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信息化分层次渐进(论文文献综述)
杨骁[1](2020)在《中国电建铁路公司信息化管理机制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在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信息化管理逐步涉及到公司的所有业务环节与管理活动,牵涉运营决策、管理决策、规划安排、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国有大型建筑公司应完成跨区域、领域、跨国运营的目标,落实技术创新策略、管理策略与市场开拓策略,把工作重心朝着技术、管理与机制创新的方向迈进,因此,实施战略管理及优化信息化管理机制是企业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现实课题。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铁路公司)历经数年的发展,在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扶持下,经过各个部门和各级单位共同努力,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获得了明显提升,但总体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呈现出信息化管理机制明显掣肘企业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了公司的稳定健康发展。为此此,本文着力于对中国电建铁路公司信息化管理机制的优化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论文在研究中国电建铁路公司信息化机制现状的基础上,从系统架构、人才队伍、信息化投入、实施模式等方面对中国电建铁路公司信息化管理机制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总结了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信息化管理架构不统一、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化治理和考核体系乏力等。为此,利用调查研究结果,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了公司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缺乏健全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从而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认知散、组织弱、队伍差、制度松、无规划、风险多、落实难等问题。最后,论文运用管理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关键管理环节对中国电建铁路公司信息化管理机制优化进行了系统阐述:在计划层面,为了保证各种实施主体的工作得以稳步推进,企业应该从组织、机制、规范与标准、投资角度去建立治理系统;在组织层面,企业应当注重治理团队建设和组织方案部署,因地制宜的采取组织结构的分层定位策略,对组织的决策层、实施层、应用推广层进行建设;在领导层面,企业应当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信息化工作考核体系;在控制层面,企业应当建立并维护信息化总体架构规范,建立全系统的架构控制机制,本文最后对所提出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成效分析。中国电建铁路公司作为我国特大型建筑企业,业务遍布全球。本文以该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公司的信息化机制建设提供有效的运作制度和科学指引,并为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富有可资借鉴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优化策略指引和现实参考价值。
张荣旋[2](2020)在《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高度和应用水平,人们一直试图通过制造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来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产品质量、节能降耗,随着全球范围内智能制造热潮的兴起,生产管理信息化也必然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征。银光公司不甘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潮流中落后,参照国内外同业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是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关键,也是企业生产制造向智能工厂方向大步迈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本文以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研究为主线,对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融合生产管理、信息集成、流程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内容,以优化生产管理信息化方案为目标,根据基于企业架构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方法,以公司企业愿景为指导提出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优化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原则,从过程控制管理、运行管理、经营决策不同层面管理需求出发,通过信息系统架构重构、重要业务管理模块流程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信息化建设内容来实现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同时提出配套管理业务优化的应用系统资源及基础设施优化策略,制定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预期评价,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经过信息化优化方案的实施,银光公司正在朝着智能制造方向大步迈进,这也为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刘奕[3](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高川[4](2016)在《深圳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其建设水平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很具必要。雷曼光电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是顺应我国经济新常态和信息化发展所需,与我国“互联网+”这种新业态相吻合,是时代的需求。目前,我国LED制造行业信息化发展比较慢,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很不平衡,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在对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企业信息化及成熟度方面的研究做简要梳理,重点研究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指标的选择、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信息成熟度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各指标的得分规则的设立和专家打分等方法的确定,依据CMM成熟度等级模型建立一套更适合于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利用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客观地对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做出评价,对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情况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其发展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构建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等级模型,把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划分为初始级、基本级、集成级、战略级、优化级等五个梯级阶段。同时运用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对深圳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和获取相关数据,然后依据专家打分法对雷曼光电企业当前信息化状况和管理基础进行量化诊断,找出得分低指标存在的问题。运用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分阶段从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系统目标、信息系统建设与集成、企业信息系统演进、企业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出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深圳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策略的保障措施。
