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期更换馈线防止信号衰减(论文文献综述)
赵威,单宝玉,叶勇[1](2021)在《速调管频率特性导致的雷达回波偏弱故障诊断实例》文中指出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故障研究进展,并对雷达回波偏弱故障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流程、故障诊断思路、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了阐述;其次以2016年7月库尔勒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为例,按照信号流程对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进行逐一排查,并对故障排查和维修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最后对雷达回波偏弱故障维修处理提出了技术总结,以期为业务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晓燕[2](2020)在《天馈线系统故障案例分析与维护》文中指出铁塔天馈线系统是微波传输重要的组成部分,多数微波台站地处高山气候恶劣,因此对铁塔天馈线的维护势在必行。天馈线系统故障发生率较高,通过故障处理过程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会为今后类似问题的排除打下基础。
王灯驰[3](2020)在《铁路变电所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牵引变电所能够提供安全而又稳定的供电对于电气化铁路的运行尤为必要。铁路变电所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故障绝大部分以设备绝缘老化产生的绝缘故障为主。在铁路变电所的日常检修中通过定期开展局部放电检测可以提高铁路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帮助运营维护人员了解变电所高压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而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因为小的绝缘隐患酿成大的电气事故。本文分析了高压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的相关原理,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直观了解局部放电现象的传播特点,本文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FDTD),在Solid Works软件中建立开关柜物理模型,并将其以.sat文件导入至XFDTD中实施仿真分析。探索了变电所开关柜局部放电的电场强度与观测位置、激励源幅值、脉冲宽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提高激励源幅值来模拟电气化铁路因列车通过导致牵引负荷波动性较大的特点,本仿真结果对于铁路变电所牵引负荷局部放电现场检测试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对各种局部放电现象和干扰现象的图谱进行了分析诊断,对局部放电的诊断标准进行了归纳整理,使局部放电检测标准更好的应用于现场检测。应用特高频电磁波局部放电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对京沪高铁变电所进行现场试验。结合列车运行供电系统牵引负荷变化的相关特点,对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的局部放电问题进行试验验证,分析现场设备局部放电产生的原因。通过本研究为铁路变电所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试验提供了现场应用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邹国庆[4](2019)在《干扰环境下中波天馈线系统的测量实践》文中提出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波广播发射环境,并对中波天馈线系统在干扰环境下的测量实践进行了介绍,首先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利用其功能模块进行的准确测量干扰环境下中波天馈线参数测量方法。通过介绍中波发射台的主要功能,引出如果天馈线系统处在一个存在干扰的环境下其性能就会产生变化,从而指出为什么要做好干扰环境下中波天馈线参数测量。
赵纪华[5](2019)在《浅谈卫星天线及其控制系统在广播电视地球站的应用与维护》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要介绍了卫星天线和天线控制系统的结构、主要功能和控制原理,阐述了维护保养的要点,并对一些典型故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法。
