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影响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人为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凤景,朱光,赵恒[1](202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众包参与意愿研究——基于4M理论视角》文中认为[目的/意义]研究网络众包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调动参与者积极性,从而发挥集体智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以4M理论为基础,从人为因素(Man)、网络环境因素(Media)、社会管理因素(Management)和固有风险因素(Machine)四个方面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公众参与网络众包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08份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情感动机、兴趣动机、归属需要等人为因素与网络众包参与意愿呈正向相关关系,人为因素在网络环境因素→网络众包参与意愿和社会管理因素→网络众包参与意愿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交流氛围、平台质量等网络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网络环境因素在社会管理因素→人为因素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管理因素与人为因素和网络环境因素之间均呈正向相关关系;固有风险因素在社会管理因素与网络环境因素的正向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在以网络环境因素为中介变量的社会管理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万小刚,洪秋兰[2](2020)在《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对国内外与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有关的文献的搜集与分析,本文回顾了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的发展阶段,从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内容研究、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方法研究等方面总结国内外关于高校图书馆成效研究的成果。据此,对我国开展图书馆成效评估研究提出建议。
李芯恺[3](2020)在《基于Kano模型的馆员组织气候需求研究》文中指出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图书馆服务质量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馆员代表图书馆与用户直接发生交互行为并产生服务。这些员工的态度、耐心程度以及服务行为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用户的满意度评价,不可否认的是,用户的质量感知与馆员的服务质量正向相关。那么怎样提高馆员的服务热情从而给用户带来更完美的感受就成为了新环境下图书馆管理面临的问题。在生活成本上涨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增强图书馆对馆员的吸引力,提高馆员对图书馆的满意度,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员工行为动机理论,笔者认为组织内部能够构建健康积极组织气候,会对组织成员的工作动机起到正向促进的作用。本文从如何构建图书馆组织气候的视角出发,试图准确掌握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馆员对组织气候维度的切实需求。在结合美国Climate-QUALTM评价体系与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制定出包含9维度24问项的Kano需求问卷,重点应用Kano模型,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问卷中的24项气候需求指标分类,并通过Kano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馆员由于性别角色、工作年限因素而造成的多种需求差异。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从开展馆内气候满意度测评、推进公正制度建设、实施民主化领导、鼓励创新思变与协助学习以及注重人文关怀和人际和谐等5个方面对图书馆良性组织气候的构建提出建议,进而实现立足于软环境方面的图书馆服务质量控制。
张浩东[4](2020)在《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在移动互联网科技快速进步和发展的时代,伴随党中央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及受到创客文化的冲击,国内不同层级的机构、组织和部门开始搭建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现如今高校图书馆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国内外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创客空间服务理念融入到高校和图书馆内,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但高校图书馆在创客空间建设和服务发展的理论实践过程中,仍然紧迫需要健全创客空间的服务评价机制,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和服务内容。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开展评价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了解和认清目前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服务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创客空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及时给出有效解决的对策,促进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和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本文首先详细地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创客空间的研究现状,并对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概念与其发展、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理论的基本模型以及其相关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然后,根据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的内容和特点,同时仔细梳理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参考目前发展成熟的SERVPERF的方法和评价模型,构建了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接着,基于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将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有效地组合起来确.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各个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组合法赋权的模糊综合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最后,本文选取了 WH大学的图书馆创客空间为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的对象,验证了所构建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的适用性,根据所开展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的结果发现了 WH大学的图书馆创客空间在服务上存在仍需改进的方面,并给出一些关于提升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和建议。