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与思考

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与思考

一、对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分析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林钊宇[1](2020)在《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文中指出在美国次贷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陷入萧条,全球经济维持下行趋势,国际贸易局势持续紧张,在这样严峻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国内物价稳定,离不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其中政府投资正是关键的一项经济手段。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央政府简政放权,提高了地方政府地积极性,地方政府直接联系本地企业和人民群众,可以结合地方具体情况,更有针对性进行地开展政府投资。江西省是传统的革命老区,战争时期,曾经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还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关键一环,虽然近年来政府投资力度不断增强,经济总值呈不断递增趋势,但与周边的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对地方政府投资,经济增长以及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民间投资,这三者进行了相关的理论论述,基于充足的理论基础,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分析了政府的投资现状,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对江西省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结合计量数学模型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一个有效地说明,以期可以为推动江西省经济增长,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良性协调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探讨今后如何改善政府投资行为,最终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李魏军[2](2020)在《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研究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文中认为区域经济非均衡性问题是区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受其自身发展的影响,也会受到政府的干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不断的快速增长,同时所显现出来的区域经济非均衡性问题也极其的突出。江西省紧邻东部发达地区,省内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省内也表现出了日益严重的区域经济非均衡性问题。故此,笔者提出对江西省区域经济非均衡性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江西省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建议。首先,综和评述外国文献,归纳总结与区域经济差异有关的理论。这些研究国外最初可以追溯到1826德国杜能的《孤立国》第一卷,后又有艾萨德的《区域分析方法》、赫希曼的《经济发展理论》、胡佛的《区域经济导论》等等一系列书籍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对区域经济学原理做了相应的探讨。国内研究者如林毅夫、章青果、李银秀等等对中国经济发展或江西省经济发展进行了量化分析论证或空间格局变化研究等各种分析。这些研究对本文的进行起到了极大的启发作用。其次,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计算江西省人均GDP的标准差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发现江西省区域经济的差异在不断扩大,而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符合倒“U”型趋势;第二,进行地域分解,由泰尔指数结果可以看出江西省北部地区内部差异比南北之间的差异要大;第三,进行产业分解,由基尼系数结果可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是区域经济扩大的主要原因,而且二者的贡献度差不多。再次,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针对自然基础、产业格局、资本要素、政策原因以及人力资本,定量分析主要是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计算出各指标因素对人均GDP增长的额影响程度大小,并且计算出各指标因素对江西省南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程度大小。最后,基于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解读;第二,提出五个方面的有利于江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杨文杰[3](2020)在《新常态背景下沪昆高铁对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是国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高铁承担着大动脉中主力军的作用。高铁的通车加速了沿线的人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流动,为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注入生机。但是高铁的通车是把双刃剑,具有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的两面性,因此需要准确地对高铁带动地方经济的方向及程度进行一定的评估与测度。根据以往的国内外相关研宄,高铁对于沿线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阶段,整体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化为中高速增长模式,这一经济模式下高速铁路的通车不一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是由经济新常态与高速铁路共同作用影响,在对高速铁路带动地方经济的实证分析中需要剔除新常态因素的影响。又由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未来经济将更加注重服务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占比要不断提升并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综合以上因素,本文将研究重点选择为新常态下高铁对沿线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选择沪昆高铁江西段为实证分析对象,从总体影响效应和具体带动效应两个维度,研究沪昆高铁通车后的20152018年期间对江西全省以及江西段沿线六个地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本文分析高速铁路对区域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后,从高速铁路促进区域第三产业总体产出、扩大投资规模、间接影响关联产业等三个方面对本文研究主题进行研宄。选择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作为研究总体产出与投资规模的指标;在间接影响产业中,选择消费零售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内旅游收入与商品房销售额作为研究指标进行研究。同时,为消除价格影响,分别选择相应的指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平减。研究方法上,本文首先选择面板回归模型,在同时考虑新常态因素和价格因素的情况下,探究铁路客流的增长与沿线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影响。同时引入虚拟变量,探究是否高铁通车是否会产生显着效应。在得到总体影响效应的结果后,分析沪昆高铁的具体带动效应。在研究具体带动效应上,则利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结合有无对比法进行研究。首先利用灰色预测模型,探究并测度某一指标在20152018年间的国内新常态水平,同时假定江西省的同指标受到与全国一致的影响。在测度经济新常态这一影响因素后,再次利用灰色预测模型,测度到经济新常态与沪昆高铁共同作用因素。假定经济新常态与高铁通车在经济原理上是独立作用,两者的因素相乘得到共同作用模型。因此,在利用共同影响因素除去经济新常态因素影响后,便得到了沪昆高铁对于江西省及沿线各地市的带动效应作用。面板回归结果的数据表明,在未剔除价格因素和经济新常态因素下,江西的第三产业发展与铁路旅客发送量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且沪昆高铁的通车对江西沿线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均有显着效应,总体来看有一定的正影响效应,但具体的带动效应程度及方向,则需要通过剔除价格因素与新常态因素后,通过灰色预测模型进行进一步考量。而灰色预测结果表明,在剔除经济新常态这一影响因素后,沪昆高铁的开通扩大了江西省第三产业的投资规模,并刺激了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但沪昆高铁通车对于第三产业的总体产出有微弱负效应。同时,需要在实证考虑新常态这一因素的思想也在实证中得到论证。例如江西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的比重在沪昆高铁通车后持续上升,但是利用灰色预测模型会得出高铁对该领域产生虹吸效应,与事实不符。利用测度出的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新常态因素后水平进而剔除这一影响后,得出更加符合事实的结论。