姜泽岳[6](2019)在《动车组车载网压互感器故障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车载电压互感器是高速动车组上重要的高压电气设备,实现牵引网电压的监测、电能计量等功能,但近些年沈阳、北京、上海等动车段都相继出现了车载电压互感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严重时导致接触网馈线断路器跳闸,造成列车停运等严重运行事故。因此,研究车载电压互感器的故障机理对保障高速铁路动车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车载电压互感器的故障类型主要有污闪灼伤、异物撞击和绝缘烧毁炸裂,其中,电压互感器炸裂事故为多发事故。车载电压互感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遭受升降弓、弓网离线以及过分相等工况引起的过电压冲击,经研究表明动车组过分相过电压对车载电压互感器造成的影响最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动车组过分相车载电压互感器上的过电压对其发生炸裂故障的影响展开研究,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首先对动车组过分相车载电压互感器上产生的过电压进行理论分析,指出了过分相不同工况产生过电压的原因,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过分相各工况下产生的过电压的幅值与开关操作时的电源相位角有关,且最大约为正常电压的3倍。其次,对车载电压互感器的故障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指出过分相过电压容易造成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线圈匝间、层间绝缘薄弱处击穿,且因过电压而产生的过电流会在电压互感器内部累积大量的热,导致破损向附近局部区域扩散,使得车载电压互感器的绝缘缺陷加剧,长期、频繁的过压、过流造成绝缘老化,最终导致过电压击穿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绝缘而引发车载电压互感器炸裂事故的发生。然后以CRH380B型动车组及其上的车载电压互感器为例,利用MATLAB软件对过分相不同工况下电压互感器上电压、电流的变化情况建模仿真,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动车组车载电压互感器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同时增大车载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绕组线径和铁芯截面积的方案,增大车载电压互感器的极限容量,提高其过负荷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车载电压互感器故障的发生,并通过计算、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合理性,改进后的车载电压互感器从2018年4月投入运行至今未出现故障,证实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徐世杰,张斐[7](2018)在《常见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构成原理与技术维护》文中研究指明中波广播发射是广播电视台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设施,在实际运用中,能够较好地提升广播信息的传输质量及效率,对促进广播发展有重要意义。当前,人们对生活品质越来越重视,为了能够为广大的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做好中波广播发射相关技术的维护工作,即使在不良天气环境下仍然可以为人们输出良好的广播信号。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系统具体原理,然后提出维护方案,期待可以有效保障广播信息输出的质量。
刘铁[8](2017)在《无线智能开关站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大型工矿企业和国防工程的专用线铁路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基础之一,其接触网的供电安全可靠,直接影响行车。在专用线与干线铁路的接触网连接处设置“智能开关”,对快速诊断和切除专用线接触网故障,保障干线铁路正常运营,意义重大。由于现有的供电线路故障诊断不完善,例如:不能够辨识瞬时与永久性故障等原因,采用现有技术不能够实现“智能开关”的功效,不仅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没有相关的工程探索。为此,本文在理论和工程上研究了这样的“智能开关”,研究成果可以为新建铁路和既有铁路改造工程的设计、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本文基于智能电器定义和专用线铁路供电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智能开关站的技术要求,详细地阐述开关站的设计内容,包括开关站的一次主接线、箱体结构、断路器、自动化测控系统、工作电源,电磁兼容与接地等。针对开关站检修期间要保证专用线铁路不间断供电的特殊要求,研制了新型三位隔离开关。为实现对接触网故障的智能诊断,分析变电所和开关站故障跳闸过程,依据故障电压电流的物理机理,建立等值电路,研究故障性质辨识的新算法。