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使用错误降低振动压路机振动力的故障

液压油使用错误降低振动压路机振动力的故障

一、用错液压油导致振动碾激振力减小的故障(论文文献综述)

刘煜光[1](2020)在《面向无人驾驶碾压机的位姿感知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筑路筑坝工程中,无人驾驶碾压机具有克服人工驾驶碾压机作业低效且精准度低的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无人驾驶碾压机作业中,高标准的作业要求、高质量的工程需求带来控制精度的高要求,而恶劣的施工环境和碾压机特殊的铰接式机构带来控制问题的大挑战。解决多种环境下控制精度不达标问题的难点之一在于位置、航向角、俯仰角和滚转角的精确感知。为突破这一难题,本文依据碾压机现有的传感器感知系统结构,设计基于冗余设计的航向角、俯仰角和滚转角估计算法,设计用于精确定位的位置信息融合输出,力争设计比较完备的位姿感知算法。首先,为了设计冗余的、精确的位姿感知算法,根据碾压机铰接式的机构以及感知任务的需求,在碾压机上加装定位传感器(GPS)、铰接式角度传感器和航姿参考系统(AHRS),搭建位置、姿态的测量平台。为了对传感器特性有清晰的认识,构建AHRS(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和铰接式角度传感器的测量模型。其次,为了进行航向角的冗余输出设计,构建基于数据驱动建模的航向角估计模型。分析AHRS输出磁方位角的原理和输出数据,建立航向角估计的经验方程式。通过数据分析和标定,构建航向角估计模型。实验表明:在低动态下,航向角估计算法输出和GPS航向角输出值的最大误差为0.45°,拟合效果良好,具备一定的实用性。最后针对碾压机作业中存在GPS输出航向角和估计航向角是否可信的问题,构建基于航向角运动学模型进行阈值预测的判断优化模型。再次,为了进行俯仰角和滚转角的冗余输出设计,建立运动方程辅助惯性传感器的姿态估计模型。构建基于陀螺仪测量模型的状态方程和基于加速度计测量模型、统计模型以及旋转运动模型的测量更新方程,设计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俯仰角和滚转角进行估计。实验证明:与测量值相比,滚转角估计值与传感器测量值的平均误差为1.2°,俯仰角估计值与传感器测量值的平均误差为0.45°。最后,为了进行位置坐标的精确输出,设计基于传感器松耦合和神经网络辅助的精确定位算法。构建基于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时间更新方程和基于GPS和运动学约束的测量更新方程,设计基于误差状态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松耦合算法对东向位置信息和北向位置信息进行融合输出。实验证明:在定位天线出现晃动导致定位偏差时和GPS短期失效时(3s之内),松耦合系统可以较好的对位置信息进行补偿。为了解决环境干扰过大导致松耦合算法中系统误差过大的问题,建立反向传播网络模型对松耦合算法进行补偿。仿真实验分析:构建的BP神经网络进行离线训练和在线学习后,可以较好的提升松耦合算法中时间更新过程输出的位置信息精度。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出的用于冗余设计的航向角和姿态角估计算法以及基于传感器松耦合和神经网络辅助的精确定位算法,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无人驾驶碾压机位姿感知算法的多样性不足、抗外扰性不足的问题,为设计完备的位姿感知算法奠定重要的基础。

朱江江[2](2019)在《重载铁路软质岩填料路基工程特性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重载铁路因运能大、效率高、运输成本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已成为多数铁路大国货物运输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基于我国工业布局和能源分布情况,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的基本格局将长期存在,重载铁路是解决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最有效的途径。蒙华重载铁路是目前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运煤专线,岳阳至吉安段属丘陵、低山区,地形起伏,沿线地层以风化或易风化软质岩为主,分布段落约占正线全长70%,路堑挖方和隧道弃渣量巨大,若能将其用于路基填筑,则可解决大方量弃土及取土问题,减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软质岩填料在路基填筑中适宜性的研究,大多以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为主,对于轴载重、运量大和行车密度高的重载铁路,关于软质岩填料的改良及填筑技术缺乏深入分析。