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6](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建华[7](2019)在《新技术环境高校图书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技术发展的现代,新的环境、新的需求使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传统的学术研究对实体图书馆的依赖,走向复杂的多种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图书馆过去五年的变化超过前面一百年所带来的变化,而高校图书馆本身又面临诸多劣势,低层次阵地服务应接不暇、经费少且趋于减少、人员队伍水平低、理念与观念的传统、落后、对环境以及环境变化的被动依赖与应对,高校图书馆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时期,原有传统的管理模式、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已经无法适用新时代的发展变革需求,图书馆转型发展必然孕育着机遇和挑战。本论文对新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进行国内外理论综述,分析目前国内外环境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中的重点、难点与存在问题为背景研究,首先重点对新技术环境理论、管理体系理论和要素构成以及之间的内在发展规律、趋势进行横向纵向说明与剖析,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其次以S图书馆为案例,对管理发展现状一一对应分析;一方面用调查研究法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战略管理为调研数据进行对标分析,找出S图书馆基于内外环境变化战略层管理的优势与劣势,用理论方法结合实践,将环境因素内化为组织机体发展的内生源动力,形成机体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用比较研究法,基于业务链接的组织机构管理层本身,以国内985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调研数据与S图书馆对标分析,构建各业务运行管理组织能力成熟度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找到组织机体成长的核心动力,不断优化并促进组织生长、发展。
李虹[8](2018)在《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的人为因素与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随着图书馆的逐步扩张,图书馆已经由封闭式借阅向开放式借阅发展。而图书馆流通范围增加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图书破坏率和破损率都有明显上升,尤其是一些稀缺版本图书的损坏给学校甚至是整个社会都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而人为因素则是造成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出发,总结人为因素对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贺咏[9](2018)在《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研究 ——以“双一流”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信服务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自上线以来也迅速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开通微信公众号,开展微信服务,已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所重视的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为用户随时随地查询和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了机会,也为用户更好的获取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可能。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通了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但与微信公众号服务的开通数量相悖的是,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服务质量却并非不理想。如何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服务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成为当下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焦点问题。本研究基于LibQUAL+TM模型和相关理论,建立较为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体系,通过对“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服务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简介了本研究的相关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并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其次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LibQUAL+TM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通过调查问卷和隶属度函数分析,确定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4个维度、22个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探讨不同维度、不同指标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具有实用性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构建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对109个“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应用性研究;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并总结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通过评价指标重要性比较,得出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最大的两个维度;通过实证分析的评价结果,得出“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在4个维度均存在不足之处,有很大的待改进和待提升空间。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一是构建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与其他微信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相比,对高校图书馆而言更具针对性和普适性;二是在选取指标时综合考察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并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使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三是在大规模的实证调研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的提升策略,为高校图书馆更好的运营微信公众号提供决策依据。
高海涛[10](2018)在《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4G移动网络的普及、无线宽带Wi-Fi的发展,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移动图书馆发展。移动图书馆正在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和阅读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访问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服务业务的开展和业务量的增加导致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用户对移动阅读状况的满意度并不高。用户感知理论可以解决用户需求与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为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和提升对策提供指导。