好;健康重楼高剂量组的止血效果优于病害重楼高剂量组。总体来说,健康重楼提取物止血效果比病害重楼好;云南白药对照组和病害重楼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及健康重楼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缩短试验大鼠PT、APTT和TT,提高试验大鼠的FIB;健康与病害重楼均具有较强的凝血、止血作用,健康重楼强于病害重楼。(5)华重楼主要病害为叶斑病和软腐病,一方面,病害的发生改变了华重楼的正常生长状态,长期的病害胁迫大大降低了重楼的产量,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绝收的境地,给农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另外一方面,凝血、止血是重楼主要功效之一的,病害显着降低了有效成分甾体皂苷的种类和含量,从而直接影响了药材的品质,其凝血、止血作用显着降低;势必影响临床疗效;同时,病害药材往往也混入市场,同等入药,不能完全发挥其药效,对于药材本身而言,也是一种浪费。因此,及时有效地采用生物多样性和少量低度农药防治华重楼病害,不仅可以将损失减小到最小,也是从源头保证华重楼药材品质的关键措施,缓解华重楼药材资源短缺的现状。

甘喆[7](2020)在《湖北地区种植的七叶一枝花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及促生菌筛选》文中提出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olla)又名重楼,是历版药典予以收录的珍稀药用植物,市场需求量大。人工种植七叶一枝花为其市场的主要来源。然而,人工种植七叶一枝花存在抗病能力减弱、重楼皂苷含量降低等品质下降问题。本研究以采集自湖北代表性种植区的五年生七叶一枝花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分别分析其根、茎、叶3种组织的总内生细菌和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其组成特征;通过HPLC法检测其根、茎、叶中的重楼皂苷含量,并分别与总内生细菌和可培养内生细菌菌群建立相关性,分析与其重楼皂苷合成呈显着正相关的优势菌群和功能菌群;进一步将相关优势菌群与小麦幼苗共培养,筛选促生菌株,为后期利用内生菌改良七叶一枝花繁育技术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首次对湖北种植七叶一枝花根、茎、叶的总内生细菌进行分析。在97%的相似性水平下,将获得的334878条有效序列归为1129个OTU。总内生细菌归属到20个门,39个纲,96个目,181个科和340个属。根、茎、叶的总内生细菌中最优势菌属(属水平)分别为:贪铜菌属(Cupriavidus,20.57%)、贪铜菌属(29.93%)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25.63%)。总内生细菌的分布和组成在3种组织中存在差异性,根中总内生细菌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高于茎、叶,且根和茎的总内生细菌组成更为相似。物种互作关联网络分析表明有250对(65.96%)内生细菌呈正相关,129对(34.03%)内生细菌呈负相关,且协作关系占多数。2)采用2种培养基从湖北种植七叶一枝花各0.1 g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1090株可培养内生细菌,其中927株可培养内生细菌的16S r DNA序列被扩增和分析,这些可培养内生细菌被归属到4个门、7个纲、17个目、26个科、50个属。根、茎、叶的可培养内生细菌中最优势菌群(属水平)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44.49%)、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21.22%)和不动杆菌属(Acinelobacter,47.17%)。3种组织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布和组成存在差异性: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布数量在根(589株)中最多,其次为茎(331株)和叶(170株);组成相似性由高到低为:根/茎(42.11%)>茎/叶(22.64%)>根/叶(16.67%),其中,根和茎的可培养内生细菌组成相似性最高;根和茎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和菌群丰富度均高于叶。可培养内生细菌和总内生细菌在3种组织中的优势菌属不一致,但可培养内生细菌与总内生细菌的组织差异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3)通过检测根、茎、叶中重楼皂苷I、II、VI、VII的含量,发现3种组织中均含有重楼皂苷VI、VII;重楼皂苷I(36.22 mg/g)、II(28.38 mg/g)和VI(0.99 mg/g)在根中的含量均为最多,重楼皂苷VII(6.51 mg/g)在叶中的含量最高。通过分析3种组织的总内生细菌和可培养内生细菌与其4种重楼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发现总内生细菌的OTU数、多样性指数与重楼皂苷呈显着正相关,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和菌群丰富度与重楼皂苷呈显着正相关。并发现23个属的总内生细菌与4种重楼皂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20个属的可培养内生细菌与4种重楼皂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重楼皂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的总内生细菌菌群中,共有19个属未在可培养内生细菌研究中分离得到。4)选择与4种重楼皂苷含量呈显着正相关的20个属的258株可培养内生细菌,分别与小麦幼苗进行共培养,初筛获得具有促生作用的可培养内生细菌56株,归类到14个属。并对促生作用最明显的HBR21038(农杆菌属)菌株进行复筛验证,发现HBR21038菌株对小麦幼苗的根长有显着的促进效果,与对照相比,共培养小麦的根长在第5、10、15、20天的增长率分别为:100%、126.09%、96.30%和46.51%;对小麦幼苗的株高也有显着的促进效果,与对照相比,共培养小麦的株高在第5、10、15、20天的增长率分别为:31.58%、37.07%、68.70%和10.45%。

刘斌,邵美玲,杨光义,杨洋,冯光军[8](2019)在《重楼属植物规范化生产种植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重楼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历史用药悠久,药用价值高,临床使用广泛,现代研究在重楼属植物的规范化生产种植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由于其自身繁殖能力差,导致野生药用资源不足,缺少规范化种植及完善、综合的质量评价体系等问题;加之重楼的同属植物较多,药材品种混杂,药品质量参差不齐,在不同地区存在混用情况,在临床上还有各种炮制品使用。因此,在重楼属植物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加强以上方面的研究,以期让重楼走上更加广阔的国际大舞台。本研究对近年来重楼属植物规范化生产种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针对重楼的种质资源调查、品种鉴定、栽培技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等相关问题,以期为下一步的重楼规范化生产种植提供基础。