吴靖青[4](2020)在《税收优惠对江西省小微企业的税负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08年以来,民营经济的成长日新月异,小微企业俨然已演变成为了社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成分,是为中国国民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制定扶持性财税政策,助力企业发展,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能起到稳定国内就业市场、缓解经济运行压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型等重要作用。从2010年度开始,税收上就对小微企业订定了许多的优惠方针,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多方面都有针对性条款,这些关于小微企业的判定准则和优惠幅度都在逐年上升,同时还增加了印花税、资源税等多个种类税种和行政费用的减免以及跟进的配套措施,再加上纳税申报和办税流程的简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的确帮小微企业缓解了很多压力。根据2019年暑期“江西省税源结构细化分析”课题组实地调研时,从江西省税务局以及省内11个设区市税务局中提取的数据,江西省小微企业的数量一直占比在90%以上,近年来更是激增并稳定到95%以上,是江西省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无论是在巩固经济方面、加大就业方面、税款组成方面、科研攻关方面、结构调整方面还是在社会长治久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小视的贡献,获得了政府及市场的双重重视。但是由于小微企业存在着人员散乱、资金匮乏、宣传不力等诸多的问题,导致其欠缺市场竞争力,缺乏水准、精力来准确了解和申报本企业的税款,加之税制的漏洞和税收征管的纰漏,使得很多对于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其实并没有落到实处,许多家企业的减税红利并没有真正应享尽享。本文首先整理了学者们关于小微企业及其政策研究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做出汇总并寻找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大多数学者认同这些日渐全面的税收政策切实减少了小微企业的整体税负,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变动性和政策执行的疏漏性导致了国家税款的流失和政策执行效果的欠佳。现有的分析主要聚焦于小微企业的筹资融资难题和技术创新功用,缺少对于人才训练、员工补贴、就业帮扶、加大进出口等方面作用的研究。本文侧重于综合性分析,在结合实际国情以及江西省小微企业目前整体状况的前提下,从理论、现实和实证三方面对税收政策给江西省小微企业带来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理论部分,明确了小微企业与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关概念,并引用了财政学以及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现实部分,介绍了江西省近年来小微企业的数量、收入、经营状况等基本信息并理清了近几年来江西省小微企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与演变历程,并将此类企业的各项指标与省内的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比较,结合其各项税负的变化,对现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以及纳税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实证部分,研究了江西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效应的实际影响因素。采用了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用SPSS程序,对江西省各税种对于小微企业税负变动的影响进行了主成份分析和因子分析,总结出了五个成份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政策执行区域以及针对行业进行了聚类分析,总结出税种、地区和产业对于小微企业税负变化以及政策在江西省的实施效应造成的影响。最后就以上三个部分的分析以及提出的现存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并给出适当的建议,争取让税收政策制定更有指向性和实操性,并且能够真正执行到位,纳税服务体系也能构建得更加完善、更加便捷、更加亲民,助力小微企业降低税负。让政策的制定与其目的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同时也让这些政策能够更快更好地落地,切实发挥其缓解江西省小微企业压力、推动省内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帮助此类企业更全面、更迅捷地发挥其经济职能、市场职能与社会职能。

胡妍[5](2020)在《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的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升,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江西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江西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贯彻开放发展新理念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意见》,提出建设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明确要求,江西要充分利用毗邻长珠闽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2020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江西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迎来重大机遇。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欣喜,但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因此,对比评估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对迎来内陆开放发展历史性机遇的江西省来说,能更明确当下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成就与不足,找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支点,进一步提升江西省内陆型经济开放水平。国内外学者对开放型经济内涵、发展水平评估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积累了丰富研究成果,如国际分工、国际投资等理论;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法等研究方法,为江西省内陆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方法遵循。通过对江西省相关部门,南昌、赣州、九江等市,以及武汉市的走访和调研,获得了宝贵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省级和市级层面,构建了江西省域和市域的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结果显示,2018年,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中部六省中排第4位,在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等对外开放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等贸易结构方面,与中部其他省份存在明显差距。2009—2018年,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2010—2011年和2014—2015年有所波动,且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略有不均,南昌、九江、上饶和景德镇4市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长期领先,抚州和新余2市排名长期靠后。使用灰色关联法计算2009—2018年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参考序列和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与教育水平3个层面的17个比较序列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结果显示,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因素是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长期影响因素,科技与教育水平方面的因素近几年影响程度加深。