本文在对国内外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层次分析、数据包络分析、扎根理论、实证、仿真等研究方法,基于用户感知理论分析了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形成机理、构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和服务质量演化模型,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展开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本文理论研究层层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三章基于用户感知理论展开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形成机理研究,是全文核心理论框架;第四章基于用户感知理论深入探究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第五章基于传染病和用户感知理论,构建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演化模型;第六章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展开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本章是全文理论层面落脚点;第七章在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展开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是本文实践层面落脚点。下面予以详细阐述:第三章基于用户感知理论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形成机理进行研究,首先剖析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的目标用户、服务技术、服务资源、信息服务等构成要素,接着基于上述要素展开服务质量形成系统结构研究,进而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形成的内生动力、外生动力和联动动力展开深入探究;最后在对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形成过程的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形成机理模型。本章是全文的核心理论研究内容,是第四、五章研究的主线,为第六、七章提供理论支撑。第四章基于用户感知理论深入剖析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首先从用户感知视角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接着以访谈的方式获取了大量初始数据,在此基础上按照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展开了系统研究,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展开了深入讨论。第五章基于传染病理论和用户感知理论,展开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演化研究。首先明确了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演化建模思想,在建模思想指导下构建了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演化模型L-SEIVR,确定了L-SEIVR模型的平衡点和阈值。接着设置了10组30个模型参数配置方案,使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实验,最后针对仿真结果展开了讨论分析。第六章基于已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展开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服务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理论构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和系统讨论。第七章是全文研究的最终实践层面落脚点,本章首先指出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接着提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目标和原则,结合第4、5、6章理论研究成果确定了“感官感知、服务感知、技术感知、效能感知”强化的“四层面”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和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保障措施。本研究在理论层面,完善了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理论体系,深化了用户感知理论在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领域的应用,为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在实践层面,能够指导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有利于转变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理念,指引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开发。未来研究中,考虑用户的加入、退出、重复感染性和不同网络结构优化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演化模型,运用超效率DEA进行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二、浅析影响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人为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影响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人为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众包参与意愿研究——基于4M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网络众包研究 |
1.2 网络众包参与者行为和意愿研究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2.1 人为因素 |
2.1.1 内在动机 |
2.1.2 外在动机 |
2.2 网络环境因素 |
2.2.1 交流氛围 |
2.2.2 平台质量 |
2.3 社会管理因素 |
2.4 固有风险因素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数据收集 |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
4.1 CMV检验及信效度分析 |
4.2 模型检验 |
4.2.1 直接路径与中介模型检验 |
4.2.2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
5 结论与启示 |
5.1 结果讨论 |
5.2 理论贡献及实践启示 |
5.3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2)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发展过程回顾 |
1.1 国外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的阶段分析 |
1.2 国内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发展现状分析 |
2 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内容研究 |
2.1 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学业的影响 |
2.2 高校图书馆对学术科研的影响 |
2.3 高校图书馆对产生经济价值的影响 |
3 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体系研究 |
3.1 宏观指标体系 |
3.2 微观指标体系 |
4 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方法研究 |
5 下一步研究建议 |
(3)基于Kano模型的馆员组织气候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组织气候概念界定 |
1.1.2 组织气候发展研究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与模型选取 |
2.1 图书馆组织气候研究发展 |
2.1.1 国外图书馆组织气候发展研究 |
2.1.2 国内图书馆组织气候探索研究 |
2.2 Kano需求模型相关理论介绍 |
2.2.1 Kano模型基础理论 |
2.2.2 Kano模型应用研究 |
第三章 基于Kano模型的用户需求分析 |
3.1 Kano问卷设计原则 |
3.2 Kano问卷的内容设计 |
3.3 问卷的结构设计 |
第四章 调研数据处理与分析 |
4.1 数据的处理 |
4.1.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1.2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