因此,进一步开展风化软质岩填料的相关试验研究,探讨用于重载铁路路基填筑的可行性,可为完善特殊条件下铁路路基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总结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托新建蒙华重载铁路工程,针对沿线分布的全风化软质岩填料和风化程度不同的软质岩块,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从填料的工程性质和路用性能,以及路基的工后沉降、动力稳定特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非规则软质岩点荷载强度的等效面积法单轴抗压强度是岩石强度分级和岩体风化分带的重要指标,是岩石的最基本物理属性,通常采用标准的圆柱状试件进行压缩试验获取,但试件制作过程复杂,对于软弱、严重风化和节理发育的岩石,由于不能正常取出完整岩芯或无法加工成标准试件,很难采用标准的岩石试验方法测定强度,点荷载试验提供了一条快速简便的有效途径。基于点荷载强度的力学实质,通过引入试样实际破坏截面与最小截面的宽度比“面积系数”,构建了以最小截面积为基本参数的“等效面积法”及统一表达式,选用非规则软质岩试样,讨论了风化程度不同时面积系数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形状系数和加载点间距对点荷载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面积系数呈高度偏态分布,其特征值中位数随风化程度的增加在1.401.46间小幅增大,计算软质岩点荷载强度时可取均值1.43;点荷载强度Is随形状系数?和加载点间距D的增大逐渐减小至趋于稳定,随风化程度减弱,?的影响相应增加,D的影响变化不大。对于强、弱和微风化软质岩,以Is的相对偏差≤40%作为选样标准,提出了试样?分别不宜小于0.4、0.5和0.6,D应大于35mm的建议。(2)软质岩块作为石质填料用于铁路路基填筑的强度控制标准铁路路基地段的线路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道床、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和基床以下路堤,在列车作用下沿路基深度方向的动荷载逐渐衰减,路基各结构层对填料性质指标的要求可相应降低。将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525MPa的软质岩块按级差5MPa分为5组,开展了岩块试样的物理、水理和力学性质试验,掌握了软质岩块的基本工程性质,建立了强度等级不同的软质岩块压碎值CA、洛杉矶磨耗率LAA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cR之间的关系式。当软质岩块作为石质填料用于基床表层填筑时,承受的动荷载作用较强,填料材质指标应按《铁路路基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Q/CR9127-2015)中,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CA<16%的较高标准确定,根据已建立的关系式可得cR>24.2MPa、LAA<39.5%;由于基床底层承受的动荷载作用相对较弱,可按基床表层级配碎石LAA?50%的较低标准确定,对应的cR?18.4MPa、CA≤18.7%。对于主要承受静荷载作用的基床以下路堤,填料材质指标可根据高速公路底基层级配碎石CA?30%的标准确定,对应的cR?13.5MPa,可得铁路行业的CA≤20.9%、LAA≤58.7%。据此,提出了软质岩块作为石质填料用于铁路路基填筑时的强度标准建议值,即用于基床表层填筑时,cR≥25MPa,CA<16%、LAA≤40%;用于基床底层填筑时,相应的cR?20MPa,CA<18%、LAA?50%;用于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时,可取cR?15MPa,CA<20%、LAA?55%。(3)全风化软质千枚岩和水泥改良土填料工程性质及填筑工艺填料工程性质是影响路基填筑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X射线衍射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试验,可知全风化软质岩填料中所含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富铁白云母、冰长石、高岭石和绿泥石,黏土矿物中未检测出蒙脱石;化学成分共24种,其中石英含量最高,占总质量的69.5%,Nb含量最少,为0.001%。室内土工试验得到全风化软质岩为高液限粉质黏土,属于D组填料,用于重载铁路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时,应进行加固或改良。通过不同掺配比、压实系数、养护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水泥改良土填料的最佳掺配比为3.5%;进而对全风化软质岩和掺配比为3.5%的水泥改良土填料,进行了系统的力学性质试验,采用水泥改良后填料强度指标具有显着提高。现场填筑试验表明,随填料松铺厚度增加,路堤填土压实系数无明显变化,含水率增加时,压实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地基系数则均逐渐减小;路堤填筑时,应严格控制填料松铺厚度和含水率。对于全风化软质岩填料,建议松铺厚度h取0.35m,含水率w控制在wopt-3%(27)w(27)wopt范围内,采用静压2遍+弱振1遍静压1遍+强振1遍静压1遍+静压2遍的碾压方式进行施工;对于水泥改良土填料,h可取0.4m,w应在wopt(27)w(27)wopt(10)2%范围,碾压工艺为静压2遍+弱振1遍静压1遍+强振1遍静压1遍。