特定区域经济带动性不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可依托合作区域不多等问题对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江西省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必须要在促进外向型企业及特定区域发展、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外向型经济科技创新水平、加强国内外合作和建立外向型经济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胡晶晶[6](2019)在《江西省文化软实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化软实力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提出的衡量某一区域在文化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竞争力的概念。我国政府首次正式提出是在党的十七大中,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明确地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国家战略这一新高度,并纳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整体战略中。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形成了关于文化自信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由此可见国家对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而江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资源优厚的省份,但发展不足和影响不足也导致了其一直位于文化强省行列之外,因此本文试图对江西省文化软实力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深入了解江西省目前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识各地市文化软实力的状况以及彼此之间的差距,为江西省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江西省文化软实力为研究对象,在文化软实力及区域文化软实力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江西省自身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科学客观地建立了江西省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6年江西省整体的文化软实力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了江西省文化软实力的四个影响因子的性和得分及排名情况,并通过聚类分析法找出了江西省在全国31个省市中文化软实力的排名及隶属的类别情况,接着选取了2012—2016年的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文化软实力相关指标数据,采用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通过线性加权法计算江西省各地市文化软实力的综合得分,对江西省各地市文化软实力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发现江西省目前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下几条相关建议:以市场为导向,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及科技投入,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品牌文化道路;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强区域间协调与合作。研究表明:2012—2016年江西省各地市文化软实力水平整体呈平缓的上升趋势,各地市的文化软实力综合得分在2012—2013年均较为稳定,部分地级市的综合得分在后三年中有所波动,但各地市文化软实力水平表现出了较大的差距,且在不同指标上各地市的得分也明显不同。并且在江西省文化软实力的四个影响因子中,文化保障力和文化影响力的综合得分相对较低,说明江西省政府在公共文化资源上的投入不足,文化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方向和思路,从而提高江西省的文化软实力。

刘增峰[7](2019)在《城市闲置土地的空间分布,形成机理及再利用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体现在各个城市的工业园区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因此城市对于建设用地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大量城市土地被闲置的问题。城市土地闲置不仅会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土地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结合闲置土地的相关理论研究,对国内外城市闲置土地的概念、成因,类型、土地供给效率等方面的进行整理和归纳。再通过对江西省2018年各地市闲置土地基础数据整理和分析,明确了江西省城市闲置土地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地用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定性分析了江西省闲置土地的成因,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政策及体制、社会及市场机制4个方面。最后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了影响较大的10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定量得到影响最重要的4个因子,分别是政府行政因子、土地投入因子、土地供求因子、土地区位因子。结合江西省城市闲置土地的解决方案对城市闲置土地的处置提出四点建议,分别为针对政府行政原因、土地投入原因、土地供求及土地区位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处理建议。最后再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集中统筹,分类建设、加强管理的三点再利用建议。

徐平平[8](2019)在《江西省文化产业效率测度研究 ——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经济社会发展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世纪新兴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世纪的竞争将不再是意综合实力。标志着一国(地区)的的重要动力,它的发展21大报告中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识形态、经济、军事的的伟大号召。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全党全国人名发出了“体系,创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在文化产业方面,十九省市文化产文化形态“。根据中国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2016九,生产力指数业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显示,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指数位居全国第十。位居全国第七,驱动力“十二五”期间,江西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0年的84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460亿元,年均增速达24%,2006年至2016年江西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増长了1513亿元,年平均值为6968亿元,可见,江西省文化产业规模增速较快。但2015年江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13.89亿元,仅占GDP比重的3.67%;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702.98亿元,仅占GDP比重的3.8%。这表明江西省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不高。这不仅制约了江西省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而且也影响到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因此,全面深入地探索影响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并就提升江西省文化产业效率、增强整体竞争实力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成为当前发展战略的重点,也是一个亟需深入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江西省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选择时效性较强的2006-2016年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数、文化产业机构数和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投入指标,江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作为产出指标,并在考察时纳入影响文化产业效率的环境因素,具体包括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支持力度、科技水平、教育、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江西省本土特色关联产业6个方面。