邬亮[5](2015)在《PW自来水公司信息化整合规划及实践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水价上涨缓慢而运营成本却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城市供水企业已经认识到需要用好信息化这一手段,才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享受到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好处之后没多久,由于技术以及管理上的一些原因,尤其是缺乏信息化发展整体规划,导致“信息孤岛”问题在供水企业中的普遍出现,限制了供水企业在运营效率和效益上获得进一步地提升。本文以PW自来水公司为研究主体,通过对其过去近十年的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总结,认为“信息孤岛”是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普遍会面临的问题。考虑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常来源于自身的业务资源管理能力和业务流程控制能力,而信息化整合是实现两者整合的最有效办法,提出了在供水企业中实施信息化整合的必要性。结合PW自来水公司实际情况,针对城市供水企业的业务模型,本文给出了以供水调度、管网管理和客户服务三大平台为核心建立信息化整合框架体系的方案,通过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实施的方式,指导PW自来水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随后又对供水管网管理平台信息化整合的具体规划和实施做了着重介绍,最后指出了信息化整合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一些内容。
何学翔[6](2015)在《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以施耐德电气公司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了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物联网已经崭露头角,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互联网已被提上政府日程,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从信息技术在企业上的应用上看,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和必然选择。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计划,还是我国的智能制造2015计划,都强调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重要作用,都强调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企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企业运营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跨国集团和集团企业信息化在国家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与尖端的信息技术、智能技术融合,实现集团企业信息化,不仅可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加速对市场的反应和实现高效有利的管理,更是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成长”[29]的最有利的切入点。本文从探讨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内涵入手,阐述了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施耐德集团的企业信息化方案的研究,为正准备或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提供参考。集团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大而全的优势,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的信息化经验,改善和优化企业信息化流程,进而有效提高集团企业的运行绩效和综合反应能力,在当今“快鱼吃慢鱼”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从而建立起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集团企业通过信息部门,建立起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信息化人员、信息机构、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服务等信息化元素,通过这一系列信息化元素让企业的运行实现高效有力。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是世界财富500强企业,总部位于法国,在2014年的财富500强排名中,排名323位,是仅次于通用电气、西门子、ABB的全球第四大的电气企业。19世纪,施耐德电气从事钢铁工业、重型机械工业、轮船建造业;20世纪后期,经过企业发展,整个集团企业转型从事电力与自动化管理业。在成立的170多年里,施耐德电气遇到过无数次挑战,也做过数次重大战略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和完整的信息化战略和对策的实施对兼并的企业实现高效运维和有效控制成功,施耐德通过完整的信息化系统成功的对兼并的100多家企业进行了有效管控,尤其是基础架构、应用系统的全球一体化战略实施是实现企业的有效管控和高效运行的典范,现在集团已经成长为行业领导者,在行业内也实现了信息化的标杆和典型,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这也是本论文的选题背景。
何永琴,王燕嘉,毛文静,王彪,王春枝,康勇[7](2014)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调查数据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是国家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落实"两化"融合战略方针的需要,还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内蒙古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统计和归纳等方法,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现状、存在问题和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提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胡霞[8](2013)在《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文中提出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并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已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也成为企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化建设已刻不容缓。