(4)全风化软质千枚岩和水泥改良土填料路基长期沉降观测及含水状态在分析两参数双曲线和指数曲线模型数学特征基础上,通过引入“沉降半衰期变形速率”特征量,基于大量现场沉降观测资料,提出了一种预测路基工后沉降的三参数幂函数模型。选取判定系数、均方差和关联度指标,对三种模型预测工后沉降的可靠性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得到幂函数模型的判定系数和关联度最大、均方差最小,表明三参数幂函数模型的回归曲线与实测曲线最接近,预测效果最好;试验断面的工后沉降最大值为37.25mm,远小于重载铁路路基的限值200mm,软质岩路基的工后沉降满足规范要求。路堤填料含水率测试值随时间呈初始调整、缓慢增长和基本稳定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传感器埋设初期,第二阶段处于雨水较多,日照不强的秋冬至春季期间,第三阶段路堤填料含水率基本稳定,随季节交替变化不显着。在路堤水平方向上,填料含水率中部小、两侧大;在竖直方向上,路堤填土的含水率,整体呈上部小、下部大的基本规律。(5)模拟重载铁路列车荷载长期作用下路堤和路堑基床结构动态响应重载铁路货运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应力叠加效应显着,计算时宜采用前后两车相邻转向架的四轴荷载模式,以轨枕底平面为半无限空间表面,按Boussinesq公式可得轴重30t时路基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蒙华重载铁路道床部分为0.3m面砟+0.2m底砟,轨枕底0.5m处的计算值即为列车荷载传递至路基面时的静应力,根据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的动弹性模量,可得列车荷载作用下3.0m基床结构范围内的弹性变形。激振试验时的刚性加载板尺寸为2.0m×2.0m,按基床结构范围内弹性变形等效原则,可确定加载板板底的静应力为61.0kPa;在时速80km、动力冲击系数?取0.004时,常遇荷载作用下路基面的动应力为67.7kPa,极限荷载为80.5kPa。据此,采用自主研发的激振试验设备,开展了模拟重载铁路列车荷载作用的路基现场激振试验,测试了不同动荷载作用下,路堤和路堑基床结构的动态响应特征。试验表明:实测路基动应力、振动加速度和振动速度沿深度方向逐渐衰减,随动荷载作用增大,测试值逐渐增加;动荷载作用下加载板板底振动位移最大,沿路基表面水平方向呈非线性趋势逐渐减小,距加载板边缘距离越近,衰减幅度越明显,振动位移沿路基纵向的显着影响范围约为1倍加载板边长。在常遇荷载作用下,路堤断面加载板板底的振动位移为0.724mm;极限荷载时,路堤和路堑断面的振动位移分别为0.833mm和0.871mm,均小于规范控制值1.0mm,表明路基具有良好的动力稳定特性。

晏双龙[3](2013)在《水稳半刚性基层全厚式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等级公路中,绝大部分是水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随着交通量的逐年增大和使用年限的增加,公路的大修工作变得非常紧迫,如何更好的完成公路大修并且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公路发展的重要问题。就地冷再生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就地冷再生施工中,冷再生机是施工核心机械,压路机、平地机是保证路面质量的重要机械,各机械的结构性能和施工工艺对再生质量有重要影响,研究并且优化这种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冷再生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研究了冷再生机的拌和均匀性,横坡、纵坡路段施工特性,行驶阻力在滑转曲线上的匹配特性,确定了设备合理匹配技术以及一般路段和特殊路段的施工工艺。采用WR2500S型冷再生机在实体工程上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现场再生混合料取样试验检测,表明混合料中的各种集料分布均匀。压路机与平地机的组合施工工艺合理,半刚性基层厚度、压实度和强度等质量指标得到了保证,提高了整体施工的质量。

刘海友[4](2008)在《巴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施工技术》文中认为巴贡电站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004年6月15日开始坝体填筑,面板与填筑料之间采用了挤压边墙施工技术,简化了施工工序,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邵建波[5](2006)在《工程机械试验台液压系统分析及工作装置试验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机械多功能试验台是根据工程机械工作装置与作业介质相互作用研究的需要,在总结了类似试验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文在对多功能试验台的机械结构、性能参数及工作原理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试验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参数匹配和系统中元器件的选用、规格。 