发现瞬时性故障辨识是关键,其暂态残压按指数规律衰减,而且衰减曲线有2个时间常数,即:衰减曲线存在拐点。基于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出故障性质的智能辨识判据。为检验理论研究成果,在专用线铁路的接触网上进行了试验。试验创造了用接地导线串联保险丝模拟瞬时性故障的新方法。试验测量值与计算值的比对表明:在暂态残压的拐点时刻,两者相对误差仅为1.5%。试验结果证明了研究理论的正确性,新算法具有工程应用价值。针对专用线铁路用电负荷超载问题,提出自动控制的新策略是:对负荷临时超载进行提示性跳闸警告,依靠自动重合闸技术立即恢复供电;对负荷持续超载实行惩罚性断电。建立负荷电流模型,推导负荷电流计算公式,采用神经网络BP算法,控制检测信号与样本的误差为5%,在实际工程中验证了新策略的可行性。为保障开关站的真空断路器安全运行,基于现有传感器技术,设计和实施了反映真空断路器的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的在线监测。分析合闸与分闸的物理过程,确定了合闸与分闸的开始时刻和换位点时刻,并提出了合闸与分闸速度的牛顿插值差分算法。在实验室让实际的ZN-27.5型手车式真空断路器一次回路带上27.5kV高压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能够对真空断路器的机械与电气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参照技术规程要求、出厂试验数据和历史运行数据,提出了真空断路器的智能预警策略。分析开关站的无线通信技术需求,提出了开关站无线通信的6条技术要求。为保障GSM网络通信可靠,提出采用小波分解和重构的加密算法,推导了小波分解重构公式和程序流程。针对电力机车或动车的弓网电磁噪声影响无线通信的问题,考虑到电力机车实际运行中弓网非离线状态才是弓网运行的绝大部分情况。本文运用工程电磁场理论,基于弓网接触点邻域空间放电会产生等离子体,建立了电磁辐射天线阵模型,推导了弓网非离线电磁辐射的场强计算公式,按照实际参数进行了仿真。为验证算法的正确性,采用场强测量仪对电力机车和动车的受电弓在非离线状态下取流产生的电磁噪声辐射进行了实测。在距离铁路中心线5m6m之外的区域中,实测结果与仿真计算值相当吻合。将上述研究的理论与实测总结的规律,应用到研制的智能开关站中,进行了工程实践,几年的运行效果表明:解决了现场需要,达到了研究目标。
段晰文[9](2017)在《航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天馈线单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阐述了天馈线单元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天馈线选型、安装的方法,并提出了天馈线常见故障的处理及系统维护方法。
徐朱悦[10](2017)在《S市DH局AIS系统数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国家各级水域管理部门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的要求,开始了相关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纷纷开始打造AIS系统(自动识别系统)。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S市是全国第一批新建AIS系统的地区,S市DH局是S市内河流域的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在2010年度起就开始了 AIS系统的建设。在3年的时间内初步建成了 23个内河流域的AIS基站及一个AIS数据处理中心,然而从2013年度正式运行到至今,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了各类的数据质量问题,AIS系统并没有发挥出预计的效用。本文针对S市DH局AIS系统运行状况,通过现场数据采样、现场试验数据对比、国家权威无线电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访谈、DH局一线管理人员的访谈等方法归纳出了 S市DH局AIS系统存在数据源以及数据采集/传输等方面的数据质量问题。然后进一步从管理层面、技术层面、预防机制三个维度提出改进和提高S市DH局AIS系统数据质量的建议方案。
二、定期更换馈线防止信号衰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定期更换馈线防止信号衰减(论文提纲范文)
(1)速调管频率特性导致的雷达回波偏弱故障诊断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雷达信号流程 |
2 故障分析和诊断思路 |
2.1 发射系统 |
2.2 接收系统 |
2.3 天馈系统 |
2.4 天伺系统 |
3 故障排查和处理过程 |
3.1 发射系统检查 |
3.2 天馈系统检查 |
3.3 接收系统检查 |
3.4 测试用器件检查 |
3.5 速调管工作特性导致故障及处理措施 |
4 结束语 |
(2)天馈线系统故障案例分析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 馈线系统 |
2 波导型馈线常见故障特点及维护 |
2.1 波导进水的原因 |
2.2 波导进水的特点 |
2.3 波导进水典型故障案例分析一 |
2.4 波导进水典型故障案例分析二 |