然而,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及管理领域的简单应用,它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只有深刻把握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因此,确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模式,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企业信息化的时代要求进行阐述,指出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了选题的背景,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整理,进而确定了研究目标和内容,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以发展的观点,首先界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要素、内容和特征,以及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括和比较,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阶段瓶颈和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同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述评;在此基础上,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分类及构成结构,从市场、企业自我、外部环境等视角深入研究了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动因问题。第三,对企业信息化驱动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样化模式,本文进行了归纳,从推力驱动主导和拉力驱动主导两个方面来研究此问题,并剖析了二者与企业特质的内在关系;根据企业信息化驱动的特点,采用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问题进行了模型构建和系统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深入评价。第四,在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模式的选择,从企业运营的角度,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制造模式、生产模式和加工模式的选择来论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选择问题;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设计制造集成、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网络化等模式来论述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式的选择问题;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整体引进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等模式选择来论述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问题。第五,在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鉴于企业信息化驱动的渐进性,以及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选择的时滞性,同时,企业信息化驱动进程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之间存在的虚拟和现实的概念漂移问题,本文采用了数据流概念漂移的方法对其进行实验仿真,弥补以往方法对此问题实证评价和实验仿真的不足,借助人工智能和支持向机实时动态测评的优点,有效的克服了“森林覆盖”型样例数据集多层数据之间互相无法对比的难题,实现了对企业信息化驱动及其模式选择问题的有效仿真。最后,结合全文的研究,在明确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原则的基础上,从企业文化革新、信息技术人员设定、基础工作规范和硬软件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其内部基础环境建设策略;从加强政府科技推广、优化政府信息产业发展及提高政府信息服务等方面构建其外部宏观策略,进而形成完整的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适应性对策体系。
田润芙,杨旭[9](2013)在《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养护单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根据不同级别的公路养护管理的要求和修缮,合理安排进度,分阶段、分层次,按步骤循序渐进的实施。本文就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加以阐述,为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力求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刘锋[10](2013)在《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化己成为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内油田企业更是积极投身于信息化建设浪潮之中。经过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与不断完善,中国三大石油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的各地区级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深度持续拓展,信息化水平持续保持央企先进地位。但是,国内地区级油田企业信息化发展并不均衡,一些油田企业信息化尚处于初级阶段(诺兰模型的起步和蔓延期),部分开始步入中级阶段(控制和集成期),只有大庆汕田、新疆油田和胜利油田等极少数开始进入高级阶段(优化和成熟期)。吐哈油田企业是中国石油旗下的一个地区级油田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勘探开发建设以来,信息技术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进一步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数字油田、勘探开发数据仓库、勘探开发一体化平台等大型综合信息系统或平台先后建设并不断发展,试验数据中心系统、录井远传系统等专业数据库、源头采集及综合应用系统成功建设应用并持续优化,A1、A2、ERP等集团公司统一推广项目积极开展并创新应用。发展至今,吐哈油田的信息化成熟度已逐步上升到了第四级(IMM模型的战略支持级),开始进入高级阶段(诺兰模型的优化和成熟期),信息化建设取得显着成效。目前,我国油田企业在信息化思想观念、信息化组织管理、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数据采集与管理方面、跨学科系统集成和综合分析研究能力等方面与国际知名的石油大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吐哈油田也不例外。此外,与新疆油田等几个信息化领先的国内油田企业相比,吐哈油田的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五个方面的差距和不足:(1)IT战略与企业战略结合还不够紧密,IT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还不够重要和突出。(2)公司各级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信息化“一把手”工程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3)信息化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激励机制不够有效,整体信息技术力量尚显薄弱。(4)数据中心建设相对滞后,数字吐哈建设力度不够,知识管理刚刚起步。(5)企业信息化流程重组与再造不足,勘探开发一体化信息化平台与协同工作机制还未有效形成。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上述差距、问题和不足,有吐哈油田企业自身战略、规模、环境条件、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其信息化发展战略、阶段进程、信息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但综合研究分析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现状水平及上述问题与影响因素后发现:影响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科学有效发展的主要原因(或问题)是缺乏系统、完整、科学、适用的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和模型体系的指导和规范。正因如此,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才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才会在整体发展上与国内外信息化先进的油田企业存在不小差距。