刘贺贺,梁玖华,阮成江,田雪丽[9](2019)在《中药重楼种子繁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药重楼作为我国重要的中药资源之一,由于根茎繁殖的特点限制了重楼产业的发展,因此目前急需重楼的快速繁殖技术。综述了重楼种子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重楼种子的快速繁殖和重楼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刘贺贺,梁玖华,阮成江,田雪丽[10](2019)在《中药重楼种子繁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中药重楼为我国重要的中药资源,目前急需重楼的快速繁殖,一直以来使用的根茎繁殖的特点限制了重楼产业的发展。综述了重楼种子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重楼种子的快速繁殖和重楼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二、重楼的繁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楼的繁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珍贵药材重楼野生资源与种植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重楼的生物学特性
2 重楼野生资源现状
    2.1 主要分布区
    2.2 群落特征
        2.2.1 杂木林
        2.2.2 毛竹林
    2.3 重楼野生资源现状
3 福建省重楼种植业发展现状
    3.1 人工种植悄然兴起,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3.2 栽培起步晚,技术落后
        3.2.1 种苗繁育技术存在短板
        3.2.2 栽培管理技术存在短板
    3.3 栽培成本高,资金不足,种植规模小
    3.4 种源混乱,品种不纯
4 福建省重楼种植业发展对策
    4.1 保护野生种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2 开展重楼种苗繁殖技术研究
    4.3 建立重楼林药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4.4 产学研结合,实现共赢

(2)芽孢杆菌CL2在枸杞采后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枸杞鲜果采后病害防控研究进展
        1.1.1 枸杞采后真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1.1.2 枸杞采后贮藏保鲜方法研究进展
        1.1.3 枸杞鲜果采后生理变化
    1.2 芽孢杆菌及其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2.1 芽孢杆菌概述
        1.2.2 芽孢杆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2.3 芽孢杆菌的抗菌物质
    1.3 微生物VOCs研究进展
        1.3.1 VOCs的抑菌功能
        1.3.2 VOCs的分析鉴定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本论文研究路线
2 枸杞采后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2.1 方法与材料
        2.1.1 枸杞材料
        2.1.2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2.1.3 致病性检验
        2.1.4 病原菌鉴定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病原真菌回接后枸杞果实的发病症状
        2.2.2 枸杞果实采后主要病原真菌菌落形态
        2.2.3 枸杞采后病原真菌鉴定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讨论
        2.3.2 小结
3 产抗菌活性VOCS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植物材料
        3.2.2 病原菌材料
        3.2.3 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
        3.3.1 重楼内生拮抗菌分离与纯化
        3.3.2 菌株制备
        3.3.3 菌株的筛选
        3.3.4 形态鉴定
        3.3.5 生理生化鉴定
        3.3.6 分子生物学鉴定
        3.3.7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菌株的筛选
        3.4.2 形态学鉴定
        3.4.3 生理生化鉴定
        3.4.4 分子生物学鉴定
    3.5 讨论与小结
        3.5.1 讨论
        3.5.2 小结
4 VOCS的抑菌机制研究及成分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供试菌株
        4.2.2 实验主要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VOCs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4.3.2 VOCs对病原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4.3.3 VOCs成分的分析与鉴定
        4.3.4 VOCs抗菌组分的筛选
        4.3.5 VOCs抗菌组分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4.3.6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菌株CL2 产生的VOCs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4.4.2 菌株CL2 产生的VOCs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4.4.3 菌株CL2 产生的VOCs成分组成
        4.4.4 菌株CL2 产生的VOCs抗菌组分的筛选
        4.4.5 不同VOCs组分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