4.1.3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
4.2 量表数据分析 |
4.2.1 传统Kano模型归类分析 |
4.2.2 混合Kano归类分析 |
4.2.3 馆员SI/ DSI系数分析 |
4.3 模型归类结果分析及讨论 |
4.3.1 基于Kano模型的需求层次分析 |
4.3.2 基于Better-Worse指数的满意度分析 |
4.4 需求差异及成因探析 |
4.4.1 不同性别馆员需求差异分析 |
4.4.2 不同工作年限馆员需求差异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管理启示 |
5.1 数据分析结论 |
5.2 图书馆组织气候构建建议 |
5.2.1 开展气候满意度测评 |
5.2.2 积极推进公正制度建设 |
5.2.3 大力实施民主化领导 |
5.2.4 鼓励创新思变与协助学习 |
5.2.5 注重人文关怀与人际和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局限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4)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理论与方法 |
2.1 创客空间 |
2.2 服务质量评价理论 |
2.2.1 格罗鲁斯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 |
2.2.2 SERVQUAL服务质量度量方法 |
2.2.3 SERVPERF服务质量度量方法 |
2.3 层次分析法 |
2.4 熵值法 |
2.5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 |
3.2.1 评价指标选取基础 |
3.2.2 服务质量评价维度构建 |
3.2.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3.3 设计调查问卷 |
3.3.1 确定调查问卷的量表 |
3.3.2 开展预调研 |
3.3.3 量表分析 |
3.4 正式评价指标的确定 |
4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
4.1 AHP-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1.1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1.2 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1.3 组合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2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
4.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依据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步骤 |
5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
5.1 WH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概况 |
5.2 问卷调查 |
5.2.1 描述性统计 |
5.2.2 信度检验 |
5.2.3 效度检验 |
5.2.4 问卷数据结果整理 |
5.3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5.3.2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
5.3.3 组合权重的确定 |
5.4 服务质量综合评价 |
5.4.1 各维度服务质量评价 |
5.4.2 总体评价 |
5.5 评价结果分析和提升建议 |
5.5.1 评价结果分析 |
5.5.2 提升建议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7)新技术环境高校图书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2 新技术环境高校图书馆组织管理体系理论 |
2.1 环境理论研究背景 |
2.1.1 新技术演进 |
2.1.2 新技术要素构成 |
2.1.3 新技术对组织管理影响及作用 |
2.1.4 内部环境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及作用 |
2.2 新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组织管理体系理论 |
2.2.1 高校图书馆组织管理的构成要素及作用 |
2.2.2 高校图书馆组织管理的核心价值 |
2.3 高校图书馆组织管理体系的培育 |
2.3.1 高校图书馆组织管理的培育路径 |
2.3.2 高校图书馆组织管理各要素的培育路径 |
2.3.3 培育路径的组织机构保障 |
3 S图书馆现状研究 |
3.1 S图书馆环境现状研究 |
3.1.1 S图书馆内部环境发展现状 |
3.1.2 S图书馆新技术应用现状 |
3.1.3 S图书馆整体发展纵览 |
3.1.4 基于专家、同行评议、评价对S图书馆发展的分析 |
3.2 S图书馆组织机构及变革现状研究 |
3.2.1 影响S图书馆组织机构及构成要素 |
3.2.2 S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作用及意义 |
3.3 S图书馆组织管理的影响及构成要素 |
3.3.1 S图书馆战略管理的影响要素 |
3.3.2 S图书馆功能作用对管理体系的影响 |
3.3.3 S图书馆组织管理的构成要素 |
4 S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对标分析与模型构建应用推进策略 |
4.1 S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战略环境对标分析 |
4.2 S图书馆组织机构与国内高校(985院校)对标分析 |
4.3 S图书馆业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创建 |
4.3.1 S图书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 |
4.3.2 S图书馆技术运维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 |
4.3.3 S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 |
4.4 S图书馆各业务能力模型应用与推进策略 |
4.4.1 S图书馆各业务能力成熟度评估 |
4.4.2 S图书馆各业务能力模型评估结果分析 |
4.4.3 S图书各组织机构推进策略构建 |
5 S图书馆组织管理体系的优化与提升的对策分析 |
5.1 S图书馆组织管理的核心价值与定位 |
5.2 S图书馆组织管理的优化与提升对策 |
5.2.1 S图书馆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构建 |
5.2.2 S图书馆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应用 |
5.2.3 S图书馆组织管理优化与提升对策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8)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的人为因素与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造成图书资料破损的认为因素分析 |
(一) 管理人员因素 |
(二) 读者因素 |
(三) 其他因素 |
二、应对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的相应对策 |
(一) 提高重视程度 |
(二) 健全管理制度 |
(三) 加强宣传教育 |
三、结束语 |
(9)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研究 ——以“双一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 |
1.3.2 国内研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概述 |
2.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的意义 |
2.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 |
2.2.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
2.2.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现状 |
2.3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 |
2.3.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的内涵 |
2.3.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的方法 |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体系构建 |
3.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和思路 |
3.1.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3.2 初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2.1 初始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 |