在分析试验台液压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行走液压驱动系统的速度特性,对速度特性的分析表明,经过PID调整后,通过增大控制器的比例控制常数、伺服阀的流量增益、测速电机的比例系数、恒压网络压力、次级元件马达的排量系数,减小变量油缸的有效作用面积均可增大系统的速度刚度。本文重点分析了行走液压驱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马达输出角速度的动态性能也较好,系统的调整速度快,同时,速度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在分析恒压网络中蓄能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的基础上,建立了蓄能器和恒压变量泵的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对蓄能器的特性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本文还对筑路机械的旋转式工作装置的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对铣刨机铣刨鼓作业时受力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探讨了铣刨机铣刨鼓与工作介质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了影响铣刨鼓工作过程和作业质量的因素,研究了铣刨鼓的试验方法,对试验装置、测试系统作了初步构想,提出了试验方案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在分析影响螺旋分料器分料工作过程的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工程机械多功能试验台的螺旋分料器试验装置及测试系统,设计了螺旋分料器试验的试验方案,提出了对改进螺旋分料器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有价值的试验方法。

徐中秋[6](2006)在《面板堆石坝垫层区施工新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墙法是一项问世不久的面板坝垫层区施工新技术。它与传统面板坝垫层区施工方法比较有着许多突出的优点。现在虽然国外已有使用的先例,但依靠仅有的几篇广告性的介绍文章,无法满足施工应用的需要,而且最早使用该方法的巴西依塔坝在蓄水后还发生了最大渗流量为1300L/s的渗漏,这令很多人对该方法应用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因此,系统进行挤压墙法研究,对指导面板坝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通过较长时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挤压墙法、施工机械、挤压墙砼材料、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施工成本及面板混凝土应力变形的影响等方面,重点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成果和认识:一、通过自主设计、试制、野外机械性能试验和调试,完成了边墙挤压机样机结构的组装设计,试制了性能样机,确定了各项主要技术参数,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将边墙挤压机性能样机发展为获得国家专利权的边墙挤压机产品。二、通过室内试验和工程试用,提出了混凝土挤压墙的实用断面形式和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的实用配方。三、通过数值模拟施工过程的理论计算,对初期挤压墙的施工稳定性和挤压墙法对面板应力、变形的影响,从理论上提出了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评价意见。四、通过工程实践的摸索、总结和不断改进,提出了边墙挤压机工作原理的清晰概念和挤压机使用和保养的技术细则。五、通过工程应用的摸索、总结和不断改进,提出了挤压墙法垫层区施工的方法、配套工艺流程和工程成本的经济性分析论据。

张帆[7](2003)在《YZ30型振动压路机动力学分析、计算机仿真及参数优化》文中研究指明YZ30型全液压双驱自行式振动压路机是一种超大吨位、高技术性能的振动压路机。本文利用两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针对这一机型进行了该系统的动力学分析,通过计算确定了该机型的振动参数,利用MATLAB语言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对其振动参数进行了优化,从而得出了YZ30型振动压路机在不同的工况下的最佳激振频率和振幅值,并得出了随着密实度的变化,振动压路机最佳频率由小变大,最佳振幅由大变小的结论,深化了对该系统动力学性能规律的认识。并对目前常用的几种振动功率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设计出了本课题的液压系统。 本论文对YZ30型全液压双驱自行式振动压路机进行的动力学性能分析、计算机仿真分析及系统参数优化,为该先进设备的合理设计和使用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杨德中,刘建新[8](2002)在《用错液压油导致振动碾激振力减小的故障》文中指出