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目前存在的上述差距和不足,其实也是国内其他许多油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总结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探索和优化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和方法,不仅对吐哈油田企业今后的信息化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将为国内其它油田企业信息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因此,开展《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研究》工作不仅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本论文在系统科学及系统工程、信息科学及信息工程、地质信息科学及地质信息技术、大成智慧科学及大成智慧工程等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方法论指导下,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系统研究法、分析综合法、抽象概括法等研究方法,沿着选定课题——系统梳理——现状分析——模型研究——方法论探讨——完成论文的技术路线展开相关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和探讨,本文取得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创新点:(1)根据油田企业信息化特征规律及研究需求,借鉴已有的相关定义或解释,主要对尚未明确定义的油田企业信息化、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油田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型、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油田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型和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等六个油田企业信息化相关概念进行了较系统、科学的辨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较完整、明确的新定义,为本文研究及他人借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对吐哈油田企业相关信息化模型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类、研究和完善,并创新构建起一套相对系统、科学和实用的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体系——SMEAT模型体系。该模型体系主要由信息化战略模型、管理模型、技术模型、实施模型和应用模型五大类模型组成。其中,战略模型(S)居于SMEAT模型体系的中心位置,它是其它四大模型的纲领、方向和原则,同时,其它模型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战略模型;管理模型(M)、实施模型(E)、应用模型(A)和技术模型(T)四大模型则环绕在战略模型周围,在战略模型的统领下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四大模型之间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3)本文在系统分析研究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钱学森等的系统科学的体系及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模式,创新构建了一套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体系,以更好地指导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该方法论体系横向上从左到右,依次包含哲学、基础科学及技术科学、相关工程技术、相关工程技术方法论、油田企业信息化工程方法论及其主要应用领域五大部分;纵向上依次列出了各大部分的主要组成内容,较系统合理地展现了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构。此外,本文概括总结出五点研究认识:(1)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和应用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油田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已应用了一些方法论来指导具体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许多专家学者也对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做过一些研究和应用探索,但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远没有达成共识,没有形成合力。(2)油田企业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融合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国内一些油田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并非十分协调融合,有的信息化战略并没有完全基于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战略而制定,有的没有根据企业战略的变化及时调整信息化战略,有的出现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相脱节的情况,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普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IO,导致再好的企业信息化战略也无法真正有效实施。(3)油田企业信息化流程再造和业务重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当前的信息革命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革命,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和技术的革命,油田企业只有在信息化的同时配套进行企业流程再造、业务重组、管理理念和技术以及研究和生产方式的创新、升级,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确保油田企业信息化本质目标的早日实现,目前国内油田企业普遍在这方面做得不够。(4)油田勘探开发核心业务信息化的主体地位需进一步突出。国内油田企业应该学习借鉴国外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模型(或模式),进一步突出油田勘探开发核心业务和主工作流程信息化的主体地位,集中精力和资源首先把油气勘探开发核心业务和主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做强、做深、做精,然后兼顾做好其它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避免全面开花、表面繁荣,却远离信息化本质目标情况的出现或持续。(5)专业人员在油田企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需进一步强调。信息技术中最核心的应该是“信息”而非“技术”,油田企业中勘探开发等主专业技术人员才是对油田地质信息最了解,也是最迫切进一步认识的人员,这些“信息”的真正拥有者和使用者们才是当前信息革命的主角,主导油田企业信息化的人应该是主专业人员而非信息技术人员,显然目前的情况大多相反。展望未来,油田企业信息化充满希望,但必须着手解决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1)U网、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泛在化新技术己开始被国内油田企业关注和应用,但要真正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还需要在技术、管理和方法上大胆创新突破。(2)如何更好地实现表达、分析、过程、设计和决策五位一体的可视化,充分发挥可视化技术在油田研究和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仍然是油田企业今后信息化研究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3)油田企业目前在智能化方面还多偏重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往往忽略了人的智能化,需要大力提倡“人机协同智能化”,充分体现人与计算机的综合优势。(4)信息技术是促进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实现的最有效技术,但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在油田还不实用,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工作环境还缺少有效的技术载体和方法手段,急需改进。