    4.5 讨论与小结
        4.5.1 讨论
        4.5.2 小结
5 VOCS对枸杞采后保鲜效果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果实预处理
        5.3.2 枸杞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的测定
        5.3.3 硬度的测定
        5.3.4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5.3.5 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测定
        5.3.6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5.3.7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5.3.8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5.3.9 过氧化物酶(PPO)活性的测定
        5.3.10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对腐烂率的影响
        5.4.2 对失重率的影响
        5.4.3 对硬度的影响
        5.4.4 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5.4.5 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5.4.6 对总酚和类黄酮的影响
        5.4.7 对SOD酶活性的影响
        5.4.8 对POD酶活性的影响
        5.4.9 对PPO酶活性的影响
    5.5 讨论与小结
        5.5.1 讨论
        5.5.2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枸杞采后病原真菌
        6.1.2 重楼内生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
        6.1.3 VOCs成分分析鉴定及抑菌机理
        6.1.4 VOCs的体内防控效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滇重楼药材品质评价及其与土壤元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一章 UPLC测定滇重楼根茎及须根中9种甾体皂苷的含量
    1.1 仪器与材料
        1.1.1 仪器
        1.1.2 试药
        1.1.3 样品来源
    1.2 方法与结果
        1.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1.2.2 样品溶液制备
        1.2.3 色谱条件
        1.2.4 方法学考察
        1.2.5 样品含量测定
        1.2.6 独立样本t检验
        1.2.7 主成分分析
        1.2.8 聚类分析
    1.3 讨论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UPLC检测滇重楼根茎与须根中15种氨基酸的含量
    2.1 仪器与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药
        2.1.3 样品来源
    2.2 方法与结果
        2.2.1 溶液制备
        2.2.2 色谱条件
        2.2.3 方法学考察
        2.2.4 样品测定
        2.2.5 独立样本t检验
        2.2.6 主成分分析
        2.2.7 聚类分析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产地滇重楼药材及土壤元素与品质相关性分析
    第1节 滇重楼根茎、须根及土壤中氮磷钾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仪器与设备
        3.1.1.2 试药
        3.1.1.3 测定方法
        3.1.1.4 土壤养分评价
        3.1.2 结果与分析
        3.1.2.1 滇重楼根茎氮磷钾含量结果
        3.1.2.2 滇重楼须根氮磷钾含量结果
        3.1.2.3 滇重楼根际土壤氮磷钾含量结果
        3.1.2.4 滇重楼富集系数
        3.1.2.5 主成分分析
        3.1.2.6 聚类分析
        3.1.2.7 相关性分析
        3.1.3 讨论
        3.1.4 本节小结
    第2节 滇重楼根茎及土壤中15种无机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仪器与设备
        3.2.1.2 试药
        3.2.1.3 测定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滇重楼根茎中元素测定结果
        3.2.2.2 滇重楼根际土壤中元素测定结果
        3.2.2.3 滇重楼根茎中元素等级评价
        3.2.2.4 滇重楼根茎无机元素吸收结果分析
        3.2.2.5 主成分分析
        3.2.2.6 聚类分析
        3.2.2.7 相关性分析
        3.2.3 讨论
        3.2.4 本节小结
    第3节 滇重楼根际土壤中5种元素形态的分析研究
        3.3.1 材料与方法
        3.3.1.1 仪器与设备
        3.3.1.2 试药与样品来源
        3.3.1.3 元素提取
        3.3.1.4 元素形态测定
        3.3.1.5 ICP-MS仪器参数
        3.3.2 结果与分析
        3.3.2.1 滇重楼根际土壤水溶态元素含量
        3.3.2.2 滇重楼根际土壤弱酸提取态元素含量
        3.3.2.3 滇重楼根际土壤可还原提取态元素含量
        3.3.2.4 滇重楼根际土壤可氧化提取态元素含量
        3.3.2.5 滇重楼根际土壤残渣态元素含量
        3.3.2.6 相关性分析
        3.3.3 讨论
        3.3.4 本节小结
    第4节 滇重楼根际土壤有效性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3.4.1 材料与方法
        3.4.1.1 仪器与设备
        3.4.1.2 试药与样品来源
        3.4.1.3 测定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4.2.1 滇重楼根际土壤有效元素含量
        3.4.2.2 相关性分析
        3.4.2.3 聚类分析
        3.4.2.4 滇重楼根际土壤有效元素与滇重楼质量的回归分析
        3.4.3 讨论