二、用错液压油导致振动碾激振力减小的故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错液压油导致振动碾激振力减小的故障(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无人驾驶碾压机的位姿感知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无人驾驶碾压机位姿感知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领域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人驾驶碾压机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低成本组合导航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1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主要创新点
        1.3.3 论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无人驾驶碾压机位姿感知系统介绍
    2.1 位姿感知系统的搭建
        2.1.1 位姿感知系统平台介绍
        2.1.2 传感器原理介绍
    2.2 位姿感知模式分析
        2.2.1 定位和修正
        2.2.2 测姿和修正
    2.3 构建位姿传感器模型
        2.3.1 构建惯性传感器测量模型
        2.3.2 构建铰接角度传感器测量模型
    2.4 用于位姿感知的坐标系统介绍
    2.5 碾压机简易运动学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用于冗余设计的航向角和姿态角估计算法
    3.1 引言
    3.2 运动方程辅助低成本惯性传感器的姿态估计算法
        3.2.1 基于陀螺仪的状态方程建立
        3.2.2 基于运动方程和加速度计的测量方程建立
        3.2.3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原理的姿态估计算法
    3.3 基于数据驱动建模的航向角估计算法开发
        3.3.1 建立航向角估计的经验方程式
        3.3.2 经验方程式中变量标定和拟合
    3.4 基于模型预测阈值的航向角判断优化算法
        3.4.1 基于航向角模型的阈值预测方法
        3.4.2 航向角优化算法结构设计
        3.4.3 基于阈值判断的权值分配
    3.5 估计算法的仿真与实验验证
        3.5.1 姿态角估计算法验证
        3.5.2 航向角估计算法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传感器松耦合和神经网络辅助的精确定位算法
    4.1 传感器松耦合的算法选定
    4.2 基于GPS/AHRS的松耦合组合导航信息融合算法设计
        4.2.1 误差状态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时间更新方程
        4.2.2 误差状态扩展卡尔曼滤波方差预测
        4.2.3 误差状态扩展卡尔曼滤波测量更新过程
        4.2.4 算法设计流程图
        4.2.5 组合导航参数初始化和协方差整定
    4.3 神经网络辅助的定位算法优化研究
        4.3.1 反向传播网络模型的设计
        4.3.2 反向传播网络学习过程
        4.3.3 构建反向传播网络辅助定位算法的模型
    4.4 定位算法仿真和实验分析
        4.4.1 松耦合组合算法验证
        4.4.2 神经网络辅助定位算法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重载铁路软质岩填料路基工程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质岩填料工程特性
        1.2.2 点荷载强度试验及石质填料强度标准
        1.2.3 路基的工后沉降及动力稳定特性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全风化软质岩路基填料基本工程性质
    2.1 试验依托工点
    2.2 全风化软质岩填料物理化学性质
        2.2.1 矿物成分分析
        2.2.2 化学成分分析
        2.2.3 物理性质试验研究
    2.3 全风化软质岩填料水理性质
        2.3.1 自由膨胀率试验
        2.3.2 膨胀率试验
        2.3.3 膨胀力试验
        2.3.4 收缩试验
    2.4 全风化软质岩填料水泥改良试验研究
        2.4.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4.2 最佳掺配比及压实系数确定
        2.4.3 路堤填筑实际掺配比检测
    2.5 全风化软质岩及水泥改良土填料力学性质
        2.5.1 渗透试验
        2.5.2 固结试验
        2.5.3 直接剪切试验