(5)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等自动化目标一直是油田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目前,实时监控较容易实现,但实时研究分析、实时决策指挥还很不够,需要整体配套建设。(6)“两化融合”背景下,油田信息技术在与勘探开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充分融合的同时,还需要与管理技术、核心业务人员等有效融合,但显然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充分,不够彻底,重技术轻管理、重建设轻应用现象仍然存在,急需改进。油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探索和建设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甚至反复波折的过程。本文以吐哈油田信息化为例,对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方法及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认识,为吐哈油田及至国内其他油田企业更好地开展其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但本人深知这些研究成果和认识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完善与优化,也十分需要国内外关注或从事油田企业信息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宝贵的批评与完善意见,并共同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合力推动油田企业信息化事业不断科学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分层次渐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信息化分层次渐进(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建铁路公司信息化管理机制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架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架构 |
2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信息化 |
2.1.2 管理机制 |
2.1.3 信息化管理机制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述评 |
3 中国电建铁路公司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现状 |
3.1 公司背景 |
3.2 公司信息化管理机制现状分析 |
3.2.1 调查指标体系构建 |
3.2.2 数据来源 |
3.2.3 公司信息化管理机制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4 中国电建铁路公司信息化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主要问题 |
4.1.1 信息化管理架构不统一 |
4.1.2 信息化投入不足 |
4.1.3 信息化治理和考核体系乏力 |
4.1.4 缺乏统一化运营管控 |
4.2 成因分析 |
4.2.1 信息化文化建设滞后于系统建设 |
4.2.2 信息化投入不均衡 |
4.2.3 缺乏有力的信息化治理和考核体系 |
4.2.4 业务、治理、执行能力不足 |
4.3 本章小结 |
5 中国电建铁路公司信息化管理机制优化策略 |
5.1 计划层面 |
5.2 组织层面 |
5.3 领导层面 |
5.4 控制层面 |
5.5 保障措施 |
5.6 信息化管理机制优化成效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
1.2.1 研究的内容 |
1.2.2 研究的思路 |
1.2.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信息化及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概念 |
2.1.1 信息化概念 |
2.1.2 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内涵 |
2.1.3 国内外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
2.2 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相关理论 |
2.2.1 智能制造的内涵、现状及发展趋势 |
2.2.2 现代集成制造理论 |
2.2.3 企业架构理论 |
2.3 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整体优化的方法步骤 |
2.3.1 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的含义 |
2.3.2 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设计方法介绍 |
2.3.3 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优化步骤 |
第三章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3.1 银光公司基本情况 |
3.1.1 银光公司概况 |
3.1.2 银光公司组织机构 |
3.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
3.2.1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发展环境状况 |
3.2.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现状 |
3.3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
3.3.1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在生产过程控制管理上的需求分析 |
3.3.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在生产运行管理上的需求分析 |
3.3.3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在生产经营决策上的需求分析 |
第四章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优化研究 |
4.1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目标及原则 |
4.1.1 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
4.1.2 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目标 |
4.1.3 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原则 |
4.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整体架构优化方案 |
4.2.1 信息系统整体架构及功能说明 |
4.2.2 生产管理信息化信息架构优化方案 |
4.3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管理集成优化方案 |
4.3.1 银光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管理集成优化 |
4.3.2 银光公司生产运行管理集成优化 |
4.3.3 银光公司生产经营决策管理集成优化 |
4.4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核心业务流程优化 |
4.4.1 银光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管理流程优化 |
4.4.2 银光公司生产运行管理流程优化 |
4.4.3 银光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流程优化 |
4.5 银光公司信息资源优化方案 |
4.5.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 |
4.5.2 信息资源优化方案 |
4.6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方案 |
4.6.1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
4.6.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的智能制造拓展 |
第五章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 |
5.1 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
5.1.1 阶段化实施策略 |
5.1.2 风险识别及规避措施 |
5.2 实施保障 |
5.2.1 组织保障 |
5.2.2 资金保障 |
5.2.3 制度保障 |
5.2.4 技术持续优化 |
5.3 实施效果评价 |
5.3.1 经济效益分析 |