在建立上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江西省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度。首先采用BCC模型,对江西省的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初步测算;其次采用SFA模型剔除影响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环境因素,并再次构建BCC模型,对江西省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再次测算,并与初次测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最后通过Malmquist指数进行动态比较,可以进一步衡量江西省各年份文化产业效率的动态变化。通过分析可知,在文化产业效率方面,江西省在2006-2016年间,效率值均处于较低的状态。在剔除环境变量后,绝大部分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都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而纯技术效率则变化不大,分布更集中。一方面,证明了环境指标选取的有效性,也证明了环境变量对于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江西省在文化产业的管理方面处于不理想的状态。鉴于出现的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江西省以及其他省份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叶晨[9](2019)在《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融资效率的测算 ——基于CCA-三阶段DEA模型》文中研究表明文化产业被称为21是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已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即产业数量越来越多,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种类越来越丰富,具有无限的增值潜力,很多国家已经将文化产业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江西省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文化资源的文化大省,在江西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给江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但出于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也成了难题。对于江西省,如何让更多的资本流入到文化产业当中来开始成为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的关键,虽然目前已经出台了相应政策来保证文化产业和各种资本的有效结合,但这种结合的效率不得而知,因此文化产业相关金融投融资效率的评价和核算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和各种资本相融合大背景下,如何正确描述当前江西省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状况,如何正确测算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效率,以及江西省应当选择怎样的金融政策来提高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的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本省文化产业的重点,因此,研究江西省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效率对促进本省该产业进步有着必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考虑到已有的对该产业投融资情况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侧重在定性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从定量分析方面对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融资进行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先从定性分析方面出发,首先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做了一个界定,然后讨论了投融资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内涵、投融资的主体以及投融资的方式,接着本文讨论了江西省文化产业的现状,得到了江西省该产业现状呈现竞争力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但是和文化产发达的省份比较还存在一定差异,在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方面,本文从政府支持、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上市融资、外商直接投资和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在定量分析方面,本文选取了全国29省市的文化产业为样本,重点比较分析江西省在中部六省中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效率情况。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典型相关分析和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CCA-三阶段DEA模型。在典型相关分析中,本文分析得到了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投入和产出指标之间都具有相关性,为了消除相关性的影响,接着本文进行了指标之间的典型相关分析,并最终用投入产出指标的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来代替原始变量,消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最后,运用投入产出的综合指标对江西省文化投融资效率用三阶段DEA法进行实证分析。在第一阶段的DEA分析中,得出在中部六省中,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融资技术效率一直保持在0.40.5之间,超过平均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六省中排名靠中,但是与技术效率相对较高的湖北、湖南两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第二阶段的SFA分析中,得出GDP和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增加对提高效率有促进作用,而文化产业单位数、文化事业机构数和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的增加对提高效率有抑制作用;在第三阶段的DEA分析出得出,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项后,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融资技术效率由原先的一直保持在0.40.5之间变成了基本维持0.20.3左右的水平,虽然总体趋势还是呈现上升趋势,但在六省当中已经处于落后水平。最后由分析结果提出建议:(1)发展地方经济水平,扩大文化产品的消费;(2)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以规模来带动效率;(3)转变文化事业的角色,争取有条件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平稳过渡;(4)发掘本省的文化资源,打造更多优秀文化产业,并拓宽产业投融资的渠道。本文的创新点有,在研究内容上,基于对江西省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效率方面的实证分析还相对比较匮乏,而本文从实证角度对江西省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具有一定开创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考虑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来筛选指标并引入环境变量来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项对结果的影响,即采用CCA-三阶段DEA模型来测算效率,提高了结果的精确性。