        3.4.4 本节小结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响滇重楼药材品质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重楼组织培养及甾体皂苷生物合成关键OSC酶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重楼研究概述
        1.1.1 重楼生物学特性
        1.1.2 重楼的化学成分和药物作用
        1.1.3 重楼资源使用现状
    1.2 重楼种子休眠研究概述
        1.2.1 种子休眠机理研究
        1.2.2 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
        1.2.3 重楼属植物种子解除休眠近况
    1.3 重楼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概述
        1.3.1 重楼属植物的无菌萌发体系
        1.3.2 重楼属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
        1.3.3 其他外植体的诱导
    1.4 重楼甾体皂苷及其生物合成概述
        1.4.1 重楼皂苷分布和积累规律研究进展
        1.4.2 甾体皂苷前体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1.4.3 重楼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
        1.4.4 重楼皂苷合成关键酶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 重楼种子萌发与组织培养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试剂
        2.2.1 实验材料及预处理
        2.2.2 试剂及实验器材
    2.3 实验方法
        2.3.1 变温层积结合溶液浸泡处理诱导种子萌发
        2.3.2 外植体消毒条件摸索
        2.3.3 种子无菌萌发体系建立
        2.3.4 愈伤组织的诱导
    2.4 结果
        2.4.1 土壤中培育种子萌发情况统计
        2.4.2 外植体消毒情况统计
        2.4.3 幼苗生长情况观察
        2.4.4 重楼愈伤组织诱导情况统计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3 重楼皂苷含量测定
    3.1 引言
    3.2 材料及设备
        3.2.1 实验材料与预处理
        3.2.2 试剂
        3.2.3 实验用品及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重楼皂苷提取
        3.3.2 重楼皂苷标准品的制备
        3.3.3 重楼皂苷含量检测
    3.4 结果
        3.4.1 重楼皂苷标准品质谱检测
        3.4.2 大理矮秆滇重楼皂苷含量
        3.4.3 文山高杆滇重楼皂苷含量
        3.4.4 华重楼皂苷含量
        3.4.5 不同产地总皂苷含量检测分析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重楼皂苷关键酶OSC基因的挖掘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试剂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与器材
        4.2.3 仪器与软件
    4.3 实验方法
        4.3.1 重楼总RNA的提取
        4.3.2 重楼转录组测定与分析
        4.3.3 WGCNA网络构建
        4.3.4 重楼候选OSC基因的挖掘
    4.4 结果与分析
        4.4.1 重楼转录组数据分析
        4.4.2 重楼候选基因挖掘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候选OSC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和试剂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与器材
        5.2.3 仪器与软件
    5.3 实验方法
        5.3.1 候选基因的克隆
        5.3.2 烟草体外瞬时表达载体构建
        5.3.3 烟草瞬时表达载体的转化与检测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候选基因的克隆
        5.4.2 表达载体构建
        5.4.3 表达载体转化与检测
        5.4.4 烟草表达结果蛋白结构与分子对接分析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5)滇重楼内生细菌与重楼皂苷的相关性分析及促生菌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滇重楼简介
        1.1.1 滇重楼资源简介
        1.1.2 人工种植滇重楼存在的问题
    1.2 植物内生菌研究意义
        1.2.1 植物内生菌的作用
        1.2.1.1 内生菌对宿主植物的促生作用
        1.2.1.2 植物内生菌的抑菌作用
        1.2.2 内生菌和药用植物道地性的关系
        1.2.3 药用内生菌的开发
    1.3 滇重楼内生菌及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4 促生菌及其作用简介
        1.4.1 促进植物种子萌发、植株生长
        1.4.2 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1.4.3 促进植物药用物质合成
    1.5 微生物的促生机制
        1.5.1 促生长机制
        1.5.2 促进药用物质合成机制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滇重楼3种组织的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滇重楼材料
        2.1.2 植物材料的表面消毒
        2.1.3 样本DNA提取与纯化
        2.1.4 16S r DNA V3-V4 区域的PCR扩增
        2.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滇重楼总内生细菌的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分析
        2.2.2 Alpha多样性分析
        2.2.3 菌群组成分析
        2.2.4 属水平总内生细菌丰度聚类分析
        2.2.5 Beta样本层次聚类分析
        2.2.6 3种组织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PCA分析