        2.5.4 三轴压缩试验
        2.5.5 承载比试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质岩块点荷载强度评价的等效面积法
    3.1 点荷载强度评价的等效面积法
        3.1.1 非规则试样点荷载强度的评价方法
        3.1.2 等效面积法及统一表达式
    3.2 等效面积法的参数取值及评价
        3.2.1 试样选取及试验过程
        3.2.2 面积系数的确定
        3.2.3 等效面积法计算点荷载强度效果评价
    3.3 软质岩块点荷载试验试样尺寸选取标准
        3.3.1 试样贯入深度对点荷载强度的影响
        3.3.2 试样形状系数对点荷载强度的影响
        3.3.3 试样加载点间距对点荷载强度的影响
    3.4 点荷载强度与压拉强度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铁路路基软质岩石质填料强度标准研究
    4.1 软质千枚岩块工程特性
        4.1.1 软质千枚岩块物理性质
        4.1.2 软质千枚岩块水理性质
        4.1.3 软质千枚岩块力学性质
    4.2 软质千枚岩石质填料的路用性能
        4.2.1 铁路工程碎石道砟与级配碎石材质指标
        4.2.2 软质千枚岩石质填料母岩材质指标探讨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风化软质岩及水泥改良土填料现场填筑试验
    5.1 现场填筑试验方案
        5.1.1 路基填筑方案设计
        5.1.2 取土场地及机械设备
        5.1.3 填料摊铺及碾压
        5.1.4 试验数据采集
    5.2 全风化软质岩填料碾压工艺试验
        5.2.1 现场填筑试验数据
        5.2.2 合适松铺厚度确定
        5.2.3 填料含水率控制范围
        5.2.4 合理碾压组合方式探讨
    5.3 全风化软质岩水泥改良土填料碾压工艺试验
        5.3.1 现场填筑试验数据
        5.3.2 合适松铺厚度确定
        5.3.3 填料含水率控制范围
        5.3.4 合理碾压组合方式探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风化软质岩及水泥改良土路基长期观测试验
    6.1 现场试验方案
    6.2 传感器埋设及数据采集
    6.3 单点沉降计观测数据分析
        6.3.1 单点沉降计观测数据
        6.3.2 铁路路基幂型工后沉降预测模型
        6.3.3 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及工后沉降预测
    6.4 路堤填土含水状态及变化规律分析
        6.4.1 路堤填土含水状态时程曲线分析
        6.4.2 路堤填土水平方向含水状态分析
        6.4.3 路堤填土竖向含水率变化规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动力稳定性激振试验
    7.1 现场激振试验方案及传感器埋设
        7.1.1 试验目的与内容
        7.1.2 重载铁路路基应力分析及试验荷载确定
        7.1.3 激振设备及标定试验
        7.1.4 测试断面传感器埋设
    7.2 现场激振试验及测试数据分析
        7.2.1 现场激振试验装置及加载方式
        7.2.2 现场激振试验数据分析
        7.2.3 现场激振试验荷载校核
    7.3 路基基床结构物理力学指标检测
    7.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水稳半刚性基层全厚式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水泥稳定半刚性基层的特点与要求
    2.1 基层概述
    2.2 水泥稳定半刚性基层特性
        2.2.1 半刚性基层特性与优缺点
        2.2.2 水泥稳定土特性
    2.3 水泥稳定半刚性基层的施工要求
        2.3.1 水泥稳定半刚性基层材料要求
        2.3.2 水泥稳定土混合料设计要求
        2.3.3 水泥稳定半刚性基层施工规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施工机械配套模式研究
    3.1 施工机械的匹配模式
        3.1.1 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基本配置要求
        3.1.2 施工现场工程量计算
        3.1.3 施工机械设备选型
    3.2 再生机的结构配套
        3.2.1 再生机的基本参数与配置
        3.2.2 再生机的主要工作部件结构与工作机理分析
        3.2.3 再生机的工作特性
    3.3 压路机的配置与施工
        3.3.1 静压路机的配置
        3.3.2 振动压路机的配置及分析
        3.3.3 轮胎压路机的配置
        3.3.4 压路机的施工
    3.4 平地机的配置与施工
        3.4.1 平地机的基本操作与施工生产率