黄瑞云[10](2019)在《江西科技金融产品“科贷通”案例研究》文中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促进科技和金融工作结合,是提高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为实现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江西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在发展科技金融事业,支持科技型企业投融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2016年,作为江西省会,南昌市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江西省科技金融工作进入快速通道。通过出政策、搭平台、强投入等一系列措施,科技金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来看,江西省金融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方面效率不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具体表现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供给不足、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利用力度不够、政府监管缺位等方面。作为科技金融的参与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资金少、管理灵活、决策能力强、建设周期短、业务模式快速变化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其运营效率和管理系统非常灵活。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始终存在资金供给不足、融资途径过于狭窄等问题。所以,加强财政支持,创新金融模式,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江西省推出政银合作科技信贷产品——“科贷通”业务。该业务通过省市财政资金设立了信贷风险补偿金,银行放大6-8倍杠杆向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贷款出现风险后政府以补偿金为限给予补偿,目前“科贷通”业务已在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景德镇农商银行、中国银行、江西银行等商业银行推出,截至2018年末,“科贷通”业务已覆盖11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发放总金额突破2.5亿元。为了促进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以江西省“科贷通”为案例,剖析该业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分别对银行及政府如何优化“科贷通”业务模式及功能进行探讨,同时也为江西省更好地开展此业务提供借鉴。本文首先阐述了相关概念界定及江西省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其次对江西省“科贷通”设立的背景、资金来源、运作流程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所取得的成效。第三,通过对“科贷通”业务具体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并从中发现:目前该业务没有科技担保机构参与其中,仅仅是依赖政府性资金,银行严重惜贷,资助的对象大多为成长期中后期的企业,并且存在申请手续繁杂、银行方面无专业科技信贷团队等问题。随后,深入剖析各利益相关方的行为,探究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发现其中既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基础不强、知识产权管理不健全有关,也与科技担保体系不健全、银行缺乏科技信贷特色审批及考核机制有关,还有科技金融复合人才匮乏的原因。最后针对以上分析,分别从政府和银行两个层面提出优化江西省“科贷通”功能的建议,政府层面主要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从提高监管力度、完善科技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中小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立科技金融综合人才队伍四个方面去优化江西省“科贷通”融资模式;银行层面主要是制定精细化流程管理和风控措施、加强自身专业化团队建设、建立差异化的科技信贷考核机制、强化与投资公司合作四个方面去提升江西省“科贷通”业务的质量,降低业务风险。

二、对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分析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2.1 投资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2.1.1 投资的基本概念
        2.1.2 投资的分类
    2.2 政府投资的基本概念和职能特点
        2.2.1 政府投资的基本概念
        2.2.2 政府投资与公共投资
        2.2.3 政府投资的职能特点
    2.3 政府投资范围
        2.3.1 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领域
        2.3.2 自然垄断行业
        2.3.3 有效需求管理
    2.4 政府投资效益的影响因素
        2.4.1 政治因素
        2.4.2 制度因素
        2.4.3 结构因素
        2.4.4 规模因素
    2.5 经济增长的定义
3 地方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
    3.0 地方政府
    3.1 地方政府投资的内涵
    3.2 地方政府融资的方式
    3.3 地方政府投资现状
        3.3.1 地方投资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
        3.3.2 投资行为合法合理
        3.3.3 投资决策需要更科学
        3.3.4 资金来源有待规范
    3.4 民间投资内涵
    3.5 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6 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 江西省地方政府投资
    4.1 江西省经济发展现状
    4.2 江西省政府投资现状
        4.2.1 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4.2.2 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
        4.2.3 政府加大民生社会保障的投资力度
        4.2.4 推动政企事业单位改革开放进程
    4.3 江西省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
        1、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向区县级扩张较快
        2、融资渠道窄
        3、负债率高,贷款周期长
5 江西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简介
        5.1.1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5.1.2 脉冲响应函数
    5.2 数据与变量的选择
        5.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各变量平稳性检验
    5.4 VAR模型滞后阶数选择
    5.5 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5.6 johansen协整性检验
    5.7 脉冲分析
    5.8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5.9 方差分解
6 结论
7 政策建议
    7.1 规范和引导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建议
        7.1.1 因地制宜科学地协调地方政府投资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
        7.1.2 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7.1.3 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
    7.2 地方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建议
        7.2.1 要确定地方政府适度的投资结构和投资规模
        7.2.2 要通过对不同产业釆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7.3 加快促进民间投资发展
        7.3.1 推进政策引导,减少直接干预
        7.3.2 削减垄断保护,打开多层次的融资通道,
        7.3.3 建立专门部门,发展行业协会
    7.4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7.5 建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议
        7.5.1 依法管理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
        7.5.2 对地方政府投资平台的风险控制
致谢
参考文献

(2)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研究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1.4.4 本文创新点
2.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的基础理论
    2.1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2.2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2.3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
3.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
    3.1 江西省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3.1.1 地区生产总值(GDP)
        3.1.2 农业
        3.1.3 工业和建筑业
        3.1.4 固定资产投资