5.3.2 社会效益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4)深圳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
第2章 企业信息化理论概述 |
2.1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 |
2.2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相关理论模型 |
第3章 深圳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挑战 |
3.1 雷曼光电企业背景 |
3.2 雷曼光电企业和LED制造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
3.2.1 LED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3.2.2 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3.3 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
3.3.1 企业信息数据量剧增 |
3.3.2 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加大 |
3.3.3 上线时间缩短、人工成本降低 |
3.3.4 管理精细化、信息技术不断创新 |
3.3.5 制造系统集成化、智能化 |
第4章 深圳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 |
4.1 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选取 |
4.1.2 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1.3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等级模型构建 |
4.2 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与诊断 |
4.2.1 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价 |
4.2.2 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诊断 |
第5章 深圳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策略 |
5.1 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策略制订原则 |
5.1.1 全面科学性原则 |
5.1.2 整体性和需求性原则 |
5.1.3 适用性和经济性原则 |
5.1.4 循序渐进原则 |
5.1.5 可扩展性原则 |
5.2 雷曼光电企业分阶段信息化策略 |
5.2.1 雷曼光电企业集成级阶段信息化策略 |
5.2.2 雷曼光电企业战略级阶段信息化策略 |
5.2.3 雷曼光电企业优化级阶段信息化策略 |
第6章 深圳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策略的保障措施 |
6.1 提高信息化工作执行力、制订整体规划 |
6.2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专有的信息管理系统 |
6.2.1 构建电子商务系统,提高网上销售率和采购率 |
6.2.2 建立现代企业MIS系统,增强信息共享与协同 |
6.2.3 建立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
6.3 加强与软件供应商合作,提高新技术的渗透力和扩散力 |
6.3.1 注重企业互联网新技术的移动化 |
6.3.2 提高企业信息处理的数据化程度 |
6.3.3 实施企业信息服务智能化 |
6.4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数据采集项填报对象分类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PW自来水公司信息化整合规划及实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信息化整合相关理论 |
1.4.1 信息化整合采取的层次 |
1.4.2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整合 |
1.4.3 数据的整合 |
1.4.4 信息系统的整合 |
1.4.5 业务流程的整合 |
第2章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与信息化建设 |
2.1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基本状况 |
2.1.1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的现状 |
2.1.2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发展趋势 |
2.2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
2.2.1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
2.2.2 我国城市供水行业信息化建设现存的问题 |
2.3 产生“信息孤岛”的原因分析 |
2.3.1 技术上的原因 |
2.3.2 管理上的原因 |
第3章 PW自来水公司与信息化建设发展 |
3.1 PW自来水公司的简介 |
3.2 PW自来水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回顾 |
3.2.1 信息化建设第一阶段(合资前) |
3.2.2 信息化建设第二阶段(2002 年-2006 年) |
3.2.3 信息化建设第三阶段(2007 年-2011 年) |
第4章 PW自来水公司信息化整合的规划 |
4.1 PW自来水公司信息化整合的框架体系 |
4.1.1 供水调度平台 |
4.1.2 管网管理平台 |
4.1.3 客户服务平台 |
4.2 PW自来水公司信息化整合的规划思路 |
4.2.1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整合的规划思路 |
4.2.2 数据整合的规划思路 |
4.2.3 信息系统整合的规划思路 |
4.2.4 信息系统整合的规划思路 |
4.2.5 信息化整合的实施计划 |
第5章 PW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管理平台信息化整合的实施 |
5.1 PW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管理概况 |
5.1.1 管网所概况 |
5.1.2 其他供水管网管理相关部门概况 |
5.1.3 GIS系统概况 |
5.1.4 供水管网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
5.2 PW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管理平台的规划设计 |
5.2.1 总体目标 |
5.2.2 建设思路 |
5.2.3 设计原则 |
5.3 PW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管理平台的实施 |
5.3.1 具体实施过程 |
5.3.2 采用的实施步骤 |
5.3.3 实施难点及解决措施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以施耐德电气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
第2章 集团企业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
2.1 集团企业的定义 |
2.1.1 集团企业的含义 |
2.1.2 集团企业的特征 |
2.2 信息化的涵义 |
2.2.1 信息化的含义 |
2.2.2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
2.3 集团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和特点 |
2.4 集团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
第3章 集团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
3.1 国外集团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
3.2 国内集团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
3.3 国内外集团企业信息化比较及启示 |
第4章 集团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分析 |
4.1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战略性支持 |
4.2 集团企业信息化各主体思想存在误区 |
4.3 集团企业信息化业务流程和管理基础薄弱 |
4.4 集团企业信息化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建立 |
4.5 集团企业信息化评价及改进体系薄弱 |
第5章 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
5.1 加强信息化基础架构(Infrastructure)体系 |
5.1.1 IT基础架构规划定义 |
5.1.2 IT基础架构规划内容 |