3.2.2 初始评价指标的来源参考 |
3.2.3 初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 初始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 |
3.3.1 隶属度函数介绍 |
3.3.2 基于隶属度的指标筛选 |
3.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3.4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
3.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3.4.2 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
3.4.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
3.4.4 权重计算结果 |
第4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 |
4.1 评价对象的选取 |
4.1.1 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 |
4.1.2 评价对象的普查筛选 |
4.2 评价数据的获取 |
4.2.1 数据获取说明 |
4.2.2 数据获取结果 |
4.2.3 数据处理方法 |
4.3 评价结果及分析 |
4.3.1 评价结果 |
4.3.2 宏观分析 |
4.3.3 微观分析 |
第5章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优化对策 |
5.1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存在的问题 |
5.1.1 平台界面接触感不佳 |
5.1.2 平台功能体验感不强 |
5.1.3 服务内容吸引力不高 |
5.1.4 服务效果传播力不广 |
5.2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提升的策略 |
5.2.1 精益求精,优化平台界面 |
5.2.2 去伪存真,强化平台功能 |
5.2.3 质量兼顾,深化服务内容 |
5.2.4 助力互推,外化服务效果 |
第6章 结语 |
6.1 总结 |
6.2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指标初选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调查问卷 |
附录C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变换 |
附录D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指标得分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移动图书馆服务 |
1.2.2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 |
1.2.3 用户感知与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移动图书馆服务 |
2.1.1 移动图书馆服务概念 |
2.1.2 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 |
2.2 服务质量评价 |
2.2.1 服务质量的定义 |
2.2.2 服务质量评价概念 |
2.3 用户感知理论 |
2.3.1 用户感知理论概述 |
2.3.2 用户感知的层次 |
2.4 扎根理论 |
2.4.1 扎根理论概述 |
2.4.2 扎根理论基本步骤 |
2.5 传染病理论 |
2.5.1 传染病理论概述 |
2.5.2 传染病理论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形成机理 |
3.1 服务质量形成的系统要素 |
3.1.1 目标用户 |
3.1.2 服务资源 |
3.1.3 服务技术 |
3.1.4 信息服务 |
3.2 服务质量形成的系统结构 |
3.2.1 要素内部结构 |
3.2.2 要素结构关系 |
3.2.3 系统结构 |
3.3 服务质量形成的系统动力 |
3.3.1 内生动力 |
3.3.2 外生动力 |
3.3.3 联动动力 |
3.3.4 动力作用过程和形式 |
3.4 服务质量形成过程及机理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 |
4.1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问题的提出 |
4.2 研究过程 |
4.2.1 扎根访谈对象 |
4.2.2 扎根访谈过程 |
4.3 基于扎根理论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4.3.1 开放性编码 |
4.3.2 主轴编码和检验 |
4.3.3 讨论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演化 |
5.1 建模依据及思想 |
5.2 模型构建 |
5.2.1 模型假设 |
5.2.2 L-SEIVR模型构建 |
5.2.3 主体状态转化规则 |
5.3 模型平衡点和阈值 |
5.4 仿真实验 |
5.4.1 阈值内在机理 |
5.4.2 仿真参数估计及设置 |
5.5 仿真结果分析 |
5.5.1 感知用户知识需求对服务质量演化影响 |
5.5.2 感知因子变化对服务质量演化的影响 |
5.5.3 用户感知能力变化对服务质量演化影响 |
5.5.4 感知因子持续作用力对服务质量演化影响 |
5.5.5 仿真结果综合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 |
6.1 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成 |
6.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6.1.2 评价指标的构成 |
6.2 基于AHP服务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6.2.1 权重确定方法和依据 |
6.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6.2.3 指标权重合理性检验 |
6.3 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 |
6.3.1 DEA模型选择 |
6.3.2 AHP-DEA评价模型构建 |
6.4 实证研究 |
6.4.1 调查问卷设计与检验 |
6.4.2 数据源选择 |
6.4.3 评价结果 |
6.5 讨论分析 |
6.5.1 感知因子讨论分析 |
6.5.2 综合讨论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
7.1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优化问题的提出 |
7.2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目标和原则 |
7.2.1 服务质量提升目标 |
7.2.2 服务质量提升原则 |
7.3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
7.3.1 用户感官感知质量提升策略 |
7.3.2 用户服务感知质量提升策略 |
7.3.3 用户技术感知质量提升策略 |
7.3.4 用户效能感知质量提升策略 |
7.4 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保障措施 |
7.4.1 推进法治建设 |
7.4.2 突出人才培养 |
7.4.3 深化馆际合作 |
7.4.4 增加资金投入 |
7.4.5 建立质量评估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浅析影响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人为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众包参与意愿研究——基于4M理论视角[J]. 李凤景,朱光,赵恒. 情报探索, 2021(11)
- [2]高校图书馆成效评估研究述评[J]. 万小刚,洪秋兰.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05)
- [3]基于Kano模型的馆员组织气候需求研究[D]. 李芯恺. 山西大学, 2020(01)
- [4]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张浩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7]新技术环境高校图书馆组织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刘建华.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8]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破损的人为因素与措施研究[J]. 李虹. 智库时代, 2018(32)
- [9]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评价研究 ——以“双一流”高校为例[D]. 贺咏. 湘潭大学, 2018(02)
- [10]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 高海涛. 吉林大学, 2018(12)