2.5 波导的日常维护 |
2.6 安装波导时注意事项 |
3 同轴电缆型馈线常见故障及维 |
3.1 同轴电缆型馈线常见故障 |
3.1.1 同轴电缆典型案例故障一 |
3.1.2 同轴电缆典型案例故障二故障站点:区干微波电路 |
3.2 同轴电缆型馈线的安装和日常维护 |
4 微波天线 |
4.1 微波天线故障分析 |
4.1.1 微波天线故障案例一 |
4.1.2 微波天线故障案例二 |
4.2 天线维护及注意事项 |
5 铁塔日常维护 |
(3)铁路变电所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频电流检测法 |
1.2.2 特高频电磁波检测法 |
1.2.3 超声波检测法 |
1.2.4 暂态地电压检测法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理论分析 |
2.1 局部放电产生的原因与机理 |
2.1.1 气隙放电 |
2.1.2 沿面放电 |
2.1.3 悬浮电位放电 |
2.1.4 电晕放电 |
2.2 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
2.2.1 特高频电磁波检测法 |
2.2.2 超声波检测法 |
2.3 铁路牵引负荷局部放电特性研究 |
2.4 特高频电磁波XFDTD仿真原理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局部放电电磁波仿真分析 |
3.1 XFDTD仿真方案设计及仿真结果分析 |
3.1.1 XFDTD仿真设计 |
3.1.2 仿真结果分析 |
3.2 局部放电模型的仿真分析 |
3.2.1 电晕放电仿真分析 |
3.2.2 沿面放电仿真分析 |
3.2.3 悬浮电位放电仿真分析 |
3.2.4 气隙放电仿真分析 |
3.3 牵引负荷局部放电仿真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4 变电所电气设备局部放电试验研究 |
4.1 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试验 |
4.1.1 特高频局部放电试验方案 |
4.1.2 特高频局部放电判断标准 |
4.1.3 特高频局部放电试验结果分析 |
4.2 超声波特高频联合检测试验 |
4.2.1 超声波局部放电试验方案 |
4.2.2 超声波局部放电判断标准 |
4.2.3 超声波特高频联合试验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干扰环境下中波天馈线系统的测量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干扰环境下中波天馈线系统介绍 |
2 判断干扰种类设置测量方案 |
3 采取降干扰措施完成测试 |
3.1 使用衰减器 |
3.2 利用精测功能 |
3.3 平滑推算法 |
3.4 附加中波专用电桥 |
4 中波天馈线系统的技术维护建议 |
5 结束语 |
(5)浅谈卫星天线及其控制系统在广播电视地球站的应用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 卫星天线及其控制系统 |
2.1 卡塞格伦天线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 格里高利天线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3 天线控制系统 |
3 卫星天线及其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要求 |
3.1 天线馈线及其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
3.2 天馈线系统的技术要求 |
(1)频带要求 |
(2)增益要求 |
(3)波束宽度与旁瓣要求 |
(4)馈线系统要求 |
(5)机械结构要求 |
3.3 天线选址及对外部环境的要求 |
4 卫星天线和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
4.1 卫星天线日常维护和保养要点 |
4.1.1 机械结构部分 |
4.1.2 其他部分 |
4.2 天馈线及其控制系统维护和保养 |
4.2.1 天线部分 |
4.2.2 馈线部分 |
4.2.3 天线基座和天线控制系统 |
5 结束语 |
(6)动车组车载网压互感器故障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动车组车载电压互感器典型故障类型及特点 |
1.2.2 动车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过电压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车载电压互感器工作原理及其过电分相运行特点 |
2.1 车载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
2.1.1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
2.1.2 电阻式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
2.1.3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
2.2 动车组自动过分相技术及过电分相运行工况 |
2.2.1 车载断电自动过分相技术 |
2.2.2 地面转换自动过分相技术 |
2.2.3 柱上开关断电自动过分相技术 |