        3.1.5 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3.2 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时序演化
        3.2.1 数据来源及选取
        3.2.2 差异测度和指标分解方法
        3.2.3 总体差异时序演变趋势
        3.2.4 差异地域构成分解结果
        3.2.5 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产业分解计算及结果分析
4.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诱因
        4.1.1 自然基础
        4.1.2 产业格局
        4.1.3 资本要素
        4.1.4 政策原因
        4.1.5 人力资本
    4.2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定量分析
        4.2.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面板数据模型构建
        4.2.3 结果与分析
5.江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解读
    5.2 江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5.2.1 理论性对策建议
        5.2.2 针对弱势区域大力开展经济扶持工作
        5.2.3 科学调整省内区域产业结构
        5.2.4 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与资本流动
        5.2.5 以经济差距缩小为目标进行区域政策调整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常态背景下沪昆高铁对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经济新常态相关研究综述
        1.2.2 高铁经济影响相关研究综述
        1.2.3 沪昆高铁对江西经济发展影响相关研究综述
        1.2.4 定量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综述
        1.2.5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理论阐述与实证相结合
        1.3.3 定性与定量分析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不足点
第2章 高铁经济相关理论基础与作用机理
    2.1 高速铁路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
        2.1.1 高速铁路定义
        2.1.2 国内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2.1.3 江西省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2.1.4 沪昆高速铁路全线及江西段简介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生长轴理论
        2.2.3 交通运输经济学理论
    2.3 高铁对沿线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2.3.1 高速铁路对乘客旅行时间与地区可达性的影响
        2.3.2 高速铁路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2.3.3 高速铁路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与升级的影响
    2.4 经济新常态对高铁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铁对沿线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的模型建立
    3.1 研究分析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3.1.1 研究分析指标
        3.1.2 研究对象选取及数据来源
    3.2 模型构建假设
    3.3 面板回归模型类型及检验
        3.3.1 面板回归模型类型
        3.3.2 面板回归模型检验
    3.4 灰色预测模型及检验
        3.4.1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3.4.2 灰色预测模型的检验
    3.5 高铁与经济新常态共同作用的乘法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沪昆高铁江西段沿线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沪昆高铁对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
        4.1.1 江西省第三产业分析指标在国内历年占比描述分析
        4.1.2 面板模型建立
        4.1.3 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
        4.1.4 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实证结果
    4.2 经济新常态对国内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影响分析
        4.2.1 模型检验
        4.2.2 模型实证与分析
    4.3 新常态下沪昆高铁对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分析
        4.3.1 模型检验
        4.3.2 模型实证与分析
    4.4 沪昆高铁对江西段沿线各市的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分析
        4.4.1 第三产业总产出带动效应
        4.4.2 第三产业投资带动效应
        4.4.3 消费带动效应
        4.4.4 旅游带动效应
        4.4.5 房地产业带动效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考虑新常态效应前后实证分析结果不同
        5.1.2 核心城市对全省第三产业整体发展影响较大
        5.1.3 中小城市受高铁溢出效应的波动较大
    5.2 措施建议
        5.2.1 做强做优核心城市第三产业
        5.2.2 优化江西省内铁路建设布局
参考文献
致谢

(4)税收优惠对江西省小微企业的税负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税收优惠研究现状
        1.3.2 小微企业发展研究现状
        1.3.3 税收政策对小微企业影响研究现状
        1.3.4 文献总结与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小微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2.1.2 税收优惠政策概念及特征
    2.2 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税收激励理论
        2.2.2 社会集中分配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准公共产品理论
3.江西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现状的现实分析
    3.1 江西省小微企业总体发展概况
    3.2 江西省小微企业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梳理
    3.3 江西省小微企业税负变化
        3.3.1 流转税税负变化
        3.3.2 企业所得税税负变化
        3.3.3 其他税种税负变化
    3.4 江西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3.4.1 税收优惠政策的局限性
        3.4.2 政策未解决小微企业困境
        3.4.3 政策未发挥小微企业作用
        3.4.4 税收征管措施的漏洞
        3.4.5 纳税服务不全面不及时
        3.4.6 小微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
4.江西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税种对税负变化影响的因子分析及相关性检验
        4.1.1 样本选取
        4.1.2 模型设计
        4.1.3 KMO和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4.1.4 主成份分析与因子分析
        4.1.5 税负变动因子分析结论
    4.2 地区对税负变化影响的聚类分析
    4.3 产业对税负变化影响的聚类分析
    4.4 税负变化影响因素分析及结论
5.改善江西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5.1 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层面
    5.2 税收政策帮助小微企业解决问题及发挥功能层面
    5.3 税务机关征收管理层面
    5.4 纳税服务层面
    5.5 小微企业自身管理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
        1.2.1 国际分工理论
        1.2.2 国际投资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开放型经济内涵及发展水平评估研究
    2.2 关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关于江西省对外开放及影响因素研究
    2.4 文献评述