        2.2.7 3种组织组间物种差异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滇重楼3种组织的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滇重楼材料
        3.1.2 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离
        3.1.3 可培养内生细菌16SrDNA的扩增及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3.2.2 根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3.2.3 茎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3.2.4 叶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3.2.5 3种组织可培养内生细菌的比较
    3.3 讨论
第四章 内生细菌与重楼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滇重楼材料
        4.1.2 仪器和试剂
        4.1.3 重楼皂苷的提取
        4.1.4 重楼皂苷的检测
        4.1.5 内生细菌和重楼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3种组织四种重楼皂苷含量分析
        4.2.2 总内生细菌和重楼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2.3 可培养内生细菌与重楼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促生菌的筛选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促生菌的初筛
        5.1.3 促生菌的验证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促生菌的筛选
        5.2.2 促生菌YNR32041的验证
    5.3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四川省人工种植华重楼主要病害与质量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重楼人工种植和病虫害相关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 华重楼人工种植
        1.1.1 华重楼人工繁殖方式
        1.1.2 华重楼田间管理
    1.2 重楼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1.2.1 华重楼主要病害
        1.2.2 华重楼虫害
第二章 四川地区华重楼主要病害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
    2.1 试剂与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培养基
    2.2 方法与结果
        2.2.1 病原菌分离
        2.2.2 病原菌鉴定
        2.2.3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2.2.4 孢子萌发观测
        2.2.5 华重楼叶斑病结果
        2.2.6 华重楼软腐病结果
    2.3 小结
第三章 防治华重楼叶斑病、软腐病的药剂筛选及田间应用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供试药剂
        3.1.3 实验仪器
    3.2 方法与结果
        3.2.1 室内毒力测定
        3.2.2 田间药效试验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病害对华重楼品质的影响
    4.1 仪器、试剂与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试剂与材料
    4.2 试验方法与含量测定
        4.2.1 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
        4.2.2 显微及薄层鉴别
        4.2.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含量
        4.2.4 健康与病害重楼红外光谱鉴别
        4.2.5 UPLC法测定健康与病害重楼7种皂苷含量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健康与病害重楼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差异分析
        4.3.2 健康与病害重楼显微及薄层鉴别分析
        4.3.3 健康与病害重楼总皂苷结果分析
        4.3.4 健康与病害重楼红外光谱分析
        4.3.5 健康与病害重楼中7种重楼皂苷含量结果分析
        4.3.6 病害与健康重楼品质综合评价
    4.4 结论
第五章 华重楼提取物对大鼠止血时间、凝血四项的测定
    5.1 材料、仪器与试剂
        5.1.1 材料
        5.1.2 仪器
        5.1.3 试剂
    5.2 提取物及试剂制备
        5.2.1 阳性对照品的配制
        5.2.2 重楼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2.3 枸橼酸钠抗凝剂的配制
        5.2.4 血浆的制备
    5.3 实验方法
        5.3.1 重楼药粉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
        5.3.2 出血时间测定
        5.3.3 APTT、PT、TT、FIB的测定
        5.3.4 数据收集及整理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急性毒性试验
        5.4.2 止血试验结果及分析
        5.4.3 凝血试验
    5.5 小结
结论与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公开发表的专着、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7)湖北地区种植的七叶一枝花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及促生菌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1.1.1 内生菌的检测手段
        1.1.2 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
    1.2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意义
        1.2.1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作用