2.2.4 动车组过电分相运行工况及产生过电压的原因分析 |
2.3 车载电压互感器过电分相运行特点及过分相过电压对其影响 |
2.3.1 动车组过分相时车载电压互感器的运行特点 |
2.3.2 过分相过电压对车载电压互感器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动车组过分相车载电压互感器过电压的理论分析及计算 |
3.1 动车组过分相时不同工况产生的过电压机理分析 |
3.1.1 车顶断路器断开时产生的截流过电压 |
3.1.2 受电弓跨接A相接触线和中性段接触线时产生的过电压 |
3.1.3 受电弓分离A相接触线和中性段接触线时产生的过电压 |
3.1.4 受电弓跨接中性段接触线与B相接触线时产生的过电压 |
3.1.5 受电弓分离中性段接触线时产生的过电压 |
3.1.6 车顶断路器合闸时产生的过电压 |
3.2 过分相过电压仅对车载电压互感器影响严重理论分析 |
3.2.1 过分相过电压对车载电压互感器影响严重的原因 |
3.2.2 过分相过电压对其它车载高压电气设备及邻近线路的影响 |
3.3 动车组过分相时各工况产生的过电压理论计算 |
3.3.1 电分相区相关参数的理论计算 |
3.3.2 受电弓跨接A相接触性和中性段接触线时过电压理论计算 |
3.3.3 受电弓分离A相接触性和中性段接触线时过电压理论计算 |
3.3.4 受电弓跨接中性段接触线和B相接触性时过电压理论计算 |
3.3.5 受电弓分离中性段接触线和B相接触性时过电压理论计算 |
3.4 影响动车组过分相车载电压互感器过电压因素比较分析 |
3.4.1 电源相位角对动车组过分相车载电压互感器过电压的影响 |
3.4.2 供电臂行车数量对过分相车载电压互感器过电压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动车组过分相车载电压互感器过电压仿真分析 |
4.1 动车组过分相牵引供电系统的模型搭建 |
4.1.1 牵引变电所等值参数及仿真模型 |
4.1.2 AT变压器等值参数及仿真模型 |
4.1.3 牵引网等值参数及仿真模型 |
4.1.4 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等值参数及仿真模型 |
4.2 动车组及车载电压互感器的等值参数及仿真模型 |
4.2.1 动车组的等值参数及仿真模型 |
4.2.2 车载电压互感器的等值参数及仿真模型 |
4.3 动车组过分相不同工况车载电压互感器过电压仿真分析 |
4.3.1 断路器断开时产生的截流过电压仿真分析 |
4.3.2 受电弓跨接A相接触性和中性段接触线时过电压仿真分析 |
4.3.3 受电弓分离A相接触性和中性段接触线时过电压仿真分析 |
4.3.4 受电弓跨接中性段接触线和B相接触线时过电压仿真分析 |
4.3.5 受电弓分离中性段接触线和B相接触线时过电压 |
4.3.6 断路器合闸时合闸过电压仿真验证 |
4.4 过分相过电压仅对车载电压互感器影响严重仿真分析 |
4.5 影响动车组过分相车载电压互感器过电压因素仿真分析 |
4.5.1 电源相位角对过分相过电压的影响仿真分析 |
4.5.2 供电臂行车数量对动车组过分相过电压的影响仿真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车载电压互感器故障机理分析及优化设计仿真验证 |
5.1 车载电压互感器故障机理分析 |
5.1.1 车载电压互感器出现故障时的现象分析 |
5.1.2 动车组过分相过电压导致车载电压互感器故障的原因 |
5.2 车载电压互感器绝缘老化原因分析 |
5.2.1 过分相过电压对车载电压互感器绝缘的直接影响 |
5.2.2 过分相过电压导致车载电压互感器过电流对其绝缘的影响 |
5.2.3 过分相过电压导致车载电压互感器铁芯饱和对其绝缘的影响 |
5.2.4 车载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对其绝缘的影响 |
5.3 车载电压互感器内部结构优化方案及仿真验证 |
5.3.1 增大车载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绕组线径及仿真验证 |
5.3.2 增大车载电压互感器铁芯的截面积及仿真验证 |
5.3.3 同时增大车载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绕组线径和铁芯截面积及仿真验证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常见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构成原理与技术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 天馈线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参数及其原理 |
1.1 天线 |
1.2 地网 |
1.3 馈线 |
1.4 匹配网络 |
2 天馈线系统日常维护 |
3 结语 |
(8)无线智能开关站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电气化铁路 |
1.1.2 专用线铁路 |
1.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电器与开关站 |
1.2.2 接触网故障诊断 |
1.2.3 断路器在线监测 |
1.2.4 接触网供电设备的无线通信与控制 |
1.2.5 弓网电磁噪声对附近通信设备的干扰 |
1.3 论文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智能开关站设计 |