3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
    3.1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及条件
        3.1.1 发展基础
        3.1.2 发展条件
    3.2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3.2.1 内外贸成就
        3.2.2 吸引外资及对外投资成就
        3.2.3 内陆开放平台建设成就
    3.3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挑战
        3.3.1 发展存在的不足
        3.3.2 发展面临的挑战
    3.4 本章小结
4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估——基于时间和空间的比较
    4.1 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估方法
        4.1.2 指标体系构建
    4.2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比较
        4.2.1 省级层面的评估与分析
        4.2.2 市级层面的评估与分析
    4.3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时间比较
        4.3.1 评估结果
        4.3.2 评估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关联度分析
    5.1 分析方法与序列选择
        5.1.1 分析方法
        5.1.2 序列选择
    5.2 关联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5.2.1 计算结果
        5.2.2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促进外向型产业及特定区域发展
        6.2.2 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
        6.2.3 提升外向型经济科技创新水平
        6.2.4 加强国内外合作发展
        6.2.5 建立外向型经济发展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调研方案
致谢

(6)江西省文化软实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概念
        2.1.1 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的提出
        2.1.2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2.1.3 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2.2.3 综合评价理论
        2.2.4 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方法
第3章 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
        3.2.2 指标体系的层次说明
    3.3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选择
第4章 江西省文化软实力总体评价实证分析
    4.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江西省文化软实力评价实证分析
        4.1.1 数据来源
        4.1.2 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
        4.1.3 公因子的提取
        4.1.4 公因子的命名与解释
        4.1.5 计算因子得分
        4.1.6 结果分析
    4.2 基于聚类分析的江西省文化软实力实证分析
        4.2.1 基于因子的聚类
        4.2.2 聚类结果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江西省11个设区市文化软实力的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基于熵值法的区域文化软实力实证分析
        5.2.1 各指标的熵值及权重
        5.2.2 综合得分分析
        5.2.3 以2016 年为例对各地市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主要结论
        6.1.1 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影响力和政府投入不足
        6.1.2 文化产业创新力不强,文化竞争力发展不足
        6.1.3 文化资源丰富,但未能发挥其优势吸引内外部消费者
        6.1.4 江西省文化软实力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明显
    6.2 对策建议
        6.2.1 以市场为导向,扩大消费需求
        6.2.2 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及科技投入,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
        6.2.3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品牌文化道路
        6.2.4 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强区域间协调与合作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7)城市闲置土地的空间分布,形成机理及再利用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闲置土地的成因研究现状
        1.2.2 闲置土地的类型研究现状
        1.2.3 提高闲置土地供给效率研究现状
        1.2.4 国外闲置土地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闲置土地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闲置土地的概念及类别
        2.1.1 闲置土地的基本概念
        2.1.2 城市闲置土地的概念
        2.1.3 城市闲置土地的种类
    2.2 城市闲置土地相关理论
        2.2.1 市场与政府失灵理论
        2.2.2 区位选择理论
        2.2.3 市场供求理论
        2.2.4 成本收益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江西省城市闲置土地现状
    3.1 数据来源
    3.2 江西省各地市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3.3 江西省城市闲置土地时空特征
        3.3.1 城市闲置土地变化的时间特征
        3.3.2 城市闲置土地变化的空间特征
        3.3.3 闲置土地用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因子定量分析江西省闲置土地的成因
    4.1 江西省各地市经济基本情况
    4.2 城市土地闲置原因的定性分析
        4.2.1 地方政府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
        4.2.2 开发企业的原因
        4.2.3 政策、体制的原因
        4.2.4 社会、市场机制的原因
    4.3 基于成因分析法的城市土地闲置机理分析
        4.3.1 因子分析法
        4.3.2 指标选取的原则
        4.3.3 成因分析指标选取
    4.4 指标的标准化处置与KMO与 Barlett球形测试
        4.4.1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4.4.2 KMO与 Barlett球形测试
    4.5 数据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江西省城市闲置土地的处理政策及再利用意见和建议
    5.1 江西省关于闲置土地的处理政策
        5.1.1 针对各地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其土地开发强度
        5.1.2 严格执行土地出让原则
        5.1.3 约谈闲置土地数量较多的县(市、区)
    5.2 城市闲置土地的处理建议
        5.2.1 针对政府行政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处理建议
        5.2.2 针对土地供求原因导致的土地闲置的处理建议
        5.2.3 针对土地投入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处理建议
        5.2.4 针对土地区位原因导致的土地闲置处理建议
    5.3 城市闲置土地的再利用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江西省文化产业效率测度研究 ——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文化产业的内涵
        1.2.2 效率测度方法
        1.2.3 文化产业的效率测度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2 江西省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
    2.1 文化产业的界定
        2.1.1 文化产业的特征
        2.1.2 文化产业的统计范围
    2.2 江西省文化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2.2.1 江西省文化产业的现状