5.1.3 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规划的三个阶段性步骤: |
5.2 规范信息化应用(Application)体系 |
5.2.1 构建企业知识门户,打造知识型企业 |
5.3 有效实现信息化的运维服务 |
5.3.1 IT运维管理内容 |
5.3.2 IT运维服务分层次 |
5.3.3 IT运维服务提供的方式 |
5.3.4 向不同方面满足以下三方面的管理需求: |
5.4 建立有效评估机制[22] |
5.5 实现信息化建设改进的常态和长效机制 |
第6章 集团企业信息化对策应用案例 |
6.1 企业简介 |
6.2 施耐德信息化历程 |
6.3 施耐德企业信息化实施的价值体现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展望 |
7.2.1 产品设计和试制虚拟化 |
7.2.2 生产和服务将柔性化、敏捷化 |
7.2.3 电子商务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7.2.4 广泛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 |
7.2.5 物联网和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
7.2.6 企业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调查数据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内蒙古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现状及存在问题与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
1.1 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现状 |
1.2 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企业对信息化技术产品的需求情况 |
2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对策 |
2.1 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建设 |
2.2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2.3 加大创新产品(服务)的开发和推广力度 |
2.4 继续加速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
2.5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
3结语 |
(8)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目录 |
Go门to门ts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
2.1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内涵 |
2.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
2.3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2.4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
2.5 小结 |
3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驱动因素研究 |
3.1 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3.2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扎根研究 |
3.3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分类与结构 |
3.4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驱动作用分析 |
3.5 小结 |
4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驱动机理研究 |
4.1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动力概念模型 |
4.2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理的类型 |
4.3 企业信息化推力主导作用机理 |
4.4 企业信息化拉主导作用机理 |
4.5 小结 |
5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
5.1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框架结构模型 |
5.2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建模的系统方法选择 |
5.3 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构建 |
5.4 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运行 |
5.5 小结 |
6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分析 |
6.1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信息化整体实现模式的选择 |
6.2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
6.3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技术模式的选择 |
6.4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
6.5 小结 |
7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的实证评价研究 |
7.1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7.2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处理 |
7.3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效果的评价模型构建 |
7.4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分析 |
7.5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效果的仿真分析 |
7.6 小结 |
8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适应性对策 |
8.1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原则 |
8.2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内部基础环境建设策略 |
8.3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外部宏观策略 |
8.4 小结 |
9 结论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研究创新 |
9.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历史 |
2 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
3 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3.1 观念陈旧, 创新意识淡薄 |
3.2 经营模式陈旧, 人才匮乏 |
3.3 管理不规范, 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 |
3.4 资金匮乏, 成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
3.5 技术问题 |
4 加快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
4.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4.2 促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尽快制定本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
4.3 增强公路养护管理企业自身信息化意识及水平 |
4.4 加快建立健全公路养护管理企业信息化支撑配套系统 |
4.5 加大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
4.6 加强人才培训计划 |
5 结语 |
(10)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1.2.1 主要研究目标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1.3.1 研究技术路线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内外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研究现状分析 |