2.1 铁路牵引供电与专用线 |
2.1.1 铁路牵引供电 |
2.1.2 专用线铁路 |
2.2 智能开关站及其技术要求 |
2.2.1 智能电器 |
2.2.2 智能开关站 |
2.2.3 专用线接触网智能开关站基本要求 |
2.3 主接线与总体结构设计 |
2.3.1 一次主接线设计 |
2.3.2 总体结构设计 |
2.4 真空开关特性与参数选择 |
2.4.1 真空开关特性与结构 |
2.4.2 主要技术参数选择 |
2.4.3 真空断路器电气控制 |
2.5 新型三位隔离开关设计 |
2.5.1 新型三位隔离开关本体设计 |
2.5.2 新型三位隔离开关主要技术参数 |
2.5.3 电动操动机构及电气控制 |
2.5.4 电动操作机构的主要技术参数 |
2.5.5 新型三位隔离开关样机与安装方式 |
2.6 高压设备及其参数选择 |
2.6.1 变压器 |
2.6.2 高压熔断器 |
2.6.3 电流互感器 |
2.6.4 避雷器 |
2.6.5 高压穿墙套管 |
2.6.6 支撑绝缘子 |
2.7 自动化测控装置 |
2.7.1 计算机系统 |
2.7.2 数据采集单元 |
2.7.3 数字量输入/输出(I/O)接口 |
2.7.4 通信接口 |
2.7.5 电源部分 |
2.8 电磁兼容与接地 |
2.8.1 电磁兼容措施 |
2.8.2 开关站的接地 |
2.9 本章小结 |
3 智能辨识接触网故障 |
3.1 接触网故障与跳闸分析 |
3.1.1 接触网故障 |
3.1.2 接触网故障跳闸分析 |
3.1.3 接触网故障智能诊断 |
3.2 故障智能诊断算法 |
3.2.1 接触网故障检测 |
3.2.2 数字滤波 |
3.2.3 阻抗算法 |
3.3 故障性质辨识机理 |
3.3.1 故障性质辨识机理 |
3.3.2 故障性质辨识的外部条件 |
3.4 专用线故障等值电路与残压算法 |
3.4.1 开关站比变电所跳闸快 |
3.4.2 开关站和变电所同时跳闸 |
3.5 故障性质综合判据 |
3.6 故障性质辨识试验 |
3.6.1 瞬时性故障试验 |
3.6.2 永久性故障试验 |
3.6.3 试验与计算比对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智能控制负荷超载 |
4.1 负荷超载与控制策略 |
4.1.1 负荷超载 |
4.1.2 超载控制策略 |
4.2 负荷电流模型与算法 |
4.2.1 负荷电流模型 |
4.2.2 负荷电流快速算法 |
4.2.3 负荷电流超载判据 |
4.3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及应用 |
4.3.1 控制策略的BP算法 |
4.3.2 专用线负荷电流BP算法控制的实现 |
4.3.3 工程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5 智能监控真空开关 |
5.1 监控参数与信号提取 |
5.1.1 在线监测参数 |
5.1.2 信号提取 |
5.1.3 数据处理 |
5.2 合分闸物理过程与换位时刻 |
5.2.1 监控参数的有关定义 |
5.2.2 合分闸物理过程与换位点时刻确定 |
5.3 机械特性参数算法 |
5.3.1 向前差分表 |
5.3.2 牛顿插值算法 |
5.4 试验及分析 |
5.4.1 机械特性参数测试与分析 |
5.4.2 电气参数测试与分析 |
5.5 安全预警策略 |
5.6 本章小结 |
6 智能开关站的通信 |
6.1 通信需求与方式 |
6.1.1 通信技术需求分析 |
6.1.2 无线通信方式的选择 |
6.1.3 开关站无线通讯模式 |
6.2 通信可靠性分析 |
6.3 小波加密算法 |
6.3.1 小波加密原理 |
6.3.2 小波分解与重构 |
6.3.3 小波加密的分解与重构流程 |
6.4 通信可靠性试验 |
6.5 本章小结 |
7 弓网电磁噪声辐射及防护 |
7.1 弓网离线电磁噪声 |
7.1.1 弓网离线与电弧 |
7.1.2 弓网电磁辐射模型 |
7.1.3 电磁噪声的横向传播 |
7.2 弓网非离线电磁辐射建模与仿真 |
7.2.1 弓网非离线电磁噪声产生与特征 |
7.2.2 非离线弓网电磁辐射建模 |
7.2.3 弓网电磁辐射仿真 |
7.3 弓网非离线电磁噪声实测 |
7.3.1 对普速电力机车的测试 |
7.3.2 对高速动车的测试 |
7.3.3 测试数据分析 |
7.4 电磁噪声干扰的防护 |
7.4.1 铁路通信系统 |
7.4.2 电磁噪声干扰方式与危害 |
7.4.3 防护措施 |
7.5 开关站应用 |
7.6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航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天馈线单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天馈线的选型 |
2.1 天线的分类 |
2.2 特性参数分析 |
2.2.1 输入阻抗 |
2.2.2 VSWR (驻波比) |
2.2.3 极化 |
2.2.4 方向性 |
2.3 馈线的分类 |
2.3.1 传输线类型 |
2.3.2 特性阻抗 |
2.3.3 衰减系数 |
3 天馈线安装规范 |
3.1 合理安装定向天线塔侧 |
3.2 安装全向天线塔侧 |
3.3 安装多天线共塔 |
3.4 馈线安装注意事项 |
4 天馈线维护 |
4.1 天馈线常见故障处理 |
4.1.1 天馈线连接不好 |
4.1.2 天馈线进水 |
4.1.3 自然界影响 |
4.2 天馈线保养和管理 |
4.2.1 器件设备及时除尘 |
4.2.2 连接处紧固处理 |
4.2.3 固定天线方位校正 |
5 结束语 |