        2.2.2 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 江西省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
3 测度方法与指标体系的确定
    3.1 效率测度方法的选择
        3.1.1 效率测度方法的比较
        3.1.2 DEA方法及其模型的演变
        3.1.3 三阶段DEA模型
        3.1.4 动态DEA模型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指标的选取原则
        3.2.2 投入产出指标识别
        3.2.3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
        3.2.4 环境指标的选取
4 数据来源与实证研究
    4.1 数据来源
    4.2 江西省文化产业效率初步评估
    4.3 环境变量对江西省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
    4.4 调整后的江西省文化产业效率
    4.5 基于动态DEA模型的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效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融资效率的测算 ——基于CCA-三阶段DEA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介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文化产业的概念
        1.3.2 文化产业投融资理论
        1.3.3 效率测算的方法
        1.3.4 DEA法相关模型的运用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分析
    2.1 文化产业的国内外界定
        2.1.1 国外对文化产业的界定
        2.1.2 国内对文化产业的界定
    2.2 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基本概况
        2.2.1 投融资的内涵
        2.2.2 文化产业投融资的主体
        2.2.3 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方式
    2.3 江西省文化产业现状论述
        2.3.1 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2.3.2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3.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4 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
        2.4.1 政府财政投入
        2.4.2 银行业支持
        2.4.3 文化产业上市融资
        2.4.4 外商直接投资
        2.4.5 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
3 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融资效率评价指标的分析
    3.1 样本和数据的选取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投入指标
        3.2.2 产出指标
    3.3 评价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
        3.3.1 模型介绍
        3.3.2 相关性分析
        3.3.3 实证模型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背景
        4.1.1 模型引入
        4.1.2 模型介绍
    4.2 第一阶段DEA实证分析
    4.3 第二阶段SFA实证分析
        4.3.1 环境变量的选择
        4.3.2 SFA分析
    4.4 第三阶段实证DEA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发展经济,扩大内需
        5.2.2 注重规模,调整结构
        5.2.3 改革体制,转变角色
        5.2.4 发掘资源,拓宽渠道
参考文献
致谢

(10)江西科技金融产品“科贷通”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研究特色与不足
        1.4.1 研究特色
        1.4.2 不足之处
2 江西省“科贷通”案例介绍
    2.1 案例背景
        2.1.1 概念界定
        2.1.2 江西省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2.1.3 江西省“科贷通”出台背景
    2.2 案例介绍
        2.2.1 江西省“科贷通”的资金来源与使用
        2.2.2 江西省“科贷通”运作流程
        2.2.3 江西省“科贷通”的补偿机制
        2.2.4 江西省“科贷通”的实施
3 江西省“科贷通”案例分析
    3.1 江西省“科贷通”取得的成效
        3.1.1 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
        3.1.2 创新财政经费使用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3.1.3 建立政银企合作的平台
        3.1.4 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和监管成本
    3.2 江西省“科贷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缺乏科技担保机构,过度依赖政府资金
        3.2.2 银行未对“科贷通”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严重惜贷
        3.2.3 申请时间过于苛刻,申请手续较为繁琐
        3.2.4 资助对象在实际操作中偏向于成长期中后期的企业
        3.2.5 银行无专业科技信贷团队
    3.3 江西省“科贷通”面临上述问题的原因
        3.3.1 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缺乏信用基础
        3.3.2 成长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不健全
        3.3.3 银行无科技信贷特色审批及考核机制
        3.3.4 科技担保体系有待完善
        3.3.5 科技金融复合人才匮乏
4 优化江西省“科贷通”的建议
    4.1 强化政府服务及监管功能
        4.1.1 加强政银企三方联系,提高政府监管力度
        4.1.2 完善科技担保体系
        4.1.3 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4.1.4 内培外引,打造科技金融复合人才团队
    4.2 完善银行科技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4.2.1 制定精细化流程管理和风控措施
        4.2.2 开设科技特色专营机构,培育科技信贷人才队伍
        4.2.3 建立差异化的科技信贷考核机制
        4.2.4 投贷联动,形成“认股权+贷款”模式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对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分析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D]. 林钊宇.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2]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研究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D]. 李魏军.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3]新常态背景下沪昆高铁对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研究[D]. 杨文杰.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4]税收优惠对江西省小微企业的税负影响研究[D]. 吴靖青.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5]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 胡妍.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6]江西省文化软实力评价研究[D]. 胡晶晶.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7]城市闲置土地的空间分布,形成机理及再利用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D]. 刘增峰.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8]江西省文化产业效率测度研究 ——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D]. 徐平平.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9]江西省文化产业投融资效率的测算 ——基于CCA-三阶段DEA模型[D]. 叶晨.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10]江西科技金融产品“科贷通”案例研究[D]. 黄瑞云.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