§2.1 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概念辨析及研究意义 |
2.1.1 油田企业信息化概念辨析及新定义 |
2.1.2 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概念辨析及新定义 |
2.1.3 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 |
2.1.4 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及方法论概念辨析及新定义 |
2.1.5 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 |
§2.2 国内外油田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2.2.1 石油工业发展史概览 |
2.2.2 国外油田企业信息化概况 |
2.2.3 国内油田企业基本特征概述 |
2.2.4 国内油田企业信息分类情况综述 |
2.2.5 国内油田企业信息化基本情况概述 |
§2.3 国内外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研究现状 |
2.3.1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模型研究成果综述 |
2.3.2 国内外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研究成果概览 |
§2.4 国内外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现状 |
2.4.1 系统科学及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成果概述 |
2.4.2 信息科学及信息工程方法论研究成果概述 |
2.4.3 地质信息科学及地质信息技术方法论研究成果概述 |
2.4.4 大成智慧学及大成智慧工程方法论研究成果概述 |
2.4.5 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现状评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现状研究 |
§3.1 吐哈汕田企业基本情况概述 |
3.1.1 油田简介 |
3.1.2 发展简史 |
3.1.3 战略演变 |
3.1.4 组织机构特征 |
3.1.5 主要业务及工程技术 |
3.1.6 信息分类及特征研究 |
§3.2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论 |
3.2.1 信息化建设历程梳理 |
3.2.2 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3.2.3 主要信息技术方法发展现状研究 |
3.2.4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需求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研究 |
§4.1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研究现状剖析 |
4.1.1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型研究现状 |
4.1.2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研究现状 |
4.1.3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型研究现状 |
4.1.4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实施模型研究现状 |
4.1.5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型研究现状 |
§4.2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优化与重构 |
4.2.1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型优化与重构 |
4.2.2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完善 |
4.2.3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型抽象简化 |
4.2.4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实施模型优化与完善 |
4.2.5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应用模型优选 |
§4.3 一般油田企业信息化参考模型体系的构建 |
§4.4 实例解剖——以吐哈油田试验数据中心系统建设与应用项目为例 |
4.4.1 项目背景 |
4.4.2 项目模型体系组成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
4.4.3 解剖认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 |
§5.1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研究现状分析 |
§5.2 系统科学方法论在吐哈油田信息化中的应用 |
5.2.1 硬系统方法论的应用情况 |
5.2.2 软系统方法论的应用情况 |
5.2.3 其它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应用情况 |
5.2.4 一般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应用情况 |
§5.3 信息工程方法论在吐哈油田信息化中的应用 |
§5.4 地质信息技术方法论在吐哈油田信息化中的应用 |
5.4.1 主题信息管理法的应用情况 |
5.4.2 信息交互本体法的应用情况 |
5.4.3 信息分析综合法的应用情况 |
5.4.4 行为功能模拟法的应用情况 |
5.4.5 系统整体优化法的应用情况 |
§5.5 大成智慧工程方法论在吐哈油田信息化中的应用 |
5.5.1 油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
5.5.2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应用情况 |
5.5.3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应用情况 |
§5.6 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方法论体系的构建 |
5.6.1 方法论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意义 |
5.6.2 方法论体系的组成结构与特点 |
5.6.3 方法论体系的推广应用前景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与认识 |
6.1.1 主要研究成果 |
6.1.2 主要研究认识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企业信息化分层次渐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建铁路公司信息化管理机制优化策略研究[D]. 杨骁.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2]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研究[D]. 张荣旋. 兰州大学, 2020(01)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4]深圳雷曼光电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D]. 高川.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5]PW自来水公司信息化整合规划及实践的研究[D]. 邬亮.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8)
- [6]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以施耐德电气公司为例[D]. 何学翔. 华侨大学, 2015(08)
- [7]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调查数据分析与对策研究[J]. 何永琴,王燕嘉,毛文静,王彪,王春枝,康勇.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4(22)
- [8]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D]. 胡霞.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6)
- [9]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田润芙,杨旭.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3(10)
- [10]吐哈油田企业信息化模型与方法研究[D]. 刘锋.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4)
标签:企业信息化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