(10)S市DH局AIS系统数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AIS系统简述 |
1.1.2 中国内河航道AIS系统建设情况 |
1.1.3 S市DH局AIS系统建设现状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数据质量及数据质量管理的定义 |
2.1.1 数据质量 |
2.1.2 数据质量管理定义 |
2.2 影响数据质量因素及数据清洗的含义 |
2.2.1 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 |
2.2.2 数据清洗(Data cleaning) |
2.3 数据质量管理实施及提高的策略 |
2.3.1 数据质量管理的实施 |
2.3.2 提高数据质量的策略 |
2.4 数据质量管理提升的步骤 |
2.5 AIS系统综述 |
2.5.1 AIS系统的由来 |
2.5.2 AIS系统的组成 |
2.5.3 AIS的主要功能 |
2.6 AIS系统的缺陷及展望 |
2.6.1 AIS系统的缺陷 |
2.6.2 AIS系统的展望 |
第3章 S市DH局AIS系统数据质量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S市DH局职能及AIS系统介绍 |
3.1.1 S市DH局职能介绍 |
3.1.2 S市DH局AIS系统介绍 |
3.1.3 AIS系统可发挥的长远效益 |
3.2 S市DH局AIS系统所存在的数据质量问题及特点 |
3.2.1 AIS系统数据质量问题所在 |
3.2.2 AIS系统数据质量问题的特点 |
3.2.3 AIS系统数据质量问题产生的后果 |
3.3 S市DH局AIS系统中AIS船载终端数据质量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3.3.1 AIS船载终端数据输入问题 |
3.3.2 船员人为逃避问题 |
3.3.3 船员对AIS船载终端使用不规范 |
3.3.4 DH局执法人员的检查问题 |
3.4 S市DH局AIS系统中AIS基站数据质量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3.4.1 AIS基站规划不详尽 |
3.4.2 AIS基站密度无法覆盖整个S市内河流域 |
3.4.3 AIS基站接收天线架设的高度问题 |
3.4.4 AIS基站天馈线信号的衰减问题 |
3.5 AIS系统数据质量问题归纳 |
第4章 S市DH局AIS系统数据质量管理建议优化方案 |
4.1 从内部及外部管理入手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
4.1.1 创建AIS系统数据质量管理小组 |
4.1.2 配套执法的法规和依据以改善数据质量 |
4.1.3 建立有效的全员参与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
4.1.4 逐步建立人员培训框架 |
4.2 从技术角度入手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
4.2.1 确定影响AIS系统数据质量的因素 |
4.2.2 建立对于“脏数据”的处理流程及机制 |
4.2.3 定期AIS系统数据质量测试及比对 |
4.3 健全数据质量管理的“预防机制” |
4.3.1 持续跟踪及改进影响AIS系统数据质量的各类因素 |
4.3.2 AIS系统的自动数据质量预警 |
4.3.3 跨平台合作加强AIS系统的数据质量监控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5.2 论文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现场调查表 |
附录二: 访谈记录表一 |
附录三: 访谈记录表二 |
附件 |
四、定期更换馈线防止信号衰减(论文参考文献)
- [1]速调管频率特性导致的雷达回波偏弱故障诊断实例[J]. 赵威,单宝玉,叶勇.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1(02)
- [2]天馈线系统故障案例分析与维护[J]. 李晓燕. 数字传媒研究, 2020(10)
- [3]铁路变电所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研究[D]. 王灯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干扰环境下中波天馈线系统的测量实践[J]. 邹国庆. 电子测试, 2019(24)
- [5]浅谈卫星天线及其控制系统在广播电视地球站的应用与维护[J]. 赵纪华. 广播电视信息, 2019(08)
- [6]动车组车载网压互感器故障机理研究[D]. 姜泽岳.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7]常见中波广播发射天线构成原理与技术维护[J]. 徐世杰,张斐. 西部广播电视, 2018(05)
- [8]无线智能开关站技术研究[D]. 刘铁.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6)
- [9]航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天馈线单元[J]. 段晰文. 通讯世界, 2017(08)
- [10]S市DH局AIS系统数据质量管理研究[D]. 徐朱悦. 华东理工大学,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