        1.2.2 内生菌和药用植物道地性的关系
        1.2.3 内生菌和宿主植物产相同药用物质
    1.3 促生菌及其作用
        1.3.1 促生菌
        1.3.2 内生促生菌的作用
    1.4 重楼药用价值及种植情况
        1.4.1 重楼药用价值
        1.4.2 湖北产地重楼的种植情况
        1.4.3 人工种植重楼的问题
    1.5 重楼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七叶一枝花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主要仪器
        2.2.1 实验样品采集
        2.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3 方法
        2.3.1 总内生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2.3.2 16SrDNA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2.3.3 测序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数据质控及OTU Venn图分析
        2.4.2 丰富度及均匀度分析
        2.4.3 菌群结构分析
        2.4.4 物种相对丰度聚类分析
        2.4.5 β多样性分析
        2.4.6 优势物种互作分析
        2.4.7 群落功能预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主要仪器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方法
        3.3.1 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3.3.2 可培养内生细菌的16SrDNA的扩增及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3.4.2 可培养内生细菌的16SrDNA扩增和多样性分析
        3.4.3 组织间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差异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生细菌与重楼皂苷合成的相关性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主要仪器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方法
        4.3.1 重楼皂苷含量检测
        4.3.2 相关性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重楼皂苷含量检测
        4.4.2 重楼皂苷含量与内生细菌的相关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促生菌的筛选
    5.1 引言
    5.2 材料与主要仪器
    5.3 方法
        5.3.1 促生菌的初筛
        5.3.2 促生菌的复筛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促生菌的初筛
        5.4.2 促生菌的复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重楼属植物规范化生产种植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重楼的种质资源调查和品种鉴定
2 重楼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3 重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重楼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
5 结论

(9)中药重楼种子繁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重楼种子
2 种子萌发过程
3 重楼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的变化
4 重楼种子的休眠
5 重楼种子破除休眠的方法
    5.1 物理方法
    5.2 化学方法
6 结语

(10)中药重楼种子繁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重楼种子
2 种子萌发过程
3 重楼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的变化
4 重楼种子的休眠
5 重楼种子破除休眠的方法
    5.1 物理方法
        5.1.1 层积
        5.1.2 去皮
        5.1.3 超声波
    5.2 化学方法
        5.2.1 激素
        5.2.2 无机试剂
6 展望

四、重楼的繁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珍贵药材重楼野生资源与种植现状分析[J]. 陈永滨,范辉华,冯丽贞,李恒,郭生挺.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11)
  • [2]芽孢杆菌CL2在枸杞采后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D]. 赵云花.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滇重楼药材品质评价及其与土壤元素的相关性研究[D]. 谷文超. 大理大学, 2021(09)
  • [4]重楼组织培养及甾体皂苷生物合成关键OSC酶鉴定[D]. 郝长琦.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5]滇重楼内生细菌与重楼皂苷的相关性分析及促生菌筛选[D]. 裴婷. 中南民族大学, 2020
  • [6]四川省人工种植华重楼主要病害与质量相关性研究[D]. 克永霞.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7]湖北地区种植的七叶一枝花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及促生菌筛选[D]. 甘喆. 中南民族大学, 2020
  • [8]重楼属植物规范化生产种植的研究概况[J]. 刘斌,邵美玲,杨光义,杨洋,冯光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12)
  • [9]中药重楼种子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 刘贺贺,梁玖华,阮成江,田雪丽. 种子科技, 2019(13)
  • [10]中药重楼种子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 刘贺贺,梁玖华,阮成江,田雪丽. 种子科技, 2019(09)

标签:;  ;  ;  ;  ;  

重型建筑再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