        3.4.2 平地机的主要工作装置
        3.4.3 平地机在特殊路段的工作
    3.5 洒水车的配置
        3.5.1 洒水车的主要结构
        3.5.2 洒水车的应用和路面养生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冷再生施工工艺与实验验证
    4.1 水泥稳定土的施工工艺
        4.1.1 路拌法施工工艺
        4.1.2 中心站集中厂拌法
    4.2 冷再生的施工工艺
    4.3 国道 110 线的拌合均匀性施工试验验证
        4.3.1 国道 110 线乌兰察布段的前期调查
        4.3.2 再生施工的相关试验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主要结论
    5.2 存在问题与建议
    5.3 全厚式就地冷再生施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工程机械试验台液压系统分析及工作装置试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工作装置与工作介质相作用理论研究概况
        1.1.1 旋转式工作装置与作业介质相作用研究概况
        1.1.2 平移式工作装置与作业介质相作用研究概况
        1.1.3 碾压式工作装置与作业介质相作用研究概况
    1.2 工作装置牵引试验台及其传动系统研究
    1.3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工程机械多功能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及传动系统
    2.1 工程机械多功能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 工程机械多功能试验台的传动形式
    2.3 工程机械多功能试验台的液压系统
        2.3.1 行走(加载)液压驱动系统
        2.3.2 工作装置液压驱动系统
        2.2.3 辅助液压驱动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功能试验台的行走液压驱动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3.1 行走驱动液压系统中的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分析
        3.1.1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工作原理
        3.1.2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特点
    3.2 行走驱动液压系统的速度特性分析
        3.2.1 二次调节系统调速的基本概念
        3.2.2 二次调节系统马达转速控制的数学模型
        3.2.3 速度刚度分析
    3.3 多功能试验台行走驱动液压系统的速度控制系统分析
    3.4 多功能试验台的行走驱动液压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3.4.1 数学模型的建立
        3.4.2 试验台行走驱动液压系统与控制系统仿真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行走液压驱动系统中蓄能器组的影响分析
    4.1 行走液压驱动系统中蓄能器的工作原理
    4.2 蓄能器的仿真模型
    4.3 有蓄能器时恒压变量泵系统模型与仿真
    4.4 无蓄能器时恒压变量泵系统模型与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路面铣刨机铣刨鼓实验方法研究
    5.1 铣刨鼓工作原理及铣削过程分析
    5.2 影响铣刨机工作过程的因素分析
    5.3 试验的目的
    5.4 试验装置及其工作原理
    5.5 试验检测参数及测试
    5.6 试验方案
    5.7 试验流程
    5.8 试验数据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摊铺机螺旋分料器实验方法研究
    6.1 螺旋分料器输送沥青混合料的机理分析
    6.2 螺旋分料器工作过程的影响因素
    6.3 螺旋分料器的试验目的
    6.4 试验装置及其工作原理
    6.5 试验检测参数及测试方法
    6.6 测试及数据处理系统
    6.7 螺旋分料器试验方案
    6.8 螺旋分料器试验流程
    6.9 试验数据分析
    6.10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读硕期间参与的课题

(6)面板堆石坝垫层区施工新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面板堆石坝的特点和发展回眸
    1.2 面板堆石坝垫层区施工的技术现状
    1.3 选题依据及本文主要工作
2 边墙挤压机的研制
    2.1 边墙挤压机性能样机的设计
    2.2 边墙挤压机产品样机与定型设计
    2.3 小结
3 挤压边墙断面与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3.1 挤压边墙断面的研究
    3.2 边墙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研究
    3.3 挤压式混凝土边墙现场试验
    3.4 挤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3.5 垫层料的级配与干密度的测试
    3.6 经济性预测
    3.7 小结
4 在施工中初期挤压墙的变形分析
    4.1 计算模型的建立
    4.2 模型网格划分
    4.3 接触面的处理
    4.4 非线性求解
    4.5 变形计算结果图
    4.6 计算结果与试验成果的比较
    4.7 小结
5 挤压墙法对面板坝面板应力、变形的影响
    5.1 分析原理
        5.1.1 不稳定温度场的分析模型
        5.1.2 面板混凝土的不稳定温度场分析模型
        5.1.3 混凝土面板的应力分析模型
        5.1.4 堆石体非线性分析模型
        5.1.5 接触面单元的计算模型
        5.1.6 接缝单元的分析模型
    5.2 芭蕉河一级坝面板应力、应变计算
        5.2.1 基本计算条件
        5.2.2 有挤压墙时面板的应力应变计算
        5.2.3 无挤压墙时面板的应力应变计算
        5.2.4 有、无挤压墙的计算比对结论
    5.3 小结
6 挤压墙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6.1 所依托的工程项目
    6.2 挤压墙法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6.3 挤压墙法的垫层区施工方法
    6.4 边墙挤压机的使用和保养技术
    6.5 混凝土配合比及主要指标
    6.6 经济性比较
    6.7 坝体表面变形
    6.8 其他
    6.9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7)YZ30型振动压路机动力学分析、计算机仿真及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国内外压路机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内容
2 振动压路机的工作原理
    2.1 振动压实理论
    2.2 振动压路机压实机理
3 YZ30型振动压路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3.1 研究振动压路机数学模型的意义
    3.2 振动压路机两自由度系统的运动方程
4 YZ30型振动压路机振动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4.1 压路机工作质量及其分配
    4.2 振动轮与机架之间减振器主要参数确定
    4.3 振动压路机设计中土的参数的确定
    4.4 振动压路机名义振幅的选择
    4.5 振动压路机工作频率的选择
    4.6 振动压路机工作速度的选择
5 用MATLAB软件对YZ30型振动压路机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5.1 仿真的意义和方法
    5.2 振动部分仿真分析
6 振动压路机工作参数的优化
    6.1 对工作参数优化的意义
    6.2 影响振动压路机压实效果的因素
    6.3 振动压路机工作参数的优化
7 YZ30型振动压路机振动功率计算
    7.1 用几种方法进行振动功率计算
    7.2 对几种振动功率计算方法的讨论
8 YZ30型振动压路机液压系统
    8.1 YZ30型液压行走系统
    8.2 YZ30型液压振动系统
    8.3 YZ30型液压系统的特点
    8.4 YZ30型液压振动系统的计算
    8.5 两种液压系统的优缺点
    8.6 改进意见
9 结论与建议

四、用错液压油导致振动碾激振力减小的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无人驾驶碾压机的位姿感知算法研究[D]. 刘煜光. 天津大学, 2020
  • [2]重载铁路软质岩填料路基工程特性试验研究[D]. 朱江江.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3]水稳半刚性基层全厚式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D]. 晏双龙. 长安大学, 2013(06)
  • [4]巴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施工技术[A]. 刘海友. 土石坝技术——2008年论文集, 2008
  • [5]工程机械试验台液压系统分析及工作装置试验方法研究[D]. 邵建波. 长安大学, 2006(12)
  • [6]面板堆石坝垫层区施工新技术的研究[D]. 徐中秋. 西安理工大学, 2006(02)
  • [7]YZ30型振动压路机动力学分析、计算机仿真及参数优化[D]. 张帆. 西安理工大学, 2003(03)
  • [8]用错液压油导致振动碾激振力减小的故障[J]. 杨德中,刘建新.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2(01)

标签:;  ;  ;  ;  ;  

液压油使用错误